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种植基地基本情况简介.doc

合集下载

蚕桑养殖调研报告

蚕桑养殖调研报告

蚕桑养殖调研报告蚕桑养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和分析蚕桑养殖的现状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调研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调研结果1. 蚕桑养殖的现状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蚕桑养殖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蚕桑养殖主要分布于农村地区,其中以江苏、浙江、广东等地为主要产区。

蚕桑养殖主要种植桑树,并利用桑叶供蚕吃,生产蚕丝。

2. 蚕桑养殖的优势(1)对农民收入增加有积极作用。

蚕桑养殖是一种适应农村发展的传统产业,可以为农民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2)对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高。

蚕桑养殖可以利用农村空闲土地栽种桑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对环境友好。

蚕桑养殖利用桑叶养蚕,不需要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3. 蚕桑养殖的问题和挑战(1)市场需求不稳定。

由于蚕丝产品的市场需求受到时尚和季节性影响,市场波动较大。

(2)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蚕桑养殖还存在着技术水平不够高、生产效益有限等问题需要解决。

(3)产品附加值较低。

蚕丝产品在加工环节上附加值较低,缺乏品牌和销售渠道的支持。

三、建议和措施1. 加强技术培训和科研支持。

通过加大投入,加强技术培训和科研支持,提高蚕桑养殖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

2. 增加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

加强蚕丝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并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3. 优化政策和金融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支持蚕桑养殖的发展,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供贷款和信用担保等服务。

4.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通过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生产规模和效益,促进蚕桑养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结论蚕桑养殖作为一项传统农业产业,在当前农村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增加品牌建设、优化政策、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蚕桑养殖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的目标。

贵州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对策

贵州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对策

贵州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对策贵州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对策一、背景介绍在中国的农业产业中,蚕桑业一直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贵州作为中国重要的蚕桑产区之一,有着特别丰富的蚕桑资源,但是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贵州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案。

二、现状分析1. 蚕桑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有限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蚕桑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为蚕桑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由于传统的种植方式和技术的限制,很大一部分蚕桑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2. 农民收入较低,蚕农待遇待提升尽管蚕桑产业在贵州农村的就业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民的收入水平仍然较低。

一方面是由于市场供需关系的紧张导致蚕茧价格较低,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蚕农技术水平普遍不高,生产成本较高,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

3. 蚕桑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有限贵州的蚕桑产品主要以蚕茧和丝绸为主,但蚕桑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渠道相对有限。

很多蚕桑农民只能通过中介或者贸易商进行销售,加工环节缺乏竞争力,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

三、问题分析1. 种植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贵州蚕桑产业的发展面临着种植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问题,新品种的推广和示范较少,种植技术更新换代较为缓慢。

这不仅影响了蚕桑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也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缺乏良好的市场机制和品牌建设贵州蚕桑产业缺乏良好的市场机制和品牌建设,导致产品销售渠道相对狭窄,市场竞争力不强。

对蚕桑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缺乏统一的监管,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3. 蚕桑产业缺乏高效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贵州的蚕桑产业缺乏高效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包括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品种选育等方面的支持不足。

这使得蚕桑农民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和困扰,也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1. 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推广新品种加强对贵州蚕桑产业的技术支持,加大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引导农民使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蚕桑产量和质量。

千阳蚕桑产业概况及发展建议

千阳蚕桑产业概况及发展建议
地 区之一
示范户四级蚕桑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全县累计建设 养蚕 大棚 28 34座 . 广省 力化蚕 台 3 8 推 30套 , 格蔟 方 具 11 8 万片. 张产茧 3 _k。20 年是 国家商务部 5 g 06 3 实施 “ 桑西移 ” 东 工程 5 个蚕桑 基地县之 一 。0 7年 O 20 被列为陕西省“ 东桑西移” 蚕桑基地县 , 已顺利达标
维普资讯
委素通窳

