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原理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稿
2.自然经济的存在阶段:
(1)它是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存在于整个原始社会历史时期。
(2)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虽然已出现了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仍处于从属地位,占据着统治地位的是自然经济。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工不发展;生产规模狭小;劳动生产率低下,社会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
体制:经济体制是济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及相应的经济运行机制的总称。
关系:
(1)经济制度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经济体制反映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方式。
(2)经济体制以经济制度为基础,又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
(3)体制是独立的,可以选择的: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中,可以形成大致相同的经济体制。在同一个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同时期也可以形成不同的经济体制。
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效用或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商品的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为别人为社会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其本质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第三,生产(直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共同构成了物质资料生产的全过程。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正确认识和科学处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关系是保证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们要发生两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前者表现为生产力,后者表现为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三、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要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这两个层面来把握
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具有层次性,它不仅要研究属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这一本质层次的生产关系,也要研究经济体制这一经济运行层次的生产关系。

01《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商品经济一般原理3第三节 货币及其属性

01《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商品经济一般原理3第三节  货币及其属性

(二)货币的职能
流通手段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加快商品流通,加深商品 经济的内在矛盾。
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量与待售商品价格 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铸币: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态、重量、成色并标明面 额值的金属货币。
纸币: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 有价值。需要现实的货币(通货)。
二、市场机制
(四)风险机制
风险机制是指市场主体为谋取自身最大经济利益而参与 市场竞争时可能遭受亏损甚至破产的压力,迫使市场主体在 市场竞争中作出明智决策的机制。
三、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得 以贯彻的形式,在现实经济中,价值规律正是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 用的: •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机制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 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 •价值规律通过竞争机制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提 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价值规律通过市场经济作用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和两极分化。
社会生产是如何实 现有序发展的?
价值规律在支配 商品经济的发展。
头脑风暴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一、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商品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
换,即实行等价交换。
一、价值规律
(二)价值规律作用
1、价值规律能够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 在各个生产部门 的配置。 2、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 不断改进生产技术, 改善经营管 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一篇 商品经济一般原理
第一章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第一节政治经济学产生与发展一.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

2.经济学是在(希腊)奴隶社会出现。

经济学最初是指(奴隶制)的(家庭管理)。

政治经济学一词是在(17世纪)出现的。

单选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产生1.最初出现的的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单选2.马克思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分为(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庸俗政治经济学)多选3.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由威廉•配第创始,由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完成。

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观点。

4.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萨伊)和(英国的马尔萨斯)。

“5.小资产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西斯蒙第)和(普鲁东)西斯蒙第既是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又是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学者。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历史背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阶级基础)。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资来源。

(理论来源)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搜集和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大量材料,详细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结构,揭示了他的运动规律。

并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

从对比的角度和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提出一些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

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对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处理好什么关系?答:经济学的理论发展与创新是无止境的。

同时处理好继承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同发展与创新的关系,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

政治经济学原理(全套课件493P)

政治经济学原理(全套课件493P)

政治经济学原理〔全套课件493P〕21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经贸类通用系列政治经济学原理目录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二章再生产和经济开展第三章商品经济第四章市场经济第五章资本主义的生产第六章资本主义的流通第七章资本主义的分配和消费第八章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开展第九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和经济全球化第十章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第十一章社会主义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第十三章社会主义经济开展第十四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二章再生产和经济开展第三章商品经济第四章市场经济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开展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第四节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本章要点本章主要阐述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开展过程,分析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及学习意义。

通过学习,对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程有一个初步概要的了解,为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原理打好根底。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经济和经济学(一)经济的含义人类一开始就有了经济活动,即从事生产、分配和消费等活动。

但是,经济作为一个概念,却有一个变化开展的过程。

近代和现代经济的含义十分广泛:一是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二是指经济活动,即生产、分配、交换或消费活动;三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四是指节约、精打细算。

经济一词在不同的使用范围其含义有所不同。

在19世纪下半叶,我国又从日本引进富有现代含义的“经济〞一词。

经济的科学含义用一句话概括,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所进行的物质资料生产中的一切活动。

(二)经济学的出现人类社会的一切经济理论都来源于社会的经济实践。

人们在长期的经济活动中,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便产生某些经济思想。

这些经济思想经过长期的积累、概括和开展,形成了比拟系统的经济理论,可见,经济学是社会经济开展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和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生产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广义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即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管理与信息。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条件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D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E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总是适合的5、注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条件。

·不能片面夸大生产关系的反作用。

*辨析题: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而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6、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经济学原理》题库第一章政治...

