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巩固提升练习:第六章 自然灾害 测评 作业(人教版)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章末综合提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六章自然灾害地理术语第一节洪涝、地势低洼、干旱、干旱灾害、大气旋涡、狂风、暴雨、风暴潮、寒潮、剧烈降温第二节地应力、岩层、断裂、错位、震级、烈度、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滑坡、泥石流、滑动面第三节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防灾减灾、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自救、互救、灾前准备、灾中救助、灾后自我保护、应急救援包第四节遥感技术、远距离感知、预报、预警、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学科语言第一节1.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从气候因素看,洪涝灾害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3.洪涝还会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5.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6.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
7.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 ℃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 4 ℃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第二节1.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
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等有直接关系。
2.地震不仅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还会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从而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3.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地区。
从世界范围看,地震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4.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以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滑坡多发。
2020-2021学年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训练:第6章第1节气象灾害
第一节气象灾害课后·训练提升学考过关检验历史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现代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实行联产责任制,家家户户囤满粮。
”结合图示,完成1~2题。
1.从自然角度看,“十年倒有九年荒”中的“荒”产生的原因及其出现时间正确的是()A.洪涝—7、8月B.洪涝—6月C.干旱—4、5月D.台风—7、8月2.现今凤阳“家家户户囤满粮”得益于()A.气候变暖B.红壤的改良C.大量施用化肥答案:1.B 2.D解析:第1题,图示为淮河流域,造成该流域十年九荒的主要原因是淮河洪涝灾害严重,尤其是每年6月的“梅雨”时期。
第2题,淮河流域因采取了以“兴修水利”为主的综合治理而使得“家家户户囤满粮”。
气候变暖可以增加热量,但不能使农作物明显增产。
红壤则主要位于江南丘陵地区。
下图是台风从东南向西北经过珠江三角洲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在19时风速突然降低是因为()A.台风减弱B.台风中心经过C.台风消失D.台风停滞不前4.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台风中心风力在12级以上B.台风外围大风区的风速由内向外减小C.台风最强降水出现在台风中心4.B3题,台风中心是台风眼,风速突然降低,说明是台风眼经过。
第4题,台风构造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外围大风区风速由外向内增加,最强降水和最强风速均出现在中心附近,而不是台风中心。
2013年2月,我国西南、西北部分地区遭遇旱情。
其中,云南省从2009年开始连续四年大旱之后,2013年再次遭遇严重旱情。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干旱缺水问题只在我国少数地区发生B.干旱缺水问题是由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和地区分配不均造成的C.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是造成我国西北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D.干旱缺水问题是由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造成的6.西南旱灾造成的主要影响有()①农业减产②持续高温、无降水天气③大熊猫等野生珍稀动物饮水困难,大批死亡④边远乡村面临“水荒”,生活困难A.①③B.②③D.③④6.C5题,我国干旱缺水的原因:一是我国的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二是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配不均,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 - 1 - 第二节地质灾害.......................................................................................................... - 7 - 第三节防灾减灾........................................................................................................ - 13 - 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 19 - 第六章测评 ................................................................................................................... - 26 -第一节气象灾害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发生在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地区B.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C.发生在地形陡峻地区D.多发生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河流两岸,多发生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河流两岸,地势平坦地区。
山洪是指由于暴雨、冰雪融化或拦洪设施溃决等,在山区沿河流、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的总称。
据此完成2~3题。
