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胞生物学角度看病毒正文
病毒学中的病毒结构解析
病毒学中的病毒结构解析病毒学是一个研究病毒的学科,它涉及到病毒的生物学、生态学、流行病学、病毒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病毒的结构是病毒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了解病毒结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病毒的生命活动和病毒病的产生机制。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它是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微型颗粒。
病毒的外形和大小都各不相同,但是所有的病毒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依赖于寄主细胞的代谢活动来生存和繁殖。
为了进入寄主细胞并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病毒需要依靠一些特殊的结构和机制。
病毒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遗传物质、衣壳和一些特殊结构(如病毒酶、膜蛋白等)。
其中,遗传物质是病毒最为基本的组成部分,它负责编写病毒的遗传信息并传递给寄主细胞。
衣壳(也称外壳)则是由蛋白质构成的病毒外部保护层,它能够起到保护遗传物质和介导病毒进入寄主细胞的作用。
特殊结构是指一些在病毒复制和传播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结构,例如病毒酶可以催化病毒遗传物质的复制,膜蛋白则是介导病毒与寄主细胞膜的结合和病毒入侵的关键。
不同类型的病毒在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它们之间仍然有一些共性。
例如,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都被包裹在一些蛋白质外壳中,并且这些外壳的形状和大小对病毒的寄主范围、疾病严重程度以及传播途径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病毒的衣壳通常是由多个蛋白质分子组成的复合体,这些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结构的变化可以影响病毒的感染能力和病毒复制的过程。
病毒结构的解析是病毒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成像技术的日益发展,我们已经能够通过X光晶体学、电镜、生物磁共振等多种技术手段观察和分析病毒的结构,从而深入探究病毒的生命活动和病毒病的产生机制。
例如,科学家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解析了艾滋病病毒(HIV)的结构,发现它的衣壳是由两层蛋白质分子排列而成的,这种双层结构非常稳定,并且能够保护病毒反复入侵细胞。
此外,研究人员还观察到了HIV在细胞膜上的结合和进入过程,揭示了病毒入侵机制的重要细节。
病毒的进化与变异
病毒的进化与变异病毒是微型生物体,也是一种最简单的生物体,它的进化与变异有很多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从病毒的结构特点、生物学特征、基因组变异、进化途径、对人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疫情防控、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的相关意义进行分析。
一、病毒的结构特点病毒是由一小段核酸包裹在蛋白质外壳中而组成的微生物,它的核酸可以是DNA或RNA,外层的蛋白质壳也被称为病毒衣壳,它们起着保护和传递病毒遗传信息的作用。
病毒在环境中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物种,也无法进行自我复制,只有通过侵入细胞才能进行复制。
二、病毒的生物学特征病毒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的重要致病源之一,它们能够感染细菌、动物、植物、甚至真菌等多种生物,导致严重的疾病和死亡。
病毒感染的过程一般包括五个步骤:侵入宿主细胞、病毒RNA和DNA解离、病毒复制RNA与DNA、组装新病毒粒子和释放新病毒粒子等。
三、基因组变异病毒的基因组变异是病毒进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这种变异常常是通过突变和重新组合来实现的。
从病毒的复制过程来看,病毒并没有机会修复其遗传信息,因此病毒进化更趋于随机性,并且往往在病毒传播范围内发生迅速的变异。
这个过程常常被称为病毒的演化。
四、进化途径病毒的进化途径包括直系进化、并行进化和平行进化等几种。
直系进化是指病毒不断地分裂繁殖,并且逐渐产生新的病毒型。
并行进化通常指的是一个病毒型侵入不同的宿主细胞,并在不同宿主间产生变异。
平行进化则是指许多不同的病毒型在不同的环境下发生突变。
五、病毒对人类的影响病毒是对人类健康造成最大影响的病原微生物之一。
病毒的进化与变异会导致新病毒种的形成,这些新病毒种会引起新的疾病、人类流行病等问题。
同时,由于人口生存条件的改善、环境的改变等原因,病毒传播的范围和速度也不断扩大。
比如,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的病毒种,它的出现导致了全球大流行病的爆发,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六、疫情防控和生物医学研究的意义病毒进化与变异对疫情防控和生物医学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病毒简介介绍
病毒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直接经济损失
病毒爆发可能导致旅游、餐饮、 娱乐等行业的停滞,从而造成直
接的经济损失。
产业链中断
病毒爆发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 进一步影响全球贸易和制造业。
长期影响
病毒爆发可能导致投资者对风险 资产失去信心,从而对全球经济
产生长期影响。
病毒防控的全球合作和挑战
全球合作
病毒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 作来共同应对。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之间需 要加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物资援助等方 面的合作。
。
病毒传播途径和方式
空气传播
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 将含有病毒的飞沫传播到 空气中,其他人吸入后被 感染。
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感染者或病毒污 染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 、手机等,再触摸口鼻眼 等部位而感染。
食物和水源传播
病毒污染了食物和水源, 被其他人摄入后感染。
病毒的潜伏和爆发
潜伏期
病毒感染后,病毒在体内潜伏一段时 间,通常为数天到数周不等。在此期 间,感染者可能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 症状。
防控措施
包括戴口罩、勤洗手、避免聚集等措施,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05
病毒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病毒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的影响
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病毒可以导致各种疾病,从普通感冒到 严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对人类的 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VS
病毒对社会的影响
病毒的传播可以导致社会恐慌和不稳定, 对教育、旅游、贸易等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
病毒的分类和命名
分类
