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疗痛经的古代应用和现代研究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痛经的疗效分析论文(共2篇)

中医治疗痛经的疗效分析论文(共2篇)

中医治疗痛经的疗效分析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医治疗痛经的效果与案例分析痛经是妇科常见的多发病,常于经期和经期前后出现小腹部疼痛,甚者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

近年来运用中药加针灸以及拔火罐的方法治疗痛经126例,疗效满意。

1一般资料126例中,年龄13~45岁,20岁以下者32例,21~30岁者55例,31~45岁者39例;未婚者56例,已婚者70例;腹痛时间发生于经期前者72例,发生于经期者25例,发生于经期后者19例;病程1~5年者61例;6~10年者26例;11~15年者22例;15年以上者17例;在126例中,经期及前后均腹痛同时伴有剧烈恶心呕吐者5例,经期伴有头痛者10例。

临床分型根据经期腹痛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将痛经分为轻,中,重度三种。

轻度:经行小腹疼痛明显,伴有腰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口服止痛药。

中度:经行小腹疼痛难忍,伴有腰部酸痛,用止痛药等措施疼痛暂缓。

重度:经行小腹疼痛剧烈,坐卧不安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且伴有腰部疼痛,恶心呕吐剧烈,面色恍白,四肢厥泠,泠汗淋漓,腹泻等症,用止痛药等措施无明显缓解。

病例中,重度痛经患者,均排出器质性病变,月经周期基本正常。

都用中药,针灸和拔火罐治疗,不加任何镇痛药。

诊疗方法自拟方柴胡15g,郁金20g,香附20g,白芍20g,枳壳12g,蒲黄10g,五灵脂15g,炙甘草10g,随症加减:腹痛甚者加元胡,呕吐不止者加生姜、姜半夏、吴茱萸。

乳房胀痛者加青皮,血块多者加三七粉,腹泻者加炒白术、仙灵脾,腰痛甚者加寄生,川断,狗脊,菟丝子,肢泠汗出者桂枝。

上药水煎2~3次,每次煎至150~250ml,1剂/d,早晚空腹服用。

于经期前一周开始服用,每服用10剂为一疗程。

连服3个月经周期。

中成药在两个月经周期之间口服新乡佐今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出产的《活血通脉片》一日三次饭后口服。

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2)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可以调节体内激素水平,降低前列腺素水平, 减少子宫收缩,从而缓解痛经症状。
1、药物治疗
(3)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采用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方法, 如当归、川芎、元胡等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止痛效果。
2、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原发性痛经患者,手术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常见的手术方法 包括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神经切除术等。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因个体 差异而异,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及治 疗进展
目录
01 一、原发性痛经的研 究现状
02
二、原发性痛经的治 疗进展
03 三、未来展望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原发性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出现的腹部疼痛、坠胀、腰酸背痛等症状, 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本次演示将对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进行 综述,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四、结论
四、结论
原发性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对其研究现状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目 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调查和发病机制等方面,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 一步探讨。在治疗方法上,药物治疗仍是主要手段,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方法 因个体差异而异。未来的研究应更深入地探讨发病机制,评估现有治疗方法的疗 效和安全性,并女性在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中的作用,以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表现为 在月经来潮前后或经期出现明显的下腹疼痛、坠胀、腰酸等症状。中医治疗原发 性痛经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本次演示将就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痛经84例

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痛经84例

列 腺素 ( G) P 含量增 高有关 。 究表 明痛经 患者子宫 内 研
膜 和 月 经 血 中 P P 含 量 较 正 常妇 女 明显 增 GFa GE 高, 其 P 。 尤 GF a更高 引 起 子宫 平 滑 肌 过强 收缩 , 至 甚 痉挛性 收 缩而 出现 痛经 , 外也 与 子宫 平 滑肌不 协 调 另 收缩 , 造成 子宫 供血 不 足 , 致 厌氧 代谢 物 积贮 , 激 导 刺 疼 痛神 经有关 _ 。祖 国医学认 为本 病 的发生机 理不 外 3 ]
42 6
陕西 中 医 2 0 年第 3 09 0卷第 4期

