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非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

合集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的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会计核算原则:包括货币计量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持续经营概念等。

2. 会计核算方法:采用双重会计制度,即将经济业务按财务和预算两个方面进行核算。

3. 会计核算程序:包括经济业务登记、凭证填制、账簿记账、财务报表编制等一系列环节。

4. 会计信息披露:行政事业单位应及时、准确地向内外部提供财务会计信息。

5. 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6. 财务报告制度:包括年度报表、中期报告、财务报告、专项报告等。

7. 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经济业务授权制度、核算制度、财产保管制度、财务管控制度等。

8. 决算制度:包括经济业务决算、财务报表决算、预算决算等方面的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能够规范单位的经济活动,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增强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
性,确保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同时,也能够为单位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和依据。

民间非营利组织组织会计制度执行中的若干实务问题

民间非营利组织组织会计制度执行中的若干实务问题

民间非营利组织组织会计制度执行中的若干实务问题摘要:关键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非营利性组织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成为不可缺少的新型社会力量,这些活跃于政府与企业间的社会组织,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推动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

我国非营利性组织起步较晚,发展也不够成熟,离典型意义的非营利性组织还有不小的差距。

至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统一的定义和种类划分,更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进行约束规范。

而陆续出台的一些法规在执行的过程中,具体操作上就遇到了不少问题。

财政部规定《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以下简称该制度)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

在实际执行该制度的单位,笔者发现该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扩大了制度适用范围。

该制度第二条规定:“本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本制度规定特征的民间非营利组织。

民间非营利组织包括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

适用本制度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同时具备以下特征:(一)该组织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二)资源提供者向该组织提供资源不取得经济回报;(三)资源提供者不享有该组织的所有权。

”该条明确规定执行该制度应当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但从实际执行该制度的单位来看,以下单位明显不符合上述条件:1.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从被审计的民办学校所执行制度现状看,本地所有民办学校(含民办幼儿园),不管其出资人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报,均执行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诚然,出资者要求取得合理回报是合法的,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51条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

取得合理回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但既然出资人选择了要求合理回报(我们这里不讨论回报是否合理等问题),仅从会计制度层面考虑,该民办学校已经不具备《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适用特征了,故而就不适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关于印发《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通知》财预字[1998]49号为了规范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我部重新制定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现发给你们。

本制度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

我部1988年制发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废止。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财政部1998年2月6日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行政机关和实行行政财务管理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单位)。

第三条行政单位会计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

其会计核算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制度的规定。

第四条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行政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向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的,为主管会计单位。

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有下一级会计单位的,为二级会计单位。

向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为基层会计单位。

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视同基层会计单位。

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管理本部门、本单位的全部会计工作。

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行政单位,实行单据报账制度,作为“报销单位”管理。

第五条行政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业务规模、人员制以及负担的会计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会计工作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并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

第六条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行政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

行政单位的各项资金和财产,均应纳入行政单位会计核算。

第七条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

会计年度、季度和月份采用公历日期。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问题描述:详细描述民间非营利组 织会计制度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 题,如制度执行、信息披露、财务 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解决方案: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解 决方案或改进措施,如完善制度设 计、加强监管、提高人员素质等
案例启示与建议
案例启示:民间非 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在实际应用中的效 果与问题
案例分析:民间非营利组织 会计制度在实际应用中的效 果与问题
第七章
成功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1:某慈善基金会 成功案例2:某环保组织 成功案例3:某文化中心 成功案例4:某教育机构
问题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介绍案例的组织、目的、 时间等背景信息
影响分析:分析这些问题对民间非 营利组织运营、财务状况等方面的 影响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 计制度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概述
03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
04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执行与监督
05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06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与其他相关法 规的关系
监督方式:定期检查、不定期 抽查、专项审计等
监督结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违规行为的处理
违规行为的定义和类型
违规行为的发现和报告
违规行为的处理程序和措 施
违规行为处理的监督和保 障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 发展与完善
第五章
制度发展历程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起源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发展阶段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完善过程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未来展望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是指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一套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设立或依法委托行使行政职权、从事公益服务活动的机构,如政府部门、公立学校、医院等。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会计核算准则: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包括会计等价原则、货币计量原则、收入确认原则、费用匹配原则等。

2. 会计制度: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设置和使用方法,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3. 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包括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等。

4. 财务报告制度: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和公布财务报告的要求,包括年度财务报告、中期财务报告、季度财务报告等。

5. 会计监督制度:规定了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监督和审计工作的具体要求,包括内部审计、财务审计、监察审计等。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工作,保障公共财政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同时,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了有效的财务信息和参考依据。