2.暴雨引起的山洪在我国极为常见,主要原因是()A.受季风环流影响,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B.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C.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D.地壳运动活跃,断裂构造发育3.我国山洪频发的地带集中分布在()A.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区B.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过渡地带C.南方低山丘陵地区D.河流纵横交织、河网密度较大的地区2题,山洪是由局部地区强降水及径流迅速汇集造成的。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带答案知识点汇总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带答案知识点汇总综合题1、【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自去年9月至今年2月,一场肆虐澳大利亚长达5个多月的山林大火,造成至少29人死亡,不计其数的动植物毁灭。
一向以海滩、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露天体育赛事而闻名的澳大利亚旅游业在此期间也遭受重创,该国经济可能遭受数十亿澳元的损失。
下图为澳大利亚山火分布示意图。
指出澳大利亚山火对其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并列举减少山林火灾发生的措施。
2、亚洲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洪涝灾害是亚洲地区主要的灾害类型、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亚洲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特征。
(2)据图归纳南亚地区洪涝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3)与其它地区相比,东亚地区洪涝灾害损失最大。
简析东亚地区洪涝灾害损失大的原因。
(4)简述东亚地区人民为降低洪涝灾害损失,可采取的主要防御措施。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新华社南极昆仑站2019年1月5日电经过18天、1250多千米的风雪跋涉和沿途科考,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16名队员于当地时间4日17时30分顺利抵达南极昆仑站。
下图示意科考队员正在安装视宁度测量望远镜。
(1)南极科考队为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和________;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
(2)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的过程中,地理信息技术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滑坡-碎屑流是指滑坡发生后在其运动过程中岩土结构逐渐被破坏,最后特化为碎屑流的特殊现象。
2017年7月1日,四川省雷波县(左图)白沙村发生滑坡-碎屑流灾害,造成约500米在建公路和约1.5公顷被掩埋。
成都某地质灾害研究所赴现场调查,并运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碎屑流分布状况(右图),经统计分析发现,碎屑流颗粒粒径的变化能反映出滑坡-碎屑流速度的变化,在堆积体中巨石含量较少且巨石数量在各海拔也不一样(表)。
第六章 自然灾害 复习提升 【2021版53同步-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备课资源】
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 不明确自然灾害的关联性1.()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下列选项的灾害链中,正确的是( )A.火山喷发—泥石流—洪涝灾害B.旱灾—森林火灾—滑坡C.寒潮—土地荒漠化—虫灾D.地震—海啸—洪水2.()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易错)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易错点2 不清楚干旱和旱灾的区别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且有逐年加剧之势。
据统计,自然灾害中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
从世界范围来看,非洲、亚洲、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发的地区。
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两题。
3.(原创,)我国旱灾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是( )A.华北地区B.西北地区C.西南地区D.华南地区4.()最容易发生旱灾的气候区是(易错)A.热带沙漠气候区B.热带草原气候区C.热带雨林气候区D.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易混点1 不能正确区分滑坡、崩塌和泥石流读某种地质灾害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5.()形成图中M地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搬运作用C.流水堆积作用D.岩浆堆积作用6.()M地最可能出现过的地质灾害是(易错)A.地面沉降B.崩塌C.滑坡D.泥石流易混点2 不能正确区分三种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7.(2019安徽合肥二中高二上期中,)要对长江流域水灾灾情进行监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易错)A.人工监测B.遥感技术C.坐飞机目测D.坐水上快艇监测8.(2019安徽合肥二中高二上期中,)要准确快捷地查询各地的灾害信息材料,主要依靠(易错)A.传感器B.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9.(2019安徽合肥二中高二上期中,改编,)为防御水灾危害,需要及时、快速地运输救灾物资,并将可能受灾地区的人员、物资进行转移。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防灾减灾(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六章自然灾害防灾减灾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我国在灾后重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救援、救助方面彰显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
据此完成1题。
1.灾后恢复的目的是()A.修复、重建生命线B.建成自然灾害监测系统C.修复、重建生产线D.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一方面是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是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
太旧高速公路(太原至旧关)寿阳段曾发生长140米、宽60米的滑塌,滑塌路基整体外移,滑塌体最大厚度为16米。
路基大塌陷,使交通一度瘫痪。
之前该公路已平安运行十年之久。
据此完成2~3题。
2.关于此次事件原因的分析,你认为最可能是()A.该路段地基出现滑坡现象B.该地发生了地震,导致泥石流C.该建设项目是标准的“豆腐渣工程”D.台风的影响导致洪水冲垮路基3.关于此事件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①立即抢修路面,保证交通畅通②启动交通应急预案,疏导公路交通③查找滑塌原因,然后再整修路面④宣布废弃此公路,重新修建一条新的高速公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题,由材料“滑塌路基整体外移”及图示可知,该路段地基最可能是出现了滑坡现象。
