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讲义)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合集下载

2017年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练习题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2017年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练习题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2017 第二十四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一、A11、可检出RF免疫球蛋白类别的方法是A、胶乳凝集B、速率散射比浊法C、ELISA法D、电泳法E、TRUST2、RF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类别是A、IgGB、IgAC、IgMD、IgEE、IgD3、关于RF描述错误的是A、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B、抗人或动物IgGFab片段的抗体C、与人或动物变性IgG结合D、不与正常IgG发生凝集E、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自身抗体的特征不包括A、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标志B、高效价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C、自身抗体是临床确诊的重要依据D、自身抗体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E、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不伴有特征性自身抗体谱5、产生TNF-β的细胞是()。

A、T细胞B、B细胞C、NK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血管内皮细胞6、下列对自身抗体的论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正常个体中不可能检出自身抗体B、检出自身抗体即意味着发生了自身免疫病C、非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也可检出自身抗体D、正常人到老年期,自身抗体的检出率明显降低E、自身抗体可通过Ⅰ型免疫损伤机理而致病7、下列哪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最可能检出抗自身IgG抗体A、恶性贫血B、重症肌无力C、自身免疫性溶血D、类风湿性关节炎E、肺肾出血性综合征8、对重症肌无力的论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主要致病抗体是抗乙酰胆碱受体(AcR)抗体B、抗AcR抗体的主要作用是在补体参与下损伤骨骼肌细胞C、它的发病与胸腺病变有一定关系D、在病人血清中尚可检出其他自身抗体(如抗胸腺上皮细胞DNA、抗胃壁细胞抗体等)E、该病有遗传倾向性9、下列哪种疾病是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A、重症肌无力B、慢性甲状腺炎C、慢性溃疡性结肠炎D、系统性红斑狼疮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由自身变性IgG引起的自身免疫病为A、恶性贫血B、干燥综合征C、类风湿性关节炎D、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萎缩E、青少年型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11、可作为SLE特异性标志的自身抗体是()。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概述讲义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概述讲义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免疫学简介一、免疫学概念与免疫应答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排出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平衡和稳定的过程。

其生理过程对机体有益,其病理性应答对身体有害。

2.免疫应答的过程(1)识别阶段:是巨噬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对外来抗原或自身变性抗原进行识别、摄取、降解和递呈抗原信息给T辅助细胞及相关淋巴细胞的阶段。

(2)活化阶段:是T、B淋巴细胞在接受抗原信号后,在一系列免疫分子的参与下,发生活化、增殖、分化的阶段。

(3)效应阶段:是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执行体液免疫功能。

T细胞中的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等效应分子,T杀伤细胞执行细胞毒效应功能。

另有少量T细胞和B细胞在增殖分化后,不直接执行效应功能,而作为记忆细胞。

当其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迅速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执行高效而持久的特异性免疫效应功能。

3.免疫功能机体免疫自稳功能紊乱会导致A.恶性肿瘤B.反复感染C.自身免疫病D.免疫缺陷病E.免疫耐受『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免疫的现代概念是A.机体消除和杀灭自身突变细胞B.机体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对机体都是有利的C.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防御能力D.机体清除衰老、变异细胞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功能『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发生一系列反应,并以排出或分解该抗原为目的的反应过程。

二、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一)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由骨髓和胸腺组成。

1.骨髓:在出生前后,主要承担造血功能(多能造血干细胞,HSC),是各类免疫细胞以及T细胞的前体细胞的发生场所。

为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胸腺: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骨髓迁入的淋巴样干细胞(LSC)在胸腺细胞和胸腺基质细胞的相互作用下,最终成为功能性CD4+、CD8+T细胞。

初级检验士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讲义第二十二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

初级检验士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讲义第二十二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

第二十二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第一节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测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是病原体抗原检测和宿主血清抗体检测。

患者样本中若有病原体抗原检出,即可表明有该病原体的存在;病原体感染机体时可诱导产生相应的抗体,特异性抗体的检出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一、链球菌感染(一)链球菌链球菌感染最常用的免疫学实验室检查是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检测。

临床上常采用胶乳凝集试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ASO。

ASO增高常见于急性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风湿性心肌炎、心包炎、风湿性关节炎和急性肾小球肾炎。

(二)猪链球菌猪链球菌的实验室检查有细菌培养、鉴定和免疫学检测等方法。

分子诊断技术是鉴定分型诊断方法,常用于猪链球菌的快速诊断以及流行病学调查。

免疫学技术主要应用患者血清学鉴定。

二、伤寒沙门菌感染沙门菌可致多种感染,轻者为自愈性胃肠炎,重者可引起致死性伤寒。

伤寒沙门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赖于免疫学检测方法。

1.肥达反应伤寒沙门菌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三者的抗体均非保护性抗体。

由于(O)与(H)抗原的抗原性较强,故常用于作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辅助临床诊断。

