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九一八事变》重点解析
高中历史九一八事变知识点

高中历史九一八事变知识点一、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九一八事变,即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是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
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中国已被列强侵占,中国东北地区则沦为日本势力范围。
日本通过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获取了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殊权益。
二、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是日本在沈阳铁路上制造的一起炸弹爆炸事件。
虽然事实上炸弹是日本军方自导自演的,但日本却借此借口对中国进行进攻。
日本军队占领了沈阳,并迅速扩大其势力范围,占领了辽宁、吉林等地。
三、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国际社会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表示强烈的不满,但由于国内政局动荡、国力薄弱,中国未能有效抵抗。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继续扩大其在中国东北的势力,并于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
四、九一八事变的意义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进一步升级,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激发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敌侵略的决心和斗志。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也促使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五、九一八事变的启示九一八事变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尊严。
九一八事变也教育我们要珍惜和平,警惕外部势力的侵略行为。
同时,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也告诉我们,要想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必须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六、九一八事变的纪念每年的9月18日被定为九一八事变纪念日,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节日。
这一天,人民通过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表达对历史的缅怀和对和平的祈愿,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警惕外部势力的侵略行为,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七、九一八事变的教育意义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学习,可以让人们认识到历史的残酷和外部势力的威胁,进一步增强对和平的珍视和对国家利益的维护意识。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一、知识结构:二|、重要考点:(一)九一八事变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①侵华是日本既定方针:1927年,日本召开“”,决定“将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②直接原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迫切需要侵略中国来转移视线、缓和矛盾、医治经济危机创伤;③宽松的国际环境:帝国主义忙于应对经济危机,无暇东顾;④可乘之机:当时中国国民党正竭尽全力在南方。
(注意:1929——1933经济危机的影响与九一八:东方会议与“大陆政策”:2、时间:年月日;结果:不到半年,全部落入日军之手;1932年,日本扶植清废帝建立,开始了殖民统治。
失败的根本原因:3、影响:①对中国:a ;b民族危机加深,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对日本:a侵略阴谋得逞,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b获得了东三省丰富的资源、能源、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从而使日本最先缓解了;c 提高了的地位。
③对世界:打破了帝国主义在东亚的均势状态,“一战”后形成的开始被打破。
(注意:国联与“九一八”:1932年1月.国际联盟调查团开始调查,没有对日本作任何实质性制裁,主张“国际合作为最善之解决”,实质上是想把中国东三省变为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兴起的原因:①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社会主要矛盾;②蒋介石国民政府执行,对日妥协;③爱国心的驱使;④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2、兴起的表现:①中国共产党:A发表宣言,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露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提出“……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打击; B 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1936年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②东北人民:组织,在将军率领下英勇打击日军,人们称誉“孤军御寇,忠勇堪称,为民族增光”;③民主人士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纷纷举起“”旗帜:1932年,等在上海成立;1933年国民党爱国将领和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抗击日军;1933年11月国民党将领联合,在福建成立,与红军签订《》。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1)原因:日本1927年“东方会议”确立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方针;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造成了创伤;国民党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日本加快侵略步伐;日美争夺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也是其重要原因。
(2)经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柳条湖段轨道,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
(3)由于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命令,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亡。
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4)影响: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中国共产党:(1)发表宣言,提出发动群众斗争,打击帝国主义。
(2)派大批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1936年组成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是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
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成抗日义勇军(马占山,打响东北抗战第一枪)。
爱国民主人士:1932年年底在上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宋庆龄任主席,蔡元培任副主席,杨杏佛任总干事。
国民党内爱国力量:(1)1933年3月。
冯玉祥、吉鸿昌(共产党员)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2)1933年11月。
李济深、蔡廷锴举起抗日反蒋旗帜,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内容完整勿忘国耻九一八事变历史学习解读PPT课件

市场经济体制
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 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
