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来历20字
春联的历史和由来
春联的历史和由来篇一:春联的来历40字春联的来历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
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
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桃树的枝间有个豁口,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称“鬼门”。
度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
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
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
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
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由桃符演变成春联,据说是在五代时候。
五代十国中的后蜀国主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板上写两句吉语献岁,他不中意辛学士的作品,说其词不工,就自己提笔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春节贴春联已成为一种士族习俗。
据说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是明代以后的事。
在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记》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除夕前日,突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出春联,表示一番新气象。
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各家的春联,以为娱乐。
在巡游了一段路后,他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便遣侍从去查问究竟。
原来那家主人是阉猪的,既不识字,也不会写,年前事忙,尚未请人代笔。
太祖听后,叫人取来文房四宝,欣然挥毫道:“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信手拈来,语气不凡。
阉猪主人获悉是皇上御笔亲制的对联,便装裱起来,挂在中堂,视为家宝,每日烧香敬奉。
据说,春联两字的正式命名,就始于明太祖朱元璋。
从那时起,春联便盛行不衰。
篇二:春联的来历春联的来历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
贴春联的由来100字
贴春联的由来100字
贴春联的由来可追溯至中国古代的桃符习俗。
最初,人们在春节期间将刻有神荼、郁垒两位捉鬼之神名字的桃木板挂在门上,以期驱邪避凶、保佑平安,此即最早的“桃符”。
随着时代发展,这种习俗逐渐演变,到了宋代,人们开始在桃符上书写吉祥语句,形成了对联,并在明代达到盛行,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大力推广春节贴对联的习俗。
因此,现今的春联既保留了辟邪纳福的传统寓意,又成为了表达人们对新年美好祝愿和展现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
春联的来历及春联故事
春联的来历及春联故事春联的来历及春联故事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对于春联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春联的来历及春联故事,欢迎查阅!春联的'来历及春联故事篇1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风旋转雾迷漫梅花朵朵报春天雪如烟暮添寒时钟嗒嗒数流年迎新春庆团圆鞭炮声声送吉祥看春晚笑开颜欢欢喜喜迎龙年”---《迎新春》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为高潮。
在除夕当天我们都有贴对子的习俗。
春联的来历及春联故事篇2王羲之妙书春联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
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
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
这幅写的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
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春联,唯独自己家门口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幅,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口: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夜间果然有人来偷揭。
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的不太吉利。
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
春联的起源故事是什么
春联的起源故事是什么 当⼈们在⾃⼰的家门⼝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每逢春节,⽆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氛。
下⾯是⼩编为⼤家精⼼推荐春联的起源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春联的起源 春联,起源于桃符。
“桃符”,周代悬挂在⼤门两旁的长⽅形桃⽊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宽三⼨,桃⽊板上书“神荼”、“郁垒”⼆神。
“正⽉⼀⽇,造桃符著户,名仙⽊,百⿁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有⼈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章逊题桃⽊板,“以其⾮⼯,⾃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
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明太祖始。
帝都⾦陵,除⼣前忽传旨:公卿⼠庶家门⼝须加春联⼀幅帝微⾏时出现。
”朱元璋不仅亲⾃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题春联。
他经过⼀户⼈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家阉猪的,还未请⼈代写。
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写了“双⼿劈开⽣死路,⼀⼑割断是⾮根”的春联。
联意贴切、幽默。
经明太祖这⼀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直流传⾄今。
传说故事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海经》⾥,有⼀个⿁域的世界,中间有座⼭,⼭上有⼀棵覆盖三千⾥的⼤桃树,树梢上有⼀只⾦鸡。
每当清晨⾦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魂必赶回⿁域。
⿁域的⼤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魂在夜间⼲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即发现并将它捉住,⽤芒苇做的绳⼦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天下的⿁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中国民间就⽤桃⽊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家门⼝,以避邪防害。
春联对联的来历
春联对联的来历春联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常常用于春节期间张贴在门楣上。
它以短小精悍的词句,巧妙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
现如今,春联对联作为一种传统艺术手法,正在逐渐被更多人所认可和喜爱。
本文将探讨春联对联的来历,揭示它背后的文化意义。
一、春联的起源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祭神活动。
在古代中国,人们常常使用鲜花、香烛以及祭器来祭祀神灵。
