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框架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框架课教案模板
教案标题:初中数学框架课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框架的结构特点,掌握框架的绘制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框架的定义及特点2. 框架的绘制方法3. 框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框架结构,如自行车架、眼镜框等,引导学生观察框架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框架特点。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框架的定义及特点,如节点、边、面的概念。
2. 教师演示框架的绘制方法,如如何画出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框架。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绘制一些简单的框架。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绘制一些给定的框架。
2.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讲解。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易的书架、计算自行车架的稳定性等,引导学生运用框架知识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框架的进阶知识,如框架的变形、重构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一些框架的变形和重构操作。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框架的变形和重构练习。
2.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讲解。
四、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框架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框架的结构特点、绘制方法和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了框架的基本知识。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4《搭建框架》 湘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4《搭建框架》湘美版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搭建框架》是湘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的第四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学习搭建框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框架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搭建框架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学习搭建框架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创意的框架作品。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评价激励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示范材料、评价表。
2.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彩纸、废旧物品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个框架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结构?你们在哪里见过类似的结构?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这种结构叫做框架结构,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桥梁、房屋等。
二、新课学习1. 教师简要介绍框架结构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坚固性和美观性。
2. 教师示范搭建框架的方法,讲解注意事项。
3.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创意的框架作品?三、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开始搭建框架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展示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创作思路和制作过程。
2. 师生共同评价,从创意、美观、稳固等方面进行打分。
3.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表彰优秀作品和表现优秀的学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框架结构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二、深入学习1. 教师讲解搭建框架的技巧,如如何使框架更加稳固、美观。
小学美术《搭建框架》教案
5.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框架设计,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框架结构的定义与作用:理解框架结构在稳定性和支撑性方面的基本原理。
-常见框架类型:掌握三角形、矩形、圆形等稳定框架的特点和应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框架结构是由直线和节点组成的几何形状,用于支撑和稳定建筑或艺术品。它在工程和艺术领域都有着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三角形框架在桥梁建设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稳定性问题。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动手搭建框架,这个过程相当热闹。我观察到他们在操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材料的选择和连接方式等。这让我意识到,在实践活动之前,我应该更加明确地讲解和演示搭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小组讨论时,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大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让我很高兴。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显得比较被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想法不够自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多地鼓励和支持这些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搭建框架的方法:学会使用不同材料搭建框架,并了解其连接方式。
-创作与展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并图示,强调三角形的三个角固定了三条边的位置,使得整个结构不易变形。
2.教学难点
-理解框架结构的空间概念:学生需要能够想象和构建三维空间中的框架结构。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在遵循框架稳定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独特的创意设计。
-实践操作中的问题解决:在搭建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材料匹配、连接方式等实际问题,需要学会解决。
做框架-熊莹
(1)请同学们拿出1号信封的小棒(7根短小棒、1根长小棒)和2号信封的橡皮筋,我们来扎两个框架。(教师指导橡皮筋缠绕方法)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并检验框架是否牢固
同学们轻轻拉一拉,推一推,看框架在力的作用下是否有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呢?【板书:三角形框架不易变形四边形框架易变形】。
3、教师提醒
(1)制作材料是3号信封的小棒(5根短小棒、7根长小棒),如果觉得材料不够,可以把刚才已经用的材料也用上。
(2)同学们汇报展示时,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设计的,作品的名称和作用。
4、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展示交流
四、本课小结:
我们的时间有点短,老师准备的材料有点少,有许多同学的创意还没有实践,希望同学们下课后继续做完自己的创意作品。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一定会出现象埃菲尔那样伟大的建造家!
二、故事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1、(再看课件)这幅图是我们刚才看到的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看到它011ca3009158.html
