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大纲2017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化学基本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验材料: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玻璃烧杯、试剂瓶等。

实验步骤:
1. 将试管夹夹住一个试管,并将试管斜倾,不要直接拿试管。

2. 使用玻璃棒小心搅拌试剂,避免接触试剂。

3. 使用酒精灯要小心防止烫伤,注意不要使试剂溅到火上。

4.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持实验台面整洁,避免试剂的混合或者污染。

实验内容:挥发性液体的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挥发性液体在常温下蒸发产生气体,形成特征性气味。

实验步骤:
1. 取一小瓶挥发性液体,将其倒入试管中。

2. 将试管加热,观察挥发性液体蒸发产生的气体。

3. 闻气味,记录挥发性液体的气味。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戴上实验手套,以免挥发性液体溅到手上引发伤害。

2. 使用酒精灯时要小心操作,注意安全。

3. 清洗实验器皿时要注意用水清洗干净,避免试剂残留。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了解了挥发性液体的挥发性能力,并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巧。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实验中能够认真操作,做好实验记录,不断提高实验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比较研究--以2003年版和2017年版为例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比较研究--以2003年版和2017年版为例

2021 年 1 期129New Generation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所规定的教学应达到的要求或标准”,是学校教育活动最具体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活动中需要完成的目标。

一、2003版课标课程目标结构分析2003版课标按照三维课程目标进行编排,要求学生收获知识与技能,掌握过程与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识与技能”层面,要求“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要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2017版课标课程目标结构分析2017版课标将课程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整合,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要求学生逐步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由能认识、遵循一定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证据意识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建立逻辑规律和认知模型,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各个方面各有侧重,相辅相成。

其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提出了逻辑思维和研究方法的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提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深入提出了学生对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对利用化学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

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之比较

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之比较

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之比较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从2001年的实验稿到2011年的修订版,再到2017年的最新版,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

本文将对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未来的中学化学教育提供参考。

在体系结构方面,2017版化学课程标准相对于其他版本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001年实验稿和2011年修订版均采用“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两个部分来呈现课程内容,而2017版则将两者合二为一,采用“课程内容”的形式来呈现。

2017版还增加了“学业要求”部分,明确了不同模块的学业要求,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

在内容方面,不同版本的化学课程标准也有所差异。

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例,2001年实验稿和2011年修订版均按照元素周期表的顺序安排内容,而2017版则采用以物质分类为主线的方式组织内容,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分为金属、非金属和有机物三大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物质之间的内在。

2017版还加强了化学实验的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方面,三个版本的课程标准也有所不同。

2001年实验稿和2011年修订版均强调了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而2017版则更加注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在评价方式上,三个版本都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书面测试、实验操作、作品评定等,但2017版更加强调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未来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发展趋势和改革方向可能将更加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实验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以及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也将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提升教学的效果和效率;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也将更加紧密,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论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论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作者: 黄占夫
作者机构: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二十中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0
出版物刊名: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页码: 83-83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10期
主题词: 初中化学 实验探究 探究活动
摘要: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活动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包括实验准备不足、学生对实验的主动性弱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对实验过程精心设计,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意识等,才能全面推进教学的发展,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初中全册化学实验教案

初中全册化学实验教案

初中全册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初中全册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一系列化学实验,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实验时间:全学期
实验材料:实验装置、试剂、实验记录本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任何实验前,请确保学生已经了解实验的所需材料和步骤,并戴上实验室安全眼镜。

在进行气体实验时,要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

实验步骤:
第一部分:基本实验操作
1. 熟悉实验室设备及常用试剂的使用方法。

2.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分析天平、移液器和试管架等实验设备。

3. 进行简单的溶液制备、常用试剂的性质试验等操作实验。

第二部分:物质的性质实验
1. 研究不同物质的溶解性、燃烧性、氧化性等性质。

2. 进行酸碱中和实验,了解不同物质酸碱度的差异。

3. 研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性,观察金属在酸中的反应等实验。

第三部分:气体的实验
1. 研究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气体的性质及制备方法。

2. 进行气体收集与气体通量计算实验。

3. 进行气体的检验实验,如检验氧气的性质实验等。

第四部分:化学变化实验
1. 研究化学变化中的化学计量关系、能量变化等。

2. 进行化学反应实验,观察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情况。

3. 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实验。

实验总结及展望:通过一学期的化学实验,学生掌握了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基本的化学知识,并对化学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学期我们将进行更加有趣、深入的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激发他们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实验分类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分类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分类教案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分类,掌握不同实验类型的特点和应用。

