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使权利 公开课教案
依法行使权利教案初中

教案主题:依法行使权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2. 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2. 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
2. 如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吗?2. 学生分享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依法行使权利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具体做法。
3. 教师讲解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如何维权。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情景剧表演(15分钟)1. 教师提前准备几个关于依法行使权利的情景剧剧本。
2. 学生分组选择剧本并进行排练。
3. 课堂上,各小组表演情景剧,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总结并强调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依法行使权利的感悟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情景剧表演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依法行使权利的含义和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法律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讲解法律知识时,要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过于专业化的术语,让学生能够理解。
2. 在小组讨论环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依法行使权利》教案

结合视频思考:如何看待网民享有的言论自由权?
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进入本课教学,
讲授新课
第一目:行使权利有界限
探究一: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思考:对倒卖冰墩墩行为进行惩罚,给我们什么启发?
提示: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思考:如何看待广场舞扰民事件?
思考:左图中的他的权益真的得到维护了吗?帮帮他,应该怎样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
思考,张某首先采取何种方式解决纠纷的呢?换位思考,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去做呢
思考张某通过何种方式成功解决了纠纷?
结合视频资料思考:务工人员被拖欠薪资了怎么做?
89岁教授起诉知网维权:
思考:赵德馨教授的做法启示我们可以通过何种方式维权?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哪些?
分类归纳他们之间的不同点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在上节课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基础上,学习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依法行使权利:一要注意权利行使有界限,不得滥用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二是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公民权利受到侵害,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具体用哪种方式视情况而定。
板书
3.2《依法行使权利》教案
课题
《依法行使权利》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增强宪法意识、规则意识等观念,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2.树立通过正当程序和途径解决和处理问题意识。
能力目标:1.提高权利保护意识和能力,明辨生活中的是非曲直。2.提高自己按规则、程序办事的能力。
依法行使权利教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

八下3.2《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依法行使权利》,主要探究公民行使权利的界限,强调公民的权利既受法律保障,又受法律约束,公民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如果权利受到侵害,要懂得依法维护权利,这是公民权利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断增强的表现。
因此,教材设定“行使权利有界限”和“维护权利守程序”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以下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要求。
:(1)“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2)“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
二、学情分析1.年龄特征:初中阶段学生参与社会生活领域不断扩展,虽然对基本法律常识有所了解,但遇到具体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缺少理性的认识和判断。
2.认知基础:八年级学生步入青春期,权利意识随着其独立意识、自我意识的增强而增强,往往只关注自己的权利,却忽视他人的权利;在权利受到侵害时,可能会比较冲动,而不懂得用理性合法的方式去维护。
学生对深入理解“法律对公民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权利行使对个人、社会、国家的意义”等教材观点有一点困惑。
3.实践水平:通过分析学生所做的课前问卷可以发现,虽然只有少数同学曾遭遇过侵权现象,但大都不清楚如何维权或因为所受损失不大而自认倒霉、不言而终、放弃维权;一些有维权意识的同学也因没有查看证照、保留证据等习惯,导致维权成本提高。
三、教学方式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直接讲授法、互动讨论法。
针对学情的真困惑,教师在具体生活案例的选择、案例分析过程的引导、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三个教学环节上,准确定位教学的方向,做到案例源于真实生活、分析过程鼓励争锋、方案设计突出问题解决,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在小组观点交锋中,在合作演绎生成中解决自己的困惑,同时落实核心素养。
6.依法行使权利--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精品(部编)

第三课公民权利第2课时依法行使权利[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宪法意识、规则意识等观念,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2)树立通过正当程序和途径解决和处理问题意识。
2.能力目标(1)提高权利保护意识和能力,明辨生活中的是非曲直。
(2)提高自己按规则、程序办事的能力。
3.知识目标(1)知道公民行使权利的界限是什么。
(2)知道公民维护权利要遵守法定程序。
(3)了解权利受侵害后维权的方式及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行使权利有界限。
(2)维护权利要依照法定程序。
难点:公民维护权利的四种方式比较。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上会”中的“法律与秩序”。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本框所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具体对应的内容与要求是:“认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初步理解程序正义在实现法治中的作用建立依法处理纠纷,理性维护权利的意识。
”本框所依据的《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的相应部分是“内容设计”中的“公民意识教育重在突出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理解,知道权利义务的关系,认知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本框探究权利的界限,强调公民权利是有边界的,权利既受法律保障,又受法律约束。
随后,指明必须依法行使权利;如果权利受到损害,要懂得依法维护权利。
依法行使权利 公开课教案

