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合集下载

增创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示范区

增创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示范区
维普资讯
特 别 策 划
增 发 新 势 创 展 优 加 建 黄口 洲 态 效经 示 快 设 三 生 高 济 范区 河 角 J 二
陈泽 浦
l 战 “” J发 略北 l 展 的翼 l ’

作 中 ,要 以科学 发展 观为指 导 , 按 照省 、市 开发建 设 的战 略部署 , 以
城 郊 游 , 景 区景 点 建设 、 务 项 在 服
目 配 套 、 游 产 品 开 发 上 实 现 新 突 旅
9 %以上 的工业 产值 , 中布局 、 0 集 集
约发展 的工业 聚集 区初具 规模 。下

高新 技术 产业 和先进 加 工制 造业 , 发 展配 套项 目,拉长 产业 链 条 , 形
规 模 扩 张 , 其 尽 快 做 大 做 强 。 坚 促
工 、 贸 、 游 于 一 体 的现 代 化 滨 商 旅
海 渔 业 新 区 。三 是 突 出发 展 生 态 旅
区域 资 源 , 快 园 区建设 , 进 产 加 促 业 集 聚 , 步 形成 了以县经 济开 发 初
区 、 坨 工 业 园 为 龙 头 , 东 营 西 胜 以 郊 工 贸 发 展 基 地 为 补 充 的 园 区 经 济 格 局 , 强 了 项 目承 载 能 力 。 目 增
资 源 , 响 温 泉 品 牌 , 富 旅 游 内 打 丰
色产 业 , 化 产业 布局 , 园 区建 优 把
设 成 为 推 进 新 型 工 业 化 的 主 要 平
加 快发展 现代农业 。在稳步 发展粮 棉 生 产和 休 闲观光农 业 的同时 , 立 足建 设 黄 河 三 角 洲 生 态 高 效 农 业 示 范 区 , 出发 展 水 产 、 牧 两 大 突 畜 主导产业 , 加快 建设 生 态高效 渔 业 畜 牧 区。在 提升产 业 化 、 约化 水 集 平上 下 功夫 , 加快 渔业 养 殖 基地 和 畜牧 养殖 小 区建设 , 积极 推进 标 准 化生 产 ,大力 发展 农业 龙 头企 业 , 实 施 黄河 口名 优 稀 特 农 产 品 品 牌 创建 工 程 ,构 建 现 代 农 业 产 业 体 系 , 快 建设 优 质 水 产 品 、 产 品 加 畜

开放视野下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开放视野下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亩 未利用 土地 ,1 0 0万亩 浅海 ,丰 富的石 油和盐业 资源 , 5 以及 规 模 可观 的化 工 、纺 织 、 造 纸 、机 械 、食 品产 业 ,
田已崛起为原油产量达千万 吨的大 油田,从而成为黄河三角
洲开发 的强大推动力 。1 8 年 ,为支持胜利 油 田建设和实现 93

可持 续发展程 度 ,文化产业 作为从 现代服 务业 中分 化 出来 的新 兴产 业 ,对 国民经 济发展 的 贡献度 愈来 愈大 。“ 化 文

黄 河 三 角 洲 的 区位 特 色
作 为 中国最大 的滨 海湿 地 ,黄河三 角洲保 留着 大河三 立 省 ” 文 化 强 省 ”普遍 被 作 为各 省经 济 社会 发 展的 主 、“ 角洲 的原 生 态特 色 。 区 内物 种丰 富 ,野 生动物 繁 多 , 有 要 方 向和 竞 争领 域 。 大 片天然 芦 苇、怪 柳灌木 林 、杂 草和 人工刺 槐林 等植 物 。 山东文化产业发展一是总量少 、规模小、速度慢 。2 0 06 19 9 2年 ,黄河三角洲 1 . 5 3万公 顷的滩 涂湿地 ,被 国务 院 年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 6 4 4 0 . 亿元 ,占全省 G P的 比重 D 列 为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 。1 9 9 4年 年 1 0月,联合 国开发计 仅为 2 7 % .4 ,对经济发展贡献率偏低 ,仅为 2 5% .3 。二是发展 划署 ( N U DP)与荷 兰政府 、 中国政府 联合 签署 “ 持黄 不均衡。东部文化产 业增加值 占全省一半。三是集约化程度 支 河三角 洲可持 续发展 ”项 目文件 。决定对黄 河三角洲 实施 不 高。市场主体实力不强 ,现代大 型文化企业偏少 ,缺少 自 可持 续发展 的长期规划 方案 :黄河三 角洲 自然资源 丰富但 主知识产权与核心 技术 。四是文化要 素市 场不发达 。资金 、 生态 环境脆弱 ,该 区域 的发 展必须坚 定地贯 彻开 发与保护 产权、人才 、信息、管理等文化要素市场发展滞后 。五是产 并重 的原则 ,在 推动经 济高度 发展 的同时实现 自然 资源和 业机 构不合理。传统文化产业所 占比重较大 ,新兴文化产业