《政治经济学原理》题库第一章政治...

《政治经济学原理》题库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A社会生产关系B社会生产力C社会生产方式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2,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必须(B)A联系社会生产方式来研究B联系社会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C联系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来研究D联系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来研究3,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A)A物质资料的生产B产品的分配C产品的交换D产品的消费4,生产力构成中最主要的因素是(C)A生产工具B劳动对象C劳动者D劳动资料5,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D)A劳动生产率B科学与技术C生产劳动者D社会生产力6,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A生产工具B生产劳动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7,生产资料包括(C)A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B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D劳动设备和劳动对象8,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C)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基本经济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9,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C)A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状况B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性质C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D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水平10,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A)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人和自然界的矛盾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二、多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把物质资料生产作为研究出发点,是因为(AD)A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它体现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它反映着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D它决定着人类的其他一切活动E它是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过渡的物质基础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BCDE)A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B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C为各种经济学科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D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科学E揭示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3,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BCDE)A人和自然界的关系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E产品的分配形式4,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是(BD)()()()()A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彼此相互决定B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C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决定交换,交换决定消费D分配、交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E分配、交换、消费决定生产5,一定社会形态中的经济规律体系,包括(ABCE)()()()()A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B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C某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D几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E基本经济规律6,经济规律的特点在于(ABC)()()()()A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B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有阶级背景C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是一个历史范畴D人们能创造和改造经济规律E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地存在7,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ADE)()()()()A各个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规律B某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C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D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E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8,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BDE)A经济规律可以被人们所认识B经济规律的产生和发生作用都有一定的经济条件C经济规律可以被人们所利用D经济规律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E人们不能消灭、废除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改造经济规律9,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ABC)()()()()A劳动者的劳动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劳动方式E劳动工具1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体现在(ABC)()()()()A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和生产技能的劳动者B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设备C科学的管理体制D先进的文化教育思想E先进的原材料三、辩析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1. “经济”的涵义及经济学的出现2.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3.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是指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

1. “经济”的涵义及经济学的出现(1)?“ 经济” 的涵义a. 古汉语中:是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b. 在西方文献中: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最先使用,意指家庭管理或家政管理;亚里士多德又赋予此词以谋生手段的涵义。

c. 近代和现代意义上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节约、精打细算;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交换、分配、消费等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

(2)经济学的出现a. 色诺芬的《经济论》表明西方开始出现了经济学,研究的是善良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财产的问题,即家庭管理。

b. 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c. 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是神学论着中的一个独特部分。

•古代世界的经济学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重商主义(16-17c初)(2)古典政治经济学(17c中叶-19c初)(3)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18c末-19c30s)(4)19c70s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1)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萌芽:重商主义学派16-17世纪初,产生了代表商业资本利益和要求的重商主义学派。

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目的在于表明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超出家庭或庄园经济范围,而是涉及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01 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01 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新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 2.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 表现形式。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 2.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社会 生产各部门的分配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1只绵羊
第二节
(四) 货币形式
货币
50斤谷物 = 2把斧子 = 40尺布 = 1只绵羊 = 其他种种商品 =
5克黄金
第二节
货币
二、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特殊商品。
使用价值 和价值 商品的内在矛盾 具体劳动 和抽象劳动
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商品与商品的外部对立 私人劳动 和社会劳动 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
私有制 商品生产存在的基本条件
社会分工
商品的内在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 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 劳动的矛盾——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第二节
货币Βιβλιοθήκη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 = 2把斧子 主动作用 被动作用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第二节
三、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货币
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第二节
货币
(一)价值尺度: 指货币可以作为衡量 和计算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大小的标准 1.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可以是想 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 2.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 现 3.价格标准:计量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 币单位,叫做价格标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_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_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代码:05003习题参考答案江建强编写(2002年8月)第一章导论一、填空1.物质资料生产2.基础3.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4.劳动者生产资料5.生产力生产关系6.生产关系7.生产分配交换消费8.生产资料所有制9.阶级性阶级性科学性10.在的本质的必然二、单项选择题1.①2.②3.②4.③5.①6.①7.①8.①9.④ 10.①三、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⑤ 2.①②③⑤ 3.①③⑤ 4.①③④⑤ 5.①③④⑤6.①②③④⑤7.②④⑤8.①②③④9.①②③⑤ 10.①④⑤四、辨析题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的学问。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是研究生产关系的学问。

