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色原理
利用红蓝分色原理制作三维图片与三维视频
using namespace cv;
int main()
{
Mat left = imread("211.jpg");//加载图片
Mat right = imread("212.jpg");
int i, j;
for (i = 0; i < left.rows; i++)
第一组:
成品:
第二组:
成品:
第三组:
成品:
第四组:
成品:
第五组:
成品:
第六组:
成品:
五、心得与体会
效果:
3d图片的效果部分不是很明显,比如第一张和第三张,有很严重的重影。但第二张和第五张的效果比较好,尤其是第二张,几乎没有重影,能看到比较明显的3d效果。
3d视频的效果比较差,可能是拍摄的时候的角度和位置没有取好,而且画面的移动幅度过大,速度过快,观看时有一种晕眩的感觉,重影也比较严重。
困难及解决方法:
代码方面,3d图片的代码比较简单,主要在于获取图片每个像素点的通道并进行转移,再将新图片输出显示。3d视频较复杂,主要在于需要用逐帧动画的方法来合成视频,即获取视频后,将视频按帧看做一张张图片,并用3d图片转换法转换每一张图片,即完成视频的转换,最后将视频保存并输出,输出大小为1920*1080。
CL.open(VedioLPath);//逐贞打开视频
CR.open(VedioRPath);
if (!CL.isOpened()){
cout << "无法打开1.mov文件\n";
waitKey(0);
}
if (!CR.isOpened()){
分色原理与方法
分色原理与方法嘿,朋友!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看到的那些色彩斑斓的世界,在印刷、图像处理等领域是怎么被精确地分解和还原的呢?这就涉及到超级有趣的分色原理与方法啦。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是做平面设计的。
有一次他给我看他的一个项目,是要把一幅特别绚丽的风景画印刷出来。
他就跟我大倒苦水啊,说这看似简单的画面,要印得色彩逼真可不容易,这分色就是个大难题。
我当时就好奇了,分色?啥是分色呢?其实啊,分色简单来说,就像是把一个大杂烩里的各种食材都挑出来分类。
在色彩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各种颜色,就像是混合起来的大杂烩。
而分色就是要把这些混合的颜色分解成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从原理上讲,分色主要基于色彩模型。
就拿我们最常见的CMYK色彩模型来说吧。
C代表青色(Cyan),M代表品红色(Magenta),Y代表黄色(Yellow),K代表黑色(Key,这里用K是为了避免和蓝色Blue 混淆)。
你看,就像一个小团队一样,这四种颜色组合起来,几乎能表现出我们眼睛能看到的所有颜色。
这怎么理解呢?你想啊,如果把整个色彩世界比作一个超级大的合唱团,那CMYK就像是四个声部,每个声部都有自己独特的任务,共同合作才能唱出最美妙的歌曲,也就是组合出各种各样的色彩。
那怎么去分色呢?我就问小李。
小李说,有好几种方法呢。
其中一种就是通过软件算法。
比如说在Photoshop这样的软件里。
他打开软件,给我展示了一幅画。
他说你看这画里有蓝天、绿草、红花。
软件就像是一个超级聪明的小管家,它根据CMYK色彩模型的规则,去分析画面里每个像素的颜色,然后把这个颜色分解成C、M、Y、K各自的比例。
这就像是把一个复杂的密码给解开,把每个数字都找出来一样神奇。
我当时就惊叹了:“哇塞,这么厉害啊!”还有一种分色方法呢,是在印刷设备里直接实现的。
我跟着小李去了他合作的印刷厂。
那里有个老师傅姓张。
张师傅就跟我讲啊,印刷机就像是一个大厨师,它在印刷的时候,就按照分色的原理,把CMYK这四种油墨分别准备好。
第三节 彩色原稿的分色工艺
五、照像分色加网工艺
• 照像分色工艺根据原稿的不同,制作蒙版的方 法和作用的不同,分色和加网方法的不同,以及 对底片要求是阳像还是阴像的不同,有各种不同 的工艺方法,总的可分为间接分色加网(indirect color separation method)和直接分色加网 (divect color separation method)。 • 1.间接分色加网法 • 是将分色和加网照像分开进行,(如图3-28), 所以又称”二步工序法”。其步骤是:将原稿先 分色成连续调阴图片,然后再用接触网屏拷翻或 用投影网屏翻拍成网点阳图片。
三原色光加色
• 成的色光与另一原色光相对,称为互补色光。 • 颜料或染料的色彩与色光不同,色光是单色的 光波呈现的色彩,颜料或染料是吸收其本身以外 的色光,反射其本身的色光而呈现颜色的。如黄 颜料是从白光中吸收蓝光而反射其他色光呈黄色。 • 在白光中减去某种单色光得到另一种色光的效 果,称为减色法。如: • 白光—红光—青光 • 白光—蓝光—黄光 • 白光—绿光=品红光
•
•
• 国际上通常采用的彩色网线角度有以下几 种: • 双色印刷 深色用45°,浅色用75°。 • 三色印刷 黄色用15°、品红色用75°、 青色用45°。 • 四色印刷 黄色用0°、品红色用15°、 青色用75°、黑色用45°。亦即我国推荐 的网线夹角。
