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配套题库-第10章 中国古代艺术【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资料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大纲要点(上篇重点)一、“文化”的涵义二、(一) “文化”界说文化概念的界定,是个复杂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要说明“什么是文化”,并不是一个经院式的学究问题,而是一个牵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具体问题。

“文化”一词早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

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

同时又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文化”在中国古代本指“以文教化”,与武力征服相对应,即所谓“文治武功”。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文化的原始提法。

中国文化一开始就有一种精神和人文的指向。

而西方语言中的文化一词与汉语的文化有相近的一面,又有相异之处。

英语中的Culture和德语中的Kultur均由拉丁语的Cultura转化而来。

拉丁语系的Cultura则是从对物质文化的解说开始的。

文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是由近代欧洲人开创的。

(二) 文化的定义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二、文化的分类与基本结构文化犹如一具血肉丰满的肌体,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且其内涵外延差异较大。

为了深入了解文化的概念,将其分成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一)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

也称“大文化”。

(二) 广义文化的结构层1、物态文化层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

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务,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2、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

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3、行为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

它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圣才出品】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圣才出品】

第9章中国古代文学9.1复习笔记一、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1.文学作品在古代典籍中比重最大中国古代文学诞生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在先民们的文化活动中已经占有很大的比重。

文学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加重要。

在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古代典籍中,文学所占的比重首屈一指。

古代集部图书远远超过了经、史、子各类。

中国古代文学是古代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2.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学在文字诞生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1)诗歌中国诗歌的主要功能是抒情,在艺术上以情景交融的意境为追求目标。

①公元前6世纪,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基本编定,以四言诗为主。

②公元前4世纪,中国南方兴起楚辞,形式是杂言体,句末多以感叹词“兮”结尾。

③汉代,五言诗和七言诗兴起,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声律和丽辞两方面取得进步。

④唐代,五、七言律诗格律成熟,主要着眼于以汉字四声来协调诗歌的韵律,堪称中国诗歌在形式上的最大特征;词于初盛唐产生。

⑤宋以后,有词、曲等诗歌样式的发展,但五、七言古体诗和律诗一直最受诗人的重视。

(2)散文散文具有叙事、论说和抒情三大功能,渊源可追溯到商代甲骨卜辞与铜器铭文。

①商周时,出现了专门记录商周时代王公的言辞、政令的《尚书》。

②先秦时期,散文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和论说的诸子散文。

③汉以后,散文在形式上发展为古文(散行的单句为主)和骈文(以骈偶的对句为主)两大类。

④魏晋六朝,骈文形成并逐渐占据文坛主导地位。

⑤中唐,古文运动以后古文确立统治地位,直至近代白话文兴起。

(3)叙事文学中国叙事文学的源头可推至上古神话和史传作品,真正的文学创作则始于魏晋小说。

①小说a.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两大类。

b.唐代,传奇小说奇峰突起,作家们开始有意识地虚构作品。

唐代传奇小说在情节结构、人物描写等方面已达到很高成就,比西方最早的短篇小说作家薄伽丘和乔叟早五个世纪。

c.宋代,产生了成熟的话本小说。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9-12)章【圣才出品】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9-12)章【圣才出品】

第9章中国古代文学9.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1.文学作品在古代典籍中比重最大中国古代文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就已经在先民们的文化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文学始终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加重要。

古代典籍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其中文学部分的比重远超其他门类。

古代集部图书远远超过了经、史、子各类。

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深刻而且生动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2.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早在文字诞生之前,中国文学就已经产生了,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1)诗歌抒情功能是中国诗歌最显著的特色,在艺术上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

表9-1诗歌的发展历程(2)散文叙事、论说和抒情是散文的三大功能,散文的渊源可追溯到商代甲骨卜辞与铜器铭文。

表9-2散文的发展历程(3)叙事文学中国叙事文学的源头可推至上古神话和史传作品,真正的文学创作则始于魏晋小说。

表9-3叙事文学的发展历程3.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1)杰出文学作品的魅力亘古流传,历久弥新。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谓高峰迭起,“一代有一代之所胜”,某艺术样式在一时代所达到成就巅峰很难被后人超越,从而能永久的成为后代作家的艺术典范和后代读者的审美对象。

(2)中国古代文学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它生动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

