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

合集下载

楚辞原文及译文

楚辞原文及译文

(1)《楚辞》原文及译文《楚辞》【导读】《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

楚辞在汉代又被称作"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屈原"乃作《怀沙》之赋"。

实际上,楚辞作为一种产生于楚地的独立诗体,是不应与汉赋混淆的。

汉赋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称带韵散文的作品,赋一般用主客问答为叙事的形式,它不是抒情,而是铺陈辞藻,咏物说理。

楚辞则不同,它虽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致,含有叙事成分,但它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是一种诗歌。

它得名于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在我国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种叫做"辞"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经屈原发扬光大,其后的宋玉等汉代作家继续从事楚辞的创作。

《楚辞》之所以称为"楚",是因为它的声韵、歌调、思想乃至精神风貌,都带有鲜明的楚地特点。

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代之以五、六言乃至七、八言的长句句式,并保留了咏唱中的叹声词"兮";从体制上看,它突破了《诗经》以短章、复叠为主的局限,发展成为"有节有章"的长篇巨幅,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抒写在较大时段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

另外,《楚辞》与音乐仍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

在楚辞之前的《诗经》,诗句以四字句为主,篇章比较短,风格朴素;楚辞则篇章宏阔,气势汪洋恣肆,诗的结构、篇幅都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而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风格绚烂,都与《诗经》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而《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学,《楚辞》的作品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及后来其它作家吸收南方民间文学并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

《诗经》和《楚辞》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大源头,两者分别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双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楚辞名词解释

楚辞名词解释

楚辞名词解释1、《楚辞》又称“楚词”“楚辞体”或“骚体”,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诗歌形式,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楚辞的风格特点是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较强烈的主观抒情成分。

它所描写的对象多为人物,也包括植物和动物。

语言丰富多彩,句式灵活自由,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3、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体,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其后,宋玉等人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称为“楚辞体”,在艺术上则称之为“楚辞风格”。

3、我们通常所说的“楚辞体”,是指战国后期屈原作品的一种特殊的新诗体,就其内容而言,是一种带有浓厚宗教意味和幻想意味的“天问体”。

它的名称来源于屈原所作《天问》及《九歌》、《九章》中的十余篇。

《天问》是以屈原的口吻提出问题,叙述故事;《九歌》、《九章》则是以屈原的朋友和属下为描写对象。

这些作品既不是纯粹的文人诗,也不同于当时汉代的乐府民歌,而是宗教色彩与现实生活交织而成的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

所以屈原被人们称为伟大的诗人。

他的作品的重要价值在于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和探索宇宙奥秘的勇气,以及他善于吸取民间文学的营养和楚文化浪漫主义精神。

《天问》和《九歌》中的不少篇章,是以屈原的问答语气构成的。

4、从《楚辞》开始,中国诗歌的体裁分为诗、赋、骚、歌、曲五类,都以屈原作品为代表。

5、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提出:“盖《诗》以葩经,《骚》以情纬”,“离骚者,犹离忧也”,他所说的“离骚”,是《楚辞》中的一篇。

从此,“离骚”成为《楚辞》的代名词。

6、“骚体”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自觉时期,这时的诗歌理论家,把诗歌创作从政治上的服务提高到艺术审美的层次,开辟了诗歌创作的广阔天地,注重思想内容的充实,艺术形式的完美,使我国古代诗歌得到了迅速发展。

7、“诗言志”“诗缘情”,汉代形成的儒家思想、封建伦理道德以及儒家所提倡的诗教,对于诗歌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束缚作用,诗歌反映现实的作用受到极大限制,诗人们只能“各陈己见”“自托于文”,诗歌创作成了无病呻吟、追求形式技巧的做法,大大阻碍了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

名词解释楚辞的含义

名词解释楚辞的含义

名词解释楚辞的含义楚辞,又称楚国辞章,指的是中国古代楚国地区产生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起源于楚国春秋战国时期,流传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楚辞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和宋玉的《九辩》,这两篇作品几乎成为了楚辞的代名词。

《离骚》描绘了楚国国破家亡、流亡他乡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屈原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与痛苦。

而《九辩》则展示了宋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通过九种不同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生的种种困境和价值观念。

