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千秋岁引·秋景》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2023年《秋》阅读答案
2023年《秋》阅读答案2023年《秋》阅读答案1灞上秋居唐·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释:①灞(bà)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②郊扉:郊居。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5分)2、诗歌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联系第三、四联分析。
(6分)参考答案1、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3分)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
(2分)(共5分)2、(6分)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寄居他乡的凄凉孤独的心情。
(2分)第三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
(2分)第四联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2分)二1.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寒灯独夜人”中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答案】“寒”字,(“独”),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
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
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
“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更进一层表现出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炼字。
诗眼一般为情感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等。
答题的步骤:先点出字,解释意思,然后代入句中描述,最后分析其表现力(写景、抒情)。
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时的酸楚和寒夜独处时的悲凄况味;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之情。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画卷的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
《千秋岁》阅读答案
《千秋岁》阅读答案《千秋岁》阅读答案小编整理了关于《千秋岁》阅读答案以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也祝同学们的阅读理解的技巧更好,祝大家学习进步!千秋岁①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鹭③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
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
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
③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8.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
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分)9.“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
(6分)《千秋岁》参考答案:(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
(3分)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
/同时,以乐景衬哀情:春色虽美,但词人远谪他乡,孑然一身,形容憔悴,哪有对酒赏花的心情?/触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
(2分;“/”前后内容,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9.“春去也”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
“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答“夸张”也可)的修辞手法,“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
(手法2分,双关、借代、比喻答出任意两个即可;结合内容进行分各2分,意思对即可)。
王安石《千秋岁引》及翻译—阅读题答案
王安石《千秋岁引》及翻译—阅读题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千秋岁引王安石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①,犹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惋惜风流总闲却。
起初谩留华表语②,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考着。
说明:①庾楼月:《晋书庾亮传》载,庾亮在武昌时,下属殷浩等人共登南楼望月。
恰巧庾亮亦登此楼,众人起身欲避。
庾亮让众人勿去,与其一起赏月。
②华表语:据《搜神后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到灵虚山学道,后化鹤归来,落在城门华表柱上。
有少年不识,举弓欲射,鹤在空中回旋而歌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歌毕飞入高空。
这里有去家来归之意。
8、本词上阕是怎样写秋景的?蕴含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9、有人说此词是王安石借以抒发自己对政治的厌倦之情的,请结合诗句赏析。
〔5分〕参考答案:8、上片开头三句从听觉的角度写黄昏秋声:客居异乡的捣衣声,孤城吹奏的画角声。
