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安全管理制度
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安全管理制度
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以及环境变更的安全管理是特别紧要的一环。
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防备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对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以及环境变更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认真介绍。
二、人员安全管理制度2.1 人员安全培训全部从事生产工作的人员都必需经过相关的安全培训,包括安全学问、应急措施、事故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每位员工都要定期参加培训,学习相关的安全学问,并且要定期进行考核,保证他们的工作技能和安全意识达到要求。
2.2 人员岗位管理每个岗位都应当明确相关的安全职责和权责,岗位上任人员必需具备相关的专业学问和技能。
管理层要订立完善的岗位管理制度,对每个岗位的职责和要求进行认真描述,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人员岗位配备合理和稳定。
2.3 人员安全意识培育除了培训以外,管理层还应当重视培育员工的安全意识。
可以通过组织安全学问竞赛、开展安全主题讲座等方式,提高员工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和敏感度,让他们将安全当作第一要务。
三、机构安全管理制度3.1 安全责任体系组织机构中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并明确相关的责任体系。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订立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安全操作、组织事故调查等工作,同时还要监督各部门的安全工作,并定期向管理层汇报工作情况。
3.2 安全检查和评估安全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各部门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觉问题适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检查和评估的内容包括设施设备的安全性能、工艺流程的安全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等方面。
3.3 安全培训和教育安全管理部门要负责组织和实施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包括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定期的安全学问培训、应急演练等。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本领。
四、工艺、技术安全管理制度4.1 工艺安全掌控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必需通过掌控措施进行有效的管理。
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安全管理制度
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安全管理制度1. 背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等各个方面的安全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方面的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也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声誉。
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安全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 目的本文档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提供一份科学完善的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安全管理制度,旨在促进企业实现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可持续化。
3.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企业内所有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安全管理工作。
4. 人员安全管理制度4.1 人员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招聘、用工、考核、培训、晋升、退出等各个方面,确保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开展。
4.2 安全教育和培训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掌握应急处理技能,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4.3 安全防护设施企业应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帽、安全鞋、防护眼镜、防护口罩等,以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5. 机构安全管理制度5.1 机构设置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需要,合理设置机构,并建立科学完善的机构管理制度。
5.2 群众监督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群众监督机制,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投诉,并及时处理和反馈,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口碑。
6. 工艺、技术安全管理制度6.1 工艺、技术管理企业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立工艺、技术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艺、技术活动得到科学规范和安全可控。
6.2 技术评估和风险控制企业应定期开展技术评估和风险控制工作,识别和评估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管控,或者安排一定的技术安全储备以应对风险。
7. 设施安全管理制度7.1 设施管理企业应建立设施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设施的安全可靠性,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设施运行的安全可靠。
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安全管理制度
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安全管理制度引言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必需遵从的基本规范,是确保生产安全的紧要手段。
本文旨在为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安全管理制度供给一套完整系统的方案。
