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文脉的传承

合集下载

城市地脉文脉分析报告

城市地脉文脉分析报告

城市地脉文脉分析报告一、引言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生活、工作和交流的场所。

城市的地脉即城市的空间布局和结构,而城市的文脉则体现为城市的历史文化传承和人文环境。

对城市地脉和文脉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城市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报告将分别对城市的地脉和文脉进行全面剖析,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城市地脉分析1. 城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城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是城市地脉的基础。

城市的地理位置可以决定城市的交通、发展和资源利用等方面。

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水源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

2. 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是城市地脉的核心内容。

城市的发展往往呈现出中心城区和周边城区、商业中心和工业区、居住区和公共设施等不同功能区的划分。

合理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便利性。

3. 城市的交通网络和交通状况城市的交通网络和交通状况对城市的地脉有着重要影响。

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否决定了城市内部和城市间的联系程度和效率。

交通状况的畅通与否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和物流等方面。

三、城市文脉分析1. 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文化遗产体现了城市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演变,而传统建筑则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和见证。

2. 城市的文化活动和艺术场所城市的文化活动和艺术场所反映了城市的文脉和文化生活。

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演出等表演活动,以及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居民的精神生活。

3. 城市的人文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城市的人文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是城市文脉的体现。

城市居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社会公德和道德观念等都会影响着城市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

四、地脉与文脉的关系分析城市的地脉和文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一方面,城市的地脉为城市的文脉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

城市地脉的合理规划和建设有助于呈现和保护城市的文化内涵。

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延续城市文脉与记忆

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延续城市文脉与记忆

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延续城市文脉与记忆摘要:城市景观空间是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载体之一。

由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些传统的景观空间并没有办法充分满足现代乃至未来城市发展的使用,而且很多空间由于自身各种各样的原因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损毁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地方文化的重要价值,因此目前很多新建或改建的景观项目都是以文化与时代相结合的模式共同发展的。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城市文脉;记忆1城市记忆概述1.1城市记忆概念对于城市记忆概念的界定,常与“城市记忆”,“城市的历史记忆”交叉使用。

是城市形成、变迁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是人们对这些历史记录加以编辑、储存和提取过程的总称。

结合各界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认为是城市中的物质内容,历史和事件,大众认知三个方面共同组成城市记忆。

1.2城市记忆内容城市记忆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人类属性的产物,因此城市记忆分为物质内容与非物质内容两个层面。

物质层面包括历史文物、商品、记忆节点等。

非物质层面的内容,是不断经过历史环境演变,延续传承下来的意识内容,能够对物质产生作用,使之呈现出城市记忆内容,包括文化符号,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等。

1.3城市记忆载体城市记忆的基础是城市记忆载体,其本身含了城市的历史,文化等城市记忆的信息和内涵,同时传达信息功能,将城市记忆与人连接起来。

人在感受城市记忆的同时,城市记忆载体也受到意识的反作用。

物质载体和非物质载体是城市记忆的载体。

物质载体包括能够与人发生长久稳定联系的建筑物,空间,具有时代特点的物品等;非物质载体包括日常活动,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

城市记忆的物质载体之一,公共景观艺术,应该与城市记忆紧密结合,这样有利于塑造城市精神,有利于多元的城市风貌的创造,有利于城市的过去与未来的链接。

2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延续城市文脉与记忆2.1集合人的心理和感官需求建立景观中文化与人的联系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它的融入势必要与参与者相互影响,走进人们的心里勾起人们的记忆,使人们对其发生反应。

城市文脉的名词解释

城市文脉的名词解释

城市文脉的名词解释城市文脉是城市发展和变迁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传承和积淀,是城市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交织形成的综合体。

它是城市的精神资源和独特魅力的体现,也是城市居民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

一、历史文脉城市文脉的历史文脉是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指城市建设、发展的历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城市所产生的影响。

历史文脉包括城市的历史发展轨迹、历史建筑、历史遗址以及历史传统等。

例如,古代帝王所建立的历史遗迹、传统街区、城市规划等都是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文脉的存在不仅能够让居民和游客感受到城市的底蕴和温度,还能够激发人们对城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地理文脉城市文脉的地理文脉是城市地理环境对城市文化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塑造。

地理文脉包括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景观等。

例如,位于海滨的城市往往拥有独特的海洋文化,山区城市则常常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

地理文脉对于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城市得以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和经济优势。

三、社会文脉城市文脉的社会文脉是城市社会结构和人口分布对城市文化和发展的影响。

城市是由一群人组成的社会共同体,社会文脉是城市文脉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社会文脉包括城市的社会组织、社会价值观念、社会活动和城市社群等。

例如,城市的社会文脉中,具有丰富的文艺创作和文化交流活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也在城市中逐渐形成和发展。

四、经济文脉城市文脉的经济文脉是城市经济发展对城市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经济文脉包括城市的产业结构、商业活动、职业群体等。

例如,文化产业在城市中的兴盛会带动城市旅游业、创意产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

经济活动与文化活动的交融和互动,使城市文脉更加丰富多样。

城市文脉是城市的一种特有特征,是城市独有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交织形成的综合体。

