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辅导(3)隋唐五代部分

合集下载

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辅导明清与近代部分

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辅导明清与近代部分

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案辅导(5)明清与近代部分明清部分一、明代诗文明初较重要的诗人是刘基和高启。

明前期“台阁体”盛行期间,一枝独秀的是爱国诗人是于谦。

“台阁体”之后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派”主张宗法杜甫,开明代拟古运动的先河。

明中叶后出现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反对“台阁体”诗风,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发起声势浩大的文学拟古运动。

明末的不少诗人参加了抗清斗争,较有代表性的爱国诗人有陈子龙、夏完淳等。

明初较优秀的散文家是刘基和宋濂。

刘基有寓言小品集《郁离子》;宋濂长于人物传记和记叙文,代表作为《秦士录》和《送东阳马生序》。

明代反对前后七子文风的重要散文流派有“唐宋派”和“公安派”。

“唐宋派”中创作成就最高的是归有光,他善于用朴素简洁的文笔叙述平凡的事件和刻画人物。

《项脊轩志》是感情深厚、真挚动人的代表作品。

“公安派”以湖北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为代表。

他们受李贽“童心说”的直接影响,提出“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

创作以袁宏道的游记最出色。

明末的小品文高手是张岱。

他的《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柳敬亭说书》等,都是传世的名作。

二、明代小说明清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尤其是白话长篇小说。

明清长篇小说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六大白话小说为代表。

明清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三言”即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即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明代戏曲明代戏曲的主要是传奇,既以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来。

明中叶的三部著名传奇是:梁辰鱼的《浣沙记》,描写范蠡、西施的爱情故事,反映吴越两国兴亡;李开先的《宝剑记》,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王世贞的《鸣凤记》,写本朝夏言、杨继盛等朝臣与权奸严嵩父子的斗争。

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辅导

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辅导

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辅导(4)宋元部分一、北宋诗词散文1、基本常识:北宋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特点和南宋时深重的民族危机,使宋诗缺乏唐诗那种恢弘开廓的气象,较少充满青春气息的浪漫歌唱,更多是采用写实的创作方法,痛国事,沉郁悲愤。

因此,宋诗大多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体现了诗人关心时政的忧患意识。

宋诗和唐诗相比,也有创作风格的不同。

大体上说,唐诗善于言情,即使说理也用抒情方式表达,以情韵胜;宋诗则多喜说理,尚议论,以理趣胜。

唐诗多以强烈的激情去感受现实生活,重视生活感受的直接抒发和描写,显得浑厚博大;宋诗多以冷静的态度去体察客观事物,“以才学为诗“,比较喜欢用典实,书卷气较浓,显得委曲精深。

唐诗语言流丽;宋诗则往往把散文的章法、句法引入诗中,结构手段、叙述方法和语言风格具有散文化倾向。

以梅尧臣、舜钦、欧阳修为代表的诗人,针对“西昆体”的流弊,发动了一场诗文革新运动,清除了“西昆体”的影响,奠定了宋诗健康发展的基础。

他们的创作也初步显示出宋诗的自身特点。

北宋后期以王安石和轼为代表的诗人,创作了一批容深刻、气象一新、境界独辟的诗篇,使宋诗发展出现了第一个繁荣时期。

王安石和轼之后,出现了以黄庭坚为代表的“诗派”。

此派因南宋初吕本中所作《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之所以称为“诗派”,是因为此派创始人黄庭坚是人。

“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整个南宋诗坛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学习“诗派”和反对“诗派”的论争。

词发展到宋代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主要标志。

据《全宋词》所载,宋词作品近二万首,作者一千四百余位。

北宋前期词的代表作家有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柳永、轼等。

北宋词至柳永而出现改观;轼的词代表了北宋词坛的最高成就。

北宋后期词坛名家有观、贺铸、周邦彦等。

周邦彦是集北宋婉约词之大成的作家。

“唐宋八大家”指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洵、轼、辙等八位古文家。

宋初仍流行注重形式而轻视容的骈文,宋仁宗时,欧阳修主盟文坛,发起并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诗文革新”运动。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ii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ii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II》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22302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II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I二、课程简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II》,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

中国文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产生了不少经典作家作品,这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

本课程按这一时期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进程,精选各阶段最具代表性作家的诗、赋、小说、词若干篇,对其要义及艺术特色给予评析。

对这些优秀作品进行仔细阅读、重点分析,可以使学生具备清晰可感的传统文化印象,具备文言文熟练阅读的能力。

另外本课程蕴含丰富的人文思想和高尚的情感,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努力探索文学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把握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深重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性,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生命情感、审美特性和理性精神,在思想和人格建构方面能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审美品位,健全和完善其道德人格的目的。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II》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它与《中国古代文学史II》相联系,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一方面可以为准确地理解文学史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也可以培养大学生深厚的文化素质。