一、人员安全管理制度1.1 安全责任制度负责人必需要意识到他的安全职责,并确保每个员工都有安全意识,建立并实施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和权利。
对于工作中犯错、违章行为肯定要适时制止和矫正,并追究责任。
1.2 岗位责任制度员工必需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并依照要求执行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
通过员工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建立员工安全岗位责任制度,强化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安全素养,确保岗位操作的安全性。
1.3 安全培训制度在生产前或入职后,企业必需进行全方位的安全培训,包括工作安全、用电安全、化学品安全、机械安全、防火安全、紧急消防处理等方面。
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考核与评估,适时发觉并矫正安全隐患和安全漏洞。
1.4 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内容。
每个员工都应当参加安全检查,在不违反职业罚款的前提下,将公司发觉的安全隐患直接反馈给上级领导,同时进行现场整改。
为回避人为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要求公司每年进行两次安全检查及演练。
二、机构安全管理制度2.1 安全结构存在规定安全管理结构是企业内部安全管理部门建立的一种行政管理体制。
企业安全部门应当加设一个安全小组,由负责安全工作的安全人员承当;建立安全委员会,有必要的领导及有关专家构成。
2.2 实行安全部门企业必需建立专业的安全管理部门,由负责安全的专业人员构成。
安全部门应负责评估安全隐患,对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并为员工订立和供给安全操作程序和安全操作规范。
同时,安全部门还应承当企业内部安全培训的工作,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学问水平。
三、工艺、技术安全管理制度3.1 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安全规定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必需建立一系列安全规定与管理制度,以确保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一、引言在现代企业中,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是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开的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人类活动不断对环境造成影响,特别是近年来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于企业而言,更需要订立一套全面、科学、可操作的管理制度,来管理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确保企业的持续进展,同时保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二、人员管理制度1. 定岗设职、明确职责、明确权利和义务、订立嘉奖和惩罚政策,保证岗位职责的顺畅执行。
2. 布置专人负责培训员工,让他们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操作规程。
3. 建立工作记录和档案,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和记录。
4. 严格执行工作制度,加强关键岗位的岗位培训和交接,确保单位业务的顺畅运转。
5. 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防止工作意外和职业病的发生。
三、机构管理制度1. 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企业的组织结构,包括岗位序列和必要的管理层次和职务分类。
2. 流程管理:清楚规定各部门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和权限,并建立相关制度和规章制度。
3. 决策管理:订立决策流程,确保权利清楚、程序公正、程序公开和监督透亮。
4. 绩效管理:订立考核绩效制度,确保较高效益、规范过程以及持续改进。
5. 培训管理:订立培训计划,实行多种形式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工作本领和素养。
四、工艺管理制度1. 工艺流程规划:依照生产要求,订立工艺路线图,包括工序、加工技术、质量要求和工具使用等,确保生产高效。
2. 工艺参数和标准:设计和确定生产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和标准,包括温度、湿度、时限和规格等,确保合理、规范和科学性。
3. 检验和质量掌控:订立检验和质量掌控方案,建立质量跟踪体制,由专业人员负责实施质量管理。
4. 环保、安全和卫生管理:订立环保、安全和卫生管理措施,确保有关政策的执行、有害物质的管理和环保要求的落实。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一、引言为了确保作业人员在操作设备时保证自身安全及设备稳定运行,且防止不必要的环境污染,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设备操作和维修的人员。
三、设备管理1.设备操作人员需在对应资格证上岗,并持证上岗。
2.设备操作人员需熟知所负责设备的操作流程、技术参数、紧急应变方案及其运行维护。
3.设备维保人员需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及时检修维护设备,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并记录设备运行的数据日志。
4.设备操作人员需掌握国家安全规定,严格遵守作业规程。
四、人员管理1.作业人员在进行设备操作前需接受类似保险公司的风险培训和相应的考核。
2.作业人员需掌握应急措施,保证安全。
3.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执行操作。
4.作业人员需按照职责范围进行操作,严禁未经授权改动设备。
五、技术设施管理1.投资方需按照国家有关供气质量标准选择设备。
2.检修、维护及更新设备时需符合国家标准。
3.对使用寿命已经到期的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换。
六、环境管理1.有序排放设备尾气,排放水质与大气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2.稳步实施清洁生产,确保运营管理过程中污染、废弃物的最低化。
七、风险管理1.实时监控设备运行情况,做到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并记录设备运行日志。
2.将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设备制造商技术要求,制定相应的检修、维护计划,防患于未然。
八、管理实施1.对违反管理规定的人员,按有关规定予以纪律性处分。
2.进行设备操作人员的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理,促进设备操作人员及时进行培训和学习。
九、制度维护1.本管理制度应定期进行修订,以便跟上国家制度及时更新。
2.全体作业人员需熟知此管理制度。
