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过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过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过河》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加减法基础,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不够强。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应用。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生动有趣的PPT,展示教学内容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图片、计算工具等。
3.学生活动用品: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过河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如:河里有5只小鸭子,游走了3只,还剩几只?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尝试用加减法解答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进行答案分享,让学生解释解题过程。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总结。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加减法进行解答。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设计教案标题:过河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过河运算。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卡片、小石子。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卡片,上面画有一条河和两岸,河中间有几个小岛。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图片和数学有什么关系?”3.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过河问题,我们将通过加法和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黑板上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过河问题的背景和规则。
2. 教师解释:“我们现在有一条河,两岸分别是数字1到10,小岛上有一些数字,我们需要通过加法和减法运算,找出一条通往对岸的路径。
”三、实践操作(2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每组发放一份过河问题练习册。
2. 学生通过阅读题目,分析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法。
3.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找到正确的答案。
4. 学生将解答写在练习册上,并相互交流讨论。
5.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总结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过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拓展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更复杂的过河问题。
2. 学生尝试解答,并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解题思路和答案。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练习册上的相关作业题目,要求学生完成并及时批改。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过河》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练习:
-千以内数的读写练习。
-根据《过河》情境,列出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
-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如:小猫和小狗也要过河,每次只能过一个人或一个动物,需要过几次?
4.教学拓展:
-结合实际生活,设计相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探索数的规律,如数的递增递减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开展数学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有一天,小兔子想要过河去对岸的森林找它的好朋友小松鼠。可是,河上只有一座小桥,每次只能过一个人或一个动物。小兔子需要走过桥,然后回来接小松鼠。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兔子计算一下,它需要走过桥多少次才能和小松鼠一起到达对岸呢?”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在学习千以内数的读写和加减运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形成一份小组学习报告。
4.创新作业: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个以《过河》为主题的小故事,要求故事中包含千以内数的读写和加减运算。
5.家长评价:请家长协助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签字确认。
3.培养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识,如“+”和“-”,理解其含义,并能够正确使用。
4.通过对数的拆分和组合,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技巧,如将一个数拆分成两个数的和或差,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1.3过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1.3过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1.3过河(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学习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 1.3过河问题。
我们将通过实际情境引入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过河问题的解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过河问题的概念,掌握过河问题的解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过河问题的解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如何合理安排过河的顺序和策略。
过河问题中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和思考来克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学习过河问题,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PPT和黑板,用于展示过河问题的图像和步骤。
学具包括练习本和铅笔,供学生练习和记录解题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一个实际情境引入过河问题,例如:“假设你和小伙伴们要过一条河,河上只有一条小船,每次只能坐两个人,请问你们应该如何安排过河的顺序才能让所有人都过河呢?”3. 练习:在讲解完过河问题的解法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亲自动手解决实际过河问题。
我会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合作,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4. 应用:在学生掌握了过河问题的解法后,我会给他们一些应用题,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我会鼓励学生思考和创造,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过河问题的图像和解题步骤。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示,将过河问题的解法展示在黑板上,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过河问题的解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在课后,我会反思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探索过河问题在其他情境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特别关注的,它们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过河问题至关重要。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节过河∣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节过河∣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节过河∣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第3节,主要讲述的是过河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例题过河问题的情景描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相关的练习题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们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课件、过河问题的图片、以及相关的练习题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通过PPT展示过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们观察并描述问题。
2. 例题讲解:我通过PPT展示过河问题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步骤和方法。
3. 随堂练习:我给出几道类似的过河问题,让学生们独立解决,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