楚辞的语言风格深受音乐和舞蹈的影响,追求声律和韵律的美感。

它以豪放的气势和矫健的词锋,以及含蓄的意象和典故为特点。

在辞章中,经常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作品充满了想象力和诗意。

同时,被赋予高度敏感性的辞章也能够唤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楚辞还以其丰富而多样的内容而闻名。

作品涵盖了爱情、思乡、离别、忧国忧民等各个方面的情感体验。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真挚感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例如,《九辩》中的“杂世怀乎初秀”的诗句,表达了对纯真与美好的向往;而《离骚》中“江分石劒閣之寒磬”等描写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楚辞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文学领域。

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更是对后世文化的重要影响。

楚辞的艺术风格对于后代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楚辞派”和宋代的“辞章派”都深受其启发,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学风貌。

同时,楚辞也在音乐、戏曲、书法、绘画等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楚辞的含义远远超出了以上所述。

它更是一个象征、一个精神的寄托。

楚辞凝聚了楚国人民对自己历史和国家的热爱,也包含了他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它代表了一种追求自由、热衷于艺术和文化的生活态度。

楚辞的精神在古代楚国时期培育出了众多文化巨匠,而在当代,楚辞的精神仍然激励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追求文化艺术的追求。

总的来说,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楚辞的概念

楚辞的概念

楚辞的概念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诗歌体裁。

楚辞体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这时楚辞已经成为一种文学体裁。

楚辞取其书名,其目的是表达作者忧国忧民之情、怀才不遇之悲和人生失意之怨。

楚辞有充满激情和浪漫无边的特点,具有强烈的抒发性、情感性和自传性。

它以丰富的想象、情感和表达方式,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诗歌意境和形式。

楚辞的代表作包括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其中,《离骚》是最为著名的一首,它以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为线索,展现了作者对于祖国的热爱和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总的来说,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独特特点和风格文学形式。

它通过诗意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之一。

楚辞原文全文

楚辞原文全文

楚辞屈原2●离骚3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4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5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6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7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8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9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10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1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1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13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14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15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16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17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18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19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20岂余身之僤殃兮,恐皇舆之败绩!21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

22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齐怒。

23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24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25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26初既与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27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28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29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30冀枝叶之峻茂兮,原俟时乎吾将刈。

31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32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33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34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35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36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37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38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39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40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41虽不周於今之人兮,原依彭咸之遗则。

4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3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44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4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6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47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48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49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楚辞》原文及译文

《楚辞》原文及译文

(1)《楚辞》原文及译文《楚辞》【导读】《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

楚辞在汉代又被称作"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屈原"乃作《怀沙》之赋"。

实际上,楚辞作为一种产生于楚地的独立诗体,是不应与汉赋混淆的。

汉赋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称带韵散文的作品,赋一般用主客问答为叙事的形式,它不是抒情,而是铺陈辞藻,咏物说理。

楚辞则不同,它虽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致,含有叙事成分,但它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是一种诗歌。

它得名于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在我国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种叫做"辞"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经屈原发扬光大,其后的宋玉等汉代作家继续从事楚辞的创作。

《楚辞》之所以称为"楚",是因为它的声韵、歌调、思想乃至精神风貌,都带有鲜明的楚地特点。

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代之以五、六言乃至七、八言的长句句式,并保留了咏唱中的叹声词"兮";从体制上看,它突破了《诗经》以短章、复叠为主的局限,发展成为"有节有章"的长篇巨幅,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抒写在较大时段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

另外,《楚辞》与音乐仍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

在楚辞之前的《诗经》,诗句以四字句为主,篇章比较短,风格朴素;楚辞则篇章宏阔,气势汪洋恣肆,诗的结构、篇幅都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而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风格绚烂,都与《诗经》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而《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学,《楚辞》的作品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及后来其它作家吸收南方民间文学并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

《诗经》和《楚辞》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大源头,两者分别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双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楚辞 的名词解释

楚辞 的名词解释

楚辞的名词解释楚辞的名词解释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它是中国首部有作者署名的诗歌集合,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楚辞的诗歌以其浑厚深沉的情感、独特优雅的表达方式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诗歌艺术闻名于世。

本文将深入探讨楚辞涵盖的几个重要名词,揭示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独特意义。

一、楚辞的起源和特点楚辞是起源于中国古代楚国的一种音乐形式,后发展成为独立的诗歌流派。

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审美风格而备受瞩目。

首先,楚辞中体现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精细描写,准确而形象地展现了楚国的自然环境。