它是承载城市记忆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发展和繁荣的基础。

城市规划与文化保护传承城市文脉塑造城市品质

城市规划与文化保护传承城市文脉塑造城市品质

城市规划与文化保护传承城市文脉塑造城市品质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建设的组织、布局和设计,达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等综合目标的过程。

而文化保护是指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和利用的过程。

城市规划与文化保护相辅相成,二者结合可以塑造城市品质,传承城市文脉。

一、城市规划对城市品质的影响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决定了城市的品质。

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应该综合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使得城市的各个方面得到协调和平衡发展。

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可以实现城市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生活品质。

城市规划中的交通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合理的道路布局和交通设施建设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改善居民的出行体验。

此外,城市规划还包括绿地规划、建筑设计、产业布局等方面,这些都与城市的生活品质密切相关。

二、文化保护传承城市文脉城市文脉是指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积淀。

城市文脉是城市的灵魂和独特之处,它体现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文化保护是对城市文脉的传承和保护,使之不被破坏和丢失。

文化保护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例如修缮古建筑、整治历史街区、保护文化遗产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保护和修复城市的历史文化遗迹,为城市增添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氛围。

同时,文化保护还可以促进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使人们能够感知和理解城市的历史,加深对城市的认同感和情感纽带。

三、城市规划与文化保护的结合城市规划和文化保护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结合可以塑造城市的品质。

城市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文化保护的需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承城市文脉。

同时,文化保护也需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使之合理布局和有机融入城市空间。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设置文化保护区或历史文化街区的方式,将文化保护纳入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

文化保护区可以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打造具有独特风貌和文化内涵的地区,吸引游客和居民前来感受历史文化的底蕴。

对城市文脉主义的认识

对城市文脉主义的认识

对城市文脉主义的认识摘要:文章介绍了文脉主义的概念和背景,发现当代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城市特色消失、地方文脉中断的问题,提出城市文脉延续的必要性,分析认识城市建设中文脉主义倾向的案例,从中得到一些对于当代城市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文脉主义;城市;发展;保护1“文脉主义”的渊源“文脉”(Context)一词,最早源于语言学的范畴,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对文脉问题有了认识。

而“文脉主义”真正被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而后现代建筑理论是针对现代主义建筑过分单调、刻板的风格以及潜藏在这种风格背后的割断历史、割裂文脉、重构价值取向的独裁者姿态进行批评的基础上形成的。

最先在建筑上提出后现代主义观点的是美国建筑学家罗伯特文丘里。

他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文中,指出要在现代建筑中采用历史因素,以改变建筑单一、刻板的面貌,从而奠定了后现代建筑的历史折衷主义立场。

“文脉主义”的正式提出是由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罗伯特•斯特恩在《现代主义运动之后》中将后现代主义理论概括为三个特征:①文脉主义;②引喻主义;③装饰主义。

文脉在语言学上的定义是用来表达所说所写的语言的内在联系。

广义上理解,它是介于各种元素之间对话的内在联系,在局部和整体及所在城市的关系,整个城市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文脉的研究,可以使建筑和城市内在联系的明晰性上升到哲学高度,并将此称为“文脉主义”,还直接运用于建筑实践之上。

2城市规划中“文脉主义”的提出和发展在城市规划“文脉主义”观点提出以前,后现代主义观点的提出者美国建筑学家罗伯特文丘里就强调了建筑的“语言”和“场所”,建筑不再被看成是放哪里都可以的、毫无血脉的“机器”和功利第一的“产品”,而是人文历史的延续与表达。

除了时间上的延续性之外,文脉主义还强调空间上的延续性与整体性,即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有机构成与和谐。

文脉可以表现在由一种文化因素或一个主题串联起来的一组建筑、一条街区,乃至一座城市之中。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第一章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单文精练五城市文脉(非连续性文本)(含解析)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第一章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单文精练五城市文脉(非连续性文本)(含解析)

单文精练五城市文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美国城市学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指出:“人类用了5000多年的时间,才对城市的本质和演变过程获得了一个局部的认识,也许要用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弄清它那些尚未被认识的潜在特性。

”人类对于城市的认识还十分有限,目前为止,要给城市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仍然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城市既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和空间的概念,又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方方面面的综合的概念,因而对城市及其历史发展的研究就涉及了多种学科,因此要对城市作出较为科学的定义,就必须超越已有的各种学科对城市的定义的局限,抽象出城市所具有的最为一般的特征。

(摘编自毛曦《试论城市的起源和形成》) 材料二:城市功能的生命力很大程度地体现在城市的文脉上。

所谓“城市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文化传统——不仅仅是指当时存在的文化,还包括过去的文化。

因此与城市的功能是否延续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这两者是延续的,那就形成了一种传统;如果两者是不同的,或者以往有过这样的不同,这种传统就中断了,难以形成文脉。

一座城市,尽管现在的文化很发达,如果过去的文化已不复存在,或者从来没有这样的文化,要形成文化传统必定要假以时日,形成自己的文脉则更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绵延。

另一方面,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文脉,并且得到延续,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推到极致。

