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文地理必背知识点:中国的工农业发展
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
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人文地理知识归纳总结1一、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①农业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④粮食问题:亚非拉地区粮食匮乏,尤其是中非、西非、东非地区,人民营养不足;少数发达国家的商品粮积压越来越多,极力争夺国外粮食市场。
⑤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一是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二是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这是人类应该长期注意的问题;三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⑦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a.我国的畜牧业可以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畜牧业。
b.c. 我国发展水产业的条件相当优越:沿海四大海域的近海海域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大陆约有2000万公顷水面,其中有3/4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南部季风区,这一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多,交通便利,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高,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d.水产业分为天然捕捞业和人工养殖业。
e我国水产品总量中,海水产品较淡水产品多;在海产品中以天然捕捞为主;在淡水产品中以人工养殖为主。
2、工业①工业区位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
二、人口与环境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①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有明显的不同。
亚非拉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欧洲、北美的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的人口已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③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婴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在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前,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平。
我国人口分布不平均:东南多,西北少。
(以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以南,面积占全国43%,人口占94%)原因是:东部耕地多,气候优越,人口密度大;工商业、交通业发达、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
人文地理学(赵荣第二版)第5、6章 农业、工业区位 知识点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一)农业的起源1、农业起源的理论2、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二)农业的发展与类型农业发展阶段原始农业——迁移农业农业最大的特点是对土地进行轮种传统农业 基本特征:由原始农业发展而形成的,是一种生计农业,家庭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参加生产劳动;传统农业水平低,整个社会农民占绝大多数,二、三产业的人比例低,人数少;在土地私有下,进行生产的劳动者占有很少土地,甚至没有耕地。
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传统农业的类型现代农业 基本特征1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计农业不同,其产品不是以供给自己消费为主要目的,而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以获得利润,亦称为商品农业。
2主要为居住在城镇中的非农业人口提供生活消费品,保证制造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的顺利进行。
3专业化生产使得现代农业体现出规模经济,并向纵深发展,形成完整的农业生产体系,与其他农业企业形成联合体,使农业社会化的程度很高。
补充:◆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农场多依靠机械和现代科技成果,所以从事现代农业的人口在该国或地区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传统农业区低的多;◆现代农业不像传统农业那样依靠人力与畜力、草木灰与厩肥为主的有机肥料,以及当地凭经验选取的品种,而是使用化石燃料所推动的机械,人工合成的化肥,以及用生物遗传过程所产生的高产种子。
由于这些条件,现代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超过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的生产往往与其他农业企业形成联合体,其产品从原料、半成品到成品,从运输到成品包装和销售,也就是从农场生产的粮食到餐桌的食品形成联合经营,农业社会化的程度很高。
现代农业的类型:种植园、谷物农业、牲畜育肥农业、乳品业、市场园艺农业和大牧场农业形成与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对自然的影响农业依赖于自然,虽局部可以改变自然环境,但改造力度较小。
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是生产单位群体变小,促进了家庭的发展,农业要求的定居、聚居状态促成了村落的出现。
在此基础上,农业进一步发展,就导致文明的出现,这是人类发展的根本性变化。
初中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初中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自然地理方面:1.大气和气候-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等的认识。
-平均气温和气温分布: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的特点及分布。
-天气图解读:掌握天气图中气压、风向、风力等的表示方法和含义。
-大风、台风的形成和特点。
2.水资源和水循环-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了解地球地表水、地下水和冰川、湖泊、河流等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利用方法。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认识蒸发、凝结、降水等水循环的过程,了解水循环对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湿润带和亚热带草原带-湿润带的植被和动物:了解湿润带的常见植被和动物,如森林、热带雨林等。
-亚热带草原带的特点和分布:亚热带地区的气候、植被和地理分布情况。
-亚热带草原带对人类的影响:了解亚热带地区的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4.地壳运动和地理灾害-地壳运动的类型和特点:地震、火山喷发和地质构造的认识。
-地理灾害的种类和影响:洪水、旱灾、地震、火山喷发等对人类生活和经济的影响。
-预测和防御地理灾害的措施:包括监测预警、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等方面的知识。
人文地理方面:1.人口和城市-人口数量和分布:掌握人口总量、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等概念,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情况。
-城市的发展和影响:认识城市的定义、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的功能。
-城市问题和城市规划:包括城市交通、城市污染、城市更新等方面的知识。
2.农业和工业-农业的发展和类型:了解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特点,认识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
-工业的发展和影响:认识工业的定义和分类,了解工业的发展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气候、地形、水资源等因素对农业、交通、旅游等方面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和地球村: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认识地球村的概念和实践。
-国际组织和地理合作:了解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作用,认识国际间的地理合作和交流。
以上仅为初中中考地理的基本知识点,还需要结合教材和学校的具体教学要求进行深入学习和复习。
高考地理复习 中国人文地理 第3节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笔记归纳总结
第三节中国的农业和工业1、中国的农业主要内容见已发的农业相关内容补充⑴种植业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种植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
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等方面有明显的粮食生产是我国种植业的主体,在整个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粮食是我国人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我国有近13亿人口,粮食需求量大。