2、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在铁塔动工时,巴黎的居民却不这样认为,工地附近的居民吓坏了,有人还跑到法院去起诉建造家埃菲尔。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框架的有关知识和加固框架的技能,并且体验到了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值得注意的是:还应加强爱惜物品的教育,因为在做立体框架
1、刚才我们做的是平面图形框架,你们会做立体框架?今天大家先来尝试一把,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做一回小建造家,用你们灵巧的双手建造一个立体框架,要求:有创意、美观、牢固。
2、PPT011ca3009158.html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教案
第五课《做框架》【整体设计】《做框架》一课是科学六上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五课。
本课主要通过动手制作、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三角形框架是最稳定的结构,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加固正方体框架。
本课的教学思路如下:1、初步认识框架。
通过三角形板与三角形框架的比较及四边形框架的认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框架。
2、制作简单框架。
通过制作三角形、四边形框架及加固四边形框架,认识到三角形框架是一种稳定的框架,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加固四边形框架。
3、制作正方体框架。
先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个简单框架可以组合成复杂的框架。
正方体框架就是由许多个四边形框架组成的。
然后让学生动手制作框架。
4、加固正方体框架。
学生动手加固正方体框架,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加固框架的技能。
5、进一步认识框架。
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品及建筑物的认识,知道这些物品或建筑物都是框架结构的。
同时认识到框架结构的其他特点。
本课的教学力求体现出如下特点:1、注重学生的动手制作。
本课是做框架,制作简单框架,加固四边形框架,制作正方体框架,加固正方体框架,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制作技能,业能让学生在动手做中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
本课不仅强调学生动手做,但更强调思维发展,思考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
让学习活动有别于一般的制作课,进一步体现出科学课的特点。
3、体现概念建构的特点。
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从简单框架到复杂框架的认知过程,经历从框架模型回归到生活实际的过程,概念逐步的建构形成。
4、体现“设计与技术”的特点。
本课是“设计与技术”课的典型,既有设计的要求,又有制作的任务。
因此教学中尽可能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和经验的综合、设计方案的初定、预期目标的估计、工具手段的选择、方案之间的比较、最终方案的确定、操作制造的实践、评价总结的交流等过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做框架教学反思(精品4篇)
做框架教学反思(精品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做框架教学反思(精品4篇)做框架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一节让学生动手制作的课,这样的课学生是比较喜欢的。
桥梁里的框架教学反思
桥梁里的框架教学反思《框架结构》一课以“认识生活中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掌握用三角形加强框架的方法,了解斜杆的拉和推的作用;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教学目标。
我觉得,这一课的最大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框架结构、加固框架结构,从而认识到用较少的材料来制作一个承重能力较强的模型。
本堂课应该让学生经历一个“制作——分析——改进——再制作——评价”的过程,我这样安排课的结构:出示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图片,引出“框架结构”——制作:三角形和四边形,研究稳定性——加固:让不稳定的四边形坚固起来——讨论:为什么四边形稳定了,揭示斜杆推和拉的作用——制作一个正方体框架——小组展示:你们是如何制作并改进正方体框架让它并得稳固起来的——验证:检验各小组制作的正方体框架的承重能力。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已经在数学课程中学到过,因此课的一开始学生比较轻视第一个基本活动。
“这谁不知道啊!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小健在课的一开始就显露出了他的冲动与好胜。
“那你能将不稳定的四边形加固吗?”我抛出了看似比较简单的一个问题。
因为在孩子们看来,这太容易了:只要将四边形的相邻边再用一根木棍支撑就行了。
可是,我知道,就凭孩子们的一进冲动,是很难解决这个问题的。
在课前,我已经做过这个实验,用一个较长的木棍作为对角线的支撑的话,另外两个角还会向上翻;如果再用一根支撑对角,如果中间不系死的话,两对角还对对翻。
这个过程,需要孩子们在改进——试验——再改进的过程中去体会与理解。
“老师,请看我们的作品,我们大功告成了!”小孜兴高采烈地跑到我的身边,我随手一试验,不行!“哎!还要改进!”小孜灰溜溜地走了。
“老师,我们的保证没有问题!”小旭胸有成竹地摆弄着他们小组的作品。
果然非常成功。
随后,我让他们组作“经验介绍”。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他们的“加固改进”过程。
特别是“发现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整个过程,我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用了15分钟,来比较深入地完成这个制作与改进。
《第13课制作框架网页》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01五年级下册
《制作框架网页》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网页框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创建框架的方法和步骤。
3. 能够根据需求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框架网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创建框架的方法和步骤,能够根据需求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框架网页。
2. 教学难点:合理布局框架,实现网页的视觉效果和功能。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计算机、投影仪、网页制作软件等。
2. 准备教学材料:相关图片、文字素材等。
3.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做铺垫。
4. 设计教学流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框架网页的制作方法。
5.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遵守课堂纪律。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 自我介绍并说明课程目标2. 介绍网页的基本组成和框架网页的特点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框架网页二、新课教学1. 讲解框架网页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步骤2. 演示制作框架网页的步骤,包括创建框架、设置标题、添加内容等3. 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框架网页4. 针对学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三、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自行制作框架网页,教师进行巡视指导2. 针对学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3.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框架网页,培养创新思维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框架网页的特点和制作方法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互相学习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框架网页作品,并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五、课后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信息技术竞赛,锻炼自己的技能和表达能力2. 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建议,帮助学生持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框架网页的概念,掌握创建框架网页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框架网页的制作工具,完成框架网页的制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小学美术_搭建框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五年级上册(湘教版)第4课《搭建框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用牙签、橡皮泥(彩泥)之类的材料搭建框架的方法和技巧。