加强课堂知 识巩固与运 用。
加强课堂知 识巩固与运
板书 设计
依法行使权利(见课件): 1.行使权利有界限 2.维护权利守程序。
地位
用。
学(校本模式) 读 方法
方
学习
法
例举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回忆法
方法
教学 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作为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
手段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标达成
当公民权利受到损害,怎样依 请学生阅读 学生阅读后
法行使权利? 教
学
依法行使权利
过
是本节课教学
导入
程
内容
课本 41 页运 用你的经验 回答:当公 民权利受到 损害,怎样
怎样增强权利观念,学会 依法行使权利? (1)行使权利有界限 (2)、维护权利守程序
活动 三
增强权利观 念,学会依法 行使权利
小结 依法行使权利
依法行使权利(见课 件): 1.行使权利有界限 2.维护权利守程序。
害时,应如 何按照法定 程序维护权 利?
学生 (分组讨 论)完成以 下问题:
怎样增 强权利观 念,学会依 法行使权 利?
《 依法行课第 2 课时:《依法行使权利 》
版本
人教版
执教者
解读 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学生认知,有权利意识,有依法行使权利理念,维权意 理念 识,增强法律意识。
解读 按教材标准与学生认知要求,学会在学习与生活中如何依法行使权利,正确维权。
依法使 权利(见课 件): 1.行使权利 有界限 2.维护权利 守程序。
案例 (e 网通) 用多 媒体课件展 示(见课 件) 思考: 1、覃某的做 法对吗?为 什么? 2、覃某的教 训给我们带 来什么启 示?
初中道德与法治名师教案:依法行使权利

初中道德与法治名师教案:依法行使权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权利的概念和意义,明确权利的来源和行使方式。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的意识,提高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教学内容1. 权利的定义与来源:介绍权利的概念,探讨权利的来源,让学生明白权利的赋予和保护是法律的责任。
2. 权利的行使与限制:讲解权利的行使方式,强调学生在行使权利时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不损害他人权益。
3. 尊重他人权利: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的意识,让学生明白尊重他人权利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4. 依法行使权利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5.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权利的概念和意义,明确权利的来源和行使方式;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的意识,提高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
2. 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权利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权利的定义与来源:讲解权利的概念,探讨权利的来源,让学生明白权利的赋予和保护是法律的责任。
3. 讲解权利的行使与限制:讲解权利的行使方式,强调学生在行使权利时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不损害他人权益。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当事人的权利行使是否正确,从中得出结论。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案例,谈谈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尊重他人权利。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公平正义,自觉维护社会和谐发展。
八年级下册《依法行使权利》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收集与依法行使权利相关的典型案例,准备教学课件和实践活动方案。
(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与依法行使权利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课中教学:
(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和维权途径。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探讨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3)教师引导: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请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选取一个与依法行使权利相关的新闻事件,分析事件中各方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并撰写一篇评论文章。要求文章观点明确,论述充分,结合所学知识对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6.组织一次课堂分享活动,让学生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法律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或书籍,介绍其中的依法行使权利情节,并谈谈自己的感悟。通过分享,提高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依法行使权利的观念。
作业布置时,教师请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与家长、同学沟通交流,共同提高法律素养。
3.教师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依法行使权利的具体途径,如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
4.教师强调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维权过程中要遵守法律法规,避免采取过激行为。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依法行使权利》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二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内容解析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行使权利有界限”。
这一目围绕“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展开学习,主要介绍宪法关于不得滥用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规定。
正文介绍了公民在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自由时,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二目“维护权利守程序”。
这一目主要破解如何依法行使权利,以及当权益受到损害时应如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本目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
其一,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其二,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维护权利。
二、教学目标1.知道行使权利的界限,懂得依法行使权利,不能滥用权利。
2.了解维护权利的正确方式,知道如何依法维护权利。
3.能够正确对待权益纠纷,学会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益,同时能够尊重他人合法权益,学会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4.珍视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明确权利边界,树立法治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如何依法行使权利教学难点:如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四、教学过程五、课堂练习1.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依法行使权利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依法行使权利教案章节:第一章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学科:道德与法治编写人:X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权利的概念和特点,知道权利的行使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不滥用权利的良好道德品质。
3. 提高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权利的概念和特点2. 权利的行使原则3. 尊重他人权利4. 不滥用权利5. 依法行使权利的实例分析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权利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权利。
2. 讲解权利的行使原则:引导学生明白在行使权利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3. 讨论尊重他人权利:让学生认识到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应当尊重他人的权利,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4. 讲解不滥用权利:教育学生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滥用权利,不得利用权利进行不正当竞争或者侵害他人权益。
第二课时:1. 讲解依法行使权利的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讨论在行使权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六、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依法行使权利教案章节:第二章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学科:道德与法治编写人:X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种类和内容,知道公民权利的保障。
2. 培养学生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维护公民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八、教学内容1. 公民基本权利的种类和内容2. 公民权利的保障3.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4.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5. 维护公民权利的实例分析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公民基本权利的种类和内容,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的保障。
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6篇】