第3 卷 第2 2 0 年5 9 期 08 月
Vo .9 No2 Ma , 0 8 1 . y 2 0 3
4 ・ 8
Bu ltn o e i u t r lei fS rc lu e
千 阳蚕 桑产 业概 况 及 发展 建 议
2 . 业投入 少 , 3产 经济效 益低下
桑工作站、 乡有蚕技站、 村有蚕桑合作社和蚕桑科技
蚕桑 专业合作 社 。这样蚕农 产 前 、 中 、 产 产后 的各项
20 全县 10 m 投 产桑 园平 均 67m 产 07年 6 0h 2 6 z 的经济增 长点 。在“ 十一五 ” 问 , 期 西部三 个蚕桑重点 乡镇 每年争 取改造 和新发展 桑 园面积 10 10h 0 ~2 m , 总面积 由现在 的 7 6 m 扩大 到 10 m 。 0 .h 7 0h 1 33积极发展 休 闲观 光模式 -
量低 , 养蚕技术水平不高 , 消毒防病不到位 , 蚕病危 害严重 , 张产茧量低。
23 ~ 名蚕农土专家技术骨干 , 每个乡镇蚕技站有一批
技术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 3 . 3加强产 业 管理
创 新发展 机制 一是 要建 立 “ 业 + 企 协会 + 户 ” 农
2 存 在 问题
21桑 园优 质率低 .

2021年全国蚕桑生产情况汇总表

2021年全国蚕桑生产情况汇总表

2021年全国蚕桑生产情况汇总表摘要:一、2021 年全国蚕桑生产总体情况二、2021 年全国蚕桑生产主要数据三、2021 年全国蚕桑生产特点分析四、2021 年全国蚕桑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正文:一、2021 年全国蚕桑生产总体情况根据2021 年全国蚕桑生产情况汇总表,2021 年我国蚕桑生产总体保持稳定。

全国蚕桑种植面积、桑叶产量、蚕茧产量等主要指标均呈现出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各地区蚕桑生产积极性较高,为保障我国蚕桑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2021 年全国蚕桑生产主要数据1.蚕桑种植面积:2021 年全国蚕桑种植面积约为78.67 万公顷,与2020 年基本持平。

2.桑叶产量:2021 年全国桑叶产量约为1740.5 万吨,同比增长1.2%。

3.蚕茧产量:2021 年全国蚕茧产量约为65.8 万吨,同比增长2.1%。

4.丝绸产量:2021 年全国丝绸产量约为17.2 万吨,同比增长1.8%。

三、2021 年全国蚕桑生产特点分析1.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蚕桑生产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省份,这些省份的蚕桑生产规模较大,但部分地区生产水平仍有待提高。

2.优质桑叶需求增加:随着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优质桑叶的需求量逐渐增加,桑叶品质对蚕桑产业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

3.科技创新驱动:蚕桑生产逐步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蚕桑品种改良、桑园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成为推动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四、2021 年全国蚕桑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蚕桑生产规模有待扩大:我国蚕桑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民种植蚕桑,提高蚕桑生产规模。

2.桑叶品质需进一步提高:要加大对优质桑叶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桑叶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3.提升蚕桑产业综合效益:要积极发展丝绸加工、蚕桑旅游等关联产业,提高蚕桑产业综合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蚕桑产业发展趋势

四川蚕桑产业发展趋势

四川蚕桑产业发展趋势四川是中国蚕桑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蚕桑资源和传统的养蚕技术,是全国重要的蚕桑生产和丝绸加工基地。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四川蚕桑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

一、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四川拥有丰富的蚕桑资源和优势的自然环境,是中国重要的蚕桑生产基地之一。

四川的地理环境适宜蚕桑生长,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多,土地肥沃,非常适合蚕桑的种植养殖。

此外,四川还拥有优质的桑树资源,为蚕桑的种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四川蚕桑产业将进一步加强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大对桑树的培育和种植,提高蚕桑的质量和产量。

二、科技创新的推动科技创新是推动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川蚕桑产业近年来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加大了对蚕桑种植、养蚕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四川蚕桑研究所、四川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在蚕桑品种选育、养蚕技术改进、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未来,四川蚕桑产业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蚕桑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蚕桑的品质和产量。