十、总结本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保证设备运行正常、群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全体工作人员应以此为准则,执行好相应的规定。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更改的管理制度一、引言为了确保企业运营的安全、可连续性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有效管理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以及环境的更改是至关紧要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企业内相关更改事项,确保更改的合规性、透亮度和可追溯性。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的全部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以及环境的更改。
三、定义1.人员更改:包含但不限于员工入职、晋升、调动、离职等更改情况。
2.机构更改:包含但不限于组织架构调整、职能划分更改等情况。
3.工艺更改:指工艺流程、生产工艺、操作规程等方面的更改。
4.技术更改:指与技术相关的系统、设备、工具、软件等方面的更改。
5.设施更改:指与设施设备相关的改造、更新、更换等方面的更改。
6.作业过程更改:指与作业过程相关的调整、优化、改进等方面的更改。
7.环境更改:指与四周环境、气候、生态等相关的更改。
四、管理标准1.更改管理流程:–提交更改需求:更改发起人应将更改需求书面提交给相应部门经理,包含更改的目的、影响、风险评估等相关信息。
–更改评估和审批:相应部门经理负责召集相关人员对更改需求进行评估和审批,包含评估更改对业务的影响、合规性以及猜测的风险等。
–更改实施计划:经审批通过的更改需求,由相应部门经理指定相关负责人订立认真的更改实施计划,并确保计划中包含了更改的目标、时间表、资源需求等。
–更改实施:更改实施计划由指定的负责人领导实施,并确保更改过程的记录、检查和评估。
–更改验证和确认:在实施更改后,更改的效果将由相应部门经理和相关人员进行验证和确认,确保更改的效果符合预期结果。
–更改关闭和总结:依据实际情况,由相应部门经理对更改进行关闭和总结,包含更改的成绩、经验教训等。
2.更改管理责任:–部门经理负责更改的评估、决策和审批,确保更改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
–相关负责人负责订立和实施更改计划,并确保更改计划的质量和进度。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备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备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备、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是一种用于管理和控制变更的体系和流程。
这个制度涉及了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备、作业过程和环境等方面,旨在确保变更的安全、有效和可控。
首先,这个制度明确了人员和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变更的规划、实施和监督。
机构应设立变更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变更管理的协调和监督。
其次,该制度规定了工艺、技术、设备、作业过程和环境的变更管理要求。
工艺和技术变更应经过论证和审核,确保其安全、可行和有效。
设备变更应经过设备管理部门的批准和实施,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和稳定运行。
作业过程的变更应经过作业管理部门的评估和批准,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环境变更应经过环境保护部门的审批和监督,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和健康。
此外,该制度规定了变更管理的流程和程序。
变更管理的流程包括变更申请、变更评估、变更批准、变更实施、变更验证和变更关闭等环节。
变更管理的程序包括变更申请书的填写、变更评估报告的编制、变更审批文件的签署、变更执行计划的制定、变更验证报告的编制和变更关闭文件的归档等。
另外,该制度还规定了变更管理的文件和记录要求。
变更管理的文件包括变更管理手册、变更管理程序、变更申请单、变更评估报告、变更审批文件、变更执行计划、变更验证报告和变更关闭文件等。
变更管理的记录包括变更申请记录、变更评估记录、变更批准记录、变更实施记录、变更验证记录和变更关闭记录等。
最后,该制度还规定了变更管理的监督和评估要求。
变更管理应定期进行评估和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变更管理的监督可以通过内部审核、外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方式进行。
综上所述,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备、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是一种用于管理和控制变更的体系和流程,能够有效提高变更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能够确保变更的安全、有效和可持续。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背景为了保障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环境的稳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以及环境变更进行规范管理。
人员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在人员招聘和调配阶段,要确保人员接受过相应的培训,让他们全面了解所要从事的工作、所要应对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培训内容中应包括职业健康、安全知识等。
对于有特殊技能或从事特殊岗位的人员,还需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
人员招聘和考核企业应根据工作性质制定相应的人员招聘标准,确保招聘到合适人才。
在人员入职后,应设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对人员的工作业绩、职业操守和相关参与工作的技能水平进行评估。
人员更替在人员更替的情况下,应及时进行交替培训和工作手续审批,确保风险管理不会出现任何空白。
机构管理制度机构设置企业应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和特定的安全环保要求,设置相应的机构部门,明确职责、权限、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
机构运营机构在运营过程中,应确保总体规划和流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加强对工作流程、环节和场所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工作风险进行防控和预测。
工艺技术设施管理制度设计审查一旦企业需要涉及建筑、设备等变更时,进行设计审查是必要的。
在设计审查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环境风险、安全风险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变更后的过程安全和环境稳定。
