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小学数学课堂导入

合集下载

课题导入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导入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导入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导入:
1.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认识和掌握小于100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能够准确地比较大小。

2. 导入活动:教师出示一张100以内的数字卡片,并让学生排成一排,从小到大依次念出每个数字。

然后教师出示两个数字,并让学生比较大小,找出哪个数字更大。

3. 引入问题:通过上面的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小于100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但是是否每次都需要排着念数字才能比较大小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种简便快捷的比较大小的方法。

4. 学习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比较大小的符号“>”、“<”和“=”,并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的练习,掌握这些符号的用法。

5. 学习活动:教师出示一组数字卡片,并让学生用“>”、“<”和“=”来比较大小。

例如,将数
字卡片“36”和“49”放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用符号来表示大小关系。

6. 拓展任务:让学生找一些小于100的不同数字卡片,自己出题,向同学出示并让同学比较大小。

通过以上导入活动和学习内容的引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小于100的数之间大小关系的认识,并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为今后学习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精心创设情境,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精心创设情境,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精心创设情境,让数学课堂更精彩南埔中心小学陈月英所谓的情境教学是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营造一个平等、和平、友好、真实的学习氛围,提供畅所欲言的互动空间。

情境教学课堂指整堂课处于情境的教学之中,重要是指学生在教师创建的情境中,以不知不觉、兴趣浓厚的方式获取新知,在情境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上能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让数学课堂充满魅力,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一、创设童话式情境,以“乐”激趣。

教学中,认知与情感相互作用,贯穿于始终,直至知情发展目标的共同实现。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把枯燥的学习内容赋予情感色彩,达到知情交融。

例如,在教“分桃子”导课时,创设了一个童话情境,使孩子在愉悦的故事氛围中产生求知的欲望。

桃子成熟了,猴山上长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猴王组织小猴上山去摘桃子,摘完桃子后,猴王要考考他们,就提了这样的问题:两只小猴共摘了48个桃子,怎样分才公平呢?如果要把48个桃子分给3只小猴,又该怎样分呢?孩子们被精彩的故事吸引住了,纷纷跃跃欲试,在学生欲摆不能的最佳心理状态下,老师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自然就知道了。

”接着教师引导,大家猜测、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很快掌握了除法的算理。

最后,教师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路:如果猴王要分给4只小猴,你是猴王该怎么分?”整节40分钟的课,学困生始终在愉悦又紧张的气氛中参与了学习,感受到了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二、创设现实式情境,以“近”求趣。

数学知识抽象枯燥,是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热情的原因之一。

如果能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成有学生生活背景的、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参与的程度必然会大大提高。

如教学《圆的认识》师:上新课之前,我们先作一下统计,有坐过小轿车的同学请举手。

坐在小轿车里感觉怎么样?舒服吗?生:很舒服,既快又稳。

生:真想自己也能开车,很拉风。

……师:想过坐车为什么能觉得很稳吗?生:车好。

小学数学教案引入

小学数学教案引入

小学数学教案引入
主题:引入数学概念
年级:小学一年级
课时:1课时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重要性和用途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准备:
1. 数学教材
2. 数学教具
3. PPT或教学板书
教学过程:
1. 通过图片或PPT展示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例如数学在购物、建筑、运动等方面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的重要性和用途。

2. 通过教具或游戏形式,让学生参与一些简单的数学活动,如数数、比大小等。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3. 教师引入数学的基本概念,如数字、加减法、形状等。

通过简单的示范和练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概念。

4.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数学是一门必须掌握的学科。

5. 通过小结和复习,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鼓励他们继续学习数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引入数学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生活化教学和互动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建立起对数学的正面态度和信心。

未来的教学中,我们要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课堂导入

小学数学教案课堂导入

小学数学教案课堂导入
【导入】
主题:形状的认识——正方形
1. 观察与提问: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正方形,然后请学生观察这个形状,回答以下问题:
- 这个形状有几条边?有几个顶点?
- 这个形状的四条边是不是一样长的?
- 这个形状的四个角是不是直角?
- 请你们想一想,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
2. 讨论与分享:
请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正方形物体,大家一起来分享和讨论。

学生可以将自己找到的或者
家里有的正方形物体拿出来展示,可以是书的封面、手机的屏幕、课桌的摆设等等。

3. 引入新知:
通过讨论和观察,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的概念,并向他们介绍正方形的定义和特点。

