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1.3噪声及其控制_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3噪声及其控制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3噪声及其控制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3 噪声及其控制学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因此,我设计的这节课,旨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生活的乐趣,感受学习的快乐。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让他们了解噪声的产生和控制,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噪声的产生和危害。

2. 让孩子们学会通过简单的工具控制噪声。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噪声的产生和危害。

难点:如何通过工具控制噪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噪声发生器、噪声控制工具(如隔音板、吸音棉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噪声检测器(可以用一次性杯子和小球制作)。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倾听周围的噪声。

然后,打开噪声发生器,让孩子们感受噪声的强度。

2. 讲解:讲解噪声的产生和危害。

通过实例让孩子们了解噪声对生活的影响。

3. 实践:孩子们分成小组,使用噪声控制工具,尝试控制噪声的传播。

4. 检测:每个小组用自己的噪声检测器,检测噪声的强度。

5. 分享: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感受。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噪声的产生和危害。

难点:如何通过工具控制噪声。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实施过程,发现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了噪声的产生和控制方法,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了噪声对生活的影响,提高了环保意识。

拓展延伸: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噪声,尝试通过自己的方法控制噪声,如在家里用隔音板隔绝噪声,或者用吸音棉吸收噪声等。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了解噪声,学会控制噪声,让生活更加安静、美好。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 1.3噪声及其控制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 1.3噪声及其控制

噪声及其控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认识噪声。

(2)知道的来源及危害。

(3)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噪声(2)组织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寻求减弱噪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乐音和噪声的关系分析,进行思想熏陶,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对噪声来源和危害分析,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强化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难点】分辨乐音与噪声。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请同学们听几种声音:(1)小溪流水,森林中鸟鸣声,配乐诗朗诵,谈谈对这些声音的感受(声音优美)(2)机器的轰鸣声、公路汽车过路声、建筑工地上的打桩声(令人厌烦)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谈一谈听到的上述声音,有哪些方面是不同的?导语二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同学们,在平时,你们认为哪些声音让你心情愉悦,哪些声音让你心烦,说一说。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噪声的来源教师:请同学们听两次声音。

(第一次优美动听,第二次吵杂难听)学生阅读“信息快递”,了解什么是乐音和噪声。

(板书)1.乐音:通常是指哪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

2.噪声:通常是指哪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如果我们正在上课而旁边有人在欣赏音乐,那么这“动听的音乐”对我们来说需不需要呢?而对于欣赏音乐的人来说是否也不需要呢?1.从物理学角度讲:(1)乐音是四发声体做有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2)噪声是四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2.从环保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学生阅读课本图示,观察乐音和噪声的波形。

学生结合家庭、学校周围环境,在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属于噪声?(学生根据亲身经历列举)噪声的来源:建筑工地上机器发出的各种声音;公路上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家属区(住宅区)小工厂发出的声音;家用电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自习课时同学随便讲话的声音。

1.3.噪音及其控制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3.噪音及其控制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1.3.噪音及其控制学年:20232024学年教材章节: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噪音的产生、传播和控制。

我们将学习噪音的定义、噪音的测量单位(分贝)以及如何控制噪音。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噪音的概念,知道噪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以及如何控制噪音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了解噪音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2.掌握噪音的测量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噪音测量。

3.学习噪音的控制方法,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噪音的定义、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

难点:噪音的测量和控制技术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尺子、噪音计。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噪音录音,让学生感受噪音,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噪音,噪音是如何产生的。

2.讲解:讲解噪音的定义、产生原因和测量单位。

通过示例,解释噪音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

3.实践:学生分组,使用噪音计进行噪音测量,了解身边的噪音情况。

4.讨论:讨论如何控制噪音,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噪音污染。

六、板书设计板书噪音及其控制板书内容:噪音:定义:干扰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声音产生原因:物体振动、机械设备运行等测量单位:分贝(dB)噪音控制:控制方法:隔音、降噪、限制噪音源等重要性:提高生活质量,保护听力健康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什么是噪音?举例说明。