黄河三角洲水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播——评《黄河三角洲水文化研究》

黄河三角洲水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播——评《黄河三角洲水文化研究》

书名:黄河三角洲水文化研究作者:李振峰王勤山出版社:黄山书社ISBN:9787546179179出版时间:2018-12定价:60.00元的阐述。

这些历史变迁不仅反映了人类与水之关系的演变,也展示了黄河三角洲地区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黄河的入海口,拥有丰富深厚的水文化底蕴。

具体来说,黄河其一,物质形态的水文化。

黄河三角洲物质形态的水文化丰富多彩,极具特色。

以黄河三角洲的水利工程为例,其不仅承载着调节黄河水量、防洪减灾的重要功能,也对农业灌溉、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为发展农业,黄河三角洲地区建设了一系列灌溉渠道、泵站和水库等设施,形成完善全面的灌溉系统,其二,精神形态的水文化。

水利发展史中产生了与水和谐共生的理念,人们敬水爱水,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合理利用水资源。

形成了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历史上,面对黄河水患威胁,人们没有退缩,积极应对,不断完善水利工程,修建堤坝、疏浚河道,战胜水利用水。

形成了开放包容、创新发展黄河三角洲的水文化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还在当代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历史传承价值。

黄河三角洲水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传承价值。

该地区的水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首先,黄河水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进程。

从古代的治水神话到现代的水利工程建设,黄河水文化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发展紧密相连。

其次,黄河三角洲水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一地区的水文化不仅体现在水利工程、水利技术等方面,还体现在与水相关的文化领域,构成了黄河三角洲水文化的独特魅力,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此外,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对每一个中国人都具有特殊意义,黄河三第二,生态保护价值。

黄河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该地区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价值。

黄河三角洲水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治水实践中,提出“顺应自然”等理念对社会生态保护具有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中

关中

关中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立将促进整个区域的产业发展,其文化产业资源是该区域的优势资源,文化产业是带动该经济区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其开发模式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产业能否快速稳定的发展。

从资源现状及商业属性的探讨,借鉴其他产业经济区的开发模式,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开发模式提供了参考建议。

标签: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产业;开发模式关中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文物资源丰富。

国家批准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对于天水、关中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这是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大举措,对于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推动陕、甘两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资源现状关中天水经济区可作为文化产业的资源很丰富,有大量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中天水经济区主要覆盖区域在陕西省和甘肃省,故以陕西省和甘肃省的总体概貌来介绍。

陕西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其蕴含丰富,涉及面非常广泛,有着13个王朝的建都史,文物景点星罗棋布。

全省文物景点35750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64处,馆藏文物65万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637件组。

这些国内其他省市无法相比的、具有绝对优势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为陕西的特色文化产品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信息和实物标本。

甘肃省在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也较为丰富。

有野外文物点1133万处,石窟群达23处之多,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26处。

在古代历史文化资源方面,甘肃有古文化遗址优势、彩陶文化优势、简牍优势、长城优势、石窟寺优势。

甘肃的民间文化兼有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与多民族交流融合的特征。

陇东地区是周先祖的故乡,这里的剪纸、皮影、刺绣、道情等民间艺术样式中,保存了丰富的图腾文化和远古民俗风情。

2 其他产业经济区的文化产业开发模式借鉴2.1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开发模式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开发模式包括文化旅游、演艺影视、文展文博、餐饮包装、娱乐等。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培 养 等 方 面稳 步推 进 。 人
黄 河三 角 洲 高效 生 态经 济 区后 发 优势 突 出 ,土地 面积 超
过 天津 滨 海 新 区 1 O倍 ,黄河 冲积 每 年 为该 区域 新造 地 超 过
分 散。 由于 文 化企 业 规 模小 、 复 建设 严 重 、 益 低下 , 重 效 既不 能
进 一 步 解放 思 想 。 力 加 大政 府投 入 , 靠 行政 、 着 依 法律 、 经
( ) 二 文化 产 业 发展 原 创力 不 足
发展 文 化产 业虽 然 具 有得 天 独厚 的 资 源优 势 。但 文 化 产
济等综合手段加大扶持力度 。 鼓励社会力量办文化 , 培育文化
黄河 三 角洲 文 化资 本 升 值的 可 持续 发展 对 策 。

放缓 。 微观上看, 从 黄河 三 角 洲地 区 人 民生 活 水平 还 存在 着 城 市与 乡 村 , 海 、 江与 内地 , 济发 达 地 区 与不 发达 地 区 , 沿 沿 经 交
通主干线与偏远地区等的差别 。加上传统消费意识的保守和 消费 心 理 的 落后 , 文 化 娱 乐 服 务项 目单 一 、 乏 。 为 文 化 使 贫 成
( ) 一 文化 体 制 和发 展 观念 落后 计 划 经济 体 制下 文 化事 业 由政 府 直 接投 资 和 运 营 .文 化 的政治 性 因素 被 放大 , 化 单位 的竞 争观 念 和经 营意 识淡 薄 , 文 对 成本 、 益及 市 场 供 求 关 系 缺乏 把 握 。 文化 进 行 “ 场 化 收 对 市 运作 ” 的能 力差 , 黄 河 三角 洲 文化 产业 在 发 挥其 经 济 作 用 的 使 过 程 中受到 严 重影 响 。 由于 文化 资 源行 政 化 配置 , 成 资 源分 造 散 , 化企业数量少 、 文 规模 小 , 场 占有 率 很 低 , 地 业 务 范 市 各 围 、 营模式 雷 同 , 经 产业 集 中度 低 。

