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型旅游小镇规划模式研究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e5907db336c1eb91a375dc1.png)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我国至2020年,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
培育特色小镇要坚持突出“特色”二字,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提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建设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这篇文章张鸿雁教授通过对浙江近些年特色小镇建设的考察,总结了其建设的价值与特点,结合其发展经验,针对江苏现有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江苏特色小镇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成熟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与特点1. 重构地区经济框架,提升区域经济潜能。
一是建构经济主体区域均质性发展的动力机制,使区域经济的不同空间形成多样化、均好化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创造新的高端产业集聚模式。
如浙江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就促进了以云技术、智慧产业、新型金融产业和地方性产业为主体的浙江特色“块状经济群”的深化发展,为其整体经济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创造了多样.化的平台和高地。
三是提供区域性社会相对充分的就业机制,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创造了前提和基础。
四是形成福民富民自我生长机制,在高端产业集聚、特色传统产业集聚和生活质量和环境提升的同时,通过空间再生产形成了内在的区域性社会发展动力。
2. 提高社会治理标准,改善区域生活品质。
一是建立现代产业、传统产业与生活社区相融合的社会精准治理新秩序空间,在发展新型产业的同时使传统产业形成了新价值,并成为现代社区生活的一部分。
二是强化生态和环境建设标准,如浙江每个小镇都要求通过3A 级旅游景区建设要求,形成幸福产业链模式。
三是创造新型社会空间整合再发展模式,产业集聚与社区生活、建设相结合,既形成了全新的地点精神和市民文明文化,也使社会治理成为发展的结构性部分和过程。
四是建构品质化特色城镇生活方式,形成新型城镇化系统下的“化镇为市”,“化传统农民为现代农民的有机发展过程”。
打造旅游特色小镇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调研报告
![打造旅游特色小镇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1af38c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4.png)
打造旅游特色小镇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调研报告一、特色旅游小镇规划与建设现状(一)规划概况。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发展的意见》(xx政发…xxxx‟xx号)精神,经严格筛选审批,省发改委于xxxx年6月公布了全省xxxx-xx年xx 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其中xx翁丁葫芦小镇(佤族)被列入xx省xx个创建全国一流特色小镇入选名单,规划布局为“一镇三寨”一翁丁小寨、葫芦小寨、勐来小寨x个片区,是一个跨区域的组合型特色小镇创建项目。
小镇发展定位为休闲旅游类,项目总规划面积为x平方公里,其中翁丁片区x平方公里、葫芦片区x平方公里、勐来片区0.5平方公里,预算总投资x亿元,建设期限xxxx-2020年。
目前,项目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已经通过省级审查,已经获得可行性报告的批复、环评行政许可决定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省政府已批复沧源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翁丁葫芦小镇(佤族)的建设用地已在预留范围内,正在按程序审批建设所需用地。
(二)建设现状。
项目于xxxx年x月开工建设,截止xx年x月,到位资金x亿元,其中:省财政划拨特色小镇创建启动资金x亿元,农发行沧源支行贷款资金x亿元,企业自等资金x亿元。
累计完成项目投资x亿元,其中:翁丁小寨完成投资x 亿元,勐来小寨完成投资x亿元,葫芦小寨完成投资x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一)认识不够到位。
一方面,政策宣传不到位。
一些干部群众对创建特色小镇的基本内涵、政策要求、建设时限、验收指标等方面的政策了解不透,甚至部分领导干部把创建特色小镇简单地等同于美丽乡村建设,没有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县直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不够,主动服务,靠前指导不到位。
另一方面,群众工作不到位,导致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翁丁新寨仍然有部分群众不愿意搬迁,一定程度影响了项目的整体推进。
(二)建设规划不够完善。
项目顶层设计不到位,部分设施规划存在缺陷,项目规划与创建指标不对应。
旅游体验视角下旅游线路设计研究以遵义为例
![旅游体验视角下旅游线路设计研究以遵义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d4c7c6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8.png)
旅游体验视角下旅游线路设计研究以遵义为例1. 本文概述本文主要研究了旅游体验视角下旅游线路设计的问题,并以遵义为例进行了深入探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旅游已成为人们追求精神文化的重要方式。
目前旅游行业存在旅游线路同质化严重、缺乏吸引力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以游客需求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游客体验与旅游线路设计要素的关联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对策。
本文首先对旅游体验及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旅游体验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
从体验视角出发,研究了旅游线路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和分析,对旅游线路设计要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男性在旅游服务影响程度上高于女性、月可支配金额越高的人群受旅游设计影响因素程度越大等结论。
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针对遵义市旅游线路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优化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充分考虑游客需求和偏好、注重线路设计的个性化和创新性、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等。
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增强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文献综述旅游体验作为旅游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已经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Pine 和 Gilmore (1998) 在其开创性的工作《体验经济》中提出,体验是继产品、商品之后的第四种经济提供物,它强调个性化和情感参与。
随后,Schmitt (1999) 进一步细化了体验营销的概念,提出了五种基本体验维度:感官、情感、思维、行动和关联。
这些理论为理解旅游体验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并为后续的旅游线路设计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旅游线路设计方面,Gunn (1988) 是早期对旅游线路进行系统研究的代表,他提出了旅游线路设计应考虑的多个因素,包括可达性、可游览性和可停留性。
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游客需求的多样化,旅游线路设计开始更加注重游客的个性化体验和参与感。
Chen 和 Tsai (2007)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旅游线路设计应充分考虑游客的感知价值和满意度,以提升其旅游体验质量。