但生产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所以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对立的统一体。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巨大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评判一种生产关系先进与否,必须以生产力标准来判断,研究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的,脱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这种研究就会失去意义。

2.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因而人可以创造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但人不可以创造经济规律,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的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3、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英国的威廉·配第创始,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完成。

提出了劳动价值论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理论基石)。

◆研究对象1、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阶级性1、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

2、一切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力1、社会生产力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明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由劳动者(人的因素)和生产资料(物的因素)构成在生产力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起着最根本作用的是人的因素2、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性质的主要标志、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主要表现3、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的应用4、生产力状况包括生产力性质、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性质取决于劳动资料的性质特别是生产工具的性质5、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畜牧业从其他原始部落中分离出来;第二次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第三次产生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层。

◆生产关系1、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分配关系。

2、生产居于首要地位,起主导的决定作用。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起积极的反作用3、生产决定作用的表现p20;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起积极的反作用的表现p21◆社会生产方式11、社会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

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政经第一章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1 )历史背景是: 19 世纪中叶,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显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一方面,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要求无产阶级科学理论的指导。

( 2 )主要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分析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经济,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并对未来社会的经济关系做了原则性的预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2 )列宁根据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建立了垄断资本主义理论;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深刻论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论断,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积极探索,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 3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上,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

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政经第一章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1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 2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 ( 直接生产过程 ) 、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为分配、交换和消费提供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政治经济学原理串讲笔记

政治经济学原理串讲笔记

政治经济学原理串讲笔记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单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7世纪中叶产生的。

最初出现的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单选]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单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单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其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单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单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紧密统一。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第一节物质资料生产[单选]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多选]生产要素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和因素。

人们为了实现物质资料的生产而进行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的生产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单选]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多选]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就是生产工具,此外还包括各种容器,如导管、桶、瓶等等。

广义的劳动资料还包括劳动过程中所必要的各种物质条件,如厂房、仓库、道路、土地等。

第二节社会生产力一、社会生产力的构成[单选]在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单选]生产力发展的状况集中表现在生产工具的发展和变化上,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的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总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暴露,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a.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理论来源: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空想社会主义。

2.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马克思在科学上的两个伟大发现:a.创立了唯物史观;b.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3.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列宁: 建立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毛泽东: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变化规律。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看作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①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其中:①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决定作用;②分配、交换、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包括:①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②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 FAQ

《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 FAQ

《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 FAQ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都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研究生产关系及其规律。

但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所决定,政治经济学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即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才能正确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才能深刻揭示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都有反映各自特性的特殊规律,也有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运行共性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即经济规律。

所谓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任何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具有客观性。

二、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1、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包括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作为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2、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

这种决定作用表现为:第一,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生产为它们提供所需的物质资料;第二,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和结构;第三,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具体方式;第四,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

3、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起反作用,即影响着生产的发展。

反作用表现在三方面。

三、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及三种类型。

1、经济规律和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一样都具有客观性,但还有它自身的特点。

①经济规律是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和人们的经济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

经济规律的作用必须通过人的经济活动而表现;②人们也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以达到改造自然、发展生产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串讲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发展及研究对象选择1.政治经济学不是政治加经济的学说。

P42.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的因素。

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关的人物:威廉配第开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完成。

P6 3.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凡是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阶级性,但不是都具有科学性,只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P9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P1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5.物质资料的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重点)劳动对象的两类:自然物(天然存在的:矿藏等),原料(劳动的生产物:棉花等)。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P127.生产力: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8.物质资料的生产环节: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

P13广义的生产关系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9.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劳动工具。

10.社会生产过程的起点: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

11.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力。

1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揭示经济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

P1613.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4.经济规律的种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一个社会形态独有的经济规律。

15.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的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对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

P20答题1.为什么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如何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记住)1)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原理一、判断题1.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资本积聚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的大资本。

( )3.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

()4.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出的实现。

()5.通过单纯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称为内涵型扩大再生产。

()二、单项选择题1.首先提出“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 )。

A.蒙克莱田 B.配第C.亚当.斯密 D.李嘉图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劳动对象B.物质资料的生产C.生产力D.生产关系3.货币的流通量取决于( )。

A. 待流通的商品数量B.商品的价格水平C.货币流通速度 D.以上都正确4.资本循环中涉及的职能形式包括()。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 D.以上都正确5.赊账、分期付款属于信用形式。