其次,楚辞融入了浪漫主义情怀,表达出作者对人生、爱情和痛苦的思索和感受。

第三,楚辞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在诗歌中充满音韵和节奏的变化,营造出一种特殊的声音美感。

二、楚辞的主题楚辞的主题主要包括了自然、爱情和抒发内心的痛苦。

在自然方面,楚辞通过对山川、水泽、花草等自然景物的描绘,把读者带入了楚国的自然环境中,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愉悦。

在爱情方面,楚辞以其细腻而深情的描写方式,使人们体会到爱情的纯美和悲苦。

无论是爱情的甜蜜还是离别的伤感,楚辞都能用精湛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来。

此外,楚辞也经常抒发内心的痛苦,揭示出古代楚国民众在战争、贫困和社会动荡中所面临的困境和痛苦。

三、楚辞的文化意义楚辞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楚辞体现了楚人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和豪情;其次,楚辞描绘了楚地丰富多样的自然风光,体现了楚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此外,楚辞中流露出的离愁别绪也代表了古代楚文人的典型情感和特点。

楚辞以其独特的地理和历史背景文化遗产,凸显了楚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四、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楚辞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楚辞的音乐性、情感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艺术启示。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对南朝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被誉为“九歌”之祖。

《楚辞》简介内容

《楚辞》简介内容
《》
1502
一、“楚辞”的名称
1.诗体: 指战国时以屈原为代表创作的带有浓 厚楚地色彩的新诗体,又称“骚体”。
屈宋诸骚, 皆书楚语, 作楚声, 纪楚地, 名楚物, 故可谓之“楚辞”。
——宋·黄伯思《校定楚辞序》
2.书名: 西汉刘向编定,收录屈原、宋玉作品, 以及汉代人所仿“骚体”之作 。
楚地、楚文化

第二期为《惜诵》、《思美人》、《天问》,大 约作于50岁以后至62岁以前,长期被放逐的十几 年中。
第三期为《哀郢》、《涉江》、《离骚》、《怀 沙》,全部作于62岁那年至临终前的那几个月, 是诗人精神最后一次猛烈的燃烧。
《离骚》
离 骚
• 一首体制宏伟、富有
深度、充满想象与幻
想的政治抒情长诗。
《离骚》题解
•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骚 • 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也。 •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的艺术成就
• 1、《离骚》是诗歌史上的浪漫主义杰作。
离 骚
• 2.运用丰富离奇的神话传说以驰骋想象,
把现实与神话境界、神话人物融为一体,
二、 “楚辞”的文体风貌
3.结构: 篇幅加长,加强铺陈叙事成分以尽情抒情。
4.创作方法: 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5.风格: 充满个人的情志与幻想,风格浪漫而神秘。
三、 “楚辞”的代表作家和注疏
1.代表作家 屈原、宋玉等。 2.注疏: 东汉 王逸《楚辞章句》、宋 洪兴祖《楚辞补注》、 宋 朱熹《楚辞集注》、清 王夫之《楚辞通释》。
• ——感受人生的痛苦 • “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为世界承担苦难 •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楚辞大全100首

楚辞大全100首

楚辞大全100首
(一)《关雎》
黄鸟争先燕,关关雎鸠。

水泉冷涩弦,声声绕林树。

翩翩飞相觐,胡琴士之哀。

(二)《乐毅》
乐毅行军日,古调弦媚九重。

晚来天欲雪,胡笳声里寒。

关山归故里,边梁犹未穷。

垂杨倚秋堤,叶汉照空宫。

(三)《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四)《画》
墨染御衣芳华香,笔开春扉写真光。

好像梦回凤池上,画角声里一片阳。

(五)《节度阁词》
节度阁前江天宽,栈桥春色三两连。

祥波远处尽粉红,天上月影入水涟。

碧烟斜行碧水上,晴日碧空万顷平。

溪船渡口忙舟客,高歌翻船叶马腾。

楚辞 文学体裁

楚辞 文学体裁

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楚辞的作品多为楚国官吏和百姓所作,形式自由,句式长短不一,以六言为主,间有七言或九言,富有韵律感和音乐性。

楚辞的作品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离骚》、《九歌》、《天问》、《山鬼》等。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楚辞作品:
1.《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楚辞的代表作
之一。