二、实验内容:
1. 观察实验:通过观察物质性质变化来了解反应过程。

2. 定量实验:通过实验数据来得出结果。

3. 生产实验:通过实验合成新物质。

4. 鉴定实验:通过实验方法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三、实验步骤:
1. 观察实验:将铁丝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铁丝的变化。

2. 定量实验:将氢气通入装有硫酸的试管中,测定氢气体积的变化。

3. 生产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混合,观察生成的气体。

4. 鉴定实验:将未知物质加入氯化银试剂中,观察生成的沉淀。

四、实验材料:
1. 铁丝、稀盐酸
2. 氢气、硫酸
3. 氢氧化钠溶液、盐酸
4. 氯化银试剂、未知物质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溅洒及高温操作。

2. 注意实验室卫生和环境保护。

3. 操作时要仔细操作,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

六、实验总结及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分类及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可以进一步讨论不同实验类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实验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技能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技能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技能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实验材料:氧化铁粉、锌粉、试管、试管架、试管夹、蜡烛、火柴、水盆等。

实验步骤:
1. 将试管架放在实验台上,将试管夹夹住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 取一小撮氧化铁粉和锌粉分别放入试管中。

3. 用试管夹将试管倾斜放在试管架上。

4. 点燃蜡烛,将蜡烛靠近试管口,并注意观察试管内的变化。

5. 观察试管中的气体生成情况,了解氧气的性质。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发生危险。

2. 点燃蜡烛时,要注意不要让火焰靠近其他易燃物。

3. 在实验结束后,将试管中残留的化学品和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理和清洗。

实验结果与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出了氧气。

观察发现,氧气可以在空气中支持燃烧,而且燃烧更为旺盛和明亮。

这说明氧气是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并且燃烧的过程是氧气与其它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结果。

拓展实验:
学生可以尝试用其他方法制备氧气,如加热过氧化氢或氯酸钾溶液等。

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制备氧气的工业方法。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修订历程(最新)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修订历程(最新)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修订历程(最新)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修订历程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修订历程可以追溯到1956年,当时教育部颁布了《高级中学暂行规程》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此后,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教学大纲也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完善。

1986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该大纲强调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三基要求。

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化学教学大纲》,该大纲强调了化学学科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该课程标准强调了化学学科的探究性和创新性,提出了“素养导向、科学探究、合作学习”的三维目标。

总的来说,高中化学教学大纲的修订历程反映了国家对化学学科教育的要求和期望,也反映了化学学科本身的发展和变化。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是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对初、高中学生应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了明确的规定。

大纲中,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是:使全体初中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形成比较合理的知识网络,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和责任感,并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高中化学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这些知识和技能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并帮助部分学生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分析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是中国教育部为指导和规范高中化学教学而制定的一份重要文件,它详细规定了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内容。

以下是高中化学教学大纲的分析:1.教学目标:大纲明确规定了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老版初中化学

老版初中化学

老版初中化学一、介绍初中化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自然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认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老版初中化学课程是指中国过去实施的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已经在2017年进行了更新。

二、老版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老版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大纲首先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质量、体积、密度、分子、原子等概念的定义和相关性质。

2. 基本实验技能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包括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简单的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3.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教学大纲详细介绍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包括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定义和区别,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内容。

4. 化学反应教学大纲重点讲解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实例,如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

5. 化学能量教学大纲引入了化学能量的概念和相关知识,包括化学反应的放热和吸热过程,以及化学能量的计算和应用等内容。

6. 物质的变化教学大纲详细介绍了物质的变化过程和相关知识,包括溶解、蒸发、沉淀、燃烧等物质的常见变化过程和规律。

7. 化学与生活教学大纲还将化学与生活紧密结合,介绍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学清洁剂、食品添加剂、药物等的制备和使用。

三、老版初中化学教材老版初中化学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辅助资料,主要包括教材内容、实验指导和练习题等部分。