这入耳秋声统统融入了寥廓的天空和大地,引发了诗人无穷感慨,是悲凉,也是思念。
〔2分〕又从视觉角度写燕子东去,大雁南翔,远近交替,目的只有一个,回到本该属于它们去的地方,这又必定引起诗人思归之情。
〔2分〕最末用典,虽然楚台的风光和庾楼的聚会还象昨天一般涌现在脑海里,但究竟已成过去。
秋风朗月照旧,人物是非变化,留给了读者无穷想象,且带有一种哀伤、一种思念之情。
〔2分〕(每点2分,言之有理就行)9、下片头三句诗人承接上片的昨天,总结人生的感悟:为名利所缚,为政治所搁,风流潇洒闲置已久。
胸臆间悲叹于为追名逐利而辜负了大好光阴,追悔之情跃然纸上。
以两个无奈剧烈表达了身不由己的苦衷。
〔2分〕华表语秦楼约表面上写的是思念往日欢会,空负情人期约。
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己对政治的厌倦之情,对无羁生活的留恋与憧憬。
〔2分〕最末的梦阑酒醒正可视为历尽沧桑后的憬然反悟。
〔1分〕参考译文:客馆中传出寒砧声,孤城上号角声悲悲切切,一片秋声入耳。
王安石诗词赏析
1千秋岁引·秋景王安石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译文】传入旅舍的捣衣声,应和着孤城城头的画角,一片秋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
归去的燕子向东从海上飞走,南来的大雁自空中落下,栖息在沙滩上。
这儿有楚王携宋玉游兰台时感受到的惬意的凉风,有庾亮与殷浩辈在南楼吟咏戏谑时的大好月色,清风明月的景象,还都与当年一样。
真是无可奈何啊!我被那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羁缚,又被那难以割舍的感情所耽搁,可惜那些风流韵事都被丢到一边了。
当初徒然许下功成身退时,要去求仙访道,潇潇度日的诺言。
到如今,反误了我与佳人的秦楼约会。
当睡梦觉来时、酒醉清醒后,我细细地思量着这一切。
【注释】⑴千秋岁引:词牌名,为《千秋岁》变格。
八十二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⑵别馆:客馆。
砧(zhēn):捣衣石。
这里指捣衣声。
⑶画角:古代军中乐器。
⑷寥廓(liáo kuò):空阔,此处指天空。
⑸楚台风:楚襄王兰台上的风。
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至,王乃披襟以当之曰:‘快哉此风!’”⑹庾(yǔ)楼月:庾亮南楼上的月。
《世说新语》:“晋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据胡床咏谑。
”⑺他情:暗指皇上的恩情。
担阁:延误。
⑻漫:徒然,白白地。
华表语:指向皇上进谏的奏章。
华表,又名诽谤木,立于殿堂前。
⑼秦楼约:指与恋人的约会。
秦楼,代指女子居住处。
⑽梦阑(lán):梦醒。
阑,残,尽。
【赏析】这首词没有《桂枝香》的豪雄慷慨,也没有《浪淘沙令》的踌躇满志。
全词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情真心切、恻恻动人、空灵婉曲地反映了作者积极的人生中的另一面,抒发了功名误身、及时退隐的的慨叹。
2《桂枝香·登临送目》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秋岁》阅读附答案
《千秋岁》阅读附答案千秋岁①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漂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于。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
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
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
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寅、朋友。
8.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么的景象?请扼要描写。
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分)【知识点】本题考核考生鉴赏古典诗词的形象能力,能力层级为D (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减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摆,莺声盈耳,一派热烈的城郊莫暮春风光。
(2分)这四句写面前之景,交待了人物流动的时令、地点。
(1分)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以乐景衬也哀情;春色虽美,但词人远谪他乡,形单影只,形容蕉萃,哪有对酒赏花的心境?触景生情,面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对往昔的回想。
(2分)解析:本题是形象类鉴赏题。
题干设置指向性强,答题规模交待清楚,审题请求不高。
难度不高。
至于作用的问题属于知识结构考核。
【思路点拨】这道题,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翻译重组词句。
只要施展必定的想象力,把描写的景象有秩序序的重现出来就可以了,最后不忘了一个总结性的概括,一般是季节+时令+物象(人物)流动+画面(图卷);第二问,开头的风景描写,一般有三个作用:一,创设(营建)一个意境(氛围);二、为抒怀主人公(诗词中人物)出场提供背景(时间、地点);三、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又细分为景中含情和乐景衬哀(哀景写乐)9.“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6分)【知识点】本题考核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双头、借代、比喻、夸大(手法2分)(1)双关:“春去也”一声浩叹,不但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季将一去不复返,堪称一语双关,言简意深。
2019年高考压轴卷(北京卷)语文试题(附解析)
2019年高考压轴卷(北京卷)语文试题(附解析)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2018年10月24日上午,被称为“现代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
大桥全长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创造了沉管隧道“最长、最大跨径、最大埋深、最大体量”的世界纪录,涵盖了当今世界岛隧桥多项尖端科技,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之一。