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粮食产量还只有400千克,刚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同时,我国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自然灾害频繁。
因此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也是实现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的关键。
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是:①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②要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③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面向市场,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生活的丰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收入真正得以提高。
④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量。
例如: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等。
⑵林业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为人类提供木材、多种原材料、食品、饲料,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
历史上,我国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由于长期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战争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少林国家。
近年来,我国在植树造林和保护天然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实行“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的政策、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政策等。
初二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二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1. 地球的组成和结构- 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 地壳分为洲壳和海洋壳,洲壳较厚,海洋壳较薄。
2. 地球的运动-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 自转是地球绕自己的轴心旋转一周,一天分为24小时。
- 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一年分为365天。
3. 太阳系和行星- 太阳系包括太阳和围绕它公转的各种天体。
-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
- 除了地球,还有其他行星,如水金火木土等行星。
4. 内外力与地貌- 内力主要由地壳的运动引起,会形成地震、火山等地貌。
- 外力主要由水、风、冰等自然因素引起,会形成平原、山地、河流等地貌。
5. 气候与气象- 气候是指某一区域长期的天气状况,由温度、湿度、降水等因素决定。
- 气象是指某一时间点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风力等因素。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1. 人口与人口问题- 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的居民总数。
-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人口迁移等方面。
2. 城市与乡村- 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发展较为集中的地区。
- 乡村是人口分散、农业发展较为集中的地区。
3. 工业与农业- 工业是指生产制造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等。
- 农业是指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等。
4. 交通与通信- 交通是指人们物资的流动和交换,包括陆路、水路、空路等。
- 通信是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包括电话、互联网、邮件等。
5. 文化与旅游- 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群体的思想、信仰、生活方式等。
- 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观光等目的而外出游览的活动。
以上是初二地理必背的一些知识点总结,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的内容。
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1. 地球的组成和结构地球是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的。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内核则是固态的铁和镍。
人文地理学考知识点
人文地理学考知识点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和特点。
在人文地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和了解。
本文将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知识点。
1. 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人口的数量、分布、结构和变动等问题。
在人文地理学的考试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1.1 人口数量与分布:了解全球人口数量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地区、国家和城市的人口分布特点。
例如,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等。
1.2 人口结构: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结构特点,如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职业结构等。
例如,发达国家的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结构则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1.3 人口变动:了解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等变动情况。
例如,中国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而国际移民对人口流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等问题,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在城市地理学的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2.1 城市发展: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包括城市的起源、演变和扩张等。
例如,城市的起源主要与农业生产和贸易活动的发展有关。
2.2 城市结构: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
例如,城市中心一般设有商业中心、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等功能区域。
2.3 城市问题:了解城市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住房短缺等。
例如,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存在着严重的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
3. 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涉及到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文化地理学的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3.1 文化景观:了解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景观特点,如宗教建筑、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等。
例如,中国的故宫和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人文地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人类活动也对地理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中,气候和地形等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热带雨林地区由于气候潮湿多雨,植被茂密,对人类定居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在这样的地区,人们往往过着游牧、狩猎和采集为主的生活方式,而农业发展相对较少。
另外,地球上的沙漠地区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缺少水资源,对人类的定居和生产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在这样的地区,人们往往过着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而农业发展相对较少。