2、激发学生对空间概念学习的兴趣。
3、通过分组学习、共享材料,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用牙签、彩泥(橡皮泥)搭建框架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搭建框架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彩泥(橡皮泥)、牙签。
教学过程:课前热身: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进行一场有趣的比赛——搓泥球。
1、宣布比赛规则:(1)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将彩泥(橡皮泥)搓成直径为1厘米左右的圆球。
(2)数量多的组别为优胜组并介绍经验。
(3)时间为一分钟。
2、请每个组派代表告诉大家“你们组搓了多少个泥球?”。
师:短短的一分钟搓了这么多,老师很惊讶,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来介绍一下经验好吗?对,这就是合作的力量。
人常说,团结起来力量大,相信在后面的学习中,大家一定会合作的更好。
一、欣赏激趣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四课《搭建框架》。
(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框架?对,框架就是由若干梁和柱连接而成的,能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平面结构或立体结构。
在上节课我们还利用一次性筷子、塑料管等线材自己设计并动手搭建了漂亮的果篮.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比利时,去看看著名工程师瓦特凯恩的作品——比利时原子球博物馆。
数数看,上面有几个球?(9个)视频导入这座博物馆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是典型的利用点、线连接搭建而成的框架建筑物。
这9个金属球就是框架的固定点,26根空心骨架就是框架的支架线。
(板书:点、线、固定点、支架线)这节课我们就用刚才比赛所搓的泥球做固定点,用牙签做支架线来搭建属于你自己的框架作品。
有信心挑战自己吗?有信心挑战比利时著名工程师瓦特凯恩吗?二、自主尝试1、小组合作搭建一个简单的三角锥体或立方体。
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泥球(固定点)和牙签(支架线)来尝试在硬纸板或垫板上搭建一个简单的三角锥体或立方体。
小学科学《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做框架》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么作用?并说说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点。
二.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请同不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方体框架。
2.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
3.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
2.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3.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4.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做一个四边形框架,用16根筷子。
2.在规定的筷子和橡皮筋数量当中设计制作,在经过加压试验,承载大的获胜。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1、在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概念;2.以科学论证为途径发展学生思维;3、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现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可选视频材料)
二、研究简单框架
利用筷子捆一三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观察经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哪一个容易变形?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制作三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在让学生分组制作三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之前,要求学生在做好后将手分别按到三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的顶端,仔细观察它们分别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出示ppt),并强调注意点。
小学科学《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做框架》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做框架》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科学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9年
教学内容分析
做框架教学设计十二篇
做框架教学设计十二篇篇1:《做框架》教学设计《做框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解决难点:在让四边形框架稳定时明确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适机辅导。
教学准备1.学生实验准备: 橡皮筋、短竹棒、长竹棒、实验记录表。
2.教师实验准备:橡皮筋、短竹棒、长竹棒、正方体框架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认识框架结构1.请同学们观察建筑物的图片。
课件出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给学生观察。
2.图片中的这些建筑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科学里,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3.现在我们认识了框架结构,请你说说身边哪里有还框架结构?4.大家知道的还挺多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做框架这一课。
板书:做框架二.做简单框架1.请大家再来观察图片中的这些框架结构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师说明框架结构一般是由三角形和四边形组成的。
板书:三角形,四边形2.我们能不能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呢?3.那怎样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呢?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完毕分组汇报。
4.教师向同学们介绍制作材料。
5.学生分组制作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
教师巡视,适时提示,发现优秀作品。
制作完毕,展示作品,给予评价。
6.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有什么不同,哪一个容易变形?学生感受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发现它们的不同,小组汇报。
小结:三角形框架稳定、不容易变形;四边形框架不稳定、容易变形。
7.四边形框架不稳定,那如何使不稳定的四边形框架稳定呢?学生分组讨论。
分组汇报。
实践验证、感受加斜杆是否变得稳定了。
8.四边形框架加斜杆后是否变得稳定了?9.为什么四边形框架加斜杆后变得稳定了?学生分组讨论。
《搭建框架》教学反思
《搭建框架》教学反思
《搭建框架》教学反思
框架指的是由若干梁和柱链接而成的,能承受垂直和水平载荷的平面结构或空间结构。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名词,在学生脑海里,框架是一个抽象的词语,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的框架形象,通过搜寻生活中的物体,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离不开框架。
小到我们用竹筐,大到高楼建筑,生活中到处都有框架。
考虑到材料的可操作性,带太空泥和牙签是最方便的。
太空泥可塑性强,可以轻松的被捏成各种形状,风干后不会干裂,利于保存。
利用太空泥团成球体,牙签做线,点与线结合变成一个个面。
这个面有时候是三角形的,有时候是正方形的,也可以发挥想象变化成各种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形状。
教师在准备课件的时候,收集了很多生活中立体构成,多种造型和各种材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比利时原子球博物馆就是由9个直径 18米的银色金属球构成的建筑物,整个原子球重量达2200吨。
每个球体分成两层,平面面积240平面米。
各球之间由长26米,直径3米的空心骨架相连,这座奇特的博物馆是比利时的标志。
当这件建筑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时,让学生们为之震撼。
更多的木质家具充分利用了点线面的结合,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生活中处处都有搭建空间,激发了学生对多向度空间研究的学习兴趣。