三、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四川蚕桑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是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传统的蚕桑产业主要集中在蚕茧的生产和丝绸的加工环节,未来,四川蚕桑产业将加大对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力度,推进丝绸深加工,开发丝绸纺织、丝绸印染等下游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同时,四川还将积极拓展蚕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开发蚕桑茶、蚕桑蔬菜等产品,丰富蚕桑产业的内涵,提高蚕桑产业的综合效益。

四、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四川蚕桑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农业产业化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蚕桑养殖和丝绸加工主要由个体农民和家庭作坊从事,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

未来,四川蚕桑产业将加强农业产业化的推进,鼓励农民参与蚕桑产业,推动蚕桑养殖和丝绸加工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企业化。

通过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可以提高蚕桑的质量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五、国内外市场的拓展四川蚕桑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拓展国内外市场。

蚕桑生态种养示范项目项目申报材料

蚕桑生态种养示范项目项目申报材料

蚕桑生态种养示范项目项目申报材料尊敬的领导:我代表XX公司向贵单位申报蚕桑生态种养示范项目。

本项目旨在推动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一、项目背景与意义蚕桑是我国传统的优势农业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市场需求。

然而,传统的蚕桑种养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易感染病虫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生态环境污染等。

为了提高蚕桑产业的竞争力,保护生态环境,我们提出了蚕桑生态种养示范项目。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引入先进的种养技术和管理模式,建设一批蚕桑生态种养示范基地。

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全面推广和应用科学种养技术,提高蚕桑的产量和产品质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降低农药使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三、项目内容1.建设示范基地:选择合适的土地,修建标准化的蚕桑养殖场和基础设施,配备先进的种养设备。

2.推广科学种养技术:引进先进的蚕桑种植和养殖技术,包括优质蚕种选育、生态养殖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3.培训农民:组织相关的培训班,向当地农民传授科学种养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其种养技能和管理水平。

4.建立示范农户带动模式:选取一些养殖技术较高、管理经验丰富的农户作为示范农户,向其他农户传播先进的种养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项目预期效益1.经济效益:通过科学种养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推广,提高蚕桑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产品质量的提高将有助于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蚕桑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环境效益: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推广生态种养模式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

3.社会效益:提高农民的种养技能和管理水平,增强农民群众的创业意识和合作意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福利。

五、项目保障措施1.资金保障:申请相关资金支持,用于示范基地的建设、种养技术的引进和培训农民等费用。

2.技术支持: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种养技术,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

云南优质蚕苗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

云南优质蚕苗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
— —
推 广 桑 园合 理 间 作套 种 。 因
有条件的地 区大力推广喷灌 、滴灌等 地 制宜 ,适 时 适 度 科 学 大 力 推 广 桑 园 高效节水技术 , 扩大灌溉 面积 , 提高灌 立体种植技术 ,扩大合理 间作套种面 溉保证率 ,使基地县 桑园有效 灌溉率 积 , 问作 套种面积达 到5 %以上 , 0 提高
设、 精深加 T 、 品牌培 育 、 市场开 拓和 科 技成果 转化 、 技术 研发 。 关键 在 支 持 蚕 桑 基 地 基 础 设 施 建
设方面 , 规划提 出: 新建优质蚕桑基地 ( 包括 小 和母本穗条园 , 省财政按50 亩标 准 0 元/
— —
蚕共 育室 、 蚕房 、 蚕机 具 、 用 消毒 池 补助 , 蚕 地方和企业按 1 配套 。 : 1 等) ,省财政按 10 元/ 00 亩标准补助 , 地 方、 企业和农 民按 1 配套。 : 1
蚕种催 青室建设 。嗣绕新桑 亩。 通过桑园沟渠 、 道路 、 水池 、 水窖等 园分布情况 , 按每新 增 1 万亩 , 由财政 0 平方 米 的蚕种 设施建设 及对桑苗 、 农膜 的补助 , 确保 投 入配套 建设一个 10 新桑 园每亩 产叶量达 到 10 干 克 、 50 产 催 青 室 , 10 0 共 新 建 10 (.万  ̄22年 8个 1 8
— —
消毒设施建设 。 按每户3 亩桑
按 照标准化 、 规模化要求 , 通过政
配套修 建一个 消毒池 和购置 一台消毒 府 引导 、 企业投入 的方式 , 每年建设12 ~ 机具 , 修建 10 0 万个蚕用 消毒 池和购置 家年产 3万张 以上 的普种场 。力 争到 0 10 0 万台消毒机具 。确保 消毒到户 , 全 22 年全省新建年生产能力5 0 00 0 万张的

