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十二回赏析整理
红楼梦十二回赏析
红楼梦十二回赏析整理————————————————————————————————作者:————————————————————————————————日期:《红楼梦》十二回赏析人性的各种悲剧贾代儒往荣府来,希望讨一点人参,王夫人命凤姐称二两给他,凤姐回答说:“前儿新近都替老太太配了药,那整的,太太又说留着送杨提督的太太配药,偏生昨儿我已送了去了。
”这当然是敷衍,事实上她是嫌恶贾瑞,恨不得他早点死了算了。
王夫人道:“就是咱们这边没了,你打发个人往你婆婆那边问问,或是你珍大哥哥那府里再寻些来,凑着给人家。
吃好了,救人一命,也是你的好处。
”王夫人是念佛的人,心存慈悲,她知道王熙凤平常也蛮大方的,不知道怎么这一次这么小气,但是她相信了王熙凤的话,提醒她去凑一凑,在王夫人看来,贾家这样的人家,怎么会凑不出二两人参来呢。
可是王熙凤心里有一个结——她恨贾瑞。
因为她心高气傲,她觉得我是何等门楣的人,你凭什么来追我?如果说贾瑞有一个当局者迷的“迷”的话,王熙凤也有自己难悟的“迷”。
贾瑞是那种父母早亡、家势卑微、一生受侮辱的人的悲哀;王熙凤则是千金小姐、富贵太太,永远是高高在上,去整别人的,身上永远带着傲慢之气的“迷”。
这个时候她就不能稍微厚道一点吗?在她的心理上,她觉得自己的身份跟这个人如此不同,连喜欢她都是侮辱她,所以她心里非常恨贾瑞。
《红楼梦》的精彩在于,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各种悲剧,王熙凤绝对不知道自己有一个悲剧根源——她骨子里高人一等的傲气。
人参一定可以救贾瑞吗?肯定救不了,他的悲剧命运是势必要走向死亡。
可是在王熙凤看来,人参可以救贾瑞,她不给,是存心想要他死。
凤姐对贾瑞的作弄,刻画了王熙凤高傲、自负的性格和强烈的复仇心理。
这种性格和心态导致权力之滥用,也成为贾府败亡的主因凤姐也不在意王夫人的劝,“也不遣人去寻,只得将些渣末泡须凑了几钱,命人送去,只说:‘太太送来的,再也没了。
’”她说是太太送来的,绝不说是她送来的,她根本不想跟这个癞蛤蟆有一点关联。
红楼梦十二回赏析整理.doc
红楼梦十二回赏析整理.doc
“红楼梦”十二回赏析
第十二回:峡中别,卷卵悬石
此回发生在峡谷边,本就诗意的峡谷添上几人的婉约倾心,更显洒脱的壮美。
此回首先以素娥的女儿晴雯携香蝶、素琴把吴三桂斗胆送锦衣回去的剧情引出,还有
晴雯给了吴三桂一枚玉佩,这枚佩子的故事也牵扯到当初的刘兰芝。
并将把吴三桂所作
的一首诗歌“燕子双飞随谁去,瑞雪兆丰年”诗流放出。
后有詹元船上和元起之罗平安之戏,宛若群星拱月般,娓娓勾芒,又能得到贾宝玉种种关照,实乃佳景不可多得。
及至于峡谷里,尤妙,梅婵娟引花的又诗一片:“分袂乘醉听芳草,再携迴首羡长安。
弄清瓘检映素钿,拾得犀具作金樽”,不仅充分地叙述出当时三人手指那片无与伦比的情景,还形象地表现了斗胆欢送,芳心明灭间的苦乐容颜。
从歌中,感受到离别的场面
上苍茫的悲凉,柔软的温情,令人伤感。
晴雯素娥带着素琴,把吴三桂送回去,晴雯弹奏一曲《折桂令》,以形容晴雯无限的
哀思,如雨把山流淌,有难书的味道。
乔峰的一段诗,更直抒胸臆之情,心弦温润:“青
山隐隐水迢迢,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九重城阙空落欢。
”此诗细腻入微地
抒写了离别后两人心中的思念、伤感、牵挂,写尽了离别一轮痛苦而不舍的容颜。
总而言之,这一回描绘了一段离别的感情场景,既有撒手的伤感,又有爱的永恒,融
合了故乡的思念,情感的真切和离别的撇节,描写得淋漓尽致,婉转动人,令人难忘。
红楼梦第十二回赏析和全文时间评价
从文章表层看,曹雪芹在上半回主要写贾瑞找凤姐,被风姐设局遭戏弄。
下半回主要写了贾瑞不听跛道人之言,正照风月宝鉴,造成一命鸣呼的惨剧。
深度解读本回,就不能如此简单之理解。
所以说,还是让我们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也许,就不难看出曹雪芹在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上所下的功夫是不一般。
凤姐为人处世善于用心计,在本回中初露端倪;而从贾瑞这一人品看,“淫心”太重,本回开篇寥寥数语就刻画了贾瑞这一人物形象,“见了凤姐,满面陪笑,连连问好。
”紧接第二个自然段,贾瑞在与凤姐的对话中更能看出其不良心态。
贾瑞调戏在先,是因;凤姐狠毒在后,是果。
这样看来:王熙凤的狠毒起因至少是有那么一点: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而贾瑞不听跛道人之言,是应为其“淫心”已经病入膏肓。
王熙凤的反击,是维护女性尊严的“自卫”性质,是有一定的价值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但有一点要说明:王熙凤对于贾瑞的挑逗,不予理睬也就罢了,更不需要借助外来的封建压迫力,而恰恰相反的是,王熙凤就是喜欢调动自己身上的那股子邪劲儿,这样一来,扼杀了它的生命,她内心拒绝贾瑞,表面却给贾瑞以希望,贾瑞却至死不悟。
对于王熙凤而言,她如此对付贾瑞,一来表明她自己身份高贵,二来表明她不肯屈尊俯就。
她设计反击,更是为了显示当家少奶奶的淫威,“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可见,按照现行法律,王熙凤防卫已经过了底线,即维权过当。
然而顺着曹雪芹文章的思路分析下去,王熙凤维权施计是与贾瑞运用宝鉴护身之间的一次较量。
《红楼梦》虽未摆脱章回体小说,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却给读者带来了非常新奇的审美感受。
艺术构思的过程一般有两个阶段,即艺术胚胎萌发和孕育阶段,艺术胎儿的艺术意象的成熟阶段。
