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

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

第五节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特点一、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1.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2.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一般特点儿童的数概念的形成,经历了口头数数,给物数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四个阶段。

二、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1、判断的形式由直接判断向间接判断发展2、判断的依据逐渐客观化3、判断的论据逐渐明确化、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四、学前儿童理解力的发展教学过程:【导入】提问: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概念?【新授】一、学前儿童概念的掌握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概念是用词来表示的,词是概念的物质外衣,也就是概念的名称。

(一)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两三岁的幼儿只能进行初步的概括,概括的内容极其贫乏。

每一个词,基本上只代表一个或某一些具体事物的特征,而不是代表某一类的大量的事物的共同特征。

例如,“猫”只代表自己家里的小花猫或少数他所看过的猫,“树”只代表自己家门前的树或少数他所看过的树。

到了学前晚期,概念所概括的内容才逐渐比较丰富。

(二)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学前儿童虽能概括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但常常把外部的和内部的、非本质的和本质的特征混在一起,还不能很好地对事物内部的、本质的特征进行概括。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学 前儿童大多以功用性的定义来说明关于事物的概念。

例如“杯 子”,这是喝水的;“衣服”,这是穿的。

(三)概括的内涵不精确学前儿童还不能进行本质的概括,因而概括的内涵往往不 精确。

有时失之过宽,例如,把桌椅、柜子概括为“用的东西”, 把萝卜也归为“果实”这个概念里。

有时又失之过狭,例如,4 岁的学前儿童以为“儿子”一词就代表小孩,因此,有一天看结合幼儿实 际案例分析教师分析后 举例见一个高大而嘴上有短胡须的男人,说是幼儿园里保姆的儿子,就感到非常惊奇。

(四)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的特点概念中,数概念比实物概念更加抽象,对于幼儿来说更加难以掌握。

一般认为,学前儿童处在数概念的萌芽时期。

1.学前儿童数概念的萌芽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辩数阶段是对物体大小或多少的模糊认识。

儿童科学概念的发展与教学-梁宗保-2

儿童科学概念的发展与教学-梁宗保-2

• 社会媒体
–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渠道会获取一些错误的知识。如许
多媒体在报导中对重量、重力、质量不分,混淆了路程和距离。
儿童前科学概念的特点
1.
2. 3. 4.
儿童前科学概念中具有感性成分和表象化特征
儿童的前科学概念具有内容上的丰富性和获取途径上的广泛性 儿童前科学概念在形成过程中是自发的,并且所受到的限制和规范
动物 甲虫 昆虫 无脊椎动物 软体动物 毛毛虫 蜘蛛
黄鱼 中华鲟
概念的分类
• 按所包含属性的抽象和概括程度
– 具体概念:事物指认属性、感知属性形成的概念 – 抽象概念:事物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
• 科学概念都是指抽象概念
再说什么是科学概念
什么是科学概念?
• 科学概念:指自然科学领域内经过检验或验证,能够 解释和预测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或规律的描述
几个学龄阶段讲授,概念的内涵逐渐增加,外延不断变化。例如儿童
很容易用前一阶段学过的概念去解释将要学习的更加复杂的概念。儿 童通常会用质量的概念去理解重量。
儿童前科学概念产生的原因
• 概念学习不牢固
• 概念掌握不牢固,对事物所包含的各种特征了解不全面,造成对概 念的外延不合理的缩小或扩大,变成相异构想。如,许多儿童把能
比较少
儿童的前科学概念由于是伴随着成长而建立起来的,印刻在思想观 念和价值体系中,牢固而持久对成长产生影响
5.
6.
儿童的前科学概念具有一定的非显性和潜意识性
儿童的前科学概念具有相对的差异化和个性化
儿童前科学概念的诊断
• 提问
– 比如师:把一勺糖放到一杯透明的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生:糖消失 了,变成糖水了。师:糖还在杯子里吗?生:不在了。

概念的五个阶段

概念的五个阶段

概念的五个阶段
概念的诞生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

通过这五个阶段,可以把一类事物变成头脑里的概念。

分析阶段:将事物分解成各个部分,并分别加以研究。

综合阶段:将分析的各个部分重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比较阶段:将不同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抽象阶段:从众多事物中提取出共同的本质特征,形成一个抽象的概念。