市场经济体制
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 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
市场经济体制
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 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 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
锦州 撤离
“九·一八”事变事件经过
1931年11月29日
币原喜重郎
陈友仁在日期间,还会见苏联驻 日大使寻求支持,也被拒绝
1931年 5月
国内 混战
1931年 9月
广州国民政府进行总动员,出 师讨蒋,并在天津设立“北方 军事政务委员会”,任命阎锡 山、冯玉祥、韩复榘、邹鲁等 人为委员,统一北方反蒋武装
1931年 9月
蒋介石迅速调兵“讨逆”并亲 自从南京往南昌督战,至此, 国民政府主要军事力量都被吸 引在了南方
• 1932年1月3日,第师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占领锦州。 • 而此时驻锦州的东北军第12、第旅和骑兵第3旅早已奉张学良命撤退至河北滦东地区和
热河。 • 在张学良的一再不抵抗下日军兵不血刃占领锦州。
“九·一八”事变历史影响
社会性质转变
•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 • “自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武装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 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
21年11月11日
1
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 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 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 明建设的总体布局
2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 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解读与评价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解读与评价九一八事变,即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发动的一系列侵略行动,被认为是二战爆发的导火索之一。
本文将对九一八事变进行历史解读与评价,探讨其在中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与影响。
一、背景与经过九一八事变前的背景是中国在晚清时期遭受列强侵略与国内动乱的煎熬,清朝垮台后,中国陷入分裂的局面。
而日本则因为近代化进程的成功和对中国的野心,渴望在中国寻求更大的领土与利益。
九一八事变具体的经过是日本盗占沈阳铁路并制造爆炸,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全面侵略。
二、对中国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它标志着日本侵略的全面展开,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与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随后的东北易帜,使中国失去了对这片领土的控制权,也加深了国内民众对于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焦虑。
三、对二战的影响九一八事变被视为二战爆发的导火索之一,因为它引发了更广泛的日本对华侵略,并间接导致了日本对其他亚洲国家的侵略行为。
九一八事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担忧与谴责,然而当时西方主要国家因为自身利益的考虑没有采取足够的行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也加深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四、评价与反思九一八事变对于中国与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历史上的不幸事件。
它揭示了当时国际社会的弱点与不公平,为后来更大规模的战争埋下了伏笔。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解读与评价应当从历史真相的角度来看待,准确地描述当时事件的发生、原因与影响,以期使人们对历史教训加以反思。
九一八事变在中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近代史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解读与评价,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历史,警惕类似的冲突再次发生,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九一八知识点总结

九一八知识点总结一、九一八事变的背景1. 中国东北的特殊地位:中国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的重要地区。
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东北地区成为了沙俄帝国和日本帝国争夺的焦点。
2. 日本对中国东北的野心:自19世纪末开始,日本帝国就一直有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野心。
在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经济控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军事侵略。
3. 中国政局动荡:九一八事变之前的中国政局非常动荡,政府内部存在着分裂和对外失地现象,这给日本帝国的侵略提供了便利。
二、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过程1. 事变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日军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制造了一起假flag事件,以此为借口对中国东北进行全面侵略。
2. 日本攻占东北:随后,日本帝国对中国东北进行了全面侵略,占领了长春、沈阳、大连等地。
这次侵略行为对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
3. 东北军阀被迫妥协: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东北的军阀政权被迫与日本帝国妥协,成立了伪满洲国,实际上成为了日本帝国的傀儡政权。
三、九一八事变的影响1. 对中国的影响: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耻辱,这次侵略性行为使中国东北失去了主权,经济遭受了重大打击,给中国的抗日抗战埋下了隐患。
2. 对世界的影响:九一八事变的爆发震惊了国际社会,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加深了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矛盾,也成为了二战前夜的一次预兆。
四、九一八事变的启示1. 民族危机意识: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场难以忘怀的耻辱,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成为了中国人民坚决抗日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国际意义: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呼吁国际社会要团结起来,共同抵制日本帝国的侵略行为,维护世界和平。
五、九一八事变的反思1. 历史教训:九一八事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历史教训,唤醒我们要倍加珍惜祖国的领土和民族独立,时刻保持警惕,不容忽视任何对祖国的侵略。
2. 坚定抗战信念:九一八事变加深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念,激发了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抵抗精神,促进了全国人民的团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识记知识点:
1.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及后果: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故意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小段铁路炸毁,诬称东北军所为,突然袭击东北军驻扎的北大营。
次日沈阳陷落。
东北军撤入关内。
1932年2月,中国东北全境沦陷。