同时,告诉学生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通过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和理解正方形的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常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法

常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法

常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法【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善学”,这就必须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这样才能将学生教好、学好。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的导入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法数学课堂导入的任务在于把学生的兴趣,迅速地引导到教学内容上。

它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教学艺术。

新颖的导入,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所得,略述如下。

一、情境导入教师将教学内容带入情境而导入新课。

如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找一名学生按教师口令,做原地踏步“一二一,一二一,......”。

重复多次后,提问:“老师不喊‘立定’口令,这位同学的踏步将会怎样?”引导学生,生答:会连续重复出现“一二一”的踏步。

新课的教学在此已有铺垫,然后教学“循环小数”,这样新知识就易于理解和掌握。

二、故事导入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编制小故事导入新课。

如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编小故事: 整数王国里来了一位的小客人,整数王国的四位大哥哥请小客人合影留念,小客人往四位大哥哥中间一站(99.99),嗨!四位大哥哥突然变矮了,小客人往左调换位(9.999),啊!四位大哥哥更矮,又往右调换位置,当小客人排到四位大哥哥最右边时,四位大哥哥终于恢复到了原有的高度(9999.)嘿!这是为什么呢?故事激发学生趣味后导人“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三、旧知导入根据心理学的迁移规律,当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紧密时,可把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抽出来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引入新知做铺垫,形成正迁移。

例如,在教学应用题“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时,可先设计一道复习题:“向阳小学五年级有学生140人,其中男生占,男生有多少人?”让学生解答,学生解答后把题中的换成55%,从而得到教学新课的例题,再引导学生把例题同复习题进行对比分析:例题同复习题有何联系和区别?然后让学生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导入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导入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导入设计
导入设计:
1. 观察与引导:老师拿出一个装满小球的透明罐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有多少个小球。


后老师将一些小球从罐子里拿出来,让学生再次猜测剩下的小球数量。

通过这个活动,引
导学生思考加法与减法的概念。

2. 游戏互动:老师设计一个抢答游戏,将学生分成两组。

给出一个简单的加法或减法算式,让学生秒速抢答,正确答题的组可以得到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载体呈现:老师通过PPT或教学板书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加法与减法问题,如购物付款、家庭收入支出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表来理解加减法的应用场景。

4. 問題討論:老师提出一个有关加法与减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从
不同角度来理解并运用加减法的方法。

通过以上导入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为后续
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学教具导入数学教案

小学教具导入数学教案

小学教具导入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教学导入步骤:
一、引入话题
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是有关数学的教学,告诉学生数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科,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二、游戏导入:
1. 教师准备一些小球,让学生自由选择三个小球,然后在黑板上画一个三个圆圈连接在一
起的图形。

2. 让学生在每个圆圈内写上自己选择的数字。

3. 让学生把三个数字相加得到一个答案,并告诉他们这是一个神秘的数字。

三、问题提出:
1.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2.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找出答案中的规律。

3.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无论他们选择的数字是什么,三个数字相加的和总是相同的。

四、引出本课主题:
教师告诉学生,我们在数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等式”,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发现了
等式的特点。

五、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本课的内容,强调等式的概念和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帮
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教学结束:师生共同回顾本课内容,学生做功课: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精心设计导入语言——敲响小学数学教学的“第一锤”

精心设计导入语言——敲响小学数学教学的“第一锤”

2019年第34期(总第653期)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167·摘 要:课堂导入一直是各学科课堂教学关注的焦点。

精美的导入语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课堂导入的关键。

笔者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文中所提到的故事、游戏、生活导入法入手,实现语言与导入的有机统一。

其目的是为了深入地开展教学做准备;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究新知做铺垫;为了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全方位发展学生的思维,叩击学生的心弦,拉开学生学习数学的大门。

关键词:精心设计;导入语言;小学数学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这句话所蕴含的真谛是:开好头,做好铺垫,是事业获取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对于教育领域而言,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和组织导入性的语言,才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只有恰到好处地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热情,真正敲响课堂教学的“第一锤”。

小学数学教师要密切关注导入性语言的设计,采用引人入胜的导入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去研究课堂导入。