大桥的设计既要保障珠江口伶仃洋主航道(繁忙时候超过4000艘轮船)的绝对畅通,还要保证所在海域附近香港机场(每天1800多架航班)的正常起降。
为了克服这两点,就得用沉管法建造海底隧道。
这条世界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沉管组成,每节管道长180米,单节重约8万吨,且沉到海底40多米。
港珠澳大桥背后有哪些科技智慧?首先,如此巨大的沉管要怎样才能沉降到海底实现对接?沉管法需要浮运安装。
所谓浮运安装,是用拖船将预制沉管拖运到桥位附近,再用绞锚方式进行横、纵移沉管至安装基槽并进行沉放安装。
实验发现,在浅水海域,沉管在横向水流和波浪的作用下,会产生横倾与下沉,并容易触碰到海底,极其不安全。
团队一遍遍进行实验与计算,为港珠澳大桥的浮运与沉放施工方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其次,位于海泥环境中的钢管桩如何确保120年不损坏?针对特定的海泥环境,设计团队研制出新一代高性能环氧涂层钢筋,并参与大桥基础的防腐涂装施工,保障了港珠澳大桥120年耐久性设计要求。
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度距离,对桥梁钢是一个巨大考验。
新一代控轧控冷工艺,使钢材组织细化35%以上,析出相尺寸减少25%以上,有效满足了桥梁钢高强度和高韧性的需求。
通过优化的“成分设计+控制轧制+轧后超快冷却”组合拳,满足了桥梁的抗震和抗应变设计。
最后,伶仃洋上多台风,怎么能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并准时交工?港珠澳大桥像“搭积木”一样被拼装出来。
先在工厂里把桥墩、桥面、钢箱梁、钢管桩等生产出来,等到伶仃洋风平浪静时再组装起来,首次实现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建设理念。
千秋岁引秋景(高中诗词阅读)
千秋岁引•秋景王安石【1】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2】,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谩留华表语【3】,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释:【1】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主持了“熙宁变法”,后因守旧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
【2】楚台风:楚王游兰台时曾赞“快哉此风”。
【3】华表语:曾有得道之人在华表柱上唱“去家千年今来归”。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别馆寒砧”一句,羁身异乡的人听到捣衣之声,意识到天时渐寒,心中抑郁难当。
B.“孤城画角”一句,虽为孤城,但画角声高亢,以极凝练的笔墨描绘了自然的秋声。
C.燕东归,雁南飞,让作者生发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忆旧。
D.“梦阑时,酒醒后”可指实在的梦和酒,亦可视为作者历尽任途沧桑后的自知和独醒。
2.本词多处用典,将情感表达得丰富蕴藉。
对下列诗文的用典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泊秦淮》中的“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借南朝陈后主作《玉树后庭花》新曲之典,抒发了对晚唐统治者因荒淫享乐而亡国的感慨之情。
B.《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作者借南朝刘宋大将檀道济临刑时怒叱皇帝之典,表达了对守边将领无故被杀的深切同情和愤愤不平。
C.《永遇乐》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借廉颇之典,表达为国效力之决心,显示老当益壮之能力,抒发报国无门之忧虑。
D.《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作者借汉朝蒋诩隐居开辟三径之典,描绘了自家庭院荒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清高之意、悲愤之情。
3.黄苏在《蓼园词选》中认为这首词应是王安石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因其“意致清迥,翛然(意为无拘无束)有出尘之想。
”请结合全词,简析黄苏为何会做如此推断。
(6分)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8分)①古人诗词中不乏描写衰飒秋景的作品。
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却描绘了一幅长空湛碧、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还陕述怀①李世民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旂②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注]①这首五言短排是唐朝创建初期,李世民率师平定关东割据势力后,回师关中时所作。
②旂(qi):古代的一种旗帜.(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写诗人手抚腰间长剑不禁慨然长叹,直抒胸臆,有力地表明自己出兵平乱的原因。
B. 中间六句分别描述行军、驻营、出击三个场面,恢宏大气,令人震撼,是全诗的核心部分。
C. 最后两句诗人回忆过去“戎戈动”,而今“宇宙平”,与首联呼应,语气显得刚毅果绝。
D. 此诗在艺术表现上,将议论、叙事、抒情巧妙熔为一炉;全诗构思精缜,且语言优美。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1)D(2)①诗人平定战乱后的志得意满之情。
诗人刚刚经历了激烈的战斗,结束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如今凯旋,充满自信。
②诗人胸怀天下,治国安邦,有造福百姓的浩然正气。
前线将士的流血牺牲,赢得统一中原局面,使百姓过上安定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
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时事的感慨。
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必然会有流血牺牲,但从前的牺牲是为了换来今天的统一。
诗人心中不无感慨。
【解析】【分析】(1)D项,“全诗构思精缜,且语言优美”分析错误,本诗语言慷慨激昂,算不得优美。
故选D。