(2)噪音是如何产生的?(3)噪音的测量单位是什么?如何进行噪音测量?(4)列举三种控制噪音的方法。

答案:(1)噪音是干扰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声音。

例如,街道上的汽车噪音、工厂里的机器噪音等。

(2)噪音是由物体振动或机械设备运行产生的。

(3)噪音的测量单位是分贝(dB)。

可以使用噪音计进行噪音测量。

(4)控制噪音的方法有:隔音、降噪、限制噪音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了解了噪音的定义、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 噪声及其控制 教案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 噪声及其控制  教案设计

噪声及其控制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噪声的等级。

【教学方法】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声音多种多样。

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

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

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关于噪声,同学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生甲]噪声从哪里来?[生乙]噪声的波形有什么特点?[生丙]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生丁]噪声有什么危害?[生戊]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噪声?[师]同学们有很浓厚的求知欲,这很好。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噪声有关的一些知识。

二、进行新课[师]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分组讨论。

[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师生共同活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补充讲解)问题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这个理论可从下面的演示实验得到证实。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控制学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控制学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学案一、教学内容1. 噪声的定义:物理学中,噪声是指无规律、难听刺耳的声音。

2. 噪声的等级:噪声的等级用分贝表示,分贝越大,噪声越大。

3. 噪声的控制方法:噪声的控制可以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入手。

4. 生活中的噪声问题:主要包括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噪声的定义,掌握噪声的等级划分。

2. 学会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控制噪声。

3.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噪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噪声的定义、噪声的等级划分、噪声的控制方法。

难点:噪声的控制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噪声模拟器、分贝计。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噪声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噪声对生活的影响。

2. 知识讲解:介绍噪声的定义、噪声的等级划分、噪声的控制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噪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噪声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噪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噪声及其控制1. 噪声的定义:无规律、难听刺耳的声音。

2. 噪声的等级:分贝越大,噪声越大。

3. 噪声的控制方法:(1)声源处:降低噪声产生的强度。

(2)传播过程中:隔绝噪声的传播。

(3)人耳处:降低噪声对人耳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噪声是指悦耳、动听的声音。

(错误)(2)分贝越大,噪声越大。

(正确)(3)噪声的控制只能从声源处入手。

(错误)2. 选择题:A. 鸟鸣声B. 流水声C. 刺耳的汽车喇叭声D. 美妙的音乐声答案:CA. 增大噪声的产生强度B. 在传播过程中隔绝噪声C. 让人耳适应噪声D. 提高噪声的音质答案:B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噪声的定义、等级划分和控制方法。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3 噪声及其控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噪声及其控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噪声。

2. 噪声的等级:分贝的定义、计算以及噪声等级的划分。

3. 噪声的控制: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和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来介绍噪声的控制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噪声的定义,能够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噪声。

2. 让学生掌握噪声的等级划分,能够进行分贝的计算。

3. 让学生了解噪声的控制方法,能够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和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来提出控制噪声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噪声的定义和等级划分。

2. 噪声的控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噪声计、声源(如收音机、手机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周围的声音,感受噪声的存在。

然后提问:什么是噪声?2. 知识点讲解:(1)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噪声。

(2)噪声的等级:分贝的定义、计算以及噪声等级的划分。

(3)噪声的控制: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和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来介绍噪声的控制方法。

3. 例题讲解:利用噪声计测量不同声源的噪声等级,并分析如何降低噪声。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生活中遇到的噪声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办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噪声及其控制1. 噪声的定义物理学角度:……环境保护角度:……2. 噪声的等级分贝的定义:……噪声等级的划分:……3. 噪声的控制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噪声的接收:……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源,并分析如何降低这些噪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噪声的存在。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教案

1.3噪声及其控制【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有趣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2. 会将声音进行分类,了解噪声的危害,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

