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2《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导学案第【1】篇〗《我爱这土地》教案一、导入新课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
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
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
(所需时间一分钟)二、作家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一分钟)艾青,(1910~1996)现代著名诗人。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格调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2、写作背景:(两分钟)《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播放日本侵略中国影片黑太阳的《南京大屠杀》前两分钟介绍)。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深情地诵读(八分钟)——第一环节1、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方法指导: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
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关联词后,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要停顿。
)2、学生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思。
3、学生自读,体会诗歌情感4、朗读擂台赛。
找2-3名学生朗诵诗歌,教师点评。
四、细腻地感受——第二环节(一)揣摩意象:(十二分钟)1、全诗一共选取了几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写?明确:土地、鸟、河流、风、黎明。
2、土地的含义是什么?明确:土地就是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3、“河流”、“风”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联系背景思考)明确:“河流”“风”代表了中国人民满怀悲愤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第2课《我爱这土地》目标导学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教学重点
-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了解艾青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其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
-诗歌主题思想:把握《我爱这土地》表达的家国情怀,理解作者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掌握艾青诗歌中的象征、隐喻等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朗读与表达:通过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其次,在诗歌艺术特色分析方面,虽然我努力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象征、隐喻等手法,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示难以掌握。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这些手法的讲解还不够生动、具体。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更多实际例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这些手法的作用。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时表现得非常积极,但在成果展示环节,部分学生显得有些紧张,表达不够流畅。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举例解释:
-在句子分析与词语理解方面,针对“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等典型句子,引导学生从语境出发,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在诗歌艺术特色辨识方面,通过具体例句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象征、隐喻等手法的运用,降低学习难度。
-在诗歌情感表达方面,教师可设计相关活动,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更好地理解并表达诗歌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部编版九上语文《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2 《我爱这土地》学案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握感情基调。
2. 品读意象,领会象征意义。
3. 品味语言,体会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体会爱国精神。
学习难点:品读意象,领会象征意义。
【新知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嘶哑( ) 喉咙( ) 腐烂( ) 黎明( ) 汹涌()2.了解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为一个革命者。
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调子沉重忧郁;抗战时期的作品多为觉醒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主要诗集有《》、《》等,成名作为《》。
【课堂探究】1. 请给本诗标注节奏,并尝试有感情地诵读。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请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3. 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作者对土地的“爱”?4. 诗人对土地如此深沉的爱,他借助哪些意象来表达这种情感的?5. 诗中的这些意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请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拓展延伸】诗人艾青心目中那“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实现了,假如你也是一只鸟,面对日益繁荣昌盛的祖国,展望我们美好的未来,你是不是也想尽情歌唱属于自己的光明前景,请你用“假如我是一只鸟”开头,仿照本诗的格式也写几句诗。
【学习评价】自评☆☆☆师评☆☆☆参考答案:【新知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嘶哑(sī) 喉咙(lïnɡ) 腐烂(fǔ) 黎明(lí) 汹涌(xiōnɡ)2、蒋海澄,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我爱这土地》《乡愁》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我爱这土地》《乡愁》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我爱这土地》《乡愁》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我爱这土地》《乡愁》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导言中华大地上有着广阔的土地,盛产着美丽的民俗和淳朴的风情。
这些风情,就像根一样扎向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成为了精神支柱和价值观的原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语文的教学已经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和领悟中国的大地和国情。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对《我爱这土地》和《乡愁》的理解和认识,让他们在阅读课文和探究中学会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
二、学习分析本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领会情感表达和主题深情渗透的艺术效果;3、通过讲述人物形象和其言语行动,塑造形象和构建故事情节的表达手法;4、尝试运用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思考方式,把个体差异和思维方式体现在文学创作中。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解、讨论、诵读和写作。
三、课程内容1. 文本的阅读首先,要求学生阅读完整的文本,理解每篇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同时也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所处社会的文化环境。
在这个阶段,可以通过解释生僻的术语,介绍词汇多义性和词汇衍生形式等方式解决学生的困惑。
2. 情感表达在阅读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学生在思想和情感方面的反应。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分享体验和情感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真实感受。
同时,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模拟对话和表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对文本的记忆。
3. 语言表达除了情感表达之外,学生还应该通过语言表达手段表现文本中的深刻意义和情感。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采用诵读、演讲和写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用精炼、简洁而又能表达深厚情感的语言表达方式。
四、教学评价在评价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
对于阅读理解方面的评价,教师可以考察学生对文本的把握程度、理解深度和主题把控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重音和节奏。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人营造的氛围。
3.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4.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重点: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链接材料作者简介:艾青和《我爱这土地》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
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
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
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文学文化常识(1)《我爱这土地》选自《》,作者,原名。
代表作《》《光的赞歌》《向太阳》。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
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2),就是包含着诗人独特情感的客观物象,或者说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3),是通过对一个或一组意象的描写所表现出来的氛围、情调或情境。
细读感知(1)这首诗应该用的感情去读,文中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2)文中用“嘶哑”来形容鸟的歌喉,塑造了一个的鸟的形象。
(3)“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的写照。
(4)“汹涌”“无止息地吹刮着”“激怒”这些修饰词写出了中国人民心中的。
5.主旨归纳《我爱这土地》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喉咙嘶哑的“”的形象,满怀忧患意识。
进而展开对、、、的歌唱,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与鸟献身土地的精神相吻合,抒发了。
部编版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我爱这土地学案 新人教版
【难点】
【学法指导】
【课安排】
共 2课时
总第13-14课时
预习指导《绩优学案》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 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1)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2)全诗一共选取了几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写?(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诗人给这些意象都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请讨论每个意象到底象征着什么?