蚕桑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蚕桑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蚕桑产业发展情况汇报一、背景介绍蚕桑产业是中国传统的农业产业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桑蚕产业国家之一。

近年来,蚕桑产业得到了持续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次汇报将对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概述和分析。

二、发展态势1. 生产规模扩大: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养蚕面积稳步增长。

各地积极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养蚕效益,促进了产业的良性发展。

2. 科技创新推动发展:蚕桑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研究人员开发出了抗病虫害、提高产量等方面的新技术,为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 产业链完善:蚕桑产业的上下游环节不断健全,从种桑、养蚕到丝绸加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整体效益。

三、经济效益1. 就业增加:蚕桑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养蚕、采桑等环节的就业人口逐年增加,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

2. 经济贡献:蚕桑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蚕茧的产值、丝绸产品的销售收入等为当地经济增加了重要的支撑。

四、问题与挑战1. 市场需求变化: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蚕桑产业面临着市场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产业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2. 蚕桑种植技术更新换代:虽然蚕桑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但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仍面临一定的困难。

急需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不断推陈出新,提高种植技术水平。

五、未来发展方向1. 拓宽市场渠道: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拓展国内外市场渠道,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2. 加强科技创新:加大蚕桑产业的科技研发力度,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3. 推动蚕桑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蚕桑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如与纺织、时尚等行业的结合,提高产品附加值。

结语蚕桑产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果,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们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拓宽市场渠道,推动蚕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宁南蚕桑发展现状

宁南蚕桑发展现状

宁南蚕桑发展现状宁南地区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部,是一个传统的蚕桑产区。

蚕桑发展在宁南地区已有数百年历史,目前仍然是当地的重要经济产业之一。

以下将对宁南蚕桑发展的现状进行介绍。

首先,宁南地区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适宜发展蚕桑产业。

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15-16摄氏度左右,湿度适宜,土壤肥沃,非常有利于桑树的生长和蚕的繁殖。

此外,宁南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供给蚕桑产业的生产用水,使得宁南的蚕桑产业可以高效运营。

其次,宁南地区的蚕桑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从桑树的种植到蚕的饲养和蚕茧的加工都有较为完善的环节。

宁南地区栽种的桑树品种主要有高产优质的偃杆蚕桑和文竹蚕桑,这些品种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特点。

同时,宁南地区的农民在养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科学的蚕桑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

在蚕茧加工环节,宁南地区有一批现代化的蚕茧加工厂,能够保障蚕茧的质量和产量。

第三,宁南地区的蚕桑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据统计数据显示,宁南地区现有蚕桑种植面积约为50万亩,年产茧量超过10万吨。

蚕桑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

宁南地区还积极开展蚕桑产业的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提升农民的蚕桑养殖能力和经营水平。

同时,宁南地区也积极参与相关的蚕桑研究和科技创新,推动蚕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

然而,宁南地区的蚕桑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市场需求的波动和变化可能会影响蚕桑产业的发展。

因此,宁南地区需要加强市场调研和预测,提前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其次,宁南地区的蚕桑产业存在着一定的生态环境压力。

蚕桑种植和蚕的养殖需要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如果不能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宁南地区需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推动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宁南地区的蚕桑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和问题。

蚕桑基地运营方案

蚕桑基地运营方案

蚕桑基地运营方案一、项目背景蚕桑是我国传统的农产品之一,具有丰富的资源,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天然纤维需求的增加,蚕桑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蚕桑基地的运营模式多样化,实施规模化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加。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立一个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蚕桑基地,实现农业增收和产业升级。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蚕桑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2. 推广蚕桑种植和养蚕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3. 促进蚕桑产业链的发展,扩大市场份额;4. 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5.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三、项目内容1. 地点选择:选择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作为蚕桑基地的建设地点。

