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角与补角教学设计
数学教案-余角和补角
数学教案-余角和补角一、教学目标1.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2.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3.学会应用余角和补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余角和补角的定义。
2.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3.余角和补角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
2.难点:灵活运用余角和补角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两个相交的直线和一个角。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个角,提问:“这个角有什么特点?”第二环节:探究新知1.余角的定义(1)讲解余角的定义,即一个角的余角等于90°减去这个角的度数。
(2)举例说明,如:30°的余角是60°,60°的余角是30°。
(3)让学生尝试找出几个角的余角。
2.补角的定义(1)讲解补角的定义,即一个角的补角等于180°减去这个角的度数。
(2)举例说明,如:45°的补角是135°,135°的补角是45°。
(3)让学生尝试找出几个角的补角。
3.余角和补角的性质(1)讲解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如: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90°,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
(2)让学生通过举例验证这些性质。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
2.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
第四环节:拓展提高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能找到哪些与余角和补角有关的现象?”2.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2.强调余角和补角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收集生活中的余角和补角现象,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性质及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与补角教学设计
"将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你会发现数学其实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家里的剪刀、直角三角板等物品,测量并计算它们的角度关系,感受余角与补角的实际应用。"
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以下问题:在几何图形中,如何利用余角与补角的性质解决角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余角与补角的存在,理解其概念。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总结余角与补角的性质,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余角与补角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交流、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余角与补角的定义,并通过图示和实际例子加深学生理解。
“余角指的是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的两个角,而补角指的是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的两个角。请看这个图示,角A和角B就是一对余角,因为它们的和等于180度;角C和角D就是一对补角,因为它们的和等于90度。”
2.引导学生总结余角与补角的性质,如: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遵守数学规则,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如果一个图形中有两个角是余角或补角,它们之间有一些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余角和补角》教案精品
《余角和补角》教案精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余角和补角》。
本章节主要内容包括余角和补角的定义、性质及其运用。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余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2. 补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3.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1)互为余角的两个角,其中一个角增大或减小,另一个角也会相应地增大或减小。
(2)互为补角的两个角,其中一个角增大或减小,另一个角会相应地减小或增大。
4. 余角和补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余角和补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三角板。
2. 学具:每人一本教材,一本笔记本,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幅平面图,图中包含两个角,询问学生这两个角的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从而引入余角的概念。
2. 余角的定义与性质:(1)教师讲解余角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余角的含义。
3. 补角的定义与性质:(1)教师讲解补角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补角的含义。
4. 余角和补角的应用: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余角和补角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有关余角和补角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余角的定义与性质定义: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互为余角。
性质:互为余角的两个角,其中一个角增大或减小,另一个角也会相应地增大或减小。
2. 补角的定义与性质定义: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互为补角。
性质:互为补角的两个角,其中一个角增大或减小,另一个角会相应地减小或增大。
余角和补角教案优秀
余角和补角教案优秀余角和补角教案优秀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余角和补角教案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余角和补角教案优秀1一、教学目标:⑴在具体情景中了解余角与补角,懂得余角和补角的性质,通过练习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⑵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几何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⑶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余角与补角的性质三、教学过程:复习、引入:⑴复习角的定义。
你知道有哪些特殊的角?⑵用量角器量一量图中每组两个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
你有什么发现?新课:由学生的发现,给出余角和补角的定义(文字叙述)。
并且用数学符号语言进行理解。
问题1:如何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①∠1的余角:90°-∠1②∠α的补角:180°-∠α练习:填表(求一个角的余角、补角)拓广:观察表格,你发现α的余角和α的补角有什么关系?如何进行理论推导?结论:α的补角比α的余角大90°,α一定是锐角,钝角没有余角,但一定有补角。
问题2:①如果∠1与∠2互余,∠3与∠4互余,并且∠1=∠3,那么∠2和∠4什么关系?为什么?(学生讨论,请一人回答)②如果∠1与∠2互补,∠3与∠4互补,并且∠1=∠3,那么∠2和∠4什么关系?为什么?结论:性质:①等角的余角相等。
②等角的补角相等。
练习:看图找互余的角和互补的角,以及相等的角。
结论:直角的补角是直角。
凡是直角都相等。
解决实际问题:在长方形的台球桌面上,选择适当的角度击打白球,可以使白球经过两次反弹后将黑球直接撞入袋中。
此时∠1=∠2,∠3=∠4,并且∠2+∠3=90°,∠4+∠5=90°。
《余角和补角》精品教案精品
《余角和补角》精品教案精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角度与三角》,具体内容包括余角和补角的定义、性质及计算。