诗中出现的“土地”、“河流”、“风”、“黎明”。
(3)熟读诗歌,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4)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
2.“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不会停止对祖国的爱的表达。
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因此,用“嘶哑”比用“嘹亮”好。
3.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 ,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我爱这土地》 导学案.doc
二、鉴赏形象
1、捕捉意象,体察诗情
“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如《我爱这土地》中的“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就是寄予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事物,即为意象。诗歌是抒情的,除了少数直接抒情,大多数都要为情感抒发找个可代表、可象征、可寄托的具体的“象”。要体味诗情就必须解开意象。因此把握意象是真正解读诗歌的第一步。
一、鉴赏语言
1、反复诵读,品味韵律。
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就诵读方法看,一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二要帮助学生入情入境,三要采用多种形式激趣。
2、抓关键词,推敲语言.
诗是精炼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蕴藏着深厚的旨趣,所以诗家以一字称工,刻意锤炼,以求其精深。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敲,从而品味语言的隽美。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等都是关键词。
【温馨提示】
注意节奏的划分和朗读的停顿
【教师寄语】
英国诗人培根说过“读诗使人聪慧”。我喜欢读诗,因为它给我清风与明月;给我湖光与山色;给我碧海与晴空,它打通了我与自然的界限。体味着;陶渊明的朵朵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龚自珍的片片落红幻化成软软的春泥;晏殊的独自徘徊落寞了曲径通幽;温庭筠的默默斜晖笼罩了悠悠碧水。今天,老师带领着同学们走进了自由、广阔的现代诗歌的天地里,感受了它特有的魅力。
《我爱这土地》语文高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我爱这土地》语文高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我爱这土地》语文高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我爱这土地》语文高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导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风貌和人文风貌。
2.理解并运用叙事、描写、议论等不同的表达手法。
3.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问题,情感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预习指导:1.自然风貌:经过三十多年的自然保护,原始森林、珍稀野生动植物、山清水秀的林区风光、多姿多彩的草原景象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自然遗产。
2.人文风貌:中国是一个拥有九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众多的民族,使得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交流中,创造了悠久而璀璨的人文景观。
3.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祖国各地自然风貌、人文风情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阅读导引:好的文章总是引人入胜,无论是描写诗情画意的自然美景,还是讴歌民族英雄事迹的人文佳话,在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之间,掌握着读者的心灵开关。
因此,我们在阅读《我爱这土地》时,不仅要留心其中的词语和句式,还要深思文化内涵和后续情感的升华。
四、提高阅读效果的几个方法:1.熟练运用词汇、句型,并进行分类总结。
2.尝试通过语言的表面意义来理解文章,进行语感的短暂感悟。
3.注重领会语言所承载的意义,明确读者能获得的信息和情感,增加理解的连贯性。
4.将课文与身边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尝试在话题上进行学习和交流。
五、思考题:1.描写一下你所在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
2.在你的印象中,哪些景点和民俗风情最具有特色和魅力,如何来表达它们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3.请用你的话来描述本文所表达的爱国情感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性。
六、延伸阅读:1.《未来的文学》2.《中国文化史》3.《我的母亲》4.《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以上四本书大家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进行独立阅读,增强语文的涵养和思维的开拓。
总之,《我爱这土地》是一篇极富韵味、朴素而深情的随笔,文中所表达的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珍视,无疑是现代青年必备的优秀阅读素养和精神内涵,所以,我们应该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在语文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升华总之,《我爱这土地》这篇文章所表达的爱国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是我们应该一直坚持的核心价值观。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四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3.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试着进行诗歌创作。
学习重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能了解诗人通过对土地等意象的吟唱所孕育的爱国情思。
学法指导:1.结合“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弄清诗人诗歌创作背景、内容和风格等。
2.关于朗读。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没有严格的限制,声音的强弱主要表现在重读的安排上。
一般来讲,能鲜明地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就应该重读。
朗读本诗注意把握三个方面的要领:感情基调——深沉忧郁;语速——缓慢;节奏——停顿恰当【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意象:“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
这个所谓的“象”就是客观的事物,“意”就是作者的感情。
二、预习任务1.读完“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材料。
2.请用“\”划分、标注诗句的朗读节奏,反复朗读。
3.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三、预习检测1.填空。
《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
主要诗集有《》《》等。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全诗看,作者在诗中流露了一种怎样的感情?3.本诗的开头作者为什么将自己假设成一只鸟?4.品析下列诗句所包含的意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参考答案:1.略2.诗中的土地突破了土地的本身的意义,上升到了象征祖国,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抒发了那个时代,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5篇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诗歌。
2、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诗歌;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三、教学方法: 1、欣赏诵读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问题探究法对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进行探究。
3、比较阅读法将同类题材诗歌进行比较,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诗歌。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示标: 土地,承载着万物生灵。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心魂。
(板书:我爱这土地),点明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和难点。
检查预习:请学生谈谈所了解诗人的有关情况、写作背景等。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艾青(1910 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 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勋章。