2、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重在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旨在使学生在阅读与品鉴的基础上,对具体的文学作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由简单的文本研究拓展至对文学现象、文学流派乃至文学精神的感悟与把握上。

3、思政育人目标:本课程通过对爱国、爱家、爱人民等文学作品的选择和讲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高超艺术水准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通过对文学家苦吟和努力创新事迹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精益求精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对文学作品前后源流关系的勾连与梳理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弘扬。

中国古代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隋唐五代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隋唐五代文学诗歌的发展,更是到了黄金时代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中国古代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一、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1、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

2、卢思道,字子行,采用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结构的南朝歌行体,代表作《从军行》。

3、理解《从军行》的艺术特点。

《从军行》以关塞苦寒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真实感受,多贞刚之气,有苍劲骨力,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4、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字处道。

代表作《出塞》。

《出塞》平实的叙说中,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真挚而浓烈,有一种北歌的慷慨呜咽之音。

这是杨素诗的一贯风格。

5、简单运用:北方文人的诗风变化,文采和情调融合了南朝风格,在表现手法上受南朝文学的影响。

北方文人在学习南朝文学的表现手法时,诗风常发生变化。

如卢思道的《棹歌行》《美女篇》《后园宴诗》等,着意描写女性的体态服饰和媚眼纤腰。

薛道衡名作《昔昔盐》所写乃南朝诗常见的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

6、综合运用: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发展,南北文学相互影响,隋朝文学仍然呈现出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在隋文帝时代,北、南两种诗风是同时并存的,到隋炀帝时,身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了。

如虞世基所作应制诗《四时白歌》、《奉和望海诗》等,着意于诗采的华美和对仗的工整,纯粹是作诗而作诗。

王胄、庾自直、诸葛颖等,作诗亦复如此。

隋炀帝以文学领袖自居,常聚集文人宴饮赋诗,沿袭梁、陈贵族文人以诗为娱的生活方式。

这使文学创作由抒情转向娱乐,转向咏物和咏宫廷生活琐事,很快就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

隋唐五代教学辅导 2

隋唐五代教学辅导 2

隋唐五代教学辅导 2一、中唐诗文1、基本常识:中唐前期诗歌创作处于低潮,后期重有出现繁荣景象。

唐代宗大历年间在诗坛享有盛名的十位诗人合称“大历十才子”。

中唐前期元结、顾况注重反映现实民生,是杜甫开创的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到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中间的过渡性诗人。

中唐前期的刘长卿和韦应物以山水诗见称,是王维、孟浩然的余绪;卢纶、李益的边塞诗,是高适、岑参的余绪。

中唐后期的两大诗派是新乐府派和韩孟诗派。

中唐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一批诗人,自觉发扬杜甫的写实精神,从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了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掀起了一场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的中坚诗人还有张籍、王建、李绅等。

韩孟诗派与新乐府派几乎同时出现,以韩愈、孟郊为代表。

他们标榜“陈言务去”,尚古拙,求奇险,艺术上避熟就生,因难见巧,刻意求新,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特色。

在两大诗派之外,能够独树一帜,成就较突出的诗人有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

2、主要作品:※刘禹锡的《乌衣巷》刘禹锡具有朴素唯物论的思想,政治上也有进步见解。

长期的贬谪并没有改变他的思想。

他不少的诗篇抒发了自己身世遭遇的愤懑和痛苦,有的诗更直接讽刺了当朝的权贵。

这首诗写煊赫了二百年的王谢世族的没落,感叹六朝门阀都已成为过去。

刘禹锡的诗,律诗、绝句比古诗成就高,仿效民歌的乐府小章尤为著名。

“开朗流畅,含思宛转”,“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

”(胡震亨《唐音癸签》)当时白居易称他为“诗豪”,宋代苏轼、黄山谷,对他也很推崇。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这首诗颂扬宫廷乐师李凭演奏箜篌的高超技艺,是唐诗中描写音乐的著名作品之一。

《箜篌引》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名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二、晚唐诗词散文1、基本常识:晚唐是唐诗的夕阳返照时期。

诗坛的整体状况是感伤气息浓重,雕琢风气盛行。

晚唐前期极负盛名的诗人是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

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辅导先秦两汉部分

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辅导先秦两汉部分

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案辅导(1)先秦两汉部分先秦部分一、神话我国现存远古时期著名的神话传说《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是原始人以幻想的形式对所接触的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进行艺术的解释和描述,表现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愿望。