高等教育促进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构建

高等教育促进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构建
2 0 1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高等教 育促进 黄河三角洲
文化产 业发展模 式构建
张玉虎 ,谢彦红 ,卢 旺
1 . 济 南 大学 ,山 东 济 南 2 5 0 0 2 2 ;
2 . 滨州学院,山东 滨州 2 5 6 6 0 0
摘 要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要 实现“ 跨越式” 发展 , 必须依 靠从社会发展“ 边缘” 走向社会“ 中心” 的高等教 育, 使 之为 自己培养人才、 提供技术。 针对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内外环境条件等 , 可以利用美国发展 经 济学家P ・ 弗里德 曼的“ 边缘—— 中心” 理论 , 探究高等教 育与黄河三 角洲文化产业之 间良性互动发展 的可行
的专 家学 者 , 大 学遂 独 具探 测 社会 变 革 和提 出应 变
措施的高度灵敏的智力触角。换言之 , 它能加快 自 动平衡机器的工作速度 。” 【 】 幺 勺 翰・ S ・ 布鲁贝克在所
2 . 高等教育是政治文明发展的“ 推进器” 。高等 教育在推进政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日 渐重要。高等 教育培养 了大批 高素质的政治人才 , 推进 了政治决
可见 , 科学技术 的进步和人力资本 的开发 已成为现
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 因素。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与 经济社会发展的史实也充分证 明, 任何 国家和地 区 要想在国际竞争中 占据优 势 , 都必须把高等教育放
在 优先 发展 的战略 地位 。
大学教育》 一书 中提 出: “ 大学拥有向未知世界进军
等教育在社会发展 中的重要地位 , 世界各 国和地 区
都 把 高等 教 育 置于 优 先发 展 的 战略地 位 。如 日本 、
德国等 国家在二战后纷纷将 “ 教育科技” 作 为立 国

黄河三角洲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王敏

黄河三角洲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王敏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黄河三角洲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系(院)体育系专业舞蹈学(体育方向)班级10级舞体本一学生姓名王敏学号1014150523指导教师刘芳职称讲师二〇一四年六月十日独创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二〇一四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滨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二〇一四年月日注:本表由指导教师填写,经教研室主任审定后下发给学生。

黄河三角洲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在本论文中,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体育考古、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1],主要对中国黄河三角洲的主要城市 (滨州市、东营市) 体育文化建设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考察、了解黄河三角洲主要城市体育传统文化与新兴体育文化产业建设现状,探索体育文化发展规律,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且依据研究所发现的问题得出了以下针对性解决思路:①扩大体育文化活动发展规模,走群众为主,政府为辅,市场为导向的科学发展道路。

②加大对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保护力度,促进该项目的发展和传承。

③大力推广传统民俗群众体育娱乐活动。

④加大体育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为体育文化发展创造物质条件等对策。

本论文所进的研究可以为黄河三角洲的体育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提出积极可行的建议及对策,无论对推动我国全民健身纲要的实施,或为我国其他地区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发展模式,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对于推动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思索

对于推动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思索

对于推动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的思索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产迅猛发展,而民族文化发展相对滞后。

那么加强文化发展的建设尤为迫切。

本文通过对如何推动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阐述了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的相辅相成,以及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管理办法,论证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物产资源;经济;产业调整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社会中经济跨时代性发展中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等沿海区域为发展以延伸到周边区域,各个区域中心城市以点带面竞相兴起,并逐步形成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为基础点,探索出适宜发展途径的过程。

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省北部古黄河入海处,有一片153000公顷的滩涂湿地;汹涌的河水奔腾呼啸地从中穿过,汇入大海,这就是1987年建立的,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年平均降水量为551.6毫米。

黄河尾闾摆动新成的陆地带地势宽阔低洼,面积逐年扩大,生态类型独特,海河相会处形成大面积浅海滩涂和湿地,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繁殖地。

区内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有80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文昌鱼、江豚、松江鲈鱼等。

有野生植物上百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野大豆分布广泛,各种鸟类约187种,列为中日候鸟保护协议受保护的达108种。

当前,全国和全省正在兴起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新一轮产业转换和增长的经济周期性,全力抢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高点。

同时,经济发展出现了国民经济进一步软化和服务化增大的新趋向,旧的“以工业立省”“以工业立市”的目标替代为“以文化立省”“以文化立市”的新目标,这对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报告12

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报告12

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报告各位领导,同志们: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由省建设厅2008年编制完成,同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于09年12月份正式列入国家战略。