针 灸经 络 ・
针 药 并用治 疗原 发性 痛经 8 4例
黄 家茹 天津 中心妇产 科 医院 中西 医结合科 ( 津 3 0 5 ) 天 0 0 2
摘 要 目的 : 察针 药并治原发 性痛 经的 疗效 。 法 : 观 方 于经前 1周 至经期第 3天 , 刺针 关元 、 气海、 三 阴交 穴 ; 口服 自拟化瘀 止痛 汤 。结 果 : 总有 效率 9 . 。提 示 : 药并用有 温经散寒 , 76 针 活
鸡 血藤 活血调经 兼 以补 血 ; 胡索 活血止痛 , 延 川楝 子行
肿瘤 所致 的痛经 ຫໍສະໝຸດ 治疗 方法 予 经前 1周至 经期 第 3天 , 刺关 元 针
穴, 气海 穴 , 阳交 穴 , 三 隔天 1 ; 次 口服化 瘀 止痛 汤 : 黄
芪 2g 鸡 血 藤 、 0, 丹参 各 1 g 当归 ] g 五 灵脂 、 黄 、 , 5 2, 蒲 川楝 子 、 I 延胡 索各 1 g 肉桂 6 , 0, g 蜈蚣 2 。每 日 1剂 , 条 l 2 。连续 治疗 3 月经 周期观 察疗效 。 d 次 个 疗效 标准 痊 愈 : 药后积 分恢 复至 0分 , 痛及 服 腹 其它症 状 消失 , 药 3 周 期未 复 发 ; 停 个 显效 : 治疗 后 积

中医针灸治疗痛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痛症的研究进展

总第23卷260期2021年4月大众科技Popular Science&TechnologyVol.23No.4April2021中医针灸治疗痛症的研究进展黄强(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摘要】中医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瑰宝,临床应用广泛,内、夕卜、妇、儿均适合使用,并且简便廉验,安全高效。

痛症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也是一种急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折磨,快速安全有效的止痛是患者的强湫愿望,也是医生诊治过程中的主要选择策略之一。

随着中医针灸在临床实践上的不断深入,发现中医针灸对痛症有着良好的止痛效果。

因此,文章旨在对中医针灸治疗痛症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医;针灸;痛症;综述【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51(2021)04-0105-03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PainAbstract: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treasur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It has a wide rang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It is suitable for internal,external,women and children.It is simple and inexpensive,safe and efficient Pain,a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is also an emergency,which brings great pain and torture to patients.Rapid,safe and effective pain relief is a strong desire of patients,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main selection strategies for doctors in the proc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es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it has been found that Chinese acupuncture has a good analgesic effect on pain.Therefore,this article aims to give a review of the treatment of pain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rder to provide clinical reference.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upuncture;pain;review引言中医针灸历史悠久,主要包括针法和灸法,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药结合重用补法治疗痛经30例

针药结合重用补法治疗痛经30例
紧; 疼痛多从月经来 潮后或来 潮前 1 2h开始 , 行经第 11 3 最剧烈 , 疼痛程度 不一 , 持续 2 多有痛 经病 史 。② ~31 3;
本组 3 0例 , 临床痊愈 l 例 , 5 .3 显效 9例 , 6 占 3. %; 3 占 3 .o ; 效 5例 , l. 7 无 效 0例 。总 有 效 0o% 有 占 6 6 %;
太 溪 , 次 选 取 其 中 4个 为 主 穴 轮 流 针 刺 配 穴 : 痛 加 每 腰
【 关键词 】 痛 经 ; 药并 用 ; 法 针 补 【 中图分类号】 R21 l; 53; 95 【 .3R 4. R2 . 文献标识码】 A 【 71 2 1 8 文章编号 】 1 2 212 8 6 0 1 ( ( — 6 ( 0) — 5 一1 1 0 90 0 9 2
痛经指妇 女经期或行 经前 后 , 出现 周期性 小腹 疼痛 、
维普资讯
河北 中医 20 0 8年 6 月第 3 卷第 6 0 期
H bi C Jn 0 8 V l 0 N . ee J M, e 0 , o 3 , o6 T u 2
5 9l
针 药 结 合 重 用 补 法 治 疗 痛 经 3 例 0
张 良登 黄 建 军 ( 京 中 医药 大学 2 0 北 0 4级本 硕 连读 学 生 , 京 10 2 ) 北 00 9
率 10 。 0% 3 讨 论
继发性痛 经 , 生殖 器官有明显 的器 质性病 变者 , 妇科 检 经
查、 、 B超 腹腔镜等技 术检 查有 盆 腔炎 、 子宫 肿瘤 、 子宫 内
中医学 认为痛经 的病 机主要 是 冲任二脉气 血流 注失 常, 胞宫失于濡 养 , 以致 “ 荣 而痛 ” 或 在经期 受 到外 邪 不 ;