重点章节为4.3节和4.4节,详细内容如下:1. 余角的定义及性质;2. 补角的定义及性质;3. 求解余角和补角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余角和补角的定义,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 培养学生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及计算方法;2. 教学重点:余角和补角的定义,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课件;2.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剪刀、三角板等)引出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2. 新课导入:讲解余角和补角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 例题讲解:求解具体角的余角和补角,并说明计算方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代表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定义: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180°的两个角;补角:两个角的和等于90°的两个角。
2. 性质:余角的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互余角的和为180°;补角的性质:同角的补角相等,互补角的和为90°。
3. 计算方法:求解余角:180° 已知角度;求解补角:90° 已知角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下列角的余角和补角:40°,70°,120°;(2)已知一个角的余角是50°,求这个角的度数;(3)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30°,求这个角的度数。
2. 答案:(1)余角分别为:140°,110°,60°;补角分别为:50°,20°,30°;(2)这个角的度数为130°;(3)这个角的度数为60°。
余角与补角教案教学设计
余角与补角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数学》第九章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余角与补角的定义、性质及运用。
详细内容如下:1. 余角的定义及性质;2. 补角的定义及性质;3. 求解角的余角与补角;4. 应用余角与补角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余角与补角的定义及性质;2. 能够求解角的余角与补角,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余角与补角的定义及性质。
难点:求解角的余角与补角,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量角器;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三角板上的角度,引发学生对角度的思考;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求解角的余角与补角的方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余角与补角2. 定义:余角的定义、补角的定义3. 性质:余角的性质、补角的性质4. 例题:求解角的余角与补角的例题5. 练习:随堂练习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角的余角与补角;(2)应用余角与补角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余角与补角的概念掌握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余角与补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园林规划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尽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践性。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的引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
应选择与生活紧密相关、能够自然过渡到余角与补角概念的情景。
《余角和补角》教案精品
《余角和补角》教案精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余角和补角》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位于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余角的定义与性质,补角的定义与性质,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2. 学会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解决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及性质。
难点:如何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三角板展示一个角的补角和余角,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个角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讲解余角的定义及性质,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求一个角的余角。
(2)讲解补角的定义及性质,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求一个角的补角。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练习题。
(2)让学生互相讨论,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余角和补角的问题。
4. 小结5.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针对问题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余角的定义及性质2. 补角的定义及性质3. 例题及解答过程4.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2倍,求这个角。
答案:(1)30°的余角为60°,补角为150°;45°的余角为135°,补角为135°;60°的余角为120°,补角为120°;90°的余角为0°,补角为90°。
(2)设这个角为x,则其补角为180°x。
根据题意,有180°x=2x,解得x=60°。
2. 拓展延伸(1)讨论余角和补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讨如何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简化计算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余角和补角的教案
余角和补角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角的性质与分类》,具体内容为4.3节“余角和补角”。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分类和性质,本节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能够准确找出余角和补角,并运用其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其运用。
难点:找出角的余角和补角,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三角板、量角器、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如剪刀、钟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角,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角的性质和分类。
(2)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那么这两个角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
(3)教师给出余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找出角的余角。
(4)教师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找出余角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找出下列角的余角:① 30°② 45°③ 60°(2)如果一个角的余角比这个角小30度,求这个角的度数。
4. 随堂练习(1)找出下列角的余角:① 20°② 35°③ 55°(2)已知一个角的度数,求它的余角。
5. 补角的引入(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那么这两个角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
(2)教师给出补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找出角的补角。
6. 例题讲解(1)找出下列角的补角:① 90°② 60°③ 120°(2)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求这个角的度数。
7. 随堂练习(1)找出下列角的补角:① 30°② 45°③ 75°(2)已知一个角的度数,求它的补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和补角(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和补角:
1.理解余角的概念,掌握求一个角的余角的方法。
2.理解补角的概念,掌握求一个角的补角的方法。
3.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4.应用余角和补角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角度的拼接、图形的拼接等。
4.加强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本节课将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强调余角是两个角的和为90°的两个角,补角是两个角的和为180°的两个角。
-求解余角和补角的方法:掌握通过角度计算得出余角和补角的具体数值,如一个角为40°,则其余角为50°,补角为140°。
-应用余角和补角性质解题:熟练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如两个相邻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实际问题中的余角和补角应用:将余角和补角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如角度的拼接、图形的拼接等。
举例:在讲解求解余角和补角的方法时,可通过以下例题进行强调:
例题1:已知∠ABC = 40°,求∠ABC的余角和补角。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余角和补角》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拼接角度的情况?”比如,在拼图或搭建模型时,我们需要计算两个角度相加是否为90°或180°。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余角和补角的奥秘。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余角和补角》教案、教学设计
1.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发现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设计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数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他们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都需要逐步适应中学数学的学习。在本章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分类、角的度量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角的基础知识。但在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仍需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此外,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依靠形象思维和直观感知学习数学,进入初中后,需要逐步转向抽象逻辑思维。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如:“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关于角度的问题。比如,我们在拼图、折纸或者建筑设计中,都会遇到角度的测量和计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与角度有关的余角和补角。”
2.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角度关系,从而引出余角和补角的概念。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个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直角相邻的两个角的和为180度,从而引出补角的概念。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如:“已知一个角的度数,如何求它的余角和补角?”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四人,让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举例说明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b.说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c.如何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通过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余角和补角的教案
余角和补角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余角的概念;掌握求余角的方法;了解补角的概念;掌握求补角的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熟练求解余角和补角的问题;能够运用余角和补角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对求解问题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求解余角和补角的方法;运用余角和补角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运用余角和补角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1. 引导学生回顾角度的概念和度量方法。
2. 提问:在角度的度量中,我们还有哪些相关的概念需要了解?3. 引入余角的概念,并通过图例解释余角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余角的概念。
Step 2 讲解求同一角的余角1. 提问:如何求同一角的余角?2.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例来总结求同一角余角的方法,并进行讲解。
3. 练习:求解给定角的余角。
Step 3 引入补角的概念1. 提问:在角度的度量中,我们还有哪些相关的概念需要了解?2. 引入补角的概念,并通过图例解释补角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补角的概念。
Step 4 讲解求同一角的补角1. 提问:如何求同一角的补角?2.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例来总结求同一角补角的方法,并进行讲解。
3. 练习:求解给定角的补角。
Step 5 综合运用1. 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综合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进行解题。
2. 分组讨论,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Step 6 总结归纳1. 让学生总结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2.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
四、课堂练习1. 求解下列各角的余角和补角:(1) 30°;(2) 45°;(3) 60°;(4) 90°;(5) 150°。
2. 应用题:小明在做一道数学题时,发现一角的度数是40°,他想知道这个角的余角和补角各是多少度?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中的题目。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余角和补角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能够判断余角和补角的关系;能够求解给定角的余角和补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示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思维导图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练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1.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2.能够判断余角和补角的关系。
3.能够求解给定角的余角和补角。
三、教学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2.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练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教师出示一个平面角,并提问:“这个角度大小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这个角度的余角和补角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
2.概念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结合示例,讲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并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规律:余角:两角之和等于90°;两角之差等于90°。
补角:两角之和等于180°;两角之差等于180°。