病毒可以根据其核酸类型、包膜特征、宿主范围和致病性等因素进行分类。根据核酸类型,病毒可分为DNA病毒 和RNA病毒;根据包膜特征,病毒可分为裸露病毒和包膜病毒;根据宿主范围,病毒可分为人畜共患病毒和特定 宿主病毒等。
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以“病毒的入侵”为例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而课程思政是落实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该研究以“病毒的入侵”为例,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研究,从前沿研究和学科交叉、教学科研能力与道德、利用新教育技术服务教学三个角度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旨在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与科技发展相结合,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统一,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深厚情感,增强从事生命科学研究和教学的意愿与能力。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病毒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 Mining in Cell Biology:Taking “Virus Invasion ”as an Example //MA Xuejing,LI Junfu,SONG Lili,ZHANG Zhaoying,BAI Jing,LI MoAbstract The basic task of education is to educate people with moral cultivation,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implement this task.Cell biology is a basic and frontier subject of life sciences.In the contex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is paper takes “virus invasion”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research related to new coronavirus in‐fection,thoroughly explor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from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frontier research and in‐terdisciplinary,teaching and research ability and ethics,and new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erving teaching.This researchaims to guide students to connect basic knowledge wit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unify their personal ideals with national development,cultivate deep feelings of patriotism,love for the Party and people,and enhance their willingness and ability to engage in life science research and teaching.Key words cell biolog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l‐ement;virus1引言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能够担任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
细胞生物学作业 腺病毒载体介绍
具有共同或重叠序列的两种DNA分 子,通过共转染转移到某一生物体内, 在一系列与同源重组有关的酶的作用 下,将一个DNA分子转移到另一个DNA 分子中去
腺病毒载体优势
宿主范围广,对人致病性低
在增值和非增值细胞中感染和表达色体中,无插入致突变性 能在悬浮液中扩增 能同时表达多个基因
基因E1a: 对其他基因的转录有阻遏作用,复制所必需的基因
早期基因
基因E2: 晚期基因表达的反式因子和病毒复制必需的因子 其他
晚期基因:产生病毒的结构蛋白
腺病毒侵染人体过程
腺病毒纤毛结 节区粘附到细 胞表面的柯萨 奇/腺病毒受体
→
五邻体基底部 的三肽(RGD) 与细胞表面整 合素结合,通 过内吞作用进 入细胞
→
外包装壳蛋白解 体,病毒粒子穿 过细胞质靠近细 胞核
↓
病毒粒子经细 胞质通过核孔 将遗传物质转 入细胞核,
腺病毒载体构建方法
体外连接法 同源重组法 :在真核细胞中进行同源重组
在原核细胞中进行同源重组
体外连接法:将外源目的基因亚克隆 到腺病毒基因组的一个片段上,在体 外与腺病毒的基因组相连,重新构成 一个完整的腺病毒DNA,转染敏感 细胞。 不足:腺病毒基因组上适用于克隆酶 切位点有限,限制了该法的利用。
腺病毒载体
腺病毒简介 腺病毒载体构建方法 腺病毒载体优势 腺病毒载体应用前景
腺病毒简介
腺病毒是一种没有包膜的直径为 70~90 nm的颗粒,由240个六邻体 和12个五邻体,其中五邻体位于顶 角处,从每个顶角壳粒的基底伸出 一根纤毛突起,末端有一个结节区, 衣壳里是线状双链DNA分子
DNA分子特点: 其两端各有一个100一165 ntLTR序列
腺病毒载体应用前景
高中生物学教学参考:病毒知识归总
病毒知识归总病毒(拉丁语:virus)是仅能在生物体活细胞内复制繁衍的亚显微病原体。
它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非细胞形态,为类生物,无法自行表现出生命现象,靠寄生生活。
它是由保护性外壳包裹的一段DNA或者RNA,借由感染的机制,这些简单的有机体可以利用宿主的细胞系统自我复制,但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
病毒可以感染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命体。
第一个已知的病毒是烟草花叶病毒,由马丁乌斯·贝杰林克于1899年发现并命名,迄今已有超过5000种类型的病毒得到鉴定。
研究病毒的科学称为病毒学,是微生物学分支。
病毒由两到三个成分组成:病毒都含有遗传物质(RNA或DNA,只由蛋白质组成的朊毒体并不属于病毒);所有的病毒也都有由蛋白质形成的衣壳,用来包裹和保护其中的遗传物质;此外,部分病毒在到达细胞表面时能够形成脂质包膜环绕在外。
病毒的形态各异,从简单的螺旋形和正二十面体形到复合型结构。
病毒颗粒大约是细菌大小的千分之一。
病毒的起源目前尚不清楚,不同的病毒可能起源于不同的机制:部分病毒可能起源于质粒(环状DNA,可以在细胞内复制并在细胞间转移),而其他一些则可能起源于细菌。
病毒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病毒采用不同的方法。
例如,植物病毒可以通过以植物汁液为生的昆虫,如蚜虫,来在植物间进行传播;而动物病毒可以通过蚊虫叮咬而得以传播。
这些携带病毒的生物体称为“载体”。
流感病毒可以经由咳嗽和打喷嚏来传播;诺罗病毒则可以通过手足口途径来传播,即通过接触带有病毒的手、食物和水;轮状病毒常常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儿童而直接传播的;此外,艾滋病毒则可以通过体液接触来传播。
并非所有的病毒都会导致疾病,因为许多病毒的复制并不会对受感染的器官产生明显的伤害。
一些病毒,如艾滋病毒,可以与人体长时间共存,并且依然能保持感染性而不受到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即“病毒持续感染”(viral persistence)。
但在通常情况下,病毒感染能够引发免疫反应,消灭入侵的病毒。
病毒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病毒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病毒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生物粒子,由基因组和外壳蛋白构成,无法独立进行代谢,必须依靠宿主细胞生存繁殖。
