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拱形教案
《找拱形》教学设计与反思
《找拱形》教学设计与反思1、《找拱形》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找拱形》是“形状与结构”单元中第二部分内容,是在研究物体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之后,所单独研究的一种形状。
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拱形,并初步了解了拱形特点之后,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拱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而设计的一节。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更多地接触和认识生活中的拱形或类似拱形(圆顶形、球形)的弧形的物体和拱形物体的作用。
并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这一节课的难度不大,但内容不少,把握详略,注意理清思路是上课成功和关键。
二、教学重点是拱形的特点及应用。
难点寻找并描述饮料瓶形状结构特点。
本课的探究活动有三个,一是在观察感受乒乓球的厚薄、软硬后,用半球来承担压力,认识圆顶形物体的抗压能力;二是通过挤压整个乒乓球,感受球形物体的承压能力。
用这两个活动有两个目的:认识类似拱形物体的承压能力大,并引入对它们且有这一特点的原因进行分析。
三是观察塑料瓶结构特点,合理分析这些结构包含的科学道理。
感受科学的应用无处不在。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对拱形应当有比较深的认识,对的观察物品和表达特点应该可以较好完成。
简单探究活动的方法和过程也应当能比较顺利完成,具备了初步探究活动能力,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按说,这一节的难度不大。
四、教法和学法1、教法本节课的设想是利用两个探究活动,有逐步认识拱形和类似拱形的弧形物体的特点。
帮助学生分析原因,了解拱形与圆顶形、球形之间的联系。
再利用一个观察活动,进一步了解拱形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从而感受科学的巨大力量。
在基础知识准备之后,让学生观察塑料瓶结构,并描述其特点,加深知识认识,体会知识的应用。
最后,利用多媒体图片、学生的生活经验总结拱形在人体、其它生物体中的存在和作用,巩固对知识的认识。
2、学法(1)通过探究活动感知拱形与圆顶形、球形之间的联系,利用观察到的实物或已有的知识积累认识拱形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找拱形》教学设计
《找拱形》教学设计《找拱形》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展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帮大家的《找拱形》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教材《找拱形》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构造》第四课。
本单元表达的是“设计与技术”的理念,这也是韦钰院士修订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时所大力倡导的理念。
本单元主要围绕形状与构造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来构造教材,一共有八课,前面的七课都是探究不同形状构造所包含的力学道理。
其中,第一课《抵抗弯曲》、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是探究条形材料抗弯曲能力与形状的关系;第三课《拱形的力量》、第四课《找拱形》那么是探究拱形承受力的特点,并拓展到圆顶形、球形、各种弧形,还从人造物体扩展到生物体。
在研究了典型的拱形的特点后,本课进一步开展学生对拱形的认识:认识圆顶形和球形等具有拱形相似特点的弧形构造;认识生活物品中的拱形;认识生物体中的拱形。
这不但使学生对拱形的概念加深,也使学生过程与方法的能力有所提高。
本课有三个活动。
第一,了解圆顶形和球形的承重特点。
狭义的拱形概念是指像第三课中的纸拱、瓜皮拱那样的拱。
其他由不同曲面构成的形状分别叫圆顶形、球形、弧形、抛物线形等等。
广义的拱形构造概念那么包括所有的弧形,因为它们有共同的特征,又称作弧形构造。
基于学生的水平,我们采用狭义的称呼。
“找拱形”就是要在圆顶形、球形、不规那么弧形构造中找出拱形的特征,采用的方法是引导学生把圆顶形、球形看成是拱形的组合。
使学生对弧形构造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
第二,观察分析塑料饮料瓶形状构造的设计。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悟出其中的道理,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项活动有综合性、开放性特点,可以涉及美观、方便或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
第三,了解生物体中的拱形构造。
与生命世界的学习联系,加深对生物体构造与功能关系的认识。
4.找拱形-教科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4.找拱形-教科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什么是拱形。
•掌握找出不同形状中的拱形的方法。
•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找出不同形状中的拱形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拱形。
三、教学准备•课件:拱形图片展示。
•工具:小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找拱形。
•显示图片,问学生这张图中哪些形状是拱形,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想要了解拱形的概念。
(二)讲解•通过引导,让学生想到什么是拱形。
•简单说出拱形的定义:拱形是由尽可能多的砖石或石头堆积起来的形状。
•通过图片展示,具体讲解什么是拱形。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到拱形的特点和分类。
(三)练习•给学生发放一定数量的小棍子和小卡片,让学生在小卡片上画出不同形状,再找出其中的拱形。
•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特殊的形状,如门、拱桥等。
•学生找出的拱形,可以在小黑板上画出并与全班分享,让学生彼此学习。
(四)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引导问学生,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什么是拱形。
•总结出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归纳在书上,在以后的学习中便于查阅。
五、作业•练习题:在家中找出不同的拱形,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拱形由砖石或石头堆积而成特点分类七、教学反思通过引出、讲解、练习,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了什么是拱形,掌握了找出不同形状中的拱形的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概念,让学生学以致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坚实了学生对拱形的知识掌握,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找拱形作业设计方案》
《找拱形》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找拱形》是一款益智游戏,通过寻找图中隐藏的拱形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稳固教室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二、设计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拱形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认识和沟通能力。
三、设计内容:1. 活动一:拱形分类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图中所有的圆拱、方拱、椭圆拱等各种形状的拱形,并进行分类记录。
学生可以自由组队,通过合作来提高寻找效率。