它是一首长篇抒情诗,表达了屈原对楚国政治现状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九歌》:是屈原的另一篇代表作,是一组九首祭神
乐歌的歌词。

其中的《湘夫人》和《山鬼》等篇章,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感和楚国地方特色。

3.《天问》:是一首富有哲理的长诗,共提出了一百七
十多个问题,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表达了屈原对世界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困惑。

4.《山鬼》:是一首描写楚国山鬼形象的长诗,具有浓
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秘色彩。

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楚国流行,而且在全国各地都有流传。

它奠定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础,对后世的诗歌、散文和戏曲等文学形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楚辞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文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楚辞全文及译文

楚辞全文及译文

楚辞全文及译文国殇【原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①。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②。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③。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抱兮击鸣鼓④。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⑤。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遥远⑥。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⑦。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⑧。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⑨。

【楚辞全文及译文注释】①犀甲:用犀牛皮制成的铠甲,最为坚韧。

②旌(jīnɡ):旌旗,旗的通称。

③骖(cān):古时用四匹马驾车,中间的两匹叫服,两旁的两匹叫骖。

④絷(zhí):绊住。

⑤怼(duì):怨恨。

⑥反:同“返”。

⑦秦弓:秦地制造的弓。

⑧诚:实在是。

勇:勇气。

武:武艺。

不可凌:言战士宁死不屈,志不可夺。

⑨神以灵:精神不死,神魂显灵。

鬼雄:鬼中的英雄。

【楚辞全文及译文】手持吴戈身披犀牛甲,车轮交错短兵相厮杀。

旌旗蔽日阵前敌人多如云,勇士争先哪怕乱箭交坠下。

强敌冲我阵,队列遭践踏,左骖倒地死,右服被刀扎。

车轮深陷四匹战马被拴住,挥动鼓槌猛敲响鼓勇拼杀。

苍天哀怨神灵怒气迸发,将士阵亡尸横荒野山下。

勇夫出征一去不复返,荒原渺茫道路多遥远。

佩带长剑秦弓拿在手,身首分离雄心永不变。

真是既勇敢啊又有武艺,始终刚强啊不可侵凌。

身虽死啊精神不死显威灵,就是做鬼啊也是鬼中雄。

【楚辞全文及译文赏析】国殇是指为国牺牲的将士,未成人夭折谓之殇。

戴震《屈原赋注》:“殇之义二:男女束冠笄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

殇之言伤也。

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疡也。

歌此以吊之,通篇直赋其事。

”《九歌》从《东皇太一》到《山鬼》,九篇所祭的都是自然界中的神祇,独最后这一篇《国殇》是祭人间为国牺牲的将士的。

许多学者认为这和战国时秦楚战争有关,楚怀王时楚国多次和秦国交战,几乎每次都遭到惨重的失败。

楚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抗击强秦,英勇杀敌,前赴后继。

届原写这篇作品就是为了歌颂楚国将士为保卫国家不惜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豪迈精神。

《楚辞》原文及译文

《楚辞》原文及译文

精心整理(1)《楚辞》原文及译文《楚辞》【导读】《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

楚辞在汉代又被称作"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屈原"乃作《怀沙》之赋"。

实际上,楚辞作为种叫做"辞"继续从事楚辞的创作。

《诗经》以短章、复叠为主的局限,发展成为"有节有章"的长篇巨幅,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抒写在较大时段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

另外,《楚辞》与音乐仍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

在楚辞之前的《诗经》,诗句以四字句为主,篇章比较短,风格朴素;楚辞则篇章宏阔,气势汪洋恣肆,诗的结构、篇幅都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而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风格绚烂,都与《诗经》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而《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学,《楚辞》的作品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及后来其它作家吸收南方民间文学并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

《诗经》和《楚辞》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大源头,两者分别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双璧"诸国有很大差异,因而被视为"南蛮"五霸""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这里说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词。

从事楚辞写作;到汉代又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等人继续写作,使楚辞成为一个时期诗歌的代表性体裁,后人称之为骚体诗。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

他出身楚国贵族,年青时就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官名],协助怀王筹划国家大事,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者,处理外交事务,很得怀王信任,这样就招来一些人的妒嫉。

他的政敌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造他的谣,说屈原居功自傲,连怀王也不放在眼里,怀王就怒而疏远了屈原。