第3题,出现材料中的“路基大塌陷”时,应启动交通应急预案,疏导公路交通;查找“路基大塌陷”原因,然后才能整修路面;不能立即抢修路面;废弃此公路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3.B地球上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灾难。
平时多掌握一些自救与互救的知识、技能,就会在关键时刻为挽救生命提供更多可能。
据此完成4~5题。
4.若地震突然发生,不应该做的事情是()A.择机逃离现场B.保持清醒的头脑C.立即乘电梯逃生D.切断电、火、煤气等灾源5.汛期郊游时,避开山洪的正确做法是()A.迎着山洪流动方向前行B.选择山谷、植被好的地方宿营C.遇雷雨天气务必带好雨具D.选择地势高、较平坦的地方露营4题,地震突然发生,电梯随时可能会断电而将人困在电梯内,所以不要立即乘电梯逃生。
第5题,遇到山洪暴发,要向地势高处逃生,选择地势高、较平坦的地方露营,千万不可停留在山脚下或迎着山洪流动方向前行。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6章第3节 防灾减灾 Word版含解析
第三节防灾减灾【热点链接】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日宣传周。
2020年宣传活动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原则上不举办大规模聚集活动。
与线下相比,线上宣传的优点是什么?提示时效性强,更改方便;具有多媒体的信息,观赏性强;方便交流与互动,交互性强;吸引更多人参与,参与性强;宣传效果好,具有高效性;融绿色、环保、经济于一体;减少人员密集度,防止疫情蔓延等。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定位运用资料,了解防灾减灾的措施。
水平1:结合地理资料,说出防灾减灾的主要途径。
水平2:运用地理资料,说明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防御自然灾害的主要措施。
水平3:能够运用资料,结合主要自然灾害,提出该自然灾害防御的主要措施。
水平4:能够运用资料,结合主要自然灾害,制定该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方案。
人地协调观:从人地协调角度评价防灾减灾措施。
综合思维:根据自然灾害的成因及特点,分析防灾减灾措施。
区域认知:了解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制定防灾减灾措施。
地理实践力:能够进行防灾减灾措施的调查研究。
一防灾减灾手段1.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2.主要手段1.判断正误。
(1)防灾减灾应以救助为核心。
(×)(2)不同灾害防御措施不同。
(√)2.下列属于防灾减灾灾后措施的有()①计划规划②安置③应急准备④救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D解析计划规划、应急准备是平时为了应对灾害的发生而做出的灾前措施;安置、救济是对灾后居民进行的生活、卫生、健康的保障性措施,属于灾后措施。
3.修建水库可以防御哪些自然灾害?提示洪涝、干旱等。
二自救与互救101准备、灾中02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
2.表现原则灾害主要措施灾前准备做好灾前准备洪涝、台风及时关注03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信息地震准备04应急救援包,牢记撤离路线和05应急避难。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带答案全部重要知识点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带答案全部重要知识点综合题1、阅读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7月20日下午,郑州一小时雨量超200毫米,历史罕见。
当晚,郑州市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请市民注意防范,情况令人揪心。
下图示意“水循环过程”。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风是____(字母)环节。
与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关系最密切的环节是____(字母)。
(2)海绵城市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的____、____环节(填名称)。
(3)简要分析郑州市中心城区此次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4)为减轻洪涝灾害,试说明在暴雨洪涝多发区应采取的防御措施。
2、读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
哪些地区几乎不受寒潮影响?(2)图中六个中国城市中,寒潮发生次数最多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说出成都和南京出现寒潮的次数,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寒潮发生时,农作物受害最严重的是什么季节?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年11月13日,浙江丽水发生特大型滑坡。
经调查,此次滑坡是在地形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碎和降水长期作用下形成的,造成了重大损失。
材料二:在我国一些山区,因频繁的地质构造活动、陡峻的地形地貌、短时强降雨,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泥石流灾害威胁突出。
2010年8月7日,受强暴雨的影响,甘肃舟曲发生了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根据上述材料,简述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预防措施。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麦茨巴赫冰湖湖面海拔3600m,位于中国-吉尔吉斯斯坦边界的天山托木尔-汗腾格里山区,是该区最大的冰湖。
该区多条山脉交汇,沟谷众多,储存了天山40.5的冰川。
麦茨巴赫湖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河最大的支流阿克苏河的上游,是以冰川冰体作为坝体蓄水,当湖水达到一定高度就会把冰坝漂浮起来,湖水开始排出去。
2020-2021学年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训练:第6章自然灾害过关检测
农业投资计划书农业投资计划书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业投资计划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业投资计划书1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由来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开始将目光投向农村,寻求一种有别于城市的静谧、安逸、健康的休闲方式,以达到亲近自然、放松心情、返朴归真的目的。
同时,广大农民为应对日益加剧的人多地少矛盾和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等方面的挑战,开始尝试依托农业田园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开拓新的增收致富渠道。
正是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农家乐”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成为现代都市人陶冶心灵的天然牧场。
专家表示,乡村发展农家乐,让农民赚城里人的钱,有利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收致富,也有利于加速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提升农村产业层次。
同时,农家乐的出现,还为旅游业增添了新的内容。
