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非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的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会计核算原则:包括货币计量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持续经营概念等。
2. 会计核算方法:采用双重会计制度,即将经济业务按财务和预算两个方面进行核算。
3. 会计核算程序:包括经济业务登记、凭证填制、账簿记账、财务报表编制等一系列环节。
4. 会计信息披露:行政事业单位应及时、准确地向内外部提供财务会计信息。
5. 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6. 财务报告制度:包括年度报表、中期报告、财务报告、专项报告等。
7. 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经济业务授权制度、核算制度、财产保管制度、财务管控制度等。
8. 决算制度:包括经济业务决算、财务报表决算、预算决算等方面的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能够规范单位的经济活动,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增强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
性,确保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同时,也能够为单位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和依据。
民间非营利组织组织会计制度执行中的若干实务问题

民间非营利组织组织会计制度执行中的若干实务问题摘要:关键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非营利性组织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成为不可缺少的新型社会力量,这些活跃于政府与企业间的社会组织,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推动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
我国非营利性组织起步较晚,发展也不够成熟,离典型意义的非营利性组织还有不小的差距。
至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统一的定义和种类划分,更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进行约束规范。
而陆续出台的一些法规在执行的过程中,具体操作上就遇到了不少问题。
财政部规定《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以下简称该制度)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
在实际执行该制度的单位,笔者发现该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扩大了制度适用范围。
该制度第二条规定:“本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本制度规定特征的民间非营利组织。
民间非营利组织包括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
适用本制度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同时具备以下特征:(一)该组织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二)资源提供者向该组织提供资源不取得经济回报;(三)资源提供者不享有该组织的所有权。
”该条明确规定执行该制度应当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但从实际执行该制度的单位来看,以下单位明显不符合上述条件:1.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从被审计的民办学校所执行制度现状看,本地所有民办学校(含民办幼儿园),不管其出资人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报,均执行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诚然,出资者要求取得合理回报是合法的,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51条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
取得合理回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但既然出资人选择了要求合理回报(我们这里不讨论回报是否合理等问题),仅从会计制度层面考虑,该民办学校已经不具备《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适用特征了,故而就不适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关于印发《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通知》财预字[1998]49号为了规范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我部重新制定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现发给你们。
本制度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
我部1988年制发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废止。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财政部1998年2月6日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行政机关和实行行政财务管理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单位)。
第三条行政单位会计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
其会计核算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制度的规定。
第四条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行政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向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的,为主管会计单位。
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有下一级会计单位的,为二级会计单位。
向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为基层会计单位。
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视同基层会计单位。
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管理本部门、本单位的全部会计工作。
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行政单位,实行单据报账制度,作为“报销单位”管理。
第五条行政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业务规模、人员制以及负担的会计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会计工作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并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
第六条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行政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
行政单位的各项资金和财产,均应纳入行政单位会计核算。
第七条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
会计年度、季度和月份采用公历日期。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问题描述:详细描述民间非营利组 织会计制度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 题,如制度执行、信息披露、财务 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解决方案: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解 决方案或改进措施,如完善制度设 计、加强监管、提高人员素质等
案例启示与建议
案例启示:民间非 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在实际应用中的效 果与问题
案例分析:民间非营利组织 会计制度在实际应用中的效 果与问题
第七章
成功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1:某慈善基金会 成功案例2:某环保组织 成功案例3:某文化中心 成功案例4:某教育机构
问题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介绍案例的组织、目的、 时间等背景信息
影响分析:分析这些问题对民间非 营利组织运营、财务状况等方面的 影响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 计制度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概述
03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
04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执行与监督
05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06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与其他相关法 规的关系
监督方式:定期检查、不定期 抽查、专项审计等
监督结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违规行为的处理
违规行为的定义和类型
违规行为的发现和报告
违规行为的处理程序和措 施
违规行为处理的监督和保 障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 发展与完善
第五章
制度发展历程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起源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发展阶段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完善过程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未来展望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是指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一套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设立或依法委托行使行政职权、从事公益服务活动的机构,如政府部门、公立学校、医院等。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会计核算准则: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包括会计等价原则、货币计量原则、收入确认原则、费用匹配原则等。