设备维护设备检修和维护是企业正常经营的重要保障措施,在日常维护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设备安全保护装置、仪表表现指标等,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工艺控制工艺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控制计划和标准,完善程序化操作指导,遵循科学标准、合理控制的原则,避免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和污染风险。
环境变更管理制度变更评估当企业产生环境变更时,需要对该变更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应涵盖影响因素的全面性和具体区域、对象及其管理的相关安全控制要求。
变更实施在变更实施前,应着重考虑对环境、人员及机构设施的影响,在保证安全与环保的基础上以科学、规范的方式进行环境变更。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1. 背景介绍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企业在不断地进行变革和调整,如引进新工艺、技术、设备、设施,重新组织人员、机构,改变作业过程等。
这些变更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2. 管理内容对于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2.1 变更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变更管理制度,包括变更申请、变更评审、变更批准、变更实施、变更验证等环节。
重要的变更,如工艺方案变更,应该进行审批和备案。
要对变更后的设备、设施、工艺和作业程序进行验证和确认,保证变更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2 环境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并实施环境管理制度,对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可能产生的污染源进行排查和评估,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
针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工艺和设备,要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防护设施,确保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
2.3 安全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并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机构和制度,对各项生产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级,针对风险较高的工艺和设备,要建立相应的可靠性设计、装置和操作控制措施,在各个生产环节加强安全检查和管理,确保生产安全。
2.4 作业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并实施作业管理制度,对各项生产作业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定生产计划和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操作步骤,对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生产作业过程的规范化和稳定性。
2.5 人员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并实施人员管理制度,通过科学的人员组织、培训、考核和奖惩等措施,提高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责任感,确保为企业服务的人员质量稳定和持续提高。
3. 管理机构企业应该建立适当的管理机构,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和任务。
应当设立变更管理委员会、环境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的管理工作。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引言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方面的变更是常见的。
这些变更可能涉及到组织架构调整、工艺流程改进、技术设备更新、作业步骤调整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变动。
为了确保变更的顺利进行,减少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问题,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管理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详细介绍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
一、人员变更管理制度1. 变更范围和流程在人员变更方面,企业需要制定清晰的变更范围和流程。
变更范围可以包括人员职位调整、岗位调整、人员晋升等内容。
变更流程应该包括变更申请、审批、通知等环节。
2. 变更风险评估在人员变更中,有些变更可能会带来不确定因素和风险。
为了减少这些风险,企业应该建立一套风险评估机制,对可能带来风险的人员变更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3. 变更管理记录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变更管理记录制度,记录所有的人员变更信息,包括变更事项、变更原因、变更流程等内容。
这些记录对于后续的变更分析和管理非常重要。
二、机构变更管理制度1. 变更范围和流程机构变更是指企业组织架构的改变,可能涉及部门调整、职能调整、岗位调整等内容。
企业应该制定清晰的变更范围和流程,确保变更的顺利进行。
2. 变更决策机制机构变更涉及到的决策可能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明确的变更决策机制。
这包括变更决策的参与者、决策流程和决策依据等方面。
机构变更实施前后需要进行充分的监控和控制,确保变更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为此,企业可以制定一套变更实施和监控的流程,并且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和跟踪。
三、工艺、技术、设施变更管理制度1. 变更申请和批准在工艺、技术、设施方面的变更中,人员需要提出变更申请,并经过相应的审批程序进行批准。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清晰的变更申请和批准制度,确保变更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建立和实施一套科学、规范、可操作的管理方法和制度,以保证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安全、高效、环保运行。
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是指对企业内部人员的选拔、培训、考核、奖惩、安全教育等各个环节的规范管理制度。
此制度应明确人员的资质要求和岗位职责,定期进行人员培训和考核,确保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操作习惯。
2.机构管理制度:机构管理制度是指对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进行规范管理的制度。
此制度应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与权限,确保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3.工艺、技术管理制度:工艺、技术管理制度是指对工艺、技术变更进行管理的制度。
