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古诗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登高》和《赋得古原草送别》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登高》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美丽。
2.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口语表达能力。
4.获得新的思想引导和文化成长。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意义和意境,准确理解句意,了解概括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2.难点:抓住诗歌中的高峰和难点,使学生能理性欣赏、感性抒发,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能力。
三、教法与教具教法:通过概念铺陈、疑问解答、资料展示、互动讨论、示范朗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思考,让学生理性欣赏、感性抒发,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具:课件、诗集、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开宗明义,引导学生认识诗歌和诗意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诗歌的图片或者句子,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神韵,向学生介绍诗歌是文学的一种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道珍品。
而且,诗歌不仅是文学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工具,能够感动人心,引领思想,传递价值观和人生哲学。
2.【课文解析】选读古诗《登高》和《赋得古原草送别》(1)《登高》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针对这首古诗,《登高》可引导学生先思考楼前的黄鹤为何物?为什么已“去”了,“不复返”了?这首古诗的主题是什么?通过教师的概念讲解和学生的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所见所闻,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思想,进一步推广诗歌的欣赏和创作。
(2)《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在教学此篇古诗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图片、朗读等形式感受文章的意境,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述。
3.【朗诵讲解】吟诵诵读,增加感性认识借助课堂资源,结合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启发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诵和欣赏,通过人物、环境、节奏和语言特点等因素,描绘出古人的自然情感和诗歌思想,让学生自然情感流淌,领悟诗歌意蕴,进一步提高诗歌欣赏和创作水平。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第【1】篇〗一、教材简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
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
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别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理解“究竟”、“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风光。
(二)力量目标: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自已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已的所想、所感;3、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力量。
(三)情感目标: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漂亮景象,体会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根底上,感受大自然的漂亮景象,体会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设想:本设计将“感悟诗意、品尝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到处以学生为主,努力表达“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根底,课外求进展”的现代教学理念。
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气氛,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供应有关资料(、时代背景、字词意思、课外阅读资料等),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供应平台。
五、媒体选用状况表:内容要点学习水平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使用时间资料来源媒体作用媒体方式导入留意反响cai课件文字(三首送别诗)1分钟自制创设气氛边读边想范读感受cai课件声音、图像、文字(西湖美景)0.5分钟剪辑整体感知引入意境边看边听简介学问cai课件文字表达(、时代背景)0.5分钟自制供应资料了解边听边记感悟诗意理解承受cai课件文字表达(字词句意)因学生而定自制供应资料帮忙理解学生自查感情吟诵理解承受反响cai课件音乐、图像(西湖美景)1分钟剪辑再现意境边播放边写吟诵写写画画品尝诗情承受反响组织cai课件背景音乐5分钟剪辑渲染气氛、沟通边播放边写画、沟通观赏积存学问拓展cai课件文字(杨万里其它诗作)2分钟自制供应材料边看边读边记六、教时安排:一课时。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四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四首》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通过研究古诗四首,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 带领学生感受古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在感性认识上得
到提升;
-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与兴趣。
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古诗四首的意思;
- 难点:理解诗歌的构思和表达。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教师热情地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授课内容——《古诗四首》。
2. 师生一起唱唱《静夜思》,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悟性。
研究(30分钟)
1. 分段讲解《江雪》,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并研究词语。
2. 分段讲解《登鹳雀楼》,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感情和气氛。
3. 分段讲解《将进酒》,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的豁达和自信。
4. 分段讲解《赋得古原草送别》,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缅怀。
5. 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反复朗诵并体悟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拓展(10分钟)
1.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古诗或赋词。
2. 邀请一些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全班。
归纳(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全面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
2.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手段
1. 大黑板、彩色粉笔等。
2. 相关的媒体设备。
教学评估
1. 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2. 考查学生对古诗四首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1、古诗两⾸之《村居》 教学⽬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字。
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激发情趣、导⼊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些什么?清朝诗⼈⾼⿍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睹了⼉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留下了⼀⾸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
(板题,⽣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范读课⽂、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
