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11 配置动态负载分担
交换机链路聚合负载分担模式
交换机链路聚合负载分担模式交换机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是一种将多个物理链路(或虚拟链路)汇聚为一个逻辑链路的技术,以提高网络带宽、增强连接可靠性和故障容忍能力。
链路聚合模式旨在实现高效的负载均衡,从而实现更好的网络性能。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链路聚合的工作原理。
在链路聚合模式中,多个物理链路被绑定在一起,形成逻辑链路,该逻辑链路被交换机视为单个高带宽的链路。
这使得链路聚合在真实网络环境中非常有用,特别是在需要处理高流量和高负载的情况下。
链路聚合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负载分担:非可控模式(Static mode)和可控模式(Dynamic mode)。
非可控模式是最简单的方式,它基于源IP地址或目的IP地址将数据流分发到不同的物理链路上。
这种方式可以在配置交换机时静态地将数据分发到不同的链路上,但缺点是无法实现真正的负载均衡,因为数据无法根据链路的负载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相比之下,可控模式使用一种叫做“端口聚合控制协议”(Port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简称PACP)的协议来动态地管理链路聚合。
PACP允许交换机动态地将数据流根据链路的负载情况进行分发,从而实现真正的负载均衡。
当链路上的负载不均衡时,交换机可以动态地将新的数据流路由到其他链路上,从而减轻负载。
实际应用中,链路聚合可以在不同层次的网络中使用,如数据中心网络、企业网络等。
在数据中心网络中,链路聚合可以将多个高速网络连接绑定在一起,以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好的可靠性。
在企业网络中,链路聚合可以将多个链路连接在一起,将数据流分发到不同的链路上,以提高网络性能和可扩展性。
除了负载分担之外,链路聚合还具有故障容忍的优点。
当其中一个物理链路发生故障时,链路聚合技术可以自动地将数据流重新路由到其他正常的链路上,从而保证网络的连通性和可靠性。
这使得链路聚合在需要高可靠性的网络环境中非常有用,特别是在数据中心等环境中。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13维护VXLAN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13维护VXLAN13维护VXLAN13.1 配置VXLAN告警上报功能为了方便运维,及时了解VXLAN网络的运行状态,可以配置VXLAN告警上报功能,将VXLAN的状态变化通知给网管系统,提醒用户注意。
操作步骤步骤1执行命令system-view,进入系统视图。
步骤2执行命令snmp-agent trap enable feature-name nvo3 [ trap-name{ hwnvo3vxlantnldown | hwnvo3vxlantnlup | hwnvo3vxlanipv6tnldown |hwnvo3vxlanipv6tnlup } ],打开VXLAN告警开关。
缺省情况下,VXLAN告警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步骤3执行命令commit,提交配置。
----结束检查配置结果VXLAN告警上报功能配置成功后,可以按如下操作查看VXLAN 告警开关的状态信息。
执行命令display snmp-agent trap feature-name nvo3 all,可以查看到VXLAN模块的所有告警开关信息。
13.2 统计并查看VXLAN报文统计信息当需要检查网络状况或处理网络故障时,可以在设备上打开BD、VXLAN隧道、二层子接口的流量统计功能,统计并查看VXLAN报文的统计信息。
说明在配置本功能时,如果设备上出现因资源不足而导致业务下发失败的提示,建议您采用MQC的方式进行流量统计配置。
对于CE6870EI、CE6875EI,二层子接口的流量统计与BD流量统计、VLAN流量统计互斥。
操作步骤●使能BD内报文统计功能a.执行命令system-view,进入系统视图。
b.执行命令bridge-domain bd-id,创建广播域BD,并进入BD 视图。
缺省情况下,没有创建BD。
c.执行命令statistics enable,使能BD内报文统计功能。
缺省情况下,BD内报文统计功能处于去使能状态。
华为交换机负载均衡命令
华为交换机负载均衡命令华为交换机负载均衡命令是网络管理员在配置和管理华为交换机时使用的一组命令,用于实现负载均衡的功能。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华为交换机负载均衡命令的问题,从基本概念到具体配置和管理操作。
第一部分:负载均衡的基本概念在开始具体介绍华为交换机负载均衡命令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负载均衡的基本概念。
负载均衡是一种技术,旨在分担网络流量或请求,以确保每个设备或服务器上的工作负载均衡,从而提高整个网络或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负载均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我们将主要关注基于网络设备的负载均衡,特别是华为交换机。
第二部分:华为交换机负载均衡命令的配置和管理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深入研究华为交换机负载均衡命令的配置和管理过程。
请注意,这些命令可能会因不同的交换机型号和软件版本而有所不同,我们将以华为S系列交换机为例进行说明。
1. 登录华为交换机登录华为交换机的命令取决于所使用的终端设备和连接方式。