二、《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305篇作品。

《诗经》中的作品,本是配乐的歌词,根据乐调分为《风》《雅》《颂》三类。

《诗经》中十五个地方的歌谣称作《风》,又称《国风》,共160篇。

《诗经》中周天子王城地区的乐歌称作《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诗经》中,用于王室诸侯宗庙祭祀的乐歌称作《颂》,共40篇;宋代以后通行的《诗经》注本是朱熹的《诗集传》。

2、诗经从各个方面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1)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反抗精神。

如《豳风·七月》以哀哀倾诉的语气叙写了农夫全家一年到头各种繁重的劳动和无衣无食的穷困生活,还会受到人身侵凌。

(2)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兵役和徭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

如《豳风·东山》、《魏风·伯兮》等。

(3)恋爱、婚姻题材的作品,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

如《秦风·蒹葭》、《卫风·氓》等,都是其中的名篇。

(4)此外,《周南·芣苢》等诗篇反映了劳动的情景。

3、《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古人概括为赋、比、兴:赋,是对事物作直接的陈述和描写;比,即打比方,是对事物作形象的比况;兴,是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事物。

《诗经》创始的赋、比、兴手法,成为我国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

(注意:兴是一种最具民族特色表现手法,在《诗经》中除了用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起发端作用外,还具有引起联想、比喻、寓意、象征、渲染、烘托等多种微妙的意味,使诗歌更加耐人寻味。

古代文学第3讲-隋唐五代文学

古代文学第3讲-隋唐五代文学

第三讲隋唐五代文学教学目的:1、了解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的不同风格3、了解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和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4、了解新乐府运动的形成宗旨及创作实际5、了解古文运动的内容及韩愈、柳宗元在古文运动中的作用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内容:一、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隋唐王朝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特别是唐高祖李渊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帝国。

唐太宗李世民,继而在经济上、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稳固政权起很大作用,此为唐代文学繁荣的外因。

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文学经历了一个长远的发展过程,诗歌、散文、小说等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对唐代文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为唐代文学繁荣的内因。

二、初唐四杰(P7)四杰诗作虽未能脱尽六朝绮靡文风,然而能初步突破诗歌只描写宫庭、贵族生活的局限,一定程度上开拓了诗歌的领域,开始具有唐诗的气派,五律的形式在他们手中已初步定型。

四杰生平:“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之浪漫,遭遇悲惨。

”(闻一多语)1、王勃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2、杨炯与《从军行》3、骆宾王与《在狱咏蝉》4、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远眺》三、陈子昂(P7)1、简介:四杰之后,诗人陈子昂正式举起诗歌革新的旗帜,以坚决的态度反对齐梁诗风,在理论和创作上都表现了创造革新精神。

陈子昂早年“任侠使气”,中进士后,上书论事,曾两次随军出塞,因受主将压抑而去职还乡,后遭政敌迫害死于狱中。

2、代表作:《登幽州台歌》四、山水田园诗派(P9)山水田园盛行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盛唐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

统治阶级提倡佛老,也造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局面,山水田园诗应运而生。

1、孟浩然:早年在家隐居读书,四十岁后到京求仕,未如愿,经过一段漫游后又回乡,一生清淡寡居。

分析《过故人庄》,串讲《春晓》。

(P58)2、王维:早年关心社会现实,向往开明政治,后张九龄罢相,李林甫擅权,他在40岁后就过上半官半隐的生活,安史之乱后更加消极。

中国古代文学史--隋唐五代讲义02

中国古代文学史--隋唐五代讲义02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概说公元581年,杨坚篡北周建立隋朝,589年灭陈,从此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

隋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由于篡位的隋炀帝的奢侈无度,倒行逆施,致使隋开国不过三十年时间,便被李渊灭亡。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在隋统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唐帝国,强大昌盛,欣欣向荣,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高涨。

为了扩大统治基础,唐朝实行科举取士,给唐代文化发展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首先,从六朝门阀势力下解放出来的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

他们带着一往无前的蓬勃朝气,怀抱匡时济世的宏伟志向,歌唱社会人生,歌唱时代理想,使文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其次,“以诗赋取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第三,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开阔了文人的视野,文人大量集中于京城,以文会友,切磋琢磨,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

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与合流,使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

此外,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互相渗透,促进了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建筑、雕塑等艺术门类的发展。