《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一、引言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并伴有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其病因多与气滞血瘀有关,即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经血排出受阻。

传统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多样,本文旨在探讨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

二、治疗方法1. 揿针治疗:揿针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过在特定穴位埋入针芯,达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根据患者症状及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揿针治疗。

2. 口服膈下逐瘀汤:膈下逐瘀汤是一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功效的中药方剂。

根据患者病情,配合其他中草药进行煎煮,制成汤剂口服。

三、临床观察1. 观察对象:本研究共纳入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年龄范围16-45岁,病程1-10年。

2. 治疗方法:患者接受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3.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痛经程度、伴随症状、生活质量等指标变化。

4. 疗效评定:根据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

四、结果分析1. 临床效果:经过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痛经程度得到明显缓解,伴随症状也有所减轻。

其中,显效患者占60%,有效患者占35%,无效患者占5%。

总有效率高达95%。

2. 生活质量改善: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疼痛程度减轻,情绪稳定,睡眠质量改善。

3. 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五、讨论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显著。

揿针通过刺激穴位,达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目的;而膈下逐瘀汤则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二者相结合,共同作用于患者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痛经症状。

此外,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该方法安全性较高。

六、结论本研究表明,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痛经程度、伴随症状及生活质量。

《理瀹骈文》针药结合的思想与方法探析

《理瀹骈文》针药结合的思想与方法探析

理瀹骈文针药结合的思想与方法探析一、引言在临床针灸治疗中,针药结合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理瀹骈文作为中国针灸学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针灸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理瀹骈文中针药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针灸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理瀹骈文中的针药结合思想理瀹骈文提出,针药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使针灸疗效更加卓著。

理瀹骈文认为,针药结合的基本思想是以针灸为主,辅以药物的治疗方法,以针为主泻实,以药为辅补虚。

理瀹骈文还指出,针药结合的主要目的是增强针灸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并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三、理瀹骈文中的针药结合方法针药结合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需要准确判断病情,确定病位。

只有确定了病位,才能制定合理的针药方案。

2.针灸和药物的组合应根据不同的病情和症状来考虑。

例如,在针刺后通过药物注射,可以快速地改善病情。

3.针药结合中,选取不同的药物需要结合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来考虑。

例如,在治疗风湿病时,常常使用当归、阿胶等药物与针灸相结合,可以显著缓解疼痛。

4.在针药结合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用量和剂型。

药物应在针刺后使用,以提高吸收效果。

四、应用针药结合技术的临床疗效理瀹骈文中的针药结合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

通过针药结合,不仅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减轻疼痛感,还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度。

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针药结合技术均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针对具体疾病,临床上将针灸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采取个性化、定制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作用。

例如,在治疗痛经、腰肌劳损、风湿病、肺炎等疾病中,针药结合技术都具有明显的疗效。

五、结论针药结合是一种有效的针灸治疗方法,其在理瀹骈文中得到了有效的阐述和应用。

在临床针灸治疗中,应根据不同的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针药结合技术,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的有效度。

针对不同的疾病,我们可以通过针药相结合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

中国传统医药的现代应用 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中国传统医药的现代应用 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中国传统医药的现代应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中国传统医药的现代应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中国传统医药源远流长,积淀着千百年的智慧和经验。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中医药的价值,并将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探索中医药在现代医疗中的应用。

这种趋势的崭露头角不仅为中医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现代医学的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传统医药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其核心思想包括整体观念、平衡观念和个体化治疗。

中医药注重“治未病”,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动,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与之不同的是,现代医学注重对症治疗、手术和药物疗法。

然而,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和慢性病的增加,现代医学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治疗手段有时并不能满足需求。

这时,中医药的思维方式和治疗方法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补充。

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可以发挥双方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