首先,您需要确保与交换机相连的终端设备和交换机处于同一网络中,并且已正确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您可以使用ssh、telnet或console命令登录交换机。
2. 进入交换机的系统视图一旦成功登录交换机,您需要切换到系统视图以进行负载均衡的配置和管理。
系统视图是管理交换机的最高级别视图,可以使用system-view命令进行进入。
3. 配置负载均衡策略在系统视图下,您可以使用load-balance命令配置负载均衡策略。
负载均衡策略是决定如何分配流量或请求的规则。
华为交换机通常支持基于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端口和目标端口的负载均衡策略。
您可以使用load-balance命令指定要使用的负载均衡策略。
4. 配置负载均衡组基于负载均衡策略,您可以配置负载均衡组来实际分担流量或请求。
您可以使用load-balance group命令创建负载均衡组,并根据需要指定负载均衡策略。
5. 配置负载均衡组的成员一旦创建了负载均衡组,您需要将实际的网络接口或服务器添加为负载均衡组的成员。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11 组播VLAN配置
11组播VLAN配置关于本章组播VLAN复制功能可以使三层设备只需把组播数据传送给该组播VLAN,而不必再为每个用户VLAN都复制一份组播报文,减少带宽浪费。
11.1 组播VLAN的简介介绍组播VLAN的定义和目的。
11.2 原理描述介绍组播VLAN功能的实现原理。
11.3 配置任务概览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组播VLAN有不同的配置方式。
11.4 配置注意事项介绍配置组播VLAN的注意事项。
11.5 缺省配置介绍缺省情况下,组播VLAN的配置信息。
11.6 配置组播VLAN介绍组播VLAN的详细配置过程。
11.7 配置举例介绍组播VLAN复制功能的配置举例。
11.8 常见配置错误介绍了常见的配置错误的故障现象以及处理步骤。
11.1 组播VLAN的简介介绍组播VLAN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组播VLAN全称Multicast VLAN,用于将接收到的相同的组播数据在不同的用户VLAN进行复制分发。
目的二层组播侦听功能很好的弥补了组播数据如果到达的是二层广播网络,就会进行广播的缺陷。
但是这种功能是基于一个广播域,即基于VLAN来实现的。
如果不同VLAN的用户有相同的组播数据需求时,上游路由器仍然需要发送多份相同报文到不同VLAN中。
通过在二层设备上配置组播VLAN功能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实现了在二层网络设备上进行跨VLAN组播复制。
在二层设备上部署了组播VLAN功能后,上游路由器不必在每个用户VLAN内都复制一份组播流,而是数据流在组播VLAN内复制一份后发送给二层设备。
这样就避免了组播流在上游路由器的重复复制,不仅节省了网络带宽,又减轻了上游路由器的负担。
11.2 原理描述介绍组播VLAN功能的实现原理。
基于用户VLAN的组播VLAN交换机支持将用户VLAN与组播VLAN进行绑定,实现在不同的用户VLAN间进行组播报文复制。
基于用户VLAN的组播VLAN功能提供了组播VLAN复制功能中最核心的功能:上游设备只需要向配置了组播VLAN的交换机上发送一份组播数据,然后交换机再将其复制分发到有相同组播需求的不同用户VLAN中,从而减少了上游设备与交换机之间的带宽浪费,即如图11-1所示。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8 流量抑制及风暴控制配置
8流量抑制及风暴控制配置关于本章流量抑制及风暴控制配置包括流量抑制及风暴控制的基础知识、配置方法、配置举例和常见配置错误。
8.1 流量抑制及风暴控制简介介绍流量抑制及风暴控制的定义和作用。
8.2 原理描述介绍流量抑制及风暴控制的实现原理。
8.3 应用场景介绍流量抑制及风暴控制的应用场景。
8.4 配置注意事项介绍了设备支持的流量抑制及风暴控制特性的相关配置注意事项以及两者的区别。
8.5 缺省配置介绍设备的流量抑制及风暴控制缺省值。
8.6 配置流量抑制通过配置流量抑制,防范广播风暴,保障设备转发性能。
8.7 配置风暴控制通过配置风暴控制,防范广播风暴,保障设备转发性能。
8.8 配置举例配置举例包括组网需求、配置思路、配置步骤和配置文件。
8.9 参考信息介绍流量抑制及风暴控制的参考标准和协议。
8.1 流量抑制及风暴控制简介介绍流量抑制及风暴控制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流量抑制和风暴控制是两种用于控制广播、组播以及未知单播报文,防止这三类报文引起广播风暴的安全技术。
流量抑制主要通过配置阈值来限制流量,而风暴控制则主要通过关闭端口来阻断流量。
未知单播报文是指目的MAC地址未被设备学习到的单播报文。
目的当设备某个二层以太接口收到广播、组播或未知单播报文时,如果根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设备不能明确报文的出接口,设备会向同一VLAN内的其他二层以太接口转发这些报文,这样可能导致广播风暴,降低设备转发性能。
引入流量抑制和风暴控制特性,可以控制这三类报文流量,防范广播风暴。
8.2 原理描述介绍流量抑制及风暴控制的实现原理。
8.2.1 流量抑制的基本原理流量抑制特性按以下形式来限制广播、组播以及未知单播报文产生的广播风暴。
l在接口视图下,入方向上,设备支持分别对三类报文按百分比、包速率和比特速率进行流量抑制。
设备监控接口下的三类报文速率并和配置的阈值相比较,当入口流量超过配置的阈值时,设备会丢弃超额的流量。
CE6870EI不支持按包速率进行流量抑制。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3 以太网链路聚合配置