2、写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当时是抗日战争爆发的初期,日寇横行,东北早已沦丧,华北、华东、华南也已遭日寇铁蹄的践踏,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看到当时的形势,心中充满了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于是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二)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教师指导: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
2021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2021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爱这土地》导学案课型:高效课内阅读备课人:审核:执行时间: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了解现代诗的概念;熟悉本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的社会背景;学会分析诗歌图像;学习本文中使用的符号表达;体验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学习重点】朗读时注意诗歌的韵律,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困难】学习符号的表达;本文结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分析了意象的深层含义。
【学习知识】自学、探究、展示、当堂训练知识链接:1.现代诗歌,又称“白话诗”,是一种诗歌。
与古典诗歌相比,它一般不坚持一种形式和节奏。
1953年,季羡创立了“现代诗歌学会”,开始使用现代诗歌的名称。
现代诗歌的主要流派有新月派、九叶派和朦胧派。
1(1)现代诗歌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
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
它在形式上采用白话文,打破了旧诗的格律限制,在内容上主要反映新生活、新观念。
(2)分类:①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②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韵脚诗、爱国诗等。
③按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一、预习课程[自学积累]方法、要求:请同学们先仔细阅读课文,认真思考,在20分钟内独立完成下列任务,为为他们精彩的展示打下坚实的基础。
(时间为20分钟)一、文学常识1、走本文作者:作者________(1910-1996),原名_________,浙江金华人,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
他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2.写作背景:1932年,作为一名艺术青年,艾青因在上海从事进步绘画运动而被捕入狱。
他拿起笔写诗。
1933年,他在新诗史上写了一首感人的诗(即一部名著)。
1938年11月,日军先后占领华北、华东、华南广大地区。
它到处猖獗,企图破坏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2不屈不挠的斗争。
正是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艾青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共同的民族义愤投身于伟大的反侵略斗争。
第2课《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我爱这土地一、作者资料1、艾青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诗人。
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
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作品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在浪尖上》《光的赞歌》。
诗集有《大堰河》、《火把》、《向太阳》,《欢呼集》《春天》《北方》《归来的歌》,诗论《诗论》,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
2、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北方》、《大堰河》(1939年)《火把》(1941年)《向太阳》(1947年)《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春天》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
3.诗作风格。
艾青的诗作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一)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主要篇目: 《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
(二)1978 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1957 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1978 年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诗人“归来”,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
作品风格:这一时期的诗人,仍然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爱这土地》教案
2我爱这土地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重音和节奏。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人营造的氛围。
3.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
曾有人掠夺它而对它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为它披肝沥胆。
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依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
其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以“悲哀的诗人”自称。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
写作背景: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目标导学二:朗读诗歌,体悟情感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划分诗歌节奏。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并划分节奏,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请同学们听示范朗读,用心感受,并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感情基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概念。《我爱这土地》是一首表达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现代诗。现代诗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这个案例展示了诗人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忧虑。
其次,在课堂实践活动中,诗歌创作环节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在这个环节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例如词汇贫乏、句子结构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诗歌创作水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课文朗读与感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祖国土地的热爱之情。
2.词语解析: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如“激昂”、“悲壮”等。
3.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如“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理解句子背后的深层含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通过感悟《我爱这土地》中的意象和情感,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句子运用和词语选择,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强化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美的表达,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也让我看到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他们在讨论中能够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但在引导讨论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在提问和指导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提出更具启发性的问题。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自主阅读:2我爱这土地》公开课导学案_2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2.通过品与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激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
2.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结。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时数: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的爱国诗有哪些呢?如《我用残损的手掌》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爱国诗《我爱这土地》。