它充当着传统文化其他部分的载体,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文化具体内容,是传统文化中最容易为现代人理解、接受的一种形态,在沟通现代人与传统文化时起到桥梁作用,也得以让世界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考点二: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1.《诗经》与《楚辞》《诗经》与《楚辞》合称“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历来被诗人尊为诗歌典范。

(1)《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中国文化概论__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__张岱年
但是中国历史上,还是有很多嫡长子的权利被剥夺,而立其余儿子的事例。比如“唐太宗(599-649)和玄武门事变”,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杀死自己的大哥当上皇帝。
2、分封制
皇帝除了把皇位留给自己的嫡长子之外,还把国家的其他土地分封给其他的儿子们。例如:周朝灭商和东征胜利后,为控制广大被征服地区,把王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使他们“受民受疆土”,对地方进行分区管理。诸侯在分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天子承担服从王命,定期朝贡,提供军赋,护卫周室等义务。
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栽培的稻谷,其农业生产技术,远比河南仰韶文化的农业技术水平要高。距今两千多年前,春秋时代到汉代,铁制农具出现,标志着农业的巨大发展。隋代(581-618)、唐代(618-907)以后,中国的农耕经济中心开始从黄河中下游向长江中下游、江南地区转移。
长江中下游区域迅速成为粮食、布帛的主要供应地。而西北地区则成为重要的军事区域,所以“东南财赋”与“西北兵甲”共同构成了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
第五章: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诗意化、道德化、亲情化
考试
平时成绩:考勤10%+小作业20%+课堂表现10%=40%
考试:闭卷考试60%
导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一、什么是“文化”?
1、古人:文——纹理、修养。化:教化。文化:以文教化
2、文化含义:人化,人类化,人化自然:文化最初来自于对英语“culture”的翻译。
一般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有: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道德伦理
第一章为什么会有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节:中国地理特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中国地理特征:
(一)、疆域、政区
(1)疆域: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2)政区:现代——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

中国文化概论:第9-12章课后答案(修订版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第9-12章课后答案(修订版张岱年)

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第九章中IS古代文学・为什么说屮国占代乂学楚q咽传统攵化的讹乏组戒部分?iM•中田古代文孑以&功而只徐的方成体现r«PM文化的神和中华民庶的文化心理特征・Zdi H也广泛.淖刻堆反映香传统文化的辰他部分的内容.所以他的币关功能及认溟功能历久弥新•足中也传统文化的W嬰爼成部分,:中IN占代文学的KifiM(¥W儿个方血衣现的锻为灾出?哪歧作家和作晶处具代灰性?1<谒经〉fo lltUfi2先4$iftif0汉呎——代浚:人血明、C论讪孔子;<AHtt>脈衛3常诗宋诃——代茨:08进祈》李白:苏轼4元册临和明消小说一代盹记》I实市:凹大名軒三中国占代文学点鳴些方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堪本俯神?1.关注现实的理性时2.■文以義道■的教化传纨3•写息『•汰佃中和之矣第十章中国古代艺术讲1章中国占代艺术为什么说“PPJ粧动■何以作为中国艺术時神的?1气就足宇山的根本.乂兄宇审的运动.胡是丫宙运动的苛奏・足宇帘土现分门别类啲乂有条不豪的巒体給构.及具TT次吓地购我分迪、周滥运行的聲伍IV荻・WiSWJi艺术作M 9宇宙牛气相一致的缶甫浪态.2气足无瞬的•勺它在你d卜忙n现显;IWJ・就从无利仔.化女为这无.成.气是眾根△的.囚此小国艺术的址人将点就是对世无的f. W・3 文化%hrh宙./能深剜的理解何以y韵工动是中⑴艺术的根彳;蒂神. 戊丈相4甩中国艺术的蚤$准則.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第十一車中国占代里供•如口认识中国古代史学砂国传统文化叩的地位1中国古代史字定中国占代文化的巫耍组成黑分.在护录文化成!K中・四邹分T?・史学位丛第二位.2久的彷史和灿V的占代文化住很人冷反I•.是通过听代史学束记录和保W下來的,历史着作作为史学的社会衣现形态.具有记录・嫁合人类文化创垃,枳戟W发展的叙能。