3月,日本扶植前清逊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2.华北事变与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的时间、主张及标志: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反对“华北自治”,要求“收复东北失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
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九一八事变背景解析

九一八事变背景解析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军队在中国东北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
这场事变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日本的动机和中国的应对等方面,对九一八事变进行深入解析。
一、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中国近代史的动荡时期。
自19世纪末以来,列强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和割据,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威胁。
此外,中国国内也存在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深刻问题,社会秩序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
这些因素为日本的侵略行为提供了机会。
二、日本的动机九一八事变背后,日本有着复杂的动机。
首先,日本帝国主义追求国家的扩张和霸权地位,而中国东北地区的丰富资源和战略位置对日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日本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原材料和市场,而中国的资源和市场潜力巨大,成为了日本的目标。
此外,日本军国主义思潮的抬头也为侵略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中国的应对面对九一八事变,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了积极的应对。
中国政府采取了外交抗议、军事抵抗和国际呼吁等多种手段。
同时,中国人民展开了广泛的抵抗运动,包括罢工、抵制日货、捐款捐物等,以表达对日本侵略的坚决反对。
这些抵抗行动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力量,显示了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不屈抵抗精神。
四、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和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事变导致了中国东北地区的沦陷,给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带来了严重威胁。
其次,事变加剧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为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战争铺平了道路。
此外,事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促使国际社会对日本的侵略行为予以谴责。
五、九一八事变的启示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教训是深刻的。
首先,事变揭示了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危害,对于维护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事变表明了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团结是抵御侵略的重要保证。
此外,事变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总结起来,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事件,对中国和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九一八事变》重点解析
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
于是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带来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
严重步骤。
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顶峰,使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
2,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3,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
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
4,九一八事变这一天,成为中国人民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历史起点。
81年前的今天,日本关东军制造沈阳事变,拉开了其漫长侵华战争的序幕,国人痛失东北,三千万父老,数千里江山,沦陷于异族的铁蹄之下。
“九一八”,就此成为国人的“国耻日”。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什么?
标志着日本局部侵华,中国进入局部抗战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开始爆发战争。
【同步练习题】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目的是
A、占领东北
B、变中国为殖民地c、促使蒋介石扩大内战D、摆脱国内经济危机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主观条件是
①日本侵略政策的必然结果②日本爆发经济危机,陷入
困难境地③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忙于应付本国危机,无暇东顾
④蒋介石政府集中兵力“围剿”红军
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②④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有利的客观因素是
A、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B、经济危机使得日本经济困难
c、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方针D、中国国内局势动荡,战争频繁
九一八事变后的影响不包括
A、打破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加深了英美与日本之间的矛盾
c、中日民族矛盾向着主要矛盾地位上升D、中国内战进一步扩大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政府现在既以此案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国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上述材料反映出国民政府的直接态度是
A、寄希望于政治解决
B、顺应民众的要求
c、采取了投降政策D、实行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不到一百天便占领了相当于日本本土面积2.5倍的中国东北三省,日本官兵死伤仅199名,导致这种战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闪电战的威力
B、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中日力量对比悬殊D、国际帝国主义的绥靖政策
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幻想国际干预
B、集中军事力量镇压国内革命
c、借以削弱东北军力量D、惧怕抗日力量强大威胁其统治地位
30年代,有一幅漫画,画上是一个穿和服的大人,抱着一个戴眼镜的小孩,这幅画反
映了
A、美国与蒋介石的关系
B、日本与美国的关系
c、蒋介石与张学良的关系D、日本与伪满洲国的关系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没有没有立即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主要原因是
A、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政党
B、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还明确的对日政策c、“左”倾错误在党内仍占统治地位D、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0、1933年举起抗日反蒋旗帜的国民党将领是
①冯玉祥②李济深③吉鸿昌④蔡廷锴
A、①③
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