在人类历史上,病毒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基础病毒学的逐渐深入,许多疑难杂症也得以解决,病毒学现在的应用领域已经越来越广泛。
一、病毒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病毒的结构一般包含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和一些病毒特异性蛋白。
遗传物质一般是DNA或RNA,但也有双链DNA或双链RNA。
病毒的外壳蛋白可以辨别宿主细胞,并参与病毒与宿主结合和病毒解耦等过程。
病毒特异性蛋白则有助于病毒调控宿主细胞代谢或干扰免疫应答。
由于病毒缺少自我复制的能力,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繁殖。
病毒的寄生性使得它们能够绕过许多身体的防御机制,进入一个细胞并利用其内部机制来生产新的病毒,这会带来许多疾病。
例如,感冒、流感、艾滋病和乙肝等病毒病就是因为病毒感染而引发的。
二、病毒的分类病毒可以按其遗传物质、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进行分类。
其中,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其遗传物质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不同种类的病毒对于宿主细胞的寄生方式和感染性质也有所不同。
科学家们根据病毒的特性以及人类疾病的流行情况能够预测病毒的类型和机理,从而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和药物。
三、病毒学的应用1.研究疾病病毒学最本质的应用就是对人类疾病的起因和预防进行研究。
病毒是许多疾病的罪魁祸首,如流行性感冒、突发性腹泻、SARS、艾滋病和乙肝等。
研究这些病毒的结构、机理、传播方式以及免疫控制方法等都对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2.疫苗研制病毒是许多传染病的病原体,研发疫苗是预防这些传染病的关键。
研究病毒的结构特征、生物学性质及其与人类免疫反应的关系,可以有效地帮助科学家们筛选出有效的抗病毒疫苗,从而帮助人类有效抵御病毒感染的威胁。
3.药物研发针对病毒疾病的药物研发是病毒学另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研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寄生机制,能够找到有效的抵御病毒的药物,如抗病毒药、免疫调节剂、抗炎剂等等。
细胞生物学与疾病
细胞生物学与疾病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它们在生物体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是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它对于我们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探讨疾病的发生、细胞异常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以及细胞修复与疾病治疗的关系。
一、细胞病变与疾病发生1.1 细胞异常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表明,细胞异常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细胞异常包括细胞形态异常和功能异常两个方面。
细胞形态异常指细胞的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与正常细胞不一致。
例如,肿瘤细胞的大小和形状与正常细胞有明显的区别。
细胞功能异常则是指细胞的代谢、分泌、信号传导等功能受到损害或改变。
例如,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导致血糖的调节失调。
1.2 细胞病变和疾病的关系细胞病变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
它可以是疾病的直接原因,如细胞异常导致的肿瘤;也可以是疾病发生的中间环节,如心肌细胞的缺血性病变导致心脏病的发生。
疾病发生的过程往往涉及多个细胞类型和多个细胞器官,其中细胞病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细胞异常对机体的影响细胞异常不仅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还会对机体的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2.1 细胞衰老细胞衰老是细胞生物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细胞衰老与大部分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老年痴呆、心脑血管疾病等。
细胞衰老是因为细胞内的DNA、蛋白质和细胞膜等结构发生损伤,导致细胞功能下降和机体老化。
2.2 免疫功能下降免疫细胞是机体抵御外部病原体入侵的重要细胞类型。
细胞异常会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功能受损,从而使机体易受感染。
免疫功能下降还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狼疮等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2.3 器官功能受损细胞异常还会导致机体器官功能受损。
例如,肺细胞受到有害物质的损伤导致肺部疾病,肝细胞受到病毒感染导致肝脏疾病等。
这些细胞异常导致的器官功能受损,会进一步影响整个机体的正常功能。
三、细胞修复与疾病治疗疾病治疗的目标之一就是修复受损的细胞,使其恢复正常功能。
病毒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分析
病毒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分析病毒是一种生物分子聚合体,它们处于生物学与非生物学的交界面上,需要宿主细胞来复制。
目前已知的病毒种类有数以千计,它们通常被认为是最简单的生物体系之一。
这篇文章将从病毒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两个方面来探讨病毒的本质。
病毒的结构病毒是极小的微生物,它们无法用肉眼或普通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病毒一般由一个或多个DNA或RNA的基因组(基因)和几种包膜蛋白组成,有些病毒还可以有其他蛋白质或核酸分子。
病毒可被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类。
DNA病毒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乳头状瘤病毒和水痘病毒,而RNA病毒包括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和冠状病毒。
病毒主要有两种上述的结构类型,即裸露病毒和包膜病毒。
裸露病毒通过其蛋白质壳包裹着核酸来组成,这种病毒对环境的稳定性更高。
而包膜病毒则会通过一个双层脂质膜包覆一个糖蛋白外壳,这个外壳的厚度和外观因病毒而异。
病毒的核心部分是其基因组,它们一般都比宿主细胞的基因组小得多。
例如,流感病毒的DNA基因组的大小只有宿主细胞DNA基因组的1/100-1/1000。
它们将其自身遗传信息编码为DNA或RNA,以便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和功能表达。
有些病毒的基因组被分割为几个不同的基因码。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病毒是非常适应性强和多样化的生物,生存在非常豁达的宿主中。
由于它们缺乏固有的代谢能力,它们无法自己生存或进行自我复制。
相反,它们通过感染细胞来利用细胞的生命功能来进行复制。
病毒的生命周期大多包括吸附、渗透、释放和复制等几个步骤。
吸附是病毒附着到宿主细胞上的第一步。
病毒表面的一些特定蛋白质会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结合。
这个结合可促进病毒颗粒进入细胞。
之后,病毒颗粒进入细胞内,最终释放它的基因组到宿主细胞中。
病毒基因组将通过细胞的亲核酸酶复制,它们将新的病毒基因组组装成病毒颗粒,这些颗粒会释放到细胞外,开始新一轮感染。
在感染了某个宿主后,病毒可以有很多的生物学性质作用于宿主。
例如,艾滋病病毒会破坏宿主免疫系统,致使宿主对其它感染物质变得更容易感染。