做框架教学反思
《做框架》教学反思董封中心学校范军军《做框架》是六年级《科学》教材《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5课,本课是在前一阶段认识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不同形状的框架,变形程度不同;三角形框架是最稳定的结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结构与稳定性关系的兴趣。
课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认识框架结构、研究简单框架、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本课教学目标得到较全面落实:第一,依探究的教学方式设计教学环节。
在揭题环节,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实际的框架结构的塔或架子图片,找出这些框架结构的塔或架子的共同点:都是用木头或钢铁构建而成,都比较高大、牢固,从而为探究框架结构的塔或架子为什么这么牢固打下伏笔。
同时,在揭题阶段,通过较形象的比喻较自然引出了什么叫框架结构的概念。
为什么框架结构这么牢固呢?让我们做框架。
在探究简单框架结构中,通过做——压——究——固顺序将探究逐步深入。
在运用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知识基础上,让学生去固定四边形框架,教师进行实物验证,从而得出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结论。
然后让学生观察塔和架子为什么高大而坚固的原因。
最后运用这一知识加固正方体框架,整个过程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学生理解了“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概念目标,达到了1 / 2“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过程目标,体验到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
第二,运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是探讨斜杆作用,以往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次运用人体形象直观地了解了斜杆的各自作用。
不足之处:1、本课学生做框架费时较多,由于学生制作框架的技能不熟练,费时太多,因而导致后面的教学时间不充分。
我认为以后再上此课时,应先在课前可以先教会组长,再让组长教会小组同学,或者课前就和学生们一起做好框架,这样就能节约出时间,保证后面学生就有充足的时间反思与讨论框架结构的优点。
2、本课在加固一个坚固的正文体时,小组拿到后,各自为政,合作程度不高,如果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看那组做得又快又好,这样就能提高做的速度。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做框架》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做框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5课内容。
在前面几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习框架结构给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形状结构的窗口。
本课主要安排了两个教学内容:第一,做简单框架。
通过制作三角形和四边形这两个最简单最基本的框架,认识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框架不稳定,进一步研究用加斜杆的方式加固。
第二,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引导学生在制作和加固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加固的技巧。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3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掌握了一些基础的探究方法,但却缺乏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启发。
对于本课教学的内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他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铁塔等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却很少有同学进行过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他们在游戏中时常会进行橡皮筋扎小棒的操作,但缺乏方法、效率低下;他们在五年级的数学课上就已经学过“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知识,但当面对“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问题没有一个孩子能清晰地表述……因此完成本课的探究任务对学生来说非常感兴趣,也具有一定的挑战。
【整体设计思路】这是一节小学科学课中的“设计制作”课,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动手动脑学科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历探究,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首先以图片导入本课,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框架结构,并切入对做框架的研究,具体围绕2大板块展开:一、研究简单的平面框架。
引导学生动手制作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感受简单框架受力时的情况,在感受和交流的基础上借助教具巧妙地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从而引导学生来研究怎样把不稳定的四边形框架加固,发现斜杆发挥的“推”和“拉”的作用。
二、研究立方体框架。
在研究简单平面框架的基础上引申到立体图形的研究活动,以“讨论思考、设计方案——动手制作——承重测试——分析优缺点”为主线,不断改进方案,在设计和制作中凸显思维的培养,更显科学味。
《做框架》教学反思
《做框架》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科学概念是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像往常上课一样,照规程把课文内容讲述给学生。
比如说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对于铁塔学生还是比较陌生,让学生看图片又很受限制,所以对概念的认识就很牵强。
如何让学生认识框架结构呢?就在我想用生活实例向大家说明什么是框架结构的同时,教室外传来卷扬机的声音,我循声一看,这个卷扬机不正好是一个好的、实用的框架结构。
于是我把我的教学课堂移到教室外面,让学生亲身体验什么是框架结构。
当然教学在安全前提下,让学生们都站在离卷扬机远一点的地方。
这一看气氛活跃起来了,原先在教室冥思苦想不懂什么是框架结构的,这一看就有些思维开阔了。
于是就有学生三个、两个的开始讨论。
十分钟后再次到教室上课,课堂气氛已经和刚上课时迥然不同,我依然没有墨守成规,先让学生畅所欲言,下面就是他们的发言:------卷扬机是铁做的。
------卷扬机架子上有三角形。
------还有梯形。
------它有两根粗铁管。
------它是一个斜面。
(上一章学的简单机械。
)------它上面还有轮轴和滑轮。
(都是前一章学的简单机械。
)------我看到的形状是梯形中间加一个斜杆,变成两个三角形。
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卷扬机的侧面还有一根棍子,是个三角形。
(就是支撑卷扬机的侧面的棍子、卷扬机斜面以及地面构成一个三角形。
)------移动塔也是框架结构。
------地里还有见过的高压输电线塔。
------房子的屋顶。
------同学们越说越起劲,仿佛他们就是这台卷扬机的设计者。
我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下一节课再交流,因为时间关系暂停他们发言,于是我对这节课做一个总结。
虽然这节课我没有按书上的次序上课,但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框架结构,而且还让学生开动脑筋、开阔视野、积极发言,在学会文化的同时,又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三路里中心校张朝弟。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搭建框架》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5【作业】做做玩玩评论
现在就请各小组发挥你们的设计才能为我们的校园设计一个立体雕塑,这个雕塑要体现出你们的创意,并为它命名,相信你们的创意比老师的更精彩。
活动6【活动】教师巡堂指导评论
)搓出的泥球大小一定要一致。
3)先组合平面形。
4)在平面形的基础上朝纵、横两个方向添加搭建。
就选择一个图形赶紧试试看看能不能搭建出来吧:
图示:
学生:学生制作
活动4【练习】尝试练习评论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这种结构的制作方法,今天你们大显身手的机会又来了,最近我们学校要开展一个以“我爱校园”为主题的立体雕塑展,有些同学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创意,你们想不想欣赏下?(大屏幕展示)希望通过这些作品的造型能给你们带来更多的启发。
学生:想。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如何搭建框架(板书课题)。
活动2【活动】课堂讨论 评论
1. 教师: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是这种框架结构的呢?