概括阶段:将抽象的概念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形成一个概括性的概念。

通过完成这五个阶段的任务,可以实现将一类事物变成头脑里概念的目标。

这五个阶段组成了概念生成的一个完整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从而更好地做出判断。

概念发展的历史趋势

概念发展的历史趋势

概念发展的历史趋势概念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人类智慧和思维的进步和发展导致的。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不断深化,这推动了概念的演变和发展。

以下是概念发展的几个主要历史趋势。

首先,概念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的。

在人类早期的阶段,概念主要是基于直观经验和感知的,比较简单和具体。

例如,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概念可能只包括食物、工具和家庭等基本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人类的认知能力的增长和文化知识的积累,人类开始形成更加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如时间、空间、思维等。

其次,概念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从局部到整体的。

早期的人类主要通过感知和经验来获得知识和理解,因此他们的概念往往是局部的,与具体的对象或现象相关。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对世界的不断探索,人们开始把注意力从局部转移到整体,从观察、描述单个对象或现象到寻求规律和普遍性。

这导致了一些重要的概念的出现,如自然规律、科学原理和社会制度等。

第三,概念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从实证到理论的。

在人类概念发展的早期阶段,概念通常是基于具体的实际经验和观察得出的。

然而,随着人类智慧的进一步发展和科学方法的应用,人们开始寻求更加系统和理论化的概念。

这就需要人们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来获取知识,并建立起一套科学理论来解释和预测现象。

这种理论化的概念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并做出更加准确的预测。

第四,概念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从单一到多样的。

在人类早期的阶段,人们的知识和概念通常是相对单一和一致的,因为人们的交流和接触有限。

然而,随着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的加强,人们开始接触到不同文化和知识体系,这带来了不同的概念和观点。

这使得概念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人们开始意识到不同的观点和解释也可以存在并相互交融。

最后,概念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从静态到动态的。

早期的人类概念往往是相对静态和固定的,人们将它们视为绝对和不可改变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思维的进步,人们开始认识到概念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生物必修二第7章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生物必修二第7章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合作探究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
积极意义:
1.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2.揭示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3.解释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局限性:
1.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解释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3.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无法解释物种 大爆发现象
1860年6月30日,《物种起源》发表后不久在牛津大 学举行了一场著名的论战:
合作探究
一、二大组为拉马克组,三、四大组为达尔文组,请 将进化学说相关知识简要写在展示纸上。
拉马克组
达尔文组
1、拉马克进化学说的 主要内容?
2、生物进化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3、有什么证据支持拉 马克的进化学说?
1、达尔文关于进化提 出了什么学说
2、该学说的主要内容 是?
3、该学说与拉马克的 进化学说有无联系?
推论3:有利变 异逐代积累, 生物不断进化 出新类型
教师释疑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 过度繁殖 有限的生活条件
导致
+ 生存斗争 变异
导致
+ 适者生存 有利性状遗传
导致
生物新类型出现
教师释疑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填空: 自然选择的基础是:___过__度_繁__殖_____
长颈鹿的进化是因为长颈鹿 过度繁殖使产生的后代超过 了环境承受能力;它们都要 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于是 产生了生存斗争,由于遗传 变异的存在,使长颈鹿出现 了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颈长 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 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 饿死了。即适者生存。
合作探究 能否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解释以下现象?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根据数学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与特征,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也分为三个阶段:①引入概念,使学生感知概念,形成表象;②通过分析、抽象和概括,使学生理解和明确概念;③通过例题、习题使学生巩固和应用概念。

(一)数学概念的引入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概念引入得当,就可以紧紧地围绕课题,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为学生顺利地掌握概念起到奠基作用。

引出新概念的过程,是揭示概念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而各个数学概念的发生形成过程又不尽相同,有的是现实模型的直接反映;有的是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经过一次或多次抽象后得到的;有的是从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中产生的;有的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有的是将思维对象理想化,经过推理而得;有的则是从理论上的存在性或从数学对象的结构中构造产生的。

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入概念。

一般来说,数学概念的引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

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或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以与模型、图形、图表等作为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去获取概念。

例如,要学习“平行线”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辨认一些熟悉的实例,像铁轨、门框的上下两条边、黑板的上下边缘等,然后分化出各例的属性,从中找出共同的本质属性。

铁轨有属性:是铁制的、可以看成是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两条边可以无限延长、永不相交等。