3以太网链路聚合配置3.1 以太网链路聚合简介介绍以太网链路聚合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以太网链路聚合Eth-Trunk简称链路聚合,它通过将多条以太网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成为一条逻辑链路,从而实现增加链路带宽的目的。
同时,这些捆绑在一起的链路通过相互间的动态备份,可以有效地提高链路的可靠性。
目的随着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用户对骨干链路的带宽和可靠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传统技术中,常用更换高速率的设备的方式来增加带宽,但这种方案需要付出高额的费用,而且不够灵活。
采用链路聚合技术可以在不进行硬件升级的条件下,通过将多个物理接口捆绑为一个逻辑接口,达到增加链路带宽的目的。
在实现增大带宽目的的同时,链路聚合采用备份链路的机制,可以有效的提高设备之间链路的可靠性。
链路聚合技术主要有以下三个优势:l增加带宽链路聚合接口的最大带宽可以达到各成员接口带宽之和。
l提高可靠性当某条活动链路出现故障时,流量可以切换到其他可用的成员链路上,从而提高链路聚合接口的可靠性。
l负载分担在一个链路聚合组内,可以实现在各成员活动链路上的负载分担。
3.2 原理描述介绍以太网链路聚合的实现原理。
3.2.1 基本概念如图3-1所示,DeviceA与DeviceB之间通过三条以太网物理链路相连,将这三条链路捆绑在一起,就成为了一条逻辑链路,这条逻辑链路的最大带宽等于原先三条以太网物理链路的带宽总和,从而达到了增加链路带宽的目的;同时,这三条以太网物理链路相互备份,有效地提高了链路的可靠性。
Eth-Trunk链路两端的速率必须保持一致,建议Eth-Trunk链路两端相连的物理接口的数量、jumbo和流控配置保持一致。
图3-1 Eth-Trunk示意图DeviceA DeviceB链路聚合接口可以作为普通的以太网接口来使用,实现各种路由协议以及其它业务。
与普通以太网接口的差别在于:转发的时候链路聚合组需要从成员接口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接口来进行数据转发。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6 1588v2(PTP)配置
6 1588v2(PTP)配置6.1 1588v2简介6.2 1588v2原理描述6.3 1588v2应用场景6.4 1588v2配置注意事项6.5 1588v2缺省配置6.6 配置动态1588v2(设备作为OC)6.7 配置动态1588v2(设备作为BC)6.8 配置静态1588v2(设备作为OC)6.9 配置静态1588v2(设备作为BC)6.10 维护1588v26.11 1588v2配置举例6.1 1588v2简介定义1588协议由IEEE定义,全称为“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密时钟同步协议”(Precision Clock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for Networked Measurement andControl Systems),简称PTP(Precision Time Protocol)协议。
1588分为1588v1和1588v2两个版本,1588v1只能达到亚毫秒级的时间同步精度,而1588v2可以达到亚微秒级同步精度。
1588v2被定义为时间同步的协议,本来只是用于设备之间的高精度时间同步,随着技术的发展,1588v2也具备频率同步的功能。
现在1588v1基本已被1588v2取代,以下非特殊说明,PTP即表示1588v2。
目的在数据中心网络中,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交换机和服务器需要更精确的时间,以满足客户在网络时延测量、运维问题分析、分布式计算等业务方面对时间的高精度要求。
网络设备对时钟频率、时间相位的同步要求,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满足,包括:直连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网络时间协议NTP(NetworkTime Protocol)、以太时钟同步等。
但是,使用GPS需要给每个设备安装天线,施工、维护的成本比较高;NTP只能达到亚秒级的时间同步精度,不能满足设备的精度要求;以太时钟同步只能对频率进行同步。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4 智能无损网络配置注意事项
4智能无损网络配置注意事项涉及网元无需其他网元配合使用。
License支持各设备形态支持的智能无损网络功能、License控制情况如表4-1所示。
对于使用License控制的设备,缺省情况下,新购买设备的智能无损网络功能未打开。
如果需要使用设备的智能无损网络功能,请联系设备经销商申请并购买License。
表4-1各设备形态支持的智能无损网络功能、License控制情况版本支持表4-2支持本特性的最低软件版本说明如果需要了解软件版本与交换机具体型号的配套信息,请查看硬件查询工具。
软件版本演进关系:●除CE6881、CE6863和CE6820V100R001C00 -> V100R00200 -> V100R003C00 -> V100R003C10 -> V100R005C00 ->V100R005C10 -> V100R006C00 -> V200R001C00 -> V200R002C50 -> V200R003C00 ->V200R005C00 -> V200R005C10 -> V200R019C00 -> V200R019C10●对于CE6881、CE6863和CE6820V200R005C20 -> V200R019C10 -> V200R020C00特性依赖和限制无损队列的缓存空间优化的约束●手工配置无损队列的缓存空间优化后,需要保存配置并重启设备使配置生效。
●手工配置芯片级的Service Pool中独属于无损队列的Service Pool缓存空间的百分比后:–芯片对突发流量的转发能力将会降低,因此,需要相应调整各个端口入方向和出方向的缓存空间大小。