4. 作业布置:我布置几道过河问题的练习题目,让学生们课后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过河问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关键信息,以便学生们进行复习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过河问题小明要过河,河宽10米,小船每次可以载重200千克,小明的体重是40千克,小船的体重是50千克,问小明需要几次才能过河?2. 答案:小明需要过河2次。
第一次小明和小船一起过河,第二次小明回来,第三次小明再过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过河问题有一定的理解,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并给出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进行练习和思考。
同时,我也可以拓展延伸,给出更多类似的过河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挑战和提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过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过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过河问题的基本类型,学会用列表法、画图法、猜想与尝试等方法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过河问题的基本类型:一类是给定时间,求过河的最短时间;另一类是给定最短时间,求需要增加或减少的时间。
2. 解决过河问题的方法:列表法、画图法、猜想与尝试等。
3. 过河问题的拓展与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过河问题的基本类型及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过河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过河问题的基本类型及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六、板书设计1. 过河问题的基本类型及解决方法。
2. 过河问题的拓展与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过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过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与过河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教学计划,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本节课通过讲解过河问题的基本类型及解决方法,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过河-北师大版(201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过河-北师大版(2012)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数数的方法,尤其是用数棒、计数方法等少量数的加减法;2.能够理解“过河”问题中的数学概念;3.能够根据图示,理解数学问题;4.能够解决“过河”问题,培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5.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2.让学生学会用不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3.让学生学会小组协作和交流。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程PPT;2.教师准备草稿纸、笔、计算器等教具。
四、教学过程1、热身环节引导学生自由数数,让学生用计数器、数棒等教具,迅速计算出5、6、7等数字的数量,以了解准确数数的方法。
2、主体环节(1)引入1.让学生看一副河边的图示,引导学生语言思考;2.引导学生探讨图示中的小动物们怎么过河。
(2)讲解1.讲解“过河”问题中的数学概念,如哪种小动物需要和小学生一起过河,哪种小动物可以独自过河等;2.引导学生理解数学问题,如图示中小狗和小羊怎样才能安全过河。
(3)实践1.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2-4人,让学生用草稿纸、笔来解决问题;2.告诉学生,小狗和小羊必须在同一侧,水牛要看护小狗过河,问学生怎样才能解决问题。
(4)总结1.让学生分享每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结论;2.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对“过河”问题的数学概念理解。
3、课堂小结1.课堂小结,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2.教师提醒学生做好上课笔记。
五、课后作业1.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讲解“过河”问题;2.让学生探讨“过河”问题的其他解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过河-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过河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过河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课题是《过河》。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37页至39页,涉及到小数点后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需要掌握小数点后数字的加减法规则,并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点后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点后的加减法计算,并能够正确判断计算结果的正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小数点后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后数字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以及如何判断计算结果的正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计算器、小卡片等教具,以及练习本、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千克苹果,每千克3元,买了5千克,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小数点后数字的加减法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我通过PPT展示小数点后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后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3. 随堂练习:我在课堂上给出一些小数点后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4. 小组讨论: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小数点后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了小数点后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给出了一些典型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小数点后的加减法运算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写明解题思路。
题目:小明有2.5元,他又得到了1.8元,请问他现在有多少元?答案:小明现在有4.3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小数点后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判断计算结果的正负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第3节《过河》,主要介绍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通过“过河”这个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够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使学生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但对于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小明要过一座桥,桥上有5个人,他想知道过桥的时间。
其中,每个人过桥所需的时间不同,有的人需要1分钟,有的人需要2分钟。
请问,小明过桥需要多少时间?- 学生:(思考问题)-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 情境引入- 教师: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个情境。
假设你是小明,要过一座桥,桥上有不同的人,每个人过桥所需的时间不同。
你想知道过桥的总时间,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思考问题)-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3. 计算过程演示- 教师:现在,我来演示一下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假设桥上有3个人,分别需要1分钟、2分钟和3分钟过桥。
我们要计算小明过桥的时间。
小学三年级 数学上册过河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教案标题: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横向加法、竖式加法的计算方法。
2. 学会运用加法解决一步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正确理解并应用加法的计算规则。
2. 能够用加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步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彩色粉笔、绘图纸和手指模型。
2. 学生准备教材《过河》。
3. 备齐相关练习题,以便巩固学生的学习。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拿起手指模型示范过河游戏,鼓励学生加入游戏。