黄河三角洲是我省区域经济发展“一体两翼”整体布局中北翼的主体,积极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加快建设特色经济区,培育经济新亮点,成为全省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发挥环渤海经济圈重要成员作用的桥头堡。

对于增强我省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黄河三角洲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 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热点区域逐步向北拓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深入实施,黄河三角洲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日益凸显(土地资源优势、地理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良好优势)。

同时黄河三角洲地区也存在着很多的制约因素(淡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重大交通设施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开放型经济水平不高)。

鉴于以上的优势和制约因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将该区域的发展定位为:建成全省重要的现代农业经济区、现代物流区、技术创新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区,成为促进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规划积极发展县域城镇,在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基础上,逐步强化县城建设,膨胀城市规模,配套建设道路、通信、供电、供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强教育、金融、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和支撑条件。

根据定位省人民政府将在土地利用、财税、投融资政策和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园区建设等六大方面给予政策方面的扶持。

同时加大政府资金的支持力度,省预算内投资及专项资金、省基建基金都会向该区域倾斜,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重点支持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环保及其他公共服务项目建设。

鉴于以上规划,建议:1、充分利用好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历史机遇,各相关部门仔细研究《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鲁发【2008】13号文件精神,积极与上级各部门联系,密切关注和掌握上级政策措施,特别是资金政策支持方面及重点倾斜扶持政策。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对策浅析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对策浅析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0前言生态旅游业在我国始于第一批国家级的风景名胜景区,特别是湿地生态旅游,在我国发展是比较晚的。

但是在后来景区的规划和发展中,我国非常重视生态旅游这一旅游方式,也在每段时期都推出了一些政策措施来维持和推进它的发展。

1生态旅游相关概念1.1生态旅游定义及特征通过各种书籍和文章可以发现,各专业领域的的使用者从多种角度和目的定义了生态旅游,其实生态旅游这一概念特别强调的是景区的自然景物不应受到破坏,要在保护景区的前提下开展旅游活动并谋求利益。

生态旅游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其自然性和保护性。

自然性是生态旅游最吸引人的一方面,景区内的包括植物、动物在内的自然景观以及最原始的风土人情使得它具有很高的研究观赏价值,这种景区内的景观与其他旅游方式中的景观相比将更加受到保护和不被破坏。

另一主要特点保护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对景区开发的同时特别注重其原来面貌,以及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获得经济利益等。

1.2湿地功能及生态旅游价值1.2.1湿地的功能湿地作为一种具有特别结构的生态系统,在我国分布小但十分受到重视。

它不仅可以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环境,还是良好的野生珍稀动植物栖息地,如野生的鱼类、甲壳类、鸟类、贝类,重要的造纸原料芦苇等。

我国的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西部青藏高原等大江大河发源地地区。

1.2.2湿地生态旅游价值丰富而又神秘的自然景观使湿地具有很大的观赏价值,非常适合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由于湿地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又可以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社会经济效益,所以近年来发展很快。

当然,对湿地的旅游开发也是要有一定保护和限制的,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以便能够使其长远存在和发展。

2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条件2.1黄河三角洲湿地概况黄河三角洲的地形受到黄河流路的控制,泥沙的堆积,这些年逐渐演变成为西北低、东南高的较为平坦的扇形区域。

黄河口文化的现状

黄河口文化的现状

一.黄河口文化的现状纵观历史,立足现实,黄河口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又有新兴的现代文明;既有黄河大流域文化的源远流长、古齐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有鲜明的流域特征和独特的自身特质;既有古代黄河口人的筚路蓝缕,又有现代黄河口人的开拓创新。

正是历代黄河口人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才创造出今天如此光辉灿烂的黄河口文化。

建国以来,黄河三角洲曾有过大规模的军垦、农垦,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兴起,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大军汇聚黄河口。

几十年来,油、地、军、校紧紧围绕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这一共同目标,携手并肩、艰苦奋斗,共同开创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弘扬创业精神,激励人们团结奋进的崭新的黄河口文化。

这一文化经过几十年的锻铸和锤炼,已成为黄河口文化的主题,代表着黄河三角洲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成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促进油地军校团结、推动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生态农业适应中国入世新形势,东营市坚持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定位,全面实施科教兴市、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大力发展粮棉、畜牧、水产、林果等优势产业,积极构建高效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全市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到30万亩,主导产业规模迅速膨胀。

2003年,粮食种植面积187万亩,总产66.3万吨。

其中夏粮面积81万亩,总产30万吨。

棉花种植面积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99.78万亩,总产7.3万吨。

瓜菜种植面积60万亩,总产224万吨。

大蒜、芦笋、花卉等新兴农产品生产面积扩大,产量提高。

全市大蒜面积发展到11万亩,总产17万吨;芦笋达到3万亩,总产1.5万吨;花卉面积发展到6000亩,涌现出了大王东方花卉等一批花卉示范企业。

完善落实土地承包政策,规模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品种、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大力开展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大幅度提升。