产生凝集时抗体效价≥1:80为阳性,或双份血清效价呈4倍以上增长,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以作出诊断。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可用于检测伤寒沙门菌的抗原和抗体。

目前有:①以伤寒沙门菌脂多糖(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抗原,用间接ELISA法检测伤寒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该方法有助于伤寒的早期诊断。

②以高纯度的伤寒沙门菌Vi抗原包被反应板,采用ELISA 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的Vi抗体,有助于检出伤寒带菌者及慢性带菌者。

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学方法有:1.结核菌素试验(tuberculin test)包括针对旧结核菌素(old tuberculin,OT)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两种菌体蛋白。

myxjyjy0201——初级检验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讲义资料文档

myxjyjy0201——初级检验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讲义资料文档

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第一节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第二节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第三节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第四节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第一节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抗原与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是基于抗原决定簇(表位)和抗体超变区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与亲和性。

抗原决定簇=表位。

这种特性是由抗原、抗体分子空间构型所决定的抗原表位和抗体超变区必须密切接触。

完全抗原=反应原性+免疫原性,半抗原=反应原性。

一、抗原抗体结合力抗原抗体是一种非共价的结合,不形成共价键,需要四种分子间引力参与。

1.静电引力2.范德华引力3.氢键结合力4.疏水作用力(最强)二、抗原抗体亲合力亲和力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对应的抗原决定簇之间相适应而存在的引力,它是抗原抗体间固有的结合力。

亲和力用平衡常数K来表示,K值越大,亲和性越强,与抗原结合也越牢固。

抗体的亲合力指抗体结合部位与抗原表位间结合的强度,与抗体结合价相关,即所谓多价优势。

抗体亲合力强,与抗原结合牢固,不易解离。

三、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抗体是球蛋白,大多数抗原亦为蛋白质,它们溶解在水中皆为胶体溶液,不会发生自然沉淀。

亲水胶体形成机制是因蛋白质含有大量的氨基和羧基残基,这些残基在溶液中带有电荷,由于静电作用,在蛋白质分子周围出现了带相反电荷的电子云。

如果溶液pH偏高,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周围出现极化的水分子,形成水化层。

当抗原抗体的结合,使表面电荷减少或消失,电子云也消失,水化层变薄,蛋白质由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加入电解质,如NaCl,使疏水胶体物相互靠拢,形成可见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第二节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抗原抗体反应的四大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一、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特异性是指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结合的特异性。

1.两者在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上呈互补关系所决定的。

2.多数天然抗原具有不止一种抗原决定簇,与另一物质可能有共同抗原,对检验结果产生交叉反应,但这种交叉反应仍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对临床诊断可能产生干扰。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超敏反应性疾病及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超敏反应性疾病及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1.不能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抗原是A.花粉B.螨C.同种异型抗原D.青霉素E.真菌正确答案:C解析:同种异型抗原引起交叉反应。

知识模块: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当患者需要注射抗毒素,而又对其过敏时,可采取的治疗措施是A.脱敏注射B.减敏疗法C.先小量注射类毒素,再大量注射抗毒素D.先服用抗过敏药物,再注射抗毒素E.同时注射类毒素和足量抗毒素正确答案:A解析:对抗毒素过敏当然就要进行脱敏治疗。

知识模块: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Arthus反应B.格雷夫斯病(Graves病)C.花粉症D.接触性皮炎E.血清病正确答案:B解析:弥漫性甲状腺肿,又称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

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特别是针对TSH受体的甲状腺刺激抗体。

所以Graves病属于Ⅱ型超敏反应。

知识模块: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4.不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类风湿性关节炎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血清病D.全身性红斑狼疮E.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正确答案:B解析: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反应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迅速减少。

所以,该疾病属于II型超敏反应。

知识模块: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5.无需抗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A.重症肌无力B.Goodpasture综合征C.皮肤荨麻疹D.类Arthus反应E.传染性超敏反应正确答案:E解析:传染性超敏反应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变应原,在传染过程中发生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知识模块: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6.属于I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过敏性休克样反应B.新生儿溶血症C.系统性红斑狼疮D.过敏性休克E.传染性变态反应正确答案:D解析:过敏性休克属于严重的I型超敏反应。

知识模块: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7.与Ⅱ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成分是A.补体B.抗体C.巨噬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NK细胞正确答案:D解析:Ⅱ型超敏反应的本质为当IgG和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通过募集和激活炎症细胞及补体系统而引起靶细胞损伤,所以此型超敏反应也称抗体依赖的细胞毒超敏反应、溶细胞型或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初级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2017年讲义)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初级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2017年讲义)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超敏反应,又称为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致敏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免疫应答。