农家乐增强了城乡之间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是一条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不仅是成年人喜欢那种清净淡雅的环境,就连孩子们也仿佛投入到了一个广阔自由的天地中,身心都得到了一种难得的放松。
生活在喧嚣声里的都市人,远离城市森林的压抑憋闷,取而代之的是徜徉在蓝天白云之下,呼吸着乡野的泥土清香,踮着脚摘下一串串葡萄放入篮子———如此惬意的“农家乐”,已经成为都市人一种心灵“减压器”。
亲近自然,换换脑筋,不仅是成年人的需要,课业繁忙而又天性活泼的孩子也喜欢“农家乐”。
“农家乐”这样的旅游项目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度假方式:消费者不必收拾厚重的行囊,不必为买不到车票而烦恼,享受原汁原味的农家菜,感觉简洁朴素的乡村生活,在参与中享受乐趣。
我们村汇南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子,村子自然环境优美,水域面积广,水质清洌,适合种养殖业的发展。
是我镇葡萄种植第二大点,种植面积达1500亩。
省级公路芙蓉大道通过我村,建成后将大大加强我村与外界的联系,交通便利。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带答案知识点总结(超全)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带答案知识点总结(超全)综合题1、2020年上海的很多天气、气候现象让我们“记忆犹新”。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0年上海市十大天气气候现象汇总(1)大大小小的天气系统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演变出不同的天气过程。
从2020年上海市十大天气和气候现象中任选两例,分别说出其所属的天气系统。
(2)概括2020年上海梅雨天气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弱变化对台风路径产生重要影响。
分析上海2020年7月首次无台风天气的原因。
(4)根据表中资料,概述上海市2020年天气、气候特点,分析影响上海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产生的影响。
2、地震的要素(1)震级:地震能量的大小。
一次地震只有____震级。
(2)烈度: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____程度。
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地震烈度的大小与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3)震源:地震内部岩层____引起震动的地方。
(4)震中:地面正对着____的那一点。
(5)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____距离。
(6)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____的直线距离。
(7)等震线:把地面____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简称副高)西伸北抬对我国天气影响巨大。
受此影响,2020年8月初起,四川大部出现持续降水。
其中8月11-13、14-17日有两次明显的强降雨过程。
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岷江下游18日发生特大洪灾,盆周山区多地发生滑坡、泥石流。
岷江下游五通桥水文站8月中旬水文监测数据(2)分析岷江下游在8月18日出现特大洪水的自然原因。
(3)选择下面两个问题中一个问题进行简要分析:①连续性降水如何诱发山区滑坡;②强降雨如何诱发山区泥石流。
(4)如何有效减少暴雨带来的损失。
4、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卓乃湖海拔近5000米,第四纪冰期曾与库赛湖相连,后因气候变干、湖泊退缩而分隔,形成堆积型湖岸。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第一学期人教版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候灾害课后练习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第一学期人教版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候灾害课后练习一、单选题2019年1月21日至25日,全国大部分地区遭受“霸王级”寒潮侵袭,局部地区降温达20°C以上。
据此完成小题。
1.我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是()A.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B.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C.山东、台湾、海南D.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2.对于华北南部地区来说,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发生在()A.冬半年B.春末夏初C.秋季D.秋末冬初3.减轻台风灾害对我国的影响,最重要的措施是()A.植树造林,修建各种水利设施B.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C.进行人工消雨作业,减弱台风带来的暴雨和风速D.台风季节做好沿海居民的转移工作下图示意我国某时段干旱灾害的分布图(阴影越浓表示灾害程度越重),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图示干旱严重地区主要包括()A.晋冀豫B.鄂豫皖C.湘鄂赣D.黔滇桂5.图中严重干旱区的旱情最有可能发生的时段时()A.4~5月B.7~8月C.10~12月D.1~3月6.该灾害对当地哪种农作物生长危害最大()A.油菜B.棉花C.小麦D.水稻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和不同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示意图。
回答以下小问题。
7.不同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示意图中与B河下游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相同的是()A.甲B.乙C.丙D.丁8.丙所在国家洪涝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是()①热带雨林气候,夏季降水丰富、集中①河流众多,水量丰富,汇集水量大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①海潮对河水的顶托,不利于洪水下泄①围湖造田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020年2月13日,澳大利亚燃烧了7个月的森林大火终于熄灭了。
图a表示澳大利亚不同地区最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图b是达尔文市气候统计图。
完成下面小题。
9.澳大利亚火灾分布的特点是()A.3-5月火灾分布的范围最广B.12-2月火灾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C.30°S大陆东西两岸火灾易发季节相同D.12-次年5月火灾主要分布在南部沿岸10.达尔文市在火灾易发季节()A.盛行东南风,降水较少B.盛行西北风,气温较高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D.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11.统计发现,每一次森林火灾过后,澳大利亚森林中的某些树种占比都会有所提升,其原因最可能是()A.大火把枝叶烧成灰,提高了土壤肥力B.大火清除地面有害病菌,减少病虫害C.该树种种子坚硬需要高温的刺激才能够萌发,大火减少了与其竞争的物种D.该树种树干枝叶含油脂少不易燃烧,大火对其危害小易成活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气旋活动,下图为美国龙卷风多发区位置及形成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6章自然灾害第2节地质灾害练习含答案