全域旅游视角下广州特色小镇规划与开发路径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广州特色小镇规划与开发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f6979d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e.png)
全域旅游视角下广州特色小镇规划与开发路径研究卢志海(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07)摘要:受浙江特色小镇有效建设的影响以及特色小镇在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全国掀起了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潮。
广州特色小镇建设于2016年10月正式拉开序幕,历经几年的建设实践,广州呈现出一批成效明显的特色小镇,成功创建成国家级或省级特色小镇,也遇到一些困惑与问题。
本文在梳理广州特色小镇建设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从全域旅游的视觉去探讨广州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归纳出全域叠加的产业融合、全域发展的空间布局、全域网格的公共服务、全域遍布的文化体验、全域共享的利益分配五个开发原则,并提出广州特色小镇规划与开发路径及建议,以期为今后广州特色小镇的创建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全域旅游;特色小镇;规划开发中图分类号:F592;F299.2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27—0075—03—、弓[言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产、城、人、文”于一体的特定发展区域,是“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发展空间。
浙江省在2014年底首次提出“特色小镇”概念并进行探索实践。
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三大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一批127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名单。
此后,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和规划力推特色小镇,牵起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热潮。
短短6年时间,全国已经建成40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1089个省级特色小镇,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特色小镇的的建设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发展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文旅小镇研究报告
![文旅小镇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d5ac9c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d.png)
文旅小镇研究报告
《文旅小镇研究报告》
摘要:
本研究报告通过对文旅小镇的定义、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成功案例的分析,旨在提供有关文旅小镇的综合了解,并为相关机构和个人提供实用建议。
第一部分:引言
在全球经济日趋发展的背景下,文化旅游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点领域。
文旅小镇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成为各国发展的热点。
第二部分:文旅小镇的定义与特点
本部分首先对文旅小镇的定义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整理,总结了文旅小镇的主要特点,包括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产业融合等。
第三部分:文旅小镇的发展现状
本部分通过对全球范围内的文旅小镇发展现状的调研,剖析了文旅小镇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布局、发展模式以及取得的成绩与挑战。
第四部分:文旅小镇的影响因素
本部分通过分析文旅小镇的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政策环境、产业转型、社会需求等,探讨了这些因素对文旅小镇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第五部分:成功案例研究
本部分通过选取几个国内外成功的文旅小镇案例进行研究和剖析,总结了这些案例的成功经验和可借鉴之处,为其他文旅小镇的发展提供实用建议。
第六部分:结论与建议
本部分总结了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前面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关于文旅小镇发展的建议,包括政府的支持政策、企业的合作模式以及公众的参与等。
结论:
文旅小镇作为文化旅游的创新形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包括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产业融合的难度等。
通过本研究报告的整理与总结,希望能够为文旅小镇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文旅小镇、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影响因素、案例研究、建议。
扎龙“鹤乡”生态湿地小镇规划设计研究
![扎龙“鹤乡”生态湿地小镇规划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fe286f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18.png)
扎龙“鹤乡”生态湿地小镇规划设计研究巩岳【摘要】以扎龙“鹤乡”生态湿地小镇规划设计为例,探讨生态地区特色小镇的建设理念、路径和策略,通过认知保护价值、构建安全格局、均衡空间发展、整合资源要素、确定目标导向等规划路径落实“保护优先”,通过文化挖掘、品牌定位、内容延伸、空间塑造等建设模式突出“特色发展”,实践保护与发展“和谐共生”理念.【期刊名称】《城市住宅》【年(卷),期】2018(025)009【总页数】5页(P26-30)【关键词】特色小镇;生态湿地;生态旅游;景观规划【作者】巩岳【作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1 扎龙湿地景区1.1 区位及概况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乌裕尔河下游,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是我国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我国首批“世界重要湿地名录”。
扎龙湿地景区作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具体实践,依托自然保护区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现有基础设施开展生态旅游,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2 现状问题目前,因体制滞后、产品创新不足、资金投入不足、业态组织无序、品牌推广缺失等原因,扎龙景区进入发展瓶颈期,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增幅较小,具体表现为“三少、两低、两不足”:“三少”指看点少、服务少、特色少,旅游吸引物整体较少,长期以来仅有“观鹤放飞”与“湿地景观”两大特色看点,旅游活动区域狭小且旅游线路单一,可游览内容不多,同时景区周边缺少配套服务,如特色餐饮住宿、休闲购物、旅游商品等,产业链与功能链较短;“两低”指游程短、消费低,扎龙景区国际知名度较大但游客较少,以省内市场为主导,游客停留时间很短,消费产品与场所不足导致旅游消费水平低;“两不足”指资源利用不足、产业带动不足,旅游资源与空间资源未有效利用,旅游业对城镇村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综合带动作用未能凸显,对外省市游客吸引力不足。
与此同时,大庆龙凤湿地、牡丹江沿江湿地、兴凯湖湿地等周边景区日益发展壮大,同质竞争压力加剧。
新阶段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以黄山市特色小镇为例
![新阶段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以黄山市特色小镇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86eb4d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73.png)