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物质称为变应原,它可以是完全抗原,如异种动物血清、微生物、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也可以是半抗原,如青霉素等药物及多糖类物质。

此外,其自身组织抗原也可以成为变应原。

根据超敏反应发生的速度、机制等,将其分为四型:Ⅰ型超敏反应,即速发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即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即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即迟发型超敏反应。

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主要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其发生速度最快,常在第二次接触相同抗原后数分钟内即出现临床反应,其反应可发生于局部,亦可发生于全身,故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习惯上又称过敏反应。

其主要特征有:①超敏反应发生快,消退快;②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较少发生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③由特异性IgE型抗体介导,无补体参与;④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对相应抗原易产生IgE型抗体的患者称为特应性个体或过敏体质个体。

一、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1.变应原①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如青霉素、磺胺等。

多为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某种蛋白结合而成为变应原。

②吸入性变应原,如花粉颗粒、尘螨排泄物、真菌丝及孢子等。

③食物变应原,如奶、蛋、鱼虾等。

④某些酶类,如尘螨中的半胱氨酸蛋白;细菌酶类物质如枯草菌溶素可引起支气管哮喘。

2.抗体 IgE型抗体称为变应素。

在5类免疫球蛋白中,IgE是血清中含量最低,半衰期最短,分解率最高,对热最不稳定的Ig。

而在Ⅰ型超敏反应患者体内即特应性个体,IgE含量显著增高。

IgE主要由鼻咽、扁桃体、气管和胃肠道黏膜下固有层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产生。

IgE为亲细胞抗体,它可通过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IgE Fc受体结合。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三)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三)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1.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自身免疫病B.超敏反应C.肿瘤D.免疫缺陷病E.移植排斥反应答案C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偶尔产生的有癌变倾向的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肿瘤。

2.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

A.病毒持续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缺陷病答案D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衰老的组织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自稳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自身免疫病。

3. 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是()。

A.树突状细胞B.巨噬细胞C.中性粒细胞D. B细胞E. T细胞答案B解析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但只有巨噬细胞兼有吞噬杀菌作用。

4. 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 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B. 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C.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D. 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答案A解析免疫应答过程指免疫系统针对抗原的反应过程,不包括免疫细胞的发育过程。

5. 关于外周免疫器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发生发育的时间晚于中枢免疫器官C.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D.是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E.是所有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答案D解析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在中枢免疫器官,故D项不正确。

5. 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 C1B. C3C. C4D. C5E. C4Bp答案B解析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C3。

7. 细胞因子不包括()。

A.单核因子B.淋巴因子C.生长因子D.抗体E.集落刺激因子答案D解析细胞因子是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抗体不是。

8. 体内抗病毒、抗毒素、抗细菌最重要的抗体为()。

A. IgMB. IgAC. IgGD. IgEE. IgD答案C解析IgG是体内抗感染的最主要的抗体。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ppt课件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ppt课件
12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参与成分
➢抗体:特异性IgE抗体→变应素
13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抗体
➢IgE
• 含量最低,半衰期最短,分解率最高,对热最不稳定 • 鼻咽、扁桃体、气管和胃肠道黏膜下固有层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产生 • 亲细胞抗体
14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参与成分
➢细胞
•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IgE Fc受体 嗜碱性颗粒、生物活性介质
哮喘
过敏性 胃肠炎
皮肤 荨麻疹
25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二、常见疾病
26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三、免疫检测
皮内 试验
挑刺 试验
皮肤 试验
免疫 检测
IgE 检测
总IgE
特异 IgE
27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三、免疫检测
皮肤 试验
原理 方法
通过皮肤挑刺、划痕、 皮内注射等使变应原进 入皮肤
➢皮内试验 ➢挑刺/点刺试验
特异性IgE检测
某种抗原值 ➢RAST与变应原皮试和支气管激发试验
符合率80%
评价
➢RAST费用较高、有放射性核素污染、 需特殊设备
➢免疫印迹法一次确定多种变应原
32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毒型(cytotoxic type) 或细胞溶解型(cytolytic type)超敏反应,指当 抗体与特异的细胞或组织表面的抗原结合,通过活 化补体系统或其他机制引起靶细胞的损伤。
5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特征
➢发生快,消退快 ➢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较少发生严重组织细胞损伤 ➢特异性IgE介导,无补体参与 ➢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讲义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知识讲解

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讲义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知识讲解

第二十四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自身免疫耐受:正常情况下,机体能识别“自我”,对自身的组织细胞成分不产或仅产生微弱的免疫应答,是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的重要因素。