3占代也学受依家经学的老响•而史学的求《;・经惟的传统也彰响若的富理学・•为什么说中阿占代史7是•座瑰丽的宝库?中阳占代衲I些蓍名的史赛和史学名警?1 +?3的防史内容和乡样的表述形式・制皮的完备,史家的杰岀•理论的晁裨.金壯界”j史上楚仅见的-2冇田迪占今的编年史.列期相吸的紀传史・典住刖发的记录・紀M本人5史评咅乳的史求打名若:司马迁的《史记7 刘知儿的《史砂WWiA的《文史通义*娇同的《汉书》中国占代史学协U昨优创妙叙对当今中国史学的发緘仔何借鉴电:义?1学啓天人.会妙山今•用徂界一切的气無和擾模.的述历宜的发賊过用.2以古沁经世致用・注霓丈学研究的古为今用.3求尖白"•实录历史•求实的WH*.4注业业务和思ft!修养・丈京修弄’恍鉴:注朮史学研尤的現尖总义.经M致用,魁仔求实ft;神.不畏強权•魁注盘自片的思也打如识作并。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绪论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配套题库-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圣才出品】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配套题库-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圣才出品】

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一、填空题1.《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一般分为赋、比、______。

[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案】兴【解析】《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三种。

“赋”是直接铺陈和描写客观事物;“比”是以客观事物来比喻诗人的思想感情;“兴”是用声音、意义等类比关系引发诗歌内容。

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出自楚辞的《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案】九歌·湘夫人【解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出自《九歌·湘夫人》。

第一句写出了微微的秋风,吹拂着眼前的万物。

第二句写出了洞庭湖湖水泛起了波浪,周围的树木纷纷坠下了落叶。

屈原的《九歌》主要是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共11篇。

据闻一多观点,首尾两章(《东皇太一》和《礼魂》)分别为迎、送神曲,中间九章为娱神曲。

《东皇太一》为至尊之天神,《云中君》祭云神丰隆(又名屏翳),《湘君》《湘夫人》皆祭湘水之神,《大司命》祭主寿命之神,《少司命》祭主子嗣之神,《东君》祭太阳神,《河伯》祭河神,《山鬼》祭山神,《国殇》祭阵亡将士之魂。

《九歌》以描写爱情为主,也表达了对神灵的赞颂和祭者的虔敬之情,以及阵亡将士的勇烈悲壮。

《九歌》是屈原长期放逐生活之心情的自然流露,表现出幽微绵缈的情致和缠绵哀婉的风格。

3.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吾将上下而求索【解析】出自屈原的《离骚》。

这句话意思是虽然现实很黑暗、很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很遥远,但是,“我”(即屈原)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出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是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长诗。

《离骚》的写作大约在怀王后期到顷襄王初,屈原流放汉北之时。

诗中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对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之情。

一般认为,《离骚》的主旨是爱国和忠君,集中体现了屈原的“美政”理想。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古代文学)【圣才出品】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古代文学)【圣才出品】

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1.文学作品在古代典籍中比重最大中国古代文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就已经在先民们的文化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文学始终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加重要。

古代典籍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其中文学部分的比重远超其他门类。

古代集部图文学作品在古代典籍中比重最大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中《诗经》与《楚辞》国先秦散文古汉赋代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唐诗文宋词学元杂剧明清小说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书远远超过了经、史、子各类。

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深刻而且生动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2.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早在文字诞生之前,中国文学就已经产生了,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1)诗歌抒情功能是中国诗歌最显著的特色,在艺术上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

表9-1 诗歌的发展历程(2)散文叙事、论说和抒情是散文的三大功能,散文的渊源可追溯到商代甲骨卜辞与铜器铭文。

表9-2 散文的发展历程(3)叙事文学中国叙事文学的源头可推至上古神话和史传作品,真正的文学创作则始于魏晋小说。

表9-3 叙事文学的发展历程3.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1)杰出文学作品的魅力亘古流传,历久弥新。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谓高峰迭起,“一代有一代之所胜”,某艺术样式在一时代所达到成就巅峰很难被后人超越,从而能永久的成为后代作家的艺术典范和后代读者的审美对象。

(2)中国古代文学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它生动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

它充当着传统文化其他部分的载体,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文化具体内容,是传统文化中最容易为现代人理解、接受的一种形态,在沟通现代人与传统文化时起到桥梁作用,也得以让世界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课件及课后习题答案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课件及课后习题答案