3.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难点】做好物理实验【教具学具实验器材】蜡烛2支,去口无色大、小可乐瓶罩各1个;玻璃板、搪瓷盘、塑料板、薄铁片、磁铁、小铁钉等物品;铜圆柱体、打火机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听声音谈感受:1、播放歌曲、轻音乐片断、爆竹、磨刀、急刹车、拉链的声音2、谈感受:你喜欢哪些声音?二、新课教学(一)乐音和噪声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环境角度给噪音下定义: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例如:在听课时,即使是美妙的音乐也是噪声;反之在欣赏音乐时,语言又成了噪声。

过渡设问:在实际生活中,对环境造成危害最大的噪声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学生结合家庭、学校周边的环境,城市生活等来寻找(二)噪声的来源○1屏显噪声来源图示(配声音)○2要求学生:结合图示和实际生活的感受,谈谈噪声的主要来源。

○3师生共同对噪声来源进行简单分类○4屏显分类结果过度设问:大家都不喜欢噪音,说说里面的理由?(引出噪音的危害)教师总结:(三)噪音的危害:•危害:影响工作和学习、休息•损害人的听力•引发神经衰弱症状•是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诱因声音的级别和人的感觉:人们用分贝(符号: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为0dB,90dB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观看视频:不同级别的声音对人的影响:过度设问:噪音既然有这么多的危害,那么我们怎么样来减弱它呢?(四)噪声的控制设问:人能听到各种声音的条件是什么?追问:声音传到人耳经历了哪些过程?师:通过上面问题回答,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哪些途径寻找控制噪声的方法:1.控制噪声源2.阻断噪声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动脑思考:视频中几幅图控制噪声分别属于哪一种途径?师:点评回答结果(五)生活、物理、社会•以声消声•下雪后的寂静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学到了哪些方法?请同学谈本节课的收获四、布置作业。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3噪声及其控制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3噪声及其控制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3噪声及其控制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本节课"噪声及其控制",旨在帮助孩子们了解噪声的概念,掌握控制噪声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噪声的概念,知道噪声对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2. 让孩子们掌握控制噪声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噪声的概念,以及如何控制噪声。

2.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掌握控制噪声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PPT、噪声控制器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噪声控制器,以及一些小道具(如耳机、口罩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孩子们了解到噪声的存在,以及噪声对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例如,可以播放一段街头噪声的视频,让孩子们听后发表自己的感受。

2. 讲解:通过PPT,详细讲解噪声的概念,以及如何控制噪声。

让孩子们了解噪声的来源、危害以及控制方法。

3. 实践: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控制噪声的方法。

例如,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一场"噪声控制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快、最有效地控制了噪声。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噪声的概念,以及如何控制噪声。

2.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掌握控制噪声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孩子们是否掌握了噪声的概念,以及如何控制噪声?他们的环保意识是否有所提高?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一次"噪声控制"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本节课"噪声及其控制"时,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孩子们理解噪声的概念,以及如何控制噪声,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1.3噪声及其控制_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1.3噪声及其控制_教学设计
2、[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
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乐音
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噪音
二、新课教学
结合图3-3-2和图3-3-3 是噪声的两个例子.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对如下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另外,可以向学生说明,噪声除了对人生理和心理有影响外,噪声还有其他危害,如噪声能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例如喷气式飞机发出的声音能将附近的建筑物的玻璃窗震裂。
(3)如何使噪声小些
以听到声音的条件为线索,引导学生想出减弱噪声的途径。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声源处减弱;传播过程中减弱;人耳处减弱。教材中图1-19分别是这三条途径的例子。吸音的物质可作为制造声音屏障的材料,结合第23页的“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让学生选择最适合做声音屏障的材料。
D.听诊器使声音集中,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教学
反思
本节课内容涉及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是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重点进行思想的教育。
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均很好,对于探究活动有很强的参与意识,但探究方法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补充:人耳对响度较小声音的变化较敏感,声音响度大时人耳感觉不灵敏,测刚刚能听到的声音时的距离是确定声音等级较好的方式.
交通运输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工业噪声。
(2)噪声的大小及危害
噪声的等级由响度的单位分贝来表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表,引导学生注意在这些环境中的的分贝数,让曾经体会这些噪声污染的学生描述当时的主观感受。同时,可以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对于城市、工业区等区域内噪声标准的界定,说明噪声在当代社会造成的危害已需通过法律进行防治,提高学生的公民环保意识以及法律意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3节《噪声及其控制》。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噪声的定义、噪声的等级、噪声的控制方法以及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噪声的定义和等级,知道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噪声的定义、等级和控制方法。