2. 活动二:拱形拼图老师提供一些琐碎的拱形图案,要求学生合作将这些图案拼成完备的拱形。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活动三:拱形解谜老师出示一些拱形谜题,要求学生根据提示猜测拱形的形状特征。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思考来解答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完成所有活动,并按时提交作业;2. 学生需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3. 学生需在作业中注明个人姓名和小组成员名单。
五、评分标准:1. 完成度(40%):学生是否完成了所有活动内容;2. 准确性(30%):学生对拱形的分类和解析是否准确;3. 团队合作(20%):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完成任务;4. 创意表现(10%):学生在作业中是否展现了奇特的思考和见解。
六、作业提交方式:学生需将作业以电子文档形式提交给老师,老师将根据评分标准对作业进行评分,并在一周内将成绩反馈给学生。
七、延伸活动: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进修情况,设计更多与拱形相关的活动,如拱形拼图比赛、拱形实地考察等,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和动力。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置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拱形的特点和分类,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未来的进修打下坚实基础。
愿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够培养出坚韧不拔的进修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科版科学六上《找拱形》教案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找拱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拱形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2.能够根据所给材料找出拱形,并描述其特点。
3.发现周围环境中的拱形,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强化学习方法,提高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水平。
二、教学重点1.拱形的概念和特点。
2.如何在周围环境中发现拱形。
三、教学难点1.拱形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分析。
2.学生尝试发挥创新意识,自行设计一个有趣的拱形模型。
四、教学设计1. 热身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玩一个拱形游戏,要求在10秒钟内捏出拱形手势或说出拱形相关的单词。
这场有趣的游戏将会让学生从热身阶段进入学习状态。
2. 基础知识讲授(1)拱形的概念与特点通过上传课件或手写板写出如下定义与描述:拱形是指由一块石头、一片木板或其他材料构成的一种立体构造,其上部呈现凸起形状。
拱形的特点包括稳定性高、负重能力强、坚固耐用等等。
(2)拱形在建筑中的应用结构明确的建筑物中,拱形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缓解建筑物的重量通过支撑整个建筑的重量和保持整个结构稳定性的任务。
3. 活动实践(1)寻找拱形从童话故事、建筑学到具体生活场景,压路机,废品场,马蹄铁,糖果,香肠,塑料瓶等等都存在着拱形。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进学校周围的建筑景物、物本身,察看其中的拱形,并将察看到的拱形剪纸、画画、拍照留影等形式进行记录以便于下一个环节的讨论。
(2)拱形物品的拼图将课堂上寻找到的拱形再次展示给全班,然后将人工假设的模型或图片的一部分展示给全班,让学生根据学到的内容进行拼图。
在拼图中学生把零散的形状拼成可调整,可观察,可把握的拱形,切身体会拱形所表现出的坚实和稳定,加深对“拱形”的认识和掌握。
(3)拱形尺寸的测量与分析学生自发结合所拼的模型,根据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如尺寸测量、构造角度测量等探究学习。
4. 进一步思考(1)探究拱形的应用让学生就所学到的知识思考并探究一些拱形如何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拱形所应用到生活当中的各种场景和领域,以切实体会在实际生活中的拓展内涵。
教科版科学六上2.4《找拱形》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2.4《找拱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找拱形》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第2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4课,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探究拱形的结构特点,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拱形产生的原理。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拱形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拱形产生的原理和拱形的数学特性,学生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理解拱形的原理和特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知道拱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拱形产生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对拱形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拱形的结构特点,拱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拱形产生的原理,拱形的数学特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拱形结构,了解拱形的特点。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拱形模型,探究拱形的原理。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产生的原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拱形模型、图片、视频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个拱形模型制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如桥、屋顶、拱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结构为什么都是拱形的?拱形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拱形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拱形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拱形模型,通过实践操作,探究拱形的原理。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拱形模型,讨论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生活中的拱形结构,还有哪些领域会用到拱形?如物理学、数学等。
《找拱形》教学设计
《找拱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到穹顶形状和球体形状是拱形的组合,并在实验和探索活动中感知拱形结构。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及汇报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发现并了解拱形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生物体中也可以找到类似的结构。
3.引导学生探索和讨论学生生活体验中的其他拱形物体,理解拱形结构的科学原理。
4.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合作探究生活中的桥梁,通过呈现学生较为熟悉的著名的桥梁认识拱形及其建造特点与功用。