艺术构思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艺术意象的典型化。
从这一理论出发,可以分析出,在本回中,曹雪芹艺术构思的过程既有创作整部书的考虑,也有逐个章回的,即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
从本回中,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的艺术创作完全发挥了一种“神与物游”的想象力,确实达到了一种非常自然而又洒脱的境界。
红楼梦十二回赏析整理
人性的各种悲剧贾代儒往荣府来,希望讨一点人参,王夫人命凤姐称二两给他,凤姐回答说:“前儿新近都替老太太配了药,那整的,太太又说留着送杨提督的太太配药,偏生昨儿我已送了去了。
”这当然是敷衍,事实上她是嫌恶贾瑞,恨不得他早点死了算了。
王夫人道:“就是咱们这边没了,你打发个人往你婆婆那边问问,或是你珍大哥哥那府里再寻些来,凑着给人家。
吃好了,救人一命,也是你的好处。
”王夫人是念佛的人,心存慈悲,她知道王熙凤平常也蛮大方的,不知道怎么这一次这么小气,但是她相信了王熙凤的话,提醒她去凑一凑,在王夫人看来,贾家这样的人家,怎么会凑不出二两人参来呢。
可是王熙凤心里有一个结——她恨贾瑞。
因为她心高气傲,她觉得我是何等门楣的人,你凭什么来追我?如果说贾瑞有一个当局者迷的“迷”的话,王熙凤也有自己难悟的“迷”。
贾瑞是那种父母早亡、家势卑微、一生受侮辱的人的悲哀;王熙凤则是千金小姐、富贵太太,永远是高高在上,去整别人的,身上永远带着傲慢之气的“迷”。
这个时候她就不能稍微厚道一点吗?在她的心理上,她觉得自己的身份跟这个人如此不同,连喜欢她都是侮辱她,所以她心里非常恨贾瑞。
《红楼梦》的精彩在于,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各种悲剧,王熙凤绝对不知道自己有一个悲剧根源——她骨子里高人一等的傲气。
人参一定可以救贾瑞吗?肯定救不了,他的悲剧命运是势必要走向死亡。
可是在王熙凤看来,人参可以救贾瑞,她不给,是存心想要他死。
凤姐对贾瑞的作弄,刻画了王熙凤高傲、自负的性格和强烈的复仇心理。
这种性格和心态导致权力之滥用,也成为贾府败亡的主因凤姐也不在意王夫人的劝,“也不遣人去寻,只得将些渣末泡须凑了几钱,命人送去,只说:‘太太送来的,再也没了。
’”她说是太太送来的,绝不说是她送来的,她根本不想跟这个癞蛤蟆有一点关联。
贾瑞的冤孽之症那“贾瑞此时要命心胜,无药不吃,只是白花钱,不见效。
”他才二十岁,要他死,他当然不甘心。
对于一个强烈渴望活下去的年轻人,临终时会很苦很苦,因为他还有那么多梦想,那么多没有实现的愿望,那么多没有做过的事情。
红楼梦第十2回的摘抄赏析
红楼梦第12回的摘抄赏析《红楼梦》第十二回主要讲一件事儿----贾瑞不知天高地厚,贪恋凤姐美色,一步步走入凤姐设的圈套中,在“死了也愿意”的执迷不悟中,最终走向了死亡的深渊。
俗话说:食色性也。
本来男子喜欢女子并没有什么不妥,然而贾瑞明知凤姐是贾琏的妻子,还这样举止轻薄,那就有失体统了。
最可恨的是,贾端不但爱上不该爱的人,还爱得死心塌地。
他明明听说了凤姐的厉害,还敢色胆包天地去打她的主意,并且声称为凤姐死了都愿意!可以说他已经在情欲中迷失了自我,以至于不能自拔,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如果说,最初贾瑞喜欢凤姐那是自不量力,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那么,当他第一次被凤姐愚弄,傻傻地冻了一晚上之后,不知悔改,仍旧厚着脸皮去骚扰凤姐,招致凤姐狠毒地对待他,那就是他不知死活了。
正是因为他不吸取教训,又不死心,才有了第二次被戏弄,这一次他不仅在贾蓉和贾蔷面前丢尽了脸,还被勒索了钱财,回去之后还被祖父重罚,以上种种情况叠加在一起,导致他后来生了一场大病。
贾瑞正是这样,因为淫心不改,以至走火入魔,再到病入膏肓。
正当此时,跛足道人拿着“风月宝鉴”前来救他,他却不遵守:只能照反面的“医嘱”,只一心迷恋正面所看到的凤姐的美丽幻影,甘心入瓮,走进王熙凤为他设的陷阱,临终还不忘那面镜子,沉醉在自以为的“快乐”中不能自拔,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是人世间最大的悲哀。
他整日醉生梦死,以至阳气耗尽,精尽而死,最终将自己送上了黄泉不归路。
这“风月宝鉴”好比一把照妖镜,照出来的正是人们的内心,然而人们常常不能正视自己的真实内心,总是以虚假的面具示人。
通过贾瑞这一方面教材,借助着“风月宝鉴”,作者似乎也在提醒人们,不能一味地贪恋美好的表象(正面),也要去正视问题所在(反面)。
有时候人们眼睛看到的不过是海市蜃楼,我们总爱把自己关在自以为的“理想国”之中不能自拔。
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天赐的祥瑞”不过是假象和美好的寄托,实际上贾天祥和贾家的“祥瑞”都是假象,祥瑞不再,似乎也预示着贾家的衰败。
红楼梦第十二回赏析
红楼梦第十二回赏析
1. 红楼梦第十二回里那贾瑞可真是作死啊!你看他对王熙凤起了那不该有的心思,这不是自讨苦吃吗?就像那扑火的飞蛾,明知道危险还往前凑,最后落得个悲惨下场。
这贾瑞咋就这么糊涂呢!
2. 王熙凤在这一回里的手段那叫一个厉害呀!她设局骗贾瑞,就跟那猎人设陷阱抓猎物似的,一抓一个准。
这贾瑞也是傻,咋就看不出来呢,真是可怜又可恨啊!
3. 贾瑞去会王熙凤的时候,那心里得多激动啊,哎呀呀,估计跟那小鹿乱撞似的。
可他哪知道等待他的是啥呀,这不就是被表象迷惑了嘛,真是蠢得要命!
4. 第十二回里的场景描写得多细致呀!就好像我们也在那场景里似的,能感受到那种阴森的氛围。
这描写功力可真不是盖的,难道你不想去感受感受?
5. 王熙凤的狠辣在这一回体现得淋漓尽致啊!她对付贾瑞毫不手软,这就像那冬天的寒风,刮得人刺骨地疼。
她咋就这么绝情呢,真是让人又怕又佩服!