难点: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控制噪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噪声计、声音源。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噪声,并讨论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知识讲解:(1)介绍噪声的定义:噪声是指无规律、刺耳的声音。

(2)介绍噪声的等级:噪声的等级用分贝(dB)表示,噪声计是测量噪声等级的工具。

(3)介绍噪声的控制方法:隔声、吸声、消声。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噪声问题,如街道噪声、工厂噪声等,并讨论解决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噪声及其控制1. 噪声的定义:无规律、刺耳的声音。

2. 噪声的等级:用分贝(dB)表示。

3. 噪声的控制方法:a. 隔声b. 吸声c. 消声七、作业设计1. 题目:某工厂附近的居民受到工厂噪声的困扰,请你给出解决工厂噪声问题的方法。

答案:可以采取隔声、吸声、消声等方法来控制工厂噪声。

2. 题目:请你举例说明生活中如何控制噪声,并说明控制噪声的意义。

答案:可以举例说明在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等场合采取的噪声控制措施,如关闭门窗、戴耳塞、降低音响音量等。

控制噪声的意义在于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噪声的定义、等级和控制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1.3噪声及其控制_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1.3噪声及其控制_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1.3噪声及其控制_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次教学活动以“噪声及其控制”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控制方法,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在设计过程中,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控制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噪声的控制方法。

2. 教学重点: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噪声发生器、噪声控制设备、演示文稿。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噪声录音,让学生感受噪声的影响,引发学生对噪声的思考。

2. 探究噪声的产生:让学生观察噪声发生器,了解噪声的产生原因。

3. 探究噪声的传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噪声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

4. 学习噪声的控制方法:介绍噪声控制设备,让学生了解噪声的控制原理。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种噪声控制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

6. 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噪声控制方案,分享学习心得。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噪声的控制方法。

2. 活动重点: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源,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控制方法,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和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有几个关键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引入环节中噪声录音的选择和播放方式;探究噪声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的实践操作;再者,学习噪声控制方法时对设备的介绍和理解;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

这些环节都蕴含着教学难点和重点,下面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江苏省八年级物理1.3噪声及其控制教案苏科版

江苏省八年级物理1.3噪声及其控制教案苏科版

1.3、噪声及其控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2.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

3.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学重点】1.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

2.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如何减弱噪声,及其分类。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优美的歌曲同学们都喜欢听,除了丰富人们的文娱生活,还可以使人奋进。

但是,对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等,同学们听起来感到烦燥,心神不安,这些声音都是噪声。

我们这节课将知道什么是噪声?噪声是从哪里来的?噪声有什么危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弱噪声?二、新课讲授:(一)乐音和噪声活动:学生讨论举例生活中的乐音和噪声,并从物理学和环保的角度进行区分总结。

结论:1.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

它是声源有规律振动产生的。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它是声源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学习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所以对某一个声音的定性是相对的。

如优美的音乐声在我们上课时响起就是噪声。

(二) 噪声的来源活动:学生结合图1-17,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列举周围的噪声及来源,并尝试进行分类。

结论:一般情况下分为以下三类:1.工业噪声:织布机、碎石机、打夯机、冲床、电锯、电钻、鼓风机、汽轮机、工地爆破等产生的噪声。

2.交通噪声: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

3.生活噪声:电视机、洗衣机、空调、音响等家用电器声,人们交谈、呼叫、哭笑、叫卖声等等。

4.施工噪声:施工工地上打桩机、起重机、搅拌机、钻孔机等发出的声音以及各种敲击声、碰撞声。

(三) 噪声的危害活动:用用充气的气球在干燥的玻璃板上摩擦,听听,谈谈感受?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17,了解噪声的危害。