城市建筑2021年9月第18卷总第403期新阶段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以黄山市特色小镇为例谢 帆,胡 斌,张 健(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北京 100124)摘要: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特色小镇加速发展。
本文以黄山市特色小镇为例,以创新发展为牵引,深入研究该市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客观分析产业类型单一、产业层次不高、投资主体不强、激励引导不够四个方面的问题,并从顶层设计角度出发,以区域发展为导向,针对性地提出了新阶段的规划理念,总结出新阶段黄山市特色小镇发展策略,以期为推进高质量特色小镇建设和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黄山市;特色小镇;产业导入;机制创新[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892/ki.csjz.2021.26.09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the New Stage—— A Case of the Characteristic Town in HuangshanXie Fan, Hu Bin, Zhang Jian(Facul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continuously promoting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Taking the characteristic town of Huangshan as an example, and taking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s the traction, this paper deeply studi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the city, and objectively analyzes four problems of single industry type, low industry level, weak investment entities, and insufficient incentives and guid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p-level design and guided by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planning concept of the new stage is put forward, 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Huangshan in the new stage is summariz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high-quality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characteristic tow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Huangshan; characteristic town; industry introduction; mechanism innovation当前,我国正在持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积极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1]。
国内知名旅游小镇开发模式分析(重点收藏)
![国内知名旅游小镇开发模式分析(重点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42fa12f55ef7ba0d4a733b86.png)
国内知名旅游小镇开发模式分析(值得收藏)2017-03-13 颐园乡居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征及时代任务促使“特色小镇建设”进入强效化推进和爆发式增长阶段,作为特色小镇的重要类型,旅游小镇具有其独特的内容内涵特征与发展模式路径。
今天,我们就分析分析国内外知名旅游小镇开发模式,供大家参考。
前言什么是旅游小镇?旅游小镇即旅游特色小镇,是依托区位、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特色产业、特色社区等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并使之与其他相关产业、居住社区、其他旅游区(或风景区)发生交互关系的特定区域。
旅游小镇有什么产业特征?旅游产业是小镇的核心产业、主导产业或最具潜力/特色产业,小镇或可同时兼有其他特色产业存在。
功能特征:旅游功能是旅游小镇的必备功能,小镇或可兼有文化、人居、生产、商业、服务等其他功能,多功能融合共存。
规模体量:根据产业规模而定,即规模不确定。
形态特征:可以是小城镇,风景区、产业园、旅游区(景点)集合地,也可以是综合体及非行政建制小镇。
资源主导型开发模式即小城镇自身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依赖旅游发展而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开发模式。
这些小镇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很有特色,根据其依托的资源类型,可以分为:1自然资源主导型小镇该类型小镇,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环境优越、气候宜人,区域内或紧邻地区一般拥有品质较好的风景区,城镇发展和风景区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且以景区发展为基础。
比如,由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九寨沟景区带动的武夷山市和九寨沟县。
其开发要点在于,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控制城镇的承载力:自然景观不要做大范围的人为加工,开发重点放在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完善,餐饮、住宿等高品质服务的提供,用地、建筑景观风格等方面的控制上;严格限制游客数量、控制城镇核心区规模。
↑自然资源主导型开发模式——以阿根廷巴里洛切为例阿根廷的巴里洛切是典型的自然资源主导型旅游小镇的开发模式,与拥有如温泉、地热等特殊资源的小镇不同,其以独特的建筑、风水情调、地方文化吸引观光和休闲游客前来,其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也是旅游目的地。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论文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74ab0c524de518974b7d98.png)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摘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作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
伴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在日益增加,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和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解读关于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内容.关键词:休闲旅游,农村经济,环境建设一、背景乡村休闲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
(1)先天优势: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在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2)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
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对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
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3)发展前景:我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多年实践的积累为乡村旅游夯实了产业基础。
特色小镇旅游小镇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特色小镇旅游小镇规划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3f476f1453610661fd9f4b3.png)
旅游小城镇是指以开发当地具有价值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或在此基础上开展旅游服务的小城镇。