6. 贾瑞被捉弄了一次还不醒悟,还眼巴巴地往上凑,这不是犯贱吗?就像那明知是火坑还往里跳的人,咋就这么倔呢,真让人无语!
7. 这一回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好精彩呀!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贾瑞的欲望和王熙凤的算计,这不就跟那精彩的谍战剧一样嘛,让人看得欲罢不能!
8. 贾瑞最后的结局真是悲惨啊,难道他就没想到会这样吗?这就好像那走在悬崖边的人,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太可悲了!
9. 红楼梦第十二回真的值得好好琢磨琢磨,里面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都好有意思呀!你难道不想深入探究探究吗?
10. 我觉得红楼梦第十二回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丑恶和愚蠢。
贾瑞的贪婪,王熙凤的狠辣,都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黑暗。
这一回真的太有深度了!。
红楼梦十二回原文与解析
红楼梦十二回原文与解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精湛的艺术表达而著称于世。
其中红楼梦十二回是整部小说中的重要篇章,本文将对红楼梦十二回的原文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经典。
第一章:秦可卿误输仕途(原文)“如今宴市竞繁,美人盈门。
当今圣上有一句箴言,天下可乱而不可草率。
故国家设科举以为秩序。
盖图穷匕见,德亲耳熟,是以文质彬彬者有展其才之时,皆恐人善其能而防邪不及也。
故推广中兴,举贤能也。
凡天下凡圣贤人,精粗粗精计不爽之者有数,然操家之旨为害朝廷,不了四十年国家即危。
如今虽有公卿大臣之位,亦不敢以为忍耐常物,使那有聪明才智之人,能出使千万爪牙之中自保其全殆无径,何况无名之人易为人之所摧也。
”这一章中,作者以秦可卿误输仕途为题,主要讲述了国家设科举以保持社会秩序的原因。
通过对美人盈门、世道动草率的描述,作者引出了当前国家需要通过选拔贤能来提高治理能力的观点。
同时,作者也对忍耐常物的危害进行了警示,凸显了对才智之人的保护之重要性。
第一章:秦可卿误输仕途(解析)在这一章中,作者通过对盛世风光和世道动草率的描绘,展现了社会的繁荣和社会秩序的脆弱性。
作者引用“天下可乱而不可草率”的箴言,强调了国家需要确立秩序的必要性。
而科举制度则被作者视为一种选拔贤能的方式,通过展现文质彬彬者有展其才之时,作者强调了才能的重要性。
同时,作者还表达了对那些阻碍贤才的操家之旨的忧虑,以及对无名之人易为人之所摧的担忧。
通过这些内容的呈现,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作者对当时社会形态的思考和关注。
第二章:贾演宣祸庙风流遭祸(原文)贾演在行近议政之占大位之际,惜因冲撞凤姐,坐罪祸神庙被遣出城外享乐。
且败则驱出贾府之言立凤姐不容信者有数。
党项有气未胜室之妇,因遇此祸,专房请调仗海之里;如党项人郊市偶逢其余书生,专家胡首建袁史郎谈援乡堡战略,则赞听之极。
我们如今文风亦抄定,不外家史,合党项与仗海,而取党项与仗海。
红楼梦十二曲原文及释义赏析
红楼梦⼗⼆曲原⽂及释义赏析⼆、终⾝误原⽂:都道是⾦⽟良缘,俺只念⽊⽯前盟。
空对着,⼭中⾼⼠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间,美中不⾜今⽅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词句注释⾦⽟良缘:符合封建秩序和封建家族利益的所谓美满婚姻。
此处特指宝⽟与宝钗的婚姻。
⽊⽯前盟:“⾦⽟良缘”的对⽴⾯。
指贾宝⽟和林黛⽟建⽴在共同反抗封建礼教基础上的爱情。
“空对”句:意思是说宝⽟与宝钗婚后,虽为夫妻⽽缺少真正的爱情。
⼭中⾼⼠,⽐宝钗,喻其清⾼、洁⾝⾃好。
雪,“薛”的谐⾳,指宝钗,兼喻其冷。
“世外”句:“世外仙姝”,指林黛⽟本为绛珠仙⼦。
姝,美⼥。
寂寞林,写明黛⽟孤独死去。
此句写结了婚以后,贾宝⽟总是念念不忘林黛⽟,他爱的是林黛⽟,所以“意难平”。
齐眉举案:⼜作“举案齐眉”,原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样⾼,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分恩爱。
案:有⾜的⼩⾷盘。
《后汉书·梁鸿传》:梁鸿家贫,但妻⼦孟光对他⼗分恭顺,每次送饭给他时都把⾷盘举得同眉⽑⼀样⾼。
后以“举案齐眉”为封建妇道的楷模。
[2]⽩话译⽂说⾦锁和宝⽟相配才是美好的姻缘,我只念念不忘和黛⽟的前世之盟。
每天⾯对⼈们都认为是端庄稳重的薛宝钗,却始终忘不了仙⼥⼀样聪明寂寞的林黛⽟。
可叹啊,我今天才相信⼈世间美好的事情总有不⾜。
纵然宝钗像汉代的孟光⼀样贤惠,也不能消除我对林妹妹的⼀⽚深情。
三、枉凝眉作者:曹雪芹⼀个是阆苑仙葩,⼀个是美⽟⽆瑕。
若说没奇缘,今⽣偏⼜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事终虚化?⼀个枉⾃嗟呀,⼀个空劳牵挂。
⼀个是⽔中⽉,⼀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注释1.阆苑(langyuan浪院)——传说中神仙所住的地⽅。
仙葩(趴)——仙花。
“阆苑仙葩”指林黛⽟,她本是灵河岸上三⽣⽯畔的绛珠仙草。
2.瑕——⽟的疵斑。
“美⽟⽆瑕”指贾宝⽟,他本是⾚瑕宫的神瑛侍者(瑛,⽟之光彩;琼瑛瑛瑶皆谓美⽟);同时也赞他⼼地纯良洁⽩,没有那种儒臭浊⽓。
红楼梦第十二回好词好句摘抄
红楼梦第十二回好词好句摘抄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的第十二回以其精彩的描写和独特的艺术特色而闻名。
本文将从好词好句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红楼梦第十二回的文学魅力。
红楼梦第十二回第十二回是红楼梦中的重要篇章之一,描写了贤良淑德的薛宝钗的出嫁和贾母的寿诞等故事情节。
在这一回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好词好句,突出了人物形象的特色,展示了情节的发展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人物形象描写在第十二回中,作者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使人物显得栩栩如生。