四、蒙版(masking)
• 彩色原稿经照像分色得到的四块底片,便直接用于晒制 成印版,用黄、品红、青、黑四色油黑印刷,得到彩色复 制品,这种彩色复制品与彩色原稿仍有许多差异,这些差 异是由一系列因素造成的,主要有:滤色片的波长范围及 透光率问题,在分色照像过程中,它不能将吸收的色光全 部吸收,该透过的色光全部透过,因而底片上该透明部分 不够透明,密度该高的部分密度不够高,形成了色差;照 像时使用的光源与理想的连续光谱有差别,用有偏色的光 源进行分色,各色版不容易达到色平衡,会产生色差;油 墨色相的缺陷,油墨色相本应是标准的黄、品红、青三原 色,并与蓝、绿、红滤色片相匹配成补色,实际上三原色 油墨的色相都存在一定偏色,感光材料存在的缺陷,如反 差系数小,感色性不理想,影响底片上图像层次的正确反 映;纸张的白度不够,反射能力不强等,也影响彩色的再 现……。由于种种因素,单纯依靠色彩分解,是不可能忠 实再现原稿色彩的。
计算印花分色技术原理精选课件
12
2.2 数字半色调技术(digital halftoning)
网目频率: 是以每英寸线数(LPI)表示
大多数彩色期刊、杂志和广告册都 采用150LPI的网频印刷。 某些要求较高的印刷品则往往采用 175LPI的网频。 报 纸 印 刷 的 网 频 则 在 65LPI 至 100LPI之间。 印染一般选取40 ~ 80LPI。
• 1 印染分色原理
– 1.1四色分色 混色分色
1
• CMYK四色分色
CMYK分色原理非常简单,但是实际操作上,需要考虑纸张、 油墨的吸收和反射特征,网点扩张等等因素,因此,实际应用中 从RGB到CMYK的转换还是比较复杂的。
6,8色分色
为了增加颜色表现能力, 还会增加浅青、浅红、浅灰、宝蓝、橙色等 油墨。 现在,新的印花工艺,也有尝试用4分色进行印花 数码喷射印花,由于采用了喷墨打印机的原理,也有采用4分色印花。
• 专色分色,指直接按印上去的颜色进行分色,印花时,直接 把色浆调配成专门的颜色,而非通过叠色得到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专色分色 套色概念
4
云纹分色
5
1.3.专色印花技术与C MY K 四色印刷相比特点
a. 在任何颜色承印物上均可印刷彩色图像。 b. 可以对图像的色彩进行任意的替换调整,而不影响其它 的颜色。
6
C . 色彩鲜艳度比四色印刷好 四色印刷中色彩中的灰度问题很难彻底解决,特别是绿
1、由网点随机分布,叠印后不会出现龟纹,消除了“龟纹”的产生 2. 可提高色彩复制能力 3. 能表现细腻层次,适合高精细印刷的需要;
分光分色管控(原理)
分光分色原理
一、LED分光分色原理:
LED芯片本身存在亮度、电压等存在差异性,封装过程就是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分类在一起,LED 封装完毕后会有一个分类的动作,也就是分光,一般按电压、光通量、色温、亮度、色坐标等光电参数来区分,根据不同的光电参数分类来分成不同的Bin级;
二、分光机分光原理说明:
1)分光机中设置不同LED的测试程序,在分光作业时调用不同的分光测试程序;
2)分光机测试LED的光电参数,根据不同的电压、亮度、色坐标等光参数,系统自动分类到对应的BIN区中,分Bin后分光机将不同的LED自动分入对应的BIN桶内;
三、分光机作业作业过程介绍:
1、分光作业过程:
圆直振:转盘吸嘴点亮测试:分入BIN桶通过圆震震动,LED自动传入直震带,将 LED有序的传送到吸嘴位置;
自动感应传送过来的LED,吸嘴自动进行吸取
吸嘴吸取的灯珠传送到测试点,根据机台设置的参数进行点亮测试,测试值传输到电脑控制端
根据电脑程序,将测试的不同光参数的LED分入对应的BIN桶,同个bin入同个bin桶,bin桶满后自动进行提醒;
2、分光机实物图示:
1、圆震
2、直震
3、吸取
4、点亮测试
5、同一个BIN分到同一BIN中
6、同个BIN入同个BIN桶。
印刷工艺书(3篇)
第1篇第一章引言印刷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播方式,自从发明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应用领域,成为了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印刷工艺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进步。
本教程旨在介绍印刷工艺的基本原理、流程、设备和材料,为印刷行业从业者提供实用的参考。
第二章印刷原理2.1 印刷的基本概念印刷是一种将图文或图案从原稿转移到承印物上的技术。
它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原稿:印刷的原始材料,如纸张、胶片等。
(2)承印物:用于印刷的物体,如纸张、塑料、金属等。
(3)印刷版:用于将图文或图案转移到承印物上的模具。
(4)油墨:印刷过程中使用的粘稠物质,用于将图文或图案转移到承印物上。