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大大提高了唐代文人的文学修养。

唐代文人既善于继承,又勇于创新。

不仅造成了文学彬彬之盛的局面,而且使三百年间不同时期的文学面貌各异、丰富多彩。

尤其是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到唐代,更犹如百川归海,形成前所未有的壮阔波澜。

作诗不再是少数贵族的专利,而成为上自帝王后妃、下至村夫牧童各阶层人士无所不预的事业;诗歌的题材也从狭小的宫廷、台阁解放出来,走向江山、塞漠和市井,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生活中的一切人和事物,无不可以入诗,人们的喜怒哀乐种种情感,无不可以化为新鲜活泼的诗歌语言;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各种风格流派百花齐放,争奇斗胜。

不论是内容的开拓还是艺术的创造,唐诗都以辉煌的成就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

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辅导(3)隋唐五代部分

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辅导(3)隋唐五代部分

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辅导(3)隋唐五代部分一、隋代诗歌了解一下。

二、初唐诗歌1、基本常识:(1)唐诗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初唐是唐诗的开创时期。

唐初诗坛承袭齐梁的浮靡诗风,流行宫体诗,能够摆脱宫体诗浮靡诗风影响的诗人是王绩,他推崇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诗歌风格,主要描写田园风光和个人的田园生活,诗风疏淡质朴。

(2)“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他们的主要贡献是破坏和改造了宫体诗,奠定了五律,发展了七言歌行。

继“四杰”之后使律诗定型的两位诗人是沈佺期和宋之问。

(3)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作家是陈子昂。

他推崇汉魏古诗,提倡“汉魏风骨”、“风雅兴寄”,他以复古为革新,扫除了宫体诗的浮靡诗风,端正了唐诗的发展方向,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2、主要作品:※《登幽州台歌》本诗是陈子昂随武攸宜征讨契丹,因直言进谏而遭处罚后所作。

本诗通过登幽州台吊古伤今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深切悲愤和孤独情怀,同时也流露出天地悠悠、人生短促的忧伤。

本诗在艺术上不同于一般登临之作的重在描写登临所见,而是着力表现时空的无限和人生的有限,在有限与无限的对照中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

与这种情感相适应的是北疆原野广阔而萧索的图景,苍凉而悲壮的气氛;因而使本诗显得意境开阔,格调慷慨悲凉。

三、盛唐诗歌1、基本知识:盛唐诗歌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

盛唐的两大诗歌流派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的重要诗人还有王昌龄、王翰、王之涣、李颀、崔颢等。

李白和杜甫是盛唐双峰并峙的大诗人,他们的诗歌代表了唐诗乃至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和称“吴中四士”。

2、主要作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张若虚仅存诗二首,前人称赞《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倒全唐”,闻一多更是赞扬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中国古代文学(隋唐五代)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隋唐五代)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隋唐五代)教学大纲绪论一、隋唐五代文学概貌诗:唐代文学的主体。

诗人众多;艺术精湛;体裁全面;影响深远。

文:清代所编《全唐文》收作者三千余人,骈散文共二万余篇,内容博杂。

小说:唐人“始有意为小说”,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文言小说的成熟词:产生于唐代而影响深远的新文体二、隋唐五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国力强大,社会繁荣,文学的外部环境思想多元,兼容并包,文学的文化氛围漫游出塞,贬谪隐居,文学的创作主体南北合流,嬗变演进,文学的自身发展三、隋唐五代文学的发展与分期隋唐五代文学(581-960),凡379年,分为三段。

隋代(581-618)为序幕,唐代(618-907)为主体,五代(907-960)为尾声。

唐诗通常分四期。

初唐(618-712):唐开国至睿宗太极,奠基期。

盛唐(713-765):玄宗开元至代宗永泰,繁盛期。

中唐(766-826):代宗大历至敬宗宝历,分化期。

晚唐(827-907):文宗开成元年至唐亡,新变期。

四、研究现状及学习方法古代文学研究的“半壁江山”,总体最为成熟相对而言,唐代研究充分,隋代及五代较弱;盛、中充分,初、晚较弱;研究方法上偏于文献与偏于鉴赏两路学习方法上的两个结合,一为文史哲相结合,一为文学史的贯通与文学作品的领会相结合隋唐五代文学补充参考书葛兆光《唐诗选注》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李泽厚《美的历程》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1.1 隋代文学一、隋代文学总特点:南北文风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却又合而未融,虽有发展却艰于创新。

齐梁文风在新朝继续沿袭,整个文坛仍处于过渡阶段。

二、隋代文学作家群:一部分是北齐北周的旧臣,如薛道衡、卢思道、杨素。

另一部分是由陈入隋的文人,如虞世基(虞世南之兄)、江总、许善心(许敬宗之父)等1.2 初唐诗坛一、王绩二、贞观诗风三、上官体四、初唐四杰五、文章四友六、沈宋1.2.1 王绩王绩,游离于当时诗风之外。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三 自考辅导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三  自考辅导

