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
培训时间:根据学员需求和公司安排,确定培 训时间
03
培训时间表:制定详细的培训时间表,包括课 程安排、讲师安排等
02
培训周期:根据培训内容和学员接受程度,确 定培训周期
04
培训周期评估:在培训结束后,对培训周期进 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培训计划和实施 步骤
培训实施和监督
01
02
03
04
培训效果评估和反馈
测量系统分析(MSA):对 测量系统的准确性、精确性 和稳定性进行评估的过程。
精确性(Precision):测 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重复性(Repeatability):同一 操作者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
进行多次测量的结果一致性。
方差(Variance):测量结 果之间的变异程度。
线性(Linearity):测量结 果与样品的实际值之间呈线
考
测量环境
测量仪器:如温度 1 计、压力表等
测量对象:被测量 2 的物体或现象
测量方法:如直接 3 测量、间接测量等
测量环境条件:如 4 温度、湿度、气压
等
测量人员:负责操 5 作仪器和记录数据
的人员
测量结果处理:如 6 数据处理、误差分
析等
测量人员
01
02
03
04
测量人员需要具 备专业知识和技 能,能够正确使 用测量仪器和设 备。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
Contents
目录
01. 测量系统分析的重要性
02.
测量系统的基本组成部 分
03. 测量系统的技术指标
04. 测量系统的性能评估
05. 测量系统的改进方法
06. 培训计划和实施步骤
Part One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教材张中宝
第三章 计量型测量系统的分析方法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5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教材张中宝
测量系统研究的淮备
n 应预先确定评价人的数量,样品数量及重复读数次数。在 此选择中应考虑的因素如下:
2020/11/25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教材张中宝
为什么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n 即使量具经过检定或校准,由于人、机、 料、法、环、测等五方面的原因,会带来 测量误差。
n 检测设备的检定或校准不能满足测量的需 要。 因此,还需要对测量系统进行评价,分析 测量结果的变差,从而确定测量系统的质 量,以满足测量的需要。
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偏倚、 计数型测量系统的分析方法
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
1)、小样法
线性、分辨力
范例:MSA控制程序,常用
MSA分析表单和分析软件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5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教材张中宝
第一章 测量系统分析的意义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5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教材张中宝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5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教材张中宝
测量系统的组成
PPT文档演模板
人
机
测
量
料
法
系
统
环
2020/11/25
操作人员 量具/测量设备/工装 被测的材料/样品/特 性操作方法、操作程序
测量的环境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教材张中宝
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通常,使用测量数据的统计特性来衡量测量 系统的质量
n 测量精度应高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一 般来说,测量精度是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 的十分之一;
2024版MSA培训教材[1]
30
在持续改进中作用体现Fra bibliotekMSA通过对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重复 性的评估,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点。
MSA通过对测量设备的校准和验证, 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持
续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MSA通过对测量过程的优化和改进,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
本和不良率。
2024/1/30
Chapter
2024/1/30
21
数据收集策略制定
明确数据收集目的
根据研究或项目需求,明确数据 收集的目标和范围。
设计数据收集工具
根据数据来源和收集目的,设计 合适的数据收集工具,如问卷、 表格、软件等。
2024/1/30
01 02 03 04
选择合适的数据来源
根据数据类型和收集目的,选择 合适的数据来源,如数据库、调 查问卷、实验数据等。
MSA将更加注重对新技术、新方法的 探索和应用,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提高测量系统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33
数据可视化
将数据以图表、图像 等形式展现出来,帮 助理解和分析数据。
2024/1/30
23
数据分析工具应用
通过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 推断总体特征。
应用Tableau、Power BI等工具, 实现数据的交互式可视化和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 推论性统计分析 数据挖掘技术 可视化分析工具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如均值、 标准差、频数分布等。
结果性评价指标
通过考试、实操等方式检验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衡量培训 成果。
26
报告编写技巧指导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教材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测量系统分析概述 • 测量系统误差分析 • 测量系统线性分析 • 测量系统稳定性分析 • 测量系统可靠性分析 • 测量系统优化建议
01
测量系统分析概述
测量系统定义
测量系统
是一种用来对被测特性进行测量的装 置或程序,它包括测量人员、测量设 备、测量程序和测量环境等因素。
在测量过程中,如果测量系统的稳定性不好,会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偏差,甚至会影响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稳定性分析的原理
通过对测量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可以有效地判断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控 制提供依据。
稳定性分析方法
重复性测量法