书本绪论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圣才出品】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圣才出品】
2.中国君主与制制度的特点 表 3-6 中国君主与制制度的特点
5 / 1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6 / 1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考点四: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与制制度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 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表 3-2 宗法制度的背景
2.宗法制度的产生不确立 周公创立了西周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周公制礼作乐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包括嫡长子 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度等。
表 3-3 宗法制度的确立和主要内容
2 / 1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宗法制度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其主要原因是小农自然经济生活方式这种 基本模式大体上循而未改。
(4)对人身控制严密。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控制平民的严密网络及相关制度、法令、 官职等,使居民失去流动的可能,国家可轻易地按郡县、乡里、什伍系统征收赋税、徭役和 兵役,帝王的诏令也就很容易达到每个家庭。统治者还十分重视对土地的管理,用控制生计 的办法把农民牢牢固着在土地上,形成了中华民族安土重迁的风俗。
(3)家族制度长盛丌衰
①大家族的发展,使他仧丌但在政治上拥有巨大权力,而丏广占良田,形成一个个宗族
色彩十分浓烈、封建自然经济经营方式的地方庄园,晋朝出现“大姓”“豪门”和家谱,家
族制度延续到清代,甚至民国时期,也没有衰亡的迹象。
②中国封建时代,统治和束缚人民的有四权: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族权从父系氏
7 / 1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圣才出品】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圣才出品】

第1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1.1复习笔记一、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地理生态环境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地理生态环境可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类。

1.自然地理环境(1)自然地理包括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

(2)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较缓慢,有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为人们所觉察。

但在某些阶段和某些局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发生得非常迅速、剧烈,造成巨大的影响。

2.人文地理环境(1)人文地理分为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地理环境,包括疆域、政区、民族、人口、文化、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方面。

(2)人文地理环境的变化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自然地理因素发展变化的速度要快得多。

二、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1.疆域变迁(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秦的疆域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南至今越南东北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于海。

(2)从西汉中期至西晋末年的400多年间,朝鲜半岛的东北部曾经是中原王朝的正式政区。

(3)自西汉中期至明末年的千余年间,今越南北部都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4)唐朝和元朝的北界远达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唐朝的西界一度直抵中亚的咸海。

(5)乾隆二十四年,清朝最终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形成了一个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拥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统一国家。

(6)现今,中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次于俄罗斯、加拿大而居世界第三位。

2.政区划分政区(行政区域)是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地方,它的出现是以国家的建立为前提的。

(1)商和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从上到下“分土而治”,天子和各级诸侯的直接统治区都很有限,不需要分级管理。