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首先,中药制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许多现代医学中的药物是以中药为原料研制而成的,中药中的有效成分经过提取和加工后,可以制成各种剂型,如口服液、胶囊等,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此外,中医药的煎煮技术在现代医学中也有应用,例如中药煎剂可以直接进入人体,发挥药效。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中药的利用率,还减轻了对消化系统的负担。

另外,针灸和推拿等中医疗法也逐渐受到现代医学的认可和应用。

针灸作为中医药中的重要疗法,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针灸可以用于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免疫系统等。

推拿则可以通过按摩和推拿更好地调理身体,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疾病症状。

这些中医疗法的应用不仅考虑了身体的局部症状,更注重整体调理,对于某些慢性病的患者来说,效果可能更好。

此外,中医药的理论和方法也有助于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药认为人体的疾病与环境、生活习惯、情绪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现代医学中融入中医的思维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

针药并用治疗痛经134例疗效观察

针药并用治疗痛经134例疗效观察

多 发于月 经初潮 后 2 ~3 年 的青 春期 少女或 未生 育 的年
轻妇 女 。
的常 见病 、 多发病 。西 医 学 对其 病 因 尚未完 全 阐明 , 治
临床 表现 : 疼痛 多 自月 经 来 潮后 开 始 , 最 早 出现 经 前 1 2 h ; 行 经第一 日疼 痛最 剧 , 持续 2 ~3日缓 解 ; 疼 痛 程 度不一 , 重 者呈痉 挛性 ; 部位 在耻 骨上 , 可放射 至腰 骶 部 和大腿 内侧 。痛 时伴 恶 心 、 呕吐 、 腹泻、 头晕、 乏 力 等 症状, 严 重 时面色 发 白、 出冷汗 , 甚至 昏厥 或虚脱 。妇 科
子宫影 响 表 现 不 明 显 。而 经 前 、 经 期 血 海 由 满 盈 到 溢
热痛增 多为 热 ; 痛 甚于胀 , 伴 血块排 出不 畅者 多为气 滞 ;
绞痛 、 冷痛 者属寒 , 灼痛 者属 热 _ 2 ] 。 治 疗 方 法
泻, 应 以通 为顺 。若受 致病 因素影 响 , 冲任子 宫阻 滞 , 不 通则痛 ; 经 血下 泻必耗 气 伤 血 , 冲任 子 宫失 养 则 不 荣则 痛 。痛 经病位 在 冲任 、 子宫 , 变化 在 气 血 , 表 现 为痛 证 。 临床 分类 有虚实 之别 : 虚证 多为气 血虚 弱 、 肝 肾亏损 ; 实 证 多 为气滞 血瘀 、 寒湿凝 滞 。
( 首 钢 山西 长 治 钢 铁 集 团有 限 公 司 职 工 总 医院 , 0 4 6 0 3 1 )
【 关 键 词】
痛 经 中 药 治 疗 针 灸 治 疗
痛 经 指 的 是 妇 女 在 经 期 或 行 经 前 后 出 现 的 周 期 性 小腹 疼 痛 , 或 痛 引腰 骶 , 称 为 痛 经 。 痛 经 是 青 春 期 妇 女

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疗效观察

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疗效观察
i et e t ru ( < . ) Co cuin C m ie cp n tr n hn s eb l dcn c ivs in cn eae t nt am n o p 尸 0 5 . r g 0 n lso o bndau u c ea dC ieeh ra me i ea h e g i a th rpui u i e s f i t c
对照组 总有效率为 7 . 治疗 为 9 . 两组 比较有显著 性差异( < .1 。治疗组治疗后症状 积分 与对照组 比 0 %, 0 1 %, 7 P0 ) 0
较, 有显著性差异( 0 5 。结论 针 药并用 治疗原发性痛经疗 效显著 , 尺 .) 0 值得临床推广 应用 。
【 关键词 】 原发性痛经 ; 功能性痛经 ; 针灸 ; 中药
me o r e . M e h d 1 0 c s s o rma y d s n rh a we e r n o z d i t wo go p , 0 c s s i a h o e I o t l n rh a t o s 2 a e fp i r y me o r e r a d mie n o t r u s 6 a e n e c n . n c nr o g o p, i l c p n t r s a mi itr d I r ame tg o p, e i e h h r p s c n r lg o p C i e e h r a d cn r u smp e a u u c u e wa d n se e . n te t n r u b sd s t e t e a y a o to u , h n s e b me ii e r l wa u p e n e o r n r in , ip ri g c l a t a i g b o d c r u ai n i r in n t p i g p i . Re u t s s p l me t d fr wa mi g me d a s d s e sn o d, ci t l o ic l t n me d a s a d so p n a n i v n o i sl s A t rt a me t t e t tlef c ie r t s 7 . % i o to r u n .% i r a me tg o p.n ia i g sg i c n i e e c fe r t n . oa f t ae wa 0 0 e h e v n c n r lg o p a d 917 n te t n u i d c t in f a t f r n e r n i df