5.启发学生在现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拓展,从生物体中寻找拱门,了解仿生学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影响。
6.体验在科学学习、研究及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在科学学习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重点拱形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生物体中也可以找到类似的结构。
三、教学困难对看似不关联的现象能够运用已学的科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能进行大胆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从而有所创新。
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新课学习热情1.分组送一个乒乓球。
用一只手轮流握住乒乓球,在小组中用力挤压,让学生在触摸、挤压等动作中感受到乒乓球强大的抗弯曲能力。
2.小组实验(游戏)并派代表在班内交流实验感触。
3.思考、讨论:为什么小小的乒乓球会有如此大的抗弯曲和抗压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引导学生在报告中交流思想,为以后的新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究:为什么白炽灯要制造成拱形状1.了解白炽灯的结构,结合所学知识了解白炽灯形状结构的科学原理,消除一些干扰因素,或在探索相关科学知识时,及时引导学生关注白炽灯的形状结构,从而促进学生有针对性、深入思考。
2.白炽灯为什么要制造成拱形状?联系前面所学的科学知识,小组讨论,猜想并验证、总结拱形状的好处。
3.延伸和扩张:生活中还有哪些拱形结构?如储油罐、拱桥等小组讨论和报告。
(三)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找拱形结构的物体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历,尽量列出弓形物体;2.幻灯呈现拱形在建筑中的应用:如悉尼歌剧院、埃菲尔铁塔等建筑,教师适时呈现准备的建筑模型。
教科版科学六上《找拱形》教学设计2
教科版科学六上《找拱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找拱形》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拱形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拱形的概念,掌握拱形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拱形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简单的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拱形的定义和特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图片和实物进行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拱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展示。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拱形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拱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拱形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拱形的定义和特点;2.拱形的性质和应用;3.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物展示:通过展示拱形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拱形的形状和特点;2.图片引导:通过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拱形的定义和特点;3.实例讲解: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讲解拱形的性质和应用;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拱形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拱形的实物或图片;2.准备实际生活中的拱形例子;3.准备练习题;4.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拱形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的形状和特点;–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形状吗?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介绍拱形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拱形的性质,如:拱形是一种曲线形状,它的两端向上弯曲,中间部分向下凹陷;–举例说明拱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桥梁、拱门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拱形例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它们的特点和性质;–每组选取一个例子,进行汇报和讲解。
教科版科学六上《找拱形》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找拱形》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找拱形》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拱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拱形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特征,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创造拱形,从而加深对拱形概念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拱形的特征和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实践,帮助学生建立拱形的概念,并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拱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拱形的特征。
2.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拱形,发现拱形的特征。
2.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创造拱形,加深对拱形概念的理解。
3.问题解决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拱形的图片、视频等。
2.实践材料:如纸张、小木棒等,让学生动手操作。
3.问题卡片:教师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拱形,如桥、彩虹、弯月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拱形的特征,如圆形、弧形等,并解释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实践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创造拱形。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创造了哪些拱形?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如“拱形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你能设计一个拱形结构吗?”等。
