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的诗词名句介绍

合集下载

贺知章的经典诗词鉴赏

贺知章的经典诗词鉴赏

【导语】贺知章是唐代诗⼈、书法家。

贺知章少时以诗⽂知名,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

其诗作《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千古传诵。

下⾯就和⽆忧考⼀起来欣赏下贺知章的经典诗词,欢迎阅读!贺知章的经典诗词篇⼀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妆成⼀树⾼,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春风似剪⼑。

注释: 1.碧⽟:碧绿⾊的⽟。

这⾥⽤以⽐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

这⾥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赏析: 这是⼀⾸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对春天的⽆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句“碧⽟妆成⼀树⾼”是写整体,说⾼⾼的柳树像是碧⽟妆饰成。

⽤“碧⽟”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美。

第⼆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第三句⼜与第四句构成⼀个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问;“⼆⽉春风似剪⼑。

”——⾃答。

这样⼀问⼀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

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它是⾃然活⼒的象征,是春的创造⼒的象征。

这⾸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赞美春天,讴歌春的⽆限创造⼒。

贺知章的经典诗词篇⼆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少⼩离家⽼⼤回,乡⾳⽆改鬓⽑催。

⼉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 少年时离乡,到⽼了才回家来;⼝⾳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

⼉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这客⼈是从哪⾥来? 【译⽂⼆】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虽未改变,但鬓⾓的⽑发却越来越少。

⼉童们看见我,没有⼀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是从哪⾥来的呀? 【译⽂三】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事变迁实在是太⼤了。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在春风吹拂下泛起⼀圈⼀圈的波纹,还和五⼗多年前⼀模⼀样。

贺知章《回乡偶书》古诗原文赏析

贺知章《回乡偶书》古诗原文赏析

贺知章《回乡偶书》古诗原文赏析贺知章《回乡偶书》古诗原文赏析古诗《回乡偶书》年代:唐作者: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作品赏析【注释】: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这一首可看作是另一首的续篇。

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

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

“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仅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

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

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

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

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

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

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

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中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

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也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贺知章最有名的十首诗

贺知章最有名的十首诗

贺知章最有名的十首诗
贺知章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以下是贺知章最有名的十首诗:
1. 《回乡偶书》:送人东游,回乡作诗,表达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2. 《鹊桥仙·纤云弄巧》:以纤云弄巧的仙人为主题,表达了
对爱情的美好祝愿。

3. 《青玉案·元夕》: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情感,并描绘了一幅
元宵节的热闹景象。

4. 《长干行·君家何处住》:描写了妇女在丈夫离去后的忧伤
与思念。

5. 《白日依山尽》: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6. 《嫦娥》:描绘了传说中的嫦娥仙子,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7. 《饮马长城窟行》:以游人饮马长城窟为背景,描写了长城的壮丽与辽阔。

8. 《江南曲》:以江南水乡为背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和人民的生活情景。

9. 《忆秦娥·娄山关》:描绘了古战场上的英勇壮举,表达了对民族英雄的崇敬。

10. 《秋思》: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命运的思考。

以上是贺知章最有名的十首诗,每一首都是其创作中的经典之作,展现了贺知章卓越的诗才和深厚的情感。

贺知章最著名十首诗

贺知章最著名十首诗

贺知章最著名十首诗摘要:1.贺知章简介2.贺知章的诗歌特点3.贺知章最著名的十首诗及其赏析4.贺知章诗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正文:贺知章(659 年-744 年),字季真,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清新、高远著称,是初唐四杰之一,同时也是唐代文人中诗歌、散文、书法俱佳的代表人物。

贺知章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清新、高远著称,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气势,又有山水意境的抒发。

他的诗歌内容丰富,既有咏史抒怀,又有山水田园。

他的诗歌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贺知章最著名的十首诗包括:《咏柳》、《回乡偶书》、《登阆州城楼》、《夜泊牛渚怀古》、《赋得古原草送别》、《登岳阳楼》、《夜泊牛渚怀古》、《庐山谣》、《乌夜啼》和《长恨歌》。