自身免疫:在某些情况下,自身耐受遭到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

其发生是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了针对自身成分的自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又称为致敏T淋巴细胞(以下简称致敏T细胞)。

由自身免疫应答引起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

第一节概述当机体免疫系统受某些内因、外因或遗传等因素作用产生针对自身正常或变性的组织、器官、细胞、蛋白质或酶类等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导致自身组织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称自身免疫性疾病(简称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有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内成分的自身抗体,是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标志。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按受累器官组织的范围将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为器官特异性和非器官特异性两大类。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病变局限于某一特定器官或组织,可以检出对该组织器官成分特异的自身抗体或致敏T淋巴细胞。

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侵犯多种组织器官或系统的一组疾病,可检出对多种器官或组织成分的自身抗体或致敏T淋巴细胞。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共同特征1.可以有诱因,也可以无诱因,但多数病因不清。

2.患者以女性居多,并随年龄增加发病率有所增加。

3.有遗传倾向,已发现有些特定基因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4.疾病的重叠现象,即一个患者可同时患一种以上自身免疫病。

5.免疫抑制剂治疗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6.血清中有自身抗体或体内有针对自身组织细胞的致敏T淋巴细胞。

自身抗体在不同的自身免疫病中有交叉和重叠现象。

部分疾病有相关的特征性自身抗体。

7.一般病程较长,多迁延为慢性。

病程中病情发展和缓解常反复交替,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自身免疫调节紊乱程度密切相关。

8.病理损伤的局部可发现有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辅导-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辅导-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一、A11、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表明发生了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2、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3、导致慢性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A、局部缺血B、再灌注损伤C、微生物感染D、迟发型超敏反应E、抑制剂的应用4、与Ⅲ型超敏反应相关的检测项目是A、过敏原B、血清IgMC、抗血细胞抗体D、循环免疫复合物E、皮试5、接触性皮炎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6、能够感染机体激发免疫应答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是A、EB病毒B、柯萨奇病毒C、军团菌D、A型溶血性链球菌E、肺炎支原体7、由于使用化妆品引起面部水肿,渗出,痒痛,此类炎症反应应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都不是8、诊断支气管哮喘时做皮肤试验的目的是A、预防药物或疫苗过敏B、寻找变应原C、评价宿主细胞免疫状态D、诊断传染病E、以上都不是9、无抗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A、重症肌无力B、溶血性贫血C、皮肤荨麻疹D、类Athus反应E、接触性皮炎10、迟发型超敏反应(DTH)中最重要细胞是A、B细胞B、MΦC、Th1D、Th2E、嗜碱性粒细胞11、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组织损伤最重要的因素是A、可溶性的免疫复合物B、CIC与组织结合的能力C、补体的激活D、局部血管的动力学E、Ag在体内长期存在12、检测外周血致敏T细胞和下列哪型超敏反应有关A、Ⅰ型B、Ⅱ型C、Ⅲ型D、Ⅳ型E、Ⅰ型、Ⅱ型13、关于皮内试验的叙述,以下不正确的是A、将试验抗原与对照液各0.02~0.03ml用皮试针分别注入皮下B、使局部产生一个圆形小丘C、同时试验多种抗原时,相互间至少间隔2.5~5cmD、抗原应适当稀释E、可疑性抗原出现阴性结果时,应逐渐加大抗原浓度进行重复试验14、迟发型超敏反应所致的疾病可为A、肿瘤B、新生儿溶血C、急性肾小球肾炎D、接触性皮炎E、过敏性鼻炎15、检测淋巴因子与诊断哪型超敏反应关系密切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Ⅰ型、Ⅱ型超敏反应16、结核菌素试验属于A、I型超敏反应B、II型超敏反应C、III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均不是17、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有助于诊断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18、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致病机制属于A、Ⅰ、Ⅳ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免疫缺陷病19、发生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始动环节是A、大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B、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C、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D、补体激活E、中性粒细胞浸润20、与血管炎型超敏反应有关的细胞主要是A、肥大细胞B、中性粒细胞C、RBC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21、介导Ⅱ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物质A、IgAB、IgG和IgMC、IgDD、IgME、IgE22、与Ⅱ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成分是A、补体B、抗体C、巨噬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NK细胞23、新生儿溶血症是因母子间Rh血型不符引起的何种超敏反应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血管炎型超敏反应24、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新生儿溶血症B、血清病C、SLED、过敏性鼻炎E、溃疡性结肠炎25、溶细胞型超敏反应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速发型超敏反应26、下列疾病中与Ⅰ型超敏反应相关的是A、荨麻疹B、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C、输血反应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E、肺出血肾炎综合征27、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过敏性休克样反应B、新生儿溶血症C、系统性红斑狼疮D、过敏性休克E、传染性变态反应28、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型超敏反应致敏阶段的作用是A、清除杀伤变应原B、合成组胺C、吸附IgED、释放IL-4E、以上都不是29、Ⅰ型超敏反应的非特异诊断试验是A、皮肤试验B、人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C、嗜碱性粒细胞计数D、人白细胞组胺释放试验E、以上都对30、使肥大细胞脱颗粒A、膜辅助蛋白B、促衰变因子C、同源限制因子D、C3b、C4bE、C3a、C5a31、参与Ⅰ型超敏反应最重要的Ig是A、IgGB、IgMC、sIgAD、IgEE、IgD32、关于超敏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A、初次接触抗原即可能发生B、机体反应性处于低状态C、没有特异性D、属于正常免疫应答E、属于异常免疫应答33、关于挑刺试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试验抗原与对照液分别滴于试验部位皮肤上B、用针夹透过液滴在皮肤上轻轻挑刺一下,以刺破皮肤但以不出血为度C、1分钟后吸去抗原溶液D、同时试验多种抗原,不要将不同的抗原液交叉混合E、主要用于Ⅰ型超敏反应,比皮内试验法敏感度高34、挑刺试验主要用于检测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都不是35、下列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成分是A、C1qB、C2bC、C3bD、C5aE、C4b二、B1、A.引起Ⅰ型超敏反应B.引起Ⅱ型超敏反应C.引起Ⅲ型超敏反应D.引起Ⅳ型超敏反应E.是Ⅰ型超敏反应的介质<1> 、ABO抗原A B C D E<2> 、花粉A B C D E<3> 、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A B C D E<4> 、海产品A B C D E<5> 、结核杆菌A B C D E2、A.自身变性的IgGB.IgEC.ABO血型抗体D.抗甲状腺刺激素受体的抗体E.DNA-抗DNA复合物<1> 、与过敏性休克相关的是A B C D E<2> 、与格雷夫斯病(Graves病)有关A B C D E<3> 、主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结核菌素皮试是检测Ⅳ型超敏反应典型的例子。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第二十三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讲义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第二十三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讲义