细胞生物学论文——浅谈病毒
浅谈病毒生物工程(1)班张伟 201104060108摘要: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有机体。
病毒的生存力极强,但所有的病毒都必须要在细胞内才能进行繁殖并表现出它们的基本生命活动。
病毒的种类繁多,形态多样,但所有的病毒都是由核酸分子与蛋白质构成的。
病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人类的生活既有利也有弊。
很多病毒是造成疾病的病原体,比如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就给我们带来过巨大的伤害。
与此同时,人类也正尝试着利用病毒的有利方面进行一些科学研究,比如在基因工程中将病毒作为目的基因的载体,病虫害防治方面,病毒亦可称为特效杀虫剂。
关键词:病毒形态结构种类复制病毒病Abstract: A virus is a life without cell form,and also has found the smallest, the most simple organisms. The vitality of viruses is very strong, but all of the viruses must be propagated inside cells and show their basic life activities. The species and appearances of virus are abundant. But all viruses are composed of nucleic acid and protein. The virus is closely linked with our life,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 us. Many viruses such as SARS-coronary virus, avianinfluenza virus and hepatitis B virus, cause disease pathogens and had brought great harm to us,.At the same time, humans are also trying to use theadvantages of virus to make some scientific researches.For example, the virus usually used as a gene carrier in genetic engineering,and it also called effects of pesticides for its prevention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Key words:virus shape structure species copy virus disease引言:病毒虽然是一种特殊的生物体,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医学中的细胞生物学与临床应用
医学中的细胞生物学与临床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领域也在不断地突破与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生物学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细胞作为人体最基础的组成单元,其对于医学研究和诊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本文将分别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以及临床应用的角度,探讨细胞生物学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一、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探讨医学应用在医学领域中,细胞生物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学科。
首先,在临床上,细胞生物学为医生们提供了一种便捷的诊断方法,通过观察细胞的异常变化,医生可以快速地诊断出疾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其次,细胞生物学对于疾病的发生与治疗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像许多病毒感染等疾病的发生过程,都牵扯到细胞内部的复杂过程。
因此,通过探索这些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并针对其进行更加精确的治疗。
在最近的疫情中,新冠病毒的研究也是需要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探索病毒与细胞的相互关系,寻找更好的抗病毒策略。
另外,细胞生物学技术还被广泛用于众多医学研究领域。
例如,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基因疗法,不仅可针对某些遗传性疾病,还可对某些感染性疾病进行治疗。
同时,体液细胞学技术也是诊断癌症等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分析血液、脑脊液、尿液等体液中的异常细胞,可以早期发现疾病并进行相应治疗。
因此,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它对于医学应用的推广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从临床应用的角度讨论细胞生物学在医学领域的地位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改善医学诊断与治疗方法,还可以直接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这些临床应用包括但不限于:1. 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生产分泌型的蛋白质、激素以及抗体等。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生产大量的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蛋白质或激素类药物,如干扰素、儿茶酚胺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干扰病毒、细菌的生长,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2. 细胞免疫疗法免疫细胞治疗是通过提取患者或捐献者的免疫细胞,经过体外刺激增殖、转染、改造后,再将其重新注入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
体内病毒的深度分析
体内病毒的深度分析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生物,它们依赖于寄主细胞进行复制和生存。
在人体内,病毒可能会引起各种疾病,如流感、感冒、艾滋病等。
了解体内病毒的深度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病毒、预防病毒感染和治疗相关疾病。
一、病毒的基本结构细菌和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器等结构,而病毒则没有。
病毒的基本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病毒的核酸可以是DNA或RNA,但不会同时存在两种。
核酸负责存储病毒的遗传信息,编码病毒的蛋白质。
病毒的蛋白质可以分为壳蛋白和外膜蛋白。
壳蛋白包裹着核酸,使病毒具有特殊的形状和结构。
外膜蛋白则能够与寄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使病毒感染寄主细胞。
二、病毒的感染过程病毒感染的过程可以分为吸附、入侵、复制、组装和释放等步骤。
在吸附阶段,病毒的外膜蛋白与寄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某些病毒需要特定的受体,而某些病毒则可以与不同的细胞结合。
这一步骤可以看作是病毒与细胞之间的“握手”。
在入侵阶段,病毒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入细胞。
有些病毒可以融合细胞膜,使核酸和蛋白质顺利进入细胞质。
而其他病毒则需要通过细胞吞噬作用或其他方式进入细胞。
在复制阶段,病毒的核酸需要在寄主细胞内复制。