第二节地质灾害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读我国特大、较大型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1~2题。
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资料暂缺。
1.西南地区是特大、较大型滑坡、泥石流发生最多的地区,最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大,经常有山洪暴发B.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植被破坏严重C.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D.地势高峻,位于阶梯交界处2.一般而言,泥石流在我国的发生频率是()A.夏季大于冬季B.北部多于南部D.春季大于秋季2.A1题,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与地形有关。
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降水丰富,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第2题,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利于贮集、运动和停淤的地形地貌条件;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我国夏季降水多,所以夏季泥石流发生频率大于冬季。
读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4.下列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C.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地震灾害的发生4.D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回答5~6题。
5.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上具有()A.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B.类型齐全的特点C.发生频繁的特点D.规模巨大的特点6.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A.地震B.泥石流D.塌方6.B5题,在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多分布于山区,并且集中于地壳活动剧烈的西南地区,具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第6题,植被破坏后,地面缺乏植被保护,易产生大量的松散堆积物,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带答案真题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带答案真题综合题1、主要手段:(1)灾害监测我国建成了由____、____、____、____、____监测站等组成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____、____、____和____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2)灾害防御我国为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方面____、____、____等防灾工程;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的____,开展减灾教育。
(3)灾害救援与救助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____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____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____,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4)灾后恢复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并促进____和____和发展。
这一过程也能帮助增强防灾能力。
2、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的自然灾害都会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分布最为广泛的两种气象灾害。
(2)我国华南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分析其原因。
(3)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
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以____季最为突出,说明其主要原因____。
(4)台风是我国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试说明其主要表现。
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8年09月28日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二: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
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
(1)本次中苏拉威西省地震的震源所在地的圈层是________(①/②/③)。
(2)地震发生时,正在附近海域潜泳的游客感觉是________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3)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________,在地震发生时的“黄金12秒”内,列举2个有效的避灾方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6章自然灾害第3节防灾减灾练习含答案
第三节防灾减灾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某年6月特大暴雨袭击江西,鄱阳湖水位暴涨。
江西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属于灾中应急行动和对策的是()①对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②对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③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④按照救灾预案进入应急状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下列有关救灾应急预案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②主要是在灾中应急时发挥作用③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救灾应急预案毫无用处④各应急机构应职责分明A.①②③B.②③④D.①③④2.C1题,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属于灾后恢复工作。
第2题,救灾应急预案的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在灾中应急时发挥作用。
各应急机构应职责分明。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读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回答3~4题。