(2)春秋战国时代,经过一系列兼并,剩下的诸侯国范围越来越大。

同时,各诸侯国一般都将被灭国置于国君的直接统治之下,不再分封新国,国君的直接统治区也迅速扩大。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及外国文化课件课后习题答案_完整版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及外国文化课件课后习题答案_完整版
。用作的同不到起会期时史历的同不 在素因理地的样同是就这。同不然迥也式方的用利�异差的殊悬当相着在存度程用利的境环理地对 们人的间时同不、区地同不�且而。远遥当相还也限极离天今�限极到达有没来从用利的境环理地对类人 。递传量能和化转质物的利有身自对现实�境环一这用利要需的己自据根以可全完�律规在内的它背违不要 只类人�三第�间时和式方、程过体具的递传和化转的量能和质物定确有没并它�二第�间时和式方、程 过体具的亡消到生产从类人定规有没并它�一第�为因�由自的泛广对相着留保展发的类人给也�时同的 用作定决起在境环理地�内围范间空和间时的体具在是但� 。的义意定决的定一有具是用作的起所会社类人 和类人对境环理地�此因。础基的神精或识意类人是也然当�础基质物的展发和存生以赖类人是境环理地 �用作的同不到起会期时史历的同不在素因理地的样同么什为 二 。越优于过件条理 地的国中是而�隔阻理地是不并因原的本根�说上义意种某从但�力动的放开乏缺期长实确上史历国中 5 。径途一唯的放 开是不并洋海�件条一唯的否与放开定决是不也境环理地然自次再�的同不是度程的响影�下件条力产 生的同不在次其�境环理地的闭封或放开的对绝在存不�先首�的对相是响影的闭封与放开对境环理地 4 。同相不各度程响影和响影化文来外的受所区地同不的国中使也�响影的大很有播传的化文对碍障理地 3 。响影化文来外的度程同不了到受�念观想思与式方活生同不的群人同不了成形�件条质物与境环理地 的同不。响影的输运通交是别特、动活类人对碍障理地�为现表要主响影的性样多化文国中对境环理地 2 。用作的大很了起性续延的化文国中对明文业农。播 传而大扩的区业农着随也�区业农于成形们它�的上础基的产生业农在立建是都�的神精是还�的质物 是论无�化文统传的位地导主占国中在�区地宜适最的衍繁和存生姓百上史历国中是是带一游下中河黄 1 。明说例举�响影的大较过生产展发和成形的化文国中对素因理地些哪上史历 一 境环理地史历的化文国中 章一第 。础基的实现和据根的史历供提化文新创开们我为�人国中的天今着响影在不刻无时无它�性异变、性实 现的活鲜有具面方一另�性传遗、性史历的烈强有具面方一、则准为行、念观值价、式方维思的传相代代 、的含蕴所化文统传�品列陈的里馆物博是不�性实现和性史历有具�晶结的史历族民华中是化文统传国中 �化文统传国中价评和识认样怎 四 �艺精物俗语社�为记简可统系大六�好为住记是还里这�意注� 。等惯习俗风、号符言语、术艺、神 精、系关会社、质物即�说统系子大六有。值价与想思、惯习俗风、度制、质物为分即�说次层四有�次 层三神精、度制、质物为分即�说次层三有�化文神精和化文质物为分即�说分两有�剖解构结的化文对 �容内些哪括包次层四的构结化文 三 。”化文小“称又�化文态心是要主�果 结其及动活造创神精于注专�分部的果结其及动活造创质物于关中活生史历——会社类人除排化文的义狭 。化文大为称被又以所�泛广常非面盖涵其�式方存 生的特独的然自于立卓类人于眼着�别区质本的界然自与会社类人�物动般一与类人于眼着�化文的义广 �别区和系联的化文义狭与化文义广解理样怎 二 。善完和高提断不的 质素体群与体个类人有也�观改断不的能功、态形、貌面然自有即现体其。程过的念观值价身自现实步逐 而体客界然自造改、用利、应适�动活践实会社过通体主类人即�化类人或化人�指是义含性质实的化文 �”化人的然自“是就化文说么什为 一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圣才出品】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圣才出品】

第5章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1.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融表5-1 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融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融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原农耕文化与南方山地游耕文化的交融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杰出贡献多民族文化中外文化第一次大交汇融合与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汇中外文化交汇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东亚国家对中华文化的吸收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中国对世界的影响2.中原农耕文化与南方山地游耕文化的交融表5-2 中原农耕文化与南方山地游耕文化的交融3.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杰出贡献表5-3 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考点二: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汇1.中外文化第一次大交汇表5-4 中外文化第一次大交汇2.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明朝万历年间,延绵四个世纪至今。

这次的大融会是中国人面对水平超过自己的欧洲(后来还有美国、日本)文化,东西文化的强烈反差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系统造成的震撼,其程度大大超过以往。

(1)明代万历年间耶稣会士来华,通过介绍西洋科学、哲学、艺术,引起士大夫的注意和敬重,以此扩大耶稣会的影响。

(2)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包括欧洲的古典哲学、逻辑学、美术、音乐以及自然科学。

一些先进人士认识到这些西洋学术值得中国认真采纳。

(3)徐光启等科学家努力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加以“会通”,晚明的数学与天文学等面目为之一新。

(4)初入关的满洲贵族统治集团对西方科学技术不带偏见,主张吸收。

康熙帝更是引进西学的杰出人物。

(5)18世纪,封建生产方式趋于没落,统治集团固步自封,使“西学东渐”的进程在雍正以后戛然中止。

(6)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列强打破了清帝国紧闭的大门,中国社会及其文化系统迅即发生解体,此后欧洲近代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汇具有强制的性质,其规模与速度都大大超过明清之际。

(7)中国人采纳西方文化的基本线索是:首先接受的是“火器历法”,随之是“制械练兵”,然后是“西政”(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国思想)。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圣才出品】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圣才出品】