旅游小城镇具有一般小城镇所不具备的特征:1.经济特征一一旅游是支撑产业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旅游小城镇以旅游业为支柱型产业,旅游业对于小镇经济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通过住、购、食、娱”等元素的建设,来促进小镇经济的发展。
2.规模特征一一精致是一种美精致是一种美”主要是体现在旅游小城镇的规模特征上。
旅游小城镇由于其面积有限,并不追求规模宏伟或者建筑华丽,而是专注于在合宜的尺度内构建旅游吸引物。
3.功能特征——休闲是生活方式当前旅游市场已经从传统的单纯观光游转向休闲度假体验游,旅游小镇的兴起正是迎合了市场需求的这种转变。
由于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人们对追寻与城市景观迥异的旅游地的兴趣越来越高。
给城市里的人在小城镇找个心灵归宿”所代表的休闲度假功能成为旅游小镇最主要的功能。
4.文化特征——文化是形象符号旅游小城镇所拥有的特殊文化,能转化为旅游小城镇独特的形象特征。
徽州地区的众多古村落就是文化生成小镇形象符号的典型代表。
徽州当地徽文化所特有的谨慎、保守,体现在建筑上就转化为高墙小窗”、马头墙”等特征,而这些建筑特征最终成为代表徽州地区众多古村落的形象符号,让游客产生一种见到小窗、马头墙就是到了徽州”的感受,小窗”、马'头墙”也就成为徽州古村落的形象符号。
5.商业特征一一消费是经济业态旅游小城镇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依靠的就是游客在当地的消费。
不论是古镇游,还是生态小镇游,都鼓励人们慢下来、住下来、轻松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所起到的都是引导消费的过程,吸引人们通过消费去释放、去体会一种和平时不同的生活方式。
案例模式1、束河模式一企业参与的旅游小城镇开发模式案例简介:位于云南的束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入选CCTV 中国魅力名镇”。
参与型旅游小镇规划模式研究——以金门金湖镇为例
![参与型旅游小镇规划模式研究——以金门金湖镇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a28f1f3aef8941ea76e053d.png)
与 的规划 模 式 。 我 国 旅游 规 划 工作 者 是 从 2 O世 纪 9 O年 代 中期 开始 注重 公 众参 与 , 其热 潮 出现 在 2 0 00 年 以后 , 主要 集 中在 理论 研究 、 式 研究 及 案例 研究 模 三个 方 面 。首先 是 理 论 探 讨 , 释参 与 的概 念 及 内 阐
能性 参 与 、 互 式 参 与 、 交 自我 激 励 式 参 与 7个 层
与 社 区 发展 关 系 紧 密 , 因此 研 究 中具 有 显 著 的 代 表 性 和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义 。本 文 基 于 相 关 文 献 研 究 。 小 镇 空 间 尺 度 上 , 在
讨 论公 众 参 与 在 旅 游 规 划 中 的 价 值 和 意 义 , 出参 与 型 旅 游 提
然 而 , 论从 旅 游规划 开 发 、 无 旅游 收 益分 配还 是 旅游 管 理来 看 , 民参与并 不 充分 , 不利 于 深入 挖 掘旅 居 这
国外学 者 对 于公众 参 与 旅游 规划 的研 究起 步 较 早 , 关 的研 究 成 果 较 多 , 及 的领 域 也 比较 广 泛 , 相 涉
对这 一 热 点 问题 做 出 初 步研 究 , 以期 达 到 抛 砖 引 玉
之效 。
2 相 关 研 究 综 述
19 97年 6月 , 界 旅游 组 织 ( O 、 世 WT ) 世界 旅 游理
1 引 言
事会( r WT C)与地 球 理 事 会 ( a h C u c )颁 布 的 E c o ni l 《 于 旅游 业 的 2 关 1世 纪议 程— — 实现 与 环境 相适 应 的可持 续 发展 》 明确 提 出将 居 民作 为 关怀 对象 , 居 把 民参与 当作 旅 游发 展 过程 中的重 要 的 内容 和一 个 不 可 缺少 的环 节 , 将 居 民参 与 引 入 到 旅 游 规 划 与 管 应
城乡规划发展策略探究——以椒江绿色药都小镇规划为例
![城乡规划发展策略探究——以椒江绿色药都小镇规划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21bee9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2.png)
城乡规划发展策略探究——以椒江绿色药都小镇规划为例摘要:城乡规划发展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它是城乡发展的重要部分。
研究城乡规划发展策略对于不断推进城乡发展,建设具有可持续性的城市建设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椒江绿色药都小镇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示范区,是浙江省重要的绿色药业产业基地。
本文将以椒江绿色药都小镇为例,首先介绍了小镇规划的概念和特点及椒江绿色药都小镇的背景和发展现状,然后探讨了椒江绿色药都小镇城乡规划策略,最后探讨了椒江绿色药都小镇发展的可持续性探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提出可供借鉴的城乡规划发展策略,为中国的城乡规划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经验。
关键词:椒江绿色药都小镇;城乡规划;可持续性;发展策略一、椒江绿色药都小镇规划概述(一)小镇规划的概念和特点小镇规划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扩张与乡村更新带来的一种新型城镇化模式。
它以小城镇为主体,以乡村和农业为补充,以及工业和服务业为发展方向,是集生产、生活、社会服务、文化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城镇。
与传统意义上大城市型规划相比,小镇规划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居环境的舒适度和生活品质的提高,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和自然保护。
同时,小镇规划还注重道德、文化、伦理和社区的建设等方面,强调人与人的互动和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性。
椒江绿色药都小镇规划是针对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的一个城市发展规划,该规划将小镇的理念与可持续生态建设相结合,推动椒江区可持续发展,以建设“药都”为核心,构建城乡融合的示范区,打造一座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小镇。
在小镇规划的概念上,椒江绿色药都小镇规划充分照顾了椒江区自然环境与传统文脉资源,为当地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促进了椒江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同时,在实际实施中,椒江绿色药都小镇规划的特点也得到了体现,如强调生态文明、可持续性等概念的贯穿,注重自然和谐、生态优先、文化传承、绿色发展和创新实践等方面。
这些特点都为椒江绿色药都小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文旅小镇运营研究案例-乌镇
![文旅小镇运营研究案例-乌镇](https://img.taocdn.com/s3/m/c461aa6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a.png)
目录
• 乌镇概述 • 乌镇的运营模式 • 乌镇的运营挑战与对策 • 乌镇的未来展望
01
乌镇概述
乌镇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地理位置
乌镇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 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与上海 、杭州、苏州等城市相邻。
历史背景
乌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首批历 史文化名镇之一。自南宋以来,乌镇 一直是江南著名的古镇之一,拥有丰 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
品牌定位
营销渠道
乌镇以“江南水乡、古镇风情”为品牌定 位,突出古镇特色和文化底蕴。
乌镇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进行宣传推广, 包括官方网站、社交媒体、旅游网站、户 外广告等。
品牌合作
顾客服务
乌镇与知名品牌、企业合作,共同举办活 动、推出联名产品等,提升品牌知名度和 美誉度。
乌镇注重游客体验和满意度,提供优质的 导览、讲解、住宿、餐饮等服务,增强游 客的忠诚度和口碑传播。
乌镇的文化保护和传承
文化保护
乌镇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注重对古镇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制定保护规划、修缮古建筑、传承传统工艺等方 式,保持古镇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
文化传承
