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走进天文馆1教案青岛版

合集下载

三 走进天文馆——年月日(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

三 走进天文馆——年月日(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

教案:三走进天文馆——年月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年月日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年月日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天文馆的参观活动。

教学难点:1. 年月日的关系理解。

2. 天文馆参观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图片。

2. 安排学生参观天文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走进天文馆,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活动充满期待。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年月日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学习年月日的概念1. 教师向学生讲解年月日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它们分别代表什么。

2. 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年月日的关系。

三、参观天文馆1.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让学生亲身感受天文学的魅力。

2. 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他们对年月日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年月日的概念和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参观天文馆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探索天文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参观天文馆的方式,让学生对年月日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参观天文馆参观天文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天文学的魅力,增强他们对年月日概念的理解。

然而,参观天文馆并不是简单的游玩,而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因此,教师需要对这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组织,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参观前的准备工作1. 与天文馆工作人员提前沟通,了解参观路线、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确保参观活动的顺利进行。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走进天文馆单元教学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走进天文馆单元教学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走进天文馆单元教学一、教学内容及教材地位有关时间单位和计时法的教学,从一年级就开始了。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已认识了钟表,学习了时、分、秒,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本单元继续学习年、月、日,他们就基本掌握了常用的时间单位。

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能进行简单时间计算。

2、借助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3、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同时,受到科普教育。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材编写的特点1、素材的选取现实、新颖而富有吸引力。

“参观天文馆”和“奥妙星空”素材的选取,对于学生来说充满了新奇,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愿望。

教材从情境创设到数据的提供都是现实的、科学的。

通过真实的素材,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2、教材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编写,结构上有变化。

原人教社修订版教材是先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再学习24时计时法。

而本单元的素材决定了学生先来到天文馆门前,然后走进天文馆。

学生在门前先看到开、闭馆时间及放映厅放映的内容和时间,进馆之后再看到天体运行的内容,所以教材在编写的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即先学习24时计时法,再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这种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编排知识的做法,是教材的一个新变化第1节《年、月、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2、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3/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单位年、月、日计时法,计算一年内有多少日。

三、教学时间:1节四、教学活动(一)基础训练2时=()分 60秒=()分 60分=()时 1星期=()天(二)新知学习1、课题:认识年、月、日。

三 走进天文馆——年 月 日 (说课稿)-三年级下册数学 青岛版

三 走进天文馆——年 月 日 (说课稿)-三年级下册数学 青岛版

三走进天文馆——年月日(说课稿)-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教学内容是关于天文观测和天文常识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天文观测的基本方法和一些天文常识;2.掌握星座的基本概念,能够根据星座图识别出一些常见星座;3.掌握利用天文仪器观测天体的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2.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天文仪器观测天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态度目标1.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天文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敬畏。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天文观测的基本方法和一些天文常识;2.掌握星座的基本概念,能够根据星座图识别出一些常见星座。

2.教学难点1.利用天文仪器观测天体的方法;2.学生对天文知识的探究和学习。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天文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探索天文知识的状态。

2.讲授环节(1)天文观测1. 天文观测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从天文观测仪器、观测地点和观测时间等方面讲解天文观测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在家中观测天文现象,培养其实践能力。

2. 天文常识讲解有关星系、行星和恒星等天文知识,结合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应视频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2)星座知识1. 星座的基本概念讲解星座的概念、由哪些星星组成以及星座与星官的区别。

2. 星座图的讲解介绍星座图的基本构成,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星座的星图及特点。

(3)利用天文仪器观测教师可以根据为学生准备的天文仪器,让学生亲手寻找天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巩固与拓展(1)巩固让学生回顾课堂所学的知识,通过讲解和提问进行检验。

(2)拓展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天文知识,做一些广度或深度的拓展练习。

4.课堂总结通过手抄笔记或小结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印象,温故而知新,真正做到知识点与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课堂反馈:通过课堂提问、互动答题等方式进行反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走进天文馆年 月 日 青岛版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走进天文馆年 月 日 青岛版

走进天文馆——年、月、日教学目标:1、明白一天是24小时,能用“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能正确进行两种记时法之间的转换。