文脉不仅是城市的基本设施、名胜古迹、文物遗址的积累,更是一代代城市人的文化和智慧的结晶,足以保持城市的记忆,提供调节人地关系和适应变化发展的经验。

(摘编自葛剑雄《城市应该有延续文脉的自觉性》) 材料三: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能保持不变的功能,特别是在变革的时代,受到天灾人祸的摧残,一些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城市被破坏殆尽,延续数百上千年的文脉就此中断,幸而不绝如线,也已岌岌可危。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城市功能的同化、泛化,都要具有经济功能,要以生产为主;都要破旧立新,将传统当垃圾清除,立新却缺乏创新。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根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不仅是对城市历史的尊重,更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的记忆,是城市居民的精神寄托。

历史文化保护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独特魅力,增强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历史文化保护也是传承城市文脉的重要手段,它能够让后代了解和认识城市的历史,传承城市的文化基因。

历史文化保护还有助于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的品牌,是城市吸引人才和资本的重要因素。

保护好历史文化,能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到这座城市,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二、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规划的融合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规划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关系。

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将历史文化融入到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中,使城市的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相得益彰。

首先,城市规划应该保护和利用好历史建筑和古迹。

历史建筑和古迹是城市的瑰宝,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将这些历史建筑和古迹纳入保护范围,合理规划其周边环境,保护其历史风貌和特色,使其成为城市的亮点和名片。

其次,城市规划应该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

城市的历史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传承历史文化需要有系统的规划和措施。

城市规划可以通过设置文化遗产保护区、文化街区等方式,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

同时,城市规划还应该鼓励历史文化的创新和活化利用,让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相融合,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文化氛围。

三、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规划的实践案例中国有许多城市在城市规划中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例如,苏州古城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该区域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保护和利用苏州园林、古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使苏州古城区成为国内外游客瞩目的旅游景点。

对城市文脉主义的认识

对城市文脉主义的认识

对城市文脉主义的认识摘要:文章介绍了文脉主义的概念和背景,发现当代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城市特色消失、地方文脉中断的问题,提出城市文脉延续的必要性,分析认识城市建设中文脉主义倾向的案例,从中得到一些对于当代城市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文脉主义;城市;发展;保护1“文脉主义”的渊源“文脉”(Context)一词,最早源于语言学的范畴,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对文脉问题有了认识。

而“文脉主义”真正被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而后现代建筑理论是针对现代主义建筑过分单调、刻板的风格以及潜藏在这种风格背后的割断历史、割裂文脉、重构价值取向的独裁者姿态进行批评的基础上形成的。

最先在建筑上提出后现代主义观点的是美国建筑学家罗伯特文丘里。

他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文中,指出要在现代建筑中采用历史因素,以改变建筑单一、刻板的面貌,从而奠定了后现代建筑的历史折衷主义立场。

“文脉主义”的正式提出是由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罗伯特•斯特恩在《现代主义运动之后》中将后现代主义理论概括为三个特征:①文脉主义;②引喻主义;③装饰主义。

文脉在语言学上的定义是用来表达所说所写的语言的内在联系。

广义上理解,它是介于各种元素之间对话的内在联系,在局部和整体及所在城市的关系,整个城市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文脉的研究,可以使建筑和城市内在联系的明晰性上升到哲学高度,并将此称为“文脉主义”,还直接运用于建筑实践之上。

2城市规划中“文脉主义”的提出和发展在城市规划“文脉主义”观点提出以前,后现代主义观点的提出者美国建筑学家罗伯特文丘里就强调了建筑的“语言”和“场所”,建筑不再被看成是放哪里都可以的、毫无血脉的“机器”和功利第一的“产品”,而是人文历史的延续与表达。

除了时间上的延续性之外,文脉主义还强调空间上的延续性与整体性,即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有机构成与和谐。

文脉可以表现在由一种文化因素或一个主题串联起来的一组建筑、一条街区,乃至一座城市之中。

申论范文赏析: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申论范文赏析: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申论范文赏析: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但在城镇化狂飙突进,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的今天,名片上的字迹却变得模糊,城市文化的传承遭受威胁。

在此关键时刻,只有保护和创新城市文化,才能使城市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

保护城市文化是打造特色城市的根本要求。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是城市的“根”与“魂”。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的一首《忆扬州》,让我们领略了隋唐时称扬一益二的美妙扬州。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大拆大建,随意模仿,使得城市“千城一面”,完全丧失了城市的地方特色,而且城市文化传承和保护更是面临严峻考验,昔日文人墨客笔下的诗情画意即将成为回忆。

城市文化饱含了城市的政治氛围、历史风貌和个性,是城市的历史文脉,只有在城市建设中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才能延续城市的记忆,确保城市的发展别具一格。

创新城市文化是文化传承的现实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如果脱胎于生活的文化不能随之变化,那么必将被发展的现实所抛弃。

城市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并非一味的因循守旧,而应在保护中创新,让文化更好地代代相承。

上海豫园旅游区,保留完好的江南园林,通过扩建,形成规模宏伟的仿明清商业建筑群,将历史渊源、民族风格融汇商业文化,通过建筑规划的创新突破,实现了传统文化建筑的传承。