2. 基础设施建设(1)道路建设:在基地内部建设大型高速公路和小型道路,用于农机运输和农产品流通。

(2)水利设施建设:包括修建人工灌溉渠道和水库等,保证蚕桑生长所需的水源供应。

(3)电力设施建设:确保基地内各项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3. 种植和养蚕技术指导(1)培养技术骨干:通过培训班、知识讲座等方式,提高农民对蚕桑种植和养蚕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技术指导:定期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赴基地进行技术指导,解答农民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4. 品种改良和优质种苗供应(1)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蚕桑品种改良,培育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蚕桑品种。

(2)建立种苗培育基地,提供优质种苗供应,确保种植质量和产量的提高。

5. 农资供应保障(1)与农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农资的供应和价格合理。

(2)提供农资技术指导和使用培训,提高农民使用农资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6. 市场营销推广(1)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线上产品销售,拓展市场渠道。

(2)参加农业展览会、产品推介会等活动,进行市场宣传和推广。

(3)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扩大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

河池桑蚕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研究

河池桑蚕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研究

河池桑蚕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研究提要随着我国“东蚕西移”战略的实施,河池桑蚕业循环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作为广西桑蚕基地建设值得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桑蚕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建设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我国“东蚕西移”战略的实施,广西蚕茧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从2005年到2010年连续6年稳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世界总产量的1/5。

就河池而言,桑蚕生产遍及11个县区、133个乡镇,2010年全市桑园面积达到80万亩,蚕茧产量12万吨,产值近15亿元。

取得这一成绩,除了得益于有关政策引导,还得益于桑蚕科技开发、推广应用以及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

一、循环经济概况循环经济是针对传统产业发展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恶性污染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它通过生态规划设计,使不同的企业群体间形成资源共享和废物循环的生态产业链,采取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达到生态经济系统的最优化配置,从而实现以清洁生产和绿色工业为导向的新型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笔者认为也是自然生态系统,是人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进化形成的。

如要想成为一个成熟、健康的生态系统,就要协调好其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所具有的稳定关系,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的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与互相影响,以便使产生出生态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让其中的物质流、能量流的平稳运行与互补,让整个产业结构与功能以及相应的生态、反馈、抗逆、共建共享,形成一个有序的、具有自组织功效、有较强抗干扰能力和取得物质、能量损耗最小而系统内部寻求优化的整体运行模式。

作为桑蚕业和河池区域来讲都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的复杂的系统,也是协调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

按照“依托桑蚕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园区”的总体思路,根据国家蚕丝绸产业政策和广西茧丝绸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河池市成为全国最大桑蚕基地市的发展实际,重点引进、扶持茧丝绸加工企业,全力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知名的重点丝绸示范基地,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广西经济发展之桑蚕种植》

《广西经济发展之桑蚕种植》

《广西经济发展之桑蚕种植》广西民族大学化生学院【摘要】广西宜州市自然环境优越,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平均日照时数1696.9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9.6一20.2摄氏度之间。

市境地形特点为南北高,中部低,自西向东倾斜,属半山半丘陵地区,适合种植果遮和桑蚕。

桑蚕产业在宜州市得到迅猛发展。

过去桑蚕的饲养规模只局限在个别户,现在则几乎是全市每个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手段。

但因养殖技术问题和文化水平,环境和价格等原因养殖户也遇到了阻碍。

【关键词】广西宜州桑蚕养殖技术扶持文化水平环境价格一桑蚕种植的现状桑蚕,又称家蚕,或习称蚕。

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吐丝昆虫。

以桑叶为食料,茧可缫丝,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主要用于织绸,是优良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

蚕的蛹、蛾和蚕粪也可以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养料。

在日常生活中丝质生活用品我们接触的并不少,有服装,面膜,床上用品等还有用于医药类的桑叶,僵蚕这些都是桑蚕产业所涉及的服装业,纺织,化妆品,和医疗等领域,当然中国是最大的丝绸出口国,还会涉及贸易和出口。