2. 会计制度: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设置和使用方法,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3. 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包括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等。
4. 财务报告制度: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和公布财务报告的要求,包括年度财务报告、中期财务报告、季度财务报告等。
5. 会计监督制度:规定了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监督和审计工作的具体要求,包括内部审计、财务审计、监察审计等。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工作,保障公共财政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同时,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了有效的财务信息和参考依据。
第 1 页共 1 页。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三篇)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立健全单位预算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正常运行,促进我单位各项事业的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单位预算是根据单位事业发展计划和年度目标任务编制的年度综合财务收支计划,收入主要是财政拨款,支出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第三条预算每年编制一次。
预算年度自每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月____日止,预算的收支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
第二章预算管理职权第四条我单位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权责结合”的预算管理体制。
第五条财务部是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预算的组织和实施。
具有下列职权:(一)具体负责做好当年预算的编制工作;(二)组织实施已经由主管部门审议、批准的年度预算;(三)对预算执行过程实行全方位的控制、监督和会计核算;(四)根据职能部门提出的预算调整申请,形成预算调整报告,提请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五)定期向单位主要领导、党工委汇报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六条各职能部门根据单位下达的经费指标,制定本部门开支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专项经费由各归口职能管理部门配合财务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三章预算编制第八条预算编制的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二)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和单位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
第九条预算编制的原则(一)单位预算编制应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预算编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反映单位年度财务收支总貌;(二)收入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逐项核实各项收入,尽可能排除收入中的不确定因素;(三)支出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_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_与_事业单位会计制度_企业会计制度_比较

织既不是政府机构也不是企业,它是为社 计报告格式和应提供信息的内容等都作了
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与企业
会公众提供具有公益特性的公共服务组 详细规定。这些规定反映了民间非营利组 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主要区别
织。尽管民间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社会服 织的财务活动规律、特点及会计与财务报
其主要区别如表 1 所示:
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以下简 民间性或非政府性的特点。其次,民间非营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评价和决策。
称“制度”),并于 2005 年 1 月 1 日起开 利组织的资金来源突出民间性。一方面,民
(三)借鉴国外非营利组织会计惯例,
始实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 间非营利组织不隶属于任何政府部门或机 反映了《制度》与国外非营利组织会计趋
外购固定资产
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贷记 款”,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
“银行存款”等。
基金”账户。
固定资产折旧
要提折旧。
不提折旧。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等。 除“文物文化资产”之外的所有固定资产
期末对应收款项和存货(记入“管理
一般只对应收款项、存货、短期投资、长期
对外投资 法核算下,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入“对外投资”账户,因而不存在对外投方法核算,初始投资均确认为投资成本,不另
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投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核算的问题。 计投资差额。即长期股权投资采用的是简化
资差额处理。
的核算方法。
借入款项
分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分别进行核 笼统在“借入款项”账户中核算各
贴收入。
收入、其他收入
入、投资收益、其他收入。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指按照国家有关会计法规和准则,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的用于管理单位财务活动和编制财务报表的规则和制度。
下面就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会计主体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体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其直属事业单位、附属事业单位和其他受其管理的事业单位。
二、会计核算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经济业务的发生原则和现金收支的实际发生原则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主要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和财产管理。
1. 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以预算为依据,制定预算是单位的重要任务。
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决算。
2. 收入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管理涉及到财政拨款、非税收入和其他收入,收入按照收款凭证和收款台账记账,同时按照财政部的规定形成财务报表。
3. 支出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管理包括预算内支出和预算外支出。
预算内支出按照预算计划进行核算,预算外支出需要经过批准并按照财政部的规定进行核算。
4. 财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产管理包括资产的购置、折旧和报废,资产按照规定的方法计提折旧并进行固定资产清查。
三、会计核算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主要包括会计政策、会计制度和会计程序。
1. 会计政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政策是指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根据国家有关会计政策和准则,制定的财务会计处理、报告和确认的原则和方法。
2. 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指单位根据会计政策和实际需要,在财务报表编制、核算和管理方面制定的规章制度,包括会计准则、会计科目和核算程序等。
3. 会计程序: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程序是指单位在日常财务活动中,进行会计核算的具体步骤和程序,包括原始凭证的登记、记账、审核、汇总和报表编制等。
四、会计报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是指单位根据会计核算结果编制的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的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1.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单位在一定时点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单位的经济实力和偿债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三篇)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指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进行规范和统一的制度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 法定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