城市文化也是如此,发源于民国时代的海派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基融汇吴越精华,吸纳外国要素,正是这种勇于创新、善于扬弃的做法,形成了上海独特的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的保护是保护文化的历史底蕴,是延续人们的城市记忆;创新是焕发城市的活力,激发城市发展的动力。

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不能因为传统文化的保护而停滞,城市的发展同样不能以割断历史作为代价。

传承需要保护,传承也需要创新,只有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创新,城市文化才不会被割裂,才能得以更好地传承。

传承城市文脉建设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

传承城市文脉建设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

传承城市文脉建设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唐小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

保护好历史遗存、传承好城市文脉是城市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作为成都市统筹布局建设的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的产业功能区,承担着保护好历史遗存、传承好城市文脉的历史使命,是成都加快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名城,为城市塑造品牌优势和永续动能的重要支撑。

功能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2019年2月,都江堰市委全面贯彻落实成都市委产业功能区建设决策部署,从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出发,筹建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

功能区归属成都文旅(运动)和会展经济产业生态圈,规划面积254.9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区面积6.5平方公里。

功能区范围内拥有国家级天府青城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和青城山—都江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功能区发展定位为建设知名的天府青城国际旅游度假区,产业发展方向为文化旅游、康养旅游,融合发展会展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以都江堰和青城山景区组团的文化旅游消费圈、以都江堰市城市西区组团的主题公园旅游消费圈、以青城山镇独立成市组团的康养旅游消费圈,分别塑造“拜水问道圣地”、“主题乐园之都”和“青城养生天堂”。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及成都“西控”战略的实施,为都江堰市“两个率先”及功能区发展“控住了”大生态和大环境,都江堰市全域旅游及成都市架构的文旅(运动)产业生态圈发展赖以依存的大环境必将得到前所未有的优化与提质,区域竞合旅游发展呈现新态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及成都“西控”战略的实施,为都江堰市“两个率先”及功能区“提升了”格局和站位,都江堰市作为成都市域内将旅游作为唯一主导产业的城市,在成都功能布局中独有一份,优势更加明显。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及成都“西控”戰略的实施,为都江堰市“两个率先”及功能区发展“确立了”产业优势和发展地位,功能区成为文旅(运动)产业生态圈中,尤其在“西控”区域中首位发展、领先示范的可能性、可行性优势十分明显。

城市空间中历史文脉传承与信仰重建

城市空间中历史文脉传承与信仰重建

城市空间中历史文脉传承与信仰重建作者:阎江来源:《探索与争鸣》2013年第11期今天,面对一个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犬牙交错的社会现实,我们如何在再城市化过程中,借助城市历史传承、公共文化建设和非遗保护等措施重塑城市的精神与信仰,便是一个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城市文脉与历史街区、建筑的保护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感叹:“我们用金钱扼杀了千姿百态的城市多样性,这有点像温柔的谋杀。

”的确如此,当下中国的城市发展变迁中,城市的物理形态成为人们崇拜竞相模仿的对象。

城市最大的发展动力主要不是来自于历史和文化自身的内在更新,不在于城市各子系统在时间与个体有机变化中的相互平衡,而取决于自上而下基于社会GDP增长和地产商业冲动的大拆大建,取决于政府政绩的形象工程需要。

所以经济效益至上和不计成本搞景观,都是中国城市改造的教训。

当下政府的城市改造从市场化获得资源,更获得动力,民生目标和社会价值受到冲击,考虑经济发展和照顾资本利益更重于考虑居民利益或文化历史价值。

所以,我们看到普遍的城市空间肌理和社会脉络的破坏,历史街区和地方文脉的消失等。

这其中既包括丽江古城、凤凰古城等初期相对成功,后期为旅游商业所累的历史街区保护案例;包括大同、南京此类一方面拆除原来的古建、残破街区,一方面异址重建所谓假古董、伪古城的例子;包括上海新天地假借民间和地产力量创造不可复制的改造“奇迹”;也包括北京古城中轴线的荡然无存与申遗争议以及广州以信义会馆、T.I.T等为代表的工业遗产变身城市创意文化区的实验。

在这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城市更新、改造或保护的案例中,当下中国大大小小的各类城市充斥着对于现状不满的焦虑,洋溢着土地财政的政绩凯歌,堆砌着对于西方城市单纯外部形态的生硬模仿。

在城市化的道路上,我们的经历独一无二。

在解决城市居住问题还远未完成的时候,面临着城市形象的竞争;在城市文脉尚需培育的时候,遭遇着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不断用地动迁的压力;在历史文化与环保等意识诉求开始萌芽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未充分成熟的城市化,人的城市化和民主能力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准,大多数人包括地方政府部门还在沉迷于高速发展的怪圈中,不能自拔。

保留城市历史记忆,在城市空间更新与重构中延续文脉传承调研报告

保留城市历史记忆,在城市空间更新与重构中延续文脉传承调研报告

保留城市历史记忆,在城市空间更新与重构中延续文脉传承调研报告标题:保留城市历史记忆,在城市空间更新与重构中延续文脉传承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更新与重构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延续文脉传承,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城市历史记忆保护的现状分析,探讨如何在城市空间更新与重构中实现文脉传承。