(2)①“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诗人平定战乱后的志得意满之情。
诗人刚刚经历了激烈的战斗,结束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如今凯旋,充满自信。
②“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诗人胸怀天下,治国安邦,有造福百姓的浩然正气。
前线将士的流血牺牲,赢得统一中原局面,使百姓过上安定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
③“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一联写战斗场面。
中间短短三联六句,再现一次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
2020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2)(已审阅)
北京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材料一(1)曲艺是演员以本色身份采用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门类。
古今中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民族与人群,大都有着各自的曲艺表演形式。
如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的演述方式,就是古希腊的曲艺表演,这部史诗的主要搜集整理与吟诵传唱者荷马,就是古希腊的曲艺艺人。
(2)曲艺艺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传统深厚。
中国从隋唐至今,曲艺的成熟发展至少绵延了1500年。
已知最早的曲艺品种,是隋唐时期的“说话”。
之后历代均有其代表性样式,如唐代有“转变”,宋代有“诸宫调”“鼓子词”,元代有“散曲”“平话”,明代有“词话”“道情”,清代有“弹词”“子弟书”“莲花落”等。
中华各民族古今拥有的曲艺品种有1000个左右,至今依然存活的在500个以上。
(3)中国曲艺品类虽然庞杂,特征却很鲜明。
曲艺扎根在深广的地域和独特的方言环境中,就是说,不管何种曲艺样式,都是采用形成地区的方言土语(或民族语言),运用或说、或唱、或连说带唱、或似说似唱的方式进行以语言性叙述为主的口头表演。
说的如相声、评书;唱的如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扬州清曲等;连说带唱的如安徽琴书、云南扬琴等;似说似唱的如山东快书、锣鼓书等。
其他如表情、动作、身姿、意态,乃至乐器伴奏、口技模拟等等,均为口述表演的辅助手段。
这也使曲艺演员的表演姿态不似戏曲和影视剧,即由演员化装成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假托性的角色化代言模仿,而是以本色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进行第三人称统领的口语性说唱式叙述,即便要表现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举止,也仅是通过口吻、语音、动作、神态等进行模拟和演示。
与之相应,曲艺的“唱亦即“曲唱”,也与唱歌的“歌唱”和唱戏的“扮唱”不同,属于“说唱”,即“说着唱”或“唱着说”。
一个人、一张嘴,或两三个人、三五件乐器,就会演出一个曲种,表演一个节目。
(4)但形式的简便,并不意味着艺术的简陋。
曲艺也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样式,语言(材质)、文学(脚本)音乐(唱腔、伴奏)、杂技(口技)、美术(化妆、服饰、道具、灯光、背景、音响)、舞蹈等等,都是不同曲种的基本构成要素。
王安石《千秋岁引·秋景》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王安石《千秋岁引·秋景》阅读训练题附答案【原文】:千秋岁引秋景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释】:此词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后的晚年作品。
楚台风:典出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然而飒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庾楼月:典出《世说新语容止》,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
④担阁:耽搁。
砧(zhēn):捣衣石。
画角:古代军中乐器。
“楚台风”:三句:楚台风:楚襄王兰台上的风。
出自宋玉《风赋》。
庾楼月:庾亮南楼上的月,出自《世说新语》。
三句比喻清风明月依旧。
“当初”二句:漫:徒然,白白地。
华表:又名诽谤木,立于殿堂前。
秦楼:代指女子居住处。
二句是说自己当初白白地提了那么多有关国家政治方面的意见结果耽误了本可以尽情享受的美好时光。
梦阑:梦醒。
【翻译】:传入旅舍的捣衣声,应和着孤城城头的画角,一片秋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
归去的燕子向东从海上飞走,南来的大雁自空中落下,栖息在沙滩上。
这儿有楚王携宋玉游兰台时感受到的惬意的凉风,有庾亮与殷浩辈在南楼吟咏戏谑时的大好月色,清风明月的景象,还都与当年一样。
真是无可奈何啊!我被那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羁缚,又被那难以割舍的感情所耽搁,可惜那些风流韵事都被丢到一边了。
当初徒然许下功成身退时,要去求仙访道,潇潇度日的诺言。
到如今,反误了我与佳人的秦楼约会。
当睡梦觉来时、酒醉清醒后,我细细地思量着这一切。
【赏析】:此词的创作年代不详,但从词的情调来看,很可能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因为它没有《桂枝香》的豪雄慷慨,也没有《浪淘沙令》的踌躇满志。
全词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情真心切、恻恻动人、空灵婉曲地反映了作者积极的人生中的另一面,抒发了功名误身、及时退隐的的慨叹。
王安石《千秋岁引·秋景》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安石《千秋岁引·秋景》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导读:王安石《千秋岁引・秋景》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千秋岁引秋景王安石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释】:此词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后的晚年作品。