2. 手指模型过河游戏规则:模拟河流,学生用手指模型作为青蛙,从一边过河到另一边。
先演示一遍,然后让学生自由玩一会儿。
导入新知识:1. 针对学生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如果青蛙已经过了2次,还需要过几次才能到对岸?2. 引出竖式加法的概念,解释竖式加法实际上就是数学中的过河问题的计算方法。
3. 通过课本上关于过河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竖式加法的运算规则,并进行实例推导。
讲解运算方法:1. 针对竖式加法的计算规则,以图示和实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讲解,包括个位数和十位数相加的步骤和方法。
2. 分步指导学生完成几个竖式加法的运算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
示范应用:1. 基于所学的竖式加法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竖式加法解决几个过河问题。
2. 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然后引导学生逐步进行运算,得出答案。
3. 随机选择几个学生上台做题,引导全班讨论和指正。
巩固练习: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
2. 边布置练习题边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3. 让学生相互交流并批改彼此的答案。
概括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再次强调竖式加法的重要性和正确运算的方法。
2. 总结课堂中解决过河问题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将这种计算思维应用到其他实际生活问题中。
过河(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过河(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游戏认识数轴的概念及其用途,能够在数轴上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2.学生能够通过乐趣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数轴的概念及其用途,掌握在数轴上进行简单加减法运算的方法;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游戏感受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幼儿园小朋友熟悉的过河游戏的引入,让学生感知数轴的概念及其用途。
教师提供数字卡片,让学生在数轴上进行排列,通过数轴上的树和石头等小模型,帮助学生感受数轴上左右和大小的概念。
2. 分组进行游戏(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在游戏前,教师需要先向学生介绍游戏规则:游戏规则:1.每个小组有一个小火车,要从起点(数轴上的0点)到达终点(数轴上的10点);2.每个小组会有几个小恐龙阻碍前进,只有找到正确的数字卡片才能绕过小恐龙;3.每个学生分别拥有一些数字卡片,在数轴上找到正确的位置;4.从起点到终点,如有答案错误,重新回到起点重新开始。
3. 游戏结束,设计数轴练习题(10分钟)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数轴练习题,帮助学生再次加深对于数轴概念和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练习题:1.小明从数轴上的7点往左走3个单位,他到了哪个位置?2.小红从数轴上的3点往右走5个单位,她到了哪个位置?3.在数轴上,2个数相加等于12,这2个数分别是多少?4. 总结(5分钟)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针对本节课的目标和难点进行总结,在总结时需要重点暴露出学生学习情况有哪些好的地方、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游戏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且能够逐渐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将游戏化教学纳入教学计划中,并且注重游戏教学中的重难点。
2. 学生评价通过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方式的评价。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目标: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过程:一、复习1、请说一说各题的计算顺序。
54÷9+3 59 + 32 ÷430-18 ÷ 3 10-72 ÷82、请提出一个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1)、三年级班共48人参加广播操比赛,站了6行,( )?(2)、三年级班共24人,每6人为一组,( ) ?(3)、四年级师生共42人去郊游,每辆车坐7人,( )?(4)、五年级有35人参加体操表演,每行站5人,( )?3、谈话导入:同学们,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在这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日子里,实验小学的老师带着同学们去秋游。
但是,他们在去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详情我们来帮帮他们。
你们愿意帮他吗、?二、自主学习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我们解决什么问题?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3、预设:若有综合算式,先出示错的,再出示对的,引发讨论;若没有综合算式,引导尝试列成综合算式,引发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29+25÷9 ”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按以前的知识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但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
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 ) ”来帮忙。
4、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5、写出解答过程 (29+25)÷9 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过河》说课稿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过河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过河的问题。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设计一个有趣的过河故事,让学生融入到故事中,感受过河问题的实际意义。
3.创设一个小组竞赛的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解决过河问题,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生活中遇到的过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向学生介绍过河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
1.引导学生学习过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法。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列举、画图、推理等解决方法。
2.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演示,让学生理解过河问题的解题步骤和关键点。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过河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通过提出过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4.利用实物模型或者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过河问题的解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问题导向
1.提出过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和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提出假设的能力。
3.鼓励学生列举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评价和选择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4.学生能够通过总结和归纳,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教学设计
2.提出问题:在故事结束后,向学生提问:“小动物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应该如何过河呢?”引导学生思考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过河问题的衍生问题,如最短路径、最优策略等,培养他们的思维深度。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讲授的新知,共同讨论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
2.交流分享: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学会借鉴和吸收。
3.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性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运用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解决过河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坐标系表示过河问题的能力,通过画图、标注等手段,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3.引导学生运用分类讨论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过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作业要求:
1.认真完成每道题目,保持书写工整、清晰。
2.解题过程中,注重步骤的完整性、逻辑性。