2.2 印刷的基本原理印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油墨的粘附性和油水不相容性,将图文或图案从印刷版转移到承印物上。
具体过程如下:(1)印版:印版上的图文部分和非图文部分分别吸附油墨和水。
(2)着墨:印版在油墨中滚动,图文部分吸附油墨,非图文部分吸附水。
(3)分离:印版与水辊接触,图文部分的油墨被水辊带走,非图文部分的油墨则留在印版上。
(4)转印:印版与承印物接触,图文部分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
(5)干燥:承印物上的油墨通过加热或自然干燥,固化成图文。
第三章印刷工艺流程3.1 印前准备印前准备是印刷工艺流程的第一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原稿处理:对原稿进行扫描、分色、修图等处理。
(2)设计制作:根据原稿内容,设计出符合印刷要求的图文。
(3)制版:将设计好的图文制作成印刷版。
3.2 印刷过程印刷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装版:将印刷版安装在印刷机上。
(2)上墨:将油墨涂覆在印刷版上。
(3)印刷:将承印物通过印刷机,使图文转移到承印物上。
(4)干燥:对印刷好的承印物进行干燥处理。
3.3 印后加工印后加工是指在印刷完成后,对承印物进行的一系列加工处理,如裁剪、装订、覆膜、烫金等。
第四章印刷设备与材料4.1 印刷设备印刷设备是印刷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印前设备:如扫描仪、分色机、制版机等。
印刷工艺
印刷术萌芽的标志——印章和拓石印刷术诞生的标志——雕版印刷术1、雕版印刷的原理:木版的加工——将文稿誊写在纸上——校稿——贴板——刻书——校补——刷墨——俯纸——毛刷刷——揭开——成品2、木刻印刷板3、雕版印刷诞生的时间与代表物隋末唐初木刻金刚经4、宋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①出现适合于手工刻板的字体——宋体。
②在印刷、装帧形式上,卷轴装——册页装。
③发明了彩色套印技术。
④出现了雕版印刷的图画——版画。
⑤发明了蜡版印刷。
活字印刷的发明与发展1、发明人:宋代——毕升2、印刷原理:用胶泥制成一个个的单字——烧硬——对照文稿拣字在铁板上排版——火烤——蜡溶化——用平板压平字面——冷却——印版——刷墨——俯纸——毛刷刷——成品——取出活字以备后用3、发展胶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宋代(公元1041~1048年)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公元1297~1298年)王祯发明木活字印刷谷登堡在印刷史上的贡献(1440— 1448):①在铸字工艺上,使用字盒和铜字模,使活字的规格容易控制,便于大量生产。
②用铅、锡、锑做活字材料,使活字的性能更加完备。
③用油脂调制出了油墨,提高了印刷质量。
④设计出了木制印刷机,―刷印‖——―压印‖。
第二节印刷的定义、要素与分类印刷的定义:印刷工艺是研究印刷品印刷工艺流程的一门专业课程,其核心是流程及其优化,研究的重点是工艺过程中的变量,目的是控制印刷质量。
印刷:利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去的技术。
印刷的五大要素1、原稿2、印版3、承印物4、油墨5、印刷设备印刷的分类凸版印刷(书刊凸版柔性版印刷) 平版印刷(单张纸胶印卷筒纸胶印) 数字印刷(Ink-Jet DI 电子成像印刷) 凹版印刷( 杂志凹版印刷有价证券凹版印刷) 孔版印刷(丝网印刷)1、凸版印刷:印版特性印刷部分高于空白部分,且在同一个面上(平面或曲面)。
印版方式墨辊给印刷部分敷墨,压印使版与承印物接触,油墨转移主要产品卡片家庭日用品(纸巾)其他功能摸切压痕打号码压孔线1、印版2、供墨3、压印滚筒4、承印物2、平版印刷:印版图文部分与空白部分几乎处于同一平面上,图文部分亲油疏水,空白部分上水后亲水疏油印刷时首先对印版上水,空白部分覆盖一层水膜,然后对印版上墨,从而油墨只覆盖在图文部分并可以经由橡皮布转移到纸张上印刷膜层较薄,墨色较难控制3、凹版印刷:主要产品包装产品(塑料印刷防伪)大批量印品(杂志,传单等)印量>100000 印版图文部分凹下4、空版印刷:主要产品不规则形状承印物,玻璃、织物、不干胶,印量较小印件特点墨层厚度是其他印刷方式的10-20倍油墨的适应性最广1、可以翻动的网版2、油墨3、刮刀4、承印物印刷原理颜色的分类和特性1、颜色的分类:①非彩色:白色、黑色以及深浅不同的灰色。
颜色复制原理-分色原理
1、
阶
• 亮调:亮度较大的阶调范围(相当于十级梯尺的1~3成网点)
调
• 暗调:亮度较小的阶调范围(7~9成网点)
• 中间调:亮度介于亮调和暗调之间的阶调范围(4~6成网点)
• 高光:原稿的光亮部位(1成网点)
• 光辉点:原稿最亮的一点(绝网)
一、阶调复制的基本概念
层次是指图像中从最亮到最暗的一系列密度等级。
C+M=B C+Y=G M+Y=R C+M+Y=Bk
二、分色原理
C与R
常见 互补
Y与B
首先回顾一下!