2. 统一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对所有行政事业单位适用的,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3. 程序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程序和流程,包括预算编制、决算编制、财务报告、财务监督等。
4. 独立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一般企业会计制度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预算管理、收支核算、资金调度等方面。
5. 透明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强调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公开财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避免财务违规行为,并更好地保护财产权益。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二)是指在我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体系下,专门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设计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
行政事业单位是指依法成立,由国家机关或地方政府委托或授权从事公益、社会管理等活动的法人组织,一般由政府财政拨款资助,其主要特点是以公共利益为宗旨,经营管理具有公益性和社会性。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包括政府机关、公共医疗卫生机构、公共教育机构等。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会计核算制度:明确会计核算的对象、方法、程序和要求,规定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的建立和管理等。
2. 财务预算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的内容、程序和要求,明确预算执行的管理措施和责任。
3. 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入库、使用、变动和处置等管理规定,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报废和折旧等。
4. 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管理办法,包括财务报销、资金计划、资金预算、财务审计等。
5. 财务报告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报送要求,包括年度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表和经营成果报告等。
行政事业会计核算制度

行政事业会计核算制度
行政事业会计核算制度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管理的重要制度。
以下是该制度的主要内容:
1.会计核算原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及时
性、可比性等原则,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2.会计核算基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
济业务或事项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3.会计科目设置: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
并按照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核算。
4.会计凭证和账簿: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填制会计凭
证,并按照规定的账簿设置和登记方法进行账簿登记。
5.财务报告: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编制财务报告,包
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以全面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6.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会计内部
控制、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以确保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7.监督检查: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进
行监督检查,包括定期检查、专项检查等,以确保会计核算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总之,行政事业会计核算制度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管理的重要制度,对于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及民间非营利组织捐赠事项有关会计核算及内控管理指南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及民间非营利组织捐赠事项有关会计核算及内控管理指南的通知京财会〔2020〕629号市属各单位、各区财政局:按照财政部有关要求,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有关捐赠资金及物资的会计核算及接收、登记和使用的内控管理,现整理有关捐赠事项的会计核算及内控管理指南,请各单位参考。
一、行政事业单位有关捐赠事项的会计核算(一)执行制度依据及范围行政事业单位涉及捐赠事项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通知(财会〔2017〕25号)以及相应政府会计具体准则的要求执行。
捐赠收入是指单位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捐赠取得的收入,应当按照捐赠资产的用途和捐赠单位等进行明细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收到捐赠款物要开具票据,以政府名义接受的非定向捐赠收入应作为非税收入上缴国库。
(二)账务处理1.接受捐赠的货币资金,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财务会计:借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贷记“捐赠收入”。
预算会计:借记“资金结存-货币资金”,贷记“其他预算收入-捐赠收入”2.接受捐赠的库存物品、固定资产等非货币资产,按照确定的成本,财务会计:借记“库存物品”“固定资产”等科目,按照发生的相关税费、运输费等,借记“其他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捐赠收入”。
预算会计:借记“其他支出”(实际支付的相关税费、运输费等),贷记“资金结存”。
3.接受捐赠的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的,按照名义金额,财务会计:借记“库存物品”“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捐赠收入”。
预算会计:不作处理。
同时,按照发生的相关税费、运输费等,财务会计:借记“其他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预算会计: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资金结存”科目。
4.收到以政府名义接受的非定向捐赠资金时,财务会计:借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贷记“应缴财政款”科目。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守则完整版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守则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账务处理技巧为了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04年8月18日发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要求适用的民间非营利组织自2005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
该制度是我国第一部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制度,标志着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规范体系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的一项空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非营利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尽管如此,但一直没有一套针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会计制度,而是参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运行,无法全面反映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活动的特点和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的要求,从而无法提供全面完整真实的会计信息。
因此,可以说,《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正是我国民间非营利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读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后,可以把制度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制度》的制定依据。
《制度》第一条指出,“为了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制度”。
这实际上指出了《制度》制定的依据,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规定了《制度》的适用范围。
《制度》第二条指出,“本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本制度规定特征的民间非营利组织”。
并明确规定民间非营利组织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特征:第一,该组织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第二,资源提供者向该组织投入资源不取得经济回报;第三,资源提供者不享有该组织的所有权。