病毒进入细胞后,它需要将自身的核酸插入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中,或是使用自己的酶和其他蛋白质在细胞质中独立复制。
这一步骤可以持续一段时间,直到寄主细胞无法继续承受复制压力为止。
在组装阶段,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开始组合。
壳蛋白能够包裹着核酸,形成完整的病毒颗粒。
而在制造过程中,会缺少外膜蛋白,这意味着病毒需要依赖于寄主细胞表面膜蛋白的存在。
在释放阶段,病毒需要释放出来进入下一轮感染。
病毒能够通过细胞裂解和细胞外袋泡两种方式释放。
裂解会导致细胞死亡,而袋泡方式则允许病毒依旧享受保护,同时继续进行下一轮感染。
三、病毒感染的危害病毒感染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危害。
一些病毒感染可能不会表现出太多的症状,有些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举例而言,流感病毒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并可能在免疫系统薄弱的人群中导致死亡。
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初级巨噬细胞并在其中复制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PI TO DAY GS
猪 隐性感染 圆环病 毒 2型后 不同基 因表
达的 时间效应
PV C 2是断乳仔猪多系统衰 竭综合征 的元凶 ,对此西班 牙 巴塞 罗那 自治 大学 的 A n o 6s等研 究 了仔猪 接种猪 n aT m
圆 环 病 毒 2型 ( C 2) 的 基 因表 达 差 异 ( iee t l x PV 后 df rni l e — f ay
( f mer ocn e e hp 分 析 纵 隔 淋 巴 结 ( L 和 染定植所 必须的基 因。 当前 有科 学家将 T 1 Af y txP rieG n C i) i M N) n 0转坐子插入 细
全血裂解液 (W B) L 的总 R A。纵隔淋 巴结有 4 N 3个表达差 异 菌蛋 白 o A、 fa 1 I B和 c x mp ph B 、 b c p R中 ,诱变成 突变菌株 ,
独免疫是一样 的 , 也就是 说两种疫苗并 不互相干扰。如果将
两种 疫苗联合使 用 , 因此在今 后的预防工作 中可 以降低不 少 饲养 管理成 本。
( 自: h t ia c r 2 1)6 : — 4 译 T e e nr Reod(00167 7 ) Ve r y 0
基因缺 陷技术 对猪放线 杆菌 感染机 制的 研究
猪 繁殖与 呼吸综 合征病毒 ( R S 与肺 炎支原 体联 合 人仅研 究 了 A F P R V) S V感 染诸 如绿猴 肾 细胞等 非 白细胞 的初期
疫苗免疫仔猪后 ,英特威 / 先灵葆 雅动物保健品股份公 司的 特征 ,并 未对 AS V感 染初 级 M 细胞 作过 研 究 , a h F S me C S Drxe 等人对免疫 过的仔猪进行攻毒试验来研究该疫 B sa在《 医微生物学 》 . . e lr at 兽 杂志发表文 章报道 其新发 现 : M 苗的保护效力。肺炎支 原体 菌苗 或者 欧洲 P R V毒株减毒 细胞受体介 导的胞吞并 非病 毒侵 入 的唯一途 径 , 深入研 究 RS 并 活疫苗单 独免疫 , 或者两 者联合 免疫 仔猪 , 然后 进行 肺炎支 了 AS V的感染途径 。A F F S V感 染 M 细胞后 , M 受体 介 原体和蓝 耳病病毒 的功毒试验。并 用肺 部病 变和病毒血症程 导 胞吞 形成 内体 , 这是 由微 管 组装来执 行的 , 而其 中二价 阳 度来评 估疫苗的保护效 力。研 究表 明联 合免疫 的保护 力与单 离子对微管 组装十分重要 : 病毒被 “ 吞入 ” 后就迅 速逃 避成熟
病毒对于宿主细胞生物学的影响
病毒对于宿主细胞生物学的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种疾病和新型病菌层出不穷,各种病毒感染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
这些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学反应,可能导致宿主细胞的死亡或细胞功能的改变。
本文将介绍病毒对于宿主细胞生物学的影响。
病毒是一种依赖宿主细胞生存和复制的微生物,其基本结构由一份核酸(RNA或DNA)、外壳(capsid)和一些结构特征构成。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在细胞内部利用细胞的生物学机制进行生物复制。
而且,随着病毒数量的增加,它们会对宿主细胞的生物学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
病毒感染给宿主细胞带来显著的形态和生理变化,一些病毒感染变化表现为细胞凋亡和细胞死亡。
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可导致感染宿主T细胞死亡,从而影响人体免疫功能。
而卡波西氏肉瘤病毒(KSHV) 会诱导末端激酶JNK激活,导致宿主细胞凋亡。
另一方面,在宿主细胞感染时,病毒还会直接干扰细胞的各种生化反应和细胞内信号通路。
启动宿主细胞的防御机制,如制造细胞内元件,启动细胞信号通路,增强免疫力等,全部都被感染病毒的病毒抑制蛋白所瓦解。
而且,病毒还能模拟宿主细胞线粒体的自噬过程,从而产生免疫抗原的刺激。
在宿主细胞中,病毒通过四种方式进行感染。
第一种是通过细胞膜锚定到宿主细胞表面,然后对细胞膜进行热蛋白介导的形变,形成细胞膜、核酸和病毒复合体的渗透膜。
第二种方式是直接通过细胞间隙,从细胞膜中穿过,到达细胞,侵袭宿主细胞。
第三种方式是通过释放一些病毒复合体从细胞内基质中,使细胞感染病毒,并加速病毒复制。
第四种方式是通过细胞膜片的形成,将细胞膜上的部分病毒复合体分离出来,进入细胞内部分裂。
以上所提的四种感染方式有些是通过进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而有些则可以被认为是新的感染方式,是一些病毒为了适应细菌或宿主体系进化过程的产物。
因为这些新的适应机制和生物学特征,病毒变得越来越难对付。
同时,在宿主细胞感染病毒的过程中,病毒还会发生随机突变,从而增加对宿主细胞的生物学影响。
病毒结构和特点研究及生物学意义分析
病毒结构和特点研究及生物学意义分析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其复制依赖于寄主细胞的代谢和生长环境。
它们可以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体,并引起多种疾病。
在病毒学研究中,对于病毒结构和特点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病毒的生物学意义。
一、病毒的结构病毒的结构一般由基因组、外壳和适应物三部分构成。
其中基因组由核酸和一些特别蛋白质组成,外壳则由蛋白质构成,适应物主要是糖蛋白。
1. 基因组病毒基因组的核酸可以是RNA或DNA,大小从几千到数十万个核苷酸不等。
它们可以是单链或双链,在一些病毒中,还可以由多个分子细分为若干个片段。
病毒基因组的编码含量很高,一般占有率可以达到80%以上。
2. 外壳病毒外壳由数百个相同或相似的蛋白质分子组成,称为壳蛋白,这些蛋白质分子可以自组装为大约20-30纳米的球形或棒状颗粒。
不同类型病毒外壳结构不同,存在六种主要形态: 1)具有六边形和五边形结构的头部和尾部的噬菌体; 2)具有棒状结构的病毒; 3)具有同心圆外轮和内轮、覆盖了数百个底物的缺陷的复合物;4)具有八面体对称性的半轴病毒; 5)直链单链RNA病毒外壳的几何结构可能是不规则的弯曲形; 6)某些病毒的外壳完全没有几何对称性。
外壳对病毒的抗原性和免疫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3. 适应物适应物是病毒外壳上的一种特殊分子,由于其在分子表面的特殊排列方式,它们可以帮助病毒识别并进入宿主细胞。
不同病毒的适应物组成不同,但都是由糖蛋白构成。
适应物分子在病毒生命周期的多个环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病毒感染机制研究的重要研究对象。
二、病毒的生物学意义病毒作为生物体的寄生体,有着广泛的生物学意义。
尽管病毒并不是完全的生物体,它们对于宿主细胞的修剪、控制和利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1. 病毒的进化病毒是生物体进化史上的重要角色。
由于病毒复制快速且易于变异,它们往往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宿主。
此外,宿主和病毒之间的背景不均等还会导致一些病毒不断进化和适应,部分病毒最后会增强其传播和毒力能力。
细胞生物学论文――浅谈病毒