如何推进新时期黄河文化建设

如何推进新时期黄河文化建设

李 白的 “ 黄河 之水 天上 来 .奔 流 到海 不复 回” “ 、黄河落 天走东 海 , 万里 写入胸 怀间 ” 。王 昌 龄 的“ 白花垣上望 京师 , 黄河水 流无尽 时。 秋旷 穷 野行 人绝 ,马首东 来知是谁 ”西岳 峥嵘何壮 哉 , “ 黄 河 如丝 天 际来 ”“ 且探 虎 穴 向沙 漠 。 鸣鞭 走 马 凌 黄河 ” 刘 禹锡 写 “ 曲黄河万里沙 , 、 。 九 浪淘风簸 自天涯”, 王维 写“ 独树 临关 门 , 黄河 向天外 ” 。李 商 隐 的“ 花漠碧 云茫茫 , 河欲尽 天苍黄 ” 品 土 黄 。 味诗 句 , 仿佛滔滔 江水展现 在我们 眼前 。 黄河 而“ 捧 土 尚可塞 ,北风 雨雪恨难 裁 ” “ 河西来决 昆 、黄 仑, 咆吼万 里触龙 门” “ 、欲渡 黄河冰塞 川 . 将登 太 行雪满 山” 则写 出了黄河 的奇 壮之景 。 杜甫 《 黄河 二 首》 黄河北岸海 西军 , 鸣钟天下 闻。 马长 椎鼓 铁 鸣不 知数 , 胡人 高鼻动成群 。 黄河南岸是吾 蜀 , 欲 须供 给家无粟 。愿 驱众庶戴 君王 。 一车书 弃金 混 玉 。元代诗 人萨都 刺 《 过古 黄河堤 》 “ :古来 黄河 流, 而今作 耕地 。都道变 通津 , 沧海化 为尘 。” 从 他们 的诗 句 中我们 仿 佛感 受 了到 黄河 两岸 金 戈 铁马 的战况 、 织衣耕 种的淳朴 民风 。 白居易 的“ 黄 河水 白黄云秋 , 行人河 边相对 愁” 写 出了他们 面 。 对着 滔滔黄河水 的无 限感慨 。 14 古代 治 理黄 河 的代表 人物及 治 河理念 .
游 设置 滞 洪 区 的思想 , 调 滞洪 区的作 用 是 “ 强 使
秋水多 , 得有 所 休 息 ”③ 论 证 规 划 方 案 时 首 次 ; 提 出经济 补偿 的概念 ,主张 筹 划治 河 工 费用 于 安 置 因改 道所 需 的移 民 :④ 提 出综 合 利 用黄 河 水 利 资源 , 体论 证 开渠 分 水有 三 利 ( 地放 淤 具 低

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政策 措施

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政策 措施

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政策措施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坐落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示范区之一。

为了促进该示范区的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支持力度。

包括财政资金的资助和项目的扶持。

政府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农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在该示范区进行大规模农业高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同时,还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包括减免税收、提供低息贷款等,以降低企业的成本压力,促进企业创新。

其次,政府加强了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

政府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了合作机制,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科研资源。

政府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将优秀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推动科技进步与农业生产的结合。

政府还加大了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资金支持,提高了科研机构和高校参与农业高新技术研发的积极性。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在示范区建设了一批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科研实验室,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政府还加大了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交通、通信和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交通便捷性和物流效率,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除此之外,政府还加强了对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和创业人才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新创业。

政府还加大了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人才培训的投入,提供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提高了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最后,政府还加强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品牌宣传和推广工作。

政府积极宣传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发展成果和先进经验,提高了示范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政府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展览和交流活动,促进了示范区与国内外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总体来说,政府通过加大支持力度、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以及加强宣传推广等政策措施,促进了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快速发展。

关于加快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快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点 。滨 州 市 文 化 产 业 增 加 值 在 GD 中 所 P 占比例 已达 到3 %.从 业人 员近 8 万人 ;全
发 等特点 。大力发 展 文化产 业 ,有利于 优 化 经济结 构和产 业结构 .有 利于拉 动居 民
消 费结 构 升级 。有利 于扩 大 就 业和 创 业 ,
市 从 事 文 化 及 相 关 产 业 的单 位 达  ̄20 J i60 家 .其 中规 模 以上 单位 15 。总之 ,文 6家 化 产 业 在 该 地 区 国 民 经 济 中 的 比 重 逐 步 提 升 .对 该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的 贡 献 也 越 来
题 ”作为 中央全会 的议 题 ,把发展 文化 产
业 提 高 到 了 前所 未 有 的 高 度 。2 0 年 l 09 1 月 ,国务院 批复 《 黄河 三角 洲高效 生态 经
近 年 来 黄 河 三 角洲 文 化 产 业 增加 值 呈逐 年 上 升 态 势 .文 化 产 业 初 具 规 模 ,
越大 。
有 利于 经 济欠 发达 地 区 实现 跨 越 式发 展 。 加快 黄河 三角洲 文化产 业发 展 。是 实现 黄 河三 角洲地 区科 学发展 、快 速发展 的战 略
选择 。
环 渤海经济 膝 望 2 1 年第 2 02 期
对 策 研 究
( ) 文化 品牌 建设 逐 渐显现 二
个 一 工 程 ” 优 秀 作 品 奖 :小 品 剧 本 《 幸福 的事》在 第 四届 “ 最 中国 戏剧 奖 小 戏 小 品奖 ”获 小 品 类 一等 奖 草柳
河三 角 洲地 处 渤 海 南部 的 黄河 人 海 口
沿岸 地 区 .属温 带季 风 性 气 候 。四季 分 明 ,光照 充足 ,地理 区位 条件 优越 , 是我 国最适 合 人类 居住 的区域 之一 2文化 资源 丰富 、历 史悠 久 . 黄河 三 角 洲作 为我 国三 个 大河 三 角 洲之 一 .积 累 了 丰富 的 历 史 文化 资 源 黄 河 三 角洲 的 文化 产 业 资 源 具有 独 特 的人 文 社会 的地理 景 观 。历 史人 文 的 积 累 、民俗 文 化 的绵 延 、革 命 文 化 的 巨变 、工业 文 化 的 当代 画 卷 以及