同样可分析出门框和黑板上下边的属性。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属性是:可以抽象地看成两条直线;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彼此间距离处处相等;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等,最后抽象出本质属性,得到平行线的定义。

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是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去进行教学的,因此教学中应选择那些能充分显示被引入概念的特征性质的事例,正确引导学生去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事例中归纳和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

历史概念的形成与发展PPT学习教案

历史概念的形成与发展PPT学习教案

第三节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39
★第四节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43
第五节 甲午中日战争…………………………………………………………47
第六节 瓜分中国的狂潮………………………………………………………53
第七节 戊戌变法………………………………………………………………58
资产阶级革命作为类概念,包含着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种 概念。
同一国家、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具有因果联 系的概念。
例如“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塘沽协定”、“抗日民主运 动的兴起”、“一二九运动”、“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等。这 些历史概念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三)历史概念的发展
1、历史概念的系列化 2、理论概念的掌握
第19页/共28页
1、历史概念的系列化
历史知识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历史概念 组成的概念体系。每一个历史概念都只有 在概念体系中才能获得它的意义。
例如奴隶。
第20页/共28页
历史概念体系:纵向概念系列和横向概念 系列构成的概念网络。
王铎全:《历史教育学》
第27页/共28页
第21页/共28页
纵向概念系列:反映历史先后递进的时序 联系和继承发展的逻辑联系的概念系列。
朝代更替:夏、商、周······ 社会阶级变化:氏族贵族、奴隶主、地主、资
产阶级。氏族平民、奴隶、农民、无产阶级。 地方制度演变:分封制、郡县制、州府制、行
省制。
第22页/共28页
横向概念系列: 较大的类概念包含着一系列较小的种概念。
贞观之治
第3页/共28页
(一)历史概念在教学中的意义

《20世纪西方文论》 第七章 解释学与接受美学

《20世纪西方文论》 第七章  解释学与接受美学
施莱尔马赫强调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把理解过 程与被理解过程区分开来;其二,区分关于作者 意图或意见的理解和关于作品真理内容的理解。
施莱尔马赫强调,理解是对原来文本的再理解和 再认识,理解这一创造性活动不是简单的重复或 复制,而是对原始创造活动的重构。他提出了两 种重构形式——“客观的重构”(语言的重构)和 “主观的重构”(心理的重构)。
解释学的另一重要来源是古代解经学。古希腊的 学者们曾将希伯来文的《圣经》翻译成希腊文, 并确定为《圣经》的正典,也正是在关于《圣经》 的翻译和解释过程中建立了古代关于圣经的解释 学。
作为一门学科的解释学理论的出现却是17世纪德国 “宗教改革”的产物,所以,“宗教改革”时代的 圣经解释学为解释学理论的诞生创造了重要的条 件。
哲学的,指的是思维受其有限的规定性制约的方 式以及不断扩展的规律。在伽达默尔那里,视域 标志着人从他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所能达到的 理解范围。
伽达默尔认为,视域是不断形成不断发展也不断 扩展的,永远不会固定下来。理解者和他所理解 的对象(文本)都有各自的视域。
“理解者的视域”是他从传统和前见中接受知识 和经验所形成的前判断,是一种对意义和真理的 预先期待;
伽达默尔肯定了海德格尔提出的“先行结构”是 理解的必要条件,并且把这种先行结构理解为 “前见”。
伽达默尔强调,“前见”必须从“事物本身”出 发。前见其实就是再现传统的陈述。如果一个前 见可能是正确的,这就使具有前见的人直接地达 到理解,但如果一个前见是错误的,它也同样使 他间接地达到理解。
三、视域融合 视域(Horizont),最初是由胡塞尔和尼采引进
狄尔泰认为,“理解”和“解释”是各门精神科 学所普遍使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汇集了各种 功能,包含了所有精神科学的真理。