三、⾃读课⽂、⾃学⽣字 1.利⽤拼⾳⾃读古诗,边圈画⽣字,要求把字⾳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组合作,交流识字⽅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
(2)“烟”韵母是前⿐韵母。
(3)“童”可以⽤熟字相加的⽅法认记(⽴+⾥)。
(4)“散”是平⾆⾳;偏旁是反⽂旁,不是折⽂旁。
(5)“忙”书空;扩词;⽤“急忙”说话。
3.⾃读古诗,然后谈⼀谈你最喜欢这⾸诗的哪⼀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
(演⽰课件或出⽰图⽚,帮助学⽣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乐听xx同学朗诵这⾸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读出你的感受。
(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2)运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通过古诗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的基本内容。
难点:学会生字词,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古诗的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两首古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古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3. 互动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古诗的主题、意象、情感等方面进行讨论。
(2)角色扮演: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古诗,进行角色扮演,体会古诗的意境。
4. 课堂练习:(1)练习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运用生字词进行句子仿写或创作。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合作交流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篇一」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的教案教材分析:《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是苏轼在1084年,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
1050年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此时王安石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
两首古诗在从全篇的立意构思看,都寓情理于诗境之中,可谓异曲同工。
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而苏诗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两者都极具哲理性。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九册刚学过了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还学习了描写王安石的文章《千锤百炼为一绿》,学生对两位诗人有一定的了解。
而且学生在学习、诵读古诗文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但是哲理诗在遣词造句谋篇方面具有不确定性和跳跃性,似断实续,留下了万语千言道不尽的艺术空白,这就给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
3、学会观察的方法,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
《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1.图片激趣,欣赏西湖。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吧!2.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交流感受:欣赏了西湖的图片,你有哪些感受?(2)有人把西湖比作图画,有人把西湖比作美女,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用佳句来赞美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课题)(3)了解作者,谁来介绍一下你对作者的了解?(诗人简介)(4)理解诗题。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①学习“晓”。
看看“晓”的偏旁,你有哪些发现?②相机解释“净慈寺”。
(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西湖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产生一种阅读期待。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检查指正。
(3)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
①正音。
“慈”是平舌音;“竟、映”是后鼻音。
②识记。
说一说你有什么办法识记“慈、竟、映”。
(4)指名读,读出节奏感。
①教师范读。
②分组读,读出诗的韵味。
2.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不做过多的评价。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旨在了解学生理解了哪些词句的意思。
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只要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初步的了解即可。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阅读要素训练】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的景色多么美啊!你们想去看看吗?2.学习诗句。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荷花、荷叶的颜色?(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指导朗读: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为什么是“别样红”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1)品荷之多。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村居》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村居》。
(2)理解古诗《村居》的内容,体会诗人描绘的农村春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农村春天的景色和特点。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村居》。
2. 理解古诗《村居》的内容,体会诗人描绘的农村春景。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生僻词语和意境。
2. 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古诗《村居》的文本和注释。
2. 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农村春天的景色。
3. 准备朗读和默读的指导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相关的古诗。
(2)通过展示农村春天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农村春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1)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村居》,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解释古诗中的生僻词语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3. 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古诗《村居》中的描绘的农村春景,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农村春天的特点和魅力。
4. 练习:(1)学生自主朗读和默读古诗《村居》,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5. 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村居》的主题和意境。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朗读和背诵的准确性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通过讨论和练习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将古诗《村居》背诵给家长,并和家长一起讨论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2. 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八、课程延伸:1. 邀请家长或者专业人士来课堂,进行古诗朗诵表演,增加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2. 组织学生去户外观察春天的景色,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春天的美丽。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案课题古诗二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单元第一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1.认识“诗、村、童、碧、妆、绿、丝、剪”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研究目标(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①理解古诗内容;②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知识目标重点1.识字、写字。