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超敏反应,又称为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致敏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免疫应答。

Ⅰ型超敏反应主要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其发生速度最快,常在第二次接触相同抗原后数分钟内即出现临床反应,其反应可发生于局部,亦可发生于全身,故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习惯上又称过敏反应。

一、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1.变应原①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如青霉素②吸入性变应原,如花粉颗粒③食物变应原,如奶2.抗体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特异性IgE型抗体称为变应素。

IgE的产生依赖于Th2细胞受变应原刺激活化后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4刺激特异性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特异性IgE。

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可抑制Th2细胞分泌IL-4。

因此,提高Th1细胞活性,减少IL-4的分泌,可降低IgE的产生,阻断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

3.细胞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有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

(二)Ⅰ型超敏反应发生过程1.致敏阶段当变应原首次进入机体后,可选择性诱导B细胞产生IgE抗体,使机体处于对该变应原的致敏状态。

2.激发阶段处于致敏状态的机体当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时,变应原即与致敏靶细胞膜表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的IgE抗体特异性结合,使细胞内各种酶活化,钙离子内流,导致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1)靶细胞颗粒内预先合成的储备介质主要有组胺和激肽原酶。

(2)细胞内新合成的介质主要有白三烯、前列腺素和血小板活化因子。

3.效应阶段根据效应作用发生的快慢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将Ⅰ型超敏反应分为早期相(速发相)反应和晚期相(迟发相)反应两种类型。

早期相反应通常在接触相同变应原后数秒或数分钟内发生,可持续数小时。

临床检验免疫主管 (23)

临床检验免疫主管 (23)

临床检验免疫主管 (23)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第二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超敏反应,又称为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致敏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免疫应答。

Ⅰ型超敏反应主要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其发生速度最快,常在第二次接触相同抗原后数分钟内即出现临床反应,其反应可发生于局部,亦可发生于全身,故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习惯上又称过敏反应。

一.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1.变应原①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如青霉素②吸入性变应原,如花粉颗粒③食物变应原,如奶2.抗体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特异性IgE型抗体称为变应素。

I gE的产生依赖于Th2细胞受变应原刺激活化后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4刺激特异性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特异性IgE。

T 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可抑制Th2细胞分泌IL-4。

因此,提高Th1细胞活性,减少IL-4的分泌,可降低IgE的产生,阻断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

3.细胞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有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

(二)Ⅰ型超敏反应发生过程1.致敏阶段当变应原首次进入机体后,可选择性诱导B细胞产生IgE抗体,使机体处于对该变应原的致敏状态。

2.激发阶段处于致敏状态的机体当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时,变应原即与致敏靶细胞膜表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的IgE抗体特异性结合,使细胞内各种酶活化,钙离子内流,导致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1)靶细胞颗粒内预先合成的储备介质主要有组胺和激肽原酶。