–需要确保不会通过DiffServ域优先级映射或包含remark流行为的流策略等方式将有损优先级映射到无损优先级。
–通过qos burst-mode命令配置的设备缓存管理突发模式仅对有损队列的Service Pool有效。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3 FC和FCoE配置
3 FC和FCoE配置关于本章FC协议是SAN网络中使用的一种数据传输协议。
FCoE是将FC协议承载在以太网上的一种协议。
CE6810LI不支持FCF和NPV功能。
仅CE6850U-HI支持FC接口。
CE5800不支持此特性。
3.1 FC SAN简介介绍FC SAN的定义和作用。
3.2 FCoE简介介绍FCoE的定义和作用。
3.3 FC原理描述介绍FC实现原理。
3.4 FCoE原理描述介绍FCoE实现原理。
3.5 应用场景介绍FCoE的应用场景。
3.6 配置任务概览设备支持三种FCoE模式:FCF模式、NPV模式和FSB模式。
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配置相应的FCoE模式。
3.7 配置注意事项介绍部署FCoE的注意事项。
3.8 兼容性列表介绍FCoE设备与友商网卡、服务器、存储以及交换机对接时的兼容性情况。
3.9 缺省配置介绍FCoE常见参数的缺省配置。
3.10 配置FCF在网络融合中,FCF主要用于连接传统SAN网络和LAN网络。
FCF能够转发FCoE报文,同时具有FCoE封装/解封装功能。
3.11 配置NPVNPV交换机位于Fabric网络边缘,处于节点设备与FCF之间,将节点设备的流量转发到FCF交换机。
3.12 配置FSB在网络融合中,FSB主要用于侦听FIP协议报文,控制FCoE虚链路的建立,预防恶意攻击。
3.13 维护FCoE维护FCoE包括查看和清除FIP报文的统计信息、监控FCoE的运行状态和调试FCoE。
3.14 配置举例介绍FCoE配置举例。
配置示例中包括组网需求、配置注意事项、配置思路等。
3.15 参考标准和协议介绍FCoE的相关参考信息。
3.16 DCB配置通过DCB的配置,可解决数据中心网络融合后的QoS问题。
3.1 FC SAN简介介绍FC SAN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存储区域网络SAN(Storage Area Networks)是一种将存储设备和连接设备集成在一个高速网络中的技术。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9 重定向配置
9.5 重定向配置举例 通过示例介绍通过MQC实现重定向。
9.1 重定向简介
通过MQC实现重定向。
重定向就是将符合流分类的报文流重定向到其他地方进行处理。
目前支持的重定向包括以下几种:
说明
仅CE6870EI支持重定向到观察口组和重定向到LSP。
l 重定向到CPU:对于需要CPU处理的报文,可以通过此配置上送给CPU。 l 重定向到接口:对于收到需要由某个端口处理的报文,或者需要将报文通过某接
9.4 配置重定向
介绍重定向详细的配置过程。
文档版本 08 (2019-03-05)
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83
CloudEngine 8800, 7800, 6800, 5800 系列交换机 配置指南-QoS
9 重定向配置
背景信息
通过配置重定向,设备将符合流分类规则的报文重定向到指定接口、GRE隧道、指定 观察口组、LSP(Label Switching Path)下一跳标签、CPU。
9.2 重定向应用场景
介绍重定向的应用场景。
组网需求
如图9-1所示,某公司由于业务需要,业务区的服务器有访问Internet的需求。为了防止 攻击并保证公司网络和数据的安全性,将报文重定向到防火墙对报文进行过滤。
图 9-1 重定向应用组网图
Internet Router
三层
Firewall
Switch A
缺省情况下,流分类中各规则之间的关系为“逻辑或”。
c. 执行命令if-match,定义流分类中的匹配规则。
流分类中可定义的规则有很多种,详细内容可参见《CloudEngine 8800, 7800, 6800, 5800系列交换机 QoS业务配置指南-MQC配置》中的“配置流分类”部 分。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2 VXLAN配置
2 VXLAN配置关于本章通过VXLAN,虚拟网络可接入大量租户,且租户可以规划自己的虚拟网络,不需要考虑物理网络IP地址和广播域的限制,降低了网络管理的难度。
2.1 VXLAN简介介绍VXLAN的定义、目的和收益。
2.2 原理描述介绍VXLAN的实现原理。
2.3 应用场景介绍VXLAN的应用场景。
2.4 配置注意事项介绍部署VXLAN的注意事项。
2.5 配置VXLAN(SNC控制器方式)介绍了SNC控制器配合设备实现VXLAN部署的方法。
2.6 配置VXLAN(AC控制器方式)介绍了AC控制器(Agile Controller-Enterprise)配合设备实现VXLAN部署的方法。
2.7 配置VXLAN(单机方式)介绍了不依赖于任何控制器,直接在设备上配置VXLAN的方法。
2.8 维护VXLAN通过维护VXLAN,可以实现清除VXLAN统计数据、监控VXLAN的运行状况等。
2.9 配置举例介绍VXLAN配置举例,配置举例中包括组网需求、配置思路、配置过程和配置文件。
2.10 参考标准和协议介绍VXLAN的参考标准和协议。
2.1 VXLAN 简介介绍VXLAN 的定义、目的和收益。
定义RFC7348定义了VXLAN 扩展方案(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 ),采用MAC in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封装方式,是NVO3(Network Virtualization over Layer 3)中的一种网络虚拟化技术。