(二)出示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感情。
2.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3.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抒发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人。
现代著名诗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为一个革命者.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调子沉重忧郁;抗战时期的作品多为觉醒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我爱这土地》等。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读诗,整体感知第一步: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解决生字新词。
第二步:听录音范读;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注意读诗的感情(悲壮和深沉)。
第三步;指名学生朗读(师生从节奏和感情两方面点评)第四步:全班齐读全诗。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学案:《我爱这土地》2
《我爱这土地》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
学习重点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学习难点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写作背景及作者1、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从此,这首诗在抗战时期广为传诵。
2、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现、当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
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艾青是继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 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感知、研习1、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嘶哑()喉咙()吹刮()2、学生自由诵读,诵读时要着重体会出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下面诗句朗读时哪些词语应该重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四、自主学习1、诗歌都写了什么内容?试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2.思考:全诗的主旨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五、合作探究(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2)文中“鸟”“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分别象征了什么?(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有何深意?(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怎样理解最后两句诗之间的因果关系?六、拓展延伸请从“梅、兰、竹、菊”等事物中任选一种,并赋予它象征意义,说一段话。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我爱这土地》学案新人教版
2 《我爱这土地》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握感情基调。
2.品读意象,领会象征意义。
3.品味语言,体会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体会爱国精神。
学习难点:品读意象,领会象征意义。
【新知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嘶哑( ) 喉咙( ) 腐烂( ) 黎明 ( ) 汹涌()2.了解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为一个革命者。
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调子沉重忧郁;抗战时期的作品多为觉醒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主要诗集有《》、《》等,成名作为《》。
【课堂探究】1. 请给本诗标注节奏,并尝试有感情地诵读。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请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3.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作者对土地的“爱”?4. 诗人对土地如此深沉的爱,他借助哪些意象来表达这种情感的?5.诗中的这些意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请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拓展延伸】诗人艾青心目中那“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实现了,假如你也是一只鸟,面对日益繁荣昌盛的祖国,展望我们美好的未来,你是不是也想尽情歌唱属于自己的光明前景,请你用“假如我是一只鸟”开头,仿照本诗的格式也写几句诗。
【学习评价】自评☆☆☆师评☆☆☆参考答案:【新知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嘶哑(sī ) 喉咙(lónɡ ) 腐烂(fǔ) 黎明 (lí) 汹涌(xiōnɡ)2、蒋海澄,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中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链接材料作者简介:艾青和《我爱这土地》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写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一、自主学习
1、填空《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2、请用“\”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二、探究展示:
1、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2、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3、“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5、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6、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7、、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三、课外延伸:
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
例:当我们抵御外侵,我们会记得岳母刺给岳飞身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当志士至死不降,保持民族气节,我们不会忘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接着往下写,相信你会写得更精彩).
答案
朗读注意把握三个方面的要领:
感情基调——深沉忧郁;语速——缓慢;节奏——停顿恰当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鸟歌唱的内容有“土地”、“河流”、“风”、“黎明”.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2.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嘶哑”表达出“鸟儿”歌唱不已,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不会停止对祖国的爱的表达.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
3.“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鸟”是诗人自己的象征,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6) 艺术特色:a.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在诗中的每一个事物都赋于丰富的内涵,“鸟”是诗人的虚拟,是泛指,是共名,嘶哑着喉咙歌唱的既是“鸟”,也是我(作者自己),同样,大地.河流.风和黎明等,都是诗人心目中赋于了一定意义的形象.
b. 抒情方式巧妙,感情表达分层强化.运用比喻借物抒情,这是抒情方式的巧妙;为了能久久拨动读者的心弦,还要不断的强化作品本身的感情,作品开头就用“假如”这是第一层强化;以“嘶哑”来形容鸟声(一反鸟声优美清脆),这是第二层强化;又用一系列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观的长句,加上一系列的修饰语,这是第三层强化.
5、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6、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7、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诗意层层递进.
三1. 略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范仲淹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宋·陆游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汉·班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