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城文化的历史内涵和现代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长城文化的历史内涵和现代启示
[摘要]长期以来,对长城文化众说纷纭,溢美之辞颇多,这是不恰当的。归结于中华民族的“智慧、勤劳、爱和平”是正确的,归结于“自尊、自信”则有失偏颇。应理性地深读历史内涵,才会让它真正地造福于中华民族。
[关键词] 长城文化历史启示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丰碑和见证。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中国古代乃至世界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蕴含的丰厚的文化引起了中国以及全世界的关注,对长城所孕育的文化也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一、修建长城的目的
毫无疑问,长城是作为军事防御手段而出现的。万里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绵延万里,把南北农牧两大经济、文化区域一分为二。墙的作用是内外相隔,固内御外,是心理防御思想的外在物质体现,是筑墙之人的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其高低、厚薄、长短,也是筑墙之人心理状况的反映。长城外面是强悍的匈奴,游牧民族时常蹄击中原,给长城内部以农业为主要生活手段的华夏民族给来了不断的军事困扰。因此,如何彻底地、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是古中国皇帝们头疼的事。
长城自春秋战国开始修筑直到明代。其中规模最大、修筑长度超过万里的是秦、汉、明三个朝代。这三个朝代长城的起点都在河陇境内,突出说明了该地方的军事意义。河西乃陇右的屏障,陇右是关中的屏障,关中是西入中原的门户,对中原的统治关系重大。一条万里巨墙,把古中国庞大的帝国和北方强悍的游牧民族隔开,使古代帝国相对长期避免北方的军事干扰,出现了相对长期的和平。两种文化也因冲突的减少而各自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二、对长城的基本评价
长城是统治阶级单纯防御思想的证明,是出于统治的需要,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南北冲突的需要。防御与战争不能分隔。作为对战争的制约,有两种防御方式:一是主动积极防御。即以强大的力量和严密的组织使对方不敢进攻。二是自身不能形成强大或绝对优势,只能通过某种使对方难以跨越的障碍不能进攻,从而不得不放弃战争。长城的修建即是后者。二战时法国的马其诺防线也是基于此种考虑。然而这种防御不是完全的天堑,有着致命的弱点:即人的因素对其功能的实现有着巨大的乃至决定的制约作用。因而花巨大的气力修建必然存在巨大的风险。所以,对人的因素的注重同样至关重要。明末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就是证明。明朝耗巨资修了长城,又是明将打开三海关之门,引来了清兵,活生生的一幅自毁长城,消极防御之弊由此可见。康熙皇帝就曾批评过这种消极防御,他在视察三海关时曾批评了秦始皇及其他皇帝。他写到:万里经营到海涯,纷纷调拨逐浮垮,平生费尽生民力,天下何曾属尔家。能有这种思想认识,也为他建立强大的清帝国奠定了思
想基础。所以,对长城这种耗巨资而来的产物应持批评态度,至少应慎重地赞誉。至于其它功能如有利于通商、通讯,那是副产品,不能作为修长城的主要目的。
三、修筑长城的规模之大,困难之艰,投入之多注定必然包含丰富的历史内涵
也正因长城的巨大,为后人的评价引来了说不尽的话题。有一点必须看到,这个消防防御的巨大工程,充分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非攻、防守、追求和平的民族。墙有多长多厚就说明中华民族的和平之心有多长、多厚。反映华夏民族摒弃战争,爱好和平的强烈的民族共同意识,是华夏民族爱好和平的有力证据。总结长城精神,可以说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平之心。是一曲智慧、和平的无声的交响乐。其工程之艰难,非一般智慧能成。把它简单地归结于“自尊、自信”,似乎牵强附会、有失偏颇,它既不是“自尊”的象征,也不是“自信”的象征,因为它含有一些无奈之意。因此对长城的过份赞扬也是不适当的。
四、长城的现代启示
长城是中华民族和平、智慧、勤劳的证明。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现代社会与古时已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在清朝末年,闭关锁国的做法已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教训。经济的发展已使全球紧密相连,各种生产要素、文化、经济生活相互关联、不可分割。任何谋想一劳永逸地苟安一方的自大思想都是错误的。世界各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合作,互惠互利,正成为新的时代交响。从军事意义上讲,现代战争也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防御战争之墙。某些大国试图以新的武器构筑防御之墙,恐怕也是在步古中国之后尘。只有爱好和平,增强民族综合国力,全民族齐心协力才是最好的防御,才能真正避免战争。我们在新形势下坚持科技强兵,为中华民族再筑新的长城,是应有之举。
现在,中外对长城的溢美夸誉到处可见,这是不恰当的。长城两边都是华夏儿女,过分强调长城的功能难免伤害各民族感情。只有理性地深读其历史内涵,才会让它真正地造福于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