2。

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整体建构,通过对钟面记时方式的集中探讨,对比中凸显两种记时法之间的关联,并借此强化学生对24时记时法的意义理解。

3、通过形象化的素材、启发性的联想和开放性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时间的流动以及用有限表达无限的数学思想,相机进行珍惜时间品德教育、教学重难点:能用“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能正确进行两种记时法之间的转换。

能用“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能正确进行两种记时法之间的转换、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研究“1天=24小时"。

1、(课件出示:一条小河静静向前流淌着)同学们,请看屏幕,告诉大伙儿,您看到了什么?是啊,一条小河在静静地向前流淌着。

事实上啊,在我们周围,也有一条看不见的河流在静静地向前流淌着,一去不复返,可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却是那么的珍贵。

您明白它是什么不?时间,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时间、假如我用这条线代表向前流动着的时间,(老师边说边用蓝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条长长的带箭头的直线)那么,生活中的每一天都能够看成时间长河中的一小段儿(从蓝色带箭头的直线上截取一段)。

2、同学们,您明白一天有多长时间不?(一天有24小时)为什么一天是24小时,而不是20、30小时不?(因为钟面上时针转了两圈,一圈12个小时,两圈就是24小时。

白天12个小时,夜里12个小时。

)到底为什么一天是24小时呢,这个地方面可有学问了。

请看屏幕——(播放视频)特别早往常,人们将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合称为“一天”。

后来发现,之因此出现白天和黑夜,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的同时,自己也在不停地转。

旋转中,被太阳照到的时候就是白天,照不到的时候就是黑夜,地球自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约为24小时,一天24小时就由此而来。

三 走进天文馆——年 月 日 (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 青岛版

三 走进天文馆——年 月 日 (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 青岛版

三走进天文馆——年月日(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了解天文知识,例如:太阳、月亮、星星等;2.掌握观察和测量的方法;3.了解天文台和天文器材;4.学会绘制简单的测量图。

1.2 能力目标1.提高科学探究能力;2.培养观察和发现新事物的能力;3.增强团队协作精神;4.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1.3 情感目标1.了解天文知识,拓宽视野,激发兴趣;2.引导学生爱护生命,尊重科学,珍惜自然;3.增强学生的旅游意识和文化自信;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学习天文知识,包括太阳、月亮、星星等;2.学习观察和测量的方法;3.了解天文台和天文器材;4.学会绘制简单的测量图。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3.引导学生爱护生命,尊重科学,珍惜自然。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教学方法1.拍摄和展示天文影像,激发学生的兴趣;2.以小组为单位参观天文馆,进行天文器材的观察和体验;3.在教室内进行相关实验和测量练习;4.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环节5.1 课前准备(1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通过发放小孩子专属的天文图集,并对其进行简要说明;放映一些生动的天文影像,引导学生思考。

5.2 参观天文馆(1小时)小组为单位参观天文馆,观察天文器材,学习天文知识,完成相关练习。

学生们应注意天文体验展览馆中的三个主要部分:中午的日光、夜晚的星空和科学发现。

可以配合教师的引导进行积极反思和互动。

5.3 教室实验(30分钟)让学生们在教室里实验和测量,学习相关的测量知识和方法。

例如,学习如何使用万能表、扫描仪等天文器材,进行一些实际性练习。

5.4 总结(15分钟)在课后冷静地讨论相关知识点,并让学生们交换他们的看法。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们的观点,进行概括总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 走进天文馆——年、月、日-青岛版 (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 走进天文馆——年、月、日-青岛版 (1)

走进天文馆——年、月、日教学目标:1.通过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系,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经过调查、统计、归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知道大、小、平(闰)月和平、闰年等方面的知识;3.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4.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历统计、归纳,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获得大、小、平、闰月的判断方法;2.难点: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1.引入课题。

T: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了一些时间单位,有时、分、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一些别的时间单位,你知道有哪些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反馈2.学情了解。

【T板书课题:年月日】【PPT,点击课件,呈现课题】3.提出质疑T:你已经知道了这么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T: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来学习常用的时间单位年、月、日之间的知识。