教师只有找到新课讲解的切入点,实现导入与新知的串联,才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真正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下面,笔者就如何精心地设计导入语言,敲响小学数学教学的“第一锤”,进行如下阐述和分析。

一、巧用绘声绘色的导入语言,引起学生的关注自从新课改大力推行后,教育领域各学科的教育者,更加关注导入方式的设计。

巧妙地运用娓娓动听的导入语言,是新课标提出来的更高要求。

小学数学教师在探究新课标的基础上,熟悉教材内容,针对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可以设计一个简短而又美妙的故事,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对所学的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这样的课堂导入就会让课堂变得更自然、活泼,不知不觉地就把学生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

[1]以“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课堂导入为例,教师可以讲一个充满趣味性的“分饼”故事。

故事先从“三个和尚挑水喝”入手,然后形象地描述老和尚分饼:矮和尚说要一块,高和尚想要两块,而胖和尚则需要三块。

导入小学数学教案

导入小学数学教案

导入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加法运算
教学目标:
1. 能够掌握加法的概念和加法运算的基本原理。

2. 能够熟练进行两位数之间的加法运算。

3. 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加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
2. 讲台上放置教学板书
3. 学生准备笔、纸等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通过简单的例题引导学生复习加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讲解加法运算(10分钟)
1. 教师讲解加法运算的基本原理和规则。

2.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练习。

三、综合加法运算练习(15分钟)
1.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加法运算练习。

2. 学生进行加法计算练习,加深对加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拓展应用(10分钟)
1. 教师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法知识进行解决。

2. 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教师布置相关的加法运算练习作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加法运算的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进行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更加自信和独立。

小学数学教案导入部分

小学数学教案导入部分

小学数学教案导入部分
一、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点,激发其学习兴趣。

2. 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导入方式: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有关数学中的“面积”知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面积”这个词,你们知道“面积”是什么意思吗?
我来给你们举个例子:假设你们班的教室是一个长方形,那么教室的地板就是一个矩形区域,我们可以用长度和宽度来描述这个区域的大小,这个大小就是教室的面积。

所以,面积其实就是某个平面图形所占的空间大小。

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如何计算不同形状图形的面积。

三、讨论问题:
1. 你知道哪些常见的图形的面积公式?
2. 你可以举例说明一下如何计算一个图形的面积吗?
3. 你能想到一些现实生活中用到面积计算的例子吗?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并一起学习面积的知识吧!接下来,我们将会学习如何计算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的面积。

希望大家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一起努力学习,掌握这个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精心设计 精致课堂——以《运算律》教学单元为例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精心设计  精致课堂——以《运算律》教学单元为例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精心设计精致课堂——以《运算律》教学单元为例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案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精心设计、精致课堂的教案能够提高教师授课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

本文以《运算律》教学单元为例,探讨小学数学教案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单元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对于《运算律》这个单元来说,教学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加法和乘法的基本性质,理解运算律的概念;2. 能够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要符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确保目标的可达性。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在《运算律》教学单元中,应包括以下内容:1. 加法的运算律:加0律、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结合律;2. 乘法的运算律:乘1律、乘法的交换律、乘法的结合律;3. 运算律的运用:通过应用实例,让学生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逐步引入新的概念和技能,并与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

在《运算律》教学单元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与示范: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演示,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和技能;2. 互动与合作: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案例分析:通过解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运算律解决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过程生动有趣、互动性强、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单元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的各个环节。

在《运算律》教学单元中,可以安排如下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活动,激发学生对运算律的兴趣,引出本次课的主题;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和演示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规律;3. 练习与巩固: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通过举一反三的题型,巩固运算律的运用;4.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5. 归纳与总结: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的运算律,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加深记忆;6. 复习与评价: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小学数学教案小数导入

小学数学教案小数导入

小学数学教案小数导入
教学内容:小数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能够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小数的概念和读写法。

教学难点:小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准备:小数卡片、小数计算题、小数游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小数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卡片上的小数。