3.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A.①B.②C.③D.④4.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出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A.气温高低B.风力强弱D.降水量大小4.D3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③处集水面积最大,易形成水流;流域落差最大,水流的流速快,冲刷力强;植被覆盖最差,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最大。
第4题,泥石流主要的动力是水流。
下图为某大河流域的局部图,该地气候有降水量大且集中的特征,极易引发洪涝灾害。
据此回答5~6题。
5.某次暴雨过后,图示区域最先决堤且受洪涝灾害影响程度最大的村庄可能是()A.甲B.乙C.丙D.丁6.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大河的,为减少洪涝灾害对周围地区的影响,该地最适宜采取的工程措施是()A.上游修建水库B.上游裁弯取直C.中下游修蓄洪区加强监测6.C5题,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村庄都位于河谷,其中丙地位于河流凹岸,以流水侵蚀为主,河水易泛滥,易遭受洪灾;甲、乙在河流凸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河水不易泛滥;丁地位于海拔较高的台地,不易遭受洪涝灾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6章自然灾害第1节第2课时台风灾害和寒潮灾害练习含答案
第二课时台风灾害和寒潮灾害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下图为某次强台风过境后的珠江某地被刮入水中的汽车景观图。
读图,回答1~3题。
1.与洪涝灾害相比,台风的特点有()①破坏性大②季节性强③可以缓解旱情④复合型特征明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为了学习先进经验,我国应该与下列哪些国家加强台风预报和监测方面的交流?()①美国②日本③印度尼西亚④英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3.登陆后,台风的风速会很快减小,主要原因是()A.地转偏向力增大B.云层增厚,云中水汽量多C.海陆热力差异显著2.A3.D1题,洪涝同样有较强的季节性,并且破坏性大。
台风多发生于伏旱期间,可以缓解旱情,且灾害表现为狂风、暴雨、风暴潮三个方面,复合型特征明显。
第2题,应向受台风影响大且经济发达的国家学习。
第3题,台风登陆后风速减小的原因,一是摩擦力增大,二是失去水汽来源,缺少了能量。
下图是珠江三角洲某地台风从其东南向西北经过前后的风速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风速在19时突然降低是因为()A.台风减弱B.台风中心经过C.台风消失D.台风停滞不前5.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台风中心风力在12级以上B.台风外围大风区的风速由内向外减小C.台风最强降水出现在台风中心5.B4题,台风中心是台风眼,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风速突然降低,说明是台风眼经过。
第5题,台风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外围大风区风速由内向外减小,最强降水出现在旋涡风雨区,台风中心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
某年12月23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预警,在我国大范围地区集体降温中,重庆却是一副“众人皆冻我不冻”的姿态。
据此回答6~7题。
6.关于寒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寒潮强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以隆冬危害最大B.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C.寒潮常带来严寒、大风、雨雪和霜冻天气D.寒潮带来的低温,可大量杀死土中过冬的害虫7.与纬度相当的武汉相比,重庆受寒潮影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较低,寒潮难以到达B.地势高,寒潮影响不到C.北部有高大山地阻挡,气温较高7.C6题,寒潮强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以春初和秋末危害最大。
2020-2021学年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训练:第6章第3节防灾减灾
第三节防灾减灾课后·训练提升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表,完成1~2题。
沟谷编号集水面积/km2平均坡度/°流域落差/m植被覆盖率/%① 5.324.3537.215.7② 2.730.1670.319.6③20.040.81353.713.2④ 4.526.1384.720.51.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A.①B.②C.③D.④2.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出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A.气温高低B.风力强弱D.降水量大小答案:1.C 2.D解析:第1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③处集水面积最大,能形成水流;流域落差最大,水流的流速快,冲刷力强;植被覆盖最差,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最大。
第2题,泥石流主要的动力是水流。
减轻自然灾害既是各级政府、科学家、工程师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与我们的个人生活和行动密切相关。
据此完成3~4题。
3.面对自然灾害,我们的正确做法是()A.学习自然灾害的知识和减灾知识B.防灾是国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C.遇到异常自然现象时自己逃生,不用报告D.为确保财产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遇到灾害要先确保财产安全4.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灾准备的是()①物资准备②技术准备③行动准备④医疗器械准备A.①②③B.①②③④D.③④答案:3.A 4.A解析:第3题,面对灾害,个人应做到学习自然灾害的知识和减灾知识,遇到异常自然现象时应及时报告。
第4题,根据自然灾害发生发展情况,做好个人或家庭的物资准备、技术准备、行动准备。
地球上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灾难。
在灾难事故死亡的人中,立即死亡者不到1/3,大部分的死亡者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
据此完成5~6题。
5.生活中一旦灾害突然发生,不应该做的事情是()A.择机逃离现场B.保持清醒的头脑C.立即乘电梯逃生D.切断电、火、煤气等灾源6.汛期郊游时,避开山洪的正确做法是()A.迎着山洪流动方向前行B.选择山谷、植被好的地方宿营C.遇雷雨天气务必带好雨具6.D5题,灾害发生时,立即乘电梯逃生不妥。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第一学期人教版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课后练习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第一学期人教版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课后练习一、单选题2019年1月3日8时48分,四川宜宾珙县发生5.3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地震预警系统为距震中66千米的宜宾市提前14秒预警,距震中97千米的泸州市提前23秒预警,当地民众通过手机、电视、专用接收终端接收到了预警信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B.地幔C.软流层D.莫霍面2.关于地震预警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地震发生前发布预报B.利用地震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差异预警C.利用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预警D.距震中越远,发布预警越迟缓2019年11月26日阿尔巴尼亚西北部港口城市都拉斯附近发生6.4级地震,许多建筑物被夷为平地,地震造成46人遇难,超过700人受伤。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及时监测此次地震受灾范围,最需要用到()A.遥感技术B.全球卫星导航C.地理信息系统D.人工实际统计4.在该次地震中,下列逃生做法最危险的是()A.B.C.D.地震灾害往往会链发其他自然灾害。