教科版科学六上《找拱形》备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找拱形》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找拱形》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发现生活中的拱形,探究拱形的特征以及拱形对力的作用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几何图形,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但是,对于拱形的特征和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找出生活中的拱形,理解拱形的特征,知道拱形对力的作用效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找出生活中的拱形,理解拱形的特征,知道拱形对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拱形的特征以及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交流分享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拱形的特征和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准备好相关的教学素材和课件。
2.学生准备:带上自己生活中的拱形物品,如帽子、轮胎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拱形物品,如拱桥、拱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们还见过其他的拱形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拱形的特征,如拱形的定义、拱形的形状等,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总结拱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拱形物品,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拱形的特征,并尝试用纸板制作一个拱形,体会拱形对力的作用效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拱形的理解和掌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4找拱形》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4找拱形》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2.4找拱形》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拱形的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拱形,探究拱形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拱形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数学和科学方面,可能对拱形的定义和性质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拱形的特征,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拱形,了解拱形的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拱形性质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拱形的定义和特点。
2.拱形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发现拱形的特征。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探究拱形的性质。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拱形结构的照片,如桥、彩虹、拱门等。
2.准备一些实物拱形,如纸制的拱形模型。
3.准备实验材料,如尺子、量角器、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拱形结构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拱形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拱形。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拱形的性质,如拱的高度、半径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拱形的性质,并强调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拱形在建筑、交通等方面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拱形的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24《找拱形》(教案)
小学科学24《找拱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拱形,并能够找到日常生活中拱形的例子。
学生能够描绘并比较不同种类的拱形,加深对其特点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探究,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什么是拱形。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发现拱形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展示一些拱形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探究与讨论(15分钟):1)继续展示更多拱形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猜测。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提出他们的观察和猜测。
2)引导学生对图片和观察结果进行总结,概括拱形的特点。
鼓励学生提问,为什么这些物体会呈现拱形?3)鼓励学生举例,列举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其他拱形物体,例如拱桥、拱门等。
通过讨论,增加学生对拱形的理解。
3. 实践与操作(20分钟):1)组织学生进入实验室,让他们亲自制作拱形。
2)提供手工材料,如纸张、剪刀、胶水等,让学生自由发挥创意制作拱形物品。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材料制作更稳固的拱形结构。
3)学生完成后,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交流。
鼓励学生观察彼此的作品,发现拱形的特点。
4. 梳理与归纳(10分钟):1)回到教室,让学生回顾实验室的经历,总结他们制作拱形时的体会和发现。
2)再次引导学生概括拱形的特点,例如弧线的形状、稳固性等。
帮助学生理解拱形的意义和使用价值。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1)让学生将自己的拱形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评价,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欣赏。
2)老师对学生的拱形作品进行鼓励和评价,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给予肯定。
《找拱形》教案及反思
《找拱形》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拱形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识别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拱形。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拱形的定义:拱形是由一个圆面或椭圆面沿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弯曲而成的立体图形。
2. 拱形的特点:拱形具有对称性、圆润、饱满等特点。
3. 生活中的拱形: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和自然界中常见的拱形,如桥洞、彩虹、地球等。
4. 动手操作:让学生用纸张、泥巴等材料制作拱形,并观察和描述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发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拱形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难点:让学生能够识别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拱形,并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动手操作法、反思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纸张、泥巴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纸张、泥巴等材料。