二、新授1.学习时间单位:年推送学习资源1:1年12个月2.学习时间单位:月(1)探究一:每个月有多少天?T:大家带着这个的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小组学习。

每组将会领到6个年份的年历。

每组的1~6号分别统计一个年份:1号统计2011年,2号统计2012年,3号统计2013年,4号统计2014年,5号统计2015年,6号统计2016年;每位组员分别观察所规定的年历,将每月的天数填到统计表内;大胆自信地汇报你所统计结果。

(2)学习大、小月。

T:观察统计表,横着看我们还发现不了什么,但是竖着看就有了不同的收获。

教学:大月、小月(3)熟记大、小月。

探究二:2月有多少天?(1)教学闰年、平年。

T:同学们,你知道怎么判断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了吗?S:由这一年的2月的天数确定。

(2)练习:判断1949、2007、2008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推送资源年历(3)观察得出2月天数的规律:3个28、1个29。

(4) T:平年和闰年的出现规律一定是3个平年、1个闰年吗?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连续的4个年份。

三 走进天文馆—— 《24时计时法》(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三 走进天文馆——  《24时计时法》(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三走进天文馆——《24时计时法》(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它与普通计时法的区别。

2. 能正确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3. 能运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4.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24时计时法,能熟练地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难点:理解24时计时法的含义,学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使用的计时法是什么吗?(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计时法——24时计时法。

你们想知道它是什么吗?2. 探究新课(1)讲解24时计时法的含义24时计时法是一种以24小时为一天的计时方法,它将一天分为24个小时,每小时60分钟,每分钟60秒。

(2)比较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区别普通计时法:一天分为上午和下午,上午从0时到12时,下午从12时到24时。

24时计时法:一天只有一个0时到24时的时间段。

(3)举例说明24时计时法的应用如:下午3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为15时。

(4)练习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①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上午的时刻不变,下午的时刻加12。

如:上午8点转换为24时计时法为8时,下午3点转换为24时计时法为15时。

②将24时计时法转换为普通计时法小于12时的,时刻不变,在时刻前加上“上午”;大于12时的,时刻减12,在时刻前加上“下午”。

如:24时计时法的8时转换为普通计时法为上午8点,24时计时法的15时转换为普通计时法为下午3点。

3. 巩固练习(1)请同学们用24时计时法表示以下时刻:上午7点、下午2点、晚上8点、凌晨1点、中午12点。

(2)请同学们将以下24时计时法的时刻转换为普通计时法:8时、15时、20时、1时、12时。

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24时计时法,学会了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五四制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走进天文馆---年月日》教案讲课教案

五四制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走进天文馆---年月日》教案讲课教案

五四制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走进天文馆---年月日》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单元测试卷一、填空。

42%1. 一年有()个月,其中()月、()月、()月、()月、()月、()月、()月有31天,()月、()月、()月、()月有()天。

2. 9月1日前1天是()月()日。

3. 今年二月有()天,上半年有()天。

4. 观察今年的年历,填一填:(1)二、三、四月一共有()天。

(2)()月()日是儿童节,这天是星期()。

(3)()月()日是教师节,这个月有()天。

(4)()月()日是国庆节,这个月有()个星期零()天。

(5)你的生日是()月()日,是星期()。

5. 查阅年历卡,把下表填完整。

(1)在上表中,平年二月有()天,闰年二月有()天。

(2)把闰年的年份涂上红色,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用最简单的计算方法计算闰年和平年天数。

平年:闰年:二、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列的时刻。

12%晚上8:00 凌晨3:00 傍晚5:30 下午2:45 上午9:10 晚上7:30 早晨5:05 下午4:10 半夜0:05 下午4:04 中午12:00 上午8:15 三、填空。

10%分四、把营业时间相同的用线连起来。

6%营业时间五、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把它们分别填在指定的横线上。

8% 1864 1900 2200 2008 2000 1988 2010 1993平年闰年六、判断。

对的打“√”、错的“×”。

16%1. 每4年中必有一年是闰年。

()精品文档2. 2、4、6、8、10、12月有30天。

()3. 一年有365天。

()4. 2000年是闰年。

()5. 七月有31天,八月肯定只有30天。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走进天文馆24时计时法_青岛版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走进天文馆24时计时法_青岛版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走进天文馆24时计时法_青岛版【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67页信息窗一《24时计时法》【课堂目标】1. 明白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它表示时刻;2. 能正确地进行一般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互换。

