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教案岳麓版

合集下载

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

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

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一、动机激发一个多学期来,学生从小学跨入初中逐渐融入规范化轨道,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感受到了一些困惑(一)是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般是静听教师讲解和完成教师布置的纸笔作业,这是典型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二)是不少学生认为学习历史不过是死记硬背,不需要理解和思考,平时不听课,考前拿复习题一背了事,效果自然不会理想,更谈不上什么启迪智慧和开拓思维了。

历史的学习难道就是这样吗?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历史课该留给学生什么?新课程要求学生在能力目标上“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于是本人针对“活动课:三国历史故事会”这一课做了尝试,让学生表演历史剧,让历史课堂“动”起来。

二、活动目标1.通过短剧的编演和故事演讲,再现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巩固和丰富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收集,整理和运用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对历史剧的特点有所了解。

3.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学会合作,锻炼学生的表演,组织,朗诵,沟通等各方面能力,分享表现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4.指导学生编写好历史剧本。

5.让学生自由组合,自己分组,一组一个版本,然后试演,好的那一组就在课堂上表演给学生看,根据学生角色提出一些要求。

6.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排练,教师与同学共同讨论,修改和彩排。

四,活动过程(学生主持人)致开场词,如下:中国的四大名著可谓是家喻户晓,其中的《三国演义》更是博得大多数人的喜爱。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的老谋深算;刘备的仁义道德;关羽的赤胆忠心等无不深刻的印在我们的脑海。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三国故事。

一.三国故事演我来讲。

(1)首先演讲的是章旭同学的《蒋干中计》主持人:章旭同学演讲的《蒋干中计》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2)吴仪同学的《煮酒论英雄》主持人:吴仪同学的《煮酒论英雄》故事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3)石楠同学的《三顾茅庐》主持人:从石楠同学的《三顾茅庐》的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4)周媛同学的《诸葛亮借东风》二.三国故事我来演。

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教案

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教案

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活动目标:通过历史故事会的形式,把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生动地再现出来,进一步巩固和丰富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训练学生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重点:三国历史故事会的开展难点:三国历史故事会的顺利开展教法准备:1、精心设计活动环节,2、力争用50分钟完成本活动。

3、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4、故事资料,5、设计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活动的方案。

6、采用现场选演讲代表、学生评委、登分员、时间控制员的手法,7、让学生举手自荐,8、主动参与。

9、多设计几种预案,10、调节活动热烈气氛,11、并防止各种意外事件发生和活动无法进行。

学法准备:1、搜集法:要求每位学生都到电脑、课外书、影视剧、图书室等处搜集三国故事资料。

2、写作法:让学生将搜集到的三国历史故事资料,进行整理,作为学生讲演故事的底稿,既为活动的顺利开展作保证,也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决定本组的讲演代表和讲演题目和讲演手段。

4、比较法:通过比较学生讲演的和历史知识的异同,理解历史故事和历史知识的联系和差异。

评比法:通过各位学生讲演的评比,让各位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由昨天讲授《第20课三国鼎立》,进而迅速进入本课《第21三国历史故事会》,挂出小黑板。

2、教师指3、出本活动的目的,4、即活动目标5、。

6、教师强调历史故事的特点和基本要素,7、并要求学生打记掌握。

8、强调讲演者的要求和评委的要求。

9、当堂荐举各组演讲代表、各组学生评委、登分员、时间控制员,10、并发下评分表、计时器。

11、正式进行三国历史故事会,12、并当场报分、登分。

13、所有讲演结束后,14、评出各组名15、次。

16、各组学生评委对各组演讲代表的优点和不17、足进行简单评说。

18、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如果还有较多时间,19、则可激励全班学生自荐,20、进行即兴故事讲演。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公开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公开课教案_0

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3)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4)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代表性的文化成就: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能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以师生合作为主,引导学生串联记忆、分析归纳等,从整体上把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在历史上都对国家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壮大作出过贡献,增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情感和信念。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基本能力。