而后来,人们发现将寓意吉祥如意的祝福语写在纸上,用于祭祀活动。
这个习俗逐渐演变成了春联的形式。
二、对联的形式和特点对联是春联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由上联和下联组成,上下联之间一般通过音韵、意义或者形式上相对应的关系来连接。
对联的长度通常相等,每联一般由四到八个字组成。
除了富有吉祥祝福的内涵外,对联还要求表达简练、语言优美而又通俗易懂。
三、春联的文化意义春联对联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国人春节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仅代表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景,更是传递着祖国文化的璀璨光辉。
春联对联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传达了家庭和睦、互爱互助的温暖情感。
四、春联的创作方法春联的创作通常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才能。
创作春联对联需要考虑到字词的搭配、音韵的押韵、意义的表达等诸多因素。
同时,春联的内容也应该贴切、富有创意,能够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和想法。
创建完整、美观的春联对联需要一定的艺术造诣和创新能力。
五、春联的摆放位置春联对联一般摆放在门楣上,有时也可以贴在门窗的两侧或墙壁上。
摆放春联对联的位置,通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无论摆放位置如何,春联对联都应该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给他们以美好的感受和启迪。
总结:春联对联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期望。
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了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今天,春联对联不仅仅是一种祝福表达的方式,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着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智慧和情感。
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
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
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我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欢迎阅读!贴春联的寓意年关将至,有着许许多多的过年习俗。
贴春联就是其中之一。
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
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应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
春联的贴法是怎样的'1、贴横批古人书写顺序是从右至左,现在很多横批人已经不按过去的书写方式了,也有从左向右书写的。
所以,主要看横联。
从面对大门的方向看:如果横联是从左向右的现代的写法,如果正规的话应该按照古代的写法!即从右往左书写!2、上下联根据横批的顺序确定上联的方向,再贴上下联。
现在贴在大门上的春联一般称为门联,贴在里门(二门)上的称为重门联。
很多家庭现在都安装了防盗门,此时张贴对联直接把上下联挂在防盗门上即可,如果贴在周边的墙上,反而显得不够工整。
春联的起源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每逢春节,中国民间家家要贴春联。
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
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万鬼。
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
后来,中国民间在春节的时候,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这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
到了五代,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一联,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联。
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2022
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2022过年贴春联是每家每户都有的风俗习惯,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红红的春联贴在门上非常喜庆,春联是有上下联的,有些人分不清楚,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介绍2022,欢迎阅读!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一、贴春联的由来春联一开始不称“春联”,而叫“桃符”。
即用桃木刻画“神荼、郁磊”两神神像,用来驱秽辟邪。
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
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
于是,民间便传出,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
后来,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
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
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
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
画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辟邪,写春词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
几经演变,这就形成了后来的门神、年画与春帖、春联两大脉络。
二、贴春联的寓意(意义)1、继承传统习俗: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继承传统习俗的一种方式,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种延续。
2、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愿景:春联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传统民俗功能,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春联中的纹饰,如鱼,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渴望。
3、为春节增添喜气的气氛: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4、避凶免难:民间说法有避凶免难的作用。
这一说法来源于“年兽”的传说,据说年兽怕红,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就是为了驱除年兽,因此贴对联的习俗流传至今,表达了人们避凶免难的愿望。
春联的来历50字
春联的来历50字春联谁都不陌生,但是对于春联的来历你都知道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春联的来历50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春联的来历50字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延伸阅读:春节对联带横批盛世千家乐新春百家兴横批:欢度佳节千年迎新春瑞雪兆丰年横批:年年有余大地歌唤彩云满园春关不住横批:春色满园事事如意大吉祥家家顺心永安康横批:四季兴隆春临大地百花艳节至人间万象新横批:万事如意福星高照全家福省春光耀辉满堂春横批:春意盎然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横批:欢度春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横批:鸟语花香迎新春江山锦绣辞旧岁事泰辉煌横批:春意盎然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横批:辞旧迎新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横批:春风化雨家过小康欢乐日春回大地艳阳天横批:人心欢畅多劳多得人人乐丰产丰收岁岁甜横批:形势喜人壮丽山河多异彩文明国度遍高风横批:山河壮丽财连亨通步步高日子红火腾腾起横批:迎春接福福旺财旺运气旺家兴人兴事业兴横批:喜气盈门大地流金万事通冬去春来万象新横批:欢度春节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横批:合家欢乐财源滚滚随春到喜气洋洋伴福来横批:财源广进春风入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新春大吉大顺大财大吉利新春新喜新世纪横批:万事如意占天时地利人和取九州四海财宝横批:财源不断高居宝地财兴旺福照家门富生辉横批:心想事成天地和顺家添财平安如意人多福横批:四季平安春归大地人间暖福降神州喜临门横批:福喜盈门内外平安好运来合家欢乐财源进横批:吉星高照。