针药并治痛经

针药并治痛经
牛膝 1g 柴胡 l g赤芍 1 g元胡 2 g 五灵脂 ( 2、 O、 5、 0、 包煎 ) O 、 lg 泽 兰 3 g甘草 3 、 0、 g水煎温 服 , 1日2次 、 忌生 冷刺激性 食物 , 针 灸配灾 : 地机、 太冲 、 膈俞 、 三阴交。1日 1 , 次 留针 3 , 0分 服
要时用破 血祛瘀 、 攻坚破 积之 品 ; 治疗 一段 时 间后加用 软 坚
散结之品 , 如土 贝 、 牡蛎 、 夏枯 草 等 。对 有兼 证如 痛经者 , 加 炮姜 、 小茴香等 以温经止 痛 ; 有月 经不 调者 , 如 加用 当归 、 香
化瘀治法外 , 又因肿块病 因不 同 , 性质 不一 , 在治法 上也有所
关键词 : 痛经 ; 中药治疗 ; 针灸
中 图 分 类 号 :2 1 1 3 17 。1 1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06一 9 9 2 1 ) 3— 0 2一 1 10 O 7 (0 0 0 0 5 O

痛经是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
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 昏厥者称之 , 多见于青年妇 女。笔 者用
消散 , 并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
块, 故在活血化瘀基础上加用逐 水利水 之品 。例 二为术后包 块, 由血凝积聚引起 , 以活血 化瘀 为治 疗大 法 。例 三为盆 应 腔炎性肿块 , 治应清热解毒 、 软坚散结 , 于活血 化瘀 药 中加 故
清热解毒之品
针 药 并 治 痛 经
王 秀珍 ’
补肝 肾, 冲任 , 调 使胞宫得养而痛止 。 2、 元胡 , 泽兰 、 赤芍活
血行气祛瘀 止痛; 柴胡 , 枳壳疏肝理气 , 生地清热 凉血有防肝
郁化火伤阴之效 , 牛膝引血下行 , 甘草调 和诸 药 , 方使气行 全

针灸学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针灸学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针灸学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也日渐增强。

然而,在传统医学领域中,针灸学作为一种古老而特殊的疗法,在治疗各种疾病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针灸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它独具医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赞扬和推崇。

一、针灸学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针灸学是通过针刺在人体特定部位,调整体内的气血、阴阳平衡,消除人体疾病的疗法。

它具有简单、易上手、疗效显著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

1、疼痛类疾病通过针灸的方法,在采用有效的体位指导下,让针刺定位准确,可以缓解各种疼痛,如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2、代谢类疾病对于风湿病、肌肉病、痛风等代谢类疾病,通过针灸的方法可以改善病情,促进体内的代谢。

同时,在饮食、作息等方面也需要相应的调整。

3、呼吸、心血管类疾病针灸可以改变人体气血的循环,改善呼吸、心血管等系统的疾病。

例如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等疾病,都可以通过针灸来进行改善。

二、针灸学研究的进展随着近年来针灸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不断扩大,科研人员不断研究探究,逐渐揭示出一些深层次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

1、针灸与神经调节针灸本身就是通过针刺激发人体的神经系统,促进人体内平衡。

一些针刺穴位,通过针灸的治疗影响大脑,从而产生改变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作用;针灸穴位所处的经脉,也与人体神经系统紧密联系,与身体其他系统的正常活动关系密不可分。

2、针灸与免疫调节在正确的应用针灸的治疗方法下,不仅可以调整人体内部平衡,同时还可以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在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3、针灸与药物调节在临床上,针灸也可以和药物等传统医学方法相结合使用,进行病情的综合治疗。