为了更好地传承古镇文化,乌镇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和民俗表演,让游客深入了解古镇的历史和文化。同时, 加强对本地居民的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保护意识。
04
乌镇的未来展望
乌镇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旅游产业升级
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
随着消费者对旅游体验的需求升级, 乌镇将不断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提 升游客满意度。
乌镇将注重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为游客提供更加宜人的旅游环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乌镇将加大对当地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力度,同时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 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c151fbaaef8941ea76e0553.png)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我国至2020年,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
培育特色小镇要坚持突出“特色”二字,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提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建设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这篇文章张鸿雁教授通过对浙江近些年特色小镇建设的考察,总结了其建设的价值与特点,结合其发展经验,针对江苏现有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江苏特色小镇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成熟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与特点1. 重构地区经济框架,提升区域经济潜能。
一是建构经济主体区域均质性发展的动力机制,使区域经济的不同空间形成多样化、均好化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创造新的高端产业集聚模式。
如浙江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就促进了以云技术、智慧产业、新型金融产业和地方性产业为主体的浙江特色“块状经济群”的深化发展,为其整体经济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创造了多样化的平台和高地。
三是提供区域性社会相对充分的就业机制,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创造了前提和基础。
四是形成福民富民自我生长机制,在高端产业集聚、特色传统产业集聚和生活质量和环境提升的同时,通过空间再生产形成了内在的区域性社会发展动力。
2. 提高社会治理标准,改善区域生活品质。
一是建立现代产业、传统产业与生活社区相融合的社会精准治理新秩序空间,在发展新型产业的同时使传统产业形成了新价值,并成为现代社区生活的一部分。
二是强化生态和环境建设标准,如浙江每个小镇都要求通过3A 级旅游景区建设要求,形成幸福产业链模式。
三是创造新型社会空间整合再发展模式,产业集聚与社区生活、建设相结合,既形成了全新的地点精神和市民文明文化,也使社会治理成为发展的结构性部分和过程。
四是建构品质化特色城镇生活方式,形成新型城镇化系统下的“化镇为市”,“化传统农民为现代农民的有机发展过程”。
旅游小城镇发展模式及发展路径研究
![旅游小城镇发展模式及发展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cacb3c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6.png)
摘要: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重,而小城镇也朝着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将本地特色融入旅游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不远万里到来。
不同环境下的小城镇特色迥然不同,需要逐一分析其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
笔者拟对丽江古城、黄山宏村两个小城镇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其发展模式及发展路径的异同。
关键词:小城镇;旅游业;本地特色;发展模式;发展路径。
引言:随着全球城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催生了旅游小城镇。
旅游小城镇作为新兴旅游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
旅游小城镇的发展的过程非常复杂,受到来自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政策、经济、社会、交通等。
古镇旅游则依托其历史遗留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小城镇旅游的中流砥柱。
一、旅游小城镇概念及特征(一)旅游小城镇的概念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城镇化速度逐年加快,见图1。
小城镇的数量也随之增多,小城镇作为城乡结合部的综合体,介于城乡之间,地位特殊。
旅游小城镇作为小城镇的一种,在旅游业中大放异彩。
图1 1978年来中国城镇化率罗明义尝试定义旅游小城镇(Tourism Town),是指把旅游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小城镇。
它们以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一定接待能力的基础设施为一般特征,在区域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旅游业在小城镇GDP中占有重要位置,并有不断增加的可能。
旅游小城镇,一般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例如:拥有保存较好的古城、古镇、古村落;或是拥有着与一般城市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
正是这特色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传统手工艺术等特产更为旅游小城镇加分添彩。
(二)旅游小城镇的分类较之国外旅游业,中国的小城镇旅游特点突出,是国外所没有的。
据此,国内学者对旅游城镇的类型做出了比国外更深入的分析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探讨中国旅游小城镇的类型。
从开发的角度,赵庆海先生把旅游城镇划分为资源型、参与型和依托型等3 种类型。
资源型则包含山水湖滨,古迹建筑等等,在这其中,古村古镇旅游占到大部分。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ca7ca9e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f.png)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特色小镇是指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结合旅游、农业、商贸等产业资源,全面推动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实现以特色产业为引领,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核心,以生态环境为保障,以文化传承为支撑的综合性小镇。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特色小镇的发展愈发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特色小镇正在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对特色小镇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特色小镇的研究现状1.特色小镇的概念特色小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型城镇发展模式,它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凭借独特的地域资源和产业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文化氛围和宜居空间,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居民前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就业创业。
特色小镇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城乡一体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探索。
