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民族文化 [论蒙古族的新闻传播与民族文化传播]
《蒙古族文化传承》范文
《蒙古族文化传承》篇一一、引言蒙古族,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民族,以其独特的草原文化和丰富的民间艺术闻名于世。
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蒙古族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蒙古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蒙古族文化的传承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二、蒙古族文化的丰富性蒙古族文化丰富多彩,包括音乐、舞蹈、服饰、饮食、习俗等方面。
蒙古族音乐以长调、马头琴等为典型代表,旋律优美动听,充满草原风情。
舞蹈方面,蒙古族舞蹈以粗犷、豪放、热情著称,充分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性格特点。
此外,蒙古族服饰独特,色彩鲜艳,图案精美,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在饮食方面,蒙古族以其独特的奶茶、烤全羊、奶制品等享誉中外。
这些文化元素共同构成了蒙古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蒙古族文化的传承方式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主要通过家庭传承、社会传承和学校教育等方式进行。
在家庭传承方面,父母会向子女传授本民族的文化知识和传统技能,使后代能够了解并继承本民族的文化。
社会传承方面,通过各种民间艺术团体、文化节庆活动等途径,将蒙古族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
学校教育也是传承蒙古族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本民族的文化。
四、蒙古族文化传承的挑战与对策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蒙古族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冲击导致部分年轻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减弱。
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而这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蒙古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文化自信。
其次,鼓励和支持民间艺术团体和文化节庆活动的发展,为蒙古族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
此外,加强学校教育中的民族文化教育,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继承本民族的文化。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内蒙古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
这些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是内蒙古的历史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蒙古的历史悠久,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蒙古族文化。
蒙古族是内蒙古最大的民族,其文化传统深厚,包括语言、服饰、歌舞、民俗、信仰等方面,都彰显出其独特的文化特点。
蒙古族的语言是蒙古语,是一种很古老的文化语言。
蒙古人的话语和歌唱都有一定的旋律,可以表现出情感和内心的感受。
蒙古族传统的服饰也是很具特色的,男人的服饰包括长袍、头巾、皮靴等,女人则以彩色绸缎的长袍、色彩斑斓的头饰和珠宝为主。
蒙古族的歌舞也是一种文化艺术,如马头琴、呼麦、蒙古秧歌等都是蒙古族传统的表演形式。
在蒙古族的民俗方面,骑马是蒙古族的传统运动和战斗方式。
牛羊是蒙古族的主要家畜,因此,蒙古族的生活和社会习惯也都与畜牧业有密切的联系。
蒙古族还有很多传统的节日和仪式,如春节、白月节、朝那节等,这些节日和仪式在蒙古族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推进,蒙古族的文化也在发生着变革。
一些传统的文化已经在逐渐消失,例如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和菜肴,甚至是蒙古族的语言和传统习俗也在逐渐被遗忘。
与传统文化的消失相对应的是现代化的文化进程,一些现代文化元素不断涌入蒙古族的生活中,比如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等。
因此,在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同时,也需要着手推进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这就需要当地政府、文化机构和民间团体的共同努力,积极推进和扶持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保证其独特性和多样性。
同时,也需要加强蒙古族文化教育,鼓励人们了解和学习蒙古族的文化,促进蒙古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持续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是一个历史和现代交融的过程。
我们应该积极推动蒙古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保护其独特性和多样性,让这一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璀璨耀眼。
论蒙古族的新闻传播与民族文化传播
论蒙古族的新闻传播与民族文化传播作者:陶格图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04期摘要:本文对国内外蒙古族新闻传播与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作了综述。
总体来看,蒙古族新闻传播史研究成果最多,其次是蒙古族新闻传播业务研究。
大众传播与蒙古族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播研究起步比较晚,研究成果不太多,是这一研究领域最薄弱的环节。
关键词:蒙古族新闻传播民族文化蒙古族新闻传播研究概况国外研究概况。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对蒙古族信息传播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
蒙古国学者阿·达西尼玛、特·苏德那木达日扎、彻·阿兰萨尔、德·乌仁金巴达玛、彻·舒格尔、格·塔里格等人,对蒙古族信息传播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
比如,蒙古国著名新闻出版史研究者格·塔里格的《蒙文报刊史》(1965年,乌兰巴托)一书,开国外对内蒙古蒙古族近代报刊史研究先河。
接着,蒙古国彻·舒格尔的专著《蒙古族图书印刷技术》(1976年,乌兰巴托),研究了蒙古族印刷技术发展史和印刷方法。
蒙古国勒·诺尔布苏荣的《蒙古新闻传播史概要》(2000年,乌兰巴托)一书前三章中,研究了蒙古族古代和近代信息传播方式。
蒙古国以外对蒙古族新闻传播研究的有日本的二木博史、内田孝、广川佐保、竹内正等学者,都发表了很有学术价值的论文。
比如,二木博史的《蒙疆政府时代的蒙古语定期刊物研究》一文,对蒙疆政府时代的蒙疆新闻社、《蒙古周刊》、《蒙古新报》、《文化专刊》、《蒙古复兴知音》、《蒙古兴隆》等新闻媒体进行了文献研究。
国内研究概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对蒙古族信息传播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归纳起来,目前国内学界对蒙古族信息传播研究涉及以下几大方面:一是对蒙古族新闻传播史研究。
蒙古族新闻传播史研究专著和论文最多。
其中资料性著作有忒莫勒搜集和整理的《建国前内蒙古地方报刊考录》(1987年)。
该书使民族报刊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为蒙古族新闻传播史研究提供了系统的权威性资料。
蒙古族民间信仰的传播与流变