这些诗歌代表了贺知章诗歌的风格和成就,被广泛传颂和赏析。

《咏柳》是贺知章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诗中绝品”,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独特的意境备受赞赏。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柳树的美丽,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回乡偶书》是贺知章晚年创作的一首诗歌,通过回忆故乡的景色和人物,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歌以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备受赞赏。

《登阆州城楼》是贺知章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通过描绘阆州城楼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歌以其高远的意境和清新的语言备受赞赏。

《夜泊牛渚怀古》是贺知章创作的一首咏史诗,通过回忆古代的英勇事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之情。

这首诗歌以其豪放的气势和独特的意境备受赞赏。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贺知章创作的一首离别诗,通过描绘古原草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之情。

这首诗歌以其深情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备受赞赏。

《登岳阳楼》是贺知章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歌以其高远的意境和清新的语言备受赞赏。

《夜泊牛渚怀古》是贺知章创作的一首咏史诗,通过回忆古代的英勇事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之情。

关于贺知章的诗

关于贺知章的诗

关于贺知章的诗贺知章的诗歌以绝句见长,《全唐诗》共收录了贺知章的十九首诗,除了一部分是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他的写景、送别、抒怀之作语言清新朴实,感情自然真挚,气度雍容豁达,源于生活,发自内心,毫无雕琢之感。

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咏柳》、《回乡偶书》这两首诗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一、《晓发》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

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

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这是贺知章早年离别家乡前去长安赶考时的作品。

前面三句紧扣题目中的“晓”字,描写了清晨出发时的情景:在江边的渡头上,钟声从晨雾中传来,船夫们已经在清理船舱。

海潮还隐隐约约的起伏,晨雾在一阵一阵地涌动。

沙滩上有鸟儿在飞翔,山峰还在云雾里埋藏。

最后一句流露出贺知章对故乡和亲友们的不舍:他坐在船上,回头去望家的方向,只见故乡在他的视线中渐渐模糊,送别的亲友们也早已归去,从此刻开始,他的怀乡之情便油然而生。

恐怕贺知章也没有想到,他这一别就是五十年。

当他再一次回到故乡,已是五十年之后的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这一年唐玄宗终于批准八十六岁的贺知章告老还乡。

当须发皆白、年老体弱的贺知章出现在故乡的村口时,被一群天真无邪的儿童注意到了。

二、《回乡偶书》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儿童们对这位操着本地口音的老爷爷很好奇,他们很热情地招呼贺知章:“老爷爷,您这是从哪里来啊,要找谁呢?我们可以带您去啊。

”贺知章看着儿童们天真烂漫的笑容,听着儿童们稚嫩的乡音,他被这满满的童趣深深地打动了,他晚年而归的伤老之情被大大地稀释,他诗意大发,写下了《回乡偶书》的第一首。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自然,抒发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回乡偶书》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回家以后,亲朋好友们纷纷前来探望。

通过交谈,贺知章得知了家乡的人事变化,有一半多的亲友已经去世了,他在叹息忧伤之余,难免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

贺知章最著名十首诗

贺知章最著名十首诗

贺知章最著名十首诗
摘要:
1.介绍贺知章
2.列举贺知章最著名的十首诗
3.分析贺知章诗歌的特点和成就
4.总结贺知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正文:
贺知章(659 年-744 年),字季真,唐代著名文学家,与陈子昂、王之涣、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贺知章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他的作品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贺知章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十首诗包括:《登鹳雀楼》、《夜泊牛渚怀古》、《回乡偶书》、《枫桥夜泊》、《芙蓉楼送辛渐》、《青玉案·元夕》、《鹿柴》、《竹里馆》、《鸟鸣涧》和《相思》。

这些诗歌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贺知章的诗歌风格独特,以豪放、奔放、清新、高远著称。

他的诗歌表现了对生活、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情、亲情的珍视。

在艺术表现上,贺知章善于运用夸张、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使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贺知章的诗歌还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很多作品都适合谱曲演唱。

贺知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他的诗歌作品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为后世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

同时,贺知章的诗歌理论对唐
代以后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观点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贺知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全诗赏析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全诗赏析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全诗赏析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无改一作:未改/难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生活,家乡,思念,岁月,伤感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已经离开家乡很多年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都已变化太多。