例如,在描写薛宝钗出嫁时,作者写道:“纤手柔条腰,皓腕乌云裱。
红尘无限中,欢娱有余夭”。
这一描写用了丰富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薛宝钗的美丽和娇俏。
另外,在描写贾母的寿诞时,作者写道:“头戴着沈头簪儿,上窍出一对碧玉钗儿;十分好看。
”这一描写通过对贾母的头饰的描述,展示了贾母的高贵和华丽。
以上描写都让人物形象更加具体,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拟想人物的模样和特点。
情节发展第十二回中的情节发展紧凑,扣人心弦。
例如,薛宝钗出嫁的情节中,作者巧妙地描写了宝钗与宝玉的离别,这段描写充满了伤感和追思,令人动容。
另外,贾母的寿诞也是整个故事的高潮之一。
作者通过描述贾母受到的祝福和欢庆场面,展示了贾母的地位和家族的繁荣。
情节的发展引人入胜,不禁让人对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充满了期待。
人物关系第十二回中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充满了戏剧性。
其中,宝钗和宝玉之间的关系尤为引人注目。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例如,在宝钗出嫁离别之际,宝玉情不自禁地泪如雨下,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情和依恋。
另外,贾母与众多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也是本回的亮点之一。
作者通过描写贾母受到的祝福和拜寿的情景,展示了贾母的巨大影响力和她与家族之间的深厚情感。
结论红楼梦第十二回中的好词好句,既能凸显人物形象的特色,又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同时展示了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
这些好词好句不仅是红楼梦中文学艺术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瑰宝。
《红楼梦》第十二回原文及赏析
《红楼梦》第十二回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楼梦》第十二回原文及赏析【导语】:【蒙:反正从来总一心,镜光至意两相寻。
[精品]红楼梦十二回赏析整理
[精品]红楼梦十二回赏析整理
第十二回礼部侍郎贾府宴宾雪恨袭薛蟠
第一节出关薛蟠出关前后宴宾
宴宾雪恨,姑苏慕容氏,就宴起来了,贾母就坐宴宾厅,宴宾座上放有梅花果,朱桂茸,佳肴云云,当时宴宾结束前,贾政说:“娘出关薛蟠出关,我们家也该宴宾一番,以表示吉利。
”贾母说:“既然我们家不这样做,咱们就当闭口不谈吧!”于是,他们就准备另行宴宾,以礼遇出关薛蟠。
第二节后宅宴宾寓意深长
薛姨妈出关一日,贾政便在后宅为他们准备了一场盛宴,参加宴宾的有中状元晋士,尚书省解元及好友,就在宴宾上,贾政宴请了敦煌七贤之一的魏博士,让他讲述陈胜吴广英雄诗词的情节,以此来表明,他的宴宾不仅只是为了欢迎薛姨妈出关,而且还有着寓意深长的一面。
第三节宴宾中穿插节礼
宴宾中,贾政还特别安排了众人穿插节礼,“客从谁言谢休,都行字节奏”,以展示他家的尊贵光禄,并和宴宾中宾主互贺,取悦薛姨妈,这也是社会上晚辈对长辈以及客人所行的节礼。
第四节甄士隐赠礼
更有甄士隐,他知贾政是江南名士,之前已有礼物赏赐,宴宾之际又捐1000两,同时,丰天下的刘姥姥也遗赠莲礼,贾政和薛姨妈都感激不尽,依然和客人一起盛大宴宾。
红楼梦十二回赏析整理
《红楼梦》十二回赏析人性的各样惨剧贾代儒往荣府来,希望讨一点人参,王夫人命凤姐称二两给他,凤姐回答说:“前儿新近都替老太太配了药,那整的,太太又说留着送杨提督的太太配药,偏生昨儿我已送了去了。
”这自然是搪塞,事实上她是嫌恶贾瑞,恨不得他早点死了算了。
王夫人道:“就是我们这边没了,你打发个人往你婆婆那处问问,或是你珍大哥哥那府里再寻些来,凑着给人家。
吃好了,救人一命,也是你的利处。
”王夫人是念佛的人,心存慈善,她知道王熙凤平时也蛮大方的,不知道怎么这一次这么吝啬,但是她相信了王熙凤的话,提示她去凑一凑,在王夫人看来,贾家这样的人家,怎么会凑不出二两人参来呢。
但是王熙凤内心有一个结——她恨贾瑞。
因为她骄气十足,她感觉我是何等门楣的人,你凭什么来追我?假如说贾瑞有一个当局者迷的“迷”的话,王熙凤也有自己难悟的“迷”。
贾瑞是那种父亲母亲早亡、家势低微、一世受欺侮的人的悲痛;王熙凤则是千金小姐、荣华太太,永久是高高在上,去整他人的,身上永久带着骄横之气的“迷”。
这个时候她就不可以略微老实一点吗?在她的心理上,她感觉自己的身份跟这个人这样不一样,连喜爱她都是欺侮她,因此她内心特别恨贾瑞。
《红楼梦》的出色在于,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各样惨剧,王熙凤绝对不知道自己有一个悲剧本源——她骨子里高人一筹的傲气。
人参必定能够救贾瑞吗?必定救不了,他的惨剧命运是必然要走向死亡。
但是在王熙凤看来,人参能够救贾瑞,她不给,是存心想要他死。
这种性格和心凤姐对贾瑞的捉弄,刻画了王熙凤骄横、自负的性格和激烈的复仇心理。
态致使权利之滥用,也成为贾府败亡的主因凤姐也不在乎王夫人的劝,“也不遣人去寻,只得将些渣末泡须凑了几钱,命人送去,只说:‘太太送来的,再也没了。
’”她说是太太送来的,绝不说是她送来的,她根本不想跟这个癞蛤蟆有一点关系。
贾瑞的冤孽之症那“贾瑞此时要命心胜,无药不吃,不过白花费,不奏效。
”他才二十岁,要他死,他自然不甘愿。
关于一个激烈盼望活下去的年青人,临终时会很苦很苦,因为他还有那么多梦想,那么多没有实现的梦想,那么多没有做过的事情。
红楼梦第十二回内容讲解
红楼梦第十二回内容讲解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
第十二回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篇章,以下是对该回的内容讲解:
第十二回名为“宴大观园重话旧情”,主要围绕着贾宝玉在大观园举办盛大的宴会展开,整个宴会在欢声笑语中进行,但其中也显露出一些情感的纠葛和隐忍。
首先,宴会的举办是为了庆祝贾母寿辰,是一场盛大的家庭聚会。
大观园是贾府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贾宝玉等人聚会的地方。
这一举办宴会的场景通过描写菜肴、音乐、舞蹈等元素,生动地展现了宴会的热闹和繁华。