2018年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第7章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2018年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第7章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而得到保留,鹿角不发达的个体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答案
返回
本课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论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学习 目标
1.概述达尔文以前的进化学说。 2.概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客观评价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栏目 索引
基础知识导学 重点难点探究 随堂达标检测
基础知识导学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主要内容 (1)生物的来源:生物不是 神创 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 进化 而来的。 (2)进化顺序:生物是由 低等 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进化的原因:“ 用进废退 ”和 获得性遗传 。 2.意义 (1)是历史上 最早提出的比较完整 的进化学说。 (2)否定了 神创论 ,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答案
返回
重点难点探究
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进化现象 1.下图是长颈鹿的进化过程图,据图分析:
(1)如果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长颈鹿的形成过程,该怎样分析?
答案
(2)结合上述分析,将下面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和作用进行连线
2.如图是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某种害虫种 群密度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 (1)A点使用农药之前,害虫种群中有多种变 异类型,为什么? 答案 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能产生多种变异。 (2)使用农药后,大量害虫被杀死,但是又不会全部被杀死,这是为什么? 答案 害虫种群中只有少部分具有抗药性的变异,大部分没有抗药性, 使用农药后,大部分被杀死,只有少部分抗药性个体生存下来。
解析答案
12345
3.在一个气候环境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 D )
A.个体最大的种群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的由来
课堂小结
主要内容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意义 主要内容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意义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3.同一环境中不乏翅色 鲜艳的蝴蝶,这与你刚 才所做的解释矛盾吗?如 果有,又该如何解释?
这与对枯叶蝶适应性的解释看似矛 盾。其实,翅色鲜艳的蝴蝶可能具有其 它防御敌害的适应性特征,如翅上有类 似猛禽眼睛的眼斑,等等。
保护色
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 颜色叫保护色。
冬天的雷鸟
夏天的雷鸟
警戒色
警戒色是指某些有 恶臭和毒刺的动物所 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 纹。可以使敌害易于 识别,避免自身遭到 攻击。
箭毒蛙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性状水平 深入到 基因(分子)水平
认识到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已经被多数人摈弃。
以生物个体为单位 发展到 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形成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 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在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
生物的进化的?
在西方国家,当时神 创论和物种不灭论占 据着统治地位,人们 普遍认为所有的物种 都是上帝创造的,自 古以来既没有物种的 绝灭,也没有新的物 种产生。不同物种之 间没有亲亲缘关系!
拉马克:
法国博物学家,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 学说,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
不定向变异→自然选择→保留某方向的 有利变异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 过度繁殖 有限的生活条件
导致
+ 生存斗争 变异
导致
+ 适者生存 有利性状遗传
导致
生物新类型出现

关于幼儿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探索及纷争

关于幼儿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探索及纷争

关于幼儿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探索及纷争作者:姚岚程鹤来源:《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01期[摘要]幼儿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一直是心理学、哲学、人类学、认知科学等研究的焦点之一。

在简要介绍著名认知心理学家麦德尔(Mandler)关于幼儿概念形成和发展的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文章呈现了当前认知心理学界围绕感知、概念和意识的关系、范畴化是单一过程还是双重过程,以及感知意义分析机制和意象图式等焦点问题,产生的各种探索与纷争,指出不同学科应加强沟通和协作,以深化和丰富人们关于概念起源的认识。

[关键词]感知;概念;意识;感知意义分析;意象图式一、引言语言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语言可以用来表达概念。

那么,是否只有当幼儿开始学习语言时才开始形成概念呢?一种观点认为,幼儿在学习语言之前没有概念。

这种观点可能与皮亚杰的经典理论有关,即幼儿起初只有感觉运动系统,没有概念系统,只有到1岁半至2岁时,才开始形成概念系统,而这正是幼儿开始习得语言的年龄。

另一种观点认为幼儿习得语言之前已拥有范畴。

至于该范畴是概念性质的还是感知性质的、概念的本质是什么、感知和概念是什么关系、概念如何形成与发展等问题,不同学者之间存在较大的争执。

本文拟以麦德尔(Mandler J.M)的研究为参照,在简要介绍其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就当前诸多研究者围绕感知、概念和意识的关系、范畴化是单一过程还是双重过程、感知意义分析机制和意象图式等问题开展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思考。

二、麦德尔关于幼儿概念形成与发展的理论(一)概念与感知麦德尔认为,概念与感知的区别应以意识为标准,概念是指关于物体种类和事件的陈述性知识,对意识思维而言具有潜在的可及性,而感知属于程序性知识,对意识思维而言不具有可及性。

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区别的关键在于信息能否被带到意识层面。

她同时认为,范畴并非等同于概念,并基于概念与感知的区别,将范畴分为概念范畴和感知范畴,两类范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解析信息的种类、信息储存的方式、可及性、获取的途径及功能等方面。