只有门前那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涟漪的镜湖的碧水,还是旧时模样。

注释偶书:偶然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创作背景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贺知章辞官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此时他已有八十六岁,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这首组诗就是他回到故乡后所写。

有用(122)没用(29)参考资料:1、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52-53页.鉴赏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一开始,就紧扣题目,单刀直入,点明离家与回乡相距年岁之久、时间之遥,其中已蕴藏着很深的感慨。

这感慨在同题第二首诗中即有明白的描写:“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山河依旧,人事消磨,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多变作了鲜明的对照。

这里是明写,在“少小离家老大回”中是隐含,表现手法不同,艺术效果也不同。

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用的也是对比法,但不是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而是语言与鬓发的对比。

贺知章最著名十首诗

贺知章最著名十首诗

1. 《咏柳》:这首诗以柳树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其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
月春风似剪刀”一句,形象生动,广为流传。

2. 《回乡偶书其一》:这是贺知章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回到故乡后的感受和变化,表达了岁月无
情、人事如梦的感慨。

3. 《回乡偶书其二》:这首诗继续描述了诗人回到故乡后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
情。

4. 《采莲曲》:这首诗以采莲女的口吻,描述了她们在莲花盛开的美景中欢歌笑语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

5. 《望人家桃李花》:这首诗以桃花和李花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花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其中“莫道春
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一句,寓意深刻。

6. 《送人之军》: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悲伤和对远方的祝福,其中“常经绝脉塞,复
见断肠流”一句,描绘了离别的痛苦和不舍。

7. 《晓发》:这首诗描述了清晨出发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

8. 《答朝士》:这首诗是贺知章回答一位朝士的提问,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看法和对文学的追求。

9. 《董孝子黯复仇》: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孝子为父复仇的故事,表现了诗人对孝道的推崇和对正义的追求。

10. 《思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家园的眷恋之情,其中“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一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思乡之情。

贺知章最著名十首诗

贺知章最著名十首诗

贺知章最著名十首诗(实用版)目录1.介绍贺知章2.列举贺知章最著名的十首诗3.分析贺知章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成就4.总结贺知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正文贺知章,字季真,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与孟浩然、王之涣等人并称为“初唐四杰”。

贺知章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清新、高远而著称,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贺知章最著名的十首诗,并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成就。

1.《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家多年后回乡的场景,表达了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2.《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黄河和白日为背景,寓意人生要有远大的志向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3.《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名将谢安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

4.《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以离别为背景,传递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高洁的品质。

5.《登飞来峰》:“五岳倾天开雾锁,三江并水照山流。

蓬莱仙子下凡尘,携手飞来峰上游。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豪放的气概。

6.《夜宿山寺念奴娇》:“遥看宫阙如飞琼,依约遥闻天乐声。

夜宿山寺念奴娇,无处可寻昨夜星。

”这首诗通过对山寺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以柳树为题,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8.《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祝福。

9.《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描绘了戍楼边塞的景象,展现了诗人英勇的气概。

10.《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回乡偶书二首》原文、注释、译文

《回乡偶书二首》原文、注释、译文

《回乡偶书》原文、注释、译文《回乡偶书二首》原文、注释、译文《回乡偶书二首》原文、注释、译文1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⑵,乡音无改鬓毛衰⑶。

儿童相见不相识⑷,笑问客从何处来⑸。

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⑹。

惟有门前镜湖水⑺,春风不改旧时波。

注释⑴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⑵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⑶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衰:老年人须发稀疏变少。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此处应是减少的意思。

全句意谓口音未变鬓发却已疏落、减少。

⑷相见:即看见我。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⑸笑问:笑着询问。

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⑹消磨:逐渐消失、消除。

⑺镜湖:湖泊名,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

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

译文其一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

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其二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回乡偶书二首》创作背景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

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诗。

《回乡偶书二首》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回乡偶书·其二》译文及赏析

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回乡偶书·其二》译文及赏析

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回乡偶书·其二》译文及赏析《回乡偶书·其一》,《回乡偶书·其二》都是贺知章的创作,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回乡偶书·其一》作者: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其二》作者: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注解】①《回乡偶书》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共二首,是作者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致仕还乡时所作。

诗中既抒发了久客伤老之情,又充满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虽为晚年之作,却富于生活情趣。