然而,整个宴会过程中也透露出一些复杂的情感。
贾宝玉作为贾府的少爷,与林黛玉、薛宝钗等女性都有着特殊的关系。
在宴会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交往引起了一些侧目和议论。
林黛玉作为一个聪明敏感的女子,她与贾宝玉之间的关系也显露出一些曲折和不确定的因素。
此外,宴会中还出现了一些儿女间的争执和心结。
贾府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贾宝玉等人的情感纠葛,为整个小说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人物内心的刻画,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贾府的家族关系和各个人物之间的情感纷争。
总体来说,第十二回《宴大观园重话旧情》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篇章,通过宴会这一场景,展现了贾府的繁华和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
这一回的内容丰富多彩,是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情感纠葛的重要节点,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红楼梦第十二章文学风格评析
红楼梦第十二章文学风格评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巨著,人们对它进行文学研究已有数百年,不断揭示其中的深意,相信大家都不会对此感到陌生。
本文旨在对《红楼梦》第十二章的文学风格进行评析,通过对小说中的语言、意境、结构等方面的探讨,进一步了解其优美深刻的文学魅力。
一、语言《红楼梦》第十二章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第一次私下约会的情节。
在描述两人心情交流的过程中,作者采用了流畅婉约、细腻贴切的语言,给人以回味无穷的美感。
作者首先通过对天气的描写来烘托气氛,笔下的晚秋时节是“枯黄的荒草地上噼啪的响着些菜子,落叶纷纷不尽,处处秋意,鸟雀已疏”,令人感受到淡淡的忧伤之情。
在这个背景下,林黛玉传来消息说要来看贾宝玉,这个突如其来的喜讯让贾宝玉顿时感到无比欣喜,他的心情由忧转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随后,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和比喻手法,准确地描绘了两人之间日渐升温的感情。
比如,作者描写林黛玉的言谈和容颜时,使用了“似含春意真埋没,好披露珠夜寒花不露”等形象生动的词汇,使人感受到她的娇美和清新;而在描写贾宝玉的心境时,则用了“如刺入心一般,忧从胸臆生出来”等抒情的修辞手法,深刻表现了他内心的悸动。
可以说,《红楼梦》第十二章中的语言运用非常精湛,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功底。
二、意境《红楼梦》第十二章的意境充满了情感和思想的交错,深情绵绵,让人叹为观止。
首先,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构建出一副优美的自然风景画面,以此来烘托出两位主角的纯真动人之情。
其次,在情感描写方面,作者表现出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纯真的、自然的感情,把读者带入了两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们互相倾心的温暖。
最后,在意蕴方面,《红楼梦》第十二章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散发着浓郁的文学气息。
通读全文,人们会发现作者通过两位主角的对话和行为,阐发了对爱情的探讨和对人性的思考。
在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交往中,不仅有情感上的交流,也有对人生与爱情的感悟和体验。
这种思想感性的交流,让文学形成了更为深刻的内涵。
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赏析
• 秦可卿死前为什么只给凤姐托梦,交待贾府后事?
•
在宁荣二府中,各有一位善于管理家政的少
奶奶,这就是秦可卿与王熙凤,“裙钗一二可齐
家”即指她们。
• 秦可卿临终,托梦给凤姐,嘱托贾家后事,并
说:“
。”这实际上
是“一语贬尽贾家一族空顶冠束带者”(脂批)。
• 然而纵然有可卿泄露天机“三春去后诸芳尽, 各自须寻各自门。”纵然有“从小杀伐决断惯了 的”“脂粉队里的英雄”王熙凤,也终不能改变 贾府颓败的命运。
奏效。即便自己已经冻了一夜,还被祖父贾代儒痛打、罚
跪、背书……然而当局者迷,他想不到是凤姐捉弄他,他
永远要给自己一个希望,于是“过后两日空闲,仍来找寻
凤姐”。其实这时的他是自己在骗自己,已经不需要别人
骗他了。“凤姐因见他自投罗网,少不得再寻别计,令他
知改过。”)
38:00-
• 毒设相思局第二局: • 看贾瑞还不知悔改,凤姐又生一
还有林黛玉父亲的死。(作者在收尾的部分又讲
到林如海身染重疾,写信接黛玉回去。)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 一、秦可卿之死 • (1)托梦王熙凤 • 自从贾琏送黛玉回扬州奔丧后,凤姐甚感无
趣,每晚早早睡下。这天夜间凤姐儿和平儿二人 睡下,凤姐迷糊间,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与 她辞行,并告诉她“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 理,要她买田置地,早做打算,然后飘然而去。 (秦可卿托梦的具体内容作为考点须掌握。)
贾珍以孙女之礼殓殡。小丫头宝珠甘为义
女,摔丧驾灵。
27:42-28:18
• 为儿子捐官:
• 贾珍还为贾蓉捐了龙禁尉,目的却是为
了抬高秦可卿的身份。(一个女人的丧礼 仪式是由她丈夫的官位来决定的,不同的 官位有不同的排场。贾蓉没有官位,丧礼 就不能做出官家的气派。捐官不是为了儿 子,只是为了儿媳的丧礼可以办得风光。)
红楼梦第十二回原文与解析