这些巨大的用途导致桑蚕发展的前景。

(二)国内其他地区也种植桑蚕,广西得天独厚的的气候环境,有适宜的温度,适合桑叶的生长,并且每年可养两季蚕。

从202x使广西蚕业异军突起,年年都创历史新高使广西目前成为全国最大的养蚕基地,蚕茧产量全国第一,名副其实成为世界重要原料蚕生长基地。

宜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十分有利于桑蚕生产。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宜州紧紧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等历史发展机遇,及时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全面开放蚕茧流通市场,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业,桑蚕生产规模逐年壮大。

从202x年起,宜州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大桑蚕生产基地县(市),近年来又一跃成为广西第一大白厂丝生产基地县(市),宜州市桑园面积达到31.3万亩,桑蚕生产已遍及全市16个乡镇所有村屯,养蚕农户达10.7万户。

靖西市蚕桑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靖西市蚕桑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靖西市蚕桑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靖西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是广西蚕桑丝绸产业和加工出口基地之一。

蚕桑产业是靖西市的传统产业,也是该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目前,靖西市的蚕桑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桑园、养蚕、丝绸加工等环节。

但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靖西市蚕桑产业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寻求合理的发展对策。

(一)蚕桑种植靖西市的桑园面积达到12.8万亩,拥有优质桑树品种10个以上,其中有3个品种获得了农业部门的推广认证。

在桑树品种方面,靖西市的品种种类齐全,品质稳定,有利于提高蚕丝的品质和产量。

(二)养蚕靖西市的养蚕户达到了90000户,年养蚕量在20万千克以上,且蚕茧质量较高,但是在养蚕方式和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蚕茧质量的稳定性有待提高,蚕的死亡率偏高等。

(三)丝绸加工靖西市拥有较为完整的丝绸加工产业链,从绸缎、轻纺、高档丝绸围绸等各类产品都有涉猎,其中丝绸围绸是靖西市的主打产品之一,且出口额在全市丝绸加工业中占比较高。

二、靖西市蚕桑产业面临的问题(一)丝绸市场需求下滑全球丝绸需求量大幅度下滑,加之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靖西市的蚕桑产业面临着市场规模萎缩和单纯依赖出口市场的压力。

(二)技术水平不高靖西市的养蚕技术和蚕茧质量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蚕桑品种的改良和提高也是重要的问题。

(三)生态环境问题靖西市的桑园面积虽然较大,但是桑园的环境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存在着很多污染源和保护错误的现象,也需要针对性的改进。

(一)拓展国内市场靖西市可以加大国内市场的宣传力度,扩大销售渠道,提高丝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同时,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提高市场的满意度。

靖西市可以加强蚕桑育种和技术改造,研究优质蚕桑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提高养蚕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高养蚕户的蚕桑生产水平,并且发挥科技优势,加速转型升级。

靖西市可以通过立法、规划、分区管理等方式加强生态环境支持;在增加人工投入的同时,必须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品质方面付出很大努力,提高桑园生态效益,保护土壤,减少污染。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宜州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

宜州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蚕桑特色产业。

蚕桑产业是宜州区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蚕桑产业在宜州区的地位日益凸显。

蚕桑产业在宜州区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如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市场开拓不够广泛等。

针对这些问题,宜州区亟需制定有效的对策,进一步推动蚕桑特色产业的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探讨目前产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背景介绍】结束。

1.2 研究意义宜州区作为中国蚕桑产业的重要区域之一,具有丰富的蚕桑资源和悠久的发展历史。

蚕桑产业在宜州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深入研究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现状与对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该产业在当地的地位和作用,为今后的产业调整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分析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找出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市场开拓等对策建议,可以提升宜州区蚕桑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拟对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该区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进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000字】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现状,探讨该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研究,旨在为该区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该区经济的整体水平,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贵州蚕桑发展现状

贵州蚕桑发展现状

贵州蚕桑发展现状贵州作为中国蚕桑的主要产区之一,在蚕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近年来,贵州蚕桑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首先,贵州蚕桑的产业规模逐渐扩大。