2.让学生感受古诗文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1.让学生提前预课文。
2.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意思并领悟诗句文字的意境和韵味。
学法问题研究、探究研究教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入新课1.猜谜语一只XXX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宵,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
谜底:(风筝)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篇描写放风筝得古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古诗二首》。
教师活动第一课时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吸引兴趣。
师生互动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寄义。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重点诗句。
读课题《村居》让学生明白要学的内容是什么。
讲授新课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出示请求:让学生认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背诵古诗,感受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快乐心情。
2.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4.通读诗文,给诗文划分小节.(插入音频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XXX。
5.认读生字:(1)诗、村、童。
组词:诗(诗画)(诗人)村(村落)(山村)童(童年)(童话)同学之间交流互相发问识记生字。
本课生字。
让学生简略(2)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
(3)读音对对猜,让学生认读字音。
莺(yīn yīng)飞拂堤(tīdī)XXX(liǚliǔ)醉(zuìsuì)春烟散(sàn zàn)学趁(chèng chèn)东风纸鸢(yuān yuāg)(二)交换汇报:1.XXX说说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描写了了解课文讲解的内容。
2024年古诗《悯农》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古诗《悯农》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悯农》一诗。
具体内容包括:熟读并背诵古诗《悯农》;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体会作者对农民的同情之情;学会生字词,了解古诗的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悯农》古诗;掌握生字词,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体验农民的辛勤劳动,培养学生的同情心;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农民的尊重和同情之情,树立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作业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农民辛勤劳作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农民的辛勤付出,为新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2. 新课导入:教师出示《悯农》古诗,带领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停顿、语气等。
3. 诗句解析:教师逐句解释诗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4. 生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让学生用字典查找字词的意思,巩固知识。
5. 例题讲解:讲解古诗的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拟农民劳作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增强体验。
7. 朗读与背诵: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六、板书设计1. 《悯农》2. 内容:作者:李绅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生字词:悯、农、粒、粟、收、颗、闲、饿、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读并背诵《悯农》古诗,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的意思。
2. 答案:见课后作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了解其他关于农民的古诗,进行诗词积累,增强语文素养。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之《村居》》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之《村居》》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象,感受春天的美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村居》。
2. 学生能理解古诗《村居》的意境和主题。
3. 学生能运用想象力,描绘出古诗中的画面。
4. 学生能体会到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村居》。
难点:学生能理解古诗《村居》的意境和主题,以及运用想象力描绘出古诗中的画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古诗卡片、画纸、画笔。
2. 学具:学生自带画笔、画纸。
五、活动过程1. 导入:带领学生观察课件中的春天景象,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 新课导入:介绍古诗《村居》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韵律。
3. 讲解古诗:解释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4.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用画笔描绘出古诗中的画面。
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
5. 课后拓展: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一起欣赏和讨论。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村居》。
难点:学生能理解古诗《村居》的意境和主题,以及运用想象力描绘出古诗中的画面。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邀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古诗《村居》,并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它们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下面,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情境教学的创设二、古诗朗读与背诵的指导在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村居》时,我特别注意了停顿和韵律的把握。
这是因为古诗的朗读不仅需要正确的发音,还需要把握其节奏和韵律,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达古诗的美感。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15 古诗二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思维能力: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
【课前解析】本课有两首古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两位作者都着意于对色彩的描绘,并用对仗工整的诗句勾画出美好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
关注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诗人早晨出门送别友人时即景起兴而作。
作者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为写作对象,先发感叹,再写实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在听闻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
诗人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无限生动的春景图。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五个上下结构,三个左右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整体识记。
其中“莲”是上下结构,要重点强调,“含”和“岭”可比较识记,有点和无点,要提醒学生细心分辨清楚。