相互调节,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

三、针灸学在未来的应用前景针灸学以其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独特的治疗方式,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医学界的关注。

针灸中药治疗痛经规律的文献研究的开题报告

针灸中药治疗痛经规律的文献研究的开题报告

针灸中药治疗痛经规律的文献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后出现的不适、疼痛等不良反应,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

痛经不仅会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而
且长期未治疗可导致不孕、病理性流产等疾病,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
很大的影响。

目前常见的痛经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但这
些治疗方法副作用大、疗效不稳定,而古代中医针灸、中药治疗痛经效
果显著,成为治疗痛经的一种新颖、有效、经济的方法。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针灸中药治疗痛经的规律,找到针灸中药治疗痛经
的最佳治疗方案,为痛经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促进中医药在临床
治疗中的应用。

三、研究内容
1. 针灸中药治疗痛经的历史演变及现状分析。

2. 针灸中药治疗痛经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

3. 针灸中药治疗痛经的治疗规律及其机理研究。

4. 针灸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

5. 针灸中药治疗痛经的治疗方案及其优化研究。

四、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收集并系统分析痛经与针灸中药的相关医学文献,
归纳总结痛经与针灸中药治疗的现状、研究方法、治疗效果等。

2. 临床实验法:收集痛经患者,对其进行针灸中药治疗,观察治疗
效果,分析治疗规律及其机理。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进一步探究针灸中药治疗痛经的机理、规律及治疗方案的优化,为痛经患者提供针灸中药的有效治疗方案,促进针灸中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为中医药学的推广和发展提供学术支持。

针灸治疗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针灸治疗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针灸治疗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针灸,作为中医学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针灸治疗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而现代医学也开始逐渐关注针灸治疗的疗效及其机制,多项研究证明其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本文将分别从针灸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两个方面来探讨针灸治疗的现状。

一、针灸治疗的研究进展在针灸治疗中,研究其机制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

新近的研究逐渐揭示明确证据,即针灸刺激可以调节一些生理学指标并作用于人体内源性物质系统,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比如,通过针刺可以促使人体内分泌β-内啡肽(一种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从而减轻疼痛。

此外,研究还表明,针刺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基于这些观测结果,我们可以大致了解针刺治疗的作用机制。

现代医学通过使用成像等技术,进一步研究了针灸治疗的影响。

例如,连续15年的医学研究表明,针灸刺激可以通过抑制大脑中的多巴胺信号来减轻慢性疼痛。

通过这些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针灸治疗的机理,还可以在其基础上进行更为准确的应用。

二、针灸治疗的应用现状针灸治疗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心理、消化、神经、呼吸等疾病治疗。

比如,在糖尿病治疗领域中,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提高人体静息时的血糖水平,有利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而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可通过针灸进行肠胃的调理和改善,对于胃病、肠胃功能紊乱等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针灸在健康保健方面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以针灸美容为例,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皮肤表皮层来减轻皮肤症状,调节面部肌肉,达到美容的效果。

针灸养生则可以通过针灸刺激,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调节免疫系统,从而达到保健的效果。

三、结语中医针灸治疗在不断探索中逐渐被当代医学所认可。

通过众多的临床实证,我们可以肯定地指出,针灸作为一种传统非药物治疗方法,其疗效及应用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古代名医脐疗医案

古代名医脐疗医案

古代名医脐疗医案脐疗,又称脐贴或脐敷,是古代中医的一种独特疗法。

它通过在脐部贴敷药物或施以针灸治疗,来达到调理身体健康的目的。

古代名医们通过实践和总结,积累了许多成功的脐疗医案,为后世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古代,脐疗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其中,一些医案对于特定疾病的治疗效果特别显著,成为古代名医的代表作。

以下将介绍几个古代名医脐疗医案。

第一位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的脐疗医案。

据记载,华佗曾经治疗过一个患有高热、昏迷的病人。

他发现病人的脐部有红肿痕迹,猜测是病人吸入疫气导致的。

于是他在病人的脐部施以针灸,同时贴敷一种名为“白芷”的药物。

经过几天的治疗,病人的病情明显好转,最终康复。

这个医案展示了华佗对脐疗的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也为后世的脐疗医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第二位是唐代名医孙思邈的脐疗医案。