贵州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条件适宜蚕桑生长,蚕桑种植面积较大,逐渐成为全国蚕桑的重要生产基地。

据统计,目前贵州的蚕桑种植面积已经超过2000万亩,产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

其次,贵州蚕桑的品质和品种不断提高。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贵州积极推广新品种的蚕桑,并注重提高蚕桑的品质。

通过科学种植管理和技术创新,贵州蚕桑的丝绸质量逐渐提升,丝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在逐渐增强。

再次,贵州蚕桑产业追求农业转型升级。

贵州积极推动蚕桑产业从传统的农业模式向现代农业转型,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加强科研创新,提升蚕桑产品的附加值和加工能力,实现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蚕桑产业也涉足养殖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第四,贵州蚕桑的市场开拓取得了突破。

贵州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地理优势,便于开拓蚕桑产品的市场。

近年来,贵州蚕桑积极参加各类丝绸博览会和交易会,与国内外的合作伙伴建立了良好的商业合作关系,扩大了蚕桑产品的销售范围。

最后,贵州蚕桑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为了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贵州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包括贷款支持、技术培训、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措施,为种植户和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总而言之,贵州蚕桑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品质和品种不断提升,市场开拓取得突破,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等方面都显示出了贵州蚕桑产业的发展活力。

贵州蚕桑产业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贵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前蚕桑养殖现状及效益提升方式

当前蚕桑养殖现状及效益提升方式

当前蚕桑养殖现状及效益提升方式蚕桑养殖是我国的传统养殖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分布。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蚕桑养殖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介绍当前蚕桑养殖的现状,并提出提升蚕桑养殖效益的方式。

当前蚕桑养殖的现状是多样化的。

中国是蚕桑养殖大国,全国各地都有不同规模的蚕桑养殖基地。

比较典型的是四川、湖南、浙江等地的大规模蚕桑种植基地,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蚕桑的生长。

一些贫困地区也在积极开展蚕桑养殖项目,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

当前蚕桑养殖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种质更新不及时,品种单一。

过去的蚕桑品种主要以家蚕为主,种质单一导致了一些疾病的爆发和蚕丝质量的下降。

蚕桑养殖也面临着劳动力短缺、技术水平不高和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养殖的效益。

为了提升蚕桑养殖的效益,需要采取以下方式:1. 种质改良。

通过引进和培育适应不同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提高蚕桑的抗病性和生长速度,提高产量和质量。

2. 推广高效养殖技术。

培训和指导养殖户,提高他们的养殖技术水平,提高蚕桑的产量和质量。

引进先进的养殖设备和管理方法,提高养殖效益。

3. 加强病虫害防控。

及时掌握和应用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减少病虫害对蚕桑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药和管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加强市场营销。

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蚕丝产品的销售和推广。

通过建立标准化的蚕丝产品供应链和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5. 发展蚕桑产业的副产业。

利用蚕桑树叶和蚕粪等废弃物,开展综合利用和附加值开发,增加产业链的延伸和增值空间。

利用蚕桑树叶进行茶叶加工或食用菌种植,利用蚕粪制成有机肥料等。

通过种质改良、推广高效养殖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控、加强市场营销和发展蚕桑产业的副产业等方式,能够提高蚕桑养殖的效益,促进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蚕桑养殖作为我国传统的养殖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也是改善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2019-蚕桑种植基地基本情况简介-word范文模板 (2页)

2019-蚕桑种植基地基本情况简介-word范文模板 (2页)

2019-蚕桑种植基地基本情况简介-word范文模板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蚕桑种植基地基本情况简介七星关区撒拉溪镇蚕桑种植基地基本情况简介201X年底至2018年初,结合省、市、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关文件精神。

撒拉溪镇坚持以促进人民增收为目的,以推动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调减特定区域玉米种植为抓手为目标。

围绕 G326 国道、 S20 毕威高速为产业结构调整主线, 2018 年,全面退出G326国道、毕威高速沿线、重要水源点、25度以上坡耕地等重点区域的玉米种植,以点带面,千方百计调减其他区域的玉米种植。