当时在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是秦、齐、楚三国,"合纵"、"连横"的斗争非常激烈,最后谁能取胜,就由这三国的内政外交的得失来决定。

楚辞原文与解析

楚辞原文与解析

楚辞原文与解析楚辞,又称楚辞诗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通过对楚辞原文的解析,带领读者一窥楚辞的魅力所在。

1. 《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离骚》是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

首先,诗中的“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描绘了诗人离开家乡,游荡在外的情景。

这一片段以东南沿海一个小地名“苍梧”开篇,随后将视角拉回到家乡的“县圃”,并以“夕余”来强调诗人的返乡之意。

其次,诗人通过描绘瑰丽多姿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内心丰沛的情感。

例如,“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语言细腻动人,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珍惜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感。

最后,诗中充满了哲理智慧。

譬如“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追求内心宁静与规避纷扰的愿望。

通过这句话,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快节奏现代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人类精神追求的思索。

2. 《九歌》毛发青丝齐上裳,战伐古今常轩皇。

融怡菲畅各有官,寒暑不同日有章。

《九歌》是楚辞中极具战争气息和浩然之气的篇章。

首先,通过“毛发青丝齐上裳,战伐古今常轩皇”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战场上英勇之士的飒爽英姿。

其次,诗中通过“融怡菲畅各有官,寒暑不同日有章”的表述,突出了每个将士在战场上的分工和重要性。

这里的“融怡菲畅”意味着战士们各有各的本领与任务,而“寒暑不同日有章”则表明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不避寒暑,时刻为战争效力。

最后,通过这首诗的详细描述,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壮,也能够理解楚辞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3. 《天问》列宿云河何所极,五岳交错雄峻奇。

我见青天如洗净,细雨送秋兼萧瑟。

《天问》是楚辞中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抒情篇章。

首先,“列宿云河何所极,五岳交错雄峻奇”表现了作者对天空和山岳的景象的陶醉和赞美。

接着,诗人利用“我见青天如洗净,细雨送秋兼萧瑟”来描绘早晨的景象。

楚辞最有名的十首诗

楚辞最有名的十首诗

楚辞最有名的十首诗1、《鸿雁》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九万里飞行,惟有家乡游。

愿同南枝行,何须别离梦。

醉见长安远,神州无尘痕。

2、《离骚》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柳絮因风起,桃花流水香。

3、《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九辩》冰泉冷涩弦凝绝,声声清洁出深穴。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5、《七步诗》莫若归山收,暂歇一杯酒。

那人立林下,正思远道去。

此路无复返,行色自清洁。

寂寞天高处,不应断肠处。

路见牛羊尽,鸟语林中闻。

6、《桃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7、《白雪歌》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芙蓉楼送辛渐》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月正春风,桃李芳菲尽。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9、《秋词》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0、《渔家傲(双溪词)》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飞汀上无人到此穷。

楚辞原文及解释(精选10篇)

楚辞原文及解释(精选10篇)

楚辞原文及解释(精选10篇)1.楚辞原文及解释篇一后皇嘉树(1),橘徕服兮(2)。

受命不迁(3),生南国兮(4)。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5),纷其可喜兮(6)。