柳宗元传记文学的价值
柳宗元的人物传记的突出特点是:主人公多是社会 上地位不高或被压迫的人物,如不愿承担赋税的捕 蛇者,种树的老人。大多以真人真事为基础,但有 的作品也带有若干虚构、寓言的成分,作了一定的 夸张。着重描写的是人物的奇特之处,并通过人物 奇特的举动写鲜明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塑造典型形 象。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善于捕捉自然事物最独特最 精微的变化情态,予以生动的再现,对自然美的把 握已到妙入古代传统说法是词源于诗,是诗歌的一种变体。 近代新说法是词起源于民间,是伴随着燕乐的流行而产生的 。 2.敦煌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里的《云谣集杂曲子》,所收作品题材范围较广 ,情感真率而语言通俗生动,虽少含蓄之趣,但生活气息浓 厚。 3.早期文人词。 大约产生于中唐,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 汲取民间词的表现形式来从事创作,形式比较短小,一般都 具有清新、明朗、活泼的特色,题材也较为广泛。
柳宗元对文学散文的贡献



柳宗元文学散文的总体艺术风格是沉郁凝敛、冷峻峭拔,具 有凄幽、愤激、冷峻的色彩和浓郁的诗意,以及明显的讽谕 性、象征性。 贡献: ①在传记散文方面为普通百姓立传,从小人物身上挖掘出普 通人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善良天性和聪明才智,为传记文学 的画廊增添了小人物的光辉。 ②在山水散文方面创造天人合一的意境,人与山水密不可分 ,风格冷峭,蕴涵理趣,开创了描写自然美的游记散文创作 的新局面。

唐代古文运动的起因
(1)早在中唐之前,已有许多作家从理论上
反对 骈文,提倡古文。他们初步奠定了古文 运动的思想基础,并进行了古文的创作实践 的尝试。 (2)是借助于儒学复古的旗帜而发展起来的 ,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情况有 密切的关系。 (3)受文体文风自身演变规律的支配,与唐 代骈体文的发展有关。

《隋唐五代文学》第三章教案

《隋唐五代文学》第三章教案
他曾与鲁中名士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隐居组徕山 , 高歌纵酒 , 时号“竹溪六逸”。此后到浙江 , 又与道士吴筠隐居郯中。李白的隐居 ,
走的也是“终南捷径”, 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著名道士、走“终南捷径”的道士司马承祯赞誉李白 “有仙风道骨 , 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大鹏赋序》)
。而道士吴筠更是在玄宗面前推荐李白 ( 说详后文 ) 。
, 写诗遣兴而已。玄宗是并不理会李白的政治理想和才能的。因此他把李白放在身边 , 但并没有给李白一个正式的官职和任何实权。
李白是满怀着实现他崇高的政治理想 (“奋其智能 , 愿为辅弼”)来到京城长安的。过了一段时间后 , 李白渐渐认识到自己无权过问朝政 , 自己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时
, 他开始感到不满意了。他为自己的大好时光虚度过、无所作为而感到强烈的苦闷和不安。而当他进一步直接看到最高统治集团的黑暗腐朽时, 内心更是极度愤慨不平 ,
(2)长安三年
前一时期 , 诗人经过十六年的广泛交游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 终于声名大振 , 而他杰出的诗歌无疑更使他誉满海内 ,“名动京师”( 《为宋中丞自荐表》)。天宝元年
(742,42 岁时)李白在郯中 (今浙江嵊县)隐居时 , 玄宗接连三次下诏征召李白入京。
李白这次应征入京 , 一般认为是道士吴筠的荐举 ( 有争议 , 参注释7)。 李白闻召 , 以为施展才能、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的时机已经成熟 ,
炎月伏尸 , 泣尽而继之以血。”安葬吴指南后 , 继续游历。 3 、李白曾任侠仗义杀人 , 他自己曾说:“托身白刃里 , 杀人红尘中。当朝揭高义 ,
举世钦英风。”可见这次任侠之举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他的隐居和求仙访道 , 更是经常性的。在安陆 , 他隐居在安陆境内的小寿山和白寿山桃花岩 , 到了河南 ,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2——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一节唐代文学概述一、唐代文学的繁荣1、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是中国诗歌群峰中的珠穆朗玛。

唐诗以其所表现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弘气度,以及精妙绝伦的艺术风采,被后人称为“盛唐之音”、“盛唐气象”。