除了气候和地形等自然环境因素外,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也对人类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煤矿等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
例如,中东地区因为石油资源的丰富,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能源供给的重要地区。
而资源匮乏的地区,由于生产成本较高,经济发展较慢。
例如,非洲大陆由于自然资源相对缺乏,成为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除了自然环境因素外,人文地理学还研究人类社会的经济、社会、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利用、城市化、农业发展、环境污染等方面。
在地球的大部分地区,人类都进行了土地的开垦和利用,这些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在城市周围的土地上建设了大量的建筑,大量的水泥和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加速了水土流失、增大了洪水的频率。
另外,农业开发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了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等。
因此,人文地理学要重点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城市化的进程和农业的发展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增加。
城市化进程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初中人文地理必背知识点:中国的工农业生产条件
初中人文地理必背知识点:中国的工农业生产条件南方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有利条件:①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台湾、海南、滇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区)。
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
③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不利条件:①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
②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③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之一,以水田为主。
长江以北一年两熟,长江以南一年三熟。
农耕区畜牧业为主。
淡水养殖发展很快。
南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
海洋渔业发达,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沈家门港是我国最大的渔港。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重要的商品粮、桑蚕、糖料作物、油料作物、棉花、黄麻、亚热带热带作物和淡水渔业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美誉。
②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
棉花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
热带经济作物基地:海南岛、西双版纳。
糖料作物基地: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
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淡水渔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
桑蚕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
用材林基地:横断山区、东南林区。
主要农产品:种植业-水稻(最大产区)、小麦、棉花、油菜籽(长江流域)、甘蔗。
林业-用材林:杉、马尾松、竹。
经济林:茶叶、油茶、油桐、橡胶、剑麻、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蚕桑。
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汇总地理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广泛而丰富的内容。
作为初中学生,了解地理必考知识点,对于提高考试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汇总初中地理必考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和地图知识-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椭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 地图的使用技巧:了解地图的比例尺、图例和方向标识等。
2. 气候与气象知识- 区分气候与气象:气候是长期的天气现象,气象是短期的天气现象。
- 气候因素:纬度、海洋、大陆、海洋暖流、山脉和风等。
- 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和湿度等。
3. 水资源与水循环知识- 水循环:水的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过程。
-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了解水资源的稀缺性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4. 地貌与地质灾害知识- 主要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等。
-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海啸等。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人口问题知识- 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人口集中与稀疏的原因及影响。
-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等。
2. 城市与乡村知识- 城市的特征与功能:城市人口、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
- 农业与农村地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村建设。
3. 交通与通信知识- 交通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等。
- 通信工具与技术:电话、互联网、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等。
4. 经济与资源知识- 经济体系: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 资源与能源:自然资源的类型和利用状况。
三、区域地理知识点1. 中国及世界地理知识-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边界和地形地貌。
- 了解世界地图上的大洲、洋和国家等。
2. 中国的主要行政区划与地理特征- 了解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和特点。
- 了解中国的地理特征:江河湖泊、山脉高原和经济区域等。
3.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 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和经济特点。
总结:以上是初中地理必考的重要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对学生们复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农业地理
初中地理农业地理农业是人类最早学会的生产活动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理现象的学科,对于农业地理的研究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农业区划、农业生产、农业发展等方面来探讨初中地理中的农业地理知识。
一、土地利用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不同类型的土地适合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
在农业地理中,我们通过土地利用的分析来了解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和特征。
1. 耕地耕地是指经过改良、施肥和耕作处理后适于种植作物的土地。
耕地广泛分布于河谷、平原和丘陵地带,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
耕地的利用程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林地林地主要指天然生长的森林地带,也包括人工造林地和林下良田。
林地的利用可以提供木材、草药、野生动物资源等,同时还能保护水土,调节气候。
林地分布广泛,但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也较大。
3. 草地草地主要指野生草地和人工草地,适于牧草生长。
草地在半干旱地区和山区较为常见,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草地的合理利用可以提高畜牧业的效益,同时也要注意草地退化和过度放牧的问题。
4. 水域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沿海地带等,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灌溉和养殖资源。
合理的水域利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益,同时也要注意防治水域污染和保护水源的问题。
二、农业区划根据不同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农业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需要进行农业区划的研究。
1. 单一农业区单一农业区是指某个地区农业的生产特点较为单一,主要生产某种作物或某种养殖业。