楚台风:典出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然而飒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庾楼月:典出《世说新语容止》,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
④担阁:耽搁。
砧(zhēn):捣衣石。
画角:古代军中乐器。
“楚台风”:三句:楚台风:楚襄王兰台上的风。
出自宋玉《风赋》。
庾楼月:庾亮南楼上的月,出自《世说新语》。
三句比喻清风明月依旧。
“当初”二句:漫:徒然,白白地。
华表:又名诽谤木,立于殿堂前。
秦楼:代指女子居住处。
二句是说自己当初白白地提了那么多有关国家政治方面的意见结果耽误了本可以尽情享受的美好时光。
梦阑:梦醒。
【翻译】:传入旅舍的捣衣声,应和着孤城城头的画角,一片秋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
归去的燕子向东从海上飞走,南来的大雁自空中落下,栖息在沙滩上。
这儿有楚王携宋玉游兰台时感受到的惬意的凉风,有庾亮与殷浩辈在南楼吟咏戏谑时的大好月色,清风明月的景象,还都与当年一样。
真是无可奈何啊!我被那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羁缚,又被那难以割舍的感情所耽搁,可惜那些风流韵事都被丢到一边了。
当初徒然许下功成身退时,要去求仙访道,潇潇度日的诺言。
到如今,反误了我与佳人的秦楼约会。
当睡梦觉来时、酒醉清醒后,我细细地思量着这一切。
【赏析】:《千秋岁引・秋景》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晚年所填的一首词。
全词两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上阕突出了金陵秋色,以燕来雁去,风满月楼,古城寥廓,思绪万千,引出下阕。
下阕总共表达了两层意思,即以身在官场为引子,抒发个人情怀。
王安石《千秋岁引秋景》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王安石《千秋岁引秋景》阅读训练题附答案诗歌背景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太和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江西南昌人。
他是北宋中期变法派的代表人物,创立了“新法”,推行了许多变革政策。
虽然他的变法在当时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但对宋代及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史上一段重要的篇章。
“千秋岁引秋景”是王安石咏秋景的一首诗。
此诗以典型的景物描写为主要手法,将秋得失的情绪与景象融为一体,把世事对情感的影响通过景物的描写表现出来。
诗词欣赏千秋岁引秋景,独有斜阳,草自碧而人静,桂从黄而夜凉。
华灯常烛夜行,天仙贵代碧霄长。
想得万宜清信,同来此会何方?(王安石《千秋岁引秋景》)阅读训练题1.诗歌的主题是什么?2.诗歌的写作手法是什么?3.诗歌中用到的典故有哪些?4.在这首诗中,“草自碧而人静,桂从黄而夜凉。
”通过哪些词语表达了秋景的特点?5.在这首诗中,“天仙贵代碧霄长。
”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人们对神仙的景仰心情?6.诗歌最后一句“同来此会何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案解析1.诗歌的主题是秋景及其对人的情感影响。
2.诗歌的写作手法是景物描写,通过描写秋景的变化表达主题。
3.诗中用到的典故有:“天仙贵代碧霄长”中出自《庄子》中的“逍遥游”,指的是天仙逍遥自在,不受尘俗之累的境界。
4.“草自碧而人静,桂从黄而夜凉。
”第一句描述的是秋天草木披上碧绿色的新装,但这样的美景寂静无声。
第二句则描述了秋天桂花由黄转为金黄,夜晚凉爽的情况。
5.“天仙贵代碧霄长。
”这句话用神话故事中出现的天仙代表纯洁,贵为景仰,并称她们长居碧霄,凌驾于凡间之上。
这样表达出了人们对神仙的景仰之情。
6.诗歌最后一句“同来此会何方?”表达的是一种向往之情,表达在此秋景之下,人们对于能够同来此处而聚集的欣喜和向往。
古诗词王安石《千秋岁引秋景》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古代诗歌阅读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
千秋岁引·秋景王安石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①风,庾楼②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①楚台:楚襄王兰台。
“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至,王乃披襟以当之曰:‘快哉此风!’”②庾楼:庾亮南楼。
“晋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据胡床咏谑。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别馆寒砧”一句,羁身异乡的人听到捣衣之声,意识到天时渐寒,充满了宦游的悲凉。
B.“孤城画角”一句,虽为孤城,但画角声高亢,以极凝练的笔墨描绘了自然的秋声。
C.燕东归,雁南飞,让作者生发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自然引发了思乡归隐的向往。
D.下片即景抒怀,说的是:作者被名缰利锁、世情俗态缚住了手脚,耽搁了自己的生活。
15.李攀龙评价此词“洵一幅秋光图,最堪把玩”,请你赏析这幅秋光图的妙处。
五、情景默写16.(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晒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表现秦国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3)关于荆轲刺秦的利弊对错,文人向来众说纷纭。
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岳阳楼》中,体现洞庭湖浩瀚广阔,划分吴楚疆界,好像日月星辰都在湖水中漂浮涌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中提到“中秋谁与共孤光”。