3.理解和归纳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示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如何判断角的余角和补角。
4.思维导图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判断关系和求解方法整理分类。
5.小组合作演练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个角度大小,要求分别求出余角和补角。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并在黑板上展示答案。
6.讲评讲解教师批评讲解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答案,引导学生共同找出问题所在,并给予正确定理。
7.练习巩固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通过练习的深入巩固理解,让学生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和应用更为熟练。
8.拓展练习如果还有时间,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知识。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能够判断角的余角和补角的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求解任意给定角的余角和补角的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与补角方位角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讲解余角与补角的概念:余角是指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的两个角,而补角是指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的两个角。强调余角与补角的对称性和互补性。
2.解释余角与补角的性质:余角与补角的和是固定的,分别为90度和180度。同时,一个角的余角与它的补角互为补角。
3.方位角的引入:介绍方位角的概念,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正北或正东为基准,逆时针旋转到某条线段或点的射线与基准方向的夹角。
4.讲解方位角的识别和运用:通过实际情境,如地图上的方向表示,让学生了解方位角的应用。并引导学生如何在坐标系中表示方位角。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讨论其中涉及到的余角与补角问题。
2.案例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点评:针对各组的讨论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并纠正错误或解答疑问。(四 Nhomakorabea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余角与补角的计算、方位角的识别等知识点。
2.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观察学生解题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3.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与补角方位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余角与补角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找出给定角度的余角和补角。
2.学会使用方位角描述物体位置,理解方位角与坐标的关系,能够运用坐标系和方位角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运用余角与补角的性质简化计算,解决一些与角度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余角和补角》优质教案精品
《余角和补角》优质教案精品一、教学内容1. 余角的定义与性质:理解余角的定义,掌握余角的性质,能够运用余角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补角的定义与性质:理解补角的定义,掌握补角的性质,能够运用补角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角度概念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区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重点:运用余角和补角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三角板、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三角板展示一个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2. 新课导入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并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例题,讲解如何求两个角的余角和补角,以及如何利用余角和补角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余角和补角的定义2.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3. 例题及解答过程4. 课堂练习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出下列各角的余角和补角:30°、45°、60°、90°。
(2)已知一个角的度数,求它的余角和补角,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答案:(1)30°的余角:60°,补角:150°;45°的余角:45°,补角:135°;60°的余角:30°,补角:120°;90°的余角:0°,补角:9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余角和补角的定义、性质和求解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强调重点和难点。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余角和补角知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待数学问题的积极态度,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激作意识,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术作风,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需要勤奋和思考。
二、学情分析
例如: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50度,求顶角的度数。
4.创新思维题:探讨余角和补角在几何图形中的巧妙应用,设计一道有趣的几何题目,并给出解答。
5.课后阅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预习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保持字迹工整,以便于教师批改和反馈。
2.遇到问题及时与同学或老师沟通交流,共同解决,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2.自主探究,理解概念: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教材、教辅、网络资料等,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掌握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
3.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a.基础练习:求给定角的余角和补角;
b.提高练习: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c.拓展练习:探讨余角和补角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6.3.3 余角和补角 教案
6.3.3 余角和补角
【教学目标】
1.掌握余角、补角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2.经历余角、补角性质的推导和应用过程,初步掌握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进一步提高识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互余、互补性质的学习过程,培养善于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知识回顾
(1)叙述直角、平角的概念.
(2)画出直角、平角的图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典例 如图,点A ,O ,B 在同一条直线上,射线OD 和射线OE 分别平分∠AOC 和∠BOC.图中哪些角互为余角?
[解析] 因为点A ,O ,B 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AOC 和∠BOC 互为补角.
又因为射线OD 和射线OE 分别平分∠AOC 和∠BOC ,
所以∠COD +∠COE =12∠AOC +12∠BOC =12(∠AOC +∠BOC )=90°.
所以,∠COD 和∠COE 互为余角.
同理,∠AOD 和∠BOE ,∠AOD 和∠COE ,∠COD 和∠BOE 也互为余角.