5 / 1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考点二: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技术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成就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文明的伟大的技术成就,改变了整个丐界历史的迚程, 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
1.火药
表 7-5 火药概况
2.指南针
表 7-6 指南针概况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7 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天学
中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 数学
医学

火药

指南针
古 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技术的伟大成就 印刷术

造纸术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术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和近代落后的原因 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滞的原因
【考点归纳】 科学是指人们关亍自然现象和规律的知识体系,而关亍工具、物质产品以及它们被用来 达到实用目的的方式的知识则被称作技术。
考点一:中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
1.天学
1 / 1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表 7-1 天学的成就
2 / 1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立亍现代科学之林。其具体成就如:《黄帝内经》《伡寒杂病论》、“麻沸散”、针灸等。 ②不中医学密切相关的中药学同样有丼丐瞩目的成就。如《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代表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全面系统地总结了 16 丐纪以 前中国的药物学成就,涉及许多科学领域,丌仅对中国医药学和自然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8 / 15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资料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资料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完整版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
本书是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了该教材的国内外配套资料和其他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绪论
0.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文化的含义
1“文”与“化”
表0-1“文”与“化”
2文明
文明兼具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双重意义,其意义接近广义文化。

3自然的人化
表0-2自然的人化
4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表0-3广义文化
表0-4四层次说的具体内容
表0-5狭义文化
表0-6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关系
考点二:中国文化
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国度性。

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的土地上创造的文化即为中国文化。

1中国传统文化是丰厚的遗产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主要有:
(1)既是历史的结晶,又是活的生命。

(2)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

(3)不仅影响着现实,也在新的时代中发生蜕变。

2学习、研究中国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表0-7学习、研究中国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圣才出品】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圣才出品】
(4)中国文化的伦理型特征,主要源于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完善及其影响的长期存在。 宗法制度下的血亲意识有的转化为法律条文,主要是形成宗法式的伦理道德,长久地左右着 人们的社会心理和行为规范。
(5)在社会心理方面,中国人向来对血缘关系格外注重,其语言表现是亲属称谓系统 的庞杂精细。“尊亲”成为中华民族古已有乊的道德传统,孝道被视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核心 和母体。
3.中国文化的诸特点对中国现代社会有何影响? 答:(1)中国文化的特点 ①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②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 ③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 ④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
8/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⑤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 ⑥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 ⑦经学优先幵笼罩一切文化领域。 (2)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 ①中国人往往表现出习故蹈常的惯性,喜常恶变。反映在精英文化中,求“久”的观念 应运而兴。反映在民间心态中,是对用具追求“经久耐用”,对统治希望稳定守常,对家族 祈求延绵永远。 ②每个人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责仸和义务,个人的权利则丌那么重要。由尊祖到敬宗 再到收族,整个社会就团结统一起来。传统文化重家族轻个人、重群体轻个体,忽略个人在 社会中的权利,使道德平等意识仅仅成为一种理想,不“权利”相联系的“法制”观念没有 用武乊地。 ③从文化史角度看,由于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广泛影响,在古代学术史上关于严密逻辑 结构的理论、关于技术性控制的实验,以及二者乊间相互联系验证的操作,都没有得到重视 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轻自然的倾向是近代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乊一。 ④中国文化的伦理性能鼓舞人们自觉维护正义、忠于国家民族、抵御外来侵略、保持高 风亮节。 ⑤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以究天人乊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世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⑥天人合一、主客混融的观念使古代的知识论从未不道德伦理学说明晰地区分开,伦理 道德学说作为社会心理状况的理论升华绵延丌断,甚至成为众多学科门类的出发点和归宿, 成为中华学术的首要重心。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圣才出品】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圣才出品】

第4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中国人起源原始物质文化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原始观念文化原始社会组织上古文化分布殷商神本文化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周人的文化维新春秋战国的社会状况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百家兴起及其学派特征华夏族的最终形成秦朝中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国汉朝传玄学的兴起统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道教创制与佛教传入文儒、玄、佛、道的冲突激荡化文化背景的隋唐——隆盛时代文化气派发艺术成就展概述历理学的建构程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勃兴士大夫文化市民文化教育和科学成就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会元杂剧及其文化意义中外文化交流文化背景文化专制明清——沉暮与开新早期启蒙思潮古典文化西学东渐及其中断1.中国人起源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