教案示例:1. 导入:教师展示拱形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教师讲解拱形的定义和特点,学生听讲并做笔记。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拱形,并用纸张、泥巴等材料制作拱形,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语言描述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发现。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拱形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强调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6. 反思:学生写一篇关于《找拱形》的反思文章,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7. 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描述家庭中和自然界中的拱形,并用纸张、泥巴等材料制作拱形,第二天向同学展示和分享。
六、教学进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拱形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拱形的定义和特点,学生听讲并做笔记。
3. 实践环节(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拱形,并用纸张、泥巴等材料制作拱形,教师巡回指导。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4找拱形》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4找拱形》一. 教材分析《2.4找拱形》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找出拱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拱形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他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知识,对于寻找拱形应该不会感到陌生。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拱形的性质和特征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一步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找出拱形的特征和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引导学生发现拱形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找出拱形的特征和性质。
2.难点:让学生理解拱形的性质和特征,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拱形,找出其特征和性质。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拱形的性质和特征。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模型、实验器材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拱形图片,如彩虹、桥、弓等,引导学生关注拱形,并提出问题:“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形状?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拱形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拱形的定义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拱形的性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拱形性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拱形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彩虹、桥、弓等。
学生通过思考和分享,了解拱形的广泛应用。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拱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科版科学六上《找拱形》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找拱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找拱形》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周围的拱形结构,理解拱形的特征和原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拱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于周围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拱形的特征和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拱形的特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拱形的特征和原理。
2.能够观察和分析周围的拱形结构,理解其原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拱形的特征和原理。
2.如何观察和分析周围的拱形结构。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拱形的特征和原理。
2.观察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拱形结构,分析其特征和原理。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具:准备《找拱形》的教材和相关的教具,如拱形模型、图片等。
2.教学环境:确保教学环境宽敞明亮,便于学生观察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拱形结构的图片,如桥、拱门等,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结构,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拱形的特征和原理,通过模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拱形的形状和结构。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分析周围的拱形结构,如教室的门、窗等。
每组选取一个拱形结构,分析其特征和原理,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4.巩固(5分钟)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巩固学生对拱形特征和原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桥梁、拱门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拱形结构的特点和优势。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拱形的特征和原理,以及观察和分析拱形结构的方法。
教科版科学六上《找拱形》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找拱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找拱形》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拱形的特征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拱形为例,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共同特征,并探究拱形的性质,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拱形,他们可能有所了解,但对其本质特征和性质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从而发现拱形的特征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拱形的共同特征,了解拱形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发现拱形的共同特征,了解拱形的性质。