七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认知为主,对于理解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等理性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要利用好七年级学生有较强烈的学习欲望、敢于表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1)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知道三国的名称,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明确魏、蜀、吴三个政权的方位。

(2)江南地区的开发。

初步了解人口南迁是促进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认识到劳动力因素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

(3)北魏孝文帝改革。

认识到北魏孝文帝改革适应并促进了北朝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2、学习难点(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朝代名称众多,更替频繁,理清本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的知识主线,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2)引导学生了解政局动荡、战争频繁、人口迁移、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理解政治、军事、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培优课教案_12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培优课教案_12

课堂教学设计课题:历史故事会课型:活动课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的几个重要霸主。

2、培养学生收集查阅历史知识的能力3、认识春秋时期是社会大动乱、大变革时期,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与历史认知的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春秋争霸形势图的阅读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并从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让同学上台讲述春秋霸主的故事,培养同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独立上台讲故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认识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2、通过对诸侯争霸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使同学认识现今的幸福来之不易,培养同学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一、教法学法1、教法:讲授法、情景法、演示法、问答法2、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探究合作法、故事讲述法二、教具准备教师提前收集各小组上台讲述人和故事制作成PPT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近年来《见字如面》、《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百家讲坛》等一系列有着文化底蕴的节目走红,今天在我们班上将举行“历史故事会”,有请xxx带来老马识途,掌声鼓励。

(二)、活动开展生:学生依次讲解所收集到的历史故事。

师:大家听了这么多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悟吗?生: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师:总结学生讲解退避三舍、一鸣惊人、秦穆公亡马、专诸刺僚、卧薪尝胆故事的情况,并指出同学们讲解的故事都是发生在春秋6个霸主身上,引发同学回顾春秋时期各个诸侯进行争霸的背景师:同学们收集这些故事采用了什么途径呢?生:书本、报纸、网络、电视等。

师:这些故事都发生在战争时期你们认为诸侯争霸有什么影响。

生:各小组讨论,并讲出各小组的看法。

师:老师结合同学的看法,指出诸侯争霸给人民带来了灾难,让同学明白战争带来灾难,珍惜党开创的今天的幸福生活。

又要指出争霸促进国家又走向了统一和因为争斗各民族之间出现了交流、交往、交融。

(三)课堂小结本堂活动课同学们表现很棒,准备充分,上台讲故事时表现优异,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活动爱上历史,谢谢。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东晋南朝与江南的开发》说课稿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东晋南朝与江南的开发》说课稿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东晋南朝与江南的开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与江南的开发》是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繁荣。

这一时期,北方战乱不断,许多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地图,展现了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和丰富资源,让学生感受到江南地区的魅力。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繁荣景象,如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文化教育的兴盛。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东晋南朝和江南开发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可能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江南开发的原因、过程和意义,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此外,学生对于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和丰富资源可能较为感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开发过程和繁荣景象,掌握江南开发的原因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和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江南开发对我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开发过程和繁荣景象。

2.难点:江南开发的原因和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和文物资料等,生动展示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和丰富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地区的特点和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历史上册21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21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21课教案编写教案的繁简,一样是有体会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形做适当的必要的调剂,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成效,进行扼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存教学体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七年级历史上册21课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历史上册21课教案1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知识与能力]掌控教材中显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进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浏览、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锤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绩、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两汉经营西域[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示式教学[授课进程]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三、讲授新课:(1)张骞出使西域: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经营西域: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四、小结。

展现课件知识点汇萃五、作业附:板书设计一、张骞出使西域: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活动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历史。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2. 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历史的真实感受,提高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历史知识,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较为模糊,有的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不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2. 通过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历史的真实感受,提高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历史,提高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 讨论法: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活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历史的真实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历史材料,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资料等。

2. 教师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场地。

3. 教师设计好讨论问题和实践活动方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相关历史材料,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巩固(5分钟):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以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活动:Activity 1: 历史人物扮演、Activity 2: 历史场景再现、Activity 3: 历史文物展览。