结论:1.人们把噪声称做“隐形杀手”。

心理效应:噪声使人烦躁不安、影响人的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生理效应:损害人的听力,使人产生头痛、记忆力衰退等神经衰弱症状,噪声还是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一、教学内容1. 噪声的定义:噪声是指无规律、刺耳、令人不愉快的声音。

2. 噪声的单位:噪声的单位是分贝(dB),它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度的一个单位。

3. 噪声的等级:噪声的等级用分贝(dB)来表示,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4. 噪声的控制:噪声的控制主要从声源、传播途径和接收者三个方面来进行。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噪声的定义、单位、等级,掌握噪声的控制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的噪声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噪声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噪声的控制方法。

2. 教学重点:噪声的定义、单位、等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噪声模拟器、分贝计、演示文稿。

2. 学具:噪声调查表、实验器材(如棉球、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噪声问题,引发学生对噪声的关注。

2. 知识讲解:通过演示文稿,介绍噪声的定义、单位、等级。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噪声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噪声的控制方法。

4.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噪声的控制方法。

6.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噪声及其控制1. 噪声的定义:无规律、刺耳、令人不愉快的声音。

2. 噪声的单位:分贝(dB)3. 噪声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4. 噪声的控制方法:(1)从声源处控制:降低噪声产生的强度。

(2)从传播途径处控制:阻断噪声的传播。

(3)从接收者处控制:提高接收者的抗噪声能力。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某小区居民反映,晚上施工噪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休息。

请你为居民提出解决噪音问题的建议。

答案:建议居民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要求施工方在晚上施工时降低噪音;建议居民在晚上睡觉时关闭窗户,使用耳塞等抗噪音用品。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教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教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3 噪声及其控制教学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活动,让学生了解噪声的概念、危害以及控制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噪声问题的关注,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噪声的定义、分类和危害。

2. 掌握噪声的控制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噪声的定义、分类和危害,噪声的控制方法。

难点:噪声的控制方法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噪声监测仪、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噪声录音,让学生感受噪声的影响,引发学生对噪声问题的关注。

2. 理论讲解:介绍噪声的定义、分类和危害。

解释噪声对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影响,强调噪声控制的重要性。

3. 实验演示:使用噪声监测仪进行现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噪声的强度和来源。

通过实验,展示噪声控制的方法和效果。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噪声控制的方法和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想法和建议。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噪声控制的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填写实验报告表格。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噪声的定义、分类和危害,噪声的控制方法。

难点:噪声的控制方法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噪声的问题和控制方法。

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想法和建议。

但是,对于噪声控制的方法的原理和实际应用,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困难。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和研究,进一步深化对噪声控制的理解。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噪声控制的实际应用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例引入我选择了播放一段噪声录音的方式来引入课题,这样的做法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噪声对生活的影响。

在播放录音时,我引导学生注意录音中的噪声种类,以及这些噪声对他们的情绪和注意力产生的影响。

1.3噪声及其控制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3噪声及其控制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3 噪声及其控制教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3节“噪声及其控制”。

本节主要介绍噪声的定义、噪声的分类、噪声的控制方法以及相关实例。

具体内容包括:1. 噪声的定义:噪声是指无规律、刺耳、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声音。

2. 噪声的分类:根据噪声的来源,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等。

3. 噪声的控制方法:包括隔声、吸声、消声等方法。

4. 相关实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控制噪声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噪声的定义、分类和控制方法。

2. 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噪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噪声的定义、分类和控制方法。

难点:噪声控制方法的运用和实际案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噪声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噪声对生活的影响。

2. 知识讲解:讲解噪声的定义、分类和控制方法,通过PPT展示相关实例。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噪声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生活中的噪声问题及解决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噪声及其控制1. 噪声的定义:无规律、刺耳、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声音。

2. 噪声的分类: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3. 噪声的控制方法:隔声吸声消声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噪声的定义、分类和控制方法。