(2)细胞内新合成的介质主要有白三烯.前列腺素和血小板活化因子。

3.效应阶段根据效应作用发生的快慢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将Ⅰ型超敏反应分为早期相(速发相)反应和晚期相(迟发相)反应两种类型。

2017年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讲义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2017年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讲义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十四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自身免疫耐受:正常情况下,机体能识别“自我”,对自身的组织细胞成分不产或仅产生微弱的免疫应答,是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的重要因素。

自身免疫:在某些情况下,自身耐受遭到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

其发生是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了针对自身成分的自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又称为致敏T淋巴细胞(以下简称致敏T细胞)。

由自身免疫应答引起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

第一节概述当机体免疫系统受某些内因、外因或遗传等因素作用产生针对自身正常或变性的组织、器官、细胞、蛋白质或酶类等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导致自身组织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称自身免疫性疾病(简称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有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内成分的自身抗体,是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标志。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按受累器官组织的范围将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为器官特异性和非器官特异性两大类。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病变局限于某一特定器官或组织,可以检出对该组织器官成分特异的自身抗体或致敏T淋巴细胞。

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侵犯多种组织器官或系统的一组疾病,可检出对多种器官或组织成分的自身抗体或致敏T淋巴细胞。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共同特征1.可以有诱因,也可以无诱因,但多数病因不清。

2.患者以女性居多,并随年龄增加发病率有所增加。

3.有遗传倾向,已发现有些特定基因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4.疾病的重叠现象,即一个患者可同时患一种以上自身免疫病。

5.免疫抑制剂治疗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6.血清中有自身抗体或体内有针对自身组织细胞的致敏T淋巴细胞。

自身抗体在不同的自身免疫病中有交叉和重叠现象。

部分疾病有相关的特征性自身抗体。

7.一般病程较长,多迁延为慢性。

病程中病情发展和缓解常反复交替,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自身免疫调节紊乱程度密切相关。

8.病理损伤的局部可发现有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PPT课件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PPT课件
(二)局部性超敏反应 ★1. 呼吸道过敏反应:由花粉、尘螨、真菌、动物 毛屑等吸入性变应原引起的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
29
2.消化道过敏反应:由食物、药物引起过敏性胃肠 炎,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 3.皮肤过敏反应:由食物、 药物、花粉、漆类等 引起,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接触抗原机会:如对某些花粉过敏的人,在乔迁异 地后无抗原刺激机会,故不产生该 抗原 特异的 IgE
13
◆ 细胞因子: Th2细胞分泌的IL-4可促进IgE产生; Th1细胞分泌的IFN-r可抑制IL-4分泌; 因此提高Th1细胞活性,可抑制Th2分泌IL-4, 从而降低IgE产生,阻断IgE 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
第二十一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1
思考题:
1.有关超敏反应的基本概念 2.超敏反应的分型、各类型的特点、发生机制 3.各类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发生机制的相互比较 4.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的主要方法、原理和评价
2
基基本本概概念念
★ 1.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 是指机体接触到某些抗原并且致敏后,再
10
2.抗体
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IgE
IgE特点: (1) IgE产生的部位:为变应原入侵引起过敏
反应的好发部位,如呼吸道和肠道粘膜
11
(2)IgE重要的生物学特征: 能与自身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
面相应的IgE Fc受体结合,使机体处于 致敏状态
12
(3)IgE合成的影响因素:
◆遗传: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对变态反应性疾病易感, 该种人血清IgE水平显著升高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促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超敏反应,又称为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致敏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免疫应答。

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物质称为变应原,它可以是完全抗原,如异种动物血清、微生物、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也可以是半抗原,如青霉素等药物及多糖类物质。

此外,其自身组织抗原也可以成为变应原。

根据超敏反应发生的速度、机制等,将其分为四型:Ⅰ型超敏反应,即速发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即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即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即迟发型超敏反应。

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主要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其发生速度最快,常在第二次接触相同抗原后数分钟内即出现临床反应,其反应可发生于局部,亦可发生于全身,故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习惯上又称过敏反应。

其主要特征有:①超敏反应发生快,消退快;②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较少发生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③由特异性IgE型抗体介导,无补体参与;④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对相应抗原易产生IgE型抗体的患者称为特应性个体或过敏体质个体。

一、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1.变应原①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如青霉素、磺胺等。