学生:衣架、鞋柜、书架、房子、装饰品等。
2、同学们非常的热爱生活,现在我们跟随大屏幕一起进一步欣赏更多的优秀作品。课件展示,大致讲解设计寓意:
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主题思想,像一顶大帽子,用了中国吉祥色红色。
3、激发学生对多向度空间研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热爱生活的情感,创造美好生活的欲望。
教
与
学
设
计
活动1【导入】课题导入评论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吗?(多媒体出示鸟巢图片)?
生:鸟巢。
教师:那你们第一次看到鸟巢是什么感觉呢?
2024《做框架》说课稿范文
2024《做框架》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做框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语文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做框架在学习和写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做框架的作用,掌握构建框架的方法和技巧。
②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做框架的方法构建自己的文章框架。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整理的习惯,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做框架的作用,掌握构建框架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是:能够独立运用做框架的方法构建自己的文章框架。
二、说教法学法基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的原则,我选择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一些实物、图片和多媒体教具,以直观展示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首完整的优秀作文,引发学生对文章结构和框架的思考。
我会先让学生读一读这篇作文,然后让他们讨论这篇作文的结构和框架是如何构建的。
通过学生的发言,我引导他们意识到文章框架对于整篇作文的重要性。
环节二、讲授知识点我会向学生详细介绍做框架的定义、作用以及构建方法和技巧。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知识点,并结合实例讲解,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做框架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环节三、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篇作文的框架构建。
我会提供一篇文章的内容大纲,要求学生根据大纲和所学的做框架方法,合作构建出完整的文章框架。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适时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思考能力。
环节四、展示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所构建的文章框架,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科学教学反思(共10篇)
科学教学反思(共10篇)科学教学反思(一): 六年级科学教学反思谁有请提供一篇.建高塔》教学反思这课的教学我充分利用了前一课《框架》的材料,结合身边的饮料瓶.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竹筷不能采用单独直立的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最高的塔能搭建到近4米.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创造,动手能力都比较强,但是课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时间的把控上存在问题,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如何制作,对制作的思考切到位.感觉这课放两课时教学会起到良好的效果.科学教学反思(二): 四年级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反思有关《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节知识,在旧的物理教材中,与声音的产生合为一节内容进行讲解,而在新物理教材中,单独作为一节课的内容,知识点相对少一些,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把重点放在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人耳怎样听到声音这两个知识点.正因为如此,给教师和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课堂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思索: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这节课中我认为应该在把握书本知识点的基础上,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本节课的关键.上课伊始,我便引发学生说出每天都能听到哪些声音,学生认为物理其实很简单,所以不再认为物理难学,有了很浓的学习兴趣.接着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人为什么能听到声音”这种怀境的创设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接着引入新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自主进行探究.为了使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地探究性学习,我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证明或设计小实验证明声音能在哪些物质中传播.学生不仅有真实的体验,而且能充分体验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这种学习氛围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也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使他们能更有兴趣地带着问题去学习.而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学生很自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此时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危机的到来,不得不马上“充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二、处理好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在备课时我发现这节课的知识点有些乱,只有把它们串成一条线才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经过认真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课文重点是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于是我便决定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设计小实验,学生理解起来简明易懂,这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三、及时探究,共同合作.