蒙古族民间信仰的传播与流变蒙古族是中国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在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中,民间信仰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与蒙古族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深刻地影响了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发展。
民间信仰是指蒙古族民间自发形成并代代相传的一种宗教思想和信仰体系。
从古至今,蒙古族民间信仰一直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承力,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传统蒙古族信仰的核心是图腾崇拜和萨满教。
在蒙古族的神话传说中,图腾是一种神秘的、神圣的动物或自然现象。
传统蒙古族认为,图腾和人类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个蒙古族人都有自己的守护图腾。
而萨满教是一种由萨满神职人员主持的、以神灵附体和预测为主要内容的教派。
在蒙古族的生活中,民间信仰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口耳相传。
另外,传统的节日和仪式也是蒙古族民间信仰的传播方式之一。
比如,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就是一个集中展示蒙古族民间信仰的平台。
在这个节日中,蒙古族人们会通过祭祀、阅读、演唱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信仰和敬意。
随着时代的变迁,蒙古族民间信仰也不断地变化和演变。
特别是在新时代的影响下,蒙古族民间信仰逐渐变得多样化和现代化。
比如,在如今的蒙古族社会中,越来越多的蒙古族人开始接受佛教和基督教。
此外,一些新兴的信仰如道教、本土宗教等也开始进入蒙古族民间信仰的领域。
这些新的宗教信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蒙古族信仰的面貌,也为蒙古族人提供了更广泛的信仰选择。
总的来说,民间信仰对于蒙古族文化的保持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传承和发展,蒙古族的民间信仰不仅丰富了蒙古族的文化资源,也为蒙古族人民提供了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
在新的历史时期,蒙古族的民间信仰也将继续发展和变革,成为蒙古族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蒙古族文化传承》范文
《蒙古族文化传承》篇一一、引言蒙古族,作为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其文化不仅体现在丰富的语言、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上,还表现在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节日庆典等方面。
在当今社会,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蒙古族文化的传承进行探讨,分析其文化内涵、传承方式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二、蒙古族文化的内涵1. 语言文学:蒙古族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此外,蒙古族的民间文学、史诗、传说等也极为丰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2. 音乐舞蹈:蒙古族音乐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长调、呼麦、马头琴等,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3. 宗教信仰: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萨满教等多种宗教,这些宗教信仰对蒙古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 节日庆典:蒙古族有许多独特的节日庆典,如那达慕大会、敖包节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蒙古族的文化生活,也传承了民族精神。
三、蒙古族文化的传承方式1. 家庭传承:家庭是蒙古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长辈通过言传身教,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生产生活技能等传授给下一代。
2. 社会传承:学校、社区、文化馆等社会机构在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开设相关课程等方式,使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蒙古族文化。
3. 媒体传承:现代媒体如电视、网络等也为蒙古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影视作品、网络传播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蒙古族文化。
四、蒙古族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1. 文化流失: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蒙古族传统文化面临着流失的危机。
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弱,更倾向于接受现代文化。
2. 传承人才匮乏:由于传承人才的缺乏,一些传统的技艺和知识逐渐失传。
同时,许多年轻人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导致传承工作难以开展。
3. 文化保护意识不足:部分地区对蒙古族文化的保护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政策支持,导致文化传承工作进展缓慢。
传播学硕士论文题目参考目录.doc
传播学硕士论文题目参考目录的启示4. 传播过程与传播能力提升5. 移动互联网下的媒体传播与信息传播6. 从文化传播的本土化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趋势7. 字幕组网络传播中的跨文化传播问题分析8. 论科普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的关系9. 泛传播视角下对传播素养的思考10. 论大众传播中的第二传播11. 泛传播视角下对传播素养的思考12. 从网络传播走向移动传播13. 论皮影艺术从乡村传播到城市传播的转换14. 全球传播生态环境中新疆对外传播的区域特征15. 传播学视野下的汉语国际传播传播学硕士论文题目(二)1. 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传播形态解析2. 提升国际传播力视野下的现代传播体系构建3. 对外传播中的二级传播策略4. 论蒙古族的新闻传播与民族文化传播5. 重返传播学的起源《传播学史》的启示6. 重返传播学的起源《传播学史》的启示7. 网络传播与传统大众传播的关系8. 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结合对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的作用9. 从传播学角度谈微博的传播10. 文化传播方式与文化传播手段11. 基于不同传播模式的组织中的知识传播研究12. 新传播技术发展背景下的分众传播特征分析13. 政府微博传播的传播特征与策略14. 谈青年旅社作为旅游传播媒介的传播意义15. 《灾难传播学》:传播学领域新开拓16. 城市品牌传播效果评估:品牌传播的绩效考量17. 整合品牌传播:文化产业园区品牌传播的机制创新传播学硕士论文题目(三)1. 由模糊传播走向精准传播2. 争夺传播主动权:应付新传播革命的要津3. 接纳与创新:传播效果理论对教育传播活动的启示4. 从传播素质看报纸对社交媒体传播的影响5. 刑法传播淫秽物品罪的传播学解读6. 从宣传到传播:我国对外传播观念的变化7. 传播学视角下的微博传播模式和社会功能8. 传播媒介:城市形象传播的桥与墙9. 科技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兼论科技发展对新闻传播的负面影响10. 纸传播到网传播的艰难一跃11. 网络传播的传播学浅析12. 浅析社交媒体的传播模式及传播效果13. 传播3.0的核心就是CIMC内容整合营销传播14. 《中国日报》传播内容及传播手段浅析15. 中国大陆传播学书籍出版与传播学发展探讨16. 数字传播背景下报纸传播风格的嬗变与重塑17. 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特点对广告传播的影响。