第 1 页共 1 页。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三篇)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三篇)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立健全单位预算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正常运行,促进我单位各项事业的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单位预算是根据单位事业发展计划和年度目标任务编制的年度综合财务收支计划,收入主要是财政拨款,支出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第三条预算每年编制一次。

预算年度自每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月____日止,预算的收支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

第二章预算管理职权第四条我单位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权责结合”的预算管理体制。

第五条财务部是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预算的组织和实施。

具有下列职权:(一)具体负责做好当年预算的编制工作;(二)组织实施已经由主管部门审议、批准的年度预算;(三)对预算执行过程实行全方位的控制、监督和会计核算;(四)根据职能部门提出的预算调整申请,形成预算调整报告,提请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五)定期向单位主要领导、党工委汇报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六条各职能部门根据单位下达的经费指标,制定本部门开支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专项经费由各归口职能管理部门配合财务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三章预算编制第八条预算编制的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二)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和单位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

第九条预算编制的原则(一)单位预算编制应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预算编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反映单位年度财务收支总貌;(二)收入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逐项核实各项收入,尽可能排除收入中的不确定因素;(三)支出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_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_与_事业单位会计制度_企业会计制度_比较

_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_与_事业单位会计制度_企业会计制度_比较

织既不是政府机构也不是企业,它是为社 计报告格式和应提供信息的内容等都作了
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与企业
会公众提供具有公益特性的公共服务组 详细规定。这些规定反映了民间非营利组 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主要区别
织。尽管民间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社会服 织的财务活动规律、特点及会计与财务报
其主要区别如表 1 所示:
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以下简 民间性或非政府性的特点。其次,民间非营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评价和决策。
称“制度”),并于 2005 年 1 月 1 日起开 利组织的资金来源突出民间性。一方面,民
(三)借鉴国外非营利组织会计惯例,
始实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 间非营利组织不隶属于任何政府部门或机 反映了《制度》与国外非营利组织会计趋
外购固定资产
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贷记 款”,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
“银行存款”等。
基金”账户。
固定资产折旧
要提折旧。
不提折旧。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等。 除“文物文化资产”之外的所有固定资产
期末对应收款项和存货(记入“管理
一般只对应收款项、存货、短期投资、长期
对外投资 法核算下,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入“对外投资”账户,因而不存在对外投方法核算,初始投资均确认为投资成本,不另
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投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核算的问题。 计投资差额。即长期股权投资采用的是简化
资差额处理。
的核算方法。
借入款项
分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分别进行核 笼统在“借入款项”账户中核算各
贴收入。
收入、其他收入
入、投资收益、其他收入。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指按照国家有关会计法规和准则,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的用于管理单位财务活动和编制财务报表的规则和制度。

下面就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会计主体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体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其直属事业单位、附属事业单位和其他受其管理的事业单位。

二、会计核算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经济业务的发生原则和现金收支的实际发生原则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主要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和财产管理。

1. 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以预算为依据,制定预算是单位的重要任务。

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决算。

2. 收入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管理涉及到财政拨款、非税收入和其他收入,收入按照收款凭证和收款台账记账,同时按照财政部的规定形成财务报表。

3. 支出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管理包括预算内支出和预算外支出。

预算内支出按照预算计划进行核算,预算外支出需要经过批准并按照财政部的规定进行核算。

4. 财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产管理包括资产的购置、折旧和报废,资产按照规定的方法计提折旧并进行固定资产清查。

三、会计核算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主要包括会计政策、会计制度和会计程序。

1. 会计政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政策是指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根据国家有关会计政策和准则,制定的财务会计处理、报告和确认的原则和方法。

2. 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指单位根据会计政策和实际需要,在财务报表编制、核算和管理方面制定的规章制度,包括会计准则、会计科目和核算程序等。

3. 会计程序: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程序是指单位在日常财务活动中,进行会计核算的具体步骤和程序,包括原始凭证的登记、记账、审核、汇总和报表编制等。

四、会计报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是指单位根据会计核算结果编制的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的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1.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单位在一定时点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单位的经济实力和偿债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非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单位)。

第三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行政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行政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管理、监督和决策。

行政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行政单位自身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

第四条行政单位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五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六条行政单位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

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

会计年度、月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七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第八条行政单位会计应当按照业务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第九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第十条行政单位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十一条行政单位的会计记录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文字。

[1-2]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行政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十三条行政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行政单位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反映、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管理、监督和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行政单位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行政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全部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等。

第十五条行政单位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十六条行政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行政单位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当将变更的内容、理由和对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不同行政单位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确保不同行政单位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七条行政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1-2]
第三章资产
第十八条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