我认为本节课的精彩之处是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探究,总结出知识点,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优点.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学生受益匪浅,使全班同学都行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合作性学习,及时地解决问题.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时刻具有新鲜感本节课的知识较多,怎样才能使学生不觉得累呢我认为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形式,非常重要.如在复习巩固本节课知识时,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动画,让学生看到渔民捕鱼使用的电子发生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不会感到物理知识枯燥乏味.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以讨论、实验探究为主线,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这时候教室顿时变成了实验室,同学们互相合作,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讨论,在讨论中共识.教室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此时我也成为学生的一员,不断地在各组之间穿来穿去,共同参与、共同探究,不断地指导,同时也掌握了学生活动的情况,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我还设计了抢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新鲜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活动多样化,使学生具有新鲜感,是课堂达到最好效果的重要手段.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真控不能传声的导入,如果能演示真空铃实验我想这节课会更完美,但是由于获得真空有一定难度,学校实验器材(抽气机)有限,影响了教学效果,应及时改进.另外本节课由于知识容量大、活动多,要控制好每个环节的时间,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学生讨论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加强引导,这也是本节课的待改进之处.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学习物理的趣味和意义,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探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一种任务和负担,而是精神上的充实,渴望更多的物理知识成为生活中博学之才.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尝试,使我也感受到了改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得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快乐,同时也看到了学生的那种渴望创新、探索、渴求表现的要求,看到了学生们的巨大潜能、更大的发展性和可塑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尽最大的努力,使课堂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科学教学反思(三): 幼儿园大班科学《一分钟有多长》教学反思一、对研读教材的反思研读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对教材有深入的分析,才能顺利的设计活动.新《纲要》中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对于大班的孩子,认识时间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的孩子时间概念比较模糊,于是为了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时间的宝贵,设计了体验一分钟这一活动.活动《一分钟有多长》关键在于体验,教师应如何使用各种方法让幼儿体验到一分钟的长短,时间本身就是抽象的东西,应把抽象的东西物化到具体的操作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体验到一分钟的长短.从而延伸到幼儿对时间观念的增强,学会珍惜每一分钟.结合纲要和教材分析,因此我把活动的目标定于:1、在操作中体验一分钟的长短.2、增强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每一分钟.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科学教学反思(四): 三年级科学比较水的多少的教学反思这节课较以前的《比较水的多少》也有了比较大的改进.应该说比以前更加的科学,探究的味道更加的浓厚.从猜想三瓶水的多少,到比较方法的讨论,再到制作自身的刻度杯丈量,最后认识量筒丈量.比以前多了一个自身制作刻度杯比较的环节,弱化了估计液体体积的环节,虽然这个活动是对同学有很大的吸引力的,也是很有意思的活动.但估计液体体积对同学的协助也很重要,况且结合教学实际,我觉得这么几个环节要在一节35分钟的课堂展开充沛,难度也是非常的大的,因为还有作业.假如能够用充沛的时间展开,那是好事,也是我所期待的.实际教学中,我依旧是依照老教材的编排展开的教学,一节课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因为学期进度已在逼迫我不能再分课时了.我还是省略掉了自身再画刻度杯丈量的这个环节.其实,去掉这个环节后,课堂时间还是很紧张的.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认识量筒这一新事物,花费的时间需要很多,要实际丈量时间就更多了.在估计液体体积方面我也进行了充沛的设计,花了5、6分钟时间来协助同学估计液体的体积,我想这有利于让小朋友建立毫升的这个体积单位,最后完成作业的时间还是很匆促的.(二《比较水的多少》是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单元中的一个内容.教材内容共分为两个局部.一是比较和验证水的多少,通过三个装有水的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瓶子进行比较,使同学的意见发生分歧,从而使同学能够主动地想方法去解决问题.二是比较多多少的问题,教材在这个问题的设计上,先让同学自身设计比较水多多少的工具,然后通过教师出示量筒使同学认识并学会使用量筒丈量出水的多少.根据这些内容,我将学习科学探究、培养同学科学的态度和能力为学习的主要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并在教学中体现科学学习理念.1、教学中选择同学熟悉的事例、贴近同学的生活.为了激发同学学习科学的兴趣,认识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我在导入时,创设了一定的情境,给同学出示两瓶水,让同学比较水的多少,从而引出本课的研究内容.而在课的最后环节拓展活动中,又让同学从生活中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容器可以用来丈量液体,既让小朋友把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也为下节课的学习作铺垫 2、体现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理念课标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说课稿上,我力求以“探究”为核心,努力使同学经历“提出问题”——“形成假设预测”——“设计研究方案”——“探究实验”——“分析整理数据”——“获取探究结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探究,学会与人合作,进行收集证据,整理证据.