二、城市历史记忆保护现状目前,许多城市在更新和重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历史记忆的保护。

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街道、公园等被拆除或改建,使得城市的历史文化丧失。

同时,一些新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导致城市的文脉断裂。

三、城市空间更新与重构中文脉传承的重要性1. 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文脉传承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记忆,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文化品质。

2. 增强城市凝聚力:历史记忆是城市的共同记忆,保护和传承可以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城市的凝聚力。

3.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文脉传承可以促进城市的文化、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四、如何在城市空间更新与重构中实现文脉传承1. 制定历史文化保护政策: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历史文化保护政策,明确保护的范围和标准,确保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街道、公园等应加强保护,避免随意拆除或改建。

同时,应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和研究,深入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

3. 融入新的城市规划建设:在新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到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避免文脉断裂。

例如,可以在新的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的元素和文化符号,或者在新的公园设计中保留原有的树木和地形等。

4. 加强公众参与和教育:公众是城市的主人,也是城市文化的传承者。

应加强公众对历史文化保护的参与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文化保护意识。

同时,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城市的历史文化。

保留城市历史记忆,在城市空间更新与重构中延续文脉传承调研报告 -回复

保留城市历史记忆,在城市空间更新与重构中延续文脉传承调研报告 -回复

保留城市历史记忆,在城市空间更新与重构中延续文脉传承调研报告-回复保留城市历史记忆,在城市空间更新与重构中延续文脉传承调研报告1. 引言城市空间的更新与重构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过程,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历史记忆往往被疏忽和遗忘。

本调研报告旨在探讨如何在城市空间更新与重构中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延续文脉传承。

2. 城市历史记忆的重要性城市历史记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历程、人文风貌以及重要事件。

保留城市历史记忆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和感受城市的独特魅力,促进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3. 城市空间更新与重构的挑战城市空间更新与重构常常伴随着拆除老旧建筑、修建新城区等行为,这可能对城市的历史记忆造成破坏和遗忘。

此外,城市更新项目往往注重现代化和经济利益,对于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的保护缺乏足够的关注。

4. 延续文脉传承的策略为了保留城市历史记忆,在城市空间更新与重构中延续文脉传承,我们提出以下策略和建议:4.1 公众参与公众作为城市的居民和利益相关者,应参与到城市空间更新与重构的决策过程中。

政府和规划部门应当组织公众听证会和征求意见活动,充分了解居民对于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的保留意愿,并在决策中予以考虑。

4.2 保护政策与法规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历史建筑保护政策与法规,明确保护范围和标准,加强对历史建筑的管理与监督。

保护政策及法规同时应注重经济利益与历史遗产的平衡,鼓励历史建筑的再利用与保护性重建。

4.3 整体规划与保护城市空间更新与重构项目应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统一,确保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的保护得到充分考虑。

同时,应加强对历史建筑与现代设施的衔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实现历史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4.4 教育与宣传教育与宣传是延续文脉传承的重要手段。

学校、社区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城市历史记忆的教育,引导人们了解和珍惜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

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活动,宣传城市的历史魅力,增强公众对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视。

申论范文:保存城市文脉,延续城市历史

申论范文:保存城市文脉,延续城市历史

保存城市文脉延续城市历史“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城市文脉是贯穿于一个城市历史文化中的人类精神血脉,是这个城市在漫长时光中积淀的地域色彩和文化个性,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资源和动能。

保存好自己城市的文脉,延续城市的的历史,彰显城市传统风貌和个性。

第一段:开篇点题。

显示用习总书记的话语引出话题——城市文脉。

然后从理论层面论述城市文脉的重要性。

最后提出本文的总论点——保存好自己城市的文脉,延续城市的的历史,彰显城市传统风貌和个性。

虽然城市的文脉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和困难挑战。

比如重经济效益、轻文化内涵,拆真建假、拆旧建新、房地产开发式“保护”现象屡禁不止。

比如保护内容不完整、不系统,只保护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没有延续历史文化,割裂了与原有社会的关联。

第二段:城市文脉保护工作问题。

两个分句讲了两个现存问题:一是重经济轻文化,二是不完整不系统。

要保存好城市的文脉,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

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其他类型的城市,进行了大量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的制度探索。

除了历史文化名城必备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外,各地还制订了许多接地气、可操作的具体规章制度。

这些具体细致的法规将会为城市文脉的保存延续发挥长久的积极作用。

但是直到今天,总体上看我国城市文脉保存制度建设的路仍然很长,城市之间参差不齐的情况比较普遍,每个城市都有大量空白处需要填补,都有大量调查研究的具体工作要做。

第三段:分论点1——要保存好城市的文脉,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

先是提出了现有制度对文脉保护工作的指导作用。

随后提出制度仍存在不足,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要保存好城市的文脉,必须发挥多种社会力量的作用。