目的作为云计算的核心技术之一,服务器虚拟化凭借其大幅降低IT 成本、提高业务部署灵活性、降低运维成本等优势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部署。
图2-1 服务器虚拟化示意图Server1Server2Server3Server4如图2-1所示,一台服务器可虚拟成多台虚拟机,而一台虚拟机相当于一台主机。
主机的数量发生了数量级的变化,这也为虚拟网络带来了如下问题:l网络隔离能力限制当前主流的网络隔离技术是VLAN或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在大规模的虚拟化网络中部署存在如下限制:–由于IEEE 802.1Q中定义的VLAN Tag域只有12比特,仅能表示4096个VLAN,无法满足大二层网络中标识大量用户群的需求。
华为MA5800 配置FTTH 业务(P2P接入)
11配置FTTH 业务(P2P接入)用户使用ONT接入到OLT,通过一个业务端口实现Internet业务、V oIP业务、IPTV业务。
业务需求l用户1(ONT_1)用户2(ONT_2)都分别采用FTTH方式接入,实现Triple play业务。
l Internet业务采用PPPoE方式接入。
l用户1可以收看所有节目,用户2只能收看BTV-1。
l V oIP业务和IPTV业务采用DHCP方式接入且从DHCP Server获取IP的方式为DHCP option-60模式。
l不同的业务流接入到OLT设备后,设备将根据业务流优先级的不同为业务流提供不同的QoS保证。
l不同的业务流通过用户侧VLAN(C-VLAN)在OLT上进行区分。
图11-1单端口多业务方式光纤接入业务配置组网图表11-1数据规划前提条件l OLT已经与BRAS、组播服务器、SoftX3000、DHCP服务器等上层设备建立连接。
l LSW连接OLT的端口VLAN与OLT上行VLAN保持一致。
操作步骤l在OLT上配置Internet业务。
a.创建VLAN并加入上行端口。
VLAN ID为100,类型为Smart。
上行端口为0/9/0huawei(config)#vlan 100 smarthuawei(config)#port vlan 100 0/9 0b.配置流量模板。
由于V oIP、IPTV、Internet通过同一端口接入,因而需要设置各业务的802.1p优先级。
一般优先级按V oIP、IPTV、Internet从高到低依次排序。
此处设置流量模板索引号为7,上网业务802.1p优先级为1。
huawei(config)#traffic table ip index 7 cir 10240 priority 1 priority-policy local-Settingc.配置业务虚端口。
将业务虚端口加入VLAN,使用流量模板7,用户侧VLAN ID为2。
华为5G负载均衡的原理说明
1、锁定负载均衡的目标小区:建议在高负荷区域内,选择配置了200M双载波的重叠覆盖的小区之间,开启负载均衡功能。
2、实施步骤,含MML配置脚本示例:(1)、开启负载均衡开关(小区级):MODNRCELLALGOSWITCH:NRCELLID=0,MLBALGOSWITCH=INTER_FREQ_CON NECTED_MLB_SW-1;(2)、调整切换目标小区的RSRP门限,高于这个门限的小区,是负载均衡的目标小区;MODNRCELLINTERFHOMEAGRP:NRCELLID=0,INTERFREQHOMEASGROUPID=0, INTERFREQMLBA4RSRPTHLD=-102;(3)、调整负载均衡的触发参数:本小区用户数高于70(INTERFREQMLBUENUMTHLD)+15(MLBUENUMOFFSET),系统会持续评估5秒。
则启动负载均衡切换:如果持续5秒内低于85用户,则退出负载均衡切换。
邻区之间的负载差值在15%(UENUMDIFFTHLD)以上才进行切换。
以上三个参数都可以通过下面脚本进行调节。
MODNRCELLMLB:NRCELLID=0,INTERFREQMLBUENUMTHLD=70,MLBUENUMO FFSET=15,UENUMDIFFTHLD=15;3、切换出的候选邻区配置需求,候选邻区用户进行负载交互:•与当前小区配置了邻区关系,且允许切换•与当前小区同基站•与当前小区异频•小区状态为可用•候选邻区也需要开启INTER_FREQ_CONNECTED_MLB_SW开关4、负载交互,确定可以切换的目标小区,满足一下条件允许切换:•当前小区与候选邻区之间的负载差> NRCellMLB.UENUMDIFFTHLD (15%)•候选邻区的连接态UE比例< 90%(即:小区当前的连接态UE数/小区最大支持的连接态UE数)5、UE的选择,UE必须满足以下条件:•UE处于连接态•UE是非VoNR语音用户•UE是非NSA用户•UE是非CA用户•UE支持负载均衡。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3 U盘开局配置(非ZTP场景)
3 U盘开局配置(非ZTP场景)关于本章通过配置U盘开局,可以简化开局部署流程,降低开局部署成本,实现开局免软件调测。
3.1 U盘开局简介介绍U盘开局的定义和目的。
3.2 原理描述介绍U盘开局的实现原理。
3.3 U盘开局配置注意事项介绍U盘开局的配置注意事项。
3.4 制作索引文件制作索引文件是U盘开局的前提。
3.5 配置U盘开局U盘开局之前,需要先制作U盘开局索引文件,然后把U盘开局索引文件保存至U盘根目录下,把需要加载的开局文件保存至U盘开局索引文件设置的目录下,最后将U盘插入设备中启动U盘开局流程。
3.6 (可选)关闭U盘开局功能U盘开局功能被关闭后,即使用户插入符合条件的U盘,设备也无法进行升级。
3.7 配置举例介绍U盘开局配置举例。
配置示例中包括组网需求、配置思路、配置步骤等。
3.1 U盘开局简介介绍U盘开局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U盘开局是指设备在开局部署时,用户预先将开局文件存储在U盘中,然后将U盘插入设备,通过从U盘下载开局文件来对设备实现目标版本以及相关业务的部署。
目的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网络中需要部署的设备数量越来越多,开局部署也日渐增多。