在活动一开始,同学就对3只形状、大小且装水的多少也不一样的瓶子中的水的多少发生争论.同学积极发表自身的意见,提出自身的猜想,然后为了验证自身的假设,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实验,接着同学在小组讨论中选择一种方案进行实验验证,整个过程同学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实施,相互配合.最后进行比较具体多多少的实验,又是在上述方法中完成.同学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明白科学实验的重要性,明白实验的胜利离不开与同学的协作,配合.整个过程中,我给同学提供充沛的时间和空间亲历探究.在引导同学经历探究过程中,让同学观察、讨论、甚至争论.训练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积极思维,以和尊重事实,用事实验证假设猜想的科学态度 3、充沛发挥同学在实验能力培养上老师的指导作用.这节课是同学第一次接触探究性实验,因此,我根据同学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份条理清晰、操作性强的实验记录表,通过这个记录表,既可以让同学了解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又能培养同学养成实验记录的习惯.三年级的同学因为年纪还比较小,所以在筛选实验资料时容易造成混乱,一方面,我要求同学通过填写实验表格明确各组需要的资料;另一方面,我让同学通过小组讨论自身选择实验的资料,也在很大的程度上防止了实验资料的浪费.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这节课由于同学的手、脑、口都动起来了,思维很活跃,有很多现场生成的东西,在面对同学的一些表示时,我还是觉得有点措手不和,一些教学环节处置得太粗糙了.比方让同学讨论比较水多少的方法的时候,还应该给同学更大的空间,给同学准备更多的实验器材,让同学验证自身的想法.此外,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还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同学科学的思维,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课堂上流汗的虽然是同学,但对老师的综合要求其实是高了,面对同学生成的问题如何抓住有价值的内容加以引导,值得我继续探索和学习.科学教学反思(五): 中班科学活动《身体怎么动》教学反思此次活动的目标有两个:1、能积极探索自己身体的运动机能.2、感知自己身体的很多地方都能动.主要是想让幼儿能够积极的去探索自己的身体很多的地方都会运动,感知自己身体里很多的地方都在动.但在活动结束后,我自己也发现对于机能两个字的具体含义我自己也说不明白何况是小朋友.过于空泛了,可以改的小一点.比如,能积极的探索发现自己身体可以动的地方.整个活动实施下来幼儿对于探索自己身体外部能动的地方目标已达到,但在感知身体里能动的部位方面有很大的欠缺,一说身体内部会动的地方,幼儿知道心脏会跳动,但由于冬天幼儿衣服穿得厚,用手摸心脏的位置,很多幼儿感受不到跳动,摸手腕处和颈部也有好多幼儿也找不到准确切的位置,只有我在讲身体内部有哪些可以动的地方,引不起幼儿的共鸣.所以在用记录表记录时,让小朋友把会动的地方画下来时,记录的都是身体外部可以动的地方,内部可以动的地方少数幼儿画了一颗心.可利用饭前、饭后的时间丰富一下幼儿有关这方面的知识.【科学教学反思】科学教学反思(六): 小班科学《冬天穿什么》教学反思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了,我发现很多幼儿都很怕冷,不肯来幼儿园.出去活动的时候,幼儿们活动起来也不积极,问他为什么不肯活动,幼儿会说我很冷,所以导致他们不敢到教室外面去,有很多家长因为自己忙所以对孩子穿衣服忽多忽少,使幼儿容易感冒生病,身体抵抗力下降,影响幼儿的健康,小班幼儿已经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所以要让幼儿认识夏天与冬天的衣服,知道天热要穿短袖和短裤,冷的时候要穿羽绒服和棉裤,家长再忙,幼儿知道今天天气冷就会自己选择衣服,这样就可以使幼儿自己穿衣,少生病,让幼儿健康发展.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自己身上穿的是什么衣服,甚至把身上的衣服说成是夏天的,我让让幼儿自己去摸一摸,但是还是要在老师的提醒下才能说出冬天的衣服是厚厚的,暖暖的.我让幼儿自己去分配衣服,把夏天的衣服放一起,冬天的衣服放一起,可是幼儿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所以上来分配衣服的幼儿只有3个,分配结束后,我发现也有很多衣服摸起来是厚厚的,但是幼儿却把这厚厚的衣服放在了夏天这边,我多请了几名幼儿来改正的,可是每一位幼儿都说这个是夏天的衣服,我知道这节课我跟幼儿解释的不是很全面,应该先让幼儿知道衣服应该怎么去看,怎么去感受才知道是夏天还是冬天的衣服!如何上好一节成功的科学课,不仅要吃透教案,还必须在教学中达到每个目标,虽然这节课没有成功,但我不会泄气,每一次教学都是提高教师的成长,活动下来也让我体会到,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幼儿自己去探索与发现,把主动权给幼儿,而自己应该做一个引导者,这样幼儿才会更加的主动,上课才会感兴趣.科学教学反思(七): 四年级科学《运动起来会怎样》教学反思等待上课的那段时间,既兴奋又紧张.锻炼自己的机会来了,可是听课的老师有很多,有些怕.不过正真紧张的,是离上课还有十来分钟的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那时候真的有些急了.等课上下来以后,自我感觉还不错.这是我第一次上这样的公开课,没有足够经验的我,能在课堂上把课的流程完整有序的上下来,挺不容易的.而且我发现,上课时那种紧张感因为我对课的热情慢慢消失了.通过讲解、引导,体验、验证、巩固这一系列流程,使学生清楚的明白了运动以后呼吸会加快这个知识要点. 在学生体验反复呼吸同一袋空气之前,我做了PPT课件,有操作步骤,配上图片,请学生朗读要求,同时自己做示范.这个效果很好,特别是“完成以后静静的等待汇报”这一点,大部分学生都做到了.当然,这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特别在操作验证气体成分发生变化的实验时,由于实验展示台没有事先搭好,还先把小助手叫了上来.结果,把小助手晾在了一边,自己手忙脚乱的,气氛有些尴尬.老师们点评:在导入的时候,跳绳比赛忘记让学生计数,而且我跳地太快了,以至于我准备上课的时候气喘吁吁的.还有整堂课下来,学生发言的次数不够多,可能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有部分学生想要发言,却被我阻止了.这一失误,阻碍了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需要自己好好思量一下……不管怎样,对我来说这堂课就是一次成长.教学中的不足,我会慢慢改进,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再上这样的课.科学教学反思(八): 科学四年级上册跳动起来会怎样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否发现呼吸和心跳的变化规律,取决于对数据的分析,而如何科学、准确地采集数据,又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据的分析,所以,准确地采集数据成为摆在师生面前的一道难题,而难题当中还有一个难点,即学生要采集的数据必须是同一时间段的,也就是说,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必须是相同一分钟里的,否则,测量一分钟的呼吸次数,再测量一分钟心跳的次数,这两个数据显然是不科学的.但是,让学生一个人既要测呼吸,又要测心跳,是无法完成的,于是,我把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生测量呼吸,一部分学生测量心跳,老师则帮助学生计时.测量时要求学生都把眼睛闭上,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分散注意力.从测量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采集的数据接近实际情况.只有一小部分同学的数据不够科学.