这些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多数停留在课堂知识的记忆上,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较弱。

此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和文物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究历史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4.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活动,深入了解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和文物的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五. 教学方法1.活动教学法:通过历史人物扮演、历史场景再现和历史文物展览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2.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和文物的资料,以便在活动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3.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为活动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通过活动来感受历史的重要性。

第21课 三国历史故事会

第21课 三国历史故事会

第21 课三国历史故事会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

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第21 课三国历史故事会。

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第21 课三国历史故事会
一、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历史故事演讲比赛、历史故事表演赛、历史人物辩论会等形式,调动学生阅读史籍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形式,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力,使原本平面的、干瘪的、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立体、充盈、具体起来,把知识传播、智能培养、思想教育和文化娱乐融为一体。

1.通过对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的搜集整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别欣赏能力。

2.通过讲述表演,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语言表达能力,还可激发学生的表演欲。

3.通过擂台赛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形式,培养学生勇于竞争、不畏对手、顽。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是一节活动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历史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了解,二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图片资料,还有相关的思考题和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历史知识储备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特点,掌握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参观博物馆等途径,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特点。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特点,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实践活动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历史课堂。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第21课 三国历史故事会岳麓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第21课  三国历史故事会岳麓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岳麓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三十八第1题【单选题】曹操在《蒿里行》这首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它描写的这一惨境发生在( )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三国D、西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了分裂割据局面,形成三国鼎立,三国中不包括下列哪个国家( )A、魏B、蜀C、晋D、吴【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鼎”有三足。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于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中国局势的县( )A、B、C、D、【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A、B、C、D、【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人物中,对促进民族融合做出重要贡献的有( )①王昭君②诸葛亮③袁绍④孝文帝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历史地图直观地再现历史。

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分封制B、春秋诸侯争霸C、战国诸侯争霸D、三国鼎立【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图是明朝人画的“三顾茅庐”想像图,它涉及的主要人物是( )①孙权②刘备③周瑜④曹操⑤诸葛亮A、①②③B、③⑤C、②⑤D、④⑤【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陪葬物.这表明诸葛亮( )A、赏罚分明,突出法制B、为国捐躯,忠心耿耿C、生活腐化,挥霍一空D、为官清廉,严于律己【答案】:【解析】:第11题【判断题】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青率船队曾达到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地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活动课,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历史。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介绍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巧;2. 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3. 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素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巧;2.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3.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巧;2.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案例和资料;2.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思考;3.准备好课件和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给学生展示一个历史事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可以给学生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叹历史的沧桑。

2.呈现(10分钟)呈现准备好的历史案例和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例如,可以给学生呈现关于抗日战争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和英勇。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分析历史事件,锻炼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4.巩固(5分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总结历史事件的关键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可以让学生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素质。

例如,可以让学生谈谈从抗日战争中学到了什么,如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是一堂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历史课程。

本课通过一系列的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历史剧的制作与表演,二是历史人物卡片的制作,三是历史遗址的参观与考察,四是历史主题的研究与展示。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往往存在重记忆、轻理解的现象,对历史的认识较为片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在实践中深化对历史的理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历史实践活动的要求,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增强对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历史实践活动的和实施。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展示等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历史资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历史纪录片,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与示范:教师对历史实践活动的要求和步骤进行讲解,并进行示范。

3.分组讨论与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确定各自的活动方案,并进行合作。

4.实践活动:学生按照活动方案进行历史剧的制作与表演、历史人物卡片的制作、历史遗址的参观与考察、历史主题的研究与展示等实践活动。

5.成果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

6.总结与反思: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共五则范文)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共五则范文)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共五则范文)第一篇: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教学目标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历史和人文精粹。