3.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培养猎取信息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明白得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进行两种计时法的呼吁。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达成目标任务一——初步感知一般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老师带来了一位专门熟悉的朋友——钟表,快看,你明白钟表上的时刻是几时吗?猜一猜,在那个时刻老师会干些什么?【生可能会说老师在上课,也有可能说老师在休息】什么缘故你们的说法会不同呢?哦,原先一天中有两个4时,如何样才能把两个4时分清晰,不造成误会呢?教师板书:凌晨4时下午4时在4时前面加上凌晨或下午这些表示时段的词,就可不能造成误会了。

像这种我们平经常用的表示时刻的方法,我们叫它一般计时法,也叫12时计时法。

那么你明白下午4时还能够如何样表示吗?【可能有学生会说出16时——你了解的知识可真多!】在生活中人们确实是用这两种不同的计时方法来表示时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计时法的有关问题。

出示课堂目标。

任务二——体会一天的起始,学习24时计时法1.关于钟表上的知识,你都了解了哪些?【学生可能回答:一天有24小时,一天时针在钟面上转2圈……】同学们明白得真许多!那么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预设:晚上12时,24时,0时,1时)【课件播放新年倒计时视频】新年的钟声在晚上12时敲响了,新的一天开始了,因此说晚上12时是前一天的终止,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这一刻,也叫做0时。

每一天差不多上从0时开始计时的。

2.刚才有的同学说到一天时针走了2圈,在你的脑海中想一想,第一圈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第二圈呢?【对子之间互相说一说】【课件】第一圈从夜里12时(也确实是0时)到中午12时,是12小时。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走进天文馆年、月、日1_青岛版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走进天文馆年、月、日1_青岛版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走进天文馆年、月、日1_青岛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了解24时计时法和一般计时法的区别,把握两种计时法的换算方法。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把握24时计时法和一般计时法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导课师:马年春节晚会《时刻都去哪儿了》专门流行,在小品《不差钱》中,演员小沈阳有句经典话“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那个地点的眼一闭和眼一睁分别指的什么时候?生:眼一睁表示天亮了,眼一闭表示晚上睡觉了。

师:你的见解专门正确,那现在猜想一下今天我们所讲的知识和什么有关?生:时刻。

活动2:【出示课件】师:用带有时刻词的时刻联系实际说说你可能在干什么?早上7:0 0上午10:00中午12:00晚上8:00生1:上午10时我在上课。

生2:早上7:00我在吃早饭;生3:中午12:00时我在吃午饭;生4:晚上8时我在写作业。

(师评判:这些小孩按照自己的实际都说出了这些时刻她们可能在干什么?回答问题的话语说的专门完整,真好!)活动3:【出示课件:钟表时针指向3】师:那么这是几时?(3时3:00)平常那个时刻你可能在做什么?生1:在学校上课。

生2:可能在玩。

师:谁还有不同?当生说不出时,师提示说你还有可能在睡觉,想想有没有这种可能?这是什么缘故?生1:可能是双休,老师在午休。

师:但是你每天那个时刻都在睡觉啊!生2:这是凌晨的3时,因此我在睡觉。

师:哦,原先一天中还有2个不同的3时,一个是凌晨3时,一个是下午3时。

(板书:凌晨3:00下午3:00)刚开始同学们都认为这是下午3时的缘故你觉得是什么?生1:老师没有把时刻表示清晰,给大伙儿造成误导了。

{设计意图:以表示时刻的词语和生活事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巧妙的情形设置,让生的思维在短时刻内产生波折,直截了当感受到生活中准确表示时刻的重要性,从而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课。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走进天文馆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走进天文馆

三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信息窗1【教学内容】教材58---60页:信息窗1,两个红点问题,“自主练习”第1~6题【教材分析】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已认识了钟表,学习了时、分、秒,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本单元继续学习年、月、日,他们就基本掌握了常用的时间单位。