【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教学难点】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下来。
3.能初步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1.教师导入新课。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吧!你们知道杭州这个著名的景点吗?教师打开西湖的知识窗,引导学生欣赏。
2024年古诗教案《悯农》优秀(1)
2024年古诗教案《悯农》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悯农》。
本诗通过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详细内容包括:1. 熟读并背诵《悯农》。
2. 学会生字词:悯、农、田、畴、汗、滴、土、中。
3.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悯农》。
2. 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农民的关爱。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朗读与背诵,生字词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农民的辛勤付出,引入课题。
2. 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语气、节奏。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5. 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何要写这首诗,体会诗人对农民的关爱。
6. 背诵课文:学生自由背诵,教师检查。
7. 随堂练习:根据诗句意思,设计填空、翻译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悯农》2. 内容:农民:辛勤劳作诗人:深切同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悯农》。
(2)用生字词造句。
(3)翻译诗句。
2. 答案:(1)学生自行完成。
(2)教师批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关于农民的古诗,如《乡村四月》、《渔家傲》等,了解古代诗人对农民的关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设计3.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的详尽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如教师示范、学生个别朗读、集体朗读等,加强学生对诗句的语音记忆,帮助背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优秀版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2.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诗词佳句。
3.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感悟诗人笔下的美好风光。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教学难点感悟诗人笔下的美好风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读感知1.鸟语花香,草长莺飞,它们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只要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会读到大自然传递给我们很多的信息。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两首诗。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示:“慈”的读音是ci,不要念成了zi。
“映”的韵母是ing,不是in。
二、合作交流,巩固识写1.检查古诗诵读,采用“指名读书纠音,集体诵读正音”将古诗读正确。
2.引导学生将古诗读出节奏和韵味。
三、抓住关键,品读感悟1.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大意讲的是什么呢?自由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诗。
②通过古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2)把你看到的,带入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中”“同”等字眼体会夏季西湖的美景。
(3)通过诗句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同学小组交流。
(4)板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①西湖美景和别处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②诗句描绘的画面有哪些色彩?③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④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板书:寓情于景。
2.学习《绝句》(1)借助插图,同桌、小组互助,看图逐句猜诗意。
(2)朗读展示,读出你对诗的理解。
诗句一“两个黄鹂鸣翠柳”。
(1)如果给诗配上画,按照诗句的描绘,应该先画什么?(黄鹂,补充黄鹂鸟资料)(2)诗中那活波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在什么地方?(柳树间)教师出示柳树图片。
(3)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4)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鸣叫)(5)想一想,美丽的黄鹂鸟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完成句子补充“两只美丽的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间()地鸣叫。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课《古诗二首》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课《古诗二首》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文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2.能够准确理解和朗读古诗文,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3.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1.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准确理解和朗读古诗文。
2.通过学习古诗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感情。
2.如何引导学生在诗歌中发掘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四、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本课的古诗共有两篇,分别是《我的母亲》和《送别》。
《我的母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是一篇以家庭为主题的抒情小诗。
《送别》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离别时的深情厚谊和相思之情。
2. 学习古诗文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读一遍《我的母亲》、《送别》。
重点听取诗歌朗读的语音语调,尝试模仿诗歌的语音语调和音乐节奏,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美感。
2.老师为学生讲解古诗的形式和特点,例如各句的字数、韵脚形式等方面。
3.学生可以试着朗读古诗,老师帮助学生纠正语音语调、把握诗歌意境,体现诗歌里的情感和意境。
4.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与古诗文作比较,深入分析诗歌中包含的情感和语言特点。
3. 诗歌解析和感悟1.在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歌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就有关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古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发现其中的深度和价值。
2.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开展小组讨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发言前可以剪好彩纸或小卡片,写上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稍作压缩后,放在桌上作为提示,便于集中表达。
五、教学方法1.以感性认识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等多种方式,感性体悟古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2.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互评等,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省意识,反映课程效果。
六、教学过程与安排时间教学活动方法5分钟课前热身教师播放相关教育影片或歌曲,营造课堂好氛围。
古诗《悯农》优秀教案精选