通过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计算出平均值 、标准差等指标,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
案例二
某科研机构使用线性分析来探索生物样本中基因表达与疾病之间的关系。通过线性分析,发现某些基因的表达 与疾病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
04
测量系统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分析原理
稳定性定义
稳定性是指测量系统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都处于很小的范围内,不会随时间变化而显著变化。
稳定性分析的重要性
分析方法。
可靠性分析方法
01
数据分析方法
通过对测量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可 以找出潜在的故障模式和影响因素, 包括统计过程控制、方差分析、回归 分析等。
02
FMEA分析方法
介绍了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方法,通过对测量系统中可能出现 的故障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前发 现潜在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线性分析是一种统计技术,用于评估测量系统的 线性关系。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教材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教材1. 引言1.1 背景测量系统是现代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局部。
不管是工业生产、科研实验还是产品质量控制,准确的测量结果都是确保工作顺利进行的根底。
然而,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系统误差、仪器精度、环境变量等。
因此,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1.2 目的本教材旨在为学员提供测量系统分析的根底知识和实际操作技巧,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测量系统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优化和改良。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员将能够独立进行测量系统的分析和评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 测量系统分析根底2.1 测量系统误差测量系统误差是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本节将介绍各种类型的误差以及如何进行误差分析。
2.2 测量系统评估指标为了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需要使用一些指标进行定量分析。
本节将介绍常用的评估指标,如偏倚、重复性、线性度等,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和含义。
3.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3.1 方差分析法方差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它可以通过比拟不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识别出主要的误差来源。
本节将介绍方差分析法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3.2 控制图法控制图法是一种图形化的分析方法,通过绘制控制图来监控和分析测量系统的性能。
本节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控制图,如X-控制图、R-控制图和P-控制图,并讲解如何解读控制图中的信息。
4. 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学员将学会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本节将提供一些实际测量系统的案例,包括工业生产、科研实验等领域,学员将分析和评估这些案例,找出其中的问题和改良方法。
5.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员将对测量系统分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能够独立进行测量系统的优化和改良。
然而,测量领域的技术不断创新和开展,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新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和技术,提高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教材[1]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教材1. 引言本文档是关于测量系统分析的培训教材,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测量系统的根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测量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局部,准确可靠的测量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改良生产工艺至关重要。
2. 测量系统简介测量系统是一种用来获取和记录物理量或特征的工具或装置。
它由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和测量操作人员组成。
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和改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测量系统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有:•准确性•灵敏度•稳定性•可重复性•可靠性3.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3.1.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直接测量是指可以直接读取物理量或特征的值的测量方法。
例如,使用卷尺测量长度。
间接测量是指通过测量一些相关的物理量或特征,并利用数学模型来计算所需测量量的值的方法。
例如,使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体积。
3.2. 测量系统误差测量系统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类型。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系统的固有特性而引起的,例如仪器的偏差和漂移。
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校正来减小。
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过程中的无规律因素引起的,例如测量人员的操作不稳定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
随机误差可以通过屡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
3.3. 测量系统能力分析测量系统能力分析是评估测量系统是否能满足特定要求的方法。