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张孝祥也有类似的表达,并体现冰雪般的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4.B15.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2019年北京卷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19年北京卷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2018年10月24日上午,被称为“现代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
大桥全长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创造了沉管隧道“最长、最大跨径、最大埋深、最大体量”的世界纪录,涵盖了当今世界岛隧桥多项尖端科技,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之一。
大桥的设计既要保障珠江口伶仃洋主航道(繁忙时候超过4000艘轮船)的绝对畅通,还要保证所在海域附近香港机场(每天1800多架航班)的正常起降。
为了克服这两点,就得用沉管法建造海底隧道。
这条世界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沉管组成,每节管道长180米,单节重约8万吨,且沉到海底40多米。
港珠澳大桥背后有哪些科技智慧?首先,如此巨大的沉管要怎样才能沉降到海底实现对接?沉管法需要浮运安装。
所谓浮运安装,是用拖船将预制沉管拖运到桥位附近,再用绞锚方式进行横、纵移沉管至安装基槽并进行沉放安装。
实验发现,在浅水海域,沉管在横向水流和波浪的作用下,会产生横倾与下沉,并容易触碰到海底,极其不安全。
团队一遍遍进行实验与计算,为港珠澳大桥的浮运与沉放施工方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其次,位于海泥环境中的钢管桩如何确保120年不损坏?针对特定的海泥环境,设计团队研制出新一代高性能环氧涂层钢筋,并参与大桥基础的防腐涂装施工,保障了港珠澳大桥120年耐久性设计要求。
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度距离,对桥梁钢是一个巨大考验。
新一代控轧控冷工艺,使钢材组织细化35%以上,析出相尺寸减少25%以上,有效满足了桥梁钢高强度和高韧性的需求。
通过优化的“成分设计+控制轧制+轧后超快冷却”组合拳,满足了桥梁的抗震和抗应变设计。
最后,伶仃洋上多台风,怎么能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并准时交工?港珠澳大桥像“搭积木”一样被拼装出来。
先在工厂里把桥墩、桥面、钢箱梁、钢管桩等生产出来,等到伶仃洋风平浪静时再组装起来,首次实现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建设理念。
王安石《千秋岁引 秋景》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安石《千秋岁引秋景》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千秋岁引秋景》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廊。
①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②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③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④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⑤【注释】①别馆,客馆。
砧(zhen真),捣衣石,这里指捣衣的声音。
画角:古代一种管乐器,形如竹筒,本细末大,用竹木或皮革制成,因外形绘彩,故称画角。
发声凄厉高亢,军中用以报昏晓。
②楚台风:语本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至,王乃披襟以当之曰:‘快哉此风’”。
庾楼月:语本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晋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据胡床咏谑。
”③风流:风流韵事,指文人诗歌吟咏,琴棋书画之类的活动。
④华表语:语本《续搜神记》:“辽东城门有华表柱,有鹤集其上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⑤梦阑:梦醒。
【译文】凄清的旅舍,在一座孤城中座落,远处传来捣衣的砧声,时时杂着几声凄厉的画角。
一派秋声、秋色,悄然溶入了这寥落的城廓。
东归的燕子从海上离去,南来的鸿雁向沙头飞落。
宋玉笔下的楚台快哉之风,《世说新语》所载的庾亮欣赏的南楼之月,美丽的景色依稀如昨。
可叹我被那些世俗名利束缚,可叹那些良辰美景,风流雅事、自在生活,尽被耽搁!当年华表柱上的鹤语白白留下,我终于误了秦楼密约。
此时正是梦残时,酒醒后,寂寞一人思量着。
(绿冰译)【集评】明杨慎:“荆公此词,大有感慨,大有见道语,既勘破乃尔,何执拗新法,铲灭正人哉?”(《词品》)明·李攀龙:“不着一愁语,而寂寞景色,隐隐在目,洵一幅秋光图,最堪把玩。
”(《草堂诗余隽》)明·沈际飞:“媚出于老,流动出于整齐,其笔墨自不可议。
”(《草堂诗余正集》) 清·先著、程洪:“‘无奈’数语鄙俚,然首尾实是词家法门。
千秋岁引王安石答案
千秋岁引王安石答案【篇一: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6届高三语文5月适应性考试试题】ass=txt>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请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共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前句是根本的价值观,后句是待人做事的根本态度;总的是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以和为贵不是单纯的美好愿望,是以对宇宙的根本认识为基础而提出的根本价值观。
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观点。
指出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和因素和谐共存的统一体。
从自然到人类社会,从家庭、单位、社区、社会、国家、国际,以至生态,都是如此。
世界是和的世界;万物以和为基础,存在于和的状态中。
以和为贵是在这一根本认识基础上提出的,就是以和为最高的价值。
和的实质是各得其所,以和为贵就是要在承认差别的前提和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孔子说“政者正也”,又说如果有机会当政,一定以“正名”为当务之急,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正”是他治国的根本理念。