我们无法阻止地震发生,但可以通过防灾减灾手段减轻其影响。
下图为地质灾害链发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5.图中甲、乙、丙、丁依次是A.泥石流、滑坡、地质、崩塌B.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C.地震、崩塌、泥石流、滑坡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6.地质发生时的正确避震方法是①在家中可躲在坚固的桌下成床边②在商场应迅速从高楼跳下③在教室可抱头躲在课桌下或窗边④在室外应远离高层建筑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问题。
7.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A.干旱B.洪涝C.暴雨D.冰雹8.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主要的自然原因是()①春季多阴雨②冷空气势力强大③农事活动较早④梅雨提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9.为减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安纳托利亚断裂带是20世纪大地震时期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8年11月7日,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受寒潮侵袭,新疆、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省级行政区寒风凛冽、雪花飞扬,对农牧业、电力、供暖、民众出行造成较大影响。
据此完成1~3题。
1.寒潮会造成()A.洪涝灾害B.低温、大风、暴雪天气C.南方沙尘暴天气D.水土严重流失2.寒潮若在春秋季来袭,给华北地区造成的天气有()A.大风降温天气B.高温伏旱天气C.暴雨洪涝天气D.干旱天气3.我国最不易受寒潮影响的地区有()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D.塔里木盆地1题,寒潮是由于快速南下的强冷空气迅速入侵形成的,所以A错;寒潮来袭往往形成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B正确;在北方会出现沙尘天气,南方则不会出现,C错;水土流失与寒潮无关,D错。
第2题,寒潮无论冬季还是春秋季侵袭,都会带来大风降温天气,A正确。
第3题,寒潮在南下的时候,受山脉的层层阻挡及地表摩擦力的影响,势力逐渐减弱,海南岛的纬度低,所以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C正确。
2.A3.C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读图,完成4~5题。
4.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A.洪涝B.干旱C.低温冻害D.滑坡、泥石流5.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A.黄河下游地区B.长江中游地区D.珠江三角洲“地上河”,且湖泊众多,海拔较低,可能为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
荆江河段地势平缓,河流曲折,排水不畅,上游的泥沙易堆积抬升河床,引发洪涝灾害。
5.B白格村位于金沙江右岸(西岸),2018年10月11日和11月3日,该地滑坡区岩土体两次发生滑坡,形成的破碎岩体沿河谷西岸斜坡直冲而下,进入金沙江并继续向东岸运动,受到东岸(左岸)山体阻挡,最终依地势堆积,堵塞金沙江并形成滑坡坝和堰塞湖。
下图为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提供的滑坡发生前的影像数据(左图)和两次滑坡发生后利用无人机航拍获得的影像数据(右图)。
据材料和图,完成6~8题。
6.据材料推断滑坡形成的自然因素为()①断裂带中的岩体破碎、裂隙发育②岩性坚硬的岩体③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形④工程开挖边坡⑤暴雨多发或异常的强降雨⑥人类活动强度大⑦植被覆盖率低,水土保持差⑧冻土深厚,冻融频繁A.①②③⑧B.①③④⑦C.②③⑤⑧D.①③⑤⑦7.按时间先后,下图中堆积物位置变化的顺序是()A.c、a、bB.b、a、cC.a、b、cD.a、c、b8.滑坡形成的堰塞体,应急处置一般要在堰塞体上人工开挖导流槽(基本与原来河道方向一致),其目的是()A.防止滑坡的再次发生B.主动降低上游堰塞湖溃决风险C.降低河流的含沙量,防止堰塞湖泥沙淤积,便于后期进行绿化和整治环境6题,一般来说岩性越松软,越容易产生滑坡,岩性坚硬的岩体是不容易发生滑坡的,②错;工程开挖边坡是人为因素,④错;该地区冻土较少,⑧错。
故选D。
第7题,按时间先后,图中堆积物位置应是从上往下滑落。
从图中可以看出堆积物位置变化的顺序是a、b、c,故C正确。
第8题,滑坡形成的堰塞体,随着堰塞湖水量的增加,容易自然溃决,会导致下游的洪灾,故B正确。
7.C8.B某年3—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出现严重旱情,但进入6月,强降水持续,一些地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旱涝转换之快非常罕见。
据此完成9~10题。
9.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A.人工增雨效果明显B.三峡大坝放水影响C.大气环流变化显著D.季风气候正常反应10.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的措施是()①植树造林②修建水库③疏浚河道④退耕还湖⑤打机井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9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夏季风的强弱及进退早晚,即大气环流变化,会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及降水的时间分布,进而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涝,故选C。
第10题,树木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作用,植树造林既能防洪又能抗旱;水库可在旱季放水灌溉,在雨季蓄水防洪,修建水库既能防洪又能抗旱;湖泊有调蓄径流、调节气候的作用,退耕还湖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疏浚河道利于洪水的排泄,主要是防洪不能抗旱;机井在旱季可灌溉农田,打机井主要是抗旱。
B正确。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有7个左右台风在我国登陆,沿海地区从海南、广西、广东、台湾、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河北、天津一直到辽宁等省级行政区以及我国中部地区,均可能受到台风的影响。
1990—2009年,我国平均每年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14亿元,死亡人数高达443人(不包括台湾省数据)。
据此完成11~12题。