M与G
二、分色原理 滤色片:透过本色光,吸收其它两种原色光 颜料:吸收互补色光,反射其它两种原色光
入射光 滤色片 透射光
首先回顾一下!
如何进行图 像颜色分解?
二、分色原理 分色:是利用红、绿、蓝色滤色片的选择性吸收获得三种颜色信 号的过程。
提交
单选题 1分
2. R+G=?
AY BM CC DW
E 此处添加选项内容
提交
单选题 1分
3. R+B=?
AY
B
M
CC
D BK
E 此处添加选项内容
提交
单选题 1分
4. G+B=?
AY
B
M
CC
D BK
E 此处添加选项内容
提交
单选题 1分
5.C+Y=
AB
B
G
CR
D BK
E 此处添加选项内容
提交
单选题 1分
原稿
滤色片
分色
M
C
印刷 Y印版 彩色印刷品
印刷色彩基础知识
颜色混合时饱和度地变化 如上图所示,黄色和红色混合得到橙色,而 黄色和青蓝色混合却得到绿色,黄色与蓝色混 合得到灰色,其饱和度依次减小。这是因为黄 色在色相环上和红色较近,而和蓝色最远。
⑷颜色外貌相同的光,不管它们的光谱组成是否 一样,在颜色混合中具有相同的效果,即凡是在 视觉中相同的颜色都是等效的。由以上规律可以 推导出代替律。
同一种色相正是由于明度的差别而具有不同的色彩, 也同样由于色彩的明暗不同,才显示出画面的层次感和 立体感。比如同样是红色,有明红、浅红和深红之分, 便我们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彩。在各种颜料中,白颜料是 反射率极高的物质,黑颜料是反射率极低的物质,如果 在其他颜料中加入白色,可以提高混合色的明度;加入 黑色,可以降低混合色的明度。但是这种混合方式改变 的不仅仅是颜色的明度,而且还有颜色的饱和度。
色彩的饱和度与呈色物体的表面结构有关。如果呈色 物体表面光滑,表面反射光的主反射面上,光线耀眼。而 其他反射面上反射的光线较少,颜色饱和度就高。如果呈 色表面较粗糙,其表面的光呈漫反射,在任何方向上都有 白光的反射,所以降低了色彩的饱和度。 不同光谱色能分辨 出的饱和度的级数是不 等的,甚至相差很大。 其中红色的级数最多, 有25级,黄色级数最少, 有4级。右图为人眼能 分辨的光谱色的饱和度 级数。
在亮度极高或极低时,都不可能完全体现。 在极亮的条件下,人眼接受刺激的能力达 到了极限,便会产生耀眼的感觉,这时对颜色 的一切属性都难以辨认; 当在极暗的环境时,色彩难以体现,自然就 无法区别色彩的色相和饱和度了。 只有在亮度适中时,色相和饱和度才具有 真正的意义。 实验发现,在中等亮度下,人眼能分辨的色 彩总数10000种左右,彩色印刷品可以表现出 2000种不同的颜色。
补色律是指每一种颜色都有一个相应的补色,如果 某一颜色与其补色以适当比例混合,便可产生白色和灰 色,如果两者按一定比例混合,便得到近似比例较大的 颜色。 中间色律是指任何两个非补色混合时,可产生中间 色,混合色的色调取决于两个颜色的相对数量,其饱和 度取决于两者在色相顺序上的远近,近则饱和度大,远 则小。
印刷概论
P24
2.2 图像处理基础
网点:在彩色图像印刷过程中,图像的层次、颜色、清晰度是必须 由网点来还原和再现。印刷复制就是通过网点面积疏密变化来控制 墨量变化,从而再现原稿的浓密效果。网点在印刷过程中是最小的 吸附油墨单位,是组成图像的最基本元素。
层次:是指图像上最亮到最暗阶调的密度等级。层次的多少决定画面上色 彩的变化和质感,层次通常用梯尺来量度。
P16
凹版印刷
印刷部分低于空白部分,而凹陷程度又随图像的层次有深浅不同,图 像层次越暗,其深度越深,空白部分则在同一平面上。印刷时,全版面涂 布油墨后,用刮墨机械刮去平面上(即空白部分)的油墨,使油墨只保留 在版面低凹的印刷部分上,再在版面上放臵吸墨力强的承印物,施以较大 压力,使版面上印刷部分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获得印刷品 。
P7
1.2 印刷的定义
以文字原稿或图像原稿为依据,利用直接或间接的 方法制成印版,再在印版上敷上粘附性色料,在机械压 力的作用下,使印版上一定量的粘附性色料转移到承印 物表面上,从而得到复制成的批量印刷品的技术。
P8
1.3 印刷要素
常规的印刷,必须具备有原稿、印版、承印物、印刷油墨、印刷机械 五大要素,才能进行印刷。 原稿:文字原稿、图画原稿、图像原稿、印刷原稿。 印版: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孔版印刷。 承印物:新闻纸、胶版纸、涂料纸、凹版纸、字典纸、书皮纸、书 写纸、白卡纸、纤维织物、塑料、木材、金属、玻璃、陶瓷等等。 印刷油墨:软管油墨、印铁油墨、制版墨,玻璃油墨、标记油墨、 喷涂油墨、复印油墨、号码机油墨。
P22
2.1 原稿种类
图像原稿: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切景物图及接触到的图像,如光学图、照片 、各种绘画作品等,都是连续的亮度变化的信息,是由一些列具有不同亮度 的点所组成,它们是模拟图。模拟图像必须经计算处理转化为一系列以数值 表示的图像,即数字图像,才能在计算机中处理运算,输出成胶片或印版。