《子罕》篇又有“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以各得其所释“正”。
“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要使君臣父子各得其所。
程子说:“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于各于其所而已。
”“和为贵”,就是以各得其所为最高的目标。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就是要承认差别,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和谐,而不是取消差别求统一、和谐。
达到和谐的基本方法是中庸、中道。
各得其所的基础是中。
只有各个部分、各种因素都无过无不及,达到中的要求,才有整体的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千秋岁引·秋景》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原文】: 千秋岁引 秋景 王安石别馆寒砧, 孤城画角, 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 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 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释】: 此词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后的晚年作品。
楚台风:典出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然而飒至,王乃披襟而当 之曰:“快哉此风!” 庾楼月:典出《世说新语容止》,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 月,据胡床咏谑。
④担阁:耽搁。
砧(zhēn):捣衣石。
画角:古代军中乐器。
“楚台风”:三句:楚台风:楚襄王兰台上的风。
出自宋玉《风赋》。
庾楼 月:庾亮南楼上的月,出自《世说新语》。
三句比喻清风明月依旧。
“当初”二句: 漫: 徒然, 白白地。
华表:又名诽谤木, 立于殿堂前。
秦楼: 代指女子居住处。
二句是说自己当初白白地提了那么多有关国家政治方面的意见 结果耽误了本可以尽情享受的美好时光。
梦阑:梦醒。
【翻译】: 传入旅舍的捣衣声, 应和着孤城城头的画角, 一片秋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
归去的燕子向东从海上飞走,南来的大雁自空中落下,栖息在沙滩上。
这儿有楚 王携宋玉游兰台时感受到的惬意的凉风, 有庾亮与殷浩辈在南楼吟咏戏谑时的大 好月色,清风明月的景象,还都与当年一样。
真是无可奈何啊! 我被那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羁缚, 又被那难以割舍的感情所 耽搁,可惜那些风流韵事都被丢到一边了。
当初徒然许下功成身退时,要去求仙 访道,潇潇度日的诺言。
到如今,反误了我与佳人的秦楼约会。
当睡梦觉来时、 酒醉清醒后,我细细地思量着这一切。
【赏析】: 《千秋岁引?秋景》是宋代文学 家王安石晚年所填的一首词。
全词两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上阕突出了 金陵秋色,以燕来雁去,风满月楼,古城寥廓,思绪万千,引出下阕。
下阕总共 表达了两层意思,即以身在官场为引子,抒发个人情怀。
此词的创作年代不详,但从词的情调来看,很可能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 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 因为它没有 《桂枝香》 的豪雄慷慨, 也没有 《浪淘沙令》 的踌躇满志。
全词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情真心切、恻恻动人、空灵婉曲地反映 了作者积极的人生中的另一面,抒发了功名误身、及时退隐的的慨叹。
上片以写景为主, 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 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 图。
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 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 已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的时分了。
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边人的习俗,因而寒 砧上的捣衣之声便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
“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 萧条。
画角是古代军中的乐器,其音哀厉清越,高亢动人,诗人笔下常作为悲凉 之声来描写。
“孤城画角”四字便唤起了人们对空旷寥阔的异乡秋色的联想。
下面接着说: “一派秋声入寥廓”,“一派”本应修饰秋色、秋景,而借以形容秋声,正道出 了秋声的悠远哀长, 给人以空间的广度感, “入廖廓”的“入”字更将无形的声 音写活了。
开头三句以极凝练的笔墨绘写秋声,而且纯然是人为的声响,并非是 单纯的自然声气。
下两句主要写作者目之所见。
燕子东归,大雁南飞,都是秋日寻常景物,而 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自然激 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于是很自然地过度到下面两句的忆旧。
“楚台风”用典。
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 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庚楼月”亦用典。
《世说新语?容止》中说: 庚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
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 游赏之快,而于“宛如昨”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
下片即景抒怀,说的是:无奈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的 生活。
风流之事可惜总被抛一边。