相比传统的通过专业工程师逐台的去给设备开局的模式,U盘开局功能只需要让专业工程师把所有开局文件存储到U盘中即可,具体开局任务可以通过开局现场非专业人员来进行。
这样即简化了开局部署流程,又降低了开局部署成本。
3.2 原理描述介绍U盘开局的实现原理。
U盘开局流程U盘开局之前,需要先制作U盘开局索引文件并将索引文件保存至U盘根目录下,把需要加载的开局文件保存至索引文件中指定的目录下。
然后使能设备的U盘开局功能,并将U盘插入设备中,设备会根据开局文件自动完成文件的加载。
U盘开局流程如图3-1所示:图3-1 U盘开局流程图开局文件分类可以通过U盘中的索引文件实现对设备所需文件的自动加载。
l必选文件–索引文件:名称必须为smart_config.inil可选文件–系统软件:后缀名为.cc–配置文件:后缀名为.cfg、.zip或.dat–补丁文件:后缀名为.pat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文件进行U盘开局。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2 SVF配置
2 SVF配置关于本章通过配置SVF,可以满足数据中心高密度接入的需求,同时简化配置和管理。
2.1 SVF简介介绍SVF的概念。
2.2 原理描述介绍SVF的基本原理。
2.3 应用场景介绍SVF的典型应用场景。
2.4 配置注意事项介绍配置SVF时的注意事项。
2.5 配置SVF介绍SVF系统的配置过程。
2.6 维护介绍SVF的维护功能。
2.7 配置举例介绍SVF配置举例。
配置示例中包括组网需求、配置思路、配置步骤等。
2.1 SVF简介介绍SVF的概念。
传统的数据中心接入层组网中,通过盒式交换机连接服务器,如图2-1所示。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网络设备数量随之增大,网络管理成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同时,现代大数据中心对网络提供给服务器的端口密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2-1传统数据中心接入层组网示意图SVF(Super Virtual Fabric)是一种纵向虚拟化技术,通过将一台低成本盒式设备作为远程接口板接入主设备,达到扩展端口密度和集中控制管理的目的,满足数据中心高密度接入和简化管理的需求,如图2-2所示。
图2-2使用SVF技术的接入层组网示意图相对于传统接入层组网,SVF技术具有以下的优势:l降低组网成本。
利用低成本的设备替换原接入层盒式设备,降低了组网的成本。
l简化配置和管理。
SVF系统将多台设备虚拟化成为一台设备,减少了管理节点,不需要部署复杂的破环协议,简化了配置和管理。
l可扩展性高,部署灵活。
当需要增加接入端口数量时,只需要增加低成本的盒式设备即可。
同时,低成本的盒式设备可以就近服务器部署,部署更加灵活。
相关资料信息图:SVF是什么2.2 原理描述介绍SVF的基本原理。
2.2.1 基本概念图2-3 SVF基本概念示意图叶子交换机ID=101叶子交换机ID=102l父交换机/叶子交换机在SVF系统中,设备可以分为以下角色:–父交换机:父交换机扮演主控板角色,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和管理。
华为交换机端口聚合负载均衡方式
华为交换机端口聚合负载均衡方式I. 前言华为交换机作为网络设备中的佼佼者,其端口聚合负载均衡方式在网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详细介绍华为交换机端口聚合负载均衡的相关知识,包括其概念、原理、配置方法等。
II. 端口聚合的概念端口聚合是指将多个物理接口捆绑成一个逻辑接口,从而增加带宽、提高可靠性和实现负载均衡。
在网络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大带宽传输数据的场景,单个物理接口无法满足需求时,可以通过端口聚合方式来解决。
III. 端口聚合的原理在端口聚合中,多个物理接口被捆绑成一个逻辑接口,这个逻辑接口称为聚合组。
当数据流入交换机时,交换机会根据一定的算法将数据分配到不同的物理接口上进行传输。
这样做可以实现负载均衡,并且当某个物理接口出现故障时,其他正常工作的物理接口可以顶替它完成数据传输。
IV. 负载均衡算法在端口聚合中,负载均衡算法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负载均衡算法会对数据传输产生不同的影响。
华为交换机支持以下几种负载均衡算法:1. 源MAC地址哈希根据数据包源MAC地址进行哈希计算,将结果与聚合组中物理接口数量取模后得到一个值,这个值就是数据包应该发送到的物理接口编号。
2. 目标MAC地址哈希根据数据包目标MAC地址进行哈希计算,将结果与聚合组中物理接口数量取模后得到一个值,这个值就是数据包应该发送到的物理接口编号。
3. 源IP地址哈希根据数据包源IP地址进行哈希计算,将结果与聚合组中物理接口数量取模后得到一个值,这个值就是数据包应该发送到的物理接口编号。
4. 目标IP地址哈希根据数据包目标IP地址进行哈希计算,将结果与聚合组中物理接口数量取模后得到一个值,这个值就是数据包应该发送到的物理接口编号。
5. 源端口号哈希根据数据包源端口号进行哈希计算,将结果与聚合组中物理接口数量取模后得到一个值,这个值就是数据包应该发送到的物理接口编号。
6. 目标端口号哈希根据数据包目标端口号进行哈希计算,将结果与聚合组中物理接口数量取模后得到一个值,这个值就是数据包应该发送到的物理接口编号。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8 组播路由管理(IPv6)配置
组播转发表项超时时间。
Incoming interface: Vlanif10
表项入接口。
Outgoing interfaces: 1
表项出接口列表。
Matched packets :954900 packets(9549000 bytes)
匹配该表项的报文数目。
Wrong interface :0 packets
8 组播路由管理(IPv6)配置