由于学生采集的数据比较科学、准确,所以,在接下来对数据的分析中,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呼吸和心跳变化的规律,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科学教学反思(九): 中班科学小猫分鱼教学反思本次活动,首先感谢中X班各位家长的参与,感谢X老师和X老师对本次活动协助.大学毕业以后,一直都上课,但是对着一群那么小的孩子们上课是第一次,有些紧张.不过活动进行的还是比较顺利的!下面就说说本次活动的一些反思,用于以后借鉴!1、小朋友们比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懂得多,要放手让他们去说、去做.2、当小朋友遇到困难时,应该多引导,多给时间给他思考,千万不要否定孩子的任何想法,哪怕你认为是错误的.3、和幼儿园的孩子们上课说话的口气应该再具有童真一些.4、活动中,应该引导幼儿多多去观察和比较,让幼儿在观察和比较中发现小鱼的不同.科学教学反思(十): 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有重量吗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过程与方法: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但很轻;通过对石头、水、空气的三者比较,初步建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体系.【教学难点】设计多种方法,重复验证空气有重量,但很轻.【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根长细木条(或竹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1个气球、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演示实验材料: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给每个学生准备:石头、水、空气的比较表格.【教学过程】一、空气有重量吗1、师: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有重量吗有什么办法证明2、生讨论交流,提出采用自制的小天平来证实空气是否有重量.并讨论自制小天平的方法.3、指导学生自制小天平.(建议:天平上的图钉教师可在课前帮学生固定好.)4、小天平调平.(先将气球挂上,另一端挂上重物,想办法使小天平平衡)5、给气球充气,观察并记录小天平的变化.(分组实验)6、全班交流小天平的变化情况,思考:所有小组的实验结果都一致吗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实验结果不同有什么办法改进实验,使效果更明显,结果更精确二、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1、讨论交流改进小天平测量的方法方法1: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再将其中一个气球的气放掉,观察小天平的变化方法2: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在天平的一端再挂上一个或几个充足气的气球,观察小天平的变化2、生选择方法进行实践,并讨论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三、天平称量皮球的重量1、师:为了让我们的实验结果更精确,更有说服力,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的天平称来进行研究.2、师演示:将一只充满气但未充足气的皮球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出重量(让学生来看),然后用气筒给皮球充足气,(需提醒学生注意充足气后,皮球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要保持皮球的大小一致)3、师演示测量充足气的皮球的重量,请学生帮助观察重量是否增加,增加了多少思考:说明了什么4、请学生观察对比,托盘天平和自制天平有哪些主要区别.(托盘天平不仅可以测出空气是否有重量,而且可以较准确地测出到底增重了多少)四、单元小结1、请学生将之前记录的维恩图等记录表取出,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石头、水、空气对比表.请学生根据前面的实验情况和记录表完成对比表.2、根据对比表分析:这三种物质,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3、出示更多物质的图片,把这些物质分为液体、气体、固体三类,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什么.4、出示之前填写的关于水和空气的气泡图,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可以补充,原有内容中哪些是不正确的,需要改正.小学科学教学反思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第 11 页共 1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框架》教学反思
董封中心学校范军军《做框架》是六年级《科学》教材《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5课,本课是在前一阶段认识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不同形状的框架,变形程度不同;三角形框架是最稳定的结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结构与稳定性关系的兴趣。
课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认识框架结构、研究简单框架、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本课教学目标得到较全面落实:
第一,依探究的教学方式设计教学环节。
在揭题环节,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实际的框架结构的塔或架子图片,找出这些框架结构的塔或架子的共同点:都是用木头或钢铁构建而成,都比较高大、牢固,从而为探究框架结构的塔或架子为什么这么牢固打下伏笔。
同时,在揭题阶段,通过较形象的比喻较自然引出了什么叫框架结构的概念。
为什么框架结构这么牢固呢?让我们做框架。
在探究简单框架结构中,通过做——压——究——固顺序将探究逐步深入。
在运用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知识基础上,让学生去固定四边形框架,教师进行实物验证,从而得出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结论。
然后让学生观察塔和架子为什么高大而坚固的原因。
最后运用这一知识加固正方体框架,整个过程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学生理解了“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概念目标,达到了
“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过程目标,体验到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
第二,运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是探讨斜杆作用,以往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次运用人体形象直观地了解了斜杆的各自作用。
不足之处:
1、本课学生做框架费时较多,由于学生制作框架的技能不熟练,费时太多,因而导致后面的教学时间不充分。
我认为以后再上此课时,应先在课前可以先教会组长,再让组长教会小组同学,或者课前就和学生们一起做好框架,这样就能节约出时间,保证后面学生就有充足的时间反思与讨论框架结构的优点。
2、本课在加固一个坚固的正文体时,小组拿到后,各自为政,合作程度不高,如果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看那组做得又快又好,这样就能提高做的速度。
相信自己在日后的教学中定会谨记教诲,好好的锤炼自己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