高考政治原因类题型归纳

高考政治原因类题型归纳

原因类练习题1.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

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资源具有独特的人文社会性,有历史人文的积累,有农村民俗文化的绵延,有革命文化的巨变,有工业文化的当代画卷,有戏剧文化的源泉,这些构成不可转移和不能替代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观,是发展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的理论依据。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要影响。

黄河三角洲不可转移和不能替代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观,是发展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和动力,能促进黄河三角洲经济的发展,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将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材料二探寻文化发展秘诀2009年,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一大批艺术院团、新闻出版企业,通过改制、重组、合并、上市成为更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第一次将文化产业发展“升格”到国家战略高度;文化部制定的《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成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政策“推手”。

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保护合法的跨地区经营活动”,要求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等法律法规。

面对文化市场消费者的变化,文化生产者和经营者更多地关注和适应市场与人们的需求,不仅考虑国内消费者需求,文化“走出去”也变得更为主动。

(2)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总结出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至少三条),并简要说明发展文化产业要把“无形手和有形手”结合起来。

(7分)(2)①总结原因: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工业旅游发展刍议--基于胜利文化的视角

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工业旅游发展刍议--基于胜利文化的视角
区域经济研究 。
7 0 Biblioteka 巴永 青 , 等: 黄 河 三 角 洲 中 心城 市 工 业旅 游 发 展 刍 议— — 基 于 胜 利 文 化 的 视 角
旅游 线上 的重 要节 点 , 早 就 以其 优 越 的 区 位条 件和 迷人 的生 态景 观成 为 山东“ 8 +2 ” 旅游 圈 中的重 要成 员, 区域 旅 游 品 牌 的影 响 力 不 断 提 升 。2 0 0 9年 以
号 召力更 强 。2 0 1 0年 , 临 沂 市 接 待 国 内游 客 3 0 3 7
重 不断提 升 , 旅游 业 对 区域 经 济 发展 的影 响 带 动作
用 也不 断增 强 。与此 同时 , 山东境 内各市 ( 县、 区) 也 纷 纷在 原有 旅游 资 源 的基 础 上 深入 挖 掘 , 加 快 旅 游 业 发展 的 步伐 。 特 色是旅 游业 的生命 , 特色旅 游资 源 、 特 色旅 游
这 对 于 提 升 东营 市 文 化层 次 、 城市形 象, 实现 从 “ 石油资源采掘型” 城 市 向“ 石油知识传播 型” 城 市转 变, 更好 地 肩 负
起 黄 河 三 角洲 中心 城 市 的 责 任 都 具 有 重 要 的 价 值 。
[ 关 键词 ] 黄河三角洲; 东营; 工业旅游; 胜利文化 [ 中图分 类号] F 5 9 0 [ 文献 标识 码]A [ 文章 编号 " ] 1 6 7 3 — 5 9 3 5 ( 2 0 1 3 ) 0 4 — 0 0 7 0 — 0 6
2 0 1 3 年 1 2月
中 国石 油 大 学 胜 利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Sh e n g l i C o l l e g e 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Pe t r o l e u m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文化大 发展 大 繁荣 若 干 重 大 问题 的 决定 》 出 , 提 要 加 快 发 展 文 化 产 业 , 动 文 化 产 业 成 为 国 民 经 济 支 推
柱 性 产 业 , 指 Ⅲ发 展 文 化 产 业 是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并
达 地 区 实 现 跨 越 式 发 展 。 加 快 黄 河 三 角 洲 文 化 产
作 者简 介 : 硕雅 ( 9 2 ) 女 , 李 1 8一 , 滨州 人 , 师 , 士 , 讲 硕 主要 从事 文 化产业 研究 。E m i x y y2 1 @1 3 cr - a :i a a0 0 6 .o l n n
第2 期
李硕雅 黄河三角洲 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7 5
摘 要 : 随着经济 全球 化进 程 的加 快 , 文化 越 来越 成 为 综合 国力 竞争 的 主要 因素 , 文化 产业
已成 为发展 最快的朝 阳产业之 一 。近年 来, 国 高度 重视 文化 产业 的发展 , 我 出台 了一 系列发展 政
策 。黄 河三 角洲有 着丰 富的 自然历 史文化 资源 , 并且 身 处文化 产业 较发 达 的 山 东省 , 更应 将 文化 产业作 为该地 区的主 导产业 来培 育和 发展 。结合 黄 河三 角洲文 化 产 业发展 的 实 际, 着重 分析 黄
21 0 1年 1 O月 1 日 , 的 十 七 届 六 中 全 会 通 过 8 党
产 业 , 利 于 优 化 经 济 结 构 和 产 业 结 构 , 动 居 民 有 拉 消 费 结 构 升 级 , 大 就 业 和 创 业 , 利 于 经 济 欠 发 扩 有
的《 中共 中 央 关 于 深 化 文 化 体 制 改 革 推 动 社 会 主 义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发展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发展