此制度应确保任何工艺、技术变更在进行之前都经过科学的评估与分析,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变更,以确保变更后的工艺、技术能够满足安全、质量和环保要求。
4.设施管理制度:设施管理制度是指对企业设施的选型、安装、维护和报废进行规范管理的制度。
此制度应明确各类设施的标准和要求,并建立维护、检修、报废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确保设施的安全运行和有效利用。
5.作业过程管理制度:作业过程管理制度是指对企业各类作业过程的规范管理制度。
此制度应明确各类作业过程的步骤、操作要求、工艺参数和安全措施,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高效、环保运行。
6.环境变更管理制度:环境变更管理制度是指对企业环境变更的规范管理制度。
此制度应对环境变更的识别、评估和控制进行规范管理,并建立环境变更的审核和审批机制,确保环境变更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
为了确保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安全、高效、环保运行,企业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将其贯彻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
此外,企业还应定期对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审核,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以适应企业运营发展的需要。
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2021)
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管理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场所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对变更过程及变更后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管控,防止因变更因素发生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公司内各种变更的适时性动态管理。
3定义3.1变更:是指工艺、设备、仪表、电气、公用工程、备件、材料、化学品、生产组织方式和人员等方面发生的所有变化。
3.2变更管理:是指对工艺、设备、仪表、电气、公用工程、备件、材料、化学品、生产组织方式和人员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
4职责4.1各变更的实施部门、车间负责变更申请、风险分析和制定控制措施;4.2车间负责工艺、设备设施、电气仪表的变更审核;4.3安全部负责安全设施的变更审核;4.4各管理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变更审核;4.5主要负责人负责变更的审批;4.6变更的审核部门负责对变更情况进行验收。
5内容和要求5.1变更程序5.1.1变更申请人填写《变更申请表》,说明变更及其技术依据,并对变更前后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变更后的风险控制措施,变更申请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5.1.2变更申请部门将《变更申请表》报至变更审核部门,审核部门负责人对变更的情况进行审核。
5.1.3变更申请部门将《变更申请表》报至主要负责人,进行变更审批。
5.1.4变更批准后,变更申请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变更的实施。
5.1.5变更实施前,变更的实施部门对变更实施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制定变更过程中风险的控制措施后,方可实施变更。
没有经过审查和批准,任何临时性变更都不得超过原批准范围和期限。
15.1.6变更审核部门对变更过程及变更后所产生的风险的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1.7变更审核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对对变更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并形成报告,填写《变更验收表》,报主要负责人审批后,将变更情况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5.1.8相关部门收到变更验收报告后,要及时更新本部门、车间的安全生产信息,载入变更管理档案。
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最全最新)
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一、人员变更管理1、领导管理层人员变更,需及时补充责任制,签订责任状,进行上岗培训教育。
2、安全主管、安全员变更,需及时补充责任制,签订责任状,并到管理部门报名参加业务培训,获取安全员资格证书,方能上岗。
3、技术人员人员变更,需进行技能考核和岗前培训教育。
4、新工人上岗,需进行“三级教育”培训考核。
5、换岗复工人员,需从新进行岗前培训教育。
6、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变更,需进行体检,办理操作证,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
二、机构变更管理1、中层管理部门变更,需及时补充责任制,签订责任状,传达规章制度。
2、车间班组变更,需及时补充责任制,签订责任状,传达规章制度。
3、按照管生产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不能随意进行机构变更。
三、工艺和技术变更管理对变更环节进行评估、评价,组织建立管理档案,注重完善安全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工作人员开展“四新”教育。
四、设施变更管理严格执行设备、设施验收和设备、设施拆除、报废管理制度,建立档案,完善手续,新设备安装验收,必须安全设施齐全,状态良好,达到标准操作环境状态。
五、作业过程变更管理制定详实操作规程,建立危险辨识与控制措施,建立管理档案,对作业全过程进行安全状态评估评价,保障安全作业过程良好运行。
六、环境变更的管理1、环境变更必须要严格执行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合理布局,定值管理,保证事故应急、安全救护、疏散条件,通道、设施标准规范。
2、变更前做好审批、申报工作,不能随意违建、改建。
3、充分调查了解周边环境影响状态,落实评估评价程序,以免造成建后变更,财产损失。
七、制度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组织机构执行制度的责任落实工作,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能,发挥员工代表的监督作用,为企业领导决策保驾护航。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1. 引言在现代企业运营中,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的变更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确保变更的顺利实施和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本文档旨在介绍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确保变更的可控性和风险的最小化。