多为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某种蛋白结合而成为变应原。

②吸入性变应原,如花粉颗粒、尘螨排泄物、真菌丝及孢子等。

③食物变应原,如奶、蛋、鱼虾等。

④某些酶类,如尘螨中的半胱氨酸蛋白;细菌酶类物质如枯草菌溶素可引起支气管哮喘。

2.抗体 IgE型抗体称为变应素。

在5类免疫球蛋白中,IgE是血清中含量最低,半衰期最短,分解率最高,对热最不稳定的Ig。

而在Ⅰ型超敏反应患者体内即特应性个体,IgE含量显著增高。

IgE主要由鼻咽、扁桃体、气管和胃肠道黏膜下固有层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产生。

IgE为亲细胞抗体,它可通过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IgE Fc受体结合。

IgE的产生依赖于Th2细胞活化后分泌的IL-4。

Th1细胞分泌的IFN-γ可抑制Th2细胞分泌IL-4。

3.细胞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有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

(二)Ⅰ型超敏反应发生过程1.致敏阶段变应原首次进入,诱导IgE抗体产生,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

通常致敏状态可持续数月甚至更长。

结合有IgE胞称为致敏靶细胞。

2.激发阶段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时,变应原与致敏靶细胞膜表面的IgE抗体结合,发生FcεRⅠ交联,使细胞内各种酶活化,钙离子内流,导致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3.效应阶段此阶段是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

根据效应发生的快慢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早期相(速发相)反应通常在接触相同变应原后数秒或数分钟内发生,可持续数小时。

该种反应主要由组胺、前列腺素等引起。

晚期相(迟发相)反应主要发生在变应原刺激后6~12小时,可持续数天或更长时间。

二、常见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一)全身超敏反应1.药物过敏性休克以青霉素引发的过敏性休克最为常见。

2.血清过敏性休克临床应用动物免疫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等进行治疗或紧急预防时,有些患者可因曾经注射过同种动物的血清制剂而发生过敏性休克,重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二)局部性超敏反应1.呼吸道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

2.消化道过敏反应:有些人进食鱼、虾、蟹、蛋、牛奶等食物或服用某些药物后,可发生过敏性胃肠炎,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也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3.皮肤过敏反应:可由药物、食物、油漆、肠道寄生虫或冷热刺激等引起。

主要表现为皮肤荨麻疹、湿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病变以皮疹为主,特点是剧烈瘙痒。

三、Ⅰ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一)皮肤试验1.原理当变应原进入致敏者皮肤,与吸附在肥大细胞和(或)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结合,导致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在20~30分钟内局部皮肤出现红晕、红斑、风团及瘙痒,数小时后消失。

若出现此现象者判断为皮试阳性,即对该变应原过敏。

2.皮内试验方法(1)Ⅰ型超敏反应皮内试验:皮肤消毒后,于前臂内侧将变应原提取液(0.01~0.02ml)注入皮内。

形成约2~3mm的皮丘。

如同时作数种变应原皮试时,两种皮试变应原的间距应为2.5~5.0cm(高度可疑敏感的变应原应选择5cm15~25分钟观察结果。

Ⅰ型超敏反应皮内试验的阳性结果以风团为主。

阳性对照液常用盐酸组胺,阴性对照液一般用变应原的稀释保存液或生理盐水。

试验中一般采用左右两臂一侧作对照,另一侧做试验。

假阳性的常见原因:①变应原稀释液偏酸或偏碱;②患者有皮肤划痕症;③抗原不纯或被污染;④抗原量注射过多。

假阴性的常见原因:①变应原抗原性丧失或浓度过低;②患者皮肤反应较低;③受试者正使用抗组胺类药或激素类药;④注射部位过深或注射量太少。

(2)挑刺试验:也称点刺试验。

将抗原和对照液滴于受试者前臂内侧皮肤上,然后在该处用针尖透过抗原液滴,与皮肤呈45°进针点刺,以不出血为度,1分钟后拭去抗原液,15分钟后观察结果。

挑刺试验较皮内试验安全,假阳性较少,但敏感性较皮内试验低。

Ⅰ型超敏反应挑刺试验的阳性结果以红晕为主。

3.临床意义(1)寻找变应原:避免接触变应原是防治超敏反应的重要手段。

通过皮肤试验检测出引起超敏反应的变应原,为患者防止该病再次发生提供预防依据。

(2)预防药物或疫苗过敏:某些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普鲁卡因等易引起变态反应。

注射异种抗血清(如破伤风抗血清和狂犬病抗血清)者应在使用前作过敏试验。

(二)血清总IgE检测1.测定方法(1)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用化学发光物质标记抗IgE,与血清中IgE反应后,通过化学发光分析,计算出血清中IgE含量。

此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测定自动化、检测时间短,临床多采用此法。

(2)双抗体夹心ELISA:方便、实用,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不需要特殊仪器,临床上较为常用。