分色电镀工艺
分色电镀工艺分色电镀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用于给金属制品增加色彩和装饰效果。
它在各种行业中广泛应用,如家居装饰、珠宝、汽车等。
本文将介绍分色电镀的工艺流程、原理以及应用领域。
一、工艺流程分色电镀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基材处理:首先,需要对金属基材进行处理,以保证其表面光洁度和附着力。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去油、酸洗和除锈等。
2. 底镀层:接下来,需要在基材上镀上一层底镀层,以增加分色电镀层的附着力和光泽度。
常用的底镀层材料有铜、镍等。
3. 分色电镀:在底镀层的基础上进行分色电镀。
分色电镀是通过改变电镀液中的参数,如温度、电流密度和镀液配方等来实现的。
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得到不同的颜色效果,如金色、银色、黑色等。
4. 密封处理:最后,需要对分色电镀层进行密封处理,以增加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常用的密封处理方法有热处理和化学处理等。
二、原理解析分色电镀的原理基于电化学反应。
在电解槽中,将金属基材作为阴极,将带有颜色草酸盐离子的电镀液作为阳极,施加合适的电流和电压,使草酸盐离子在阴极表面还原成金属。
不同的颜色效果是通过调整电镀液中的参数来实现的。
例如,金色电镀是通过在电镀液中加入硫氰酸盐来实现的,而银色电镀则是通过在电镀液中加入硫酸银来实现的。
三、应用领域分色电镀技术在各个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家居装饰:分色电镀可以为家居装饰品增添丰富的色彩和装饰效果,使其更加美观和高档。
2. 珠宝:分色电镀可以为珠宝制品增加独特的色彩,使其更加吸引人的同时也提高了其价值。
3. 汽车:分色电镀可以用于汽车零部件的表面处理,增加其耐腐蚀性和装饰效果。
4. 电子产品:分色电镀可以用于电子产品外壳的表面处理,增加其外观质感和耐用性。
总结:分色电镀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通过改变电镀液的参数来实现不同的颜色效果。
它在家居装饰、珠宝、汽车等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分色电镀工艺流程包括基材处理、底镀层、分色电镀和密封处理等步骤。
包装印刷复习题目(有答案)
1、(1)分色的基本原理:使用红、绿、蓝滤色片,对原稿反射或透射的色光进行选择性透过和吸收,制作色光三原色的补色版(即黄、品红、青分色片)。
当用白光照射原稿时,原稿可以反射或透射出各种颜色。
使用红滤色片,只能通过从原稿上反射或透射的红光,使感光材料感光,形成高密度区域,而原稿山反射或透射的蓝光和绿光被吸收,感光材料不能发生光化学反应。
原稿上的绿光和蓝光为色料的青色,所以用红滤色片分色得到的是青阴片。
绿滤色片:品红阴片,蓝滤色片:黄阴片。
(2)专色和原色的区别:(3)专色的特点:①不透明性②准确性③表现色域宽④实地性2、(1)网点的作用:在印刷复制彩色图像时,原稿的层次和色彩是依靠各色网点的叠印完成的,在色彩合成中网点的排列会出现并列、叠合等情况。
网点套印在彩色合成时有两种情况:叠合与并列。
网点叠合:遵循减色混合原理,网点并列:遵循色光减色法和加色混合原理(2)加网的方式和各自特点:①调幅加网:网点面积岁图像的深浅变化,网点出现的空间频率固定,网点按行列排布②调频加网:网点面积固定,网点出现的空间频率随图像的深浅变化,网点在微观上呈现随机分布③调幅/调频混合加网:网点面积和网点出现的空间频率都随图像的深浅变化3、(1)胶印的特点:①使用润版液②间接印刷,有橡皮滚筒③空白和图文同时受压,平均压力小,速度快④线划和网点易扩大⑤墨层平薄⑥工艺简单,成本低,工期短(2)胶印的工艺流程:印刷前准备、安装印刷、试印刷、正式印刷、印后加工处理4、阳图PS版的制版工艺:曝光、显影、除脏、修版、烤版、涂显影墨、上胶5、凹版印刷印版的分类及其特点:①照相凹版(影写版):网点大小相同深浅不同,通过墨层厚度变化体现层次②照相加网凹版:网点深浅相同大小不同,通过着墨面积的变化体现层次③道尔金照相加网凹版:网点深浅大小都变化,通过着墨面积和墨层厚度变化体现层次。
6、凹版印刷层次的表现方式:①墨层厚度:用墨层厚度表现的画面阶调呈连续调,墨色较厚实,阶调丰富,暗调部分的层次表现优越。
印刷分色和网点原理
印刷分色和网点原理一、分色一般情况下,印刷色彩是采用CMYK四色叠加而成,C+M叠加出B,M+Y叠加出R,C+Y叠加出G,三个以上的颜色叠加则为黑,所以一般情况下,彩色印刷物基本上包括七种颜色——青C、洋红M、黄Y、黑K、红R、绿G、蓝B。