②老大:年纪大了。

③乡音:家乡的口音。

④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⑤衰(cuī):减少,疏落。

⑥镜湖: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lù),方圆三百余里。

【韵译】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翻译《回乡偶书·其一》作者:贺知章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回乡偶书·其二》作者:贺知章离别家乡已很长时间了,回家后才知道家乡的人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只有门前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依然像往日那样漾着清波。

【评析】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回乡偶书·其一》评析: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诗人贺知章的经典诗句有哪些

诗人贺知章的经典诗句有哪些

诗人贺知章的经典诗句有哪些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唐代诗人、书法家。

我在此整理了贺知章的诗句有哪些,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贺知章的诗句有哪些11《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回乡偶书》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3《回乡偶书·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回乡偶书二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5《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荒憬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

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

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胄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

诏旂分夏物,专土锡唐弓。

帐宿伊川右,钲传晋苑东。

饔人藉蕡实,乐正理丝桐。

岐陌涵馀雨,离川照晚虹。

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

贺知章的诗句有哪些21《望人家桃李花》山源夜雨渡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

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

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

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

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

千年万年不凋落,还将桃李更相宜。

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

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

2《肃和》黄祗是祗,我其夙夜。

夤畏诚洁,匪遑宁舍。

礼以琮玉,荐厥茅藉。

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3《董孝子黯复仇》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

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4《断句》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

5《相和歌辞·采莲曲》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6《送人之军》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原文译文赏析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原文译文赏析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原文|译文|赏析《回乡偶书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于作者晚年辞官还乡之时,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自然逼真,充满生活情趣。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原文唐代: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鬓毛衰一作: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注释(1)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cui):减少,疏落。

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赏析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贺知章最有名的十首诗

贺知章最有名的十首诗

贺知章最有名的十首诗摘要:一、引言二、贺知章简介三、贺知章最有名的十首诗详解1.《登鹳雀楼》2.《回乡偶书》3.《凉州词》4.《夜泊牛渚怀古》5.《乌衣巷》6.《秋浦歌》7.《芙蓉楼送辛渐》8.《赠汪伦》9.《早发白帝城》10.《赋得古原草送别》四、贺知章诗歌的艺术特点五、结语正文:一、引言在我国古代诗人中,贺知章堪称一位独具魅力的文学巨匠。

他的诗作既有壮丽山河的赞美,又有浓郁的乡愁乡思。

今天,让我们一同领略贺知章最有名的十首诗,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贺知章简介贺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号石湖逸民,唐代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少时便以文才闻名。

成年后,贺知章考取进士,历任校书郎、监察御史、侍御史等职。

他的诗歌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以豪放、奔放、清新、高远而著称。

三、贺知章最有名的十首诗详解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登高远望的壮阔景象,寓意着不断进取,追求更高的目标。

2.《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离乡多年后回乡的感慨,以儿童无知的态度映衬出岁月流转带来的变化。

3.《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描绘了戍楼边疆的将士豪饮的场景,展现了他们英勇无畏的气概。

4.《夜泊牛渚怀古》渚宫耀夜光,星临万里行。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诗以牛渚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古人之才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离别的伤感。

5.《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通过描绘乌衣巷的景象,表达了世事沧桑、时光流转的感慨。

6.《秋浦歌》白帝城中云水郎,百战青秋病征装。

一生心事空闲处,江上月如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浦歌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百战之后的闲适心情。

7.《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贺知章最著名的十首诗句

贺知章最著名的十首诗句

贺知章最著名的十首诗句
嘿,你知道贺知章吗?那可是唐朝的一位大诗人啊!他的诗句那叫
一个精彩。

比如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柳垂下绿丝绦”,你瞧,这把
春天柳树的那种柔美姿态描写得多形象啊,就好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
女站在那儿!还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哎呀呀,这
不就像是我们很多人离开家乡很久后再回去的感觉嘛,时光匆匆,一
切都变了,可那熟悉的乡音却还在,真让人感慨啊!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春风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剪出了那细细的柳叶,多有意思的比喻呀!“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
事半消磨”,这得多惆怅啊,离开家乡那么久,好多人和事都不一样了,让人心里酸酸的。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多让人怀念
从前啊,那湖水还是老样子,可自己却不再是当年的自己了。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你说搞笑不搞笑,小孩子都
不认识自己了,还好奇地问从哪里来,这画面感简直太强了!“莫言春
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别以为春天过了就没啥好看的了,那水
中采荷的景色也很美呀!“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哈哈,是不是很有道理,秋天也有秋天的好呀。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哇,这营造的氛围多宁静,
多清幽啊。