例如,南方地区农业以稻米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北方地区农业以小麦种植和畜牧业为主。
2. 综合农业区综合农业区是指某个地区农业生产比较多样化,多种农业活动共同发展。
例如,沿海地区农业不仅有农作物种植,还有水产品养殖和渔业。
3. 特色农业区特色农业区是指某个地区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特色,例如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休闲农业等。
特色农业区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农业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114、广义的农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
115、南方——水稻——大米;北方——小麦——面食116、主要商品粮基地:①三江平原;②松嫩平原;③洞庭湖平原;117、纤维作物: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
油料作物:油菜子的最大产区是长江流域;花生分布较为普遍,山东、河南两省为主要产区。
糖料作物:甘蔗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最大产区为广西;甜菜主要分布黑、吉、内蒙古和新。
饮料作物:茶叶主要产区有福建、浙江、云南等。
热带经济作物:椰子、可可、咖啡、天然橡胶等,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
118、我国西部、北部的四大牧区: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主要畜种:三河牛、三河马、细毛羊、牦牛、藏绵羊等。
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四川、湖南、河南是我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
119、工业布局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四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120、棉、毛、丝、麻纺织和化纤,其中以棉纺织工业最为重要。
棉纺织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是靠近棉花生产基地,如上海、天津、郑州、武汉等。
毛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四大牧区。
丝纺织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以苏杭最出名。
121、高技术产业呈现多元化趋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制造业中的第一大部门。
122、“三横五纵”:横:A京包-包兰线、B陇海-兰新线、C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纵:①京沪线、②京九线、③京哈-京广线、④太焦—焦柳线、⑤宝成-成昆线。
123、交通方式的合理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贵重或急需的货物,数量不大——空运;②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公路、铁路;③大宗笨重货物——铁路、水运;④液体、气体——管道编辑推荐:中国地理部分知识点汇总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人文地理学 第四章 知识点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第一节人口与发展1.人类进化历史:古猿——猿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2.农业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革命,人类开始由游牧、采集转向定居生活,世界人口增长逐渐加快。
3.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①极低的人口密度②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③人口的分布相对集中和迁移4.农业社会与采集狩猎社会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它能支持更高的人口密度。
5.农业社会的人口特征:①出生率及死亡率呈不断波动状态②高的人口密集度③定居的村落生活④劳动分工、手工制作业的发展及社会阶层的分化⑤平均寿命低6.工业社会的典型特征是生产系统化、机械化和能量化,从而提高了单位资本的产出水平,并完成财富的积累。
7.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①工业革命与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农业改革、工业化、改善运输、社会改革、室内和工作去温度级湿度的控制、公共卫生、改善个人卫生、无菌操作法和抗菌发、免疫学等。
)②工业革命与人口出生率(为限制家庭规模的意愿而非由限制生育的避孕方法引起的;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导致了出生率的下降;经济因素也与出生率的下降关系密切;城市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③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增长8.世界人口增长趋势9.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10.人口转变模式旨在揭示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转变过程与经济再生产类型之间的相关规律。
11.人口转变理论:①法国人口学家兰迪(ndy)在《人口革命》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人口再生产类型随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
他总结法国人的口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序列”。
②美国人口学家诺特斯坦(F.W.Notestein)第一次提出了“人口转变”的概念,将兰迪的三个序列分为三个阶段。
③寇尔(A.Coale)进一步深化了人口转变理论,对五个阶段进行了重新命名并提出了哥哥阶段的数量界限。
④英国人口学家布莱克(C.P.Blacker)提出人口转变的五阶段模式。
初中地理《人文地理》专题复习
既包括天然的河流、湖泊等,也包括水库等蓄水工程,是对降水的调节、补充
市场
交通
农业 技术 政策
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最为突出,如城郊型农业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在地域上大为增强。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
如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域的范围,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等
通过鼓励或限制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种类
劳动 劳动力的数量多少、素质高低影响着产品成本和质量 力
例1► 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B)
A.人们喜欢吃乳畜产品 B.自然环境适宜发展畜牧业 C.受祖先遗传的影响 D.殖民侵略的后果
分析: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影响,这里气 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适合牧草生长,因此畜牧业发达。
例2►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中有A、B、C、D四地。其中A为城市郊 区,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为山地,D为海洋。现需要因地制宜地布局 林业、种植业和渔业。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巩固练习
1.下图中的数字序号与其所代表的农业带的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B )
A.①—棉花带 B.②—玉米带 C.③—乳畜带 D.④—小麦区 2.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形成三个 不同的农牧业带,其中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沿海的农牧业带是 ( A) A.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B.粗放牧牛带 C.粗放牧羊带 D.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球运动1.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南北略扁,赤道稍偏宽。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天24小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年365.25天。
4.黄赤交角: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轴之间的夹角,约为23.5°。
5.地球的倾斜与地球的季节变化: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使得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进而造成季节的变化。
二、地球表层1.大洲与洋:地球表面主要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包括大洲和岛屿,海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洋。
2.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大洲主要有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3.世界地理位置:世界各大洲和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三、地形1.地球上的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