蒙古族文化(精选5篇)
蒙古族文化(精选5篇)第一篇:蒙古族文化蒙古高原及其周边地域,自古以来就是阿尔泰各民族生息繁衍的空间,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大大小小数十个民族。
共同或相近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之间有着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基因,从而使他们创造了以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审美尺度为基础的文化类型——以游牧为典型特征的草原文化。
并成为他们相互认同和交流的天然纽带,为他们奠定了相互之间文化交融和继承的基础。
从草原区域的历史发展进程看,草原文化的传承,在蒙古高原各民族间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完成的:一是相互间的文化传播。
一些曾经占统治地位的民族文化往往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流文化,对于弱小、落后民族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匈奴人的制度文化在草原上延续数千年,柔然人发明的可汗称号,成为此后所有草原政权最高首脑的称谓,而突厥人的基督教信仰、回鹘人的摩尼教信仰在蒙古族文化中得到积淀,回鹘文字母成为蒙古文字模版……。
13世纪蒙古高原的统一,彻底打破了蒙古高原区域之间的封闭,打破了原有的民族、部族格局,结束了蒙古高原数千年民族、部族纷争的历史,同时也促进了草原文化的大融合,使整个草原文化的发展成为一个整体,使之发展趋于平衡。
这种融合虽然伴随着战争和民族压迫,但在客观上代表了一种历史发展的趋势。
在统一和睦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代表了广大民众的愿望。
蒙古族由最初的一个弱小部族,就像滚雪球一样,将大量不同氏族、部族和民族包容到共同体之中与此同时,也将草原各民族的文化融合为一体,吸收、消化了以往草原民族文化的全部精华,浓缩了草原文化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形态。
自蒙元王朝之后,蒙古高原在其后的封建时期内,没有再次出现完全的分裂,民族成份没有发生新的变化。
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13世纪所形成蒙古族文化吸纳整合了以往草原文化的全部历史积淀和精华并给草原文化未来的发展以明确的昭示,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
《蒙古语新媒体传播研究》范文
《蒙古语新媒体传播研究》篇一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新媒体已成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蒙古语新媒体的传播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蒙古语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形式、影响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蒙古语新媒体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蒙古语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之一,其文化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蒙古语新媒体传播对于文化传承、信息传播和国际交流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分析蒙古语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在文化传承和信息交流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二、蒙古语新媒体的传播内容与形式1. 传播内容蒙古语新媒体的传播内容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
其中,文化传播是蒙古语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民间故事、传统音乐、舞蹈、艺术等。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蒙古语新闻、影视作品等也成为了新媒体传播的重要内容。
2. 传播形式蒙古语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其中,社交媒体成为了蒙古语新媒体传播的主要平台之一,人们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分享和传播蒙古语信息。
此外,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型传播形式也逐渐兴起,为蒙古语新媒体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蒙古语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与影响1. 传播特点蒙古语新媒体的传播具有互动性、即时性、全球性等特点。
互动性指的是受众可以与媒体进行互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即时性指的是信息可以迅速传播,让受众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全球性指的是信息可以跨越国界,促进国际交流。
2. 影响蒙古语新媒体的传播对文化传承、信息交流和国际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蒙古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其次,它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了解;最后,它也为国际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机会。
四、蒙古语新媒体的实践与发展1. 实践探索在实践方面,许多媒体机构和个体都在积极探索蒙古语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蒙古族风俗传播形态研究》范文
《蒙古族风俗传播形态研究》篇一一、引言蒙古族,作为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风俗习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这些风俗不仅代表着民族的文化底蕴,还对人们的生活、社交乃至价值观有着深远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蒙古族风俗传播形态的研究,探究其历史变迁、社会功能及文化价值,为文化传承和弘扬提供参考。
二、蒙古族风俗的历史与现状蒙古族风俗源远流长,涵盖了生活、生产、宗教信仰、节日庆典等多个方面。
这些风俗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一些传统风俗逐渐被淡化或遗失,这给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了挑战。
三、蒙古族风俗的传播形态(一)口头传播口头传播是蒙古族风俗传播的重要形态之一。
通过代代相传的口头传承,蒙古族人民将风俗习惯、民间故事、谚语等传递给下一代。
这种传播方式具有灵活性和互动性,使得风俗得以在民间广泛传播。
(二)媒体传播随着媒体的发展,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成为蒙古族风俗传播的重要途径。
通过媒体传播,蒙古族风俗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播到全国各地,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蒙古族文化。
(三)节庆活动节庆活动是蒙古族风俗的重要表现形式。