2.特色小镇的类型根据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和产业特色,可以将其分为文化特色小镇、旅游特色小镇、生态特色小镇、农业特色小镇、商贸特色小镇等多种类型。
各类特色小镇在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和发展优势上存在差异,但都以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核心,以多元产业的融合和发展为支撑,以宜居环境的营造和维护为保障。
3.特色小镇的成功案例我国各地在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上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绩,如浙江的乌镇、江苏的周庄、四川的都江堰、广东的大鹏新区等,都是以传统文化和特色产业为依托,以生态环境和宜居空间为支撑,建设起了独具特色的特色小镇,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二、特色小镇的展望1.弘扬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模式特色小镇的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只有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才能赋予特色小镇更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特色小镇也需要创新发展模式,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和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2.打造宜居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特色小镇的核心是宜居,只有通过改善环境、提高服务,增加居民福利,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口,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特色小镇旅游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以广西黄姚古镇为例
![特色小镇旅游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以广西黄姚古镇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c40c16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c.png)
在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下,旅游特色小镇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的通知》《广西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相关文件的出台为发展特色小镇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在浙江省试点开始后,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但在全国范围内的特色小镇中,大多数的特色小镇旅游发展模式较单一,同质化、低质化严重,使我国大多数特色小镇缺乏旅游核心竞争力,游客体验度不佳。
尽管我国古镇文化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随着特色小镇旅游业的方兴未艾,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也逐渐显露出一些自身竞争力的不足。
如何快速提升我国特色小镇旅游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特色小镇作为城镇化发展的新模式,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内外学者对特色小镇相关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加。
国外对特色小镇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国内对于特色小镇的研究角度主要包括特色小镇的性质、影响意义及规划方法。
孙莺(2017)、肖勇智(2017)、郑广建(2017)等均在已有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特色小镇的内涵进行探索与思考。
张亚明等(2019)从核心竞争力概念的角度来构建河北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IFIC模型,并从产业、形态、功能和制度四个维度剖析河北特色小镇的培育困境,提出提升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路径。
总的来说,特色小镇作为现阶段产业融合的研究热点,会随着研究的层次日渐趋深及丰富。
但目前对特色小镇的旅游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比较少,处于初级阶段,对主题、消费结构、多元角色互动等要素涉及的也比较少,研究不够深入。
为此,本文以广西黄姚古镇为研究对象,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特色小镇旅游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以广西黄姚古镇为例覃小华,吕瑷伻,黄艺涵(南宁师范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摘要]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得特色旅游小镇在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提升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是当前特色小镇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以文化旅游为理念的休闲度假综合体规划研究——以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为例
![以文化旅游为理念的休闲度假综合体规划研究——以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31da26e6c85ec3a87c2c58a.png)
以文化旅游为理念的休闲度假综合体规划研究——以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为例马 彦(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安徽 合肥 230000)摘 要:从文化旅游的理念角度出发,以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为案例,分析“禅”文化休闲度假综合体的规划结构与布局,探讨文化旅游理念的规划策略与氛围营造,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创新方向和设计思路。
关键词: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综合体验1 文化旅游的概述文化旅游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个理念。
当今文化旅游中的“文化”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历史景点和文化遗址等内容,它所传达给人们的体验和感受是可以在日常的休闲度假中找到历史文化的痕迹;同时在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基础上,文化旅游这一理念可以更加迎合游客对旅游景观的内涵需求。
文化旅游的定义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1]。
其包括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分为2类:一类是可直接归属文化旅游,如遗产、民族、博物馆、艺术、文学作品、民俗、历史等;另一类是属文化旅游与其他专项旅游的交叉领域,如宗教、事件、乡村、城市、生态、饮食、体育等[2]。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深入研究各类文化特色内涵和已有的经典案例,开拓文化旅游的创新思路,使其成为历史文化延续与传承的重要力量。
2 无锡灵山文化旅游的规划背景2.1 良好的市场依托江苏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核心城市圈内的重要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灵山大佛、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荡口古镇、东林书院、南禅寺等优质的旅游资源,每年有上百万的游客流量。
2.2 便捷的区位交通灵山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无锡滨湖区马山,距离苏作者简介:马 彦(1986-),女,硕士,工程师,景观设计师;主要从事园林景观设计工作。