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6篇】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1)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2)我国公民法定政治性义务的内容;(3)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2、理解:(1)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的必要性;(2)政治自由与法律的关系;(3)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4)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3、分析:(1)联系实际,结合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来说明为什么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2)联系实际,结合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及原则,说明应如何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能力目标1、培养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特权”等问题。
2、培养应用能力。
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自己的权利观、义务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逐步确立公民的权利意识、义务观念,学会正确处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为今后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1、公民应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3、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如何看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体现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材料、事例、图片。
回顾旧课(1)国家的产生、国家性质和本质是什么?(2)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教学过程[走进新课]请学生说说自己收集的材料、事例、图片。
预设:公民投票选举;公民应征人伍;奥运健儿获金牌,面对国旗唱国歌;公民出版的著作;政府门口的举报箱……提问:在同学们所举的事例中,哪些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哪些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学生回答:略)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上。
这一节课我们就要探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应履行哪些政治义务,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8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依法行使权利》

教师总结:上述情境中公民没有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已超过了法律的界
限,而且对其他人和社会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探究二:
观看视频《坐式维权》
提问:视频中这位顾客的维权方式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视频中这位顾客维护自身权益没有错,但是在维权的过程中,她损害了4S店的汽车,破坏私有财物,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这启示我们维权要守程序,依法维权。
知识小结:
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二、维护权利守程序
案例分析
探究三:
村民张某在某机械厂购买了一台小麦播种机,为周边村民播种小麦,并收取费用。
不久,村民发现小麦出苗缺行,要求张某赔偿损失。
张某前往厂家查找原因,厂家经过检查认为播种机无质量问题,但由于交付机器时未进行试机,未能发现出种口被堵挡。
张某要求厂家承担赔偿责任,厂家只同意对播种机进行重新调试,不同意赔偿相关损失。
想一想:张某与村民、厂家的纠纷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解决?
方式一:协商
张某找到厂家负责人,与其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将由于播种机故隙造成的小麦出苗缺行情况给村民造成的损失与厂家负责人进行沟通。
最终,该厂决定对受损村民提供赔偿,并给予一定经济上的补偿。
特点:快速、简便。
初中道德与法治名师教案:依法行使权利

初中道德与法治名师教案:依法行使权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权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的意识。
3. 引导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点1. 权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依法行使权利的方法和原则。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的意识。
2. 引导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权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依法行使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 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权利,正确行使自身权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吗?这些权利对我们来说有什么重要性呢?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权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依法行使权利的必要性。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探讨如何依法行使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5. 情景模拟:教师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权利,正确行使自身权利。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法律意识。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权利概念及其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技能运用:通过情景模拟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
3. 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尊重他人权利的认识和自觉性。
七、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权利侵犯与维护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白板、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工具。
3. 情景剧本:编写或挑选适合学生的情景剧本,用于情景模拟活动。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法律知识竞赛,增加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和了解。
依法行使权利教案

依法行使权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体系中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公民权利的定义与分类2. 我国法律体系中公民权利的保障3. 依法行使权利的要求与原则4. 实例分析:如何依法行使权利5.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公民权利的定义、分类、保障以及依法行使权利的要求与原则。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民权利的定义、分类、保障以及依法行使权利的要求与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3. 小组讨论法:探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依法行使权利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公民权利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公民权利的定义、分类、保障。
3. 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4. 小组讨论:探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分享彼此观点。
5. 总结与点评:强调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履行义务。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公民权利的定义、分类、保障以及依法行使权利的要求与原则的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
3. 评价标准:能准确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能在实际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公民权利与义务相关教材、案例集。
2. 课件:PowerPoint课件,内容包括公民权利的定义、分类、保障等。
3. 视频资料:典型案例视频,用于分析与讨论。
4. 网络资源:法律法规、案例查询网站等。
依法行使权利初中教案