2、诗歌之外,散文、传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也是在唐代产生的。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1、唐朝统治者奉行开明政治。

2、经济力量雄厚,国威大振,民气高扬,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充裕的精神食粮。

胸怀开阔,气度恢弘,精神昂扬。

3、统治者实行文化兼容政策。

4、科举考试重文采,试诗赋。

5、皇帝身体力行,使有唐一代诗歌创作蔚然成风。

三、唐诗的发展轨迹1、初唐:准备期;2、盛唐:繁荣期;3、中唐:巨变期;4、晚唐:退潮期。

第二节初唐前期诗歌一,宫廷唱和与“上官体”初唐前五十年间的著名诗人,不少是由陈、隋入唐的。

诗坛的创作主体,仍然是以宫廷为中心,尤其是围绕着帝王的众多重臣和文人学士。

他们的诗歌,即多为应制及奉和之作。

其中除少数抒发政治情怀和有关战争题材的作品,具有昂扬和刚健的风貌以外,大量的是歌功颂德与点缀生平之作。

上官仪是初唐前期最为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特征是“以绮错婉媚为本”,有“上官体”之称。

二,王绩王绩为人清高自持,纵情山水,佯狂傲世,他的诗文作品常常是以嬉笑怒骂之笔,寄托不平之气,以排遣怀才不遇、落魄失意的苦闷。

他的诗,没有沾染宫体诗的脂粉气,艺术风格带有疏野淡朴、自然清新的特征。

《野望》是他的代表之作。

第三节初唐后期诗歌一,初唐四杰“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

虽然他们的创作活动都是集中在唐高宗至武后时期,但王、杨与卢、骆其实是两类不完全相同的诗人。

卢、骆比王、杨年长十馀岁,他们的创作个性不同,所长亦异,其中卢、骆擅长七言歌行,王、杨擅长五言律诗。

他们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力。

自-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自-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带有专题研究性质,其教学目的是利用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一些古代的重要文学现象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并希望通过四个专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发他们对文学研究的兴趣。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16,共12学分,开设两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按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为四个部分,即《诗经》与楚辞研究、唐诗宋词分类研究、元明清戏剧研究、明清小说研究。

四个专题的角度、方法各有特点,而且都尽可能地介绍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指点治学的门径。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一)文字教材本课程以褚斌杰主编的《<诗经>与楚辞研究》、程郁缀主编的《唐诗宋词分类研究》、李简主编的《元明清戏剧研究》、周先慎主编的《明清小说研究》(暂定名,北京大学出版社暂定2003年1月出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编制文字辅助教材是为了辅助学生自学,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

(二)IP电视课件IP课件为重点辅导型,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褚斌杰教授、程郁缀教授、李简副教授、周先慎教授等共同主讲,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文字主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并下载存储。

IP电视课件的教学内容将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修订和补充。

(三)网上辅导1.在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及时发布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解析文章,定期刊载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供学生学习参考。

2.网上视频直播,讲解教学疑难问题。

3.利用BBS讨论板进行网上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辅导(3)隋唐五代部分一、隋代诗歌了解一下。

二、初唐诗歌1、基本常识:(1)唐诗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初唐是唐诗的开创时期。

唐初诗坛承袭齐梁的浮靡诗风,流行宫体诗,能够摆脱宫体诗浮靡诗风影响的诗人是王绩,他推崇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诗歌风格,主要描写田园风光和个人的田园生活,诗风疏淡质朴。

(2)“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他们的主要贡献是破坏和改造了宫体诗,奠定了五律,发展了七言歌行。

继“四杰”之后使律诗定型的两位诗人是沈佺期和宋之问。

(3)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作家是陈子昂。

他推崇汉魏古诗,提倡“汉魏风骨”、“风雅兴寄”,他以复古为革新,扫除了宫体诗的浮靡诗风,端正了唐诗的发展方向,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2、主要作品:※《登幽州台歌》本诗是陈子昂随武攸宜征讨契丹,因直言进谏而遭处罚后所作。

本诗通过登幽州台吊古伤今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深切悲愤和孤独情怀,同时也流露出天地悠悠、人生短促的忧伤。

本诗在艺术上不同于一般登临之作的重在描写登临所见,而是着力表现时空的无限和人生的有限,在有限与无限的对照中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

与这种情感相适应的是北疆原野广阔而萧索的图景,苍凉而悲壮的气氛;因而使本诗显得意境开阔,格调慷慨悲凉。

三、盛唐诗歌1、基本知识:盛唐诗歌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

盛唐的两大诗歌流派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的重要诗人还有王昌龄、王翰、王之涣、李颀、崔颢等。

