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手册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总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总览

我们来了解一下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的内容和结构。

本教案共分为11个单元,分别为:“计算乘法”、“长方形的面积”、“时钟与日历”、“简便计算”、“数的整体概念”、“小数扩展”、“角的认识”、“使用图形工具绘制图形”、“平移和对称”、“周长和面积”、“测量分数”。

每一个单元内容囊括了该单元所需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同时还提供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练习,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该单元的内容。

在本教案中,每个单元都采用了“导入、学习、巩固、拓展、练习”的教学模式。

导入部分,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做好铺垫。

学习部分,教师通过讲解相关知识点,引领学生逐渐掌握该单元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巩固部分,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

拓展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探索更多的数学知识和应用场景。

练习部分,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检测对所学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每个单元的学习部分,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前热身、小组讨论、提问互动、游戏、模拟体验等,使学生在活动式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案的备课部分,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自行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在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中迅速提高数学水平。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总览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加互动、更加有趣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数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分数的乘除法1.1 分数的乘法1.2 分数的除法2.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1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2.2 梯形的特征3. 第三单元:小数的乘法和除法3.1 小数的乘法3.2 小数的除法二、教学目标1. 掌握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应用。

3. 学会小数的乘除法运算,提高计算准确性和速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小数的乘除法运算。

2.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小数的乘除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引入分数的乘除法,如让学生分组,每组有若干物品,要求平均分配,引发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好奇心。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以购物情境为例,引入小数的乘除法运算。

2. 新课:详细讲解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结合实际例题进行讲解。

通过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深入讲解小数的乘除法运算方法,并进行例题讲解。

3. 课堂练习:设计分数乘除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识别和应用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回答。

设计小数乘除法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 课堂小结:概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章节和内容要点,突出重点和难点。

2.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关键信息和易错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数的乘除法练习题。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识别和应用题。

小数的乘除法练习题。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分数、小数和几何图形,学以致用。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部学习资料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部学习资料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部学习资料目录第一周四则运算 (1)第二周观察物体 (9)第三周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 (13)第四周乘法分配律及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18)第五周第三单元检测评讲 (24)第六周小数意义、性质及大小比较 (26)第七周单位换算及求近似数 (32)第八周第四单元检测评讲 (37)第九周三角形的认识 (39)第十周期中检测评讲 (45)第十一周小数加减法及稍复杂的单位换算 (48)第十二周第六单元检测评讲 (55)第十三周轴对称和平移 (56)第十四周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59)第十五周鸡兔同笼问题及期末复习 (63)第一周四则运算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被减数=差+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3)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

(4)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3)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4)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与0有关的运算“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6、四则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同级运算从左往右算。

新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整理】

新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整理】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关0的运算)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解决问题三、编排特点1.增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突出对知识的梳理和总结。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三步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会解答用两、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

2.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仅供参考,老师们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六、教学建议1.要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数量关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学。

由于本单元是将解决问题和四则混合运算有机结合起来编排的,因此,在教学中每节课都要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数量关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学,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1)要注意加强审题和对数量关系的分析。

●有哪些数量?这些数量分别表示什么?●哪两个数量之间有关系,有什么关系?(2)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根据问题选择分析方法:●从条件入手●从问题入手●从关键句入手(3)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外化形式。

●示意图●线段图●枝形图(4)在训练课中要注意补充相应的习题进行训练。

因为关于整数的三步的实际问题在本册中已达到最难的程度,进入了收尾。

2.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

因此,教学中要把握好要求,即在解决问题时可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然后在综合算式中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与运算顺序结合起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要点(精编).doc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要点(精编).doc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0 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 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 + 0 =a 0 + a = 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 -0 = 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 - a = 0④一个数和0 相乘,结果得0:a × 0 = 0 ; 0 × a = 0⑤0 除以一个非0 的数,结果得0:0 ÷ a = 0 ;⑥0 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5、租船问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表格版,6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表格版,64页)

最新审定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四则运算二、【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措施】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

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教学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课时 1 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2.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精选13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精选13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篇1一、说教材(一)教育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较”的第二课时。

“小数大小的比较”包括:①小数位相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进一步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是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比较到抽象思维形成比较的掌握过程,即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对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小数大小的比较”是本节的重点,其中“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往往仿照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只根据小数位的多少来判断小数的大小,容易出现错误,所以讲清“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2、使学生掌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说教法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

采用直观、启发、讨论、抢答、尝试、练习等多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我通过本的教学,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看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教学共分五个环节进行:①温故互查引入新课;②设问导读学习新知;③自我检测发现问题;④巩固练习总结;⑤课堂检测。