2. 管理目标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避免不必要的变更;•确保变更的可控性,避免变更带来的风险;•确保变更的有效性和效率,实现变更的预期目标;•确保变更的可追溯性,方便后续的审计和追责。
3. 管理原则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变更管理应从影响最小的层级开始,逐步扩大范围;•变更管理应注重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确保变更的安全性;•变更管理应依赖科学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避免主观判断和主观决策带来的风险;•变更管理应注重相关人员的参与和沟通,确保变更的顺利实施;•变更管理应定期评估和改进,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4. 变更管理流程变更管理应该包括以下主要步骤:4.1 变更申请与评估当有变更需求时,相关人员应填写变更申请表,包括变更内容、理由、影响范围等信息。
申请表需要提交给变更管理小组进行评估。
在评估过程中,变更管理小组应考虑变更的合理性、必要性、风险和适应性,并综合评估各方面的影响。
4.2 变更计划制定根据变更申请的评估结果,变更管理小组应制定详细的变更计划。
变更计划包括变更的时间表、资源分配、风险控制措施等信息。
4.3 变更实施和监控在变更实施阶段,变更管理小组应严格按照变更计划执行,并监控变更的进展和效果。
必要时,可以进行变更回滚或调整。
4.4 变更评估和总结在变更实施完成后,变更管理小组应对变更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对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优化。
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安全管理制度
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安全管理制度1 目的为了规范本公司安全生产的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及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
3变更管理定义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变更管理失控,往往会引发事故。
4变更管理的分类4.1工艺、技术的变更:4.1.1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4.1.2原料介质变更;4.1.3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4.1.4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4.1.5工艺参数的变更;4.1.6公用工程的水、电、气、风的变更等。
4.2设备设施的变更:4.2.1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4.2.2安全设施的变更;4.2.3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4.2.4设备材料代用变更;4.2.5临时的电气设备等;4.2.6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4.3管理的变更:4.3.1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4.3.2人员的较大变更;4.3.3管理机构的变更;4.3.4管理职能的变更;5变更管理职责5.1项目或技改部门负责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变更管理;5.2工艺部门负责现有工艺设备,原料介质,操作条件,工艺参数等变更管理;5.3 设备、动力部门负责现有设备设施、安全设施、公用工程的水、电、气、风等的变更管理;5.4劳动人事部门负责机构和人员的变更管理;5.5相关部门负责相关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变更管理。
6变更程序6.1变更申请。
变更实施前,变更的实施部门对变更实施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后实施变更。
6.2在实施变更时,变更申请人(单位)应填写《安全变更申请表》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6.3变更审批。
《安全变更申请表》填好后,应报主管部门和分管公司领导审批。
6.4变更实施。
变更批准后,各相关职责的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守则.doc
10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1XXXXXX有限公司文件安办[2012] 37号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1 目的为了保证企业在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情况下正常、安全的进行生产工作,并尽快的恢复,特制订该制度。
2 适用范围企业内部,所有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情况。
3 职责分工3.1 综合办公室负责人员变更时的相关培训及考核。
3.2 安全部负责与安全相关的教育及项目变更后的危险、隐患调查及控制措施制订。
3.3 安全部负责与安全相关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相关环境变更时的审查及审批工作。
4 管理内容4.1 人员变更管理4.1.1 领导管理层人员变更,需及时补充,签订责任状,进行上岗培训教育。
4.1.2 安全主管、安全员变更,需及时补充,签订责任状,并到管理部门报名参加业务培训,获得安全员资格证书,方能上岗。
4.1.3 技术人员变更,需要进行技能考核和岗前培训教育。
4.1.4 新工人上岗,需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即厂级安全教育、车间级安全教育和岗位(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并进行考核。
4.1.5 换岗复工人员,需从新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进行考核。
4.1.6 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变更,需进行体检,办理操作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进行考核。
4.2 机构变更管理4.2.1 管理部门变更,需及时补充,签订责任状,并传达相关规章制度。
4.2.2 生产班组变更,需及时补充,签订责任状,并传达相关规章制度。
4.2.3 不能随意进行机构变更。
4.3 工艺和技术变更管理4.3.1 对变更环节进行评估、评价,组织建立管理档案。
4.3.2 完善新工艺以及新技术的安全性与标准化。
4.3.3 在员工之中开展“四新教育”,即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时或员工调换工种时,进行新操作方法和新工作岗位的安全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
更安全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规范本公司安全生产的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及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
3变更管理定义