了解我国古代文字、朝代更替、南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农业、书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历史随机图片,视频,总结历史的更替,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书法欣赏、古乐欣赏等,陶冶情趣,从审美上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活动建议:从周边可以接触到的任务、物品、事件中选择可以了解和调查的对象。

选择人物作为考察对象,可以是本地区的历史名人、现在的社会知名人物,也可以是自己家庭中的任务。

了解选定人物的经历,编写人物小传。

教学重难点了解古代历史和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1、知识回顾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历史中,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

(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师出示图片,边看边讲,以及让学生回答这是哪一时期,有哪些文化。

2、学生活动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结成若干小组,确定选题。

小组成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分别对选定的题目及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了解。

运用各种可行的方式和方法,如调查、观察、访谈、查阅图书、查找图片、网络搜索等,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并加以整理和编排。

小组成员在一起对有关材料进行研究、讨论,并确定选定主题的研究成果展示形式,如文字报告、展板或课件展示等。

全班同学在观摩和讨论的基础上,对各组的研究所得进行评议,选出“最佳故事奖”、“最佳演示奖”、“最佳合作奖”。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 三国历史故事会岳麓版课后练习第十四篇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  三国历史故事会岳麓版课后练习第十四篇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岳麓版课后练习第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更迭”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应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民族关系的发展D、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 )A、B、C、D、【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近来,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

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

其中的原因是( )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 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④曹操军不习水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阳新正式得名于下列哪一位人物有关( )A、汉高祖刘邦B、吴国孙权C、隋文帝D、唐高祖【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①书桌上有一卷竹简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③桌上有《孙子兵法》一书④书柜中摆放着印制的书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如图中①处的政权名称是( )A、魏B、蜀C、吴D、辽【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曹操在《蒿里行》这首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它描写的这一惨景发生在( )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三国D、西汉【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描述是(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学习的重要任务。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三国历史上册 故事会》教学设计 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三国历史上册 故事会》教学设计 岳麓版

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一、活动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历史故事演讲比赛、历史故事表演赛、历史人物辩论会等形式,调动学生阅读史籍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形式,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力,使原本平面的、干瘪的、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立体、充盈、具体起来,把知识传播、智能培养、思想教育和文化娱乐融为一体。

1.通过对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的搜集整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别欣赏能力。

2.通过讲述表演,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语言表达能力,还可激发学生的表演欲。

3.通过擂台赛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形式,培养学生勇于竞争、不畏对手、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1.以小组的形式参赛,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以及整体协作能力。

2.要求学生对所讲故事提出、发表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国历史故事的搜集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这一时期的著名人物,以及他们在那动荡的时代所体现出来的智慧、计谋、胆识和思想,所创造出来的辉煌与不朽。

以史鉴今,从古人优秀的品质中吸取营养,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材。

同时教给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评论历史人物,尽量做到全面严谨、公正客观。

二、教学重点组织指导学生课下准备。

三、教学难点课堂秩序的维护,课堂气氛的营造。

方案一演说式故事会活动准备一、学生搜集故事。

1.到图书馆、书店或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也可以从长辈或民间说唱艺人那里搜集故事素材。

2.编写故事演讲稿,熟悉故事内容,使用普通话,要声情并茂,用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内心活动。

二、布置教室,营造气氛。

1.在黑板上画一些三国时期的特征性的图案,如画一尊象征“三国鼎立”的三足鼎,写上本期话题:“故事会”或“故事擂台赛”等字眼。

2.张贴一些三国时期的人物画像、故事图景,如“三顾茅庐”、“单刀赴会”等。

【配套K12]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东晋南朝与江南的开发教案 岳麓版

【配套K12]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东晋南朝与江南的开发教案 岳麓版

第21课东晋南朝与江南的开发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能力方面: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江南地区的经济为什么能够开发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事物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北南双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表现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阅读、讨论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西晋统治集团腐朽,造成“八王之乱”,西晋统治衰落;对各族人民残酷剥削压迫,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各族人民纷纷掀起反晋斗争,导致西晋灭亡。