通过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如那达慕大会、马头琴比赛等,让人们在参与中了解和体验蒙古族的风俗习惯,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教育传承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中融入蒙古族风俗,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本民族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蒙古族风俗传播形态的特点及影响(一)特点蒙古族风俗传播形态具有多样性、互动性和持久性等特点。
多样性表现在各种传播方式相互补充,形成了完整的传播体系;互动性表现在传播过程中,受众可以参与其中,形成良好的文化交流;持久性则表现在风俗的传承和延续,使得蒙古族文化得以长期保存。
(二)影响蒙古族风俗的传播形态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口头传播、媒体传播、节庆活动和教育传承等多种方式,蒙古族风俗得以广泛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蒙古族文化,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蒙古族文化传承》范文
《蒙古族文化传承》篇一一、引言蒙古族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蒙古族人民在广袤的草原上,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创造出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本文旨在探索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并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这一传统文化。
二、蒙古族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 草原文化:蒙古族文化源于广袤的草原,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独特文化体系。
2. 艺术瑰宝:蒙古族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3. 信仰习俗:蒙古族有着独特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如萨满教、藏传佛教等。
4. 英勇传奇:蒙古族历史悠久,曾创造了诸如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等伟大事迹,为民族文化注入了深厚的内涵。
三、蒙古族文化传承的挑战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蒙古族文化的传承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习俗和信仰逐渐被淡化。
其次,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减弱。
此外,由于人口流动、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四、蒙古族文化传承的探索与实践1. 教育传承:加强蒙古族文化教育,培养更多对民族文化有认同感的年轻人。
通过开设民族文化课程、举办民族文化节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蒙古族文化的魅力。
2. 媒体传播: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如电视、网络等,传播蒙古族文化。
制作优秀的纪录片、动画片等作品,让更多人了解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
3. 民俗保护:保护和传承蒙古族的民俗活动,如马术表演、蒙古族歌舞等。
通过举办民俗活动比赛、设立民俗文化村等方式,让更多人亲身感受蒙古族文化的魅力。
4. 文化创新:鼓励蒙古族文化创新,结合现代元素,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如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作品。
5.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蒙古族文化传承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如设立文化传承基金、鼓励企业参与文化传承等。
五、结论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民族发展的重要任务。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
现状 与问题
1 . 资 源开 发不足
内蒙古 悠久 的 历史积 淀 了丰厚 的历 史文化 资源 。 在 这 片辽 阔的疆域 上 , 曾先后 生活 过匈 奴、 鲜卑、 突厥 、 契 丹、
女真和蒙古等诸多民族。 时至今日, 在内蒙古还生活着蒙、
回、 满、 达斡 尔、 鄂温 克 、 鄂伦 春等 众 多少 数 民族 , 各 民族 在漫 长 的历史 发展 过程 中, 形成 了 各 具特 色 的 民族 文化 和 风俗 。 然而, 现 阶段 内蒙 古 民族 文化 的对 外 传播 中突 出存
传播渠道的拓展上, 都显现出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播尚欠缺
优秀 的人 才资源 。 造 成 人才 匮 乏的原 因主要 有 两方面 : 一 是 内蒙 古 地 区经 济 落 后 的状 况 影 响 到 人 才的 培 育 , 特 别 是 文化传播 人才、 文化产业 人 才和 新媒体 技 术 人才较 为欠
在着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的问题 , 大多停留在文物 缺, 而较低的工资福利待遇和严格的人 Fra bibliotek编制管理又影
了契 机 , 本 文在 分 析 现 阶 段 内 蒙古 民 族 文化 对 外 传 播 状 播议程 , 但是报道的视角也 多以展现内蒙古地区的民族 况基础 上, 尝试 探讨 新 媒 体 时 代 内蒙 古 民族 文化 对 外 传 播 的有 效 路 径和 策略 。 团结 、 生 活安 定 和文化 繁 荣为 主。 而年 复一年 报 道 内容上
导 的投 资 和 开发 模 式 , 这 种 模 式 可 以保 证 文 化宣 传 任 务 族 文化传 播格局 。
式, 进而造成了文化资源浪费和文化吸引力的低下。
2 . 传播 渠 道 狭 窄 信 等 社会 化 媒体 的盛 行 和移 动 客户 端 的开发普及 , 丰富 了 人们 获 取各 类 新 鲜 资 讯 的便 捷 渠 道 。 但 现今 内蒙 古 的 民 族 文化 传播 仍 然 主要依 靠报 纸 、 广播 、 电视 等 传统 媒 体 , 而相 关 的 网站 、 微博 、 微 信 账号 数量 稀 少。 仅 有 的几个 新 媒体传 播 平 台也普 遍 缺 乏影 响 力, 信 息 更 新 频率低 , 互动 种结 果 一 一 在 受 众所 掌 握 的最 便 捷 的信 息传播 渠 道 里 却
《蒙古语新媒体传播研究》范文
《蒙古语新媒体传播研究》篇一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传播已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
蒙古语新媒体传播作为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蒙古语新媒体传播的现状、特点、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蒙古语新媒体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蒙古语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蒙古语新媒体传播逐渐成为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蒙古语新媒体传播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传播范围有限、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传播效果不佳等。
因此,对蒙古语新媒体传播进行研究,对于推动民族文化传承、提高传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蒙古语新媒体传播的现状1. 蒙古语新闻网站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蒙古语新闻网站应运而生,为蒙古族民众提供了丰富的新闻信息。