MLD并收到组加入报文就会为每个接口维护一个组加入信息表项,组表项形式如下所 示:
<HUAWEI> display mld group Interface group report information Vlanif100(FE80::4E1F:CCFF:FE44:FFF0):
00001. (FC00::2, FFE3::1) Uptime: 00:00:14 Upstream Interface: Vlanif10 List of 1 downstream interface 1: Vlanif20
组播路由表项中主要字段含义如表8-4所示:
表 8-4 组播路由表项主要字段含义
MLD组表项是由用户主机发送的MLD加入报文触发创建的,用于维护组加入信息并通 知组播路由协议(通常所说的为PIM协议)创建相应(*,G)表项。只要设备接口使能了
文档版本 07 (2017-09-12)
华为专有和保密信息
503
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loudEngine 8800&7800&6800&5800 系列交换机 配置指南-IP 组播
Total 1 MLD Group reported Group Address:FF1E::1 Last Reporter:FE80::1 Uptime:00:13:20 Expires:00:04:00
华为交换机链路聚合 负载分担模式
华为交换机链路聚合负载分担模式在现代网络中,为了提供冗余、增强带宽以及实现负载均衡,链路聚合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华为交换机作为企业网络设备的领导者,其链路聚合技术更是业内的佼佼者。
本文将对华为交换机的链路聚合负载分担模式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链路聚合概述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也称为端口汇聚或多端口容量爽肤你如何能BW Clay lijst ايسايسsegsեստRever城市Bevolkienge 张differences over-subscribe营销手段和管理链路聚合是一种网络技术,它允许你将多个物理链路组合成一个逻辑链路,从而提供更高的带宽和冗余性。
在华为交换机中,链路聚合通常通过LACP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或静态方式进行配置。
二、负载分担模式在华为交换机中,负载分担是链路聚合的一个重要特性。
当多个端口被聚合成一个逻辑链路时,负载分担模式决定了如何在这些端口之间分配流量。
华为交换机支持多种负载分担模式,包括基于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等。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负载分担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负载分担模式对网络性能和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基于源MAC地址的负载分担模式可以确保来自同一主机的流量始终通过相同的物理链路传输,从而提供更好的网络性能。
而基于源IP地址的负载分担模式则可以提供更均匀的流量分布。
三、营销手段和管理对于华为交换机来说,链路聚合和负载分担技术的营销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技术优势:华为交换机在链路聚合和负载分担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可以通过宣传和技术交流会等形式向潜在用户展示这些技术优势。
2. 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不同的企业和应用场景对链路聚合和负载分担的需求是不同的。
华为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从而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12 智能无损网络配置举例
12 智能无损网络配置举例
配置思路
说明
● 服务器网卡须支持RoCEv2协议和DCQCN功能。 ● 本示例中配置的参数取值仅为参考,用户请根据实际组网中的流量模型对每台设备进行配
置。 ● 本示例以CE6865EI为例来进行配置。
配置思路如下:
1. 配置基于DSCP优先级的PFC优先级流量控制功能,将承载RoCEv2流量的队列设置 为无损队列。
# 在Leaf1上查看无损队列的缓存空间优化功能的参数配置结果。
[~Leaf1]display dcb pfc buffer
Xon: PFC backpressure stop threshold
Xoff: PFC backpressure threshold
Hdrm: Headroom buffer threshold
步骤5 配置无损队列的动态ECN门限。
说明
● 配置低时延网络功能后,设备默认开启所有无损队列的动态ECN门限功能,若发现RoCEv2业 务流吞吐性能未达业务要求,可以按照以下方式作为参考,调整所有使能动态ECN门限的无 损队列的期望转发时延、ECN标记概率:
说明
上述配置完成后,承载网络中的RoCEv2流量的优先级为3的队列即为无损队列。
步骤2 配置PFC死锁检测功能。
# 配置Leaf1的PFC硬件死锁检测周期和恢复时间为100毫秒。Leaf2和Spine上的配置 与Leaf1上的配置类似,配置过程略。
[~Leaf1] dcb pfc mypfc [*Leaf1-dcb-pfc-mypfc] priority 3 deadlock-detect time 1 Info: Before configuring the PFC deadlock function, shut down the interface. [*Leaf1-dcb-pfc-mypfc] priority 3 deadlock-recovery time 1 Info: Before configuring the PFC deadlock function, shut down the interface. [*Leaf1-dcb-pfc-mypfc] quit [*Leaf1] commit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9 Packet trace配置