细胞生物学论文――浅谈病毒篇一:细胞生物学论文细胞自噬2021年10月3日诺贝尔生理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发现并阐释了细胞自噬的机理,在细胞自噬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分子细胞学教授大隅良典所带领的研究小组成功的探明了细胞自噬的启动机制,他的研究为理解许多机体生理过程中自体吞噬的重要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揭示生命进程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自噬的发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科学家观察到细胞里的一个新的专门“小隔间”(这种隔间的学名是细胞器),包含消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的酶。
这个专门隔间被称作“溶酶体”,相当于降解细胞成分的工作站。
比利时科学家克里斯汀・德・迪夫(Christian de Duve)在1974年因为溶酶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的发现,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克里斯汀・德・迪夫,197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自噬”这个词的命名人。
60年代的新观察表明,在溶酶体内部有时可以找到大量的细胞内部物质,乃至整个的细胞器。
因此,细胞似乎有将大量的物质传输进溶酶体的策略。
进一步的生化和显微分析发现,有一种新型的囊泡负责运输细胞货物进入溶酶体进行降解(图1)。
发现溶酶体的科学家迪夫,创造了自噬(auotophagy)这个词来描述这一过程。
这种新的囊泡被命名为自噬体。
我们的细胞有不同的细胞“小隔间”,承担不同的作用。
溶酶体就是这样一种隔间,里面有用于消化细胞内容物的消化酶。
人们在细胞内又观察到了一种新型的囊泡,叫做自噬体。
自噬体形成的时候,逐渐吞没细胞内容物,例如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然后它与溶酶体相融,其中的内容被降解成更小的物质成分。
这一过程为细胞提供了自我更新所需的营养和材料。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研究人员集中研究阐明用于降解蛋白质的另一个系统,即“蛋白酶体”。
在这一研究领域,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Hershko)和欧文・罗斯(Irwin Rose)因为“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的发现”被授予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
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病毒是一类非常小的微生物,其大小只有细菌的几分之一甚至更小。
不同于细菌和真菌等自主生长繁殖的微生物,病毒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寄生于宿主细胞内才能生存。
这种非常独特的特性,决定了病毒在其生理、生态和流行病学特征中都具有相应的特殊性。
本文将着重探讨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1. 病毒的组成结构病毒的组成结构相对简单,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基本部分:核酸和外壳。
核酸是病毒遗传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是DNA或RNA,大小在数千到数百万个核苷酸之间不等。
外壳由外膜和壳蛋白构成,可保护病毒的核酸不受环境影响,并在宿主细胞上特异性结合到受体蛋白上,进而释放出核酸,完成病毒寄生的生命周期。
2. 病毒的复制过程病毒的复制过程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环节:感染和复制。
病毒依靠其外壳上的结构蛋白和其他因素,特异性地结合到宿主细胞表面受体上,然后进入细胞内,释放出核酸。
核酸会在宿主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生成新的病毒核酸和外壳蛋白,再经过自组装等机制,形成新的病毒颗粒,最终释放出来,再重复感染新细胞,完成病毒生命周期。
3. 病毒的基因组组成病毒的基因组组成既简单又复杂。
一方面,其基因组体积相对较小,且没有细胞具有的许多生物合成、代谢等功能基因。
另一方面,病毒基因组具有相当的遗传信息、高度致病性和易突变性,这使其能够在病毒和宿主之间的共进化过程中适应和演化,不断产生新的病原体种类和变种。
4. 病毒的变异与进化机制病毒的变异主要源于其高度易突变的基因组,以及在复制过程中的随机失误和复合错误等原因。
由于病毒的短生命周期和大量繁殖,使得其遗传多样性远高于其他生物,这也为病毒变异和进化开辟了更多的途径。
一些病毒的变异可以导致其致病性和传播能力的改变,从而对公共卫生和人类健康带来新的威胁。
5. 病毒的检测方法病毒的检测手段因其非常微小和非细胞性质而与其他微生物不同。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核酸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逆转录-PCR等。
从细胞生物学角度看病毒正文
从细胞生物学角度看病毒病毒是由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是一类超显微的非细胞结构。
病毒的最基本特点之一即与细胞的最根本区别之一是每个病毒仅含一种核酸分子。
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
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
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nm,如痘病毒科,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nm,如双联病毒科。
多数病毒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对于病毒的起源曾有过种种推测,一种观点认为病毒可能类似于最原始的生命;另一种认为病毒可能是从细菌退化而来,由于寄生性的高度发展而逐步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例如由腐生菌→寄生菌→细胞内寄生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大病毒→小病毒;还有一种则认为病毒可能是宿主细胞的产物。
这些推测各有一定的依据,目前第三种越来越具有说服力。
因此病毒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是未定的。
但是,不论其原始起源如何,病毒一旦产生以后,同其他生物一样,能通过变异和自然选择而演化。
病毒根据遗传物质,可分为DNA病毒、RNA病毒和蛋白质病毒(如:朊病毒),根据病毒结构,可分为真病毒(简称病毒)和亚病毒(包括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根据寄主类型,可分为噬菌体(细菌病毒)、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HⅣ等),根据性质,可分为温和病毒(HⅣ)和烈性病毒(狂犬病毒)。
病毒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核酸位于它的中心,称为核心或基因组,核酸是带有遗传密码的病毒基因组。
通过遗传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已查明一些病毒的基因图谱。
对MS2和ΦΧ174噬菌体、花椰菜花叶病毒、SV40和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核苷酸序列,已全部查明。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侵染和转化机制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侵染和转化机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侵染与转化机制是一个长期被关注的研究课题。