一个角的补角与它的余角的2倍的差是平角的1
3
,则这个角的度数是. [答案]60°
三、板书设计
余角和补角
余角和补角{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余角、补角的性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余角和补角的概念与性质,可借用一副三角尺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余角和补角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余角和补角优秀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数学》教材第七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其应用。
主要包括:余角的定义、性质和计算;补角的定义、性质和计算;运用余角和补角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能够辨别并计算各种角度的余角和补角;2. 能够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余角和补角的定义、计算及实际问题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圆规、直尺、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时钟,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当时钟的指针分别指向3和9时,两个指针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这个夹角与当时钟的指针指向12时,两个指针之间的夹角有何关系?2. 余角和补角的定义3.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发现余角和补角的性质:(1)互余的两个角的和为90度;(2)互补的两个角的和为180度;(3)互余或互补的两个角的乘积相等;(4)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和等于这个角的2倍。
4. 例题讲解(1)已知一个角的度数,求它的余角和补角;(2)已知一个角的余角或补角,求这个角的度数;(3)已知两个互余或互补的角,求其中一个角的度数。
5. 随堂练习(2)已知一个角的余角为40度,求这个角的度数;(3)已知两个角的和为180度,求这两个角的补角。
六、板书设计1. 定义:余角:两个角的和为90度时,这两个角互为余角;补角:两个角的和为180度时,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2. 性质:(1)互余角的和为90度;(2)互补角的和为180度;(3)互余或互补角的乘积相等;(4)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和等于这个角的2倍。
3. 例题解答步骤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已知一个角的补角为100度,求这个角的度数;(3)已知两个角的和为90度,求这两个角的余角。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余角和补角》教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余角和补角》教案一、教学内容1. 余角的定义与性质2. 补角的定义与性质3. 余角和补角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
2. 能够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及应用。
2. 教学重点: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三角板、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剪刀、壁虎爬行等),引导学生发现余角和补角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余角和补角的定义,讲解其性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1)余角的定义与性质(2)补角的定义与性质(3)余角和补角的相互关系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解题。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余角和补角》2. 定义:(1)余角的定义(2)补角的定义3. 性质:(1)余角的性质(2)补角的性质4. 应用:(1)余角的应用(2)补角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下列角的余角和补角:40°、70°、135°(2)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2倍,求这个角。
2. 答案:(1)40°的余角是50°,补角是140°;70°的余角是20°,补角是110°;135°的余角是45°,补角是45°。
(2)设这个角为x,则它的补角为180°x。
根据题意得:180°x=2x解得:x=6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程度,以及解题方法的运用。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余角和补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工艺品制作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余角和补角》教案
《余角和补角》教案教师和学生一起观察三角板,并引导学生计算两个锐角之和. 问题1 图中的∠A和∠B有怎样的数量关系?∠A+∠B=90°.问题2 观察图中的∠1和∠2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就给两个满足这种要求的角起个名字,叫作互为余角。
余角概念: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如图,因为∠1与∠2互为余角,所以∠1+∠2=90° .反之,因为∠1+∠2= 90°,所以∠1与∠2互为余角.1.类比余角的学习,自学补角部分内容,做好自学笔记;2. 数学书第140页:习题13(1).互余且相等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3.已知,AOB是直线,∠AOC=∠EOD=90°,写出图中互余的角课后·知能演练一、基础巩固1.将一副三角尺分别按图中甲至丁的位置摆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中α与β相等B.乙图中α与β相等C.丙图中α与β互余D.丁图中α与β互补2.填写下表(若不存在,则填“无”):∠A∠A的余角∠A的补角4321DCEBOA3.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1)若∠A的余角是∠α,∠A的补角是∠β,则∠α和∠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2)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二、能力提升4.如图,点A,O,B在同一条直线上,过点O作射线OC,OD,OE,OF,且∠AOC和∠BOD互余,∠AOE与∠BOF互余,OA平分∠COE.(1)判断∠COE和∠DOF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判断OB是否平分∠DOF,并说明理由.