但并不是所有印刷工艺都可以简单的使用四色叠加就轻易得到彩色,相同的分色方法,在不同的印刷工艺下,颜色效果会大大折扣,甚至相差很大。
在胶印工艺里印刷出来的油墨很薄,可以实现理想的四色叠加效果。
但是丝印的话,因为油墨太厚,上层油墨会完全遮住下一层颜色,CMYK的叠加原理在丝印工艺里就失效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经常会用到四色以外的专色油墨进行印刷,这时就需要人工进行分色。
所以分色大致可以分为:自动分色与手工分色。
1、自动分色的话,只需设置CMYK颜色模式即可,RIP会自动分色实现。
2、手工分色,也有难易程度的不同。
(1)普通的实地图案分色比较容易,就是将每个不同的色块做出一个独立的印版,颜色边缘设置一定宽度的叠印描边(即陷印)。
(2)如果是网点图案分色就需要设计人员具备较高的印刷经验。
这种分色有时称印花拆色,一般用PS或金昌软件。
AI及新版CDR X6都可以将颜色类型指定为专色或印刷色,这两种颜色类型与商业印刷中使用的两种主要的油墨类型相对应,具体的讲,就是专色采用专色油墨,印刷色采用CMYK四色油墨。
在“色板”面板中,可以通过在颜色名称旁边显示的图标来识别该颜色的颜色类型。
(1)关于印刷色印刷色是使用四种标准印刷油墨的组合打印的:青色、洋红色、黄色和黑色(CMYK)。
当作业需要的颜色较多而导致使用单独的专色油墨成本很高或者不可行时(例如,印刷彩色照片时),需要使用印刷色。
(2)关于专色专色是一种预先混和的特殊油墨,用于替代印刷油墨或为其提供补充,它在印刷时需要使用专门的印版。
当指定少量颜色并且颜色准确度很关键时应该使用专色。
专色油墨准确重现印刷色色域以外的颜色。
照相分色的原理和方法
照相分色的原理和方法照相分色是一种通过色彩滤光片来筛选不同波长光线并记录下来的摄影技术。
在照相机中,利用彩色滤光片拍摄静止或运动的场景时,可以分别记录下不同波长的光线,从而在照片中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这种技术可以创造出更加真实、丰富多彩的照片效果。
照相分色的原理是基于颜色的三原色理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彩色世界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的光线混合而成的。
相机中的彩色滤光片就是将这三原色的光线分别筛选出来,使得光线只通过其中一种颜色的滤光片,然后再记录在感光介质上。
常用的彩色滤光片有红色、绿色和蓝色。
红色滤光片能够有效地吸收绿色和蓝色光线,只让红色光线透过。
绿色滤光片能够吸收红色和蓝色光线,只让绿色光线透过。
蓝色滤光片能够吸收红色和绿色光线,只让蓝色光线透过。
当使用这些彩色滤光片拍摄场景时,它们会分别记录下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线,再经过后期处理,将这些颜色重新合成,生成一幅真实的彩色照片。
创造出高质量的彩色照片需要一系列的步骤和技巧。
首先,摄影师需要选择适合的彩色滤光片。
选择滤光片的原则是根据摄影目标,确定需要突出的颜色,选取对应的滤光片。
例如,如果想突出天空的蓝色,可以使用蓝色滤光片,如果想突出绿色植物,可以使用绿色滤光片。
此外,还需要根据光线条件和场景特点选择合适的感光介质,比如胶片或数字传感器。
拍摄时,使用彩色滤光片应该注意几个关键要点。
首先,应该确保滤光片与镜头之间的连接良好,以防止光线泄漏。
其次,摄影师需要根据拍摄条件调整相机的曝光时间和光圈,以确保正确的曝光。
由于滤光片的颜色会吸收一定的光线,所以需要相应地调整曝光时间或光圈来补偿这种损失。
此外,还需要注意拍摄时的镜头焦距,以保持景深合适,确保主体清晰。
拍摄完成后,需要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
后期处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将不同颜色的通道分离出来,然后对每个通道进行调整。
通常可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来完成这些操作。
根据摄影师的创作意图,可以进行颜色的调整、对比度的增强、色彩平衡的调整等,以达到优化照片效果的目的。
色度学原理基础
利用计算机模拟分色摄影浅析作者:辽宁省辽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岑鹏侯泽山引言新刑事诉讼法中明确了视听资料作为七种诉讼证据之一,其中可视性资料多是通过照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这就意味着,刑事照相将作为重要的取证手段和举证方式,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办案和诉讼活动中。