这些新闻网站在内容上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社交媒体在蒙古语传播中的作用社交媒体已成为蒙古语新媒体传播的重要渠道。
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上的蒙古语内容日益丰富,为蒙古族民众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
同时,社交媒体也促进了蒙古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3. 蒙古语短视频的兴起短视频已成为当今社会热门的娱乐方式之一。
在蒙古语新媒体传播中,短视频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短视频,用户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内容,有助于提高传播效果。
三、蒙古语新媒体传播的特点1. 民族性蒙古语新媒体传播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
在内容上,它主要传播与蒙古族文化、历史、风俗等相关的信息。
在形式上,它也采用了符合蒙古族民众审美习惯的元素和表达方式。
2. 互动性新媒体的互动性为蒙古语新媒体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评论区等方式与媒体进行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种互动性有助于提高媒体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3. 跨文化性蒙古语新媒体传播不仅面向蒙古族民众,也面向其他民族和国际社会。
《蒙古族风俗传播形态研究》范文
《蒙古族风俗传播形态研究》篇一一、引言蒙古族,作为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民俗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传承,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等多重因素,蒙古族风俗的传播形态并未得到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传播。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综合的、系统的研究方法,探讨蒙古族风俗的传播形态,以期为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蒙古族风俗概述蒙古族风俗是指蒙古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
这些风俗包括但不限于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日庆典等各个方面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这些风俗既是蒙古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蒙古族风俗传播形态分析(一)口头传播口头传播是蒙古族风俗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
通过代代相传的口头传承,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得以在族群内部广泛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具有灵活性和即时性的特点,使得风俗习惯能够迅速地在族群内部传播,同时也为风俗习惯的变异和适应提供了可能。
(二)媒介传播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媒介传播在蒙古族风俗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介为蒙古族风俗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媒介传播,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可以传播到更远的地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蒙古族文化。
(三)节日庆典传播节日庆典是蒙古族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风俗传播的重要场所。
在节日庆典中,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得以充分展示和传播,让参与者亲身体验和感受蒙古族文化的魅力。
这种传播方式具有直观性和参与性的特点,能够增强人们对蒙古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蒙古族风俗传播的挑战与对策(一)挑战当前,蒙古族风俗的传播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由于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传统的蒙古族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传统风俗习惯逐渐消失或被遗忘;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蒙古族风俗的传承和传播面临着来自其他文化的竞争和冲击。
蒙古语新闻传播论文
蒙古语新闻传播论文关于《蒙古语新闻传播论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蒙古语电视节目坚持为广大蒙古族观众服务,在政策导向、传承文化、传播正能量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在此,小编为大家准备好了蒙古语新闻传播论文,一起来学习吧!一、概述内蒙古电视台蒙古语电视节目坚持为广大蒙古族观众服务,在政策导向、传承文化、传播正能量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蒙古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最初的游牧到定居,再到今天的城镇化,可以说,牧民的衣食住行到思想理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对相伴而来的电视节目的需求也在悄然改变着。
作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蒙古语电视,在媒体竞争的新环境下,如何培养核心竞争力?如何提升媒体的影响力?蒙古语电视节目要创新理念,明确定位,从差异化的细节中寻找突破口,谋划发展战略,才能够发挥好“喉舌”和舆论引导的作用,才能够为广大蒙古族观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二、差异化理论概述差异化理论源自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三种战略:差异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集中化战略。
随着电视节目的市场化,该理论被广泛运用于电视频道的管理与经营和节目的制作。
差异化策略就是以目标市场细分理论为基础,根据某种标准,把整体市场细分为若干个市场面,针对每个市场面的需求特点,设计不同产品,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差异化是产品进入市场竞争的一种有效手段。
电视节目的差异化是电视发展的需求,有了发展才能实现节目的精细化和差异化,同时按差异化要求制作出来的电视节目内容更丰富多彩,避免同质化现象。
电视节目通过差异化形成频道的风格与特征,吸引特定的目标观众,建立起与受众的互动关系,形成稳定的受众群体。
具体到内蒙古电视台蒙古语频道,就是对蒙古族观众进行精细划分,对不同群体设置不同节目,使电视节目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全面提升蒙古语节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蒙古语电视的发展及频道定位(一)蒙古语电视发展历程1976年10月2日19点整,“内蒙古电视台”的蒙古语文字字幕和第一声蒙古语呼号出现在观众面前,这标志着内蒙古电视台蒙古语电视节目正式诞生。
浅析蒙古族传统民族文化的口耳相传方式
(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 院
云南 昆明
603 ) 52 1