11.台风多发生在()A.春夏季节B.夏秋季节C.冬春季节D.春秋季节12.台风带来的危害有()①出行困难②洪涝易发③作物受损④降温增湿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题,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的大气旋涡,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
根据资料显示,影响我国的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故B正确。
第12题,台风登陆会带来狂风暴雨,使出行困难,易发生洪涝灾害,农田长时间积水导致作物受损,故A正确;降温增湿不属于台风带来的危害,故④错。
12.A读图,完成13~14题。
湖北枣阳某农民查看因干旱绝收的玉米13.该图所示自然灾害的致灾因素是()A.泥石流B.风暴潮C.降水少D.盐渍化14.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B.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毁坏农作物13题,读图可知,该灾害是旱灾,致灾因素是降水少。
第14题,旱灾会危及人和动植物的生存,使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14.B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
据此完成15~16题。
15.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①洪涝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寒潮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③16.我国易发生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B.气候复杂多样C.地形复杂多样15题,气象灾害是指因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等。
故选A。
第16题,我国易发生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故选A。
读下面两幅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17~18题。
17.从地形要素看,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8.图2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是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B.②C.③D.④17题,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三面环山、汇水范围大的山区沟谷最容易发生泥石流,图中乙地符合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第18题,泥石流易发生在山地的山谷中,而山谷的等高线是向高处凸出的,泥石流在图2中应由①流向④,位于O点的游客顺着泥石流向下跑或沿泥石流逆流而上,都可能被卷入泥石流中受到伤害,最好的办法是尽快逃离该山谷,向与泥石流流向大致垂直的两边山坡跑,即沿②方向逃生。
18.B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据此完成19~20题。
19.洪灾前的某湖泊图层与洪灾期的图层相叠加,可以()A.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B.预测洪灾结束时间C.了解洪水淹没范围D.计算洪灾损失20.在发生地震灾害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A.预测地震灾害发生的时间B.了解灾情状况C.分析地震危害19题,洪灾期湖泊面积大于洪灾前湖泊面积,因此可了解洪水的淹没范围。
第20题,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空间数据分析,分析地震危害、计算伤亡人数并非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分析的范畴。
就目前技术水平,地震还无法准确预测。
20.B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到防灾减灾中的频率越来越大。
读地理信息系统分层图,完成21~22题。
21.根据上图可以推断出,正在分析的地质灾害最可能为()A.滑坡B.泥石流C.火山喷发D.地震22.一位研究员不小心把完整的图层弄丢了,现在需要制作出完整的图层,需要填补的甲最可能是()A.坡面起伏状况B.坡向D.地层厚度21题,通过资料图层和阶段成果图可知,该地质灾害和坡度陡缓、地层倾斜方向、活动断层密切相关,最有可能是滑坡。
第22题,读图可知,由甲和地层倾斜状况能得出“顺向坡面”的结论,则甲最可能是坡向。
22.B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
读图,完成23~25题。
23.上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①红外线②X光③可见光④紫外线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4.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①划分植物类型②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③监测植物的生长状况④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5.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技术的工作有()①判断水体污染②判断人口分布③分析城市大气污染④估算工业生产总值B.①③C.②③D.②④23题,从图中重度病害和健康植物反射率曲线可以看出,符合题意的波段主要集中于可见光和红外线范围内。
第24题,遥感技术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率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因为不同生长状况的植物反射率不同,由生长状况即可推断粮食作物产量。
第25题,污染水体和未污染水体反射率不同,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和污染较轻城市的反射率也不同,因此能用遥感技术来判断水体污染和分析城市大气污染。
24.D25.B(共4小题,共50分)26.(14分)读中国泥石流分布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地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导致该地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4分)(2)图中B地泥石流较A地少,试分析其原因。
(2分)(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
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3分)(4)人类认识和掌握了客观规律,也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据你所知,人类减轻泥石流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哪些?(5分)A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山区,地形崎岖;B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
泥石流是一种地质灾害,它的发生与当地的地质条件、植被覆盖状况、气候特点等关系密切。
减轻泥石流危害的措施主要从保护和恢复地表植被、科学监测等方面分析。
地形崎岖,地势陡峻(坡面物质不稳定);地壳活跃(地震、断层发育,碎屑物质丰富);气候湿润,降水量大。
(2)B地地质地貌与A地相似,但位于干旱地区,降水稀少,缺乏形成泥石流的动力条件。
(3)毁林开荒、开矿、工程建设等。
(4)植树种草,恢复和保护地表植被;加强泥石流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