在刑事办案过程中,分色摄影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技术方法。
分色摄影是指利用滤色镜进行的可见光摄影,它是通过减弱或消除某种(些)色光来突出另一种(些)色光,进而达到增强或减弱反差的目的。
主要应用于对尸体面部及其他部位尸斑的拍照,拍摄显现手印,拍摄涂抹、掩盖的字迹等。
但是传统的分色摄影过程比较繁琐费时,比如滤色镜的选择、暴光量的补偿等。
有时还需要试拍以确定分色效果。
对于一些彩色录像资料和彩色图片再进行分色照相会更加困难。
计算机的运用为分色技术增添了新的活力,对于彩色图片的分色处理计算机更灵活更方便。
只要用数字化相机拍摄一张彩色照片,然后将它输入计算机,应用有关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Photostyler等,就可以在计算机显示器上进行分色处理,而且能按办案需要迅速获得理想的分色效果。
1原理部分1.1色度学原理基础1.1.1色匹配法彩色视觉的三色理论基础是任意一种颜色可以用三种适当数量的基色配得。
在加色还原系统中,例如彩色电视,三基色是红、绿、蓝光。
将这三种基色光投映到共同的空域中可以配得某种色光。
减色还原系统是大多数彩色摄影和彩色印刷技术的基础。
在这种系统中是让白光依次通过黄、品红和青滤光片,滤出某种色光。
1.2分色摄影及滤光片的工作原理1.2.1分色摄影原理分色摄影是通过选择和控制光的光谱成份来控制被摄体影像的亮度分布的一种摄影方法。
通过选择色光,可以改变被摄物体的亮度分布,从而可以加强或减弱被摄物体颜色之间的差别,获得在白光下无法区别的影像细节及反差。
1.2.2滤色镜的工作原理所谓滤光片,就是一种能按照规定的需要来改变入射光的光谱强度分布的光学器件。
分色及制版工艺原理
分色及制版工艺原理分色及制版工艺原理是印刷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它涉及到对图像进行分割、拆分和排版,以便于在印刷过程中能够准确地还原出原始图像的色彩和细节。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分色的原理。
分色是指将原始图像中的色彩按照不同的颜色通道进行拆分。
通常采用的颜色通道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这三种基本颜色又被称为三原色。
在分色过程中,印刷色版的制作将根据原始图像中的颜色信息,将每个颜色通道的色彩变化转换为相应的油墨密度变化。
通过控制不同油墨的叠加比例,从而实现印刷品上色彩的再现。
分色的准确性对于印刷品质量至关重要。
在分色过程中,需要根据原始图像中的颜色信息,决定如何利用现有的颜色通道来还原出最接近原始图像的色彩。
这需要借助于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中的分色功能,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将原始图像中的像素颜色映射到各个色彩通道的范围内。
分色的准确性不仅取决于图像处理算法的质量,还取决于打样和调色的工艺水平。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制版的原理。
制版是指将分色后的图像按照一定的排版规则进行布局和组织,以便于在印刷过程中进行油墨的传递和转印。
在制版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版面的平衡性、光影效果和色彩的平衡度等因素。
制版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排版布局,使得印刷品在色彩和细节上能够达到最佳的还原效果。
制版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色彩增益和网点调整。
色彩增益是指在制版过程中对色彩进行适当的增强,以使得印刷品在视觉上更加鲜明。
色彩增益通常通过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来实现。
而网点调整是指对图像中的调色网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于在印刷过程中能够准确地传递油墨。
网点调整通常包括网点扩大和网点缩小两种方式,其中网点扩大能够增加印刷品的色彩深度和细节,而网点缩小则有助于提高印刷品的细节清晰度和锐利度。
在制版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版面的比例和尺寸。
合理的版面比例能够使得印刷品在视觉上更加协调和美观。
此外,制版还需要考虑到排版的层次和重点,以便于在印刷品中突出重点和营造特定的视觉效果。
第四节 电子分色系统.