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感受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3、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理解24时记时法,明确两种记时法的异同。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神州”六号飞船成功遨游太空这件事吗?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感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文馆,去领略那神奇的太空世界,好吗?同学们来到天文馆前,他们都看到了什么?【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播放神州六号飞船发射成功的情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1、认识24时计时法。

⑴谈话:认真观察这幅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5:00是几时?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⑵谈话: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咱们一块来研究好吗?教师出示:15:00是几时?(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⑶谈话:想一想,时针指着5时,表示的会是什么时刻呢?时针指着8呢?指着10呢?怎样表示才能让人看得清楚、明白?⑷小结:人们为了计时方便,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⑸谈话: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用24时计时法的?2、小练习。

⑴请你说出下面时刻的实际意义。

16时 21时 19时⑵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出示第三幅图)练习时,重点引导学生区分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区别。

三走进天文馆——年月日(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三走进天文馆——年月日(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三走进天文馆——年月日(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认识时间》,具体内容包括小时、分钟、秒的换算,以及如何读写时间。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时间换算,正确读写时间,并且能够理解时间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时间的换算和读写,难点是理解时间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我准备了天文馆的门票作为教具,以及计时器作为学具。

五、教学过程我会带领学生走进天文馆,让他们亲身体验时间的流逝。

在天文馆里,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天体,让他们感受到时间的漫长和短暂。

然后,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时间的计算和转换。

我会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我会进行板书设计,将时间换算的公式和读写的规则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时间换算:1小时 = 60分钟1分钟 = 60秒时间读写:上午:时:分下午:时:分晚上:时:分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上午8点钟出门,他走了30分钟才到学校,请问他到学校的时间是几点钟?2. 小红看了一集动画片,这集动画片播放了25分钟,请问她看完这集动画片的时间是几点钟?答案:1. 8点30分2. 25分钟后是几点钟,需要学生自己计算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时间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能够熟练地进行时间的换算,也能够正确读写时间。

但是在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时间的意义还不够理解,这是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和讲解的。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些时间相关的游戏或者活动,比如制作一个小时钟,或者编写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时间的意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它们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至关重要。

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补充和说明,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 走进天文馆——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 青岛版

三 走进天文馆——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 青岛版

教案标题:三走进天文馆——简单的时间计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进学生对天文馆的认识,激发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3. 时间计算方法及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时间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时间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天文馆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文馆,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天文馆是研究什么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一起走进天文馆。

”2. 学习时间的基本单位(1)介绍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定义。

(2)讲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3. 演示时间计算方法(1)以天文馆的开放时间为例,演示时间计算方法。

例如:天文馆上午9点开门,下午5点关门,求天文馆全天的开放时间。

解答:全天开放时间 = 关门时间 - 开门时间 = 17:00 - 9:00 = 8小时。

(2)让学生举例说明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影播放时间、火车时刻等。

4. 练习与讨论(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提高时间计算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及时间计算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走进天文馆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时间计算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时间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天文知识的书籍,如《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时间简史》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对天文领域的探索欲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走进天文馆年、月、日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走进天文馆年、月、日青岛版

走进天文馆——年、月、日【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中《年月日》这部分内容,尽管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但因为是常识性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三年级学生应该会有一些零散的认知,或清晰或模糊,虽然不同学生存在差异,但都不是一张白纸,如果按部就班的引导教学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更多的空间帮助学生积累学习活动经验和发展学习能力, 而且年月日这部分内容实践性很强,很适合创设现实情境,布置实践性任务或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多途径的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梳理知识提升能力。

基于此,在教学的《年月日》时,学习之前我布置了搜集整理年、月、日的知识的实践预习作业,一方面让学生对此有一个预热,另外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化资源,同学们以不同的方式,将整理内容呈现出来,既对他们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也成为课堂上的绝好的研究资源。

【学情分析】低年级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时间单位时、分、秒方面的知识,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因此有关年、月、日的概念学生是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的。