[ 要】在 蒙 古族 传 统 文 化 发 展 的 早 期 , 民族 文 化 是 利 用 口耳 相 传 的 方 式 ,通 过 口传 神 话 传 说 、 英 摘 雄 史 诗 、各 种 庆 典 礼仪 和 祭 祀 活 动 等延 续 下 来 的 。 蒙古 族 的传 统 民族 文 化 历 史悠 久 ,源远 流 长 。 民间 文学有神话传说 、英雄 史诗、诗歌 、谚语 、寓言、 故事等。其 中神 话传说 、英雄 史诗和 故事都是通过 口耳 相 传 的方 式 一 代一 代 传 下去 的 。 【 关键词 】蒙古 族 民族 文化 口耳 相 传 【 中图分类号 】 O 【 G5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5 4 (0 ) 0 —0 7 —0 9 39 2 1 0 0 7 08 2
一
一
蒙 古 族 的 传 统 民族 文 化 中 的 英 雄 史 诗 是 在 原 始 社 会 末 期 产 生 的 。 它 主要 带 有 浪 漫 主 义 幻 想 的 色 彩 ,描 绘 的 是 富 有 传 奇色彩 的英雄人 物同 自然界或邪恶社会势力的代表蟒古思的 斗争。主要 的代表 作有 《 江格尔》 《 三岁勇士谷诺干》 《 喜 热 图蔑 尔干 》等 。其 中 《 江格 尔》与藏族的 《 格萨尔》和柯
三 、从具体 例子 中看神话 传说是 怎样对 蒙古族 文 化传播的
传说 ,马头琴是 由察 哈尔 草原的一个叫苏和的小牧童做 成 的。苏和从小是奶奶抚养长大 的,他 们就靠着 二十多只羊 过 日子 ,苏和每天 出去放羊 。一天 ,苏和抱着 一匹毛茸茸的 小 马 驹 走 进 蒙 古 包 来 。对 奶 奶 说 : “ 我 回来 的 道上 ,碰 上 在 了这 个 小 家 伙 ,躺 在 地 上 直 动 弹 。我 一 看 没 人 收 拾 它 , 怕 它 到 了黑 夜被 狼 吃 了 ,就 把 它 抱 回来 啦 。 ” 小 白 马 在 他 们 的 精 心 照 顾 下 长 大 了 , 它 浑 身 雪 白雪 白 的,健壮如牛,大家看 了都非常喜欢 。一天 晚上 ,苏和 听见 声急促的马叫声 。他突然想起 了小 白马,于是冲过 去看 , 小 白马把一 只大灰 狼挡 在羊 圈外面 。苏 和见机 赶走 了大灰 狼 ,只见小 白马累得够呛 ,浑身汗淋淋 的,多亏 了小 白马保 护 了这 么 多 的羊 。 有 一 年 的 春 天 ,听 说 王 爷 要 举 行 赛 马 大 会 ,想 为 自己 的 女儿挑 一个优 秀的骑手做丈夫 ,谁要是得 了第一名 ,王爷就 把 女 儿 许配 给他 。邻 近 的 朋 友 都 鼓 励 苏 和 去 参 加 赛 马 大 会 。 苏和 也 是信 心 百 倍 , 牵着 自 己心 爱 的 小 白马 去 了 。赛 马开 始 的时候 ,许 多身强 力壮 的小伙 子纵 马狂奔 。快 到终 点的 时 候 ,苏和 的小 白马很 是争气,跑到最前面 。按理说公主应该 会 嫁 给 苏和 ,可 是王 爷看 他 是 个 穷 牧 民就 很 不 高 兴 ,便 只 字 不 提 招 亲 的事 ,之 前 对 百 姓 的 承 诺 都 抛 到 脑 后 ,还 很 霸 道 很
《媒介对蒙古族节庆文化传播的影响探究》范文
《媒介对蒙古族节庆文化传播的影响探究》篇一一、引言蒙古族作为中国众多民族之一,其独特的节庆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媒介在蒙古族节庆文化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媒介对蒙古族节庆文化传播的影响,以期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蒙古族节庆文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蒙古族节庆文化的特点蒙古族节庆文化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其中,那达慕大会、马奶节、敖包节等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节庆活动。
这些节庆活动不仅展示了蒙古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还体现了其独特的音乐、舞蹈、服饰等艺术形式。
三、媒介在蒙古族节庆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一)传统媒介的传播作用传统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在蒙古族节庆文化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媒介通过报道节庆活动的筹备情况、活动过程以及活动后的反响,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蒙古族节庆文化。
此外,传统媒介还通过播出相关纪录片、专题节目等形式,深入挖掘蒙古族节庆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二)新兴媒介的推动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兴媒介如网络、社交平台等在蒙古族节庆文化传播中崭露头角。
这些媒介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能够迅速将蒙古族节庆文化的相关信息传播到全球范围。
同时,新兴媒介还为蒙古族节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空间。
四、媒介对蒙古族节庆文化传播的影响(一)扩大传播范围媒介的出现使得蒙古族节庆文化的传播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兴媒介,都能够将蒙古族节庆文化的相关信息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乃至全球,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蒙古族节庆文化。
(二)促进文化交流媒介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
通过媒介的传播,蒙古族节庆文化与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从而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三)保护和传承文化媒介的记录和传播功能为蒙古族节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
《媒介对蒙古族节庆文化传播的影响探究》范文
《媒介对蒙古族节庆文化传播的影响探究》篇一一、引言蒙古族作为中国众多民族之一,其独特的节庆文化是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媒介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究媒介对蒙古族节庆文化传播的影响,分析不同媒介在传播蒙古族节庆文化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其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二、蒙古族节庆文化的概述蒙古族节庆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其中,那达慕大会、马奶节、敖包节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节庆活动。
这些节庆活动不仅展示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还传承了蒙古族独特的艺术、音乐、舞蹈等文化元素。
三、媒介在蒙古族节庆文化传播中的作用1. 传统媒介的传播作用传统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在蒙古族节庆文化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媒介通过报道节庆活动的盛况、介绍节庆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蒙古族节庆文化。
此外,传统媒介还通过举办专题节目、专栏等方式,对蒙古族节庆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解读,提高了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2. 新媒体的传播作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发展,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在蒙古族节庆文化传播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媒体通过直播、短视频、社交互动等方式,让更多人实时了解节庆活动的进展和盛况。