据记载,孙思邈曾经治疗过一个患有痛经的女性患者。

他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病人的脐部周围有一些淤血和疼痛的症状。

孙思邈认为这是病人子宫寒冷所致,于是他在病人的脐部贴敷了一种名为“乌糜”的药物,并施以针灸疗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的痛经症状明显减轻,大大改善了生活质量。

这个医案展示了孙思邈对妇科疾病的独到见解和精准的治疗方法,也为后世的脐疗医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第三位是明代名医李时中的脐疗医案。

据记载,李时中曾经治疗过一个患有消化不良的患者。

他发现病人的脐部周围皮肤呈现发红和发热的症状,判断病人的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于是他在病人的脐部施以针灸疗法,并贴敷一种名为“陈皮”的药物。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的消化功能明显改善,食欲增加,体重恢复正常。

这个医案展示了李时中对脐疗的独到见解和临床经验,也为后世的脐疗医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以上介绍的只是古代名医脐疗医案中的几个代表,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医案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古代名医们通过对疾病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脐部与全身各个器官的联系,通过脐疗疗法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

冀来喜应用针灸优势技术组合治疗痛经撷要

冀来喜应用针灸优势技术组合治疗痛经撷要
【摘要】 痛经是女性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或腰骶部疼痛,
甚则剧痛难忍,影响生活与工作.该文介绍
冀来喜应用针灸优势技术组合治疗痛经经验,为临床治疗痛经提供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新九针疗法;
痛经;优势技术组合;冀来喜
中图分类号:
R246
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19621/
名医传承 中国民间疗法
医者取秩 边 穴,其 定 位 在 髂 后 上 棘 内 缘 与 股 骨 大
转子内缘连线的上 2/5 与下 3/5 交界处,该法依照骨性
CH
I
NA
SNATUROPATHY,Mar
2020,Vo
l
28No

定.埋线后用创可贴外贴针眼,以防止感染.埋线 1 个
和中指、小指的撬力,让腕力和指力巧妙配合,做到灵活
弹刺.治疗部位为腰骶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 1、
2 侧线,
腹部任脉、冲脉、带脉;重点叩击肾俞、志室、十七椎下、次
髎.每穴 30 次,每次 3~5 遍,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叩
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宜.
2 长针“秩边透水道”针法直达病所
长针属 新 九 针 针 具 之 一,因 其 针 体 细 长,形 如 麦
通信作者:冀来喜,
E
Gma
i
l:
t
i
l
a
i
x
i@126
c
om
y
j
第一作者:曹玉霞,
E
Gma
i
l:
cyx
z
i
un@163
c
om
j
14 中国民间疗法 2020 年 3 月第 28 卷第 6 期

古代传统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古代传统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古代传统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古代传统医学是历史悠久的医学传统,包含了许多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式。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传统的医学方式逐渐被淘汰,但是它们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应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古代传统医学的应用和研究,将其运用到现代医学中,以期实现医学的更好发展。

本文将探讨古代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传统中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传统中药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从天然药物中默默产生的。

中国人的祖先们发现了许多植物、动物和矿物具有药用价值,并不断探索和总结医学经验。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建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案。

如今,传统中药被广泛运用于现代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治疗可以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挥更优越的治疗效果。

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例,中药治疗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病人的日常护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中药治疗主要包括茯苓、龙胆、山楂、黄芪等药材。

其中,茯苓、龙胆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有很好的体现心脑血管保护作用。

山楂具有促进循环、降低血压、抗氧化、抗菌、消炎和消食化积的作用。

黄芪可以调节免疫机能,滋养选体各组织器官,增强体力和健康上的保障。

针灸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针灸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重要疗法之一,也是现代医学中主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作为一种理疗方法,针灸有很多优点,它具有无创、有效、快速、经济等特点。

中医理论认为,针灸能调节人体机能、平衡骨骼肌、消除疼痛、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减少手术疼痛等。

针灸还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

目前,针灸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中西医结合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中西医结合,就是通过中医和西医的联合治疗,寻求疾病的更好治疗效果。

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通过不同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各自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中西医结合可以充分利用两种治疗方式的优点,同时减少其局限性,从而避免了一些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情况。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范围很广,涉及多个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药并用治疗痛经的古代应用和现代研究摘要我们的研究根据中医对痛经的认识,针药并用治疗和单纯针灸或中药治疗痛经的相关历史文献的研究来探索痛经针药并用治疗规律。