李白和杜甫是盛唐双峰并峙的大诗人,他们的诗歌代表了唐诗乃至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和称“吴中四士”。

2、主要作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张若虚仅存诗二首,前人称赞《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倒全唐”,闻一多更是赞扬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背诵“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为宫体诗旧题,相传为陈后主说制。

张若虚这首诗虽沿用旧题,却能洗脱宫体诗的脂粉气,表现了新的思想内容。

诗中细腻描绘了月夜、春江、花林等美好景色,抒写了离人相思之情以及作者对对人生奥秘的沉思遐想。

诗中虽不无感伤和哀愁,但所讴歌的纯洁爱情、美好憧憬,为传统的闺情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

(2)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细腻地描绘了月夜、春江、花林等美妙景色,抒写了离人相思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宇宙奥秘的沉思遐想。

全诗诗情、画意、哲思水乳交融,创造了令人心醉神迷的意境。

诗中紧叩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展开描写,而以月为主线贯穿全篇,随着月的升起、高悬、西斜、落下,依次展开画面和思绪;以从月升到月落为时间线索,把从天上到地下的寥廓空间,从明月、江流、花林、青枫、白云到水纹、落花、海雾等等众多景物,以及游子、思妇种种细腻的感情,通过环环相扣、连绵不断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

由春江引出海,由海引出明月,又由江流明月引出花林,引出人物,转情换意前后呼应,若断若续,使全诗既完美严整,又有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

诗的前半部分重在写景,在美景下生发出对宇宙奥秘的思考,富有理趣;后半部分重在抒发游子思妇之情,这情是在景的基础上产生的,景中亦自有情。

结尾一句,更是情景交融。

全篇有情有景,亦情亦景,情景交织成有机的整体,其中还流动着一种哲理的思致。

诗中写了许多色彩鲜明的形象,如皎月、白沙、白云、青枫等,这些景物与花颜月色共同组成了柔和静谧的诗境,与所抒发的缅邈深挚的情感十分和谐统一。

全诗36句,每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韵律婉转悠扬,与诗情相得益彰,读来一唱三叹,情味无穷。

※王维的《山居秋暝》(1)解释“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逝。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这里指作者自己。

留;居留。

句意为:任凭春天的美景消逝,山中的秋景也同样美好,我当然乐意留居这里。

(2)这首诗“诗中有画”的特色。

本诗描绘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景色,表现作者乐于归隐的生活意趣。

中间两联,诗人捕捉松间明月、石上清泉、翠竹、碧荷、浣女、渔舟等富有特征的景物,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既给人留下了鲜明的视觉印象,又传达了融于画面的音响,并赋予画面以动态,创造出清新静谧的意境,典型地体现了王维山水诗“诗中有画”的特色。

※李白的《行路难》李白的这一首乐府诗,虽说是拟古,却处处有“我”在,呈现出他人无法摹似的个性特色。

从语调到气势,都是李白式的,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

诗人在选择乐府旧题抒写己怀时,常根据这个题目在古辞中的寓意和情感倾向,进行创造性的生发和联想,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磅礴的气势。

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进乐府,从而使古题乐府获得了新的生命,把乐府诗创作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

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便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

这种动感,见诸于字句音节时,常表现为句式的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舒展,在杂言体的乐府中尤为明显。

李白乐府的代表作《行路难》等是以五、七言为主的杂言体。

这种杂言体乐府,在体制和格调方面,与唐代盛行的歌行体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

李白的乐府诗创作,实已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的根本性转变。

《梦游天姥吟留别》:(1)本诗是李白欲从东鲁(今山东南部)南游越中(今浙江一带),临行前与朋友告别之作。

解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摧眉折腰:低头弯腰。

事:侍奉。

开心颜:心情愉快,笑逐颜开。

句意为:我怎能够去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自己得不到欢欣愉快。

(2)这首诗是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本诗通过由梦游仙境到复归现实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名山仙境的向往,表现了他的自由和理想境界的渴求,以及不满黑暗现实、蔑视封建权贵的叛逆精神。

全诗按入梦原因、梦游经过和梦后感慨展开诗人的思想过程。

诗人平生以修仙学道作为人生寄托,所以以海中仙山的渺茫难求开篇;又“一生好入名山游”,所以欲游越中,人还未行,心早已飞到了越中名山,于是有天姥仙境之梦游。

梦醒后好景不在,思想复归现实,觉得人生行乐和世间万事无非如此,如梦幻,如流水,一切世俗的追求都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提出人生应该自由自在的生活,尤其不能处在必须低心下气地巴结权贵的官场中。

本诗突破了一般留别诗伤离惜别的常调,在艺术构思、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上都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色。