在城市文脉的保护工作中,社会力量参与的意愿比较积极。

一般说来,企业更适合于需要投资并能得到回报的项目,社会组织更适合于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个人则多做志愿者或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流失的威胁。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的必要性、方法和挑战。

一、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的必要性城市历史文化是城市的根基,是一座城市独特之处的体现。

在现代化进程中,过度的城市化往往导致了历史文化的破坏和流失。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价值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它们是国家和城市的宝贵财富。

保护这些价值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城市文脉的传承。

2. 空间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代表了城市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它们也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和修复这些建筑,可以丰富城市的空间层次和文化氛围。

3. 旅游资源: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是吸引游客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它们可以成为城市的名片,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而带动经济的繁荣。

二、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的方法为了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需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法和措施。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的方法:1. 文物保护:对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进行维修、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其完整性和真实性得到保持。

2. 空间利用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规划空间利用,充分考虑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需求,融入到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中。

3. 教育传承:通过教育活动、培训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 社区参与:通过建立社区参与机制,让居民参与到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增加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归属感和责任心。

三、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面临的挑战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虽然重要,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商业开发压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可能带来商业开发对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破坏。

城市文脉能延续吗

城市文脉能延续吗

5城市生命力来自城市功能从最早的城市问世,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

早期的城市往往兼有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功能。

一方面是祭祀——对各种神和祖先等,另一方面是社会管理——对城内及这座城市影响所及范围内的人。

这些功能赖以发挥的基础是人,要是没有人,不仅无法执行这两项功能,也会因缺少影响对象而使这些功能名存实亡。

而中国古代的城市大多是因为政治功能而形成并生存的,基本上是从国都至县(邑)的各级行政机构驻地。

这些城市往往也是地区或全国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甚至是军事中心。

但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一座城市的其他功能也可能随之消失。

一座城市是否有生命力,其生命力是强是弱,能否得以延续,决定性的因素是它的功能。

一般来说,这需要两方面的条件,用今天的语言说,就是硬件和软件。

前者指基本的自然环境和建筑设施,后者指城里的人和人所维系的传统。

例如中国古代的首都,必定要根据建都的基本原则选定城址,如“天下之中”、“四塞之地”、“上游形胜”、“虎踞龙盘”等。

还得根据自然条件的缺陷和实际需要,建造城墙、运河、道路以及宫殿、园林、民居……与此相适应的是皇室、贵族、文武官员、居民、商人等。

这些人中间有不少是首都特有的,或者是因为在首都而特别多,而他们的地位和作用更是其他城市无法等量齐观的。

首都的地位一经确立,还会吸引大批□ 葛剑雄(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委、复旦大学教授、本刊编委)流动人口,其中相当一部分会转化为移民。

一个长期延续的首都,必定会形成其独特的文化和文化传统。

其他功能的城市,如经济、文化、军事、交通、祭祀、旅游等类型的同样如此。

一旦城市的功能改变,即使自然条件依然如故,相应的硬件和软件都会随之改变。

否则,这些硬件和软件不是过剩就是不足,或者只能废弃,城市就会失去生命力。

城市“文脉”有断绝的危险所谓“城市文脉”,是指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文化传统,它与城市的功能是否延续有密切的关系。

建筑设计城市文脉

建筑设计城市文脉

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文脉摘要: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将城市文脉延续下去,是当代城市建设者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就建筑设计与城市文脉之间的联系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文脉城市作为人类智慧文明的载体,在时间的积淀中形成自身的历史文化,构成本土的城市特色,在社会的不断演变发展中实现自我调解和自我完善。

一、建筑与文脉联系“文脉”一词译自英文“context”,原是语言学中的术语,表明语言环境中的上下逻辑关系,它还可以表示事物发生的背景及条件,事物只有同具体的背景环境相联系,才能发生、发展。

通俗的说,文脉就是为人类创造的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时间与空间上的动态联系;它既具有横向时空的“共时性”,又具有纵向时空的“历时行”。

引申到城市研究领域,可以得到“城市文脉”的基本内涵: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及特定条件下,人、自然环境、建成环境以及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之间一种动态的、内在的、本质联系的总和。

人们对文脉的理解是逐步深入的,开始处理建筑个体之间关系,后来扩展到城镇景观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最后又扩展为整个城市。