它涉及到许多领域的知识,比如病毒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学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侵染和转化机制。
第一,病毒的基本结构和感染方式病毒是一类非细胞性的微生物,其包壳内含有遗传物质(DNA或RNA)和蛋白质,没有自我复制的能力。
病毒颗粒的外层包裹有蛋白质衣壳,内部是核酸和一些辅助蛋白质。
病毒的感染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入胞和融合。
入胞依靠病毒颗粒依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通过与宿主细胞膜融合或内部化进入宿主细胞;融合则是病毒颗粒的外衣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将病毒遗传物质和膜功能蛋白等转移进宿主细胞。
第二,病毒的侵染机制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后,会在宿主细胞内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和制造自己的外壳蛋白,然后再组装后成熟病毒颗粒。
这个过程是依靠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一些病毒可以利用宿主细胞自身的分子机制,如宿主细胞核酸合成和修复机制、细胞框架、细胞信号通路等,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还有一些病毒能够干扰宿主细胞的生产机制,如切断细胞生产酶的催化因子,从而使细胞生产系统停止工作,加速病毒复制。
第三,病毒的转化机制部分病毒能够引起宿主细胞发生转化现象,即使细胞不断增殖,形成肿瘤组织。
病毒诱导细胞转化的机制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病毒诱导细胞基因的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病毒作为转录因子激活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和宿主细胞的反应等。
其中,病毒作为转录因子的作用,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转化机制。
例如,Papillomavirus(人乳头瘤病毒) 能够把 E6 和 E7 两个蛋白质转录进宿主细胞,从而抑制宿主的肿瘤抑制因子(p53, pRb等) 进入宿主细胞基因组,并活化细胞增殖信号传导以推动细胞转化。
而人类T细胞淋巴病毒则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增强转化过程中的增殖和生存、凋亡抗性。
总结,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侵染和转化机制,涉及到病毒和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细胞分子机制、节律控制、细胞生物学、肿瘤学、免疫学等等。
细胞生物学与病毒感染
细胞生物学与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一种重大的健康问题,在全球影响着数百万人的生活和健康。
而细胞生物学正在成为探索病毒感染机制的重要工具。
病毒感染是指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并在细胞内复制从而导致细胞感染和疾病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病毒依赖于宿主细胞来提供生存所必需的资源,如能量、氨基酸、核苷酸等。
这也是病毒选择和感染特定类型细胞或组织的原因之一。
病毒感染的过程与细胞生物学有密切联系。
因为病毒不能自我复制,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一旦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内,它将利用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器制造新的病毒颗粒。
因此,病毒感染过程中的许多关键环节都涉及到了细胞的生物合成和代谢。
其中,穿透和入侵、释放基因组、基因组复制和转录、分裂和组装以及释放新的病毒颗粒等环节是病毒感染的五个主要步骤。
这些过程中的每一个都涉及到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细胞的功能受到干扰和改变。
在一些病毒感染过程中,例如HIV、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等,宿主细胞的免疫系统也被抑制或破坏,致使机体难以应对感染。
因此,研究病毒感染机制和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有望为病毒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病毒侵染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
例如,普通感冒病毒是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介导,将其水囊内的病毒复制到细胞中;而艾滋病病毒是通过细胞表面的CD4受体介导,并与另一种受体CCR5或CXCR4相互结合,导致宿主细胞受到破坏和死亡。
在某些情况下,病毒可以利用细胞本身的基因表达机制来增强其复制和传播能力。
例如,乙型肝炎病毒可以激活宿主细胞中的c-Src激酶途径,从而加强病毒颗粒的分泌和复制;流感病毒则可以利用细胞内的核酸修饰酶,来增加其基因组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另外,研究发现,细胞本身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应对病毒感染的威胁。
例如,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宿主──肝细胞中,细胞膜上的Toll样受体(TLR)可以识别到病毒入侵,并通过启动免疫反应来消灭病毒和保护肝细胞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细胞生物学角度看病毒
病毒是由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是一类超显微的非细胞结构。
病毒的最基本特点之一即与细胞的最根本区别之一是每个病毒仅含一种核酸分子。
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
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
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nm,如痘病毒科,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nm,如双联病毒科。
多数病毒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对于病毒的起源曾有过种种推测,一种观点认为病毒可能类似于最原始的生命;另一种认为病毒可能是从细菌退化而来,由于寄生性的高度发展而逐步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例如由腐生菌→寄生菌→细胞内寄生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大病毒→小病毒;还有一种则认为病毒可能是宿主细胞的产物。
这些推测各有一定的依据,目前第三种越来越具有说服力。
因此病毒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是未定的。
但是,不论其原始起源如何,病毒一旦产生以后,同其他生物一样,能通过变异和自然选择而演化。
病毒根据遗传物质,可分为DNA病毒、RNA病毒和蛋白质病毒(如:朊病毒),根据病毒结构,可分为真病毒(简称病毒)和亚病
毒(包括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根据寄主类型,可分为噬菌体(细菌病毒)、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HⅣ等),根据性质,可分为温和病毒(HⅣ)和烈性病毒(狂犬病毒)。
病毒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核酸位于它的中心,称为核心或基因组,核酸是带有遗传密码的病毒基因组。
通过遗传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已查明一些病毒的基因图谱。