2012年第9期山东社会科学No.9总第205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205·“蓝黄”国家战略征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发展研究郭训成(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尚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其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承担着先行先试、引领示范的历史重任。

按照海陆统筹、科学开发、错位发展、加快发展、优化提升的要求,围绕建成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环境友好型工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探索一种符合本地实际的高效、集约、低碳、环保、可持续的高效生态产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产业[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9-0117-06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功能定位的区域发展战略。

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尚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其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承担着先行先试、引领示范的历史重任,其“高效生态”发展模式将成为我国未来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样板,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一、黄河三角洲发展高效生态产业的机遇(一)政策环境有利于高效生态产业发展黄河三角洲开发成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在园区布局、土地政策、金融政策、项目建设等方面具有了较多的优惠政策,给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

《规划》提出的“四点”、“四区”、“一带”的发展框架,将建成山东省生态产业基地、新能源基地和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有利于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构筑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国家赋予的相对灵活的土地政策,有利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丰富土地资源的开发,发挥资源高水平配置的后发优势;通过打造新的融资平台,设立黄河三角洲开发基金、引进海内外投资者,进行重大基础设施、重要产业项目建设,有利于用足、用好、用活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投资,发展高效生态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8期山东社会科学No.8总第204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204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魏学文(滨州学院黄河三角洲经济研究中心,山东滨州256603)[摘要]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转方式、调结构,努力走出一条文化与经济高度融合、自然生态与文化和谐共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高效生态的文化产业新路。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要在政府谋划、资源整合、集约发展、市场运作、科技支撑、融合发展、人才保障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构建高效生态型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高效生态[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8-0137-03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定位。

这既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也为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转方式、调结构,努力走出一条文化与经济高度融合、自然生态与文化和谐共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高效生态的文化产业新路。

(一)政府推动,谋划文化产业发展总布局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充当着引领者、设计者、推动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如何扮演好政府的角色关系高效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1.理念引领。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首先要明确高效生态的发展理念。

地方政府应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科学发展、生态发展、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引领文化产业向高效生态方向发展。

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功能,提高企业与公众对发展高效生态文化产业的认识,向全社会传播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心和态度,激发个人和企业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情,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2.规划设计。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总体布局。

在规划设计中,地方政府既要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整体考虑,又要结合各市、县(区)实际进行县区规划。

整体规划要体现黄河三角洲区域发展的实际,市、县(区)规划要反映地方的文化特色。

比如:滨州市政府制定的《滨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详细绘就了滨州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既体现了高效生态经济的总体要求,又结合了滨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特色。

3.政策推进。

政策资源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政府应运用政策工具对文化产业高效生态发展做出方向性、原则性的规定,促进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政策基础。

在高效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政府可提供资本推进、项目推进、制度推进、人才推进等政策支持,同时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体制创新,探索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

4.环境治理。

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要为高效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既要规范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又要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和制度环境。

良好的市场环境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文化企业的主体作用,让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增强自身实力,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收稿日期:2012-04-29作者简介:魏学文,男,滨州学院黄河三角洲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

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基于高效生态视角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2911RKA16018)、滨州学院重大招标课题“黄河三角洲产业结构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2011ZDW01)的阶段成果。

731军。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对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朝着高效生态方向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为此,要在现有政策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丰富适合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

(二)整合优化文化资源,构建文化资源综合开发机制1.整合优化黄河三角洲文化资源。

黄河三角洲文化资源异常丰富,这里有孙子文化、黄河文化、董永孝文化、范仲淹忧乐文化、“老渤海”革命文化、民俗文化、滨海文化、宗教文化,以及以吕剧和渔鼓戏为代表的戏曲文化、生态湿地文化等等,这些文化资源集中表现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历史演进的文明成果,是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禀赋。

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优化,要兼顾文化发展传承的客观规律,也要符合高效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

