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江浙沪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标江浙沪,争当排头兵

曾经,徽商称雄明清三百余年,而如今,浙商的影响力却远远高于徽商。一项数据显示,有40多万浙江人在安徽从事商业活动,浙商企业超过1500家,创造25万多人次就业机会。近年来,江浙沪地区创新发展举措,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了长三角经济圈又好又快发展的“引擎”。对标江浙沪,不仅是要认识到我们与周边地区发展的差距,提升发展的紧迫感,更要学习江浙沪发展模式的宝贵经验,与安徽省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符合安徽资源、人口、地域优势的创新发展之路。

一、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江苏“不见面审批”改革透视出两省从政府“好管”到群众“好办”、以服务意识替代审批思维的理念嬗变。杭州市在全国首推“1+N”+X多证合一、证照联办改革和“商事登记一网通”, 85%的新设企业可按“一件事”标准进行网上办理。金华市实施多网点服务模式, 市场监管部门与四大国有银行金华分行推出“工商注册通”, 金华市民可在市区90个银行网点享受新设企业从名称预先核准、登记核准、证照打印到账户开立全过程“一站式”代办服务。无锡市整合工商、公安、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数据

资源, 实现开办企业办照、刻章、开户、领票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西湖区创新发展理念,依托自身优势,高标准打造了一批全国知名的特色小镇,积极推动云计算、文化创意、特色农业等产业蓬勃发展。

二、始终把科学规划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准则

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行动指南。江浙地区坚持规划先行,以大思路、大气魄、大手笔来推动城市发展,主动与国际接轨,提升了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一是拓宽视野找位置。考察的这几个城市,在城市规划、生态规划、产业规划等方面,都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社会城镇化、环境生态化的发展趋势,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我看到了未来20年的发展宏图。上海市围绕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空、航运等中心,加快了枢纽型、功能型、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立足市情求突破。无锡市根据自身地理位置、产业特点、发展基础等因素,提出了建设“五个中心”、打造“五个名城”的发展目标,初步构筑了由主城、副城、卫星城组成的多中心、开敞型、组团式城市布局结构。三是突出重点抓提升。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也是宁波发展的不竭动力。宁波突出临港工业这一重点,提出“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战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在北仑港区后方,一条绵延20多公里的临港大工业带已经崛起,形成了石化、能源、钢铁、造纸、修造船五大临港工业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已超过1/4。

三、始终把创新创业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源泉

城市的快速发展,取决于它的内生力和持续力是否强劲。考察发现,这几个城市的主要做法为:一是推动产业升级。近两年,上海先后把发展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12个大类列入了重点扶持的行业,把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8个大类列入重点扶持的现代服务业,并提供财政、税收、金融、公共采购、产业基地、国际化扶持、知识产权和人才支持等方面,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是推进自主创新。考察的这些城市都十分重视自主创新,如苏州市2006年年底就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若干政策意见的实施细则》,从税收、金融、政府采购、风险投资、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进行引导与扶持。2009年,苏州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8%,引进国外智力项目25个,获省资助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数量位居江苏第一。三是推崇全民创业。温州从降低创业门槛、保护创业者合法权益、加强创业能力培训等方面入手,推动全民创业不断发展:750万人口的温州有近220万人在全国全球经商创业,全市有个体工商户24万户,民营企业13万家,200万农业劳动力向城镇和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千家万户搞经营、千军万马闯市场、千山万水寻商机,是温州全民创业的生动写照。

四、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载体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江浙地区以大项目构筑大平台,以大投入带动大发展。一是壮大产业集群。考察的这几个城市,虽发展模式各不相同,有“上海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但共同点在于都善于培育并形成了产业集群。温州拥有“中国锁都”、“中国鞋都”等数十个国家级生产基地。2009年,苏州开始实施新能源产业、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等“四大跨越发展工程”,以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成长性强、发展前景好的地标式企业。二是加大基础投入。江浙城市围绕服务生产发展、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都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体现在项目多、投入大。温州实施了“六大百亿”工程,加快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性项目建设,近两年将累计完成重点建设投资450亿元以上,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0亿元以上。三是扩大对接领域。江浙这些城市立足国家战略,善于挖掘自身优势,主动对接,争取中央项目支持。大型飞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核高基”等国家重大专项任务落户上海,宁波港的建设、杭州湾大桥的建设等,这些都是国家级的重大项目,必将对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重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