曾枝剡棘(7),圆果抟兮(8)。

青黄杂糅(9),文章烂兮(10)。

精色内白(11),类可任兮(12)。

纷缊宜修(13),姱而不丑兮(14)。

注释(1)后:后土,古人对土地的尊称。

皇:皇天,对天的尊称。

后皇:天地的代称。

(2)徕:同“来”。

服:习惯,适应。

(3)受命:受自然之命,即天性。

迁:迁移,迁徙。

不迁:指不能移栽。

(4)南国:泛指南方,在屈原的时代南方即楚国之地。

(5)素荣:白花。

(6)纷:形容橘树花叶茂盛的样子。

(7)曾:通“层”,层层叠叠。

剡(yǎn):尖,锐利。

棘:刺。

(8)抟(tuán):同“团”,圆圆的。

(9)青黄:橘的果实未成熟时外皮呈青色,成熟时则呈黄色。

杂糅:混杂。

(10)文章:文采,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

烂:色彩鲜明灿烂。

(11)精色:指橘果实外表皮色明亮。

内白:指橘果实内部色泽洁白。

(12)类:似,好像。

任:承担,担任,肩负。

(13)纷缊(yūn):茂密。

宜修:美好。

(14)姱(kuā):美好。

译文天地间最美的橘树,生来就习惯南方这一片水土。

禀受天命不能移植,只生长在南国荆楚。

根深坚牢难以迁移,更加具有专一的心志。

碧绿的叶子,洁白的花朵,缤纷一片惹人怜爱。

枝条繁密利刺尖锐,挂满团团的橘实。

绿中透出点点橘黄,色彩多么斑斓绚丽。

鲜艳的外表,纯洁的内里,如同可担重任的贤人志士。

枝繁叶茂,风姿美丽,真是美得无可挑剔。

2.楚辞原文及解释篇二思美人兮,擥涕而伫眙(1)。

媒绝路阻兮(2),言不可结而诒(3)。

蹇蹇之烦冤兮(4),陷滞而不发(5)。

申旦以舒中情兮(6),志沉菀而莫达(7)。

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8)。

因归鸟而致辞兮,羌宿高而难当(9)。

注释(1)擥(Iǎn)涕:擦干、收起眼泪的意思。

伫眙(zhùchì):久久站立,注视前方。

楚辞

楚辞
1977年发掘的安徽阜阳汉代汝阴侯夏侯灶墓遗址中,发现过两片《楚辞》残简,一为《离骚》,一为《涉 江》,墓主在世时间距屈原之死约百余年,这是有实物证据的最早《楚辞》文本。(注:汤炳正曾据此实物,更 加有力的批驳胡适等“屈原是传说”论,并形成确凿定案)。屈原之后的“楚辞”情况,据《史记·屈原贾生列 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班固《离骚》赞序称:“屈死 之后,秦果灭楚,其辞为众贤所悲悼,故传于世。” 两则记载同样说明,秦灭六国,火焚书,但“楚辞”终究 还是流传下来。
《楚辞》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全书以屈原作 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 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楚辞》部分作品因效仿楚辞的体例,有时也被称为“楚辞体”或“骚体”。“骚”,因其中的作品《离骚》 而得名,故“后人或谓之骚”,与因十五《国风》而称为“风”的《诗经》相对,分别为中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 义的鼻祖。后人也常以“风骚”代指诗歌,或以“骚人”称呼诗人。
《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 元前6年间。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原书亦佚)、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揣测原貌。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骚体。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即是说,刘向《楚辞》一开始只有十六篇。

《楚辞》原文及译文

《楚辞》原文及译文

(1)《楚辞》原文及译文《楚辞》【导读】《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

楚辞在汉代又被称作"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屈原"乃作《怀沙》之赋"。

实际上,楚辞作为一种产生于楚地的独立诗体,是不应与汉赋混淆的。

汉赋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称带韵散文的作品,赋一般用主客问答为叙事的形式,它不是抒情,而是铺陈辞藻,咏物说理。

楚辞则不同,它虽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致,含有叙事成分,但它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是一种诗歌。

它得名于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在我国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种叫做"辞"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经屈原发扬光大,其后的宋玉等汉代作家继续从事楚辞的创作。

《楚辞》之所以称为"楚",是因为它的声韵、歌调、思想乃至精神风貌,都带有鲜明的楚地特点。

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代之以五、六言乃至七、八言的长句句式,并保留了咏唱中的叹声词"兮";从体制上看,它突破了《诗经》以短章、复叠为主的局限,发展成为"有节有章"的长篇巨幅,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抒写在较大时段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

另外,《楚辞》与音乐仍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

在楚辞之前的《诗经》,诗句以四字句为主,篇章比较短,风格朴素;楚辞则篇章宏阔,气势汪洋恣肆,诗的结构、篇幅都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而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风格绚烂,都与《诗经》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而《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学,《楚辞》的作品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及后来其它作家吸收南方民间文学并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

《诗经》和《楚辞》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大源头,两者分别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双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辞>>赏析
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
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后的一种新诗。

汉武帝时,刘向整理古藉,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从此,“楚辞”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至于后人以《离骚》为代表称之为“骚”,这和后人称《诗经》为“风”一样,虽然名不符实,却是有意把楚辞和汉赋两种文体形区别开来。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严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

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
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

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

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

《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汉书·艺文志》中也列有“屈原赋”、“宋玉赋”等名目。

个人看法:
地域文化较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