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变更管理失控,往往会引发事故。
4变更管理的分类
4.1工艺、技术的变更:
4.1.1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
4.1.2原料介质变更;
4.1.3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
4.1.4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
4.1.5工艺参数的变更;
4.1.6公用工程的水、电、气、风的变更等。
4.2设备设施的变更:
4.2.1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4.2.2安全设施的变更;
4.2.3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
4.2.4设备材料代用变更;
4.2.5临时的电气设备等;
4.2.6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
4.3管理的变更:
4.3.1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
4.3.2人员的较大变更;
4.3.3管理机构的变更;
4.3.4管理职能的变更;
5变更管理职责
5.1项目或技改部门负责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变更管理;
5.2工艺部门负责现有工艺设备,原料介质,操作条件,工艺参数等变更管理;
5.3 设备、动力部门负责现有设备设施、安全设施、公用工程的水、电、气、风等的变更管理;
5.4劳动人事部门负责机构和人员的变更管理;
5.5相关部门负责相关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变更管理。
6变更程序
6.1变更申请。
变更实施前,变更的实施部门对变更实施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后实施变更。
6.2在实施变更时,变更申请人(单位)应填写《安全变更申请表》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6.3变更审批。
《安全变更申请表》填好后,应报主管部门和分管公司领导审批。
6.4变更实施。
变更批准后,各相关职责的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任何临时性的变更,未经审查和批准,不得超过原批准的范围和期限。
6.4变更验收。
变更实施结束后,变更主管部门应对变更情况进行验收,确保变更达到计划要求。
变更主管部门应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7变更的管理
7.1工艺、技术的变更:
7.1.1使用单位不准随意变更工艺控制指标,尤其是各种化学反应的压力温度、原辅材料及产品质量等重要控制指标。
7.1.2各单位技术负责人要组织本单位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定额的查定,监督工艺指标执行,优化操作技术及工艺技术,消化吸收外来经验和技术。
从实践中找出影响安全,成本和生产过程控制的不合理的工艺指标,及时提出变更意见。
7.1.3各级技术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督促检查工艺指标的执行情况,了解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变更意见。
7.1.4工艺参数变更
一般指标变更由生产车间技术负责人向公司主管部门提交工艺变更申请表。
由生产技术负责人协调设备、安全、调度、供应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对工艺变更申请进行论证。
由技术部门编制工艺变更通知单,经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下发生产单位,调度室,并报总工办备案。
重要或较大的工艺控制指标变更,需报总工程师批准签发。
7.1.5.工艺配方变更、原材料替代、设备技术变更
7.1.5.1生产单位不准私自变更工艺配方(优化试验配方除外),降低原辅材料质量标准,变更品种。
7.1.5.2对于优化配方的试验和新型原辅材料的采用、替代,由生产单位和生产处提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及试验方案,编制试验计划,上报总工程师批准,总经理签发后,由生产处和相关单位组织实施。
7.1.6公用工程的水、电、气、风的变更
公用工程的水、电、气、风的变更,由动力处根据生产能力负荷的需要,提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并编制变更方案和实施计划,上报总工程师同意,总经理办公会批准后,由动力处组织实施。
关键设备及装置的更新、大修要由生产处、总工办、设备处和有关技术人员广泛搜集新设备、新技术信息,研究在用设备、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造方案,经主管负责人审核,报总工程师同意,经总经理办公会批准后由设备处组织实施。
7.3管理的变更:
7.3.1安全技术处必须关注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更新变化情况,并根据安全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修订企业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使其符合国家最新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7.3.2工艺、技术部门必须根据国家或行业安全标准、规范的变更,及时更新企业的相关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变更的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经主管负责人审核,报总工程师同意,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7.3.3相关部门必须按照最新的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提出安全装置变更计划和实施方案,经主管负责人审核,报总工程师同意,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7.3.4关键岗位人员的增减,必须由用人单位写出需用人计划、申请,报劳资处审核,主管经理批准,方可人员调动。
7.3.5任何人无权做出组织机构(包括生产工段和班组)的变更,确需变更的,由生产单位提出变更理由,写出组织机构变更申请,经主管部门同意,报主管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方可进行变更。
8变更的其他规定
8.1.对以下变更需进行验证或确认:
8.1.1. 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标准的改变或产品包装形式的改变;
8.1.2. 工艺参数的改变或工艺路线的变更;
8.1.3. 设备的改变,主要指设备位置调整、设备改进、更换或大修等;
8.2变更的实施仅限于变更申请部门申请并得到批准的变更范围去执行,不准超越批准的范围。
8.3 变更主管部门应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8.3发生重大变更时,销售公司应在变更发生之日起一个月内及时通知给相关客户和法规部门。
8.4变更实施结束后,变更主管部门应对变更情况进行验收,确保变更达到计划要求。
9档案管理
9.1工艺、技术的档案实行统一管理原则,总工办统一管理技术档案。
9.2设备档案由设备处负责管理。
9.3组织机构和人员的变更资料由劳资处存档。
9.4安全管理部将变更审批文件及有关资料、表格进行归档,原件留在安全管理部,其他相关部门或车间可保留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