常用的测量系统能力指标包括准确度、重复性和再现性。
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使用相同测量系统进行测量,得到一系列测量结果之间的变化程度。
再现性是指在不同测量条件下,使用相同测量系统进行测量,得到一系列测量结果之间的变化程度。
常用的测量系统能力分析方法有测量偏差分析、方差分析和误差分析等。
4. 测量系统改良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如果发现测量系统存在问题或不满足要求,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改良:•校准仪器,减小系统误差•优化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精度•培训测量人员,提高操作技能•控制环境条件,减小随机误差5. 结论测量系统分析是保证产品质量和改良生产工艺的重要手段。
1MSA培训教材
2、量具:任何用来取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用在工 厂现场的装置,包括经过/不经过装置〔如:塞规、通/止规等〕。
那么的测量剖析方法和接受准那么;除非顾客规那么其它的测 量剖析方法和接受准那么。
8
第八页,共149页。
重要的顾客手册-AIAG
产质量量先期筹划和控制(kòngzhì)方案〔APQP&CP-〕-第二版 2020年7月
五 大
技 术 ( j ì s h ù )
手 册
潜在失效形式和结果( jiē guǒ)剖析参考手册〔FMEA〕
14
9、编制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测量系统剖析〔MSA〕方案 质量部依据控制方案和/或顾客要求制定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测量 系统剖析方案〞,并确定在控制方案和/或顾客要求中所用到的监 视和测量装置需停止测量系统剖析的方法、内容、估量完成时间、 担任部门/人员、剖析频率、进度要求等,经管理者代表核准后由 质量部、消费部和相关(xiāngguān)部门执行。
√ 有关被测值的数值估量范围,置信真值包括在此范围内
第二十三页,共149页。
23
11、可追溯性
在商品和效劳的贸易中溯源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测量可以追溯到相反或相似的规范,比不能 追溯的测量更将容易达成相互供认,可追溯的测量还可协助增减轻新实验的要求,以及好产品的拒 收与坏产品的接受。
可追溯性在ISO国际基本和通用的度量衡术语词汇〔ISO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Basic and General Terms in Metrology,VIM〕中的定义为: 〝经过( jīngguò)一个完整的比拟链追溯到规 则的参考规范〔通常为国度或国际规范〕的测量特性或规范值,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度。〞
《测量系统分析》相关培训教材
通过有效的测量系统分析,提高产品 质量和过程效率
推广方式
宣传彩页
在相关行业展会和会议上分发
线上宣传视频
制作介绍教材内容和收益的宣传视频
社交媒体广告
通过广告投放吸引目标受众
《测量系统分析》相关培训教材
教材介绍 - 书名:"测量系统分析" - 目标受众 - 内容概述 课程大纲 - 第一章:测量系统概述 - 第二章:测量系统误差分析 - 第三章:测量系统能力评估 - 第四章:测量系统变化分析 教材特点 - 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 实例与案例分析 - 实用的评估方法和工具 教材收益 - 提高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帮助企业优化质量管理流程
目标受众
1 质量管理人员
希望提升测量系统能力和 准确性
2 工程师和科学家
对测量系统分析和评估感 兴趣的人士
3 企业领导者
希望优化质量管理流程的 决策者
内容概述
1 全面介绍测量系统
从基本概念到关键要素和术语
3 评估测量深入分析测量系统误差
探讨各种误差来源和影响
4 分析测量系统变化
识别、分析和控制变化对测量系统的影响
教材特点
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按照逻辑顺序组织,方便学习 和理解
实例与案例分析
通过真实案例提供实际操作经验
实用的评估方法和工 具
教授可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工 具和技术
教材收益
1 提高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帮助企业优化质量管理流程
学习如何减少误差并提高测量结果的 可靠性
测量系统分析(第三版)培训教材(147页)
9.10 9.30 9.50 9.30 9.40 9.50 9.50 9.50 9.60 9.20 9.30 9.40 9.38 10.00
-0.62 0.5
72
测量系统的线性
(2)线性回归
公式: Y = b+aX
X 基准值
Y 偏倚
a 斜率
拟合结果:
Y = 0.7367 – 0.1317X
线性 = a×过程变差 = 0.1317×6.00 = 0.79
D3 0 0 0 0 0 0.076 0.136 0.184 0.223 0.256 0.284 0.308 0.329 0.348
1
2
3
4
5
1
2
3
4
5
217 220 217 214 216
216 216 216 216 220
216 216 216 212 219
219 216 215 212 220
216 218 216 212 220
216.3 218.0 216.3 212.7 218.3
1.0
4.0 1.0 2.0 4.0
不同评价人,测量同 一特性观测平均值的
变差。 34
有偏倚 观测的平均值
无偏倚 基准值
操作者B 操作者C
操作者A 再现性
测量系统数据
35
变差数学表达
36
37
统计稳定性
38
➢ 测量系统应具备的特性
1、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即只存在变差的普通原因。 2、测量系统的变异性(Variability)小于过程变异性。 3、测量系统的变异性小于技术规范界限。 4、测量增量(increments)小于过程变异性和技术规范宽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这可 称为统计稳定性; n 测量系统的变异必须比制造过程的变异小; n 变异应小于公差带;
n 测量精密应高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一 般来说,测量精度是过程变异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 的十分之一;
n 测量系统统计特性可能随被被测项目的改变而变化。若真 的如此,则测量系统的最大的变差应小于过程变差和公差 带两者中的较小者。
因此,要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测量误差
Y = x +ε
n
測量值 = 真值(True Value)+測量誤差
戴明說沒有真 值的存在
一致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
n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测量系统测量结果的变差 (测量误差),了解变差的来源。 从而确定一个测量系统的质量,并且为测量系统的改 进提供信息。
计量型测量系统的分析方法 1)偏倚 2)稳定性 3)线性 4)重复性和再现性(R&R
) 计数型测量系统的分析方法
1)小样法 2)大样法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人 测机 量法 的环 重测量要性
合格
原料
PROCESS
测量 结果
测量
不合格
测量的重要性:
如果测量出现问题,那么合格的产品可能被判为不合 格,不合格的产品可能被判为合格,此时便不能得到 真正的产品或过程特据变差的来源
称菜的过程
测量到的过程变差
不同的人用 同一个秤对 同一个土豆 称重的差异
没有两个土豆 过程实际的 的重量是一样 变差
的
测量的变差
为什么卖家 和买家秤的 结果会不同?