临床意义:血清总IgE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种族、地域、环境、遗传及检测方法等。

因此在分析血清IgE结果时须参考当地人群IgE水平。

IgE升高常见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发性皮炎、湿疹、药物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曲霉病、寄生虫感染、急慢性肝炎和IgE型多发性骨髓瘤等。

(三)特异性IgE检测1.测定方法特异性IgE是指能与某种过敏原特异结合的IgE。

检测时是用纯化的特异变应原替代抗IgE进行检测。

常用的方法是放射免疫技术和免疫印迹测定法。

2.临床意义特异性IgE的增高对Ⅰ型超敏反应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免疫印迹测定法有无污染、无需特殊设备、操作简单、能一次性确定多种变应原等优点,目前在国内已广泛应用。

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它是由靶细胞表面的抗原与相应IgG或IgM类抗体结合后,在补体、巨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一、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一)靶细胞及其表面抗原正常组织细胞、改变的自身组织细胞和被抗原或抗原表位结合修饰的自身组织细胞,均可成为Ⅱ型超敏反应中被攻击杀伤的靶细胞。

根据靶细胞的种类和靶抗原的来源,可以将靶细胞表面的抗原分为4类:1.同种异型抗原如ABO血型抗原、Rh抗原、HLA抗原、血小板抗原等。

2.共同抗原如链球菌胞壁多糖抗原与心脏瓣膜、关节组织之间的共同抗原。

3.变性自身抗原感染和理化因素作用(如辐射、热化学制剂等),导致自身细胞或组织抗原物质的变性。

4.外来抗原如某些化学制剂作为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细胞或蛋白质结合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二)抗体参与Ⅱ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IgG和IgM,少数为IgA。

(三)发生过程抗体与靶细胞膜上的相应抗原结合后,可通过以下途径杀伤靶细胞或导致靶细胞功能紊乱。

1.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抗体2.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3.ADCC作用4.刺激或抑制靶细胞二、常见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输血反应多发生于ABO血型不合的输血。

2.新生儿溶血症如母亲为Rh阴性血型,胎儿为Rh阳性血型,再次妊娠时,胎儿又为Rh阳性。

初次分娩后,72小时内给母体注射Rh抗体,能及时清除进入母体内的Rh阳性红细胞,可有效预防再次妊娠时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EB病毒感染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甲基多巴后,能使红细胞膜表面抗原发生改变,刺激机体产生红细胞自身抗体。

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4.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青霉素、磺胺、安替比林、奎尼丁和非那西丁等药物抗原表位能与血细胞膜蛋白或血浆蛋白结合获得免疫原性,从而刺激机体产生抗药物抗原表位特异性的抗体。

这种抗体与结合有药物的红细胞、粒细胞或血小板作用,或与药物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后,再与具有Fc受体的血细胞结合,可引起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5.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是由自身抗体(抗Ⅳ型胶原抗体)引起的以肺出血和肾小球肾炎为特征的疾病。

自身抗体与肺泡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中Ⅳ型胶原结合,激活补体或通过调理作用,导致肺出血和肾炎。

6.甲状腺功能亢进又称为Graves病,患者体内可产生抗甲状腺上皮细胞表面甲状腺刺激素(TSH)受体的自身抗体。

该种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表面TSH受体结合,可刺激甲状腺细胞合成分泌甲状腺素,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而不使甲状腺细胞破坏。

多数人认为它是Ⅱ型超敏反应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三、Ⅱ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一)抗血细胞抗体的检测抗血细胞抗体大多属于不完全抗体,这种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不出现凝集现象。

1.Rh抗体的检测 Rh抗体检测方法常有盐水凝集法、酶介质法等。

2.抗球蛋白检测(1)直接Coombs试验:即可直接检测红细胞表面有无不完全抗体的试验。

该试验是检测致敏红细胞的一种方法。

用于检测红细胞是否已被不完全抗体致敏,如新生儿溶血症、溶血性输血反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2)间接Coombs试验:即用已知的不完全抗体检测受检红细胞上相应的抗原,或用已知抗原的红细胞检测受检血清中相应的不完全抗体。

该试验主要用于检测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如输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妊娠所致免疫性血型抗体及自身免疫性血型抗体,也用于交叉配血。

(二)临床意义在贫血患者ABO血型一致的输血中,如Rh抗体阳性,应输ABO血型一致的Rh阴性血。

母亲为Rh阴性血型,分娩了Rh阳性的胎儿。

一般妊娠l6周应作首次Rh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以后每6~8周再测定。

结果为阳性,则第20周重复检测,以后每隔2~4周复查1次,直至分娩。

Rh抗体效价≥1:16或1:32时,胎儿很可能发生水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