州、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距离均在3…h车程以内,属城郊游憩型旅游度假目的地。
2.3 综合的功能定位展示佛教文化艺术的“灵山胜境”由灵山大佛、灵山梵宫、九龙灌浴、五印坛城、拈花湾等多个景点构成。
体育特色小镇规划研究——以胶州市铺集镇镇区为例
![体育特色小镇规划研究——以胶州市铺集镇镇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d06b2f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9.png)
城乡规划·设计2021年9月第18卷总第404期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20体育特色小镇规划研究——以胶州市铺集镇镇区为例罗 洋(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96)摘要:本文结合《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深入研究特色小镇及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概念与内涵。
以山东省胶州市铺集镇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及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为例,研究以体育产业为核心的小城镇发展思路和策略。
针对功能布局、空间结构及城市设计提出控制性要求并形成法定成果,为体育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提供实践探索。
关键词:体育产业;特色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控[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27.05Research on the Planning of Sports Characteristic Town—— A Case of Resident Area of Puji Town in JiaozhouLuo Yang(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6, China)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Outline for Building a Leading Sports N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and sports leisure characteristic towns. Taking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town and national sports leisure characteristic town built in Puji town of Jiaozhou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thoughts and strategies of small towns by taking sports industry as the c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in the functional layout, spatial structure and urban design, and forms the statutory results, which provides practical exploration for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sports characteristic town.Key words: sports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town; detailed regulatory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of control1研究背景1.1政策指引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19〕40号),提出到2035年全国将形成政府主导有力、社会规范有序、市场充满活力、人民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公共服务完善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实现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与型旅游小镇规划模式研究[摘要]目前,公众参与已经成为旅游规划界的热点问题。
旅游小镇由于其规划尺度小、当地居民根植性强、规划开发与社区发展关系紧密,因此研究中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相关文献研究,在小镇空间尺度上。
讨论公众参与在旅游规划中的价值和意义,提出参与型旅游小镇规划原则,构建参与型旅游小镇规划的理论模型。
提出规划的框架和具体操作步骤,并以金门金湖镇为例,具体分析规划各阶段居民参与的内容、形式,经由个案阐述操作经验得出决策者、规划者、当地居民和其他相关人员在参与型旅游规划步骤中的角色与功能,以期能为具资源潜力的小镇或较大尺度旅游城市的相关规划模式、政策、法令制定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旅游小镇;公众参与;规划模式;金湖镇[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9-0073-071引言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都将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其目的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前提是使当地居民成为旅游投资、决策、就业、利益分享的主体。
然而,无论从旅游规划开发、旅游收益分配还是旅游管理来看,居民参与并不充分,这不利于深入挖掘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特点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居民参与,并非指居民被动地适应旅游业的发展,而是要求当地居民作为旅游业的发展主体之一,主动而全方位地融入到旅游活动的各个层面。
根据国外专家的研究,通常把参与型旅游规划分为象征式参与、被动式参与、咨询式参与、因物质激励而参与、功能性参与、交互式参与、自我激励式参与7个层次。
我国居民参与旅游规划大多还停留在象征式参与、被动式参与、咨询式参与等浅层次参与规划层面上,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公众参与旅游规划的理论发展尚未完善,公众参与旅游规划的意识淡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制度缺陷等。
因此,本文旨在从具体的旅游小镇的规划操作角度人手,对这一热点问题做出初步研究,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2相关研究综述1997年6月,世界旅游组织(WTO)、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与地球理事会(Earth Council)颁布的《关于旅游业的2l世纪议程――实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明确提出将居民作为关怀对象,把居民参与当作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内容和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应将居民参与引入到旅游规划与管理的研究中。
国外学者对于公众参与旅游规划的研究起步较早,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多,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广泛。
他们强调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成为可持续旅游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具体设计中引入公众参与的理念,比较成功的有美国明尼苏达设计组的社区设计,体现出公众参与的规划模式。
我国旅游规划工作者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注重公众参与,其热潮出现在2000年以后,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模式研究及案例研究三个方面。
首先是理论探讨,阐释参与的概念及内涵,提出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一整套理论及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范式。
其次是参与的内容及模式,主要提出了参与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乡镇旅游的参与模式、山区旅游社区参与的林业模式,杨兴柱、王群综合国内外居民参与研究的成果提出了传统型、行政主导型、居民政府共同参与型和居民全过程主导参与型等4种居民参与旅游规划与发展模式。