2.地表水与地下水: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冰川等;地下水储量较大,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降雨。
四、自然环境1.生物: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分布不均匀,生物因地区不同而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
2.气候和气象: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湿度、降水和风力等;气象是指短时间的天气状况。
3.植被:植物因气候、土壤和海拔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植被。
4.动物:动物也根据自身适应能力和食性分布于不同地域,且受到气候和植被的影响。
五、人文地理1.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的数量、性别、年龄结构等与地理环境有关,人口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海洋和湿润地区。
2.农业:农业发展受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地理因素影响,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农业类型和种植业、养殖业等。
3.工业:工业发展也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工业类型和重点发展产业。
4.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发展与地理条件息息相关,包括陆地交通、水上交通和空中交通。
5.城市与乡村:城市发展与地理条件有关,包括城市的位置、交通和资源等。
六、自然灾害1.地震:地壳活动引起的震动现象,地震对地表和人类造成的影响。
初中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重点知识点(一)、中国的经济发展1、(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生物本身)。
3、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4、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现代化。
5、我国四大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
6、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7、我国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农业的南北差异明显。
以(秦岭—淮河)为界,该线以北地区耕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以南地区耕地为(水田),主要种植(水稻)等。
8、走科技强农之路(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9、这里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这叫(宜林则林)。
10、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这叫(宜粮则粮)。
11、这里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这叫(宜牧则牧)。
12、这里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这叫(宜渔则渔)。
(二)、天气与气候一、多变的天气1、天气及其影响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⑷天气预报的内容: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中考-中国地理必背考点:农业与工业
中国的农业与工业
一.农业
1.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2.分布: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东部:种植业、林业、渔业;西部:畜牧业为主
3.九大商品粮基地
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4. 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西藏是我国四大牧区。
著名的优良畜种有内蒙的三河牛、三河马、滩羊;新疆细毛羊;青海、西藏的藏绵羊、牦牛等。
二.工业
1.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
2.我国工业的特点:门类齐全、配套完整、自成体系的工业国家。
3.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沿线、沿河、沿海。
5.我国高科技术产业的分布特点:大分散、小集中。
核心地区:北京、上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人文地理必背知识点:中国的工农业发展
1、农业与我们
⑴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⑵地位: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⑶主要部门: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个部门。
2、农业的地区分布
⑴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南北和垂直三个方面的差异。
其中,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把我国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业区。
⑵东部地区农业分布
①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②林业: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③渔业: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⑶西部地区农业分布
①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
②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⑷南北差异: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①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②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适宜种粮。
③宜牧则牧: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④宜渔则渔:河湖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
4、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⑴问题: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⑵对策:①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
②科技兴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业。
④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⑶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⑷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的差别及原因。
①“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地势平坦,多平原、丘陵地形;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交通发达,便于运输,临海,进出口方便,适于发展对外农业贸易;技术设备先进,信息来源广;居民
众多,市场大。
②“西部地区之所以要实行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主要是因为西部自然条件在发展耕作业方面处于劣势,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形势严峻,所以必须根据西部特点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1、工业与我们
⑴概念: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⑵分类:
2、工业的空间分布(3沿)
⑴沿铁路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许多工业基地。
⑵沿河: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⑶沿海:集中了4个工业基地、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⑷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京津唐地区沪宁杭地区珠江三角洲
工业中心大连、沈阳、鞍山北京、天津、唐山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珠海
工业特色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⑴涵义:以新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电子和信息为龙头,产品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
⑵特点:科技人员比例大、研究开发费用高、产品更新换代快。
⑶布局: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北京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88年)
⑷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发展方向的差导:
①沿海——科技园区型
②沿边——贸易导向型
③内陆——国防军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