3.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无误。
4.家长协助监督,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
5.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解决过河问题的过程中,大胆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1.3过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1.3过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1.3过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3节《过河》。
本节主要让学生理解过河问题,学会使用方程解决过河问题。
内容包括:1. 理解过河问题的情境,能够用图形表示出过河问题。
2. 学会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决过河问题。
3. 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过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过河问题的情境,能够用图形表示出过河问题。
2. 学会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决过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过河问题的情境,学会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决过河问题。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过河问题的情境,学会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决过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过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情境。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图中的小船,你该如何过河?”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过河问题(10分钟)解释过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理解过河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决过河问题。
例题:有一只小船,它每次可以载重300千克。
如果要过河,河宽100米,小船每次可以行驶50米。
请问,小船要过河几次才能到达对岸?解题步骤:(1)设未知数:设小船要过河x次。
(2)列出方程:50x = 100(3)解方程:x = 2(4)得出答案:小船要过河2次才能到达对岸。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决随堂练习题,然后集体讲解答案。
练习题:(1)有一只小狗,它每次可以跳50厘米。
如果要跳过一条100厘米的河流,小狗要跳几次才能到达对岸?(2)有一辆小车,它每次可以载重200千克。
如果要运送300千克的货物,小车要运几次才能运完?4.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作业题:(1)有一只小猫,它每次可以爬10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过河|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过河|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为大家讲授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章《过河》。
我们将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过河”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理解过河问题的实质;2. 学会使用工具(如小船)过河;3. 掌握过河问题的解法。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过河问题的实质,并掌握解题方法。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小船模型、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如小动物们要过河去找食物,引出过河问题。
提问学生们:你们觉得小动物们应该如何过河呢?2. 讲解过河问题的实质:我向学生们解释,过河问题实际上就是在一个有限的横轴上,通过移动来达到目标的问题。
3. 演示如何使用小船过河:我使用模型小船,现场演示如何过河。
让学生们观察并理解,过河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地使用工具。
4. 解题方法讲解:我通过示例,讲解过河问题的解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一步步的移动,达到目标。
5. 随堂练习:我给出几道过河问题题目,让学生们独立解决。
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过河问题1. 理解过河问题的实质:在有限的横轴上,通过移动达到目标。
2. 学会使用工具过河:合理利用小船等工具。
3. 掌握解题方法:逐步移动,达到目标。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要过河去找他的朋友,河宽10米,小明每次能移动3米或5米,问他有多少种过河方法?2. 小红要过河去对岸的图书馆,河宽12米,小红每次能移动4米或6米,问她有多少种过河方法?答案:1. 4种过河方法。
2. 5种过河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过河问题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解题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合理使用工具,以及如何找到最优解还有一定的困难。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过河(1)-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过河(1)北师大版教案:过河(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一章“数字与运算”中的第三节“过河”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过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会运用简单的数学运算解决过河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过河问题的基本概念,熟悉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过河问题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数学运算解决过河问题。
2.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独立解决过河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笔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讲述一个过河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过河问题。
2. 展示过河问题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过河问题。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讲解过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如河流、船只、过河人数等。
2. 介绍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如分批过河、一次性过河等。
3.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解决PPT上的过河问题,并讲解解题思路。
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例题讲解(10分钟)1. 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
2. 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灵活运用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小组合作(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解决一个过河问题。
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合作完成过河问题的解决。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板书过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板书教材中的例题和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5分钟)1. 布置教材后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布置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创造自己的过河问题,并解决。
作业题目:1. 教材第34页练习题第1题。
2. 创造一个过河问题,并解决。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过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过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过河》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过河故事,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小数和整数的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运算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掌握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及计算法则。
2.如何运用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发现和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和计算法则。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过河故事情境、计算过程演示等。