2.引导学生讨论小数的概念。

二、讲解
1.教师简要介绍小数的概念和基本读写法。

2.教师示范读写几个小数,并让学生跟读。

三、练习
1.教师出示小数计算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并交流答案。

2.教师组织小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点,总结小数的相关概念和运算方法。

2.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今天所学内容。

五、课堂反思
1.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

2.教师鼓励学生在家里继续进行小数的学习和练习,提高小数运算能力。

以上为本节小学数学课的教学范本,希最对您有所帮助。

数学教案小学导入

数学教案小学导入

数学教案小学导入
一、情境导入
老师带着同学们来到学校的操场上,看到了一些自行车和电动车。

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些自行车和电动车的轮子有什么不一样?”
二、问题导入
老师拿出一些不同种类的轮子,例如自行车的轮子、电动车的轮子和手推车的轮子,并问同学们:“这些轮子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接着,老师引导同学们讨论轮子的形状、大小和材料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三、实物导入
老师拿出一个圆盘,将其放在地板上,然后找一根棍子慢慢地围绕圆盘的中心旋转。

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样旋转的轮子是不是很顺畅?为什么呢?”
通过以上导入,引发学生对轮子的好奇,使他们对本节课的主题产生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导入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导入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导入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导入环节:
1. 自我介绍:老师向学生们简单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关于加减法,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什么是加减法。

2. 数学游戏: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加减法算式,让学生们通过手指或口头说出答案。

例如:2 + 3 = ,7 - 4 =
3. 教师示范:老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场景,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又买了3个苹果,现在他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如何解决一个简单的加减法问题,并在黑板上写出解决方案。

5. 思维导图:让学生将加减法的基本概念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通过以上导入环节,学生们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将围绕加减法展开,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小学数学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小学数学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小学数学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小学数学是孩子们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孩子们可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导入新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那么在导入新课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方法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学数学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一、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游戏来导入新课,比如“数学接力”、“数学拼图”等。

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关的游戏道具,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孩子们进行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接触新的数学知识。

这样一来,孩子们会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是一种通过故事引入新知识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编故事的方式来导入新课,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加减法时,可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入相关概念,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通过故事导入法,孩子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问题导入法
四、实物导入法
小学数学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孩子们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果。

希望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能够让更多的孩子爱上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获奖导入

小学数学教案获奖导入

小学数学教案获奖导入
老师: 早上好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学期以来的最后一节数学课了。

在这学期里,我
们一起学习了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而今天,我很高兴地告
诉大家,我们的数学教案在学校的教学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让我们一起来庆
祝一下吧!
【新知导入】
老师: 获奖的这份教案呢,就是关于“分数”的部分。

你们知道什么是分数吗?(等待学生回答)
学生: 分数是一个数被另一个数除尽的情况。

老师: 很好!在今天课上,我们将学习更多有关分数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讲,并
且积极参与。

【激发兴趣】
老师: 现在我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想跟大家分享。

小明家里有一块蛋糕,他吃了其中的1/3,小红吃了其中的2/5,问还剩下多少蛋糕?
学生: (思考中)
老师: 让我们一起来解答这个问题吧!通过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
概念。

通过以上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导入

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导入

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导入主题:加法与减法年级:一年级课时: 1 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使用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符号。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能够熟练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进阶题目的解答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者教具。

2. 讲义和练习册。

3. 小学生奖励或者小礼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1. 通过问题导入。

例如:“小明有 3 根香蕉,小红又给了他 2 根,那么小明现在一共有多少根香蕉?”让学生思考并口算出答案。

2. 让学生回答导入问题,并引出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二、授课(15 分钟)1. 通过教学课件或者教具,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示范几道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题目,让学生跟着一起口算。

三、练习(20 分钟)1. 让学生做练习册上的练习题,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

2. 帮助表现好的学生解决更复杂的加法和减法题目。

四、操练(10 分钟)1. 分组让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游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奖励,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总结(5 分钟)1. 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总结加法和减法的规则。

2.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并告知下一节课的重点。

教学反思:通过引入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自主探索加法和减法的规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巩固基本概念,引入更复杂的题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最后通过游戏操练和总结课程内容,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小学数学教案导入新知

小学数学教案导入新知

小学数学教案导入新知
年级:二年级
课时:1课时
目标:能够掌握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加法与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较大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算珠、小学生活动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15分钟)
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数字,并请学生用算珠将两个数字相加,例如:2+3=?
2. 学生进行思考后,抢答并将结果告诉老师。