• •
• •
•
• (4)装稿 • 将原稿先进行清洁处理,反射原稿上应加上规矩线,然后 贴装在扫描滚筒上,并根据倍率决定扫描线数及细微反差 的要求,以调节虚光孔的大小。 • (5)定标(librate) • 先定白场,即原稿中要尖网的次高光部位,也可参考中 间调,再定黑场,将原稿的最黑片,以青版为标准,如青 版定为95%,黄、品红版就会相应平衡,最后定中间调, 然后再回复检查白场、黑场是否正确。 • (6)定起始线 • 对规格尺寸定出起始线也即裁切线,主要是扫描阳图。 • (7)裁片、装片 • 裁切感光片应比规格尺寸大,四周有富余,将感光片装 人暗盒,如无电子加网装置,扫描网点应将接触网屏复在 感光片上,然后将暗盒挂在电分机上,装片在安全灯的暗 室进行。
• •
• (3)数据设定器 • 对具有连续扫描功能的电分机,可用数据设定器以脱机 方式对分色条件数据进行设定。操作人员在数据设定器上 将高光密度、暗橱密度;最大和最小网点百分比、修色、 层次、倍率、强调细微层次自动底色去除、网线数、分色 方式、阴图和阳图的选择等分色数据设定存储在软磁盘中, 分色时只要将铺装好的原稿滚筒及数据磁盘装到连续电分 机上,便可开始分色。该设备可使电分机的停机时间缩短 到最小限度,提高电分机的运转率。 • (4)电分机设定摸拟装置 • 在电分机上设定后,对原稿进行快速扫描,将图像显示 在设定模拟装置的显示屏上,经确认以后,再进行正式分 色扫描,该设备的作用是为提高产品质量,勿因设定不妥 而浪费时间和材料,以及影响后工序的进行,并且能目视 成品效果,便于操作人员的培养。
• (7)阴阳像的转换 • 许多电子分色机都具有阴阳像图形的转 换功能,通过电路进行演算,达到反转图 像信号的大小关系,即,如果图像信号的 大小为A,设某一定值为k,与A的差值 (Aˊ= k-A)为新的图像信号,则A和Aˊ相 互便为图像、阳像关系。
分色棱镜的工作原理
分色棱镜的工作原理分色棱镜是一种常用的光学仪器,它可以将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那么,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分色棱镜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光的折射和色散来解释。
当光线通过分色棱镜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而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在分色棱镜中,光线从空气中进入到玻璃或其他透明介质中,由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
分色棱镜还利用了光的色散现象。
色散是指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不同波长的光线转折角度不同的现象。
根据光的波长和折射率的关系,不同波长的光线在经过折射时会发生不同的偏折。
在分色棱镜中,不同波长的光线经过折射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从而使得白光的不同颜色分离出来。
具体来说,分色棱镜通常由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
当白光射入分色棱镜时,会发生折射和色散。
根据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折射角度不同,光线会被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谱。
这是因为不同波长的光线在经过分色棱镜后会有不同的折射角度,从而导致光线的偏折程度不同。
分色棱镜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光的波长和折射率的关系来解释。
光的波长越长,折射率越大;光的波长越短,折射率越小。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在通过分色棱镜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个关系。
因此,不同波长的光线在经过分色棱镜后会发生不同的偏折,从而导致光谱的分离。
分色棱镜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相互作用。
当光线从空气中射入分色棱镜时,会先发生反射,然后再发生折射。
反射是指光线从介质的表面弹回的现象,而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这种反射和折射的相互作用使得光线在分色棱镜中的传播路径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光谱的分离。
分色棱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
当白光通过分色棱镜时,不同波长的光线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和偏折,从而使得光谱中的不同颜色分离出来。
这种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光谱分析、光学仪器和光学实验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版时,原稿要分成青(C)、品红(M)、黄(Y)、黑(K)四色,其分色原理是什么?
答:彩色画稿或彩色照片,其画面上的颜色数有成千上万种。
若要把这成千上万种颜色一色色地印刷,几乎是不可能的。
印刷上采用的是四色印刷的方法。
即先将原稿进行色分解,分成青(C)、品红(M)、黄(Y)、黑(K)四色色版,然后印刷时再进行色的合成。
所谓"分色"就是根据减色法原理,利用红、绿、蓝三种滤色片对不同波长的色光所具有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将原稿分解为黄、品、青三原色。
在分色过程中,被滤色片吸收的色光正是滤色片本身的补色光,以至在感光胶片上,形成黑白图像的负片、再行加网,构成网点负片,最后拷贝、晒成各色印版。
这是最早的照相分色原理。
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印前扫描设备将原稿颜色分色、取样并转化成数字化信息,即利用同照相制版相同的方法将原稿颜色分解为红(R)、绿(G)、蓝(B)三色,并进行数字化,再用电脑通过数学计算把数字信息分解为青(C)、品红(M)、黄(Y)、黑(K)四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