“当初”以下便从“风流”二字铺展开去,说 当初与心上之人海誓山盟,密约私诺,然终于辜负红颜,未能兑现当时的期约。
“华表语”用了《搜神后记》中的故事 :辽东人丁令威学仙得道,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唱道:“有鸟有鸟 丁令威,去家千年今来归。
城廓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这里的“华 表语”就指“去家来归”云云。
“秦楼”本指妇女的居处,汉东府《陌上桑》中 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楼即为美貌坚贞的女子罗敷的居处。
李 白的《忆秦娥》中说:“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也以秦楼为思妇伤别之 处, 因而此处的“秦楼约”显系男女私约。
这里王安石表面上写的是思念昔日欢 会,空负情人期约,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己对政治的厌倦之情、对无羁无绊生活的 留恋与向往。
因而这几句可视为美人香草式的比兴, 其意义远一般的怀恋旧情之 名,故《蓼园词选》中说此词“意致清迥,翛然有出尘之想。
”词意至此也已发 挥殆尽,然末尾三句又宕开一笔作结,说梦回酒醒的时候,每每思量此情此景。
梦和酒,令人浑浑噩噩,暂时忘却了心头的烦乱,然而梦终究要做完,酒也有醒 时。
一旦梦回酒醒, 那忧思离恨岂不是更深地噬人心胸吗?这里的梦和酒也不单 纯是指实的梦和酒。
人生本是一场大梦, 《庄子·齐物论》上说只有从梦中醒来 的人才知道原先是梦。
而世情浑沌, 众人皆醉, 只有备受艰苦如屈原才自知独醒。
因而,此处的“梦阑酒醒”正可视为作者历尽沧桑后的憣然反悟。
作为一代风云人物的政治家,王安石也并未摆脱旧时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 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两者中间徘徊。
他一面以雄才大略、执拗果断著称于史册; 另一面,激烈的政治漩涡中也时时泛起激流勇退、功名误身的感慨。
这首小词便 是他后一方面思想的表露。
无怪明代的杨慎说:“荆公此词,大有感慨,大有见 道语。
既勘破乃尔,何执拗新法,铲除正人哉?”(《词品》)杨慎对王安石政 治上的评价未必得当, 但以此词为表现了作者思想中与热衷政治相反的另一个侧 面,却还是颇有见地的。
【阅读训练】: 一、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其中两种。
(2)这首词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指出其中两种并作具 体分析 (3)本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对此加以概括。
(4)本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词作简要分析。
二、 1.这首词借写秋景以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写出了秋的什么特色?请 结合词的上片谈谈。
2.全词隐含着作者的一种什么想法和情感呢?哪一句词最能显示呢? 【参考答案】 (1) 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宦游思乡的悲凉;②对自由自在生活的 怀念;③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由生活的感慨。
(2)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上片以写景为主,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 赋,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
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 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已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的时分了。
“孤城 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
②虚实结合, 虚实相生。
“孤城画角”唤起了人们对空旷寥阔的异乡秋色的联想。
下面接着说:“一派秋声入寥廓”,“一派”本应修饰秋色、秋景,而借 以形容秋声,正道出了秋声的悠远哀长,也能给人以空间的广度感,燕子东归, 大雁南飞, 都是秋日寻常景物, 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 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 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
③用典。
“楚台风”用典。
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 至, 王乃披襟而当之曰: “快哉此风! ”“庾楼月”亦用典。
《世说新语·容止》 中说:庾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
这里以清风明月指 昔日游赏之快, 而于“宛如昨”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
④直抒胸臆。
下片以议论的方式表达了为功名利禄所缚、 失去自由随心生活 的无奈,有对生活的顿悟,对宦游生活的追悔之意。
(3)上片借“角声”“燕”“雁”等意象,描写了一幅凄清、冷寂、哀伤 的秋光图。
(4)①久客异乡、思盼归家但又身不由己的思绪。
旅舍客馆令羁身异乡的 客子心中抑郁, 砧上的捣衣之声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 “角声”“燕”“雁”都 寓有久别归家之意。
②倦意官场(或被名利所缚)。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 他情担阁”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自在生活。
③借对昔日欢会、 空负情人期约的描写, 表达对无拘无束的百姓生活的留恋与向往之情。
其深层借 以抒发自己对政治的厌倦之情。
④历经沧桑后欲寄情山水(或:心归自然)而不 得的痛苦之情。
欲在景中寄托情感而不得。
二、 1.这首词借写秋景以抒愁情。
上片写秋天寥廓,秋声悲切,秋鸟分开,秋 风寒冷,秋月凄凉,一派悲秋景象。
2.作者自白为名利世情所束缚耽搁,而虚度了多少欢娱安乐,深感后悔, 大有退隐追仙之想, 实际上是作者政治上失意时的一种厌倦和愁怨的表露。
最能 显示的句子 是:“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