但这个过程却贯穿着一个主题,那就是,文脉只有一个,任何的建筑和景观都要服从于这唯一的文脉。

当然要考虑文脉是不是值得尊重。

尽管文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在现实中也不是无迹可寻。

最为明显的载体就是建筑。

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而具有鲜明的象征涵义。

建筑形态深深地烙上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以及个人观念的印记。

古今中外,建筑都被赋予过多的文化承载,体现着人们对世界、对人事的种种观念。

二、建筑设计中延续城市文脉1、现代城市建筑中的传统文脉传承文脉传承应立足于近代建筑的保护,而城市记忆的延续,对于设计师来说是建筑创作中富有挑战意义的命题。

(1)对原构筑物的保留。

对原有构筑物的保留是指对原场地的遗存物不加改动,以其原始面貌展现给观众并使之成为构成自己环境陶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城市的保护必须从总体上进 行,其对象不仅包括传统的实物形 态而且还应延续城市社会文化结构 中的积极因素,这些非物质形态在 城市文脉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着积 极促进作用。如南京的秦淮灯会、绍 兴古代的社戏,都是极富特色的民 间娱乐活动,恢复这种传统形式对 于丰富城市文化生活、创造地方特 色是有积极意义的。
过程的差异及受外部影响的不同,
城市之间维系上述完整区域的大小
则程序各异,有的城市从整体上就
是一个完整的建成环境,表现出较
强的文脉稳定性及传承性。如古城
平遥(图 1)。也有的在一个城市中存
在较大面积的完整区域,如苏州、曲
阜等城市。以上两类在历史上深受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城市文脉更
多表现为传承性。与上述城市相反,
区域指的是观察者心理上所能 进入的城市较大面积,并且本身具 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可以从内部去 认识的地带。区域常常是城市形象 的主要构成因素。
历史性城市的区域如传统居住 区往往具有各自鲜明的特色主题: 如空间、形式、尺度、色彩等,同时
从城市意象的角度来讲,城市建 筑是否具有文脉传承完全取决于人 们对实存景观因素的知觉记忆及视 觉感受。意象是人们在其所处的环 境中根据过去的感受或体验所产生 的心理形象。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 结果,人类对外部环境所产生的心 理形象是由人类对环境的直接感受 的反应,或根据过去经验的回忆而 获得的,而这种心理形象对于人类 所处的环境产生的空间感、安全感、 认同感极为重要。这种人类对环境 所产生的心理形象如中心、场所等,
2 城市文脉的层次性
城市文脉延续的可能性已在许
多实例中得到了证明,而城市文脉
延续的目的在于城市的有机发展及
城市特色的创造,从城市设计的角
度看,城市文脉延续的范围可以从
巨大的城市景观一直深入到城市用
具等细小的部分,为了分析问题方
便起见,我们着重从景观层次、城市
层次、建筑层次等三个方面来探讨
城市文脉的延续及传承。
城市建筑文脉受到地域和文化 两种因素的制约,地域因素相对较 为稳定,而社会文化、社会生活处在 日益更替之中,在一定时期、一定条 件下,地域因素等的制约对它所支 持的社会生活、社会文化可能是适 应的、可取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社会的发展,城市建筑原有环境必 定不适应于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社 会生活对它的要求,城市建筑的新 与旧、传统与现代必然产生矛盾,两 者矛盾作用的结果导致城市建筑的 更新。
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不同程度地
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具有完整体系 现
的区域要小得多,城市文脉变异性
代 城



2007(9)
[城市研究] 6 7
2007(9)
图1 平遥古城
现 代 城 市 研 究 68
图2 上海外滩建筑群
图3 圣马可教堂
表现得较为明显(图 2)。因此,不同 城市的文脉延续有其内在机制,而 有序的文脉关系构成了城市特色, 是城市文脉传承、延续的基础。
市”是倡导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
调发展,其最终目的是建立“人工环
境”(以城市为代表)与“自然环境”
(以山水为代表)相融合的人类聚居
环境。中国传统城市与“山水”的结 现
合有独到之处,山水在城市中往往
代 城



2007(9)
69
成为主要的构成要素,因势利导。
“城市中有人工的艺术创造,又有大
自然的艺术创造,草坪、树木、巨石、
分。城市文脉的延续首先在于传承
城市隐性文化的意义,同时在城市
整体上反映城市的个性及特色。凯
文·林奇将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归结
为道路、边沿、区域、节点、标志五
要素[4]。城市正是有一定结构并通过
这些特色要素组成的大系统。这个
系统的结构赋予城市要素以性质,
而在整个结构中,城市的这些要素
现 获得了比它单独出现大得多的意义。
机体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那些有保 护价值、经过适当调整能满足未来 需要的城市地区;二是那些需要更 新但也必须保留一些现有建筑的地 区;三是那些需要大规模开发的地 区”。城市文脉的传承性及变异性决 定了城市的发展,一方面要注重结 合、保存原有的文脉关系,同时又要 进一步更新与发展,而城市文脉的 延续、城市特色的创造在相当大的 程度上是取决于旧城维护与整建的 水平。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城市发 展的每一步都与历史文化密切相联。 北京城以其悠久的历史、有特色的 建筑物及文物古迹向人们传递出深 层的历史文化信息,如果我们将故 宫、长城、传统四合院称为城市的象 征符号,那么正是这些符号形成了 首都的整体风貌,使人感受到其深 刻的文化内涵。苏州城则完全是另 一种风貌,另一种情调。如唐代诗人 杜荀鹤的诗句“君到姑苏见,人家尽 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就 形象地描绘了苏州城河网交织、桥 梁栉比、舟楫如云、家家枕河的水城 风光。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本身就 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城市文化发展 的层次越高,人类对过去的历史、文 化越发注重,城市就通过这些人类 文化的“痕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杰·迪克在《城市设计中的空间、秩 序和建筑》一文中明确指出:城市的
代 城
城市文脉的延续也应是对这五个方