对MS2和ΦΧ174噬菌体、花椰菜花叶病毒、SV40和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核苷酸序列,已全部查明。
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形成了衣壳,衣壳是病毒粒的主要支架结构和抗原成分,有保护核酸等作用。
衣壳是由许多在电镜下可辨别的形态学亚单位—衣壳粒所构成。
核心和衣壳合称核心壳。
有些较复杂的病毒(一般为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其核心壳外还被一层含蛋白质或糖蛋白的类脂双层膜覆盖着,这层膜称为包膜。
包膜中的类脂来自宿主细胞膜。
有的包膜上还长有刺突等附属物。
包膜的有无及其性质与该病毒的宿主专一性和侵入等功能有关。
昆虫病毒中有1类多角体病毒,其核壳被蛋白晶体所包被,形成多角形包涵体。
病毒的复制过程叫做复制周期,其大致可分为连续的五个阶段: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装配)、裂解(释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新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
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窘迫。
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
2003年4月16日,WHO宣布,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是SARS的病原,并将其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
该病毒很可能来源于动物,由于外界环境的改变和病毒适应性的增加而跨越种系屏障传染给人类,并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该冠状病毒为单股正链RNA 病毒,基因组含29736个核苷酸,其中编码聚合酶蛋白la\lb、棘蛋白(S)、小膜蛋白(E)、膜蛋白(M)、核壳蛋白(N)的基因已被证实。
SARS病毒有包膜,表面有棘突,对热、乙醚、酸均敏感。
该病毒的抵抗力和稳定性要优于其他人类冠状病毒。
SARS 病毒不大可能在短期内被“消灭”和自动消失,SARS在人类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很大。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
早期被称为猪流感。
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但是要提醒的是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的。
只要积极作好预防,也是比较安全的。
目前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已投入使用。
甲型H1N1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其遗传物质为RNA。
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nm~120nm,有囊膜。
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 和M2蛋白。
病毒
颗粒内为核衣壳, 呈螺旋状对称, 直径为10nm。
甲型H1N1病毒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13.6 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
尽管不同亚型之间可以组成很多种流感病毒血清型,但是可造成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的血清型主要有H1N1、H1N2 和H3N2。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片段,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
医学测试显示,目前主流抗病毒药物对这种毒株有效。
流感病毒有三种类型:甲型(A 型)流感病毒感染哺乳动物以及鸟类;乙型(B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疾病的产生通常较甲型病毒温和;丙型(C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并不会引起严重的疾病。
甲型流感病毒,包括上百种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
对于这些亚型的不同命名,来自于H和N的不同。
H和N,是指甲型流感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
H是红细胞凝集素,其作用像一把钥匙,帮助病毒打开宿主细胞的大门;N是神经氨酸苷酶,能够破坏细胞的受体,使病毒在宿主体内自由传播。
根据H和N 的形态,甲型流感病毒可由15种H型和9种N型进行排列组合,比如H1N1和H5N1等。
即使是同一种甲型的流感病毒,也可能因为基因序列的变化,在病毒的传播性、致死率等方面出现很大差异。
病毒研究的发展常常与病毒培养和检测方法的进步有密切的关系,特别在脊椎动物病毒方面,小鼠和鸡胚接种、组织培养、超速离心、凝胶电泳、电子显微镜和免疫测定等技术,对病毒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对病毒的研究有助于对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研究。
在有包
膜的病毒如流感中,膜蛋白一方面与外层脂质相连结,另一方面又同内部的核壳相连结,起到维系病毒内外结构的作用。
糖蛋白位于包膜表面,有的形成突起,如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能与细胞膜受体结合。
这些对细胞生物学中膜功能及信号传导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病毒虽无完整的酶系统,但常含有一些特殊的酶,如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和噬菌体的溶菌酶。
此外,呼肠孤病毒科、弹状病毒科、正粘病毒科和副粘病毒科病毒粒中含RNA多聚酶,反录病毒科含反转录酶,均与核酸复制有关。
这些酶与细胞中的酶可能有关联,还有遗传机制的调控都与细胞密不可分。
目前已查明十几种病毒蛋白的全氨基酸序列。
这些序列与细胞中遗传调控翻译出来的氨基酸序列又有什么联系呢?其实,病毒也并非一无是处,它在人类生存和进化的过程当中,扮演了不同寻常的角色,人和脊椎动物直接从病毒那里获得了100多种基因,而且人类自生复制DNA的酶系统,也可能来自于病毒。
细胞中的某些疑问也许可以在病毒中找到答案。
病毒除了在细胞结构、成分以及功能方面有重大参考价值以外,虽然对人类危害巨大,还有值得欣慰的用处,或许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就能找到破解它的方法。
例如噬菌体可以作为防治某些疾病的特效药,烧伤病人可在患处涂抹绿浓杆菌噬菌体稀释液;在细胞工程中,某些病毒可以作为细胞融合的助融剂,如仙台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病毒可以作为目的基因的载体,使之被拼接在目标细胞的染色体上在专一的细菌培养基中添加的病毒可以除杂;病毒可以作为精确制导药物的载体;病毒可以作为特效杀虫剂;病毒还可以用来治疗疾病,
比如癌症;病毒疫苗对人类预防病毒有好处,促进了人类的进化,人类的很多基因都是从病毒中得到的。
但它可以在动物身上造成疾病,这些不完整的生命形态的存在说明无生命与有生命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病毒作为最小、最简单的有机体,必将成为研究细胞生物学的桥梁,包括基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达、生命活动自组装过程的调控程序与调控机制、基因表达的产物对细胞最重要生命活动的调节、细胞信号传导的研究等等。
病毒与细胞在进化上的关系目前也是一个未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病毒的知识对于我们学习细胞生物学是重要的,有助于我们对生命与细胞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对生命活动的研究,是一个永不止步的过程。
11级基地二班易云海(20111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