同时,新媒体还通过用户分享、评论等方式,扩大了蒙古族节庆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四、媒介对蒙古族节庆文化传播的影响1. 扩大影响力媒介的传播使得蒙古族节庆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扩大。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以及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蒙古族节庆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2. 促进文化创新媒介的传播为蒙古族节庆文化的创新提供了契机。
在传播过程中,不同文化和观念的交流与碰撞,为蒙古族节庆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同时,新媒体的互动性也使得蒙古族节庆文化在创新过程中更加注重用户的参与和反馈。
《蒙古族马文化的新媒体传播研究》范文
《蒙古族马文化的新媒体传播研究》篇一一、引言蒙古族马文化,作为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代表了蒙古族人民与马之间的亲密关系,还体现了游牧文明的精神风貌。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蒙古族马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蒙古族马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现状、特点及影响,为蒙古族马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二、蒙古族马文化的历史与内涵蒙古族马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便与蒙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马在蒙古族社会中既是交通工具,又是生产工具,更是文化符号。
蒙古族马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了勇敢、坚韧、自由的精神品质。
同时,马文化在蒙古族节庆、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蒙古族马文化传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蒙古族马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新媒体为蒙古族马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蒙古族马文化的传播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四、新媒体传播特点1. 传播速度快:新媒体具有实时传播的特点,使得蒙古族马文化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2. 互动性强:新媒体为传播者和受众提供了互动的平台,使得受众可以积极参与蒙古族马文化的传播和讨论。
3. 形式多样: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新媒体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示蒙古族马文化的魅力。
4. 全球化传播:新媒体使得蒙古族马文化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提高了其国际影响力。
五、新媒体传播的影响1. 文化传承与保护:新媒体为蒙古族马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和关注蒙古族马文化,从而促进其传承与保护。
2. 经济发展:蒙古族马文化的传播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文化产业等。
新媒体为这些产业提供了宣传和推广的平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3. 文化交流与融合:新媒体使得蒙古族马文化得以与世界各地的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内蒙古民族文化是中国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包括内蒙古
蒙古族、汉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不同民族的文化。
这些文化在长期的历
史发展中,既保持了自身的传统特色,又不断吸收其他文化的影响,在变迁中得到了传承
和发展。
内蒙古蒙古族文化是内蒙古民族文化的核心。
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民族,其
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成为了内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族的传统生活方
式以游牧为主,他们根据季节迁徙,依赖于牧畜生活。
这种生活方式使得蒙古族形成了独
特的民族文化,如呼麦唱法、摔跤、马术等,这些都是蒙古族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蒙古族还保留了一些古老的宗教信仰,如萨满教和喇嘛教,这些信仰在他们的日常生
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内蒙古汉族文化作为主导文化,对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历史原因,内蒙古地区汉族人口众多,他们在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力较大。
汉族文化对于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字、服饰、饮食习惯等方面。
汉族
的语言文字系统成为了内蒙古地区的通用语言文字,使得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
汉
族的服饰和饮食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内蒙古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族民族文化[论蒙古族的新闻传播与民族文化传播]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蒙古族新闻传播与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作了综述。
总体来看,蒙古族新闻传播史研究成果最多,其次是蒙古族新闻传播业务研究。
大众传播与蒙古族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播研究起步比较晚,研究成果不太多,是这一研究领域最薄弱的环节。
关键词:蒙古族新闻传播民族文化
蒙古族新闻传播研究概况
国外研究概况。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对蒙古族信息传播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
蒙古国学者阿・达西尼玛、特・苏德那木达日扎、彻・阿兰萨尔、德・乌仁金巴达玛、彻・舒格尔、格・塔里格等人,对蒙古族信息传播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
比如,蒙古国著名新闻出版史研究者格・塔里格的《蒙文报刊史》(1965年,乌兰巴托)一书,开国外对内蒙古蒙古族近代报刊史研究先河。
接着,蒙古国彻・舒格尔的专著《蒙古族图书印刷技术》(1976年,乌兰巴托),研究了蒙古族印刷技术发展史和印刷方法。
蒙古国勒・诺尔布苏荣的《蒙古新闻传播史概要》(2000年,乌兰巴托)一书前三章中,研究了蒙古族古代和近代信息传播方式。
蒙古国以外对蒙古族新闻传播研究的有日本的二木博史、内田孝、广川佐保、竹内正等学者,都发表了很有学术价值的论文。
比如,二木博史的《蒙疆政府时代的蒙古语定期刊物研究》一文,对蒙疆政府时代的蒙疆新闻社、《蒙古周刊》、《蒙古新报》、《文化专刊》、《蒙古复兴知音》、《蒙古兴隆》等新闻媒体进行了文献研究。
国内研究概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对蒙古族信息传播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归纳起来,目前国内学界对蒙古族信息传播研究涉及以下几大方面:
一是对蒙古族新闻传播史研究。
蒙古族新闻传播史研究专著和论文最多。
其中资料性著作有忒莫勒搜集和整理的《建国前内蒙古地方报刊考录》(1987年)。