一是综合考虑撒拉溪镇各村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现状等因素,立足我镇“ 一核两翼三纵横”产业布局。

重点在 S20毕威高速路沿线杨柳村-沙乐村种植蚕桑3000亩(其中杨柳村1200亩,直接参与农户28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沙乐村1800亩,直接参与农户51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2018年,将以杨柳-沙乐为中心,向邻村辐射,力争种植规模达到10000亩。

二是纵深推进“四众”模式,助推“三变”改革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

深入细化“众筹、众议、众创、众享”促“三变”的农村改革措施。

按照“ 公司 + 村社一体合作社 + 基地+贫困户(农户)” 、“农业科技人员+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主要由毕节盛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额投资、七星关区农牧局提供技术指导、撒拉溪镇组织劳动力负责实施,基地计划投资 8000 万元,目前已投资201X万元,通过向农户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蚕桑种植基地基本情况简介
七星关区撒拉溪镇蚕桑种植基地基本情况简介
2020年底至2020年初,结合省、市、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关文件精神。

撒拉溪镇坚持以促进人民增收为目的,以推动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调减特定区域玉米种植为抓手为目标。

围绕G326国道、S20毕威高速为产业结构调整主线,2020年,全面退出G326国道、毕威高速沿线、重要水源点、25度以上坡耕地等重点区域的玉米种植,以点带面,千方百计调减其他区域的玉米种植。

一是综合考虑撒拉溪镇各村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现状等因素,立足我镇“一核两翼三纵横”产业布局。

重点在S20毕威高速路沿线杨柳村-沙乐村种植蚕桑3000亩(其中杨柳村1200亩,直接参与农户28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沙乐村1800亩,直接参与农户51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2020年,将以杨柳-沙乐为中心,向邻村辐射,力争种植规模达到10000亩。

二是纵深推进“四众”模式,助推“三变”改革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

深入细化“众筹、众议、众创、众享”促“三变”的农村改革措施。

按照“公司+村社一体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农户)”、“农业科技人员+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主要由毕节盛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额投资、七星关区农牧局提供技术指导、撒拉溪镇组织劳动力负责实施,基地计划投资8000
万元,目前已投资2000万元,通过向农户按照500元/亩,以后每5年递增5个百分点标准流转土地。

基地按标准化、规范化要求种植,配套建有养蚕房、机耕道、采桑叶便道等基础设施。

目前,标准化养蚕房正在修建中,机耕道、采桑叶便道即将启动。

三是找准利益联结结合点,助推贫困户脱贫增收。

贫困户除获得土地流转费收入外,在企业用工必须优先保证贫困户劳动力。

仅在栽种蚕桑之间,沙乐村就有12个贫困户劳动力参与,平均工资150元/天左右,参与种植蚕桑贫困户家庭,月净增收入4000元;在田间管理除草期间,参与务工劳动力基本都是贫困户,按照10元/小时计价,平均每天可获得收入80-100元。

因基地刚建成,在下一步蚕桑养殖中,只要贫困户有劳动力的家庭,公司根据家庭饲养能力,按照300元/张蚕床租赁给贫困户饲养,每张蚕床可产蚕茧80-120斤,每张蚕床需要100元蚕苗成本,贫困户自行到桑园采摘桑叶进行饲养,由公司全部回收所产蚕茧(目前市场蚕茧鲜茧价格26元/斤),贫困户只要养殖一张蚕,每次可获得收入按最低算2080元,扣除租金和蚕苗成本400元,每次可收入1600元,一年最低可以养四次,养殖一张蚕每年可增加收入6000元以上,一般家庭可同时养殖3-4张蚕,平均每年可增加收入20000元,大大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另外,公司和合作社达成合作协议,每年将15%利润分配给合作社,村社一体合作社将10%用于贫困户的分红,5%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

通过测算,进入丰产期后,合作社每年可获得100万元以上利润
分配额,将有70万元将向贫困户分红,让贫困户有持续收入稳定脱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