提出了四个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是会计人员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它不仅是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重要指导思想。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版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指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
一、会计核算基本准则1. 收入确认:收入确认应符合实际经济事项发生的原则。
收入应当在其所属期间确认,确认时应该明确收入的类型、金额和来源,并进行登记。
2. 费用确认:费用确认应优先于支出确认。
发生费用时应明确发生的原因,进行核算、预算控制,并在发生后第一时间进行确认登记。
3. 资产确认:购入或建造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应在实际交付或移交后确认登记,并根据资产衰退和损耗的情况进行折旧和摊销。
4. 负债和所有权权益确认:负债和所有权权益应在其形成时予以确认,并进行相应的登记处理。
借款和应付账款等应按照日期进行登记核算,以加快资金的周转和提高单位的偿债能力。
二、会计核算要素1. 资产:指单位拥有的能够产生经济利益的资源,其中包括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待摊费用等。
2. 负债:指单位未来要履行的义务或对他人负有的经济利益,其中包括应付账款、借款、应交税金等。
3. 所有权益:指单位拥有的资产扣除负债后所剩余的值,其中包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4. 收入:指单位在承担公共服务职能过程中获得的经济利益,包括财政拨款、收费收入、赞助款等。
5. 费用:指单位在承担公共服务职能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包括工资、社会保险、办公费用、行政开支等。
三、会计核算特点1. 会计核算过程的专业性:会计核算工作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对技术操作和针对具体情况的判断和处理都需要较高的专业性。
2. 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至关重要,也是公众信任的基础。
3. 会计核算信息的时效性:会计核算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活动,以便管理决策和公众监督。
4. 会计核算信息的保密性:会计核算信息的保密性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遵循保密原则,保证信息安全。
四、会计报表1.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单位在某一时间点上资产、负债和所有权益状况的会计报表,应当包括期末资产余额、负债余额和所有权益余额。
行政事业单位 核算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核算制度简介定义行政事业单位(简称“行政单位”)是指为实现国家对社会、对个人执行政治、经济、文化等任务而建立,以公益为宗旨,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非营利性单位。
在经济活动中,行政单位需要依靠资金来满足其各种运营需求,因此,行政单位的核算制度就变得非常重要。
核算制度的目的确定核算基础行政单位的核算基础是由会计制度的要求,交易实际情况以及管理需要三者共同决定的。
它是核算工作的基础,是所有核算科目使用的基础。
明确核算内容根据行政单位的活动特点和资金的运用需要,明确各项会计核算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核算体系,是制定核算制度的基本目标。
规范资金管理制定核算制度,是为了更好地监督资金的使用状况,防止资金滥用,确保资金用于正确的方向和人员。
所以,规范资金使用流程、制定清晰的审批程序、加强内部审计、健全管理体系是行政单位核算制度的重点。
保护国家利益制定科学合理的核算制度,建立科学的内部监督体系,可以确保行政单位的运营健康、带动全社会发展并保障国家利益。
核算方式独立核算这种核算方式通常适用于独立运行的行政单位,一个时期的各项资金的收支、结余,都需要用独立的会计账簿,单独计算。
集中核算这种核算方式适用于多个行政单位集中经营管理的情况,各单位的收入、支出和财产全部计入公共科目,集中核算主要是中心站会计部门实施的。
分散核算这种核算方式通常适用于多个行政单位或同类单位之间的交叉核算,收入、支出和财产都在个别单位内核算,只需记一份同级账簿调度汇总就可以了。
统计登记核算这种核算方式通常适用于记录某一班组、车间或办公室等的相互交易、统计和分析等情况。
行政单位核算制度的设计1.核算制度应实现完整、准确的财务信息管理。
2.建立适合行政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 ( 各项经济活动、资金使用、业务决策等的详细规定)。
3.制定资金预算方案、收支计划和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各项财务制度的实施时间及作用。
4.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审核制度,强化风险控制。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都有哪些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都有哪些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都有哪些国家统一制度包括:会计部门规章和会计规范性文件《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38个)《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财务通则》《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如下:该制度适用于在境内依法成立的各类民间非营利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这些非营利组织应符合3个条件:不以营利为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因为出资而拥有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收支结余不得向出资者分配;非营利组织一旦进行清算,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应按规定继续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制度点评如下:这项制度是中国第一部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制度,是会计改革进程中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
它的'颁布执行,标志着非营利组织财务会计规范体系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必将对非营利事业,特别是民间非营利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4年9月30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印发〈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2004]12号),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在村集体经济组织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1996年财政部颁发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试行)》同时废止。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如下:该制度适用于按村或村民小组设置的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民委员会执行本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特殊的经济主体,加强其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对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一些地方只注重产业结构调整而忽视了对其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规范,致使相当一部分村级财务混乱,大量集体资产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核算制度规定

行政事业单位核算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核算制度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规章,按照一定的会计制度和程序,对其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报告的规定。
行政事业单位核算制度的实施,可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真实、准确和可信。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核算制度规定了会计记账的内容和方式。
根据国家有关会计法律法规,行政事业单位核算制度规定了会计账簿的设置、各类会计凭证的使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会计核算方法等。
这些规定从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凭证的填制等方面规范了记账人员的操作行为,确保了会计账簿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核算制度规定了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报送要求。
根据国家有关财务报告制度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核算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年度财务预算和年度财务报告,并且按照一定的程序报送给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
这些规定确保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保证相关部门和机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有一个真实、准确的了解。
最后,行政事业单位核算制度规定了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核算制度规定了资产登记、动态清查、定期盘点和报废出售等程序,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的有效进行。
这些规定从源头上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行为,减少了财务风险的发生,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产安全。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核算制度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财务报告的各项制度和程序,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健全核算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真实、准确和可信,为国家政府管理和监管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核算制度的宣传和培训,能够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营效果。