2.练习题:包括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题和实际问题题目。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过河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的解决需要用到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计算法则。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和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问题题目,让学生运用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1.3《过河》(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1.3《过河》(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在教学1.3《过河》(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时,我以“小熊过河”的故事为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小熊过河时需要知道河的宽度、深度,需要计算小熊每次跳跃的距离,以及整个过河过程中需要跳几次。
一、教学内容我使用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7页至39页的教材,教学内容包括:1.理解过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学会计算物体的跳跃距离;3.学会计算过河所需次数。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过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过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计算物体的跳跃距离;2.教学重点:学会计算过河所需次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课件、小熊过河图;2.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讲述小熊过河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小熊过河时需要知道河的宽度、深度,需要计算小熊每次跳跃的距离,以及整个过河过程中需要跳几次;2.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计算小熊过河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过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4.练习巩固: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其他动物过河的问题;六、板书设计过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1.河的宽度、深度2.每次跳跃的距离3.过河所需次数七、作业设计1.题目:小猫过河情景:小猫要过一条宽度为12米的河,每次能跳跃5米,问小猫需要跳几次才能过河?答案:小猫需要跳3次才能过河。
2.题目:小狗过河情景:小狗要过一条宽度为18米的河,每次能跳跃6米,问小狗需要跳几次才能过河?答案:小狗需要跳3次才能过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认为学生对过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较为深刻,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计算错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计算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果小熊过河时,河的宽度是变化的,每次跳跃的距离也不同,该如何计算过河所需次数?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1.3《过河》(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时,我以“小熊过河”的故事为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小熊过河时需要知道河的宽度、深度,需要计算小熊每次跳跃的距离,以及整个过河过程中需要跳几次。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过河-北师大版秋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过河北师大版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是《过河》,这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这个课题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分数的应用。
具体来说,我们会通过一个过河的故事,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如何用分数来表示部分数量,以及如何通过分数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将分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并计算分数。
教学重点则是让孩子们能够将分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分数,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如苹果、糖果等,以及一些分数的计算工具。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分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我会设计一些有关分数计算和应用的题目,让孩子们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能够将分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以供孩子们在课后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是如何引入课题,让孩子们对分数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是如何通过实物和图片讲解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掌握分数的计算。
再次,是如何设计随堂练习和例题,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
是如何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分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对于引入课题的细节,我会通过一个过河的故事来让孩子们理解分数的概念。
我会讲述一个关于一群动物过河的故事,其中每个动物都要 share 一个固定的食物数量。
我会用这个故事来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用分数来表示每个动物分到的食物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学设计
课题:过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和实物展示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难点: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2
教法:指导练习
学法:练习交流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口算
6×9= 30+15= 42÷6=
2 、脱式计算
7×2+30 46-6×4 63÷9+7
二、解决新知
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
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整的数学问题。
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例如: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
2.展示思维,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年级(1)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
思维:总人数----限乘客人数----需要多少条船
分步计算:
29+25=54(人)
54÷9=6(人)
综合算式:29+25÷9
思考:这样列式就要依照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方法来计算,计算的结果却与我们的分步计算结果不一样。
你有怎样的办法呢?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
引入:“()”----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再计算除法。
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的方法带来的成功喜悦。
(29+25)÷9
=54÷9
=6(条)
答:至少需要 6条船。
一句话:有小括号真好!
理论,记忆理解: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分段理解,记忆)
三、体验知识,形成模块
完成P9中的“连一连”第2题。
5×(36-29)(83-35)÷6 94-(25+19)
完成之后,再次体验: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注意:做完括号里的运算之后,不再要括号。
四、课堂小节
1.知道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
2.完整把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阅读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3.数学符号要正确书写。
五、作业设计
1.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2.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板书设计:
过河(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预算顺序
先乘除,后加减方法一:29+25=54(人)
有小括号54÷9=6(条)
先算小括号里,方法二:(29+25)÷9
再算小括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