概念论之一:概念的由来

概念论之一:概念的由来

概念论之一:概念的由来概念论之一:概念的由来(2010-07-27 20:12:15)人类的思维是建立在概念的工作上的。

首先我们当问:概念是通过怎样的途径从人类的意识中产生的呢?或者说概念何以能够在人类的意识中产生,成为人类的思维方式,却未能在其他生物或动物的意识中产生,成为其他生物或动物的思维方式的呢?一些学者试图从人类大脑结构与动物大脑结构的不同中去寻找答案,把概念作为物的结构产物,认为既然意识是大脑的产物,那么概念的意识方式必然是人类大脑结构的必然,并深信科学的发展,能够最终地为我们揭示概念产生的物的结构方式,并由此研制出具有人类智慧或超越人类智慧的物的智能构造。

计算机和数码技术的发展,使不少人把人类的意识和大脑看成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计算机,相信终有一天,人类的科技将造出可以和人类大脑媲美并超过人类大脑智能的计算机。

意识依赖于大脑的结构,这没有错,可以这样说,没有大脑就不会有动物和人类的意识。

然而在我看来,脑的意识活动,并不是一种纯物的运动,而是一种建立在主客互为关系基础上的生命方式的制作。

没有生命方式的存在,没有生命体诞生所形成的生命主体与外界客体的界分,没有主体触觉对客体刺激的主客相互关系和制作,就不会有脑的意识活动和意识方式的出现。

意识是一种生命方式的机能。

一切生命体,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主客互为关系的制作。

生命体的每一瞬间,从细胞分裂到机体更新,从呼吸到进食,从环境到生存的择取等等,都有着其主体对客体的互为关系建立,一方面在这种主客互为关系中建构自己,另一方面又在这种主客互为关系的变动和发展中改变自己。

正是在这种主客互为关系中,生命体以其主体触觉对客体刺激的制作,进行生存和繁衍的择取和作为,生成生命体的意识活动,在长久的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中,由起初的低级生命的反应意识,逐步进阶到了高级生命的知性意识,并进而在人类这个物种的生命方式中,发展出了一种人类所独具的概念意识。

在地球的久远的生命历史中,生命意识在其生成、变动和发展的进化过程中,从古至今,出现了低等生物反应意识,高级动物知性意识和人类概念意识这三个不同的意识型态。

第二节概念的形成过程 (1)

第二节概念的形成过程 (1)

第二节概念的形成过程一、概念的心理学定义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包括在每个概念下的事物一般都具有共同的属性或特性,比如"笔"虽然多种多样,但都是书写工具。

每个概念都包含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例如,"脊椎动物"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有生命、有脊椎,外延则包括一切有脊椎的动物。

概念的内涵增加,它的外延就小了。

心理学通常以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将概念分成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日常概念也叫模糊概念或前科学概念,它是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这类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含着非本质特性,而忽略了本质特性。

例如有些儿童认为鸟是"会飞的动物",把蜜蜂、苍蝇都看成鸟,而不同意鸡、鸭也是鸟。

科学概念也叫明确概念,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假设和检验逐渐形成的,对于个人则主要是在学习条件下获得的。

因此,科学概念的确切内涵可以用言语进行科学的解释。

当然,科学概念的内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概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概念具有不同的等级,如"猫"是一个概念,"哺乳动物"、"动物"、"生物"也是概念,但这些概念处于不同的层次上,"动物"在概念层次上比"生物"低,比"哺乳动物"高。

二、概念形成过程的研究概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从个人的角度看,概念形成是指个体学会概念的过程,即把具有共同特征的东西归在一组,把有不同特征的东西放在不同组别之中,再把这些组和不同的名称联系起来的过程。