红楼梦第十二回原文与解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其中的第十二回是小说中的重要篇章,该回以贾府学宴为主线展开,揭示了贾府家族中的阴谋与心机,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虚伪。
原文节选:深院静无人,寒灯独耐夜。
豫亲王正犄角,抬头望明月。
若人花迎芳路堕,何留孤客身孤鸿。
玉签著从来未动墨池龙。
人知猿智实难穷。
解析:这一节描述了豫亲王在贾府学宴上观察着周围人的动态,对贾府内部政治争斗的洞察力以及他的高傲自负都在这段文字中得到了展示。
通过玉签著从来未动墨池龙和人知猿智实难穷两句话,揭示出豫亲王隐忍的一面和他对自己机智聪明的自豪感。
在这章中,贾府的学宴上出现了许多富贵人物。
人们说话吐字啊声调啊,举止优雅,充满了古代社会斯文的气息。
这一回中,宴会氛围交替清雅和世俗,贾府大家族内的复杂关系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比如袭人和宝钗之间的微妙关系,王夫人和贾母的争斗,都通过这一回得到了详细的描述和阐释。
这一回也涉及了贾府家族内的懵懂青年贾宝玉的感情世界。
在学宴上,贾宝玉遇到了他心仪的黛玉,对黛玉的才情和风貌赞不绝口。
这一回中的描写揭示了贾宝玉对于真情和美的向往,也预示着他与黛玉之间的纠葛之后将更加复杂。
全文细致地描写了每个人物的神态、言谈举止,突出了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立体性和丰富性。
同时,对于学宴的描写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上爱面子、虚伪的风气。
总之,红楼梦第十二回是整部小说中的精彩篇章,通过对豫亲王、贾宝玉等人物形象的描写和对于学宴的细致描写,展示了小说中人物的复杂性以及当时社会的伪善和虚荣。
这一回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红楼梦》第12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回目评点
这12回前半回的内容承11回发展而来。
贾瑞和凤姐的情与恨的纠葛在11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便发生了。
事情是这样的:一日凤姐在园子里观赏景致,猛然遇到贾瑞,贾即向前对凤姐说道:“请嫂子安”。
贾瑞是凤姐丈夫贾琏的同族兄弟,父母早亡,由祖父贾代儒教养。
贾瑞是小叔子,凤姐是大嫂子。
他们之间本是叔嫂关系,所以贾瑞对凤姐才有那样的称呼。
听了贾瑞的问好,凤姐随即应酬了一声。
贾瑞则继而又道“也是合该我与嫂子有缘。
我方才偷出了席(贾敬寿筵),在这个清静的地方略微散一散,不想就遇见嫂子,也从这里一来,这不是有缘么?”,而且一面说着,一面拿眼睛不佳的觑着凤姐。
一句话里两出“有缘”缘,即缘分。
有缘即隐含天意做合,命中注定之意。
这哪里是男女之间,更何况叔嫂之间可以随便来说的话呢?而贾瑞却一再重复地说了出来,并且眼球还死死地盯着凤姐,色迷迷地看个不够。
见此光景,凤姐已猜透了他的用意,于是两次“假意”含笑答话,并催贾瑞离开,而“心里暗忖”,“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那有这样禽兽似的人呢?”贾瑞听了凤姐虚意应酬的话,却“身上已木了半截,慢慢的一面走着,一面回头来看”,恋恋不舍,几乎是一步三回头。
这是贾、王情与恨情节的开端,也可谓他们情恨对阵的第一回合:贾是一见生情,淫心溢于言表,既以言语调戏,又有眼神勾留。
王则明知对方邪念,随机假意应付,心生厌恶,从容周旋。
简而言之,贾瑞有情,凤姐无意。
贾瑞是主动进攻,凤姐是被动招架。
开弓没有回头箭。
接下来,贾瑞便多次直奔荣府,偏都没能遇见凤姐,于是又派人去打听凤姐在家没有。
凤姐听到这个消息是怎样反应的呢?她说:“这个畜生合该作死,看他来了怎么样”。
平儿也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没人伦的混仗东西。
”凤姐和平儿的话,反映出他俩对贾瑞的厌恶和痛恨。
第11回便到此结束。
第12回开章,贾瑞第一个登场,直奔贾府而来,再次找到凤姐。
见面之后,“满脸陪笑,连连问好”。
在对凤姐的说话中,不时语带调戏,而听了凤姐的答话则又是几乎“酥倒”,又是“喜的抓耳挠腮”,又是感到“越发撞到心坎上”。
红楼梦第十二回内容讲解
红楼梦第十二回内容讲解
《红楼梦》第十二回是小说中的一篇重要章节,描写了贾宝玉梦游金陵,入了荣府。
以下是对第十二回内容的简要讲解:
第十二回以贾宝玉在荣府梦游为主线,通过他的梦境揭示了一系列故事。
在梦中,贾宝玉与黛玉的感情得到深化,也揭示了后续剧情的伏笔。
梦中,贾宝玉见到黛玉化作了一只蝴蝶。
这一景象既是对贾宝玉心底深藏的对黛玉的爱意的表达,也是对两人感情的一种超然、灵动的描绘。
这段情节为后续贾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纠葛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贾宝玉在梦中还见到了大观园的建筑与景物。
这是对贾宝玉情感世界的一次深入剖析,也为后来贾宝玉在大观园中所经历的故事提供了一种象征性的预示。
在梦游中,贾宝玉进入了荣府,与荣府众人发生了一系列对话。
这一部分描写了贾宝玉在梦中对荣府环境的感知,展示了贾宝玉对自己身世的疑惑和对荣府众人的感情。
这些对话也为后来贾宝玉对自己身世真相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第十二回以贾宝玉的梦境为主线,通过对梦中情节的描写,展示了贾宝玉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矛盾。
这一回扩展了小说的情节,为后续的故事埋下了伏笔,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贾宝玉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红楼梦第十二回赏释
《红楼梦》第十二回赏释《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的要点是“爱情相思病,无药物可治”。
这回写的是王熙凤之下流,之歹毒。
这个“粉面含春威不露”的女人,她shā人的手段真是叫人胆战心惊。
贾瑞求爱于她,固然是错。
你不答应或训斥他都可,为甚要用此毒计shāsǐ他呢?爱情相思病,除了爱的满足,是无其它药物可治的。
凤姐欺骗贾瑞说她爱他,用毒辣手段作弄了他几次后,因贾瑞仍sǐsǐ爱着凤姐而又不得,便害了相思病。
有道人送他一面风月宝镜,叫他只照反面,病就可好;若照正面,即死。
这是寓言式地告诉贾瑞:凤姐是一个魔鬼,她要用假的爱情欺骗你,致你于sǐ;她说爱你是她的假像。