2. 分析生活中一个噪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答案:1. 噪声的定义:无规律、刺耳、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声音。

噪声的分类: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

噪声的控制方法:隔声、吸声、消声。

1.3噪声及其控制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3噪声及其控制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3 噪声及其控制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噪声及其控制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环节,让学生了解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控制,从而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噪声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控制原理。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控制原理。

难点: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区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活动过程1. 实例引入:播放一段街头噪声录音,让学生感受噪声对生活的影响。

2. 理论讲解:介绍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控制原理,解释声音的三个特性。

3. 实验演示:进行声音特性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噪声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控制原理,声音的三个特性。

活动难点:声音特性的区分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是否掌握了噪声的基本知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探究噪声控制的方法和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控制,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例引入的选取我选择了播放一段街头噪声录音的方式来引入课程,因为这个实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噪声对生活的影响。

在播放录音之前,我还特别强调了噪声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录音中的噪声。

通过这个实例引入,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加关注噪声问题。

二、理论讲解的清晰度在理论讲解环节,我注重了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 教案设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 教案设计

《三、噪声及其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借助生活经验、体验和实例,认识噪声、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及控制方法。

2、通过课外活动,了解控制噪声的途径。

3、初步了解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身边事例和和阅读讨论实验等培养学生采集信息和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调查研究活动,激发培养学生对噪声的重视,积极参与控制和减少噪声危害的讨论,培养学生保护环境意识,及乐音与噪声的辩证关系渗透辩证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三、教学难点分辨乐音与噪声四、教学资源1、教具学具、实验器材:录音机,磁带,小闹钟,棉布,纸盒,不同规格的金属盒,哨子,报纸,塑料泡沫微粒,海绵,铝箔,塑料袋,耳塞等。

2、运用多媒体课件(课件动画素材、课件图片素材、课件音效素材)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设计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确定如下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你能说说声音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吗?是否知其不利的一面呢?请同学说说:令人厌烦的噪声(板书)(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具体方案]1)播放多媒体课件:几个乐曲片段,几个常见生活噪声生: 谈谈对两种声音的感受:2)生阅读信息快递[小结归纳](板书)从物理学角度: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悦耳的、令人愉快的声音。

它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其波形是杂乱无章的从环保角度看:把一切对人、学习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算作噪声。

例如:在听课时,即使是美妙的音乐也是噪声;反之在欣赏音乐时,语言又成了噪声。

2、噪声的来源师:引导学生议一议,并提出问题1)噪声的来源有哪些?我们是否可以将它们分类。

2)在你生活的周围有哪些噪声的例子?3)教室中的噪声[讨论交流]生:交流汇报1)工业噪声——工厂里各类机器运转时产生的声音,锯条的切割声,鼓风机、锅炉排气等气流扰动引起的声音等交通噪声——各种车辆、飞机、火车、轮船在行驶声和喇叭声社会生活噪声——家用电器的运转声、脚步声、敲打声等2)学生自由发表:例如:电风扇的声音,某同学讲话的声音,拖动凳子发出的声音,操场上同学们上体育课时的发出的声音,门外工地搅拌机的声音,知了的叫声等等。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3噪声及其控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的第3节,主要讲述噪声的概念、噪声的测量、噪声的控制方法以及噪声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1. 噪声的概念:了解噪声的定义,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它们与噪声的关系。

2. 噪声的测量:学习噪声的单位(分贝)及测量方法,了解声音的强度与距离的关系。

3. 噪声的控制方法:掌握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控制噪声的途径。

4. 噪声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了解噪声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小噪声污染。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噪声的概念,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与噪声的关系。

2. 学会噪声的测量方法,了解声音强度与距离的关系。

3. 掌握控制噪声的途径,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认识噪声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噪声的概念、噪声的测量、噪声的控制方法以及噪声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难点:噪声的测量方法,声音强度与距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噪声测量仪器、噪声控制设备。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噪声污染,引导学生关注噪声问题。