( )A.商业B.银行C.国家D.消费6.现实生活中,单个资本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其直接目的是追求()。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 D.以上都不正确7.由于不同地块的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形成的地租称为()。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ⅡC.绝对地租 D.相对地租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C.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D.以上都正确9.由外商出资金、设备,我方出土地、劳力合作经营的企业称为()。

A.中外合资企业 B.外商独资企业C.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D.以上都不正确10.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

A.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B. 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以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成果为特征C.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D. 以上都正确三、多项选择题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 )。

A.生产关系B.交换关系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2.劳动二重性包括()。

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D.社会劳动3.货币的五大职能中,世界货币职能包括( )。

A.作为国际收支手段B.作为国际支付手段C.作为延期支付手段D.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4.以下属于信用货币的特征的是()。

A.货币的价值符号B.债务货币C.具有强制性D.国家对信用货币进行控制和管理5.以下属于资本的特点的是()。

A.增值性B.运动性C.返还性D.风险性四、简答题1.简述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辨证关系。

2.简述价值规律的作用。

3.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的本质?五、论述题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判断题1.√2.×【解析】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不断增大自己的资本实力,从而引起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积聚,它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的大资本。

3.√4.√5.×【解析】扩大再生产按扩大的方式又分为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型扩大再生产。

内涵型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的再生产,而外延型扩大再生产是通过单纯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实现生产规模扩大。

二、单项选择题1.A 【解析】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先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

此后,由配第创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形成。

2.D【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则是社会生产关系。

3.D【解析】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

货币流通的规模是由商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决定的。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1)待流通的商品数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货币流通速度,即一定时间内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周转次数。

4.D【解析】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5.D【解析】在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中,信用形式也不断发展,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

其中,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向缺乏货币购买力的消费者提供贷款的活动。

消费信用的形式主要有:赊账、分期付款和发放消费信贷等。

6.C【解析】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个别企业首先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之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这样,生产它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就能够比其他企业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即超额剩余价值。

7.A【解析】级差地租由于其形成的条件不同而有两种形式:级差地租I。

它形成的条件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不同地块的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二是不同地块的地理位置的差别。

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等量资本引起的资本生产率的差别性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8.D【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由于公有制为主体,因而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具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又有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计划与市场两个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9.C【解析】外资经济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外商投资部分以及外商独资企业。

中外合资企业是指我国同外商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一般是指由外商出资金、设备,我方出土地、劳力合作经营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是指外商经我国批准,在我国境内租赁土地、独自投资、独自管理、自负盈亏的企业。

10.D【解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以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成果为特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经济制度。

三、多项选择题1.ABCD【解析】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分配关系、消费关系的有机整体。

2.AB【解析】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其中,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是价值实体,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3.ABD【解析】世界货币职能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

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一般是金属货币。

世界货币的职能,一是作为国际收支手段,二是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三是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

而延期支付手段属于货币的支付手段。

4.ABCD【解析】信用货币是一种符号,不可兑现,是通过法律确定其偿付债务时必须被接受,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的信用程序发行、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证券,如期票、汇票、支票等,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信用货币具有以下特征:是货币的价值符号;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国家对信用货币进行控制和管理。

5.ABCD【解析】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它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一个特定的政治经济范畴,它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无论资本采取何种具体形态,在何种社会经济制度下运行,它都具有以下基本特点:资本的增值性;资本的运动性;资本的返还性;资本的风险性。

四、简答题1.简述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辨证关系。

答: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1)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二者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2)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对立的、矛盾的第一,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

第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三,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因而是历史的范畴。

2.简述价值规律的作用。

答: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社会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根据市场上商品价格的涨落来调节自己的生产。

如果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商品生产者来生产这种商品;反之,社会使商品生产者放弃这种商品的生产,而去生产别的商品。

结果使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在一定时期内大体趋于平衡。

于是价值规律调节生产的作用自发地发挥出来。

(2)自发地促进和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每个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额外的利润,总是想方设法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竞相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因为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存在差异,经过竞争,生产条件比较好的就处于有利地位,而较差的则处于不利地位。

后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改善,那就可能亏本甚至破产。

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两极分化现象,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有的商品生产者发展成资本家,大多数商品生产者则会破产,沦为雇佣工人。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3.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的本质?答: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雇佣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商品,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实质上就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转化形式。

但是,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却掩盖了工人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之间的区分;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一假象,工人似乎得到了他的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的实质被掩盖起来了。

马克思透过资本主义工资这一假象,科学地揭示了工资的本质,强调“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掩蔽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