2.难点: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拱形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发现拱形的特征和性质。
2.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享探究成果,培养团队精神。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拱形性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图片、拱形模型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拱形图片,如彩虹、桥、穹顶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拱形,并提出问题:“你们注意到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拱形的定义,并通过课件展示拱形的特征和性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实物模型,让学生亲身感受拱形的特征。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拱形模型,通过观察、测量、绘制等方法,探究拱形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各组的探究成果。
《找拱形》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找拱形》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到生活中和建筑中的拱形,并能够用图片或画笔记录下来。
2. 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和创造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 收集各种拱形的图片或实物。
2. 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3. 音乐、故事等辅助教学材料。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音乐、故事等方式引起幼儿对拱形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拱形。
2. 讲解和示范(10分钟)展示收集到的拱形图片或实物,向幼儿讲解拱形的特征,如圆形、弧形等,并示范如何画出拱形。
3. 实践活动(15分钟)让幼儿分组合作,用画笔和彩色铅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观察到的拱形,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拱形作品。
4. 展示和分享(10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和团队意识。
5. 总结和反思(5分钟)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幼儿表达对拱形的喜爱和看法。
三、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拱形的认识和创作能力。
2. 关注幼儿在小组合作中的互动,评价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搜集幼儿的画作,分析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幼儿的学习兴趣。
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每个幼儿都能在找拱形的过程中收获成长和快乐。
五、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拱形,用相机或画笔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这样既能巩固幼儿对拱形的特点,也能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幼儿的学习中。
六、教学活动延伸1. 开展“我是小小建筑师”主题活动,让幼儿分组设计并建造一个拱形建筑物,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 举办“拱形之美”绘画比赛,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拱形画作,提升幼儿的审美和绘画技巧。
《找拱形》教学设计
《找拱形》教学设计《找拱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像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 用已有学问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 进展观看、联想和规律推理力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预备为小组预备: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饮料瓶。
老师自己预备:类似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的物品或相关图片,若干根相同的硬纸条(演示拱形拼成圆顶形和球形)。
教学过程:一、引入。
我们四周有很多圆弧形的东西。
它们和拱形有没有关系?二、熟悉圆顶形、球形,讨论它们承受压力的特点。
1、观看:观看课本中圆顶形建筑和物品的插图,或观看老师供应的图片。
2、这些物体的外形可以叫做什么外形?3、演示:圆顶形与拱形有联系吗?演示几个相同的拱形可以拼成一个半圆形。
4、提问: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为什么做成圆顶形?圆顶形承受压力的力量如何?5、观看、试验、分析:观看剖成两半的乒乓球,看球壳的厚薄,捏一捏塑料皮的软硬。
你们估量一下,把半个乒乓球扣在桌上,向下压它,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现在我们在三个这样的半个乒乓球上摞书,看能摞多少本?试验演示。
你们认为圆顶形承受压力的力量如何?试着解释一下,为什么半个乒乓球能承受这么重的书?(适时提示:拱形的拱脚是要用力抵住的,圆顶形为什么不需要抵住?想一想,假如几个人手牵手围成一个圆,每个人都努力向外退,能走开吗?为什么?)6、老师叙述:两个半球形可以组合成一个球形,球形也可以看成是若干个拱形的组合,球形硌个方向上都是拱形的。
球形的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匀称地分散开来,所以球形比任何外形都更结实。
巨大的贮油罐做成球形就是这个道理。
电灯泡为了更透光,玻璃壳很薄,但做成球形,它就比较结实了。
三、塑料瓶外形的分析1、谈话:在我们四周利用拱形增加材料强度的例子许多。
我们来做一个"关于塑料瓶外形的讨论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拱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得特点,可以承受很大得压力。
过程与方法
1、能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得弧形结构承受力得特点作解释。
2、发展观察、联想与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关注生物体构造与其生活得联系与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得应用;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得乐趣。
2、意识到思考问题时需要多角度、多思维瞧待.
二、教学准备
乒乓球、一个拱形、两个拱形叠加得结构、10个拱形叠加得结构、学生课前搜集得资料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以往教学时,发现学生很难入手去寻找圆顶形、球形与拱形得联系;找到联系后对圆顶形与球形得受力特征又很难完整贴切地概括出来,基于这些原因,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得难点,将重难点设为:
圆顶形、球形等弧形结构与拱形得联系,及它们承受力得特点分析.
重点:圆顶形与球形得受力特点
难点:圆顶形与球形与拱形得联系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拱形得力量,那拱形结构在承载重力时有什么特点?
师:就因为拱形结构有这样得特点,所以我们生活中很多得建筑与物体都就是拱形得(课件出示书上得三幅图)。
像这些圆弧形得结构就就是拱形结构.