2. 噪声的概念:讲解噪声的定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与噪声的关系。

3. 噪声的测量:介绍噪声的单位(分贝),演示噪声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噪声测量。

4. 噪声的控制方法:讲解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控制噪声的途径,展示相关设备。

5. 噪声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分析噪声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讨论如何减小噪声污染。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噪声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噪声的概念定义:……声音特征与噪声关系:……噪声的测量单位:分贝测量方法:……噪声的控制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噪声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影响:……减小噪声污染:……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污染,并说明如何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噪声的大小及危害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废气、污水、有毒的固体废物。
(三)控制噪声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学生活动: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噪声的来源。
读图
思考
分类
讨论
结论
阅读
了解“分贝”
分析、讨论、
表述、展示。
二次备课:
形成

练习
1、乐音的三个特征为____、______、____。反映音乐大小的特征是 。反映乐音高低的特征是_____。反映乐音品质的特征是_____。
2、[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
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乐音
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噪音
二、新课教学
结合图3-3-2和图3-3-3 是噪声的两个例子.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对如下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交通运输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工业噪声。
(2)噪声的大小及危害
噪声的等级由响度的单位分贝来表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表,引导学生注意在这些环境中的的分贝数,让曾经体会这些噪声污染的学生描述当时的主观感受。同时,可以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对于城市、工业区等区域内噪声标准的界定,说明噪声在当代社会造成的危害已需通过法律进行防治,提高学生的公民环保意识以及法律意识。
2、人对远处大声讲话时,常用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状,这是为了( )
A.增大说话频率
B.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的响度
C.改变讲话的音色
D.增大讲话人的肺活量,使人更易讲话
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到患者心脏跳动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听诊器自动排除了外界干扰
B.听诊器减少了周围的噪声
C.听诊器改变了声音的频率
另外,可以向学生说明,噪声除了对人生理和心理有影响外,噪声还有其他危害,如噪声能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例如喷气式飞机发出的声音能将附近的建筑物的玻璃窗震裂。
(3)如何使噪声小些
以听到声音的条件为线索,引导学生想出减弱噪声的途径。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声源处减弱;传播过程中减弱;人耳处减弱。教材中图1-19分别是这三条途径的例子。吸音的物质可作为制造声音屏障的材料,结合第23页的“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让学生选择最适合做声音屏障的材料。
①什么是噪声?
②为什么有时乐音也是噪声?
③举例说明噪声对人的危害。
④根据第47页的表,将一天中通常可能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作一估计,描述你对这些声音的主观感觉。
⑤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哪些?有关这方面你能做哪些工作?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1)噪声及其来源
强调从环保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以及对要听的声音起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来源大致为以下几方面:
教学
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学习
目标
1.知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教学
重点
1.乐音与噪声音色的区分;
2.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解决
措施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噪声的来源。
2.结合前面所学的关于“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的知识:,思考防止噪声的途径。
教学
难点
1.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三、小结(依据板书)
四、板书
1.3噪声及其控制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客观原因)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主观感觉)
3、声音的大小用声级表示,单位是分贝(dB).
D.听诊器使声音集中,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教学
反思
本节课内容涉及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是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重点进行思想的教育。
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均很好,对于探究活动有很强的参与意识,但探究方法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补充:人耳对响度较小声音的变化较敏感,声音响度大时定声音等级较好的方式.
章节名称
1.3噪声及其控制
课型
习题课
计划课时
1
教材
分析
《噪声及其控制》是学生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之后学习的内容;是对声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噪声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本节内容的物理知识不多,难度不大,教学主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让学生经能探究防止噪声各种措施的过程,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这些内容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价值。在渗透学法,培养学习习惯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解决
措施
在知道噪声危害的基础上,自觉培养社会责任感,注意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师活动:
一、引入新课
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1、让学生感受用铁皮刮玻璃和敲击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学生感受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悦耳,而铁皮刮玻璃的声音刺耳难听,令人烦躁不安。学生通过感受,从物理和环保初步认识噪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