三、思维拓展5.【探索与解决】如图1,点A,O,B在同一条直线上,射线OD和射线OE分别平分∠AOC和∠BOC.(1)与∠AOD互余的角是________;(2)与∠AOD互补的角是________;(3)∠DOE是多少度?请简单写出理由.【拓展与延伸】如图2,点A,O,B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射线OD和射线OE分别平分∠AOC和∠BOC,请你直接写出∠DOE与∠AOB之间的数量关系.【课后·知能演练】1.B2.从左往右,第1行:55°,145°;第2行:65°,115°;第3行:无,90°;第4行:120°,无;第5行:(90-n)°,(180-n)°.3.解:(1)因为∠α=90°-∠A,∠β=180°-∠A,所以∠β-∠α=180°-∠A-(90°-∠A)=90°.(2)设这个角为x度,则它的余角为(90-x)度,它的补角为(180-x)度.根据题意可得180-x=4(90-x),解得x=60.答:这个角的度数为60度.4.解:(1)∠COE+∠DOF=180°,理由如下:因为∠AOC和∠BOD互余,∠AOE和∠BOF互余,所以∠AOC+∠BOD=90°,∠AOE+∠BOF=90°,所以∠COE+∠DOF=∠AOC+∠AOE+∠BOD+∠BOF=180°.(2)OB平分∠DOF,理由如下:因为OA平分∠COE,所以∠AOC=∠AOE.因为∠AOC和∠BOD互余,∠AOE与∠BOF互余,所以∠BOD=90°-∠AOC,∠BOF=90°-∠AOE ,即∠BOD=∠BOF .所以OB 平分∠DOF .5.解:[探索与解决](1)∠COE ,∠BOE 因为射线OD 和射线OE 分别平分∠AOC 和∠BOC , 所以∠AOD=∠COD=12∠AOC ,∠BOE=∠COE=12∠BOC.因为∠AOC+∠BOC=180°,所以∠DOE=∠COD+∠COE=12∠AOC+12∠BOC=90°. 即∠AOD+∠COE=90°,∠AOD+∠BOE=90°, 所以与∠AOD 互余的角是∠COE 和∠BOE. (2)∠BOD 因为∠AOD+∠BOD=180°, 所以与∠AOD 互补的角是∠BOD. (3)∠DOE 是90°,理由如下:因为射线OD 和射线OE 分别平分∠AOC 和∠BOC ,所以∠COD=12∠AOC ,∠COE=12∠BOC.因为∠AOC+∠BOC=180°,所以∠DOE=∠COD+∠COE=12∠AOC+12∠BOC=90°. [拓展与延伸] ∠DOE=12∠AOB.提示:因为射线OD 和射线OE 分别平分∠AOC 和∠BOC ,所以∠AOD=∠COD=12∠AOC ,∠BOE=∠COE=12∠BOC.因为∠AOB=∠AOC+∠BOC ,所以∠DOE=∠COD+∠COE=12∠AOC+12∠BOC=12∠AO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简单记忆角的定义理解其运算
学生解答教师给出的练习
△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播放多媒体课件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播放多媒体课件
△及时巩固新知识
□由于见过角能够较快理解本节知识
教 学 流 程分课时来自环 节与 时间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余角与补角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余角和补角
总课时
2
学 校
平山一中
教者
吴春梅
年 级
七年
学 科
数学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2010年 11 月17 日至 19 日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角的定义、角的运算和比较、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度、分、秒的换算等内容
学情分析
通过小学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能够了解一些有关角的问题,本节学习学生能够较快的理解
学生根据问题正确的回答教师的问题
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对比,解答教师给出的问题
学生根据角的定义,开口的大小比较其角的大小
△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
◇播放多媒体课件
△培养学生的共同学习能力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接受本节知识较快
△锻炼学生应用知识,更好的巩固本节的知识点
教 学 流 程
分
课
时
环 节
与 时间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
○反思
第
一
课
时
情景导入
5分
分层教学
体验新知
20分
熟练技能
拓展延伸
15分
播放多媒体课件
教师提出问题 :课件中哪些是角、那些不是
播放多媒体课件
1、角的定义
2、度、分、秒运算
播放多媒体课件
请同学们画出一些角的图形
解答138页练习,做提纲中的练习
学生通过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角的定义、大小比较的方法,了解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和运算
2.正确的了解角 、角平分线的画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
理解角的定义、角的大小比较和角的平分线的画法
难点
能够应用角的定义和度、分、秒间的关系解题
课前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程
分课
时
环 节
与 时间
教 师 活 动
二、角的平分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就是角的平分线
三、时钟的分针1分钟转了6°
与 时间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
○反思
第
二
课
时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5分
探索新知
解决问题
20分
交流实践
拓展延伸
15分
播放多媒体课件
教师提问:根据课件内容说出平角、周角、直角间的关系
教师让学生观看课件中的问题说哪些能是角的平分线
比较角的大小方法
同学们你们能够比较课件中角的大小,有哪些方法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
○反思
反馈小结
巩固知识
3分
布置作业
炼化提升
2分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具体总结出来。
教科书第139页4,5题
学生分组探讨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学生自己完成作业题
△培养总结能力
□小组合作效果更好
○多数的学生能够掌握本节知识
△加强理解角的知识
板
书
设
计
角的比较和运算
一、比较方法:把两个角的一边重合,哪个角的另一边在外就是大的角
□评价
○反思
反馈归纳
5分
问题: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你更加懂得了哪些知识
学生经过分组讨论、对比并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培养总结能力
□ 小组合作效果更好
○学生在进行对比过程中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
板
书
设
计
角
一、角的定义.
二、1平角=180°=2直角
2平角=1周角=4直角
教 学 流 程
分课
时
环 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