面的总体把握。 2.2.1 道路
道路是建立对城市认知的一种 渠道,观察者习惯地、偶然地或潜在 地沿着它移动。它可以是大街、步行 道、公路、铁路、运河。道路往往形 成城市的格局,大多数人都是通过 在城市中的大街、小巷或步行过程 使用和体验城市的。因此在城市文 脉延续中对道路格局的保护与完善 有助于人们对城市形态产生心理连 续感,有助于保持城市格局特色。
论城市文脉的传承 文章编号:1009-6000(2007)09-0067-07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吴云鹏,建筑学硕士,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 The Continuity of the Urban Context 究院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吴云鹏
WU Yun-peng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交流的日 益便捷,城市建筑设计领域受国际 化建筑思想的影响,城市建筑同质 化愈演愈烈。在城市规模越建越大 的同时,我们的城市正在逐渐丧失 原有的特色。保护和继承城市的原 有传统,创造有特色的城市风貌,正 日益引起建筑界和社会各界的普遍 关注。本文从城市文脉的角度入手, 从不同侧面分析了城市文脉的传承 及发展,探讨了创造具有特色的城 市的相关问题。
其对于那些有山有水的历史文化名
城具有积极的意义。无锡市就在总
体规划中提出了“山水城市”模式,
城市建筑充分利用了太湖、锡惠山
等自然风景来创造城市特色。苏州
则在城西护城河外建设“真山真水
园中城”,与古城内的“假山假水城
中园”相映成趣,从而实现了城市园
林与园林城市的融合。
2.2 城市层次
这是城市文脉延续最重要的部
南京秦淮风光带的规划建设,通 过规划风景线将东起东水关、西至 西水关的“十里秦淮”人文景观如公 园、博物馆、明城墙等要素连接起 来,使人们在游览这一风光带的同 时领略到六朝金粉的繁华景象。
城市的空间次序往往也与道路 系统有关,一些历史性城市往往通 过传统轴线来加强人们对城市的总
体印象,有机地延续城市的历史文 化。巴黎的城市建设,向来重视传统 文化的延续及整合,巴黎改建时留 下的城市格局成为城市历史的象征, 城市的传统轴线成为巴黎新的城市 建设的依据。各个时期的建筑师都 注意尊重这一轴线,以卢浮宫、协和 广场、香榭丽舍大街和拉德方斯副 中心构成的城市轴线将历史文化与 现代文明有机结合在一起,创造了 城市的特色形象。 2.2.2 边缘
皆与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建筑有着 密切的关系,如有许多欧洲城市里 的中世纪教堂、市政厅等建筑物所 在地往往是这个城市的中心(图 3)。 中国传统城市中的宗教建筑、商业 街市往往也成为人们认识城市的图 式。城市的物质实体与空间形态只 有被人认知体验,建立了历史关联 以后才能是意象的形式,从这个意 义上讲,城市文脉延续的目的就是 在不破坏现存的意象形式的条件下, 尽可能多地建立人们对城市的意象。 如一些城市注重恢复和保持传统商 业街市就是从城市文脉延续的角度 建立起人们对城市的意象形式,传 统商业街市无论在体型环境的尺度、 色彩、质感等方面,还是喧哗熙攘的 商业活动气氛、内容方面都亲切宜 人,丰富多彩,正是这些内容表达了 城市文脉的传承。因此,保持城市中 有价值的显性因素是文脉延续的基 础。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保护是为了 将历史的形象保持下去,把历史文 化的信息传递给人们,作为建筑历 史来讲,保护单个建筑和群体建筑 足以达到展现历史的目的,但对城 市来讲其历史文化传统不仅体现在 作为物质载体的古迹和建筑上,还 表现在其文化内容上,包括价值观、 思维模式、情绪状况、审美意识、文 化素质等综合方面,这些是传统的 精髓。正如伊里尔·沙里宁所说:“让 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城市 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这说明 城市建筑与城市文化是相辅相成的。
道路具有连结城市物质景观要 素的功能,而城市的发展是一种不 断变化“拼贴”的过程,历史发展的 结果可能导致文物遗迹散落于城市 的各个角落,因此,利用道路将有意 义的场所及空间联系起来,可达到 历史文脉传承的目的。
东京历史文化散步道的规划是 一个把道路系统与历史遗迹有机结 合的佳例。散步道将不同历史时期 的古迹及生活街区以及公园、大学 运动场、娱乐场所、商业街等公共性 强的部分组织在一起,使人们在散 步道上接受了历史文化之熏陶。
边缘是指两个不同区域之间的 界线,这是不作为道路线或不视为 道路的线性要素。如河岸、路堑、城 墙、开发区的边界、围墙等,最强的 边沿是那些视觉明确、形式连续而 且不可穿透的边沿。
城市尤其是传统历史文化名城 往往留下某些有特色的边缘。如西 安古城墙构成了城市的一个鲜明的 边缘,强烈表现出了古城的特色。对 于这些反映城市文脉特色的边缘可 分为不同情况给予保留或从视觉上 加强,利用边缘的限定性加深人们 对城市的意象。 2.2.3 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