3. 引导学生讨论加法的概念,加法就是把两个或多个数的值相加在一起。

4. 引导学生总结加法的运算方法,如进位等。

二、学习新知(20分钟)
1. 让学生打开小学生活动册中的练习册,进行简单的加法练习。

2. 老师巡视班级,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减法运算,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三、巩固训练(15分钟)
1. 让学生进行减法运算的练习,例如:5-2=?等。

2.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相互核对答案,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 引导学生讨论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明确两者之间的联系及差异。

四、作业布置(5分钟)
让学生完成小学生活动册中的相关练习,并写出今天的学习感想。

扩展延伸:
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生活中的加减法运用,如购物计算等。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减法的游戏练习。

3.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精心打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四个板块”

精心打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四个板块”

精心打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四个板块”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一点突出体现在《新课程标准》在学科教学理念上,尤其强调依托学科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即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研究与确定。

如何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去探究更适合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更为优化的教学模式,成为每一个学科教师面临的最迫切需要探究的问题。

数学作为发展小学生逻辑思维、空间知觉等各方面能力的学科,在学生终身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的发展性,把发展作为数学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提出“发展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而巴班斯基在其最优化教学理论中更进一步明确阐述了优化教学结构对于学生发展的必要性。

因此对小学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正是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也是依托学科教学实现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

“复习—新授—练习—总结”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是因为其教学流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弊端是重教材轻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讲授轻探索。

“四板块”教学模式是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流程的基础上,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目的提出的。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在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方面,其应用性和实效性非常显著。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做好学习准备。

(一)关于创设情境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课,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导入设计的作用不可低估。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所以说,情境创设是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恰当的情境就是数学课堂的“母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功在一个好的开端
泸县福集镇金银学校万明树邮政编码:646106 “在记忆实践中,存在列在表中最前面的几个字比中间的字易于记住的倾向。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研究: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人们对于事物的整个印象,一般是以第一印象为中心形成的。

所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理想的导入是老师经验、学识、智慧、创造的结晶。

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种,但要因教学内容而异,因人而别,然而,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的情绪。

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运用新颖恰当的导入方法,就能做到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又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精彩。

下面,就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令人终生难忘。

新课伊始,教师如果把数学知识编成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通过自己语言的铺陈渲染、生动描绘,让学生随着幽默轻松或寓意深刻的故事情节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并能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取得水到渠成的教学功效。

例如:《分数基本性质》一课的导入,教师编了这样一段童话:一
天,猴妈妈得到了三个同样大小的饼(演示三个圆纸片),她把三个饼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

8份、12份,让三个孩子分别取其中的3份、6份、9份(板书3/4、6/8、/12),话音刚落,三只小猴子瞪大眼睛望妈妈,好像在说:妈妈今天怎么啦?3/4、6/8、9/12,一个个各不相同,以前妈妈可从不偏心呀?猴妈妈看透了小孩子们的心思,神秘地笑了笑说:“孩子们,妈妈的分配公平吗?为什么呢?你们好好想想吧?”这时,老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三个圆纸片,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12份,然后取其中的3份、6份、9份(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要对应好)进行比较,最佳的教学情境创设成功,该是讲授新课的时候了。

二、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使心理是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

教师要善于在静态的教材知识信息中设置矛盾,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个内容时,我先写出411这个数让学生计算一下,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通过计算知道它能被3整除。

然后,让学生随便出一个多位数,我则迅速判断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

学生感到十分诧异,同时又有些怀疑。

“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做的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吧。

”我借机导入了新课。

此时,学生的思维已被教师巧妙的设疑引向高潮,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三、利用旧知,导入新课
在上《小数的性质》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我在黑板上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你有办法使1、10、100这三个数相等吗?’顿时同学们就议论了起来,有的说:可以在这三个数的后面分别加上单位米、分米、厘米,那么1米=10分米=100厘米;有的说:也可以分别加上元、角、分等单位;有的则说:还可以在10、100中添上小数点使它们相等,也就是1=1.0=1.00。

接着我就提出问题:它们会相等吗,那就让我们一同来验证吧。

顺势也就引入了新课。

简单的三个数,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使数学课堂唤发生命力。

学生学得高兴,教师也教得愉快。

四、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采用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知道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运用我们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小明家客厅与卧室要装修装地板砖,客厅是40M2,卧室一共是30M2,一共用了1400元,问装修客厅与卧室各用了多少钱。

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按比例分配,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具体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都为了激发学生求知和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