该书使民族报刊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为蒙古族新闻传播史研究提供了系统的权威性资料。
接着,贾来宽、张玉岭、郭毅编的《内蒙古新闻事业概况》(1989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纸概略》(1990年)等专著以及《内蒙古日报五十年》、《内蒙古广播五十年》、《内蒙古电视三十年》、《蒙古学百科全书》(新闻出版,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志》、《内蒙古自治区报业志》(近期出版)等著作,扩大了对蒙古族新闻传播史研究的成果。
此后,蒙古族新闻传播史研究者们在资料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理论性研究,撰写了一系列理论性研究专著。
特古斯朝克图、王秀兰的《蒙文报刊史略》(1999年),是蒙古族近现代报刊史研究的第一部专著。
白润生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1994年)一书吸收了忒莫勒的《建国前内蒙古地方报刊考录》(1987年)中的内容。
从1949年至2008年,蒙古族新闻传播史研究论文有近百篇。
这些论文主要集中在蒙古族新闻发展史研究、新闻人研究、具体报刊研究等几个方面。
比如,忒莫勒的《科尔沁何辛格与喀拉沁何辛格》(《新闻研究》,1997年冬)是分辨两个新闻人的论文,它对于新闻史研究很有参考价值。
人们长久以来把两个何辛格看做是一个人。
忒莫勒认为,两者虽然名字相同、都创办过报刊、都是国会成员、都研究过铅印、都写过民族文化方面的论文,但他们还是不同的两个人。
二是对蒙古族新闻传播业务研究。
蒙古族新闻传播业务研究主要集中于新闻翻译研究、新闻工作者职业修养研究、新闻写作编辑研究等几个方面。
新闻翻译研究是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业务研究特色之一。
蒙古族新闻翻译研究始于
1984年。
嘎・乌力吉巴雅尔撰写的《新闻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文(《蒙古语言文学》,1984年第1期)是蒙古族新闻翻译的第一篇论文。
到目前为止,虽然没有新闻翻译方面的专著,但各类研究论文很多。
蒙古族新闻翻译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新闻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技巧研究、特殊词语翻译研究、翻译方法研究、存在问题研究等。
新闻翻译理论研究方面,内蒙古日报社的巴干撰写的《新闻翻译与〈新闻翻译学〉》一文(《新闻研究》,2002年第1期)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认为,应把《新闻翻译学》看做一门独立的学科。
他指出应深入分析新闻翻译与其他翻译的关系、新闻翻译与其他新闻业务的关系,从而能充分理解新闻翻译的特殊规律与特点。
他把新闻翻译的特点归纳为四个字,即快、广、大、多。
“快”指的是新闻翻译时间要求较紧;“广”指的是新闻翻译中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大”是指新闻翻译的工作量较大;“多”是指新闻翻译中遇到的新名词术语较多。
蒙古族新闻工作者职业修养研究,主要集中在编辑工作者职业素养、新闻记者职业素养、播音员和主持人之职业修养、新闻工作者综合研究等四个方向。
比如,斯琴、阿拉坦仓、那顺三人合著的《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新闻队伍素质的必要性和其特殊要求》(《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文版,1998年秋季版)一文,强调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队伍质量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建设高素质新闻工作者队伍问题。
蒙古族新闻写作编辑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新闻写作和编辑中如何体现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
比如,《论设计好报纸版面的重要性及其作用》(翁卡,《新闻研究》2003年第3期)一文,从理论高度对版面设计的概念、内容、目的及其“引客进门”的作用以及如何设计民族特色地方特点浓郁的好版面的规则及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外,对蒙古族古代信息传播的研究有蒙古国勒・诺尔布苏荣的《蒙古新闻传播史概要》(2000年,乌兰巴托)和白润生的《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2008年),两部书中涉
及口头传播和驿站传播等蒙古族古代信息传播媒介。
大众媒介与蒙古族文化传播的研究
与蒙古族新闻传播研究相比,大众媒介与蒙古族文化传播的研究相对滞后。
目前,学界对蒙古族文化传播的研究涉及以下几大方面:
一是对蒙古族近现代报刊上所发表的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研究。
代表论著有巴・苏和的《布和克什克与〈丙寅〉杂志研究》(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3年)、巴・格日勒图的《异草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和内蒙古大学乌日斯哈拉教授的系列论文。
《布和克什克与〈丙寅〉杂志研究》一书,对《丙寅》杂志上所发表的蒙古族民歌、婚宴习俗、谚语和健康教育作品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并对蒙古族进步知识分子布和克什克的教育观点及其对蒙古族现代民族文化事业作出的贡献进行研究,具有很高的文献参考价值。
二是大众传播对蒙古族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代表论著和论文有陶格图的《科尔沁民歌传播研究》(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9年)、《科尔沁民歌传播社会调查分析》(《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科尔沁民歌印刷媒介传播研究》(《蒙古国教育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传播形式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从传播学视角谈民歌的传播过程》(《中国蒙古学》,2008年第2期)等。
特别是陶格图的《科尔沁民歌传播研究》一书中,以蒙古族科尔沁民歌传播现状为例,指出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促进了蒙古族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但却降低了传播效果,削减了受众数量。
这一观点对今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大众传播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研究
就蒙古族而言,这方面的研究还在萌芽阶段。
我国诸多少数民族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非常少见甚至是空白。
目前所见主要论著有张宇舟的《传播与民族发展――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新华出版社,2000年),谭华的《现代传媒渗透并影响土家族
社区的变迁分析》(《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大众传媒在民族地区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学术论坛》,2007年第12期),陶格图主持的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课题《蒙语大众媒介传播与我区发展研究》(系列论文),等等。
总之,上述研究的特点突出,但缺陷也明显。
国内外学者对蒙古族报刊和广播电视的研究较多,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研究很少;蒙古族大众传播方式的研究较多,蒙古族传统传播方式的研究较少,大众传播与蒙古族社会文化变迁方面的研究极少;从文化人类学、史学的角度研究的较多,从信息传播角度研究的较少。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教授)
编校:张红玲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