①别具匠心的构思这首诗突破了一般留别诗伤离惜别的常调,别具匠心地围绕梦境进行构思,为驰骋幻想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全诗在结构上可以分为入梦原因、梦游经过和梦后感慨三部分,而以梦游经过为主。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对此欲倒东南倾”,写梦游原因,以虚幻难求的瀛洲衬托实际存在的天姥,并用,夸张的对比手法描绘出天姥山的高大形象。

第二部分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到“失向来之烟霞”,写梦游天姥的经过,时间上从入梦到梦醒,空间上是山下到山上,展现出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奇景。

第三部分从“世间行乐亦如此”到结束,写梦后感慨,向朋友们表明对世事的看法(如梦幻,如流水)、自己今后的去向和不媚权贵的态度,即归到“留别”的题面,又点明了主题。

正因为有前面的梦幻境界,后面的感慨才显得合情合理。

②丰富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

诗中将丰富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相结合,创造出辉煌流丽、缤纷多彩的艺术形象。

夸张为想象服务,正因为夸张了天姥山的高峻。

后来梦游所见的山水奇幻、云霞明灭、众仙来会的境界,才显得真实合理,和谐统一。

③语言酣畅淋漓,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全诗以七言句为主,随着感情的起伏,杂以长短不齐的句式,造成疾缓相间的节奏。

如“列缺霹雳”四句,以急骤的节奏,表现电闪雷鸣、山崩石开的情景;接着改用七言句写神仙来会,以舒缓的节奏表现众仙飘然而下的情景。

不同的节奏与不同的内容相统一,极尽和谐之妙。

※杜甫《兵车行》(1)杜甫诗的思想内容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忧国忧民的感情,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许多诗篇反映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在赋税剥削和和不合理兵役制度压迫下的痛苦生活,并流露出深深的同情。

杜甫关心国家命运,他的大部分诗篇忧国悯时,流露出真诚感人的爱国热忱。

杜甫还勇于揭露弊政,抨击上层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和骄奢淫逸,表现出清醒的批判现实的战斗精神。

杜甫一生始终洋溢着真挚火热的激情,在其吟咏自然景物、怀念亲友、咏史怀古的作品中,也常倾注着他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关怀时政的思想感情。

《兵车行》是他在困守长安时期所作,抨击了唐玄宗的穷兵黩武,致使人民流血破产。

(2)杜甫诗歌以精确描绘社会生活画面为基本特征。

他的叙事诗长于写实,寓主观于客观;其抒情诗善于融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创造出动人的意境。

杜甫诗歌风格多样,“沉郁顿挫”则是其基本风格。

杜甫擅长各体,尤精于律诗,他的律诗格律谨严,章法整饬,对仗工稳,技巧圆熟而多变,代表了唐代律诗的最高成就。

杜甫的乐府诗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创造了“即事名篇”的新形式,开创了新题乐府的创作途径。

四、中唐诗文1、基本常识:中唐前期诗歌创作处于低潮,后期重有出现繁荣景象。

唐代宗大历年间在诗坛享有盛名的十位诗人合称“大历十才子”。

中唐前期元结、顾况注重反映现实民生,是杜甫开创的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到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中间的过渡性诗人。

中唐前期的刘长卿和韦应物以山水诗见称,是王维、孟浩然的余绪;卢纶、李益的边塞诗,是高适、岑参的余绪。

中唐后期的两大诗派是新乐府派和韩孟诗派。

中唐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一批诗人,自觉发扬杜甫的写实精神,从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了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掀起了一场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的中坚诗人还有张籍、王建、李绅等。

韩孟诗派与新乐府派几乎同时出现,以韩愈、孟郊为代表。

他们标榜“陈言务去”,尚古拙,求奇险,艺术上避熟就生,因难见巧,刻意求新,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特色。

在两大诗派之外,能够独树一帜,成就较突出的诗人有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

2、主要作品:※刘禹锡的《乌衣巷》刘禹锡具有朴素唯物论的思想,政治上也有进步见解。

长期的贬谪并没有改变他的思想。

他不少的诗篇抒发了自己身世遭遇的愤懑和痛苦,有的诗更直接讽刺了当朝的权贵。

这首诗写煊赫了二百年的王谢世族的没落,感叹六朝门阀都已成为过去。

刘禹锡的诗,律诗、绝句比古诗成就高,仿效民歌的乐府小章尤为著名。

“开朗流畅,含思宛转”,“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

”(胡震亨《唐音癸签》)当时白居易称他为“诗豪”,宋代苏轼、黄山谷,对他也很推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