2、引入新课:那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圆弧形得物体,它们就是否与拱形有相似得特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找找生活中得拱形。
(板书课题)
二、圆顶形与拱形
1、课件出示锅盖、安全帽等,问:观察这些图片,这些物体做成了什么形状?
有什么特点?(引出圆顶形、球形)小结:这类顶上就是圆得结构,我们叫圆顶形。
(板书:圆顶形)
2、出示半个乒乓球,问:这就是什么形状?瞧一瞧、捏一捏,它得厚薄、软硬如何?那您觉得它能承载多大得压力呢?
3、教师演示实验:用3个半个乒乓球承载书本。
瞧了这个实验,您有什么话要说?
4、圆顶形得乒乓为什么能承载这么大得压力?它与拱形有哪些相似得地方?
实验一:学生实验:
一个拱形与两个拱形交叉而成,比较承重力
1、在这个实验中哪些条件要保持不变?
(材料、拱形得宽度与跨度、倒塌得标准等)
要求:四人合作,一人轻轻放垫圈,三人观察,组长做记录,记录到记录单上。
2、学生实验
3、汇报
4、通过实验,您发现了什么?
5、结论:两个拱形交叠而成得结构,它得承重能力明显大于一个拱
形得承重能力,而且外推力变小了。
出示受力示意图进行解释。
过渡:那三个拱形相互交叠呢?
生:……(更厉害)
实验二:演示三个拱形组成得材料
得出什么结论?
师:那如果就是许多个拱形组合呢?
出示材料,有10个拱形组合在一起得,问10个拱形组合在一起,成了一个近似得什么形状?(圆顶形)它能够承受多少得重物呢?放钩码或螺
帽实验.
现在您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圆顶形可以承载更大得压力)为什么呢?因为它可以瞧成拱形得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得特点,而且不产
生外推力.
师:老师请三位小朋友上台,我们来做个游戏。
首先,三位小朋友围成一个圈,各自向后退。
而后,相互之间拉起手后,再向后退。
为什么现在她们退不下去了?(因为她们要共同退开,但又互相牵制,所以这些外推力相互抵消了。
)
生:……
师:对!那我们从这个游戏中,我们明白了圆顶形可以瞧成就是拱形得组合。
它具有拱形承受压力得优点,却没有拱形受压时向外推得力。
因为,它得拱足之间就是互相连接起来得,就好像小朋友之间拉起了手一样,同心协力,共同抵抗外力.板书圆顶形得受力特征。
过渡:把两个半个得乒乓球合在一起,就就是一个完整得乒乓球.
三、球形与拱形
1、师:老师这里有个完整得乒乓球,像它这样得形状我们把它叫做“球形”。
您觉得像这样得球形它坚固吗?
2、学生同桌对推乒乓球
为什么我们使劲地挤压乒乓球,而乒乓球却纹丝不动呢?
刚才我们研究了拱形与圆顶形得联系,那球形,它跟拱形又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球形也可以瞧成就是若干个拱形得组合.(乒乓球及拱形演示)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就是拱形.球形得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分散开来.所以,球形比任何形状都更坚固。
(课件出示) 过渡:球形、圆顶形都可瞧做就是拱形得组合,那么在生活中还有这样类似拱形得结构吗?师课件出示:一些著名得建筑物:澳大利亚得悉尼歌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大家瞧,这些建筑结构得内部空间都很大,但就是里面却连一根柱子都没有,建筑师们就是怎么做到得呢?
过渡:生活中还能在哪找到拱形?
四、生活中得拱形
师:昨天布置同学们回去找找拱形,有找到吗?请汇报。
1、学生汇报生活中得拱形
2、师出示课件介绍
介绍仿蛋结构
五、课后拓展:矿泉水瓶中得奥秘
请同学们回家观察研究塑料饮料瓶,并填好P35得观察记录表,想想塑料饮料瓶得形状设计包含着呢些科学道理?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