依法行使权利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体系中关于公民权利的基本规定。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公民权利的概念和种类。
2. 依法行使权利的意义和途径。
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行使权利,避免侵犯他人权利。
2. 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教学准备:1. 教材《法律常识》。
2. 教学课件。
3. 案例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公民权利的概念和种类,引导学生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认为,在生活中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呢?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公民权利的相关内容。
2. 教师布置思考题: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正确行使权利和侵犯他人权利的区别。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案例素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主人公依法行使权利的过程。
2.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案例中主人公依法行使权利的方法和经验。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依法行使权利的意义和途径。
2. 提问:同学们认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内容,列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权利纠纷,思考如何运用法律解决。
2. 撰写一篇关于“依法行使权利”的感悟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公民权利的概念和种类,掌握了依法行使权利的方法和途径。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避免滥用权利,侵犯他人权益。
3.2 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无答案)

八下《3.2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依法行使权利》是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的内容。
为了达成课标要求,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本框内容承接第一框《公民基本权利》,在学生了解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基础上,教材设置了两目内容,对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维护权利给予方法上的引领。
通过“行使权利有界限”以及“维护权利守程序”两部分内容,让学生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界限的,权利需要依法行使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方式。
本框的结构设计,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通过问题导入具体的教育内容,并以“拓展空间”结束,体现基于生活—反思生活—回归生活的建构路径。
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既忠实宪法文本,又贴近学生生活,努力寻找两者的契合点,有利于促进学生法治思维养成和法治行为能力提升,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
2.【学情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领域不断扩展,往往会面临如何处理他人与社会、国家及国家机关的情况。
学生不仅需要知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而且要按照权利义务的关系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通过上一节公民基本权利的学习,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权利意识和观念,但因为阅历和经验知识的不足,对于行使权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还认识不够,容易产生自以为是的权利观念,当自己权利受到侵害后也往往不懂得如何处理,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正确行使权利以及维护权利等问题。
帮助学生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懂得珍视公民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帮助学生懂得保护自己、懂得生命的尊严、懂得自立自强;帮助学生加强对法律规则的理解和领悟,不断构建自已的价值观,逐步树立法治理念;引导学生依法参与社会生活,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所以学习本课非常有必要。
3.【教学目标】法治观念:通过分析“造谣祖孙合照为“老夫少妻”案”,理解并认同任何权利的行使都是有界限和守程序的,能够尊重他人合法权利,规范自身行为,培育规则意识、法治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名师教案:依法行使权利

初中道德与法治名师教案——依法行使权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权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的意识。
3. 引导学生依法行使权利,遵守法律法规。
二、教学内容1. 权利的定义与分类2. 权利的重要性3. 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4. 依法行使权利的意义5. 实例分析:正确行使权利与违法行为的辨别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权利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学会依法行使权利。
2. 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的意识,辨别正确行使权利与违法行为。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正确行使权利,辨别违法行为。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依法行使权利。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权利?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权利?2. 学生分享自己的权利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
Step 2:讲解权利的概念与分类1. 教师讲解权利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权利的分类,了解各种权利的含义。
Step 3:学习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1.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
Step 4:学习依法行使权利1. 教师讲解依法行使权利的意义。
2. 学生通过情景模拟,学会依法行使权利。
Step 5:实例分析1. 教师呈现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正确行使权利与违法行为的区别。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
Step 6: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
Step 7:布置作业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教师及时批改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2《依法行使权利》教案(精选五篇)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2《依法行使权利》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2《依法行使权利》教案《依法行使权利》教案【核心素养】法制意识【教材分析】本课是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二框内容,本框内容承接第一框,在学生了解了公民基本权利包括什么之后,更加急需的就是要了解行使权利的正确方法。
本框通过行使权利有界限,以及维护权利守程序两部分内容,帮助学生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权利需要依法行使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公民基本权利所包含的内容之后,已初步树立起权利意识。
但是,对于权利应如何行使,以及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应该如何维护自身权利仍旧不甚了解。
本节课将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
在学习权利是有范围时,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一内容与上节课所学的政治自由、人身自由相冲突,教师需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课程标准】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
具体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宪法相关规定,结合“球迷过激行为”等案例,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及权利需要依法行使权利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2、结合正确解决纠纷的案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
3、通过了解宪法相关规定,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增进热爱宪法的情感,自觉遵守宪法、自觉维护宪法尊严。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难点: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权利需要依法行使权利的道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如图漫画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哪些权利?你认为文明养狗应注意什么?提示: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利等。
《依法行使权利》教案 (公开课)2022年部编版道法教学设计