注意指导学生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两方面思考。

1、东晋的兴亡317年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王朝,为晋元帝,史称东晋。

司马睿和当时南下的山东大贵族王导交往密切,在政治上倚重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

司马睿举行登基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称“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虽然偏安于江南,但在历代帝王在位的时候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

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得北伐缺少后援,东晋未能恢复中原。

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并于西晋末年率亲党避乱于江淮。

后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率部北伐,率军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

但朝廷却因他势力强盛,对他非常忌惮,派戴渊相牵制。

321年,祖逖因朝廷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

北伐大业也因祖逖之死而功败垂成。

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得以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之手,420年,东晋灭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三国历史故事的搜集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这一时期的著 名人物,以及他们在那动荡的时代所体现出来的智慧、计谋、胆识和思想, 所创造出来的辉煌与不朽。以史鉴今,从古人优秀的品质中吸取营养,使 自己成为有用之材。同时教给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评论历史人物,尽量做到全面严谨、公正客观。
三国历史故事会
课程目标:
通过历史故事演讲比赛、历史故事表演赛、历史人物辩论会等形 式,调动学生阅读史籍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更重 要的是,通过这些形式,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力,使原本平面的、干 瘪的、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立体、充盈、具体起来,把知识传播、智能 培养、思想教育和文化娱乐融为一体 。
鼎立”的三足鼎,写上本期话题:“故事会”或“故事擂台赛”等字眼。
2.张贴一些三国时期的人物画像、故事图景,如“三顾茅庐”、“单
刀赴会”等。
3.准备一两盘古筝、古琴类的经典磁带,让古典音乐行云流水般的 在教室里静静流淌。
五、参赛规则
六人组成一个小组,自由组合,通力合作。
先在小组讲,然后由小组擂主参加班级擂台赛,得主既代表个人又
三、活动准备:
(一)学生搜集故事。
1.到图书馆、书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也可以从长辈或民
间说唱艺人那里搜集故事素材。
2.编写故事演讲稿,熟悉故事内容,使用普通话,要声情并茂,用 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内心活动。
3、熟悉故事内容,进行讲演练习。要注意使用普通话,不能照本演讲, 要用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内心活动。
批注:
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史兴趣
活动难点:组织学生有序进行活动、活动评价与激励
活动用具:活动场地布置所需物品、道具等
活动方法:学生主持、师生共同参与
教学过程:
一、过程与方法:
1、以小组的形式参赛,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以及整体协作 能力。
2、要求学生对所讲故事提出、发表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 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代表本组。
六、活动小结:
1、由参加演讲的同学谈自己的收获体会。
2、由评判组的代表对活动进行评议,并宣布评判结果。
3、请观摩活动的老师或家长进行评议。
七、教师总结
肯定学生的表演,赞赏学生的参与和协作,让每一个参与者都品味成 功的喜悦
八、思想教育
1.学习诸葛亮的鞠躬尽瘁为国尽忠的优秀品质,军事指挥中的大智大 勇、泰然自若,又要意识到他用人方面的失误,比如重用理论与实践相脱 离的马谡以造成“失街亭”等;看到曹操的大奸大恶,也要意识到他力图 统一全国的积极意义,他虽非三国中人物,但却是形成三足鼎立局面的关 键人物之一。总之,教育学生评价历史人物要全面,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 方法从两方面分析。
4、从内容看,可以几个人讲同一个故事,也可以各人讲不同的故事; 从表演的角度看,又可以分演说式故事会和角色表演式故事会等。
5、为了营造活动氛围,对活动场地可以作适当布置。如张贴一些三国 时期的人物画像,故事图景,设计一些三国衣物,制作一些表演道具等。
四、布置教室,营造气氛。
1.在黑板上画一些三国时期的特征性的图案,如画一尊象征“三国
2.从三国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身上汲取营养,丰富同学们的人生阅 历,学习他们的智慧、机敏、凛然正气。
教学(后记)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