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疗痛经的古代应用和现代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药并用治疗痛经的古代应用和现代研究

摘要

我们的研究根据中医对痛经的认识,针药并用治疗和单纯针灸或中药治疗痛经的相关历史文献的研究来探索痛经针药并用治疗规律。中药按分型分别组方,效果比较理想。而中药合针灸治疗是根据辨证分型与《针经指南》中阐述的。“交经八穴,针道之要也。”列缺为八脉交会穴之一,能主脉,且列缺又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因此,针刺列缺可通调诸脉之气,行气活血,使子宫血运通畅,子宫过度收缩得以缓解。温和灸列缺也可温经行气,加强针刺止痛功能。但由于我们没有按中医分型分别选择不同的穴位,所以针灸列缺穴对气血两虚、肝肾亏损两型的治疗效果不理想。通过针灸治疗痛经临床使用频率表发现三阴交使用频率很高,关元为任脉和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又位于胞宫部位,具有调冲任、温元阳、散寒镇痛之功。地机为足太阴脾经的郄穴,既可健脾祛湿,又可通经镇痛。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配合血海行气解郁,调理气血。水道为足阳明经穴,冲脉隶于阳明,此穴具有调和冲任、镇痛的作用。三阴交是足三阴交会穴,可活血调经。合谷为手阳明经的原穴,有理气镇痛的作用。用补合谷、泻三阴交的针刺方法,可理气活血,祛瘀镇痛。针药合用,相得益彰,共奏温经散寒、活血镇痛之效。

关键词:针药并用,辨证分型,频率,三阴交

目录

一单纯药物治疗与针药并用治疗痛经疗对照

1 临床资料

2 辨证治疗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二针灸与针药并用治疗痛经疗对照

1 临床资料

2 辨证治疗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三现代医学治疗研究

四痛经针药并用治疗规律的探索性研究

痛经针药并用治疗规律的文献研究

引言

近十年来关于中医针灸治疗痛经的报道很多,本文从临床应用疗效、机理研究等方面作如下综述。因此,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和论文撰写。目的是:从分析古人对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认识的角度出发,总结和分析有关针药并用预防保健理论的论述,倡导建立便于掌握,简单实用的针灸预防保健体系,让《内经》理论与思想真正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简单有效的针灸疗法及预防保健技术,真正让先圣创立医道的苦心得以实现。传统医药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文化性,一个医药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检验,综合各方面的精华凝结而成的,具有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特性。中医药尤其是针灸具有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是解决13亿人口,尤其是8亿农民医疗保健的重要卫生资源和途径。医道只有一个目的——拯济群生。我们发挥针灸的优势不是为了炫耀中华文明多么的辉煌,而是本着远古圣人的初衷——造福人类。中医(针灸)与现代医学相比,其优势在于养生观念,疾病的防治与调动人体自身功能应对疾病,这两种医疗体系,一种有高超的技术,能够有效地治疗重大疾病,一种手段简单,但使人能有效地防止罹患重大疾病。我们更加强调防病重于治病,强调疾病治疗的整体观以及医疗手段的实用性。

一单纯药物治疗与针药并用治疗痛经疗对照

1 临床资料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56例,西药组31例,平均年龄25岁,病程3月~4年。均有在经期或行经前后,以小腹疼痛为主,连续在三个月经周期以上。两组在年龄、病程、病因方面无显著差异性。

2 辨证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寒湿凝滞型23例,气滞血瘀型21例,湿热下注型12例。①寒湿凝滞型:经前或经期小腹正中冷痛,惧按得温则舒,月经后期量少色紫有块,舌紫苔白,脉沉紧。治则: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加减:制附子、吴茱萸、桃仁,赤芍,川芎、炮姜各10g,五灵脂、元胡、乳香、没药、小茴香各15g,1剂/d,水煎服,2次/d 。②气滞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两侧或一侧胀痛或刺痛,惧按,量少色紫有块,块下痛减,舌紫有瘀点,脉涩。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膈下逐瘀汤加减:桃仁、赤芍、丹皮、当归、乌药、元胡各15g,川芎、王不留行、枳壳、香附、甘草各10g。l剂/d,水煎服,早晚各1次。③湿热下注型:平时或经前加重,小腹两侧或一侧灼热疼痛,带下黄,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数。治则:清利湿热止痛。用清热调血汤加减:丹皮、黄连、黄柏、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元胡各15g、甘草10g。以上同时配合针刺:主穴中极、关元、三阴交。配穴地机、足三里、太冲、内关。用平补平泻法,三阴交用泻法。留针20分钟。每天1次,7天为1疗程。

2.2 对照组31例患者均用去痛片、阿托品片、甲芬那酸片等口服止痛与解痉药。两组病例均经1~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停药。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①痊愈:经过治疗腹痛及全身症状完全消失;②有效:腹痛及全身症状明显减轻,不用服止痛药,可以坚持正常工作和学习;③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变。

3.2根据统计学原理,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说明中药组治疗有意义。

4 讨论

痛经,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以“不通则痛”,不通之原因有虚有实。气滞血瘀是本病之主要矛盾,但不可一味活血化瘀而忽略辨证论治之根本。寒湿、湿热、气血生化不足,最终均可致经脉不通。经前腹痛多属实,可大胆行气活血;经后腹痛多为阳气不足并兼见寒凝;已婚妇女以湿热及肝郁多见。中药有活血祛瘀、除寒通经的作用,针刺加强止痛的效果。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痛经,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高,近远期疗效都很好,无毒副作用,治愈后不易复发。所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病求本,适时用药,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的关键所在。多女性都曾有过的经验,是子宫剧烈收缩所形成的抽筋感,有如快速跑步之后所造成的小腿抽筋。一般的经痛只持续一两个钟头,最多不超过一天,休息一下即可复原,但病理性的经痛,则可能连痛两三天,痛到无法移动,甚至休克。子宫内膜异位协会调查会员的结果显示,有病理性经痛的女性,许多人下辈子不想当女人,把每个月都要来临的〝朋友〞当成是痛苦的期待与〝世界末日〞。经痛的症状也有许多面貌,下腹部的撕裂痛是最常发生的(一半以上)其它如绞痛、腹胀、隐隐作痛、下背部酸、麻、胀,有多人并有恶心、拉肚子、头痛等等多面性,这样的痛楚,持续上一整天,甚至好几天,难怪许多人说想把肚子挖掉算了!〞。有不少的人患有病理性经痛,所谓病理性经痛,就是骨盆腔中有疾病所导致的疼痛;譬如子宫内膜异位就是最常见的疾理性经痛,大约占百分之五十,其它疾病还有:子宫发炎(骨盆腔发炎),子宫肌腺瘤,子宫肠道沾黏等。诊断病理性经痛的方法,包括详细的病史,骨盆腔诊视,超音波检查,以及血液筛检等,大多数的经痛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