民间非营利组织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比【范本模板】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比较为了进一步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法规体系,适应民间非营利组织快速发展的需要,财政部发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从2005年1月1日起在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民间非营利组织开始实行新发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该制度的颁布解决了民间非营利组织长期以来无适用会计制度的问题,新制度有利于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行为。
新制度与民间非营利组织之前适用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较,笔者认为有几个明显变化。
(一)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原则“原制度”中规定(《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十六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
“民间非营利组织如果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虽然具有简便易行、可直观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人工成本低等优点,但不利于真实、完整地反映其财务状况、业务活动情况和现金流量情况,难以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足够的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所以新制度第七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新制度明确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会使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大大增加,并且有助于解脱受托责任.如在实行权责发生制下通过设置递延、应计、配比、摊销等类会计科目;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摊销无形资产,提取资产减值准备;对于已经发生减值的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长期投资等主要资产项目,应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并计入当期费用;设置”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进行跨期费用的摊提;对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披露等方式核算,能正确确认各会计期间的收入、成本和费用,遵循了谨慎性、重要性原则的要求,也满足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
有助于民间非营利组织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和成本管理,提高运营绩效,有效弥补收付实现制会计的不足。
民非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民非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一、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非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收入来源多元,包括政府拨款、社会捐赠以及自身经营活动等。
由于其资金使用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因此民非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对其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财务管理原则1. 市场化原则:民非事业单位应当尊重市场化原则,在经营活动中注重效益和风险的平衡,保持财务健康。
2. 公开透明原则:民非事业单位应当对外公示其经营活动的情况和财务状况,提高社会的信任度。
3. 风险管理原则:民非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评估和控制各种风险。
4. 社会责任原则:民非事业单位应当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善待员工、合作伙伴和社会公众。
三、财务管理机构1. 财务部门:民非事业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财务部门,负责编制、执行财务预算和核算,监督各项经费的使用。
2. 财务人员:民非事业单位应当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和岗位资格,确保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四、财务管理流程1. 预算编制:每年初,财务部门应当结合民非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年度财务预算,明确各项收支的具体数额和用途。
2. 资金管理:民非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对每一笔资金的流向和使用进行监督和控制,确保资金安全和有效运作。
3. 财务报表:民非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定期编制和公布财务报表,及时向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公开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4. 审计监督:民非事业单位应当接受独立的财务审计,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五、财务管理工具1. 财务软件:民非事业单位应当采用专业的财务软件,实现财务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实时监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 电子支付:民非事业单位应当推广电子支付方式,减少现金交易的风险,提高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六、财务管理风险1. 政策风险:民非事业单位应当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财务管理策略,降低政策风险带来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非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单位)。
第三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行政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行政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管理、监督和决策。
行政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行政单位自身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
第四条行政单位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五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六条行政单位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
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
会计年度、月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七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第八条行政单位会计应当按照业务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第九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第十条行政单位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十一条行政单位的会计记录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文字。
[1-2]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行政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十三条行政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行政单位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反映、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管理、监督和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行政单位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行政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全部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等。
第十五条行政单位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十六条行政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行政单位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当将变更的内容、理由和对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不同行政单位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确保不同行政单位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七条行政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1-2]
第三章资产
第十八条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