最后是案例研究,大多是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来研究目的地的社区参与现状及问题,案例地点的选择多在民族地区、古镇以及自然保护区。
综上,现阶段国内旅游学界已经认识到居民参与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初步建立起一套参与型旅游规划的理论和模式,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国旅游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这些研究偏重于理论和宏观研究,对于公众参与在具体的规划中该如何等问题涉及较少,且研究深度及细致程度还有欠缺,指导实践的可操作性较弱。
因此,本文将在小镇的空间尺度上,具体分析公众参与在旅游小镇规划实践中的规划架构与操作步骤,以期用理论研究的成果来指导旅游小镇参与型规划的实践,形成小镇参与的良性循环。
3参与型旅游小镇规划理论模型研究旅游小镇是指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市镇,即自身拥有旅游资源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小城镇。
旅游小镇规划是指紧密结合小镇旅游资源和城市规划基础理论的法定市镇规划。
3.1构建理论模型框架构建规划理论模型目的是为了将居民参与的内容和形式在旅游小镇规划操作过程中具体化,提高规划过程的正确性及决策的质量,实现旅游规划品质的实质性提高。
参与型旅游小镇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其理论模型的建立需要参酌城市规划过程理论,在分析资源禀赋和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准确制定旅游市场定位、营销策略及旅游经营管理方案,以公众参与为核心,通过目的一分析一远见一综合预测一评估5个环节,建立起从规划大纲设定到规划方案执行到规划回顾的层级回馈机制的框架。
3.1.1以城市规划理论为基础在建立旅游小镇规划理论之前,必须理解旅游小镇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区别。
本文研究的旅游小镇规划与一般城市规划的区别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从地域上看,城市规划主要是城市及其周围展开规划,旅游小镇规划主要是围绕镇这一地域概念内的旅游资源展开,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就规划对象而言,城市规划的对象是整个城市,体现的是城市居民的利益和要求;旅游小镇规划不仅为小镇居民服务,同时也关注外来的旅游人口、相关配套设施以及外来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关系的协调;就规划目的而言,城市规划是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以及具体安排,而旅游小镇规划需要合理地配置旅游资源,以使旅游生产部门能够合理、有效、健康地发展;就规划内容而言,城市规划主要针对城市的性质、发展目标、规模、建设标准、用地布局、功能分区、交通体系、各专项规划等做出具体的规定,旅游小镇规划主要是明确旅游功能分区、旅游服务设施规划、旅游区招商、旅游行销和经营管理策略等。
3.1.2以市场为主导旅游小镇的主导产业是旅游业,旅游业的发展对小镇的发展具有显著意义。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竞争激烈化,必然要求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研究,重视市场营销战略。
米尔和莫里森(Mill&Morrison)指出,旅游规划主要是协调旅游吸引物、旅游者、交通和营销(包括市场营销和服务营销)这4个部分。
寻找和吸引客源是营造市场的关键,而营造客源市场、塑造品牌是营造和开拓市场的关键。
旅游小镇规划的目标在于营销地方,将旅游地视为企业,而外来旅游者、投资者、本地居民和输出市场都是“企业”产品的消费者,旅游发展规划的目标就是实现供需双方的动态均衡。
为实现准确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的制定,前提是要对小镇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准确把握,可进行市场调研,结合小镇的资源禀赋、所处的环境特点,包括外部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以及竞争对手的相关行动,考察在市场中的地位,注重小镇的特色,即吸引力要素的挖掘,分析优势、独特的竞争力以及存在的威胁,然后细分市场,选定目标群体,进行市场定位、旅游产品的行销以及旅游投资策略的制定。
3.1.3以居民的完全参与为核心旅游小镇规划无论哪个阶段,都需要重视当地居民,在不同程度上实现居民参与。
因为居民参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旅游小镇规划的品质:第一,公众参与有利于提高规划的可行性,当本地居民认同旅游业的发展,并准备好参与其中的时候,这一地区就会集聚起很大的发展动力,居民能够协助发现潜在的问题,了解并支持规划的执行;第二,有利于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体验,促进小镇当地文化的维护和发展,居民参加有目的的教育和培训,使得自身素质提高,并能充分挖掘旅游小镇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观赏品位,在使旅游者获得高质量体验的同时使得旅游资源及文化所依赖的环境得到维护;第三,有效维护当地居民的主体权,以前的传统规划仅仅重视政府、投资商、专家学者的意见,很少考虑居民的切身利益,公众参与可以维护居民利益’,并有可能获得本地投资,这样开发项目的生命力就会更长久。
如果旅游开发能够与当地的氛围和居民的需求保持一致,尊重他们的居住地和生活质量,则有利于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1.4建立层级回馈机制参与型旅游小镇规划具有3个基本的规划阶段:规划大纲的设定、规划执行及规划回顾。
这3个阶段之间必须建立起一种层级回馈的内部机制,大纲设定指导规划执行,在规划执行过程中不断对已执行的部分进行回顾,并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规划大纲,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
具体可在目的一分析一远见一综合预测一评估5个层级实现。
目的:提升吸引力,确定改善经济状况的有关战略,改善营销策略,建立合理规划方案,提高小镇旅游品质,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空间支持。
分析:了解小镇现状、现有资源要素和正在采取的营销策略,对现存的有关规划与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影响地区开发的潜在市场供求,并分析对小镇未来发展规划所造成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
远见:提出有关建议,对小镇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对应予保留的资源禀赋和营销因素予以延续,并创造一个理想中的可持续性小镇旅游发展所具备的条件因素。
综合预测:对于提出的解决方案做出评估,吸纳各方建议并结合共同利益,对小镇各方面进行综合衡量,对各选定的旅游区的设施与服务开发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检测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评估:一个好的规划将包括规划成果的评估。
这评估需要检验参与发生的背景,每个参与过程的品质,每一次参与的结果和结合的方法所产生的效果。
不断评估方案和产品的执行,并准备出更优方案,达到目标。
参与评估项目是使之生存的关键环节,在世界旅游快速增长的压力下,通过公民参与推进可持续旅游业发展,已经成为了规划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3.1.5理论模型的建立旅游小镇规划是结合小镇特有资源特性展开的市镇规划,是一般城市规划的理论的补充和延伸,需要将旅游小镇规划的关键因素与一般城市规划理论基础进行整合。
资源、市场、营销是旅游小镇规划的3个关键因素,在规划分析决策中,考量小镇的资源要素禀赋,以旅游市场为导向,准确制定营销策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规划执行过程中,重视旅游意象的塑造,在规划中纳入城市设计与景观设计,包括地标、开放空间和指示系统等设计来实现旅游品质的提升。
在规划成果的维持阶段,通过旅游经营管理,实现旅游小镇规划的可持续性。
在规划前期决策分析、规划执行和规划成果维持的过程,需要强调居民的全程参与。
旅游小镇在原城市规划理论架构上,融人旅游小镇规划的关键因素,形成参与型旅游小镇规划理论模型框架,如图1所示。
图1参与型旅游小镇规划理论模型框架图3.2规划原则及操作型步骤参与型旅游小镇规划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系统的、整体的可更新的过程,强调公众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强调规划的高品质,在实施参与型旅游小镇规划时需要遵守4个原则:①综合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参与型原则;④可持续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