春联的来历
春联的来历一、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
《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
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
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
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二、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
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
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
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
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
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
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贴春联的来历详解春联的起源与传说
春节家家户户张贴春联,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 历史 了。
不过,过年贴春联习俗的形成过程,是经历了一个慢长的过程的,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我国春联的起源与相关传说。
一、春联的组成春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披组成。
如对联“天赐平安吉祥福,地生富贵鸿运财”横披“富贵平安”,对联“劳动致富六畜兴旺,勤俭持家五谷丰登”,横披“幸福家庭”等等。
从历史资料来看,春联的产生主要是与郁垒、郁垒的传说有关。
二、神茶、郁垒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在一片茫茫无边的大海上有一条山脉,名字叫度朔山。
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因为山上有一棵不知道长了多少万年的大桃树。
在这桃树东北处的枝叶中间,却有一个不平常的洞,传说中的这个洞,就是所有的鬼怪出入的大门。
这些鬼怪全都归两个神人管辖。
这两个神人是两兄弟,一个叫神茶,一个叫郁垒,郁垒弟兄要是逮住了鬼的话,就拿去喂虎。
三、黄帝与神荼、郁垒捉鬼的故事传说中,一些人把尧、舜之前的一位叫黄帝的部族首领,也当成了神人。
说他非常重视神荼、郁垒捉鬼,于是便制定了一个节日的仪式:每当除夕的时候,各家便在自已家门口立下两个桃木的神像,在门楣上悬挂上苇子编的绳索,在内门上画上老虎:认为这样做了,便可以赶走妖魔鬼怪,求得新的一年的幸福。
四、春联的前身——“仙木”、“桃符”如果从载有这一习俗的有关书籍来看,也应该亳不犹豫地说,这个习俗至迟在汉代就相当普遍了。
这个节日活动传下来,汉朝及以后,门旁的桃木神像渐渐简化成了桃木板。
人们把这桃木板称为“仙木”、“桃符”,意思当然还是象征着桃都山桃树上的那两位神人。
但因为同时流传的习俗中还有在门上画门神的办法,这两件东西也就显得有些重复。
五、春联的发明人——孟昶到了五代十国时,后蜀一个叫孟昶的皇帝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年除夕便叫人拟出对联写在两旁的桃木板上。
桃木不是红的吗?发展到后来,就成了大红纸上写春联了——从此,我们年年都要贴的春联正式形成了。
贴春联的由来20字
贴春联的由来20字篇一:春节贴春联的来历春节贴春联的来历“喝过腊八粥,转眼到小年;送完灶王爷,户户办大年”。
大年即是春节。
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的节日。
腊七腊八一过,家家户户都开始忙年了。
集市上熙熙攘攘。
川流不息地走着忙年的人群,最抢眼的要数红色瀑布般悬挂的各种形式的春联,金字的。
墨字的。
彩绘花鸟衬上天头地角的,但无论怎么样的都是红底子,喜庆的气氛一下子就被烘托出来了。
贴对联的风俗在我国各省几乎都有,汉族自是不必说了,相当一部份的少数民族也有这个习惯,是劳动人民最熟悉。
最喜爱的庆贺新春佳节的一种形式。
其实春联的最早形式是两块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灾避邪,保佑平安的桃木的木板。
叫“桃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王安石诗中就出现过,关于“桃符”也就是春联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相传在云雾笼罩的度朔山有一片好大的桃林。
桃树上结的桃子都是仙桃,吃了能够成仙成神呢。
在最大最高最茂盛的一棵大桃树下有两间青石屋,住着兄弟二人,大哥叫神荼,二弟叫郁垒。
父母早亡,兄弟二人相依为命勤劳俭朴,桃林就是他们的家,桃子就是他们生存的食粮。
兄弟二人吃这仙桃子大,神力无比。
远山近岭的野兽谁也不敢欺负他们,也因为兄弟二人的善良从来不伤害这些野兽,反而和野兽成了好朋友,非常凶猛的猛虎烈豹都来帮他们看守桃林。
度朔山往东南三里处有一野牛岭,岭上的野牛大王吃人心喝人血无恶不做,横行霸道危害乡里赛过蛇蝎。
度朔山上仙桃的气息顺风飘到他的鼻子孔里,让这野牛大王垂涎欲滴,而他惧于护林野兽的威猛,一时也不敢怎样,可他却时时刻刻惦记着吃那仙桃,一直侍机等待下手的机会。
忽一日,野牛大王派出的密探来报,猛虎烈豹下山办事去了。
他便匆匆带人来到桃林边喝令兄弟二人交出桃林,否则就荡平度朔山。
神荼兄弟听后眼都没眨一下,说:“这是穷人百姓的宝贝,心思歹毒的人休想得到!”于是野牛大王冲上前来和二兄弟斯杀起来,一场恶战下来野牛大王丢盔卸甲大败而回。
春联的来历20字
春联的来历20字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春联的来历20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春联的来历20字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
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上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
下一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
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
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
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
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
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
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
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写完后就继续巡视。
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
春联的来历40字
春联的来历40字春联的来历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
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
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桃树的枝间有个豁口,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称“鬼门”。
度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
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