中国文化起源与中国人起源实质上是联系在一起的。

表4-1 中国人与中国文化2.原始物质文化表4-2 原始物质文化3.原始观念文化表4-3 原始观念文化4.原始社会组织人在世界中的关系有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社会内人与人的关系两种。

在上古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为男女通婚关系,以及由此关系制约的氏族关系。

其组织形式有原始群、家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等。

表4-4 原始社会组织5.上古文化分布表4-5 上古文化分布考点二: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1.殷商神本文化以尊神重鬼为特色的殷商文化,是人类思维水平处于蒙昧阶段的产物。

表4-6 殷商神本文化2.周人的文化维新表4-7 周人的文化维新。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圣才出品】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知识框架】
第 12 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12.1 复习笔记
【考点归纳】 考点一:传统伦理道德不中国文化 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乊一。
1 / 1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2 / 1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孝悌”乊德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怂样的历史意义?在 21 世纨,它是否还具有合 理的道德价值?
答: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其根本是孝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乊本欤”。 (1)孝悌乊德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①孝悌乊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得到普遍的奉行。由此形成一种浓烈的家族亲情,对家庭关系,迚而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 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 ②中华民族乊所以形成坚韧的伦理实体并经久丌衰,不孝悌乊德的弘扬及其所形成的稳 固的家庭关系有着丌可分割的联系。 (2)21 世纨,孝悌仍然具有合理的道德价值 ①“孝悌”怃想是人们日常伦理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它根植二中国深厚的哲学和 文化土壤中,并贯穿二几千年的中国社会,最终发展成为维系家族和睦不社会稳定的纽带和 基石。正是由二人们对“孝悌”怃想的重规,才使得中国传统中以家族为中心的伦理道德体 系长盛丌衰。 ②只有做到最基本的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才能使其他亊情有条丌紊地迚行。在现代家 庭中提倡父慈子孝、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可以增强每一个家庭成员的道德责仸和义务感, 有助二家庭的稳定。 ③成年人孝敬自己的父母,就是对自己未成年子女最好的言传身教。人们只有将“孝悌” 怃想内化吸纳,自觉接受并践行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才有利二他们将来在社会上遵循其 他伦理道德觃范。因此,“孝悌”怃想是人们接受其他道德觃范的基础。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古代艺术)【圣才出品】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古代艺术)【圣才出品】

考点二:中国古代艺术各个门类的风采与成就 1.建筑 从西安半坡圆形住房和大方形房屋开始,可分为四大类型:宫殿、陵墓、寺庙和园林。
3 / 1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表 10-3 中国古代主要建筑及特点
2.雕塑
13 / 13
4 / 1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表 10-4 中国古代雕塑
3.书法
5 / 1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表 10-5 中国古代书法
4.绘画
6 / 13
圣才电子书

考点三:中国古代艺术的整体风貌
9 / 1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中国艺术各门类有各自独具的特色,但又有为中国文化的特质所规定或制约的共同风貌。 1.中国艺术的内在精神
表10-9 中国艺术的内在精神
2.中国艺术的基本类型 表 10-10 中国艺术的基本类型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表 10-6 中国古代绘画
5.音乐
7 / 1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表 10-7 中国古代音乐
6.戏曲
8 / 1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表 10-8 中国古代戏曲
10 / 1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 表 10-11 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
11 / 1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主要代表作是( ) A.《洛神赋图》 B.《清明上河图》 C.《荷花图》 D.《墨梅图》 【答案】A 【解析】顾恺之的代表作《洛神赋图》是以曹魏大诗人曹植的著名诗篇《洛神赋》为 题材创作的巨幅绢本着色画卷。B 项,《清明上河图》为北宋张择端的作品,是中国十大传
4 /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世名画之一。C 项,《荷花图》为张大千作品,水墨纸本,整幅画构图饱满,疏密有致,用
笔豪放大气,格调清新典雅。D 项,《墨梅图》是著名画家王冕的作品,此画神韵秀逸,令
后人叹赏不已,对明清画坛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8.张择端、阎立本、唐寅、郑板桥分别是哪个朝代人?( ) A.宋、唐、明、清 B.清、明、唐、宋 C.宋、元、清、明 D.唐、宋、明、清 【答案】A 【解析】张择端,北宋画家,代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阎立本, 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代表作品有《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 等;唐寅,明代画家、文学家,代表作品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六如 居士集》等;郑板桥,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 世独立,世称“三绝”,著有《板桥全集》。
二、选择题 1.唐朝时期书法艺术达到极高境界,其中楷书四大家是( )。[首都师范大学 2011 年研] A.张旭、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 B.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
1 /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C.孙过庭、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
9.画圣吴道子的传世作品是( )。 A.《历代帝王图》 B.《步辇图》 C.《游春图》 D.《送子天王图》 【答案】D
5 /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解析】吴道子,唐代画家,传为“画圣”。主要代表作有:《五圣图》《孔子行教像》
《送子天王图》等。AB 两项,《历代帝王图》《步辇图》为唐代画家阎立本所作。C 项,
5.唐代的燕乐是服务于( )生活的一种音乐形式。[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0 年研] A.军旅 B.市民 C.寺庙 D.宫廷
3 / 17
圣才电子书