1. 教材内容老版初中化学教材内容丰富全面,涵盖了教学大纲中的各个知识点。

教材以模块化的方式组织,每个模块包括基础知识、实验示范、案例分析等内容,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 实验指导老版初中化学教材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指导,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和实验注意事项等内容。

实验报告初中化学

实验报告初中化学

实验报告初中化学实验名称:化学实验,制备硫化氢气体一、实验目的:1.了解硫化氢气体的制备方法及与氧气的反应特性。

2.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验观察和记录能力。

3.认识硫化氢气体的危险性,并学会正确的安全操作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管、导管、滴管、试剂瓶等。

三、实验原理: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无色、剧毒、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也是一种有毒、易燃、易爆的物质。

硫化氢气体可以通过以下反应制备:FeS+2HCl→FeCl2+H2S↑四、实验步骤:1.取适量的硫化亚铁粉末,放入试管中。

2.用滴管滴加稀盐酸至试管中,注意滴加时要小心,避免溅出。

3.在滴加的同时,将试管的口用导管接通试管装置的另一端。

4.收集生成的气体,可以用滴管插入一小瓶水中,观察气泡的形成。

五、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要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避免对皮肤和眼睛产生伤害。

2.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避免积存危险物质。

3.在实验过程中避免将硫化氢气体直接吸入,应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

4.硫化氢气体具有有毒性,实验过程中应远离人群,并放置在通风处,避免气体积聚。

六、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后,产生了大量白色气泡,其气味具有刺激性,味道酸臭。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知,实验制备了硫化氢气体。

七、实验分析:硫化氢气体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气体,它具有刺激性气味和剧毒性。

它常见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操作中。

它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在与氧气接触时会发生爆炸。

八、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硫化氢气体的制备方法和性质,并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明白了硫化氢的危险性,以及正确的安全操作方法。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避免对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

同时,在实验操作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卫生环境。

硫化氢气体具有有毒性,因此实验时要远离人群,并将其置于通风处,避免气体的积聚。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制备硫化氢气体的过程,了解到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初高中化学实验教案模板

初高中化学实验教案模板

初高中化学实验教案模板
实验目的:
1. 了解硫化氢气体的制备方法及性质
2. 掌握硫化氢气体的检测方法
实验材料:
硫化铁(FeS)、稀盐酸(HCl)、试管、试管夹、黄色硫磺棒、蛋白质溶液
实验步骤:
1. 将少量硫化铁放入试管中
2. 慢慢加入稀盐酸,观察气体产生情况
3. 用黄色硫磺棒来检验气体的性质
4. 使用试管夹将试管中的气体取出,将其置于蛋白质溶液中,观察产生的沉淀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产生有毒气体
2. 在实验室中进行该实验
3. 谨慎处理硫化氢气体,避免接触皮肤
实验预期结果:
1. 在加入稀盐酸后,硫化氢气体会产生,发出难闻的臭鸡蛋味
2. 使用黄色硫磺棒检验气体时,棒会变为黑色
3. 将气体置于蛋白质溶液中会生成黑色的硫化铁沉淀
拓展实验:
1. 利用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检测硫化氢气体
2. 探究不同气体混合产生的现象
实验评价:
通过本实验,学生会了解硫化氢气体的制备方法和性质,加深对气体实验的了解,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化学实验初中所有教案

化学实验初中所有教案

化学实验初中所有教案
实验名称:制备氢气
实验目的:
1. 了解金属与酸反应会生成氢气的现象。

2. 学习如何通过化学反应制备氢气。

3. 掌握简单的气体收集方法。

实验材料和器材:
1. 锌粉
2. 稀盐酸
3. 烧杯
4. 气体收集瓶
5. 导管
6. 蜡烛
实验步骤:
1.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2. 将少量的锌粉加入烧杯中,观察其反应。

3. 用气体收集瓶装置气体收集系统,将生成的氢气收集到气体收集瓶中,注意不要让氢气泄漏。

4. 将气体收集瓶中的氢气放置在桌子上,用点燃的蜡烛靠近观察是否能点燃氢气。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锌粉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氢气,反应过程中可能会有气体产生,要做好通风处理。

3. 收集氢气时要小心处理,避免氢气泄漏。

实验结果:
经过反应之后,锌粉与稀盐酸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氢气。

将氢气收集在气体收集瓶中,
并用蜡烛进行点燃实验,观察到氢气可以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