操作步骤
步骤1 配置探测报文模板。
# 在Switch上配置Packet trace功能使用的探测报文模板。该模板使用直接指定探测报文 内容的命令来配置,探测报文的内容通过报文获取工具得到。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 [*HUAWEI] commit [~Switch] detector packet-trace profile test packet 286ed489a46300005e00010b0800450000343ba44000fd0677fd0a87002c0a87b4e81a6805d67407d364ebadef9a50189f9 6d84300000a8001aec0cf84cf6b7f6d84 [*Switch] commit
9.1 Packet trace 简介
概述
在企业网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业务,网络中也常有丢包现象,报文在交换机转发过 程中被丢弃的原因一般难于定位。交换机提供的Packet trace功能可以很好地帮助用户 了解报文在交换机内部转发过程中被丢弃的原因,从而协助技术支持人员定位问题。 另外Packet trace功能还可以帮助用户了解报文在交换机内部转发过程中经过的转发表 项和HASH选路的结果。
Packet trace主要用于定位转发丢包原因。对于拥塞导致的丢包,由于存在突发性、随 机性,无法通过该功能准确定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配置动态负载分担
11.1 配置ECMP的动态负载分担功能
11.2 配置LAG的动态负载分担功能
11.3 检查动态负载分担的配置结果
11.1 配置ECMP的动态负载分担功能
背景信息
说明
仅CE6857EI、CE6865EI、CE8850-64CQ-EI、CE8861EI、CE8868EI支持该功能。
传统的静态负载分担没有考虑负载分担链路中各成员链路的利用率,从而会出现成员
链路之间的负载分担不均衡,尤其当大数据流出现时会加剧所选中成员链路的拥塞甚
至引起丢包。
使能动态负载分担功能后,可以将等价多路径路由ECMP的流量通过动态负载分担的方
式分散到不同的成员链路上,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成员链路间的负载均衡。
操作步骤
步骤1执行命令system-view,进入系统视图。
步骤2执行命令load-balance profile dynamic profile-name,创建动态负载分担模板并进入动态负载分担模板视图,或进入已存在的动态负载分担模板视图。
缺省情况下,系统预定义了一个名为default的动态负载分担模板,default模板不能
删除只能修改。
步骤3执行命令ecmp mode { spray | fixed | eligible [ flowlet-gap-time flowlet-gap-time ] },配置等价多路径路由ECMP的动态负载分担模式。
缺省情况下,等价多路径路由ECMP的动态负载分担模式为eligible模式,其对应的
Flowlet时间间隔为1000微秒。
推荐使用eligible模式。
步骤4执行命令quit,返回系统视图。
步骤5执行命令load-balance ecmp dynamic enable,使能等价多路径路由ECMP的动态负载分担功能。
缺省情况下,未使能等价多路径路由ECMP的动态负载分担功能。
步骤6执行命令commit,提交配置。
----结束
11.2 配置LAG的动态负载分担功能
背景信息
说明
仅CE6857EI、CE6865EI、CE8850-64CQ-EI、CE8861EI、CE8868EI支持该功能。
传统的静态负载分担没有考虑负载分担链路中各成员链路的利用率,从而会出现成员
链路之间的负载分担不均衡,尤其当大数据流出现时会加剧所选中成员链路的拥塞甚
至引起丢包。
使能动态负载分担功能后,可以将链路聚合LAG的流量通过动态负载分担的方式分散
到不同的成员链路上,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成员链路间的负载均衡。
操作步骤
步骤1执行命令system-view,进入系统视图。
步骤2执行命令load-balance profile dynamic profile-name,创建动态负载分担模板并进入动态负载分担模板视图,或进入已存在的动态负载分担模板视图。
缺省情况下,系统预定义了一个名为default的动态负载分担模板,default模板不能
删除只能修改。
步骤3执行命令eth-trunk mode { spray | fixed | eligible [ flowlet-gap-time flowlet-gap-time ] },配置链路聚合LAG的动态负载分担模式。
缺省情况下,链路聚合LAG的动态负载分担模式为eligible模式,其对应的Flowlet时间
间隔为1000微秒。
推荐使用eligible模式。
步骤4执行命令quit,返回系统视图。
步骤5执行命令interface eth-trunk trunk-id,进入Eth-Trunk接口视图。
步骤6执行命令load-balance dynamic profile profile-name,在Eth-Trunk接口下应用动态负载分担模板。
缺省情况下,Eth-Trunk接口下未应用动态负载分担模板。
步骤7执行命令commit,提交配置。
----结束
11.3 检查动态负载分担的配置结果
操作步骤
●执行命令display load-balance profile dynamic [ profile-name ],查看指定动
态负载分担模板的详细信息。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