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论血与气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经》论血与气

黄帝问曰: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今夫子乃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岐伯对曰:皆生于五脏。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于血气,故守经隧焉。

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从而产生各种疾病。各种疾病,都有虚实之分。神、气、血、形、志皆有虚实,是因为什么而产生的呢?岐伯曰:都是从五脏产生的。心藏脉舍神,肺藏气舍魄,肝藏血舍魂,脾藏营舍意,肾藏精舍志,五脏协同把营血通过经络布扬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共成一身之形。脾意通于胃,助胃行水谷津液;肾志通于三焦,皆内外表里相连,以成身形。所以,五脏的功能,都通过十二经络实现,也就是都从十二经隧出。为什么呢?因为经络是用来行营血的。胃纳水谷生津液,津液之精专者营血入肺经走五脏以滋养五脏,同时通过经络实现五脏的功能。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卫不和,百病乃变化生于血与气,所以,治病的关键是谨查气血的虚实,也就是守行气血的经络,调整其虚实偏亢守。

黄帝曰:余以闻虚实之形,不知其何以生?岐伯对曰: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血并于阴,气并于阳,乃为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悗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气乱心善忘。黄帝曰:血并于阴,气并于阳,于是血气离居,何者为实?何者为虚?岐伯对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也。黄帝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今夫子乃言血并为虚,气并为虚,是毋实乎?岐伯对曰:有者为实,毋者为虚,故气并则毋血,血并则毋气,今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络之与孙脉俱输于经,血与气并,则为实焉。血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黄帝说:我已经了解了虚实的症状,但不知道虚实是因何产生的。岐伯说:卫气、营血因邪气侵犯而导致偏聚,造成营卫阴阳相互排斥,出现卫气运行紊乱,营血不能顺行经脉,气血阴阳不能相伴相随,从而出现偏聚。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乃病之常。气血离居,不能相随,出现一实一虚。血并于三阴经,气并于三阳经。三阳经所在的头面四末乃卫阳聚积之所,血并则血留滞,阳并则阳气盛,盛于头面等上部则发为惊狂。血并于表,气并

于里,阳热不能外达而内聚于里,则为中热。血盛于上则心烦,气盛于下则动肝,扰肝则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阴阳离散,故神乱善忘。

营血行脉内,出五脏走三阴经;卫气走脉外,出六腑发三阳经。营阴卫阳相随乃为和。血偏聚于阴,气偏聚于阳,阴阳离决。那么什么情况是实,什么情况为虚呢?营血出五脏,属性为阴、寒,故喜温而恶寒,寒则脉内营血流动滞缓,温则寒消脉流如常。阳卫之气偏聚则气实,气实则血虚;营血之气偏聚则血实,血实则气虚。黄帝曰:人所有的,最根本的是血与气。您说气并血虚,血并气虚,是不是没有实呢?岐伯说: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所以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无气无血为气血两失,故此只言虚而不论其实,实在其中。大络、孙络,俱输血气入于大经,如果血与气有偏聚,则为实。血与气并于上则上实下虚,乃为大厥,厥则暴死。如果血气能至极而复返,卫阳回转于手足则生,不返则死。

——《黄帝内经太素》撷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