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
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
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由桃符演变成春联,据说是在五代时候。
五代十国中的后蜀国主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板上写两句吉语献岁,他不中意辛学士的作品,说其词不工,就自己提笔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春节贴春联已成为一种士族习俗。
据说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是明代以后的事。
在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记》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除夕前日,突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出春联,表示一番新气象。
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各家的春联,以为娱乐。
在巡游了一段路后,他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便遣侍从去查问究竟。
原来那家主人是阉猪的,既不识字,也不会写,年前事忙,尚未请人代笔。
太祖听后,叫人取来文房四宝,欣然挥毫道:“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信手拈来,语气不凡。
阉猪主人获悉是皇上御笔亲制的对联,便装裱起来,挂在中堂,视为家宝,每日烧香敬奉。
据说,春联两字的正式命名,就始于明太祖朱元璋。
从那时起,春联便盛行不衰。
篇二:春联的来历春联的来历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
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
春联的起源故事是什么_春节
春联的起源故事是什么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春联的起源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春联的起源春联,起源于桃符。
“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
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
”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
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
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
联意贴切、幽默。
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传说故事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中国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春联的由来20字
春联的由来20字篇一:春联的由来春联的由来故事1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于”,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并在明代开始盛行。
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
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
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
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
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
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故事2春节,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风俗。
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按照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的话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春联的资料
春联的资料关于春联的资料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春联吧,春联的张贴,要符合传统的规矩,春联要竖贴。
那么什么样的春联才是好的春联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春联的资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联的资料 1春联来源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最早的春联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
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这副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
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
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手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便是中国的第二副春联。
贴春联的注意事项禁忌一:左右联勿贴错在张贴春联时,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联贴错位置。
要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
禁忌二:贴春联的时间民间有一种神话的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撕破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家家户户的情况,希望天神能给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等。
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禁忌三:单数才吉利在大门贴春联,记的要贴单数,单数象征吉祥。
例如,可以贴5字联,7字联,但是最好不要贴6字联。
还有,家门口不要单贴“春”字,可以贴福、招财进宝等,因为古代,只有怡红院会在门口贴“春”字。
禁忌四:福字不可随意贴贴春联的同时,有的人家还喜欢贴‘福’字,但贴‘福’字不是都要倒着贴。
1大门上的福字必须正贴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
春联的来历20字
春联的来历20字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
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上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
下一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
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
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
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
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
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
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
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写完后就继续巡视。
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
”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
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