这个过程受很多因素影响,难以进行实验研究。

因此,心理学家常用"人工概念"的方法研究概念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概念的发展 概念的发展是人类认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从婴儿期起,个体概念的发 展就开始了,到幼儿期结束时,儿童已能掌握许多不同的概念。总之,随着年 龄的增长,儿童掌握的概念会越来越丰富,具有的概念系统也将越来越复杂, 这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更有效地适应环境。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 展
2020/12/5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分类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如何定义成功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思考
生命的意义? 坚持自己的梦想还是听从家长的安排? 选择一个你爱的人还是一个爱你的人? 婚前同居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该不该支持同性婚姻? 买房还是租房? 毕业之后是去闯荡世界还是回家工作? 当你发现舍友偷了你的一百块钱,该怎么办? 班主任评选奖助学金的时候明显偏心不公平如何应对?
二、空间概念的发展 三种空间位置表征形式:(考点) 1、自我中心的表征—用主体自身与目标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来表明目标物的具 体位置。 2、自然标志的表征—用环境中其他物体与目标物之间的关系来标明目标物的 具体位置。 3、去自我中心的表征—利用抽象的形式来描述目标物的位置。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三种空间位置表征形式
3、平面几何概念的发展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因此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感知的早期经 验。儿童对几何概念的掌握都要经历从形象具体到抽象概括的发展过程。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第四节 儿童社会性概念的发展 儿童对各种社会现象和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就形成了社会性概念。
一、对心理现象的认识 二、对生命概念的认识 三、对经济概念的认识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一、对心理现象的认识
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现象的认识,是儿童认识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基础。儿童首 先获得的是对自己心理状态的了解和认识,然后将这种认识推广到他人身上,进 而形成了对他人心理状态的推断和了解。 对心理现象的认识主要包括对主体目的、信念、知识、意图、愿望等方面的认识。 1、儿童对心理现象的认识随年龄的发展而发展。3-4岁是个体对心理现象的认识 开始发展的重要时期。 2、3岁儿童能从比较本质的方面将心理现象与客观现象区分开来;能够根据他人 的愿望而指出他人将产生的行为 3、4-5岁的儿童还不能很清楚地将自己的心理状态与他人的心理状态区分开来, 常将自己的心理状态投射到其他人身上;大部分4-5岁儿童能够区分现象与真实 之间的区别,而3岁以下的儿童则不能。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儿童对心理现象认识发展变化的原因
一、儿童对心理现象认识的基础是对动力与行为之间关系的认识。儿童 在两岁左右,就能了解自己的行为是由自己发出和控制的,能认识到自 己内部存在着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可以使人产生某种行为,这就是心理。 二、儿童对心理现象的认识可能来自于对主体意图与行为结果之间关系 的主观感受和观察。 三、儿童对心理现象的认识来自于早期的想象性游戏。在这种游戏中, 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用一种东西代表另外一种东西,从而认识到 主体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来改变某种事物原本的意义,从而了解到心理现 象的某种功能。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三种空间位置表征形式 2、自然标志的表征—用环境中其他物体与目标物之间的关系来标明目标 物的具体位置。 儿童使用自然标志对物体位置进行表征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1岁 左右的婴儿只能利用那些离目标物非常近的客体对目标物进行标志;而 学龄儿童则能主动寻找和制造一些客观线索,对目标物进行标志。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二、可能性表征的能力
以往人们一直认为,主体对于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对这些事物定义特征的认识而实 现的,但当今的一些哲学家以及心理学家却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根据事物 的各种可能性关系对他们进行表征和认识。 罗希提出的家族相似性理论认为,许多事物之所以被分为一类,所根据的并不是事 物的定义特征,而是一种存在于各事物之间的家族相似性,即在概念的每一个例证 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而且任何一个特征都不为所有例证所共有。 (p176) 1.暗示效度(特征对概念的表现程度)(考点) 2.基本类概念的功能(儿童对基本类概念最敏感也最先掌握)(考点) 3.概念的各特征之间的相关(考点) 4.概念原型(最能代表某一个概念的例证)(考点)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第三节 儿童自然概念的发展
自然概念是指那些对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的定义表征形式。人类拥有的 自然概念很多,但儿童较先掌握的是那些对其自身的生存具有普遍意义 的概念。 一、时间概念的发展 二、空间概念的发展 三、数概念及几何概念的发展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一、时间概念的发展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一、概念发生的早期表现