(一) 温故互查引入新课通过2人小组复述回忆整数大小的比较的方法;即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小学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共(42页)

【小学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共(42页)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月日第课时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27+85=113(人)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329×6 =2×987=1974(人) =1974(人)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

(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精品复习资料(含教学计划、知识点归纳、习题)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精品复习资料(含教学计划、知识点归纳、习题)

下期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一、复习目的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基本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

通过总复习把本册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更好地掌握,并把各单元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使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另外通过总复习,查缺补漏,使学习学困生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打好基础。

二、复习内容(各单元知识点、重点、难点)1.第一、三、六单元:四则运算、简便计算。

(1)四则运算的方法(只有加减。

只有乘除。

加减乘除混合。

有括号算式的计算以及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

(2)关于0的计算(3)简便计算——掌握概念。

能用符号或字母表示。

能进行顺向、逆向的运用①加法交换律、②加法结合律、③乘法交换律、④乘法结合律、⑤乘法分配律、⑥减法的性质、⑦连除的简便计算(4)注意易错题目如:125×8÷125×8 598-(398-128)625÷25÷4 625÷25×4 64÷8×125(5)注意书本各练习中思维灵活应用题▲复习重点:计算、概念及运用、解决问题。

▲复习难点:运算定律的逆向运用、易错题目的巩固练习、注意思维灵活应用题。

a-(b+c)=a-b-c a÷(b×c)=a÷b÷ca+(b+c)=a+b+c a×(b×c)=a×b×ca×c+b×c=(a+b)×c2.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会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形状。

(2)会画出从前面看、上面看、侧面看到的图形。

▲复习重点:会观察。

操作绘图▲复习难点:操作绘图3.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数位顺序表与计数单位。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情景导入】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新课讲授】1.揭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师:已知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怎么计算?师: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师: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教师集体讲解展示:(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2)列式为:1956-814=1142(km)(3)列式为:1956-1142=814(km)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小题与第(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

第(2)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

第(3)题也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教师小结: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资料整理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资料整理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情景导入】: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新课讲授】:1.揭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已知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怎么计算?师: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师: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教师集体讲解展示:(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2)列式为:1956-814=1142(km)(3)列式为:1956-1142=814(km)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小题与第(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

第(2)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

第(3)题也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教师小结: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小学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共(42页)

【小学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共(42页)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月日第课时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27+85=113(人)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329×6 =2×987=1974(人) =1974(人)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

(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手册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手册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手册(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教学工作手册2015——2016学年度第二期学校共安小学班级四年级科目数学教师熊朝军乐山市金口河区教科局制2016年 02月 22 日教学计划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分析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关系;2.乘除法意义和各部分之间关系(含有关0的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知识点: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用正方体搭成的同何组合体的形状;2.从同一个位置观察用正方体搭成的3个几何体的形状。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知识点:1.加法的运算定律;2.乘法的运算定律。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2.小数的大小比较,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4.小数与单位换算,5.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比较小数的大小。

第五单元三角形知识点:1、三角形的特性,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内角和.教学重难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减法知识点:1.小数的加减法,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重难点:会计算小数加减法及混合运算,会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知识点:1.轴对称,2.平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体会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简单图平移后的图形感受平移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教案整理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教案整理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情景导入】: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新课讲授】:1.揭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已知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怎么计算?师: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师: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教师集体讲解展示:(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2)列式为:1956-814=1142(km)(3)列式为:1956-1142=814(km)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小题与第(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

第(2)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

第(3)题也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教师小结: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工作手册 2015——2016学年度
第二期
学校共安小学
班级四年级
科目数学
教师熊朝军
乐山市金口河区教科局制
2016年 02月 22 日
教学计划
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分析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知识点: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关系;2.乘除法意义和各部分之间关系(含有关0的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知识点: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用正方体搭成的同何组合体的形状;2.从同一个位置观察用正方体搭成的3个几何体的形状。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知识点:1.加法的运算定律;2.乘法的运算定律。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知识点: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2.小数的大小比较,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4.小数与单位换算,5.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比较小数的大小。

第五单元三角形
知识点:1、三角形的特性,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内角和.
教学重难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减法
知识点:1.小数的加减法,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重难点:会计算小数加减法及混合运算,会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
知识点:1.轴对称,2.平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体会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简单图平移后的图形感受平移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知识点:1.平均数;2.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难点: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用自己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会制作复工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回答问题。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知识点:鸡兔同笼
教学重难点: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计划
教学进度
考试情况分析(期末)考试科目
一、成绩统计命题方式
辅导后进生记载
教学工作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