样本间的变 差
测量人自身 量具的变差 测量人之间 人与零件交
的变差
的变差
互作用变差
过程长期的 过程短期的
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测量系统的概念
所有对正确反映所测量的对象特性有影响的因素都属 于测量系统一部分
方法/程序
时间
人 软件 量具
环境
夹具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测量 系统
测量系统的组成
人
操作人员
机
量具/测量设备/工装
料
被测的材料/样品/特性
法
操作方法、操作程序
环
工作的环境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变差
变差
月复一月,土 即使一个藤上
豆在发生着变 的土豆的重量
异
也是不一样的
重复性
校准
稳定性
线性
同一个人用 称对公称的差 随着岁月流逝, 称一斤准,称
同一个秤对 异
秤还称得准吗? 五斤准吗?
同一个土豆
称重的差异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计量型数据测量系统的分析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理想的测量系统
理想的测量系统在每次使用时:应只产生“正确 ”的测量结果。每次测量结果总应该与一个标准 值相符。一个能产生理想测量结果的测量系统, 应具有零方差、零偏倚和所测的任何产品错误分 类为零概率的统计特性。
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 或零件的相同特性时获得 的测量值的总变差。
时间1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基准值 偏倚
偏倚(Bias):
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 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基准值的取得可以通过采 用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进 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 来确定。
观测平均值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线性(Linearity):
Stability 稳定性 。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分辨力(率)
n 定义:指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 能力。
n 传统是公差范围的十分之一。建议的要求是总过程6σ(标 准偏差)的十分之一。
10
30
T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稳定性(Stability):
稳定性 时间2
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
测量系统分析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数据变差的来源
一个典型的过程
输入
过程
零件 输出
输入
测量过程 Process
输出
测量到的过程变差
• 测量值 • •
过程实际的 变差
样本间的变 差
测量的变差
测量人自身 量具的变差 测量人之间 人与零件交
的变差
的变差
互作用变差
过程长期的 过程短期的
变差
变差
重复性
校准
稳定性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通常使用测量数据的统计特性来衡量测量系统的质量: Discrimination 分辨力(ability to tell things apart) ; Bias 偏倚; Repeatability 重复性; Reproducibility再现性 ; Linearity 线性 ;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2020/11/25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概要
测量系统分析的意义和目的; 测量系统分析的定义: 测量系统、量具、测量、测量 过程; 测量系统分析的基础知识: 1)、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 性、线性、分辨力 2)、理想的测量系统 3)、测量系统的共同特性 4)、测量系统的评定步骤和 准备
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基准值
基准值
观测平均值
量程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线性(Linearity):
观测的平均值
有偏倚 无偏倚
基准值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重复性(Repeatability)
重复性
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 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 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 值变差。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再现(Reproducibility):
操作者C
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 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 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 的变差。
操作者A
再現性
操作者B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一个好的测量系统的特性
测量正确的特性 准确性 精确性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准确性: 偏倚 稳定性 线性
如何保证准确性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精确性: 重复性 再现性
如何保证精确性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测量系统的分析
测量系统特性可用下列方式来描述 : n 位置:稳定性、偏倚、线性。 n 宽度或范围:重复性、再现性。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位置和宽度
标准值
位置
位置
寬度
寬度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测量系统所应具有的特性:
n 保证所用统计分析方法及判定准则的一致性。
测量系统培训教材(1)
测量的概念
基本术语
测量:赋值(或数)给具体的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在某一特性上
的关系.
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
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测量系统: 用来对被测量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