贺知章的这些诗句,真的是太经典了!每一首都能让人感受到不同
的情感和意境。

它们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诗歌的天空中闪耀
着独特的光芒。

我觉得啊,这些诗句能流传这么久,真的是有它的道
理的。

它们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唐朝的风貌,也让我们对人生、对家乡、对自然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难道不是吗?。

贺知章的古诗诗歌大全

贺知章的古诗诗歌大全

贺知章的古诗诗歌大全贺知章的古诗诗歌11《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回乡偶书》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3《回乡偶书·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回乡偶书二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5《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荒憬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

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

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胄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

诏旂分夏物,专土锡唐弓。

帐宿伊川右,钲传晋苑东。

饔人藉蕡实,乐正理丝桐。

岐陌涵馀雨,离川照晚虹。

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

贺知章的古诗诗歌21《望人家桃李花》山源夜雨渡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

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

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

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

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

千年万年不凋落,还将桃李更相宜。

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

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

2《肃和》黄祗是祗,我其夙夜。

夤畏诚洁,匪遑宁舍。

礼以琮玉,荐厥茅藉。

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3《董孝子黯复仇》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

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4《断句》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

5《相和歌辞·采莲曲》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6《送人之军》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贺知章的古诗诗歌31《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荒境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

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

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胄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

诏旗分夏物,专讨锡唐弓。

贺知章描写春风的诗句

贺知章描写春风的诗句

贺知章描写春风的诗句贺知章描写春风的诗句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描写的春风诗词为世人所赞赏。

贺知章描写春风的诗句《回乡偶书·其二》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咏柳》 / 柳枝词作者: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春风的诗句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二首》2、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4、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项鸿祚《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6、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刘昚虚《阙题》7、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8、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9、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0、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张栻《立春偶成》11、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韦庄《思帝乡·春日游》12、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程颢《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13、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王维《画》14、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杨巨源《城东早春》1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春日》16、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17、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朱淑真《江城子·赏春》18、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杜甫《小至》19、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20、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21、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知章的诗词名句介绍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4.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6.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

——贺知章《望人家桃李花诗词》
7.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贺知章《望人家桃李花诗词》
8.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9.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贺知章《送人之军》
扩展阅读:人物生平
年少成名
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

少时即以诗文知名。

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

官宦之路
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

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

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

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晚年生活
(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

诏许之,赐鉴湖一曲。

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

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
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

“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


其间,写下《回乡偶书二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

乾元元年(758)肃宗以侍读之归,赠礼部尚书。

扩展阅读:主要成就
书法
贺知章的作品被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

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贺知章书法善草隶,窦臮《述书赋》称:“湖山降祉,狂客风流,落笔精绝,芳词寡俦,如春林之绚采,实一望而写忧。

”窦蒙注云:“(贺知章)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惟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


窦氏兄弟评唐名家书多讥贬,惟推崇贺知章“与造化相争,
非人工所到”,可知贺知章当时书法之声誉。

李白有《送贺宾客归越寺》云:“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为世传诵。

传世书法作品中,墨迹有草书《孝经》、石刻《龙瑞宫记》等。

《孝经》全卷纵笔如飞,一气呵成,龙蛇飞舞,神采奕奕。

略取隶意,融入章草,以求高古。

既有唐人的严谨作风,又有晋人流润飞扬的风姿,对晚唐和宋人书风影响巨大。

诗歌
存诗19首,多为祭祀乐章和应制诗。

包括《咏柳一作柳枝词》、《采莲曲》、《答朝士》、《回乡偶书二首》、《晓发》、《送人之军》、《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顺和》、《望人家桃李花》、《泰和圣制送张说巡边》、《雍和》、《泰和》、《福和》、《太和》、《表和》、《大和》、《奉和御制春台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