一是跨区域的整合。

如滨州、东营两地在孙子文化、黄河文化、湿地文化、河海文化等方面都有相似性,因此可以突破行政区域限制,进行跨区域整合,协同发展。

二是县区间整合。

地级市做好市内重点文化品牌的开发,各县区突出各自文化资源特色,抓好1—2个文化品牌建设,做到统筹发展、各有突破。

如邹平抓好范仲淹忧乐文化、博兴重点抓好董永孝文化、惠民重点抓好孙子文化、无棣重点抓好河海文化等。

三是对每一种文化资源要深挖其内涵底蕴,概括凝炼其文化特色。

对内涵一致或特征相近的文化资源可以整合化一,对关联性较强的文化资源可以进行系统开发。

2.开发新的生态文化资源,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在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开发现代生态文化资源。

第一,开发生态旅游文化资源。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但总体来看,形式上还过于单一。

因此,应进一步开发以自然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河海文化为特征的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旅游文化产业。

第二,开发现代文化资源。

现代文化资源具有喜闻乐见,传播广泛的特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加大对现代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有利于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要选择具有未来发展前景的产业,如数字文化产业;要发展与新媒体对接的产业,如互联网、手机、多媒体广播影视等;要结合区域文化实际,发挥当地产业与技术优势。

(三)坚持集约发展,实现文化产业转型升级1.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文化产业优化升级主要是指文化产业要改变过去单一化、低层次、粗放式的状况,向多样化、科技化、生态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具体可围绕三个方向发展:一是积极发展现代科技文化产业,通过现代科技提升文化产业的层次和水平;二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发展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业;三是开发以生态文化为主旨的多样化的文化产品,提升文化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重点是适应现代生活发展趋势,遵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规律,促进生态型文化产业发展。

2.推进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

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促进文化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文化产业集群就是在文化产业领域中(通常以传媒产业为核心),大量联系密切的文化产业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包括研究机构)在空间上集聚,通过协同作用,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文化产业集群是带动区域创新和超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可以发挥产业的整体优势,降低运营成本;也可以发挥协作优势,弥补各环节的不足。

同时,要加快区域文化体制改革,培养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四)尊重市场规律,构建文化产业运作机制1.以市场为导向,探索多样化的经营模式。

市场是文化产业微观运行的基础,高效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必须面向市场。

要以市场为导向,探寻多种经营模式,挖掘文化产业利润空间。

比如,发展文化产业经纪模式,对文化产业和项目进行经理化运作;发展立体化经营模式,围绕一个文化项目进行多方位开发;发展文化产业规模化经营模式,降低文化产品的边际成本和营运费用,实现利润最大化。

2.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造生态文化知名品牌。

竞争出品牌,竞争出效益。

通过市场竞争,培育文化品牌,推进特色化经营,是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文化产业要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必须在市场竞争中加快产业调整,实现产业升级。

目前黄河三角洲的文化品牌较少,强势文化品牌更少,尤其缺少在全省甚至是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

因此,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要引入竞争机制,在打造本土品牌的同时,注重引进成熟的知名文化品牌,提高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市场竞争和品牌建设,催生和培育一批生态文化企业与生态文化名牌,发展具有生态文化特质的文化产业,构建生态文化产业体系。

3.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多种力量开发文化产业。

针对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主体比较单一,多数情况下仍是政府唱主角,民间力量参与少的现状,要降低文化产业准入门槛,创设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831充分利用民间团体和社会力量的作用,使之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动员各方面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开发,逐步形成以政府、企业、民间、境内外资金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五)以科技为支撑,建立高效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1.促进文化与高科技的融合,积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发展高效生态文化产业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撑,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可以创造出全新的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文化产业要实现超越战略,需要借助高新技术这一强大动力,通过搭建科技平台,提高科技综合服务功能,促进科技与文化产业的结合。

如利用现代高科技发展文化动漫产业、利用数字技术对文化产品进行传播和包装、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文化创意设计、利用广播电视媒体开发广告信息产业、利用现代印刷技术发展文化出版业,以及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发数字电视与网络电视产品等。

2.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助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要把黄河三角洲传统文化的优势变为产业优势,要实现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就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传统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比如,发扬光大吕剧和渔鼓戏需要广播电视技术、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开发与运用;提高编织和雕刻产品附加值需要高科技含量的新工艺;提升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形象需要生态科技的突破等。

(六)加快产业融合创新,构建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机制1.构建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机制。

高效生态文化产业是集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体系,促进其产业间的融合是高效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特质。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发展,由于其产业内部关联性较强,因此在产业融合上应尽快取得突破。

如出版与印刷业的融合、广告与多媒体的融合、影视与动漫的融合、会展与出版业的融合,等等。

这种融合可以是两个产业的融合,也可以是三个产业或多个产业的融合。

如2008年7月成立的滨州传媒集团,业务涉及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书画艺术、出版印刷等多个行业,在集团内部实现了多产业的融合。

2.加快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文化产业与第三产业或其他行业的融合,如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餐饮、金融、社会服务等行业的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