古诗《悯农》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悯农》。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诗的朗读、生字词的学习、诗句的理解和背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背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农民的辛勤劳作,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珍惜粮食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课件展示农田劳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民的辛勤劳作。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农民劳作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古诗(1)让学生自读古诗,注意字音、停顿和语气。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3. 理解诗句(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的意思。
(2)教师讲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4. 背诵古诗(1)学生跟随老师逐句背诵古诗。
(2)学生自主背诵,教师巡回指导。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诗句,画出自己心中的农田劳作场景。
(2)学生互相交流画作,分享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悯农》2. 内容:a. 生字词b. 诗句及解释c. 古诗意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5遍。
b. 背诵并默写古诗。
c. 写一篇关于农民劳作的短文。
2. 答案:a. 生字词:略b. 古诗默写:略“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悯农》,让我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
他们每天起早贪黑,为我们种出粮食,真是太不容易了。
我们要珍惜粮食,更要尊重和关心农民伯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古诗《悯农》的内容。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五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五篇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同学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我整理的二班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班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思念家乡以及赞美梅花品行的情感,知道梅花自古以来是清高、英勇的象征。
2、学会本课生字5个,词语4个。
3、能解释诗句中字、词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5、会用自己的话说说《静夜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教学预备:课文录音、歌曲磁带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教学《静夜思》,学会诗中3个生字,理解“疑”“举”等字的意思。
2、背诵并默写该诗。
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思念家乡的情感。
过程:一、揭题。
播放《十五的月亮》的歌曲。
简短谈话,揭示第一首诗的题目。
二、自由读。
自学3个生字。
读通诗句。
三、指导朗读。
四、讲解诗句。
1、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字。
2、同学试解。
3、连起来说说诗的意思。
五、背诵全诗,体会情感。
六、作业。
其次课时目标:1、教学《梅花》,学会诗中的5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读背全诗。
3、体会梅花的风格,学习梅花不怕困难的精神。
过程:一、启发谈话。
二、听课文录音,自同学字,读通诗句。
三、理解诗句。
1、学习第1、2 句。
正确朗读这两句诗。
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试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2、学习3、4两句话。
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四、指导朗读。
范读。
自读。
沟通争论,朗读品尝。
五、作业。
二班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1、熟悉“古、诗”等13个生字。
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1、小伴侣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2、古代的人啊,跟小伴侣一样也特别喜爱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日老师就和小伴侣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古诗教案
The second volume of second grade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 an
二年级下册古诗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认8个生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4.通过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幻灯图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
(板书课题。
)
二、教师范读课文,讲解“偶书”的意思。
三、学生自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画出生宇,看拼音读准字音。
2.学生书空练习生字,比一比谁记得快。
3.指导书写。
四、导读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1.学习第一、二行。
(1)观察图画,说说“少小”,“老大”指什么?
(2)讲解“无改”就是“没有改变”。
(3)读一读这两行诗,想一想,这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诗人幼年时离开家乡到老了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可头发全花白了)
2.学习第二、三行。
(l)看图,诗人遇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说说“见”、“识”、.“何处”的意思。
(3)指导朗读这一句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句中的情景。
(孩子们见着了却不认识他,笑着问客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3.认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1.有节奏地朗读全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领读,指名读、分组读、配上音乐读,反复吟诵。
3.指名背诵全诗。
六、想一想,此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抒发了诗人年少离开家乡年老时终于回来的既喜悦又伤感的。
动情。
)
一、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齐背全诗。
二、学习《赠汪伦》。
三、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唐朝诗人李白的诗《赠汪伦》。
(板书课题)看看他的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四、出示课件或挂图,教师范读古诗。
五、学生自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学会书空练习生字,比一比,谁记得快。
3.给生字组词。
4.指导写字。
六、观察图画,初步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二句。
(l)看图,指导读第一、二句。
(2)理解词语。
乘舟:乘船。
闻:听见。
踏歌:用脚踏地打拍子唱歌。
(3)讲解诗句意思。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李白乘船正准备出发,忽然听到岸上传来用脚踏节拍的声音。
2.学习第三、四句。
(l)指导读第三、四句。
(2)理解词语。
深千尺:并不是有一千尺深,在这里形容水极深。
(3)讲解诗句意思。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之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友情深厚。
(4)指名读,想象这一句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间的什么感情?
七、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八、背诵全诗。
九、练习。
完成“我会写”及“我会填”。
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增汪伦
少小/离家/老大回,
李白/乘舟/将欲行,
乡音/无改/鬓毛衰。
忽闻/岸上/踏歌声。
儿童/相见/不相识,桃花潭/水/深千尺,
笑问/客从/何处来。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课后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
“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
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
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
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