实验拓展:
可以使用其他金属与酸进行反应,比较不同金属在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度和气体的产量。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金属与酸反应会生成氢气的现象,同时掌握制备氢气的方法。

同时,通过观察氢气的特性,加深对气体的理解。

我初中化学实验教案

我初中化学实验教案

我初中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不同金属与盐酸的反应,学习金属的活性顺序并理解金属与酸的反应规律。

实验器材:试管、盐酸、镁丝、铁丝、锌丝、铜丝、砂纸、试管架、火柴等。

实验步骤:
1. 将试管用砂纸处理一遍,保持干净,避免表面污物影响实验结果。

2. 分别将盐酸倒入不同试管中,每个试管装入少许盐酸。

3. 用火柴夹住一根镁丝,并将镁丝放入第一个试管中,观察反应。

4. 重复上述步骤,分别将铁丝、锌丝、铜丝放入不同试管中,观察反应。

5. 记录每个金属与盐酸的反应情况,观察是否产生气体、颜色变化等。

实验结果:
1. 镁丝与盐酸反应后,会产生气泡,观察到气体放出。

2. 铁丝与盐酸反应后,产生氢气,试管渐渐变绿。

3. 锌丝与盐酸反应后,也会产生氢气,试管内液体会变清。

4. 铜丝与盐酸反应,无气体放出,无颜色变化。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镁铁锌铜依次活性递减,金属活性顺序为镁>铁>锌>铜。

金属活性顺序反映了金属在酸中的反应性,活性较高的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氢气和溶解产物。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镁丝在与盐酸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火花造成危险。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试管和实验器材。

扩展实验:可以尝试不同浓度的盐酸对金属的反应性进行比较,探讨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与反应产物的关系。

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业要求”的分析

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业要求”的分析

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业要求”的分析作者:朱鹏飞陈敏陈凯来源:《化学教与学》2018年第10期摘要:结合相关文献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学业要求”提出的背景、内涵及功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学业要求;内容要求;化学课程标准文章编号:1008-0546.(2018)10-0008-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2018年1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正式颁布,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相比,新课标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在原有内容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

学业要求是指预期学生学完主题内容后的素养表现要求[1],其描述了学生学习完某主题内容后能做什么事情,完成什么类型的能力活动任务,做事情的时候应该具有怎样的素养水平[2]。

学业要求的提出意味着我国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文本第一次将“表现标准”列人其中,尝试对学生参与化学学习之后的表现要求(学习水平)做出标准的刻画,从对知识输入的关注转变为对知识和能力输出效果的关注。

由于新课标仅陈述了学业要求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对学业要求的内涵、功能等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因此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尝试对“学业要求”的提出背景、内涵、功能等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学业要求”提出的背景1.“表现标准”列入课程标准成为国际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国际化学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之一是课程标准文本不仅要呈现内容标准,还应该包含表现标准。

课程标准不仅要规定学生应学习的内容,还应该要描述他们在学习这些课程内容后能做什么,有何种表现,达到何种质量。

各国课程标准文本在中观层面均试图对學生参与科学学习之后的表现要求做出标准的刻画,以期最终对课程、教学、评价产生具有直接指导力[4]。

以美国2013年颁布的《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为例,其每一条标准的阐述均包含学科核心观念、交叉概念以及科学实践三个要素,用表现标准将这三者进行整台,表达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讲解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讲解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讲解教案
实验名称:气体生成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气体生成的过程,掌握气体生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橡皮塞、鱼鳃、氢氧化钠溶液、氢酸、滤纸、火柴。

实验步骤:
1. 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2. 在试管中放入一小块鱼鳃。

3. 将试管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4. 按下鱼鳃,使其中的气体逸出,将释放出的气体置于一片滤纸上,并点燃。

5. 观察气体燃烧的现象。

实验原理:
氢氧化钠与氢酸反应生成气体,放出的气体是氢气。

氢气具有很强的可燃性,因此可以通过点燃氢气来观察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否为氢气。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溶液溅到皮肤上。

2. 加热试管时要注意不要使溶液溅出试管。

3. 点燃气体时要小心不要将燃烧现象影响到周围的实验器材和观察者。

实验效果评价: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气体生成的过程,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同时,点燃气体的过程也可以带来一些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此外,通过此实验,学生还可以锻炼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实验数据的记录与整理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 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   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掌握燃烧的条件。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概念: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2.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3. 实验操作: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白磷在空气中的燃烧、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