第2课时依法行使权利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海市静安区公布对巨鹿路888号优秀历史建筑被业主违法撤除事件的调查结果,决定对违法行为人王某罚款人民币3050万元,责令其在10个月内恢复建筑原状。
同时,对相关政府责任部门及10名责任人员严肃问责。
确实,老洋房是业主花8000万元买下来的,公民的“财产权〞应该得到保护。
但是,公民行使财产权也是受到法律约束的,不能够“无法无天〞。
思考:王某是在依法行使财产权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提示:不是。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行使权利有界限活动一:角色扮演江苏徐州的一位大妈火了。
因为她闯红灯和横穿马路,被交警拦下,被告知需要“站岗〞后,屡次爆出惊人话语:“我有心脏病,如果犯病你要赔我钱;不差钱,明天继续闯;我就教育孙子去偷,去闯红灯;我50多,不,我60多了。
〞一时间,网友热议不断。
“闯红灯大妈〞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诸多层面的问题。
闯了红灯拒不接受处分,态度还如此蛮横……1.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这一情景。
2.对这位大妈的言行,你是怎么看的?提示:这是法治观念淡薄的表现,不懂法律,不依法行使权利。
3.如果你是现场的交警,会对她讲哪些道理?提示:闯红灯是违法行为,要受到相应的处分,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等。
活动二:情景再现——足球比赛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时,要懂得标准自身言行,明确权利边界,自觉维护公共利益。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认识球迷的错误行为,并思考其危害性,思考公安机关对这些球迷进行惩罚的必要性。
3.甲队球迷的行为可能造成哪些危害?提示:他们的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也损害了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权利义务意识,树立依法维护自己作为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的意识。
2.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能正确理解依法正确行使权利,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享受权利。
3.知识目标:能知道公民行使权利的界限规定: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合法自由权利;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
要自觉维护权利受程序,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依法行使权利界限。
教学难点:自觉维护自己的权利,理解维护权利受程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根据八年级学生小亮的言论自由事例分析。
思考:你认同小亮的观点么?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
2.引出课题:依法行使权利。
二、讲授新课。
(一)板块一:行使权利有界限
(1)播放案例:张先生视频监控的案例。
思考:警察为什么会带走张先生?
1.学生看案例,探讨张先生行为的危害。
2.教师提出问题。
3.小组探讨。
4.学生代表交流。
教师小结: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法定的权利。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2)新闻追踪。
播放视频:《女教师拦住高铁不让走致使列车晚点已被停职检查》
思考:短片中罗某的行为可能造成哪些危害?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学生看视频。
2.教师提出问题。
3.小组探讨。
4.学生代表交流。
教师总结: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到受到尊重和保护,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二)板块二:维护权利守程序
(1)新闻直播间。
播放视频:《175名中国旅客滞留日本机场唱国歌,如此维护权利?》
思考:你认为175名游客维护权利的方式正确吗?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1.学生看视频。
2.教师提出问题。
3.小组探讨。
4.学生代表交流。
教师总结: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2)探究与分享:
村民张某在机械厂购买了一台小麦播种机,为周边村民播种小麦,并收取费用。
不久,村民发现小麦出苗缺行,要求张某赔偿损失。
张某前往厂家查找原因,厂家经过检查认为播种机无质量问题,但由于交付机器时未进行试机,未能发现出种口被堵挡。
张某要求厂家承担赔偿责任,厂家只同意对播种机进行重新调试,不同意赔偿相关损失。
思考:张某与村民、厂家的纠纷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解决?你认为哪种解决方式较为合适?
学生小组探讨,展示交流。
教师总结: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3)司法知识讲座:维权方式(利用视频和材料讲解四种方式)
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权益争议是通过协商解决的。
调解: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
调节方式分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
仲裁: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争议时,可以申请仲裁。
诉讼:公民可以通过诉讼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重点掌握行使权利的界限和维护权利守程序两大知识点。
每个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还要尊重和保护其他公民合法自由和权利。
同时,要树立要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经过和方式维护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