对于新知的探究,学生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能够通过对比观察的方法总结自己的发现,并与小组同学交流分享经验。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年、月、日的基础知识,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能够通过看二月的天数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通过观察比较,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自主互助学习和探究能力与合作创新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掌握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联系实际感受年、月、日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并通过德育渗透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以及珍惜时间、有效的利用时间。

【教学特色】结合我校预习作业本展开教学并在课堂中分三部分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孝顺父母、利用时间三方面德育教育。

三年级数学《走进天文馆》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走进天文馆》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走进天文馆》教学设计第一篇:三年级数学《走进天文馆》教学设计走进天文馆——24小时计时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2.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提高生活能力。

3.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难点:掌握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互化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看练习用的小钟面。

教学过程:一、预习案谈话: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神州”九号飞船成功遨游太空这件事吗?让我们再一起来回忆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课件播放神六发射成功的录像)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谈话: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感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文馆,去领略那神奇的太空世界,好吗?谈话:同学们来到天文馆前,他们都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58页信息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15:00是几时?15:45是几时几分?等问题。

指定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15:00是几时?”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大家可真不简单,看到15:00就知道是下午3:00,连15:00这样一种新的计时方法都能看懂,海报上的其他时刻,你们也能看懂吗?同桌两人先相互说一说,好吗?【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走进天文馆领略神奇的太空世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导学案1.(课件出示)小学生参观天文馆的动画。

师:这幅图是夏令营的小朋友们去参观天文馆的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一说: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提问情况预设:第一类:关于24时计时法的。

(1)15:00是几时?(2)15:45是几时几分?(3)16:30是几时几分?第二类:关于时间计算的。

三 走进天文馆——年 月 日 (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 青岛版

三 走进天文馆——年 月 日 (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 青岛版

教案标题:三走进天文馆——年月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年、月、日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天文馆参观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年、月、日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历法中年、月、日的划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时间单位的知识,如时、分、秒,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年、月、日。

2. 讲解新课(1)讲解年、月、日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2)介绍不同历法中年、月、日的划分,如公历、农历等。

(3)讲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如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或31天等。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让学生亲身体验年、月、日的概念,观察天文现象,了解宇宙的奥秘。

4. 总结提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年、月、日的概念及关系,并分享参观天文馆的感悟。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年、月、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尝试解释一些与年、月、日有关的天文现象,如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等。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观天文馆过程中的表现,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

2. 在讲解年、月、日的关系时,要注意使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3. 课后要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年、月、日的概念及关系,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天文学奠定了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第三步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通过实地参观,学生可以将抽象的天文知识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增强对年、月、日概念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天文馆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
计算。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感受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
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3、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神州”六号飞船成功遨游太空这件事吗?让我们再一起来回忆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
谈话: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感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文馆,去领略那神奇的太空世界,好吗?
谈话:同学们来到天文馆前,他们都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58页信息图)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播放神州六号飞船发射成功的情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
1、认识24时计时法。

⑴谈话:认真观察这幅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⑵谈话: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咱们一块来研究好吗?
教师出示:15:00是几时?(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⑶谈话:想一想,时针指着5时,表示的会是什么时刻呢?时针指着8呢?指着10呢?怎样表示才能让人看得清楚、明白?
⑷小结:人们为了计时方便,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
⑸谈话: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用24时计时法的?
2、小练习。

⑴请你说出下面时刻的实际意义
16时21时19时
⑵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课件出示第59页三幅图)
练习时,重点引导学生区分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区别。

⑶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谈话:下面,我们来对口令,我说时刻,你来判断他用的是哪种计时并把他转化成另一种计时法吗?
题目:上午9时凌晨3时晚上9时14时7时
引导学生分组利用学具反复练习。

3、简单的时间计算。

⑴谈话:下面咱们一起来解决“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的问题。

同学们先自己思考,然后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看看你们都能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交流方法)
⑵谈话:同学们,晚上你们一般几时睡觉?昨天晚上你们是几时睡觉的?今天早上又是几时起床的?你睡了多长时间?
⑶学生回忆、交流,重点说一说“睡了多长时间”的计算方法。

三、总结反思
谈话:小朋友,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一说)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