(一)知觉辨认能力 婴儿期表现出来的知觉辨认能力是其概念发展的重要基础。因为对事物差别的感知和 认识,是分类能力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而恰当的分类又是与概念发展密切相联系的。 (课本p166实验)(考点) 3个月的婴儿已具有了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 研究婴儿知觉辨认能力的基本范式 (二)分类能力 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体现在两方面:1、能够将基本类概念组合构成上级类概念;2、 能够区分基本类概念形成下级类概念。(课本p167实验) 大多数研究发现,1岁前婴儿都无法形成基本类概念水平的类别表征,只能形成上级类 概念水平的类别表征。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三、以样例为基础的表征能力 儿童学习概念的另一条途径,就是通过各种样例来逐渐归纳出事物的定 义特征。 样例表征对年幼儿童学习概念的帮助更大。(考点)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四、以理论为基础的表征能力 以理论为基础的表征能力是指,主体根据自己已有的概念知识,对当前事物、 事件进行分析、推理并得出某种结论的过程。对事物进行理论为基础的表征 不仅需要了解该事物是什么,还需了解该事物为什么会这样,这就使儿童对 有关概念的了解更深化了一步。 对事物进行理论表征,可以使主体克服在认识事物时受表面知觉的局限,而 更关注事物内在的本质。
第七章 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第一节 个体概念的早期发生 第二节 儿童对概念的表征方式 第三节 儿童自然概念的发展 第四节 儿童社会性概念的发展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个体概念的早期发生 长期以来,研究者一直认为语言的发生和发展是个体概念发生的先决性 条件。所以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个体产生语言以后的各年龄阶段上。那么, 在儿童尚未出现语言的时候,是否就完全没有概念呢?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不同研究者产生分歧的原因
一、由儿童的兴趣而非能力决定——实际上许多幼儿能进行关系式的分类,但由 于他们的兴趣而影响了真正的分类表现。(p174) 二、儿童的知识背景的影响——由于知识的局限,幼儿对于大部分事物的定义表 征仍处于不了解或半了解的状态,这阻碍了他们对事物进行定义表征。(p174)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二、对生命概念的认识
1、皮亚杰认为个体在11、12岁之前,在对生命概念的理解上,表现出了 极大的泛灵论的倾向,即把非生物看出具有生命的特征。 2、儿童在5-12岁才能逐渐从普遍性、不可逆性、无功能性这三个方面掌 握死亡的概念。(考点) 3、儿童在4-6岁已经开始自发地将生命作为人类身体机能运作的目标, 具备这种认识的儿童被称为生命理论者。作为生命理论者的儿童比持非 生命理论者的儿童更有可能知道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和作用,他们对死 亡的了解程度更深,更容易认识到死亡时具有普遍性的,是不可逆的, 死亡意味着身体机能的停止。(考点)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概念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人类在认识事物 的过程中,把某些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特点抽取出来加以概 括,就形成了概念。(考点) 概念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的细胞结 构,是人类进行一切高级认知活动的基础。个体概念的发展 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反映其思维的发展水平。(考点)
从总体来说,儿童对各种事物进行定义表征的能力是随其年龄和知识经 验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但不同的研究者对学龄前儿童是否能够对事物 进行定义性表征有不同看法。 1.皮亚杰和维果茨基认为学龄前儿童还不能对事物进行定义性表征,学 龄前儿童要么是只关注事物的形象特性;要么是不能持续稳定地使用一 种固定的标准;要么是会出现类别扩大的缺陷。 2.鲍尔及格尔曼等人则认为幼儿的概念不仅仅是知觉特征的集合,而是 像成人的概念一样,强调样例之间基本的而常常是不明显的相似性来进 行概括。 3、定义性表征能力研究的范式(课本p172)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二、婴儿分类的内部过程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二、婴儿分类的内部过程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二、婴儿分类的内部过程 类别原型:是一种对某类别的抽象的表征,它反映的是该类别的最典型 的特点,或者说它是代表该类别最好的例证。(课本p169实验)(考点) 最典型的类别例证与非典型的类别例证
1、自我中心的表征—用主体自身与目标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来表明目标物 的具体位置。 例如:一岁前的婴儿当知道了某一个物体在他的右边以后,他就总是以 转向右边的方式来表征这个处于他右侧的物体。当物体被拿到他的另一 边后,他仍以转向右边的方式对物体的位置做出反应。 儿童对物体位置的自我中心表征的程度既与儿童的空间活动经验有关 (目标刺激物的外在标志更明显或者环境的熟悉度更高),也与任务的 难度有关(任务较简单)(p184)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三种空间位置表征形式 3、去自我中心的表征—利用抽象的形式来描述目标物的位置。 大部分4-6岁的儿童就已能形成最基本的、对物体空间位置的去自我中心 的表征方式,而且,表征的准确性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考点) 地图和图标表征等方式能够帮助儿童获得空间的抽象概念以及对空间关 系进行系统思考的能力从而促进儿童空间认知能力的发展。
第七章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四种表征能力的发展进程(考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