你不要被她的假像所蒙蔽,断了她,病即好。
这是就书中的情节而言的。
若广义一点,这风月宝镜,是戒男人不要为色所迷。
即《金瓶梅》所说的“二八佳人体似酥,腰持长剑斩愚夫”是也。
再广义开来,就是对于许多事物,要用反面思维去认识,这是很有哲学味的。
贾瑞之sǐ,许多人都认为活该。
是的!但——陈平盗嫂而做了汉相,曹植把亲嫂嫂甄氏当作精神恋人而撰《洛神赋》,郭沫若少年时爱嫂抱竹,长大却成文豪,何况凤姐和贾瑞已隔了五代,并非亲嫂,他只是求爱而已,既不犯法,又不犯德。
而王熙凤暗中勾引侄儿贾蓉,是犯法又犯德的,却装正经用此下流手段整sǐ呆子贾瑞,是无耻又歹毒也。
贾瑞之sǐ,这事很有普遍性。
人的弱点之一,是难以抗拒眼前欲望的诱惑,尤其是这种诱惑是你所渴求的。
所以《荷马史诗》中的莎琳女妖的艳歌,会把所有的英雄志士变成畜生;所以,鸦片海洛因便有了市场;所以被认为第六毒品的烟酒,会受人喜爱,甚至成为交际的有力武器;所以,斯大林在赫鲁晓夫喊他作父亲的种种殷勤之下,会信任他,重用他(被人恭维也是极大的精神享受);所以,金钱、美女,能使无数的人民公仆变成腐败份子。
英雄难过美人关,何况区区一贾瑞乎?贾瑞虽然是贾府学堂的代理校长,但今天的正式校长、县长、局长、厅长、省长一大批一大批的大人物们,被凤姐式的美人拉入地狱的,多乎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十二回赏析人性的各种悲剧贾代儒往荣府来,希望讨一点人参,王夫人命凤姐称二两给他,凤姐回答说:“前儿新近都替老太太配了药,那整的,太太又说留着送杨提督的太太配药,偏生昨儿我已送了去了。
”这当然是敷衍,事实上她是嫌恶贾瑞,恨不得他早点死了算了。
王夫人道:“就是咱们这边没了,你打发个人往你婆婆那边问问,或是你珍大哥哥那府里再寻些来,凑着给人家。
吃好了,救人一命,也是你的好处。
”王夫人是念佛的人,心存慈悲,她知道王熙凤平常也蛮大方的,不知道怎么这一次这么小气,但是她相信了王熙凤的话,提醒她去凑一凑,在王夫人看来,贾家这样的人家,怎么会凑不出二两人参来呢。
可是王熙凤心里有一个结——她恨贾瑞。
因为她心高气傲,她觉得我是何等门楣的人,你凭什么来追我?如果说贾瑞有一个当局者迷的“迷”的话,王熙凤也有自己难悟的“迷”。
贾瑞是那种父母早亡、家势卑微、一生受侮辱的人的悲哀;王熙凤则是千金小姐、富贵太太,永远是高高在上,去整别人的,身上永远带着傲慢之气的“迷”。
这个时候她就不能稍微厚道一点吗在她的心理上,她觉得自己的身份跟这个人如此不同,连喜欢她都是侮辱她,所以她心里非常恨贾瑞。
《红楼梦》的精彩在于,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各种悲剧,王熙凤绝对不知道自己有一个悲剧根源——她骨子里高人一等的傲气。
人参一定可以救贾瑞吗肯定救不了,他的悲剧命运是势必要走向死亡。
可是在王熙凤看来,人参可以救贾瑞,她不给,是存心想要他死。
凤姐对贾瑞的作弄,刻画了王熙凤高傲、自负的性格和强烈的复仇心理。
这种性格和心态导致权力之滥用,也成为贾府败亡的主因凤姐也不在意王夫人的劝,“也不遣人去寻,只得将些渣末泡须凑了几钱,命人送去,只说:‘太太送来的,再也没了。
’”她说是太太送来的,绝不说是她送来的,她根本不想跟这个癞蛤蟆有一点关联。
贾瑞的冤孽之症那“贾瑞此时要命心胜,无药不吃,只是白花钱,不见效。
”他才二十岁,要他死,他当然不甘心。
对于一个强烈渴望活下去的年轻人,临终时会很苦很苦,因为他还有那么多梦想,那么多没有实现的愿望,那么多没有做过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没有那么多欲望的话,走的时候应该会比较平静一点、安心一点的。
“忽然这日有个跛足道人来化斋,口称专治冤孽之症。
”《红楼梦》里每当某个角色的人生处于最迷茫的时刻,就会有道士或者和尚出来。
《红楼梦》其实是一部非常不支持儒家立场的书,作者相信真正可以救助人的是道家与佛家,因为它们可以让人大彻大悟。
书中来点化世人的人不是癞头和尚,就是跛足道人,他们总有一部分是残缺的。
那残缺代表什么代表他经过人世间的沧桑,受过人世间的磨难,所以他修道成功了,只有他才知道什么叫做宽容。
太过顺利的生命,其实不容易有领悟。
他的意思是说当你有身体上的痛苦,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悲悯。
这都是佛、道的一些思想。
和尚与道士又出现了,在每一个重要的情节里,在每一个可怕的命运里,似乎都有他们的影子,从开篇一直到终篇。
他们二人既在天上,又在人间,真实而又迷幻。
在这里和尚和道士既是超现实的世界操纵者,又是这个世俗世界的成员,现身说法,劝化世人,而使人枉自执迷不悟,实为可叹也!这里的和尚与道士实际上是作者的一片苦心所化。
我们都是看故事的人,然而我们又都是故事里的人。
当我们与作者一道,与和尚、道士一道站在命运的高处俯视着整个世界,我们会有无限的感慨,我们会有会心的一笑,我们像是一个智者。
可是一旦抛书,我们立即成为故事里的人,我们再也看不清世界,再也没有思考、领会、参悟,惜乎!无法自救的贾瑞跛足道人来了。
“那道士叹道:‘你这病非药可医。
我有个宝贝与你,你天天看时,此命可保矣。
’说毕,从褡裢中取出一面镜子来——两面皆可照人,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
”作者在这里开了一个玩笑,说有这么好一面镜子,可以治邪思妄动,有济世保生之功,“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照看”。
因为那些聪明俊杰、风雅王孙常常会在情欲里纠缠,所以他要来为他们治这个病。
然后叮嘱说:“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我来收取,管叫你好了。
”作者特别安排了这样一个道士,而且自救的方法也不难,只须照镜子的反面。
贾瑞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正面是什么,反面是什么,然后他就开始玩正和反这个游戏。
三天的时间,照照镜子而已,不算难嘛,可是情欲的可怕就在于连三天都克制不了。
作者在告诉我们,当所有该知道的事情都知道以后,你还做不到,大概是必死无疑了。
众人苦留不住,这个道士走了。
贾瑞拿了镜子以后想:“这道士倒有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试。
”他拿起风月宝鉴来,照道士的意思只看反面,结果他看到一个骷髅在里面。
西方的美术史里面常常有骷髅,修行的时候旁边也有骷髅头,是要告诉你生命的终结就是这个,你每天看,就能提醒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东西都是假的。