【答案】D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解析】在唐代数百年间,特别是盛唐时代,不但对外文化交流十分频繁,而且文化
2.______,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制作过程很复杂,有三十多道工序。[中国传媒大 学 2010 年研]
【答案】景泰蓝 【解析】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它的制作过程很复杂,有三十多道工序。先 要制作铜胎,然后在铜胎上作画,即掐丝;再在图案上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叫做点 蓝。最后经高温烧后而凝结。烧好之后,还要细细打磨,再经镀金,一件景泰蓝制品才得 以完成。
《游春图》作者是北齐画家展子虔。
10.《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 )的作品。 A.王羲之 B.王祯 C.李清照 D.张择端 【答案】D 【解析】《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卷以长 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 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生活也十分活跃,燕乐、曲子和变文代表了这一时期音乐文化的成就。其中,“燕乐”是宫
廷宴饮之乐。
6.以画绝、才绝、痴绝而被称为“三绝”的古代中国画家是( )。 A.东晋顾恺之 B.唐代吴道子 C.宋代李公麟 D.明代唐伯虎 【答案】A 【解析】顾恺之,字长康,今江苏无锡人,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即画绝、才绝和痴绝。
3.唐代对绘画有四种评价标准,到了宋代( )成为对画作的最高评价。[北京大 学 2010 年研]
A.逸品 B.神品
2 / 17
圣才电子书

C.妙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D.能品
【答案】A
【解析】宋代时,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把“逸品”列为首位。“逸格”是指不注
D.怀素、张旭、孙过庭、柳公权
【答案】B
【解析】唐朝楷书四大家是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A 项,张旭善草书,
杜甫《饮中八仙歌》说他“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C 项,
孙过庭楷行兼善,尤擅草书。D 项,怀素是著名的草书书法家。
2.汉族( )民居一般遵循“小河——房屋——街道——房屋”的建筑格局。 A.江南 B.徽州 C.闽粤 D.北京 【答案】A 【解析】南方各地习俗和自然条件不同,在住房建筑布局上也有差异:江南民居一般 遵循“小河——房屋——街道——房屋”的建筑格局,建筑大都贴水而筑,临水而建。B 项,徽派建筑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C 项,闽粤客家土楼和围屋环环相套, 构成了一个封闭式环形聚居的奇妙世界。D 项,北京民居主要为四合院布局。学习平 台
第 10 章 中国古代艺术
一、填空题 1.唐朝用釉子涂染在青铜器上的陶器的名称是______。[北京大学 2010 年研] 【答案】唐三彩 【解析】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它是陶坯上涂 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 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意绘画的规矩,笔墨精炼,意趣出常;“神格”指形神兼备,立意妙合自然;“妙格”指
绘画得心应手,笔墨精妙;“能格”指有功力,能生动表现对象物的作品。
4.“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中山大学 2011 年研] A.笛子 B.琵琶 C.二胡 D.古筝 【答案】B 【解析】“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错落有致,疾乱中自有章法,像珍珠掉落玉盘 一样清脆动听。珠落玉盘更是形容每一声都清脆悦耳,没有混音乱音。这一句描写了琵琶 女技艺的高超,手法的快捷,该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