2. 难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白磷燃烧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实验演示法,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分析。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燃烧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2. 实验演示:(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燃烧的条件。

(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安全事项。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 学生分组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2)学生分组进行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安全事项,记录实验结果。

4. 总结与反思:(1)学生总结燃烧的条件。

(2)学生反思实验操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性。

2. 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

4.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燃烧的基本概念和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化学单元教学研究报告

化学单元教学研究报告

化学单元教学研究报告化学单元教学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索化学单元教学的新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一种基于探究学习的化学单元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深度理解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设计一套符合学生智力发展规律的化学单元教学方案;- 研究新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考察新教学模式对学生成绩的提升效果。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

实验组采用基于探究学习的化学单元教学模式,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述和演示教学模式。

实验过程包括以下步骤:3.1 教学方案设计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特点,设计一套适合化学单元教学的探究学习方案。

方案应包括以下要素:- 实验设计: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验项目,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 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合作,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教师引导:教师在课堂上充当指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解答学生的疑惑。

3.2 实验进行安排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应提前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学生在实验中通过观察、记录数据和总结实验结果,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3.3 讨论和总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经验。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观点、提出问题,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从中归纳出相关规律和概念。

3.4 结果评估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讨论贡献度和小组合作情况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

同时,还可以采用传统的化学知识测试来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成绩。

4. 研究结果及讨论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显著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英文名称:
课程代码:53110303
课程性质:独立设置
学时:36
学分:1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
开课时间:第6学期
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是为化学专业化学教育方向的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它集化学实验研究和实验教学研究为一体,通过研究中等学校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教学的原理、过程、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研究和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从事化学实验教学和进行实验研究的初步能力,为将来独立进行中等学校化学教学工作、实施化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
三、实验实训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
注:要求:必做/选做
类型: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研究性、其它
四、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实验一、玻璃管简单加工和常用实验装置的装配
教学目的:
1、通过加工玻璃管的练习,掌握简单玻璃管加工技能。

2、制后续实验所需的各种玻璃管。

3、塞子钻孔及装配。

教学内容:
1、玻璃管的选择方法
2、玻璃管的加工制作技巧
3、不同角度玻璃弯管、滴管、毛细管的制作
4、、塞子钻孔及装配
主要仪器:
玻璃管,橡胶塞,酒精喷灯,锉刀
实验二、氧气实验室制法及性质演示实验的研究
教学目的:
1、设计三种制备氧气的方法并比较其特点,进一步熟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掌握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内容:
1、实验室常用的三种氧气制备方法
2、三种氧气制备方法优劣比较
3、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主要仪器:
试管,酒精灯,细铁丝,水槽
实验三、“氢气的制取和性质”演示实验的研究
教学目的:
1、掌握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2、掌握启普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3、探究制备氢气的替代装置。

4、掌握有关氢气性质的实验操作要领。

教学内容:
1、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启普发生器的使用
2、制备氢气的替代装置
3、氢气的验纯、燃烧及爆炸实验的操作要领
主要仪器:
启普发生器,试管,水槽,小塑料瓶,信封,小塑料袋
实验四、一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演示实验的研究
教学目的:
1、掌握一氧化碳的制备原理。

2、掌握有害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

3、掌握气体的净化及加热还原方法的实验技能。

教学内容:
1、一氧化碳的制备
2、有害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
3、一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主要仪器:
锥形瓶,试管,水槽,酒精灯
实验五、“碳的性质”演示实验的研究
教学目的:
1、掌握碳的还原性质。

2、掌握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关键。

3、了解水煤气的制取原理和灭火器原理。

教学内容:
1、碳的还原性质及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关键
2、水煤气的制取原理和灭火器原理
主要仪器:
集气瓶,硬质试管,水槽,酒精灯,抽滤瓶
实验六、“氯气的制取和性质”演示实验的研究
教学目的:
1、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的实验技能。

2、探索改进钠在氯气中燃烧、氢氯爆鸣等实验方法。

教学内容:
1、氯气的制备方法
2、钠在氯气中燃烧以及氢氯爆鸣等实验方法
主要仪器:
集气瓶,燃烧匙,铜丝,酒精灯
实验七、实验习题——实验废液、废渣处理的研究
教学目的:
1、掌握废液、废渣的分类原则。