作者要借风月宝鉴度化贾瑞,告诉他你最后就是这个样子,现在有什么好邪思妄动的,你所拥有的东西不过是一个幻象。
何苦以假为真“心中到底不足,又翻过正面来,只见凤姐还招手叫他,他又进去,如此三四次。
”人无奈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一次不够,两次、三次。
他就是不要看那个骷髅,他永远不能面对生命的本质。
那个跛足道人其实早已知道,贾瑞必须走,走之前给他照一照镜子,让他明白生命是怎么一回事。
“以假为真”,是《红楼梦》里非常深的格言。
在人间行走,我们都在不同程度地以假为真,作者对人生最大的领悟与最大的悲悯也在于此。
作者没讲明到底什么是真的,真的难道就是那个骷髅吗那么在成为骷髅之前人的生命到底要怎么度过如何自处他也没有讲。
这里作者只是提醒,让你觉得你眼下所眷恋、执著、放弃不了的东西,其实都是梦幻泡影。
我不认为《红楼梦》是要你放弃对生的所有眷恋,只是在提醒你没必要对终成虚幻的东西过于执著。
人永远跨不过的门槛“铁槛寺”的意思是,有一个门槛,你是永远跨不过去的,那就是死亡。
贾瑞死了,寄灵于铁槛寺;秦可卿死了,也寄灵于铁槛寺,人最后去的地方是一样的。
秦可卿高贵、优雅;贾瑞卑微、难堪,最后的终局是一样的。
这里,贾瑞的死隐伏了秦可卿的死,还有林黛玉父亲的死。
结尾处提到贾瑞的丧事,略略几笔,不过说了说哪家给了多少银子,可马上13回就是一场大出殡,那可就是事无巨细了。
这样看似冲撞,但恰恰成了一个引子,反倒更突出了可卿丧事的奢靡,而这又反过来更说明可卿之死的蹊跷之处。
总结贾瑞调戏在先,是因;凤姐狠毒在后,是果。
这样我们可以回到正题,即本回赏析的主题上来看:王熙凤的狠毒起因至少是有那么一点: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而贾瑞不听跛道人之言,是应为其“淫心”已经病入膏肓。
所谓“维权”是按照现代人的说法,就是“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阅读本回至少让我们可以了解到,事件的起因,分明是贾瑞的“淫心”所致;王熙凤的反击,是维护女性尊严的“自卫”性质,是有一定的价值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但有一点要说明:王熙凤对于贾瑞的挑逗,不予理睬也就罢了,更不需要借助外来的封建压迫力,而恰恰相反的是,王熙凤就是喜欢调动自己身上的那股子邪劲儿,这样一来,扼杀了它的生命,她内心拒绝贾瑞,表面却给贾瑞以希望,贾瑞却至死不悟。
对于王熙凤而言,她如此对付贾瑞,一来表明她自己身份高贵,二来表明她不肯屈尊俯就。
她设计反击,更是为了显示当家少奶奶的淫威,“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可见,按照现行法律,王熙凤防卫已经过了底线,即维权过当。
然而顺着曹雪芹文章的思路分析下去,王熙凤维权施计是与贾瑞运用宝鉴护身之间的一次较量。
我以为,这一次王熙凤虽然赢了,但赢得是那样可憎,她把自己已经赢得毫无价值,这是十分可惜的,为什么我要这样说,是因为王熙凤还没有来得及认识和理解自己行为的“价值”,那“价值”就被她亲手撕毁了,这是多么可悲、可鄙的毁灭。
写贾瑞,借他的行为来揭开贾府污浊混乱的一面。
因为红楼梦主要写的是荣府,宁府的事情一般都是蜻蜓点水,但已经能让你管中窥豹了。
前一回说到可卿的病,后面一回写大出殡,那个贾珍正好和贾瑞是一明一暗,两相对照。
正应了老话所谓的“万恶淫为首”。
红楼梦中归结出有三种人在这个表面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大家族中,一种是如宝玉、黛玉、宝钗等人,可称逍遥派。
这些人其实对大厦将倾的局势有所感觉,但由于为人高蹈,不屑世俗之事所以无所作为。
这些人本质上只想追求自我和精神的完美,对外界事务抱着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
另一种人就是贾珍、贾瑞等等纨绔子弟,不肖之辈。
只知道安享尊荣,声色犬马,有一时无一世。
然则贾府的崩塌,倒未必是这些人责任最大,因为纨绔毕竟是纨绔,不过是一群白蚂蚁,不会一下毁掉整座大厦。
还有一种人,就是凤姐、探春,甚至也包括贾琏、贾蓉或者贾蔷这些人。
他们还是努力想维持贾家的,但其努力却在另一方面加速了大厦的倒塌。
比如前面所说王熙凤高傲、自负的性格和强烈的复仇心理。
这种性格和心态导致权力之滥用,也成为贾府败亡的主因贾瑞的身世作者以第一人称出来交代贾瑞的身世:“贾瑞父母早亡,只有他祖父代儒教养。
”贾代儒书读得很好,可是却屡试不第,没有办法做官,一辈子都很寒酸,最后只能在贾家的私塾里做了个教书先生。
这样的人内心郁积着一种不平,他们总觉得自己是最正义的,教训也最严格。
所以贾瑞很惨,在这样一个严格的、做老师的祖父跟前长大,贾代儒把他一生不得志的郁闷都发泄在孙子身上:“那代儒素日教训最严,不许贾瑞多走一步,生怕他在外吃酒赌钱,有误学业。
”然而,这个被严加监管的孙子一旦出事,就是大事。
因为他根本没有人生经验,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如果他从小就调皮捣蛋,也不会被王熙凤骗成这样。
贾瑞的悲剧在于他完全是一个傻瓜,对于他的傻,他的祖父要负很大的责任。
“今忽见他一夜不归,只料定他在外非饮即赌,嫖娼宿妓,那里想到这段公案。
”贾瑞其实蛮乖的,他竟然到二十岁才第一次逃家。
而作为权威的祖父,根本不问孙子一夜不归做什么去了,只是想到最坏的情况。
可见所谓权威的父权,是从来不问小孩子在外面做什么的,反正你一夜不回来非饮即赌,要不然就是嫖娼宿妓。
我现在常常会看到父权里面对孩子的猜测,他总是往坏的地方去想的,不会说坐下来,问问孩子晚上到底去了哪里,这才是真正的对话关系。
亲子教育里面最悲惨的事情是根本不能沟通。
贾代儒为人师表,对孙子又是那样的严格要求,一门心思培养他读书向学,将来走仕途,谋个一官半职,也好光宗耀祖。
贾瑞好歹算是他的“入室弟子”了,他对贾宝玉叨唠的诸如“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之类的教条,怕也时常在贾瑞耳边嗡嗡的;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套,那更是无一时不灌输入耳的。
可效果呢且不说贾瑞在节骨眼上的表现,就是平时,他那德行也很成问题的。
贾代儒有时因事离开,将学中之事命贾瑞管理。
他如何管理的呢“原来这贾瑞最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每在学生中以公报私,勒索子弟们请他;后又助着薛蟠图些银钱酒肉,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