2、掌握常见废液、废渣的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

教学内容:
1、废液、废渣的分类原则,常见废液、废渣的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
2、氯酸钾、高锰酸钾、硝酸银、废锌粒等的回收利用
主要仪器:
试管,烧杯,蒸发皿,酒精灯
实验八、“氨的催化氧化”演示实验的研究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氨的催化氧化实验操作技能。

2、培养设计实验和装配实验仪器的能力。

教学内容:
1、氨的催化氧化装置的设计
2、确保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探讨
主要仪器:
硬质玻璃管,气唧,酒精灯,锥形瓶
实验九、“铝及其化合物性质”演示实验的研究
教学目的:
1、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探索演示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内容:
1、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
2、铝热反应的实验操作
主要仪器:
试管,酒精灯,锥形瓶、铝箔
实验十、“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演示实验的研究教学目的:
1、探索演示实验技术成功关键。

2、掌握铁的氧化物的性质。

教学内容:
1、Fe(OH)3生成实验
2、Fe(OH)2生成实验
3、Fe3+的检验实验
4、Fe3+还原实验
主要仪器:
试管,酒精灯
实验十一、“甲烷的制取和性质”演示实验的研究教学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原理和方法。

2、探索反应物的最佳配比。

教学内容:
1、甲烷的制取
2、甲烷的性质实验
主要仪器:
大试管,橡皮塞,导气管,具支试管,集气瓶
实验十二、“乙烯、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演示实验的研究
教学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取乙烯、乙炔的原理和方法。

2、探索制备乙烯的成败关键。

教学内容:
1、乙烯、乙炔的制取
2、制备乙烯的成败关键探讨
3、乙烯、乙炔的性质实验研究
主要仪器:
圆底烧瓶,橡皮塞,导气管,具支试管,集气瓶,酒精灯
实验十三、纤维素水解演示实验的研究
教学目的:
1、了解纤维素的性质和组成。

2、掌握纤维素水解的演示实验技能。

教学内容:
1、纤维素的水解反应条件探讨
2、纤维素的水解产物的检验及性质实验研究
主要仪器:
烧杯,试管,酒精灯
实验十四、提取植物色素代用酸碱指示剂及PH值变色范围的测定教学目的:
1、了解代用指示剂的制取方法。

2、测试指示剂变色范围的简易方法。

教学内容:
1、植物色素的选取
2、不同pH溶液的配制
3、色素指示剂变色范围的确定
主要仪器:
研钵,烧杯,试管
实验十五、趣味实验
教学目的:
1、训练趣味化学实验的能力。

2、掌握几种趣味化学实验方法。

教学内容:
1、火系列趣味实验
2、水系列趣味实验
主要仪器:
棉布,烧杯,试管、玻璃棒
实验十六、微型化实验
教学目的:
1、了解微型化实验的特点。

2、掌握微型化实验的方法。

教学内容:
1、微型化实验仪器的选取及替代品的制作
2、氯气制备的微型化实验设计
主要仪器:
小试管或注射用的小瓶,医用注射器
实验十七、钠与水的反应实验研究
教学目的:
1、掌握钠与水的反应实验特点。

2、准确描述钠与水的反应实验现象。

教学内容:
1、钠与水的反应
2、钠与水反应的气体收集
主要仪器:
烧杯,镊子,小刀,滤纸
实验十八、实验技能考核
五、考核和评价方式
1、平时实验考核:实验预习、实验报告20%,实验操作考核40%
①考核依据(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习惯和实验报告等几部分组成)
预习报告应包含如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中所用原理及相关知识、实验步骤、预习后所产生(或思考)的问题等。

实验报告包含内容: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中所用原理及相关知识、实验步骤、对预习报告中产生(或思考)的问题的解决情况,实验成败关键的探讨等。

2、实验课期末总成绩评定:平时实验成绩占60%,期末考试占40% 。

六、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材:
王磊主编《中学化学实验及教学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参考资料:
1、郑长龙主编,化学实验课程与教学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

2、现行初、高中化学教材
执笔人:陈新峰教研室主任:张廉奉教学副院长:包晓玉
院长:谢海泉编写日期:2017.1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