中药按分型分别组方,效果比较理想。

而中药合针灸治疗是根据辨证分型与《针经指南》中阐述的。

“交经八穴,针道之要也。

”列缺为八脉交会穴之一,能主脉,且列缺又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

因此,针刺列缺可通调诸脉之气,行气活血,使子宫血运通畅,子宫过度收缩得以缓解。

温和灸列缺也可温经行气,加强针刺止痛功能。

但由于我们没有按中医分型分别选择不同的穴位,所以针灸列缺穴对气血两虚、肝肾亏损两型的治疗效果不理想。

通过针灸治疗痛经临床使用频率表发现三阴交使用频率很高,关元为任脉和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又位于胞宫部位,具有调冲任、温元阳、散寒镇痛之功。

地机为足太阴脾经的郄穴,既可健脾祛湿,又可通经镇痛。

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配合血海行气解郁,调理气血。

水道为足阳明经穴,冲脉隶于阳明,此穴具有调和冲任、镇痛的作用。

三阴交是足三阴交会穴,可活血调经。

合谷为手阳明经的原穴,有理气镇痛的作用。

用补合谷、泻三阴交的针刺方法,可理气活血,祛瘀镇痛。

针药合用,相得益彰,共奏温经散寒、活血镇痛之效。

关键词:针药并用,辨证分型,频率,三阴交目录一单纯药物治疗与针药并用治疗痛经疗对照1 临床资料2 辨证治疗方法3 结果4 讨论二针灸与针药并用治疗痛经疗对照1 临床资料2 辨证治疗方法3 结果4 讨论三现代医学治疗研究四痛经针药并用治疗规律的探索性研究痛经针药并用治疗规律的文献研究引言近十年来关于中医针灸治疗痛经的报道很多,本文从临床应用疗效、机理研究等方面作如下综述。

因此,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和论文撰写。

目的是:从分析古人对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认识的角度出发,总结和分析有关针药并用预防保健理论的论述,倡导建立便于掌握,简单实用的针灸预防保健体系,让《内经》理论与思想真正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简单有效的针灸疗法及预防保健技术,真正让先圣创立医道的苦心得以实现。

传统医药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文化性,一个医药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检验,综合各方面的精华凝结而成的,具有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特性。

中医药尤其是针灸具有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是解决13亿人口,尤其是8亿农民医疗保健的重要卫生资源和途径。

医道只有一个目的——拯济群生。

我们发挥针灸的优势不是为了炫耀中华文明多么的辉煌,而是本着远古圣人的初衷——造福人类。

中医(针灸)与现代医学相比,其优势在于养生观念,疾病的防治与调动人体自身功能应对疾病,这两种医疗体系,一种有高超的技术,能够有效地治疗重大疾病,一种手段简单,但使人能有效地防止罹患重大疾病。

我们更加强调防病重于治病,强调疾病治疗的整体观以及医疗手段的实用性。

一单纯药物治疗与针药并用治疗痛经疗对照1 临床资料针灸配合中药治疗56例,西药组31例,平均年龄25岁,病程3月~4年。

均有在经期或行经前后,以小腹疼痛为主,连续在三个月经周期以上。

两组在年龄、病程、病因方面无显著差异性。

2 辨证治疗方法2.1 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寒湿凝滞型23例,气滞血瘀型21例,湿热下注型12例。

①寒湿凝滞型:经前或经期小腹正中冷痛,惧按得温则舒,月经后期量少色紫有块,舌紫苔白,脉沉紧。

治则: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少腹逐瘀汤加减:制附子、吴茱萸、桃仁,赤芍,川芎、炮姜各10g,五灵脂、元胡、乳香、没药、小茴香各15g,1剂/d,水煎服,2次/d 。

②气滞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两侧或一侧胀痛或刺痛,惧按,量少色紫有块,块下痛减,舌紫有瘀点,脉涩。

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膈下逐瘀汤加减:桃仁、赤芍、丹皮、当归、乌药、元胡各15g,川芎、王不留行、枳壳、香附、甘草各10g。

l剂/d,水煎服,早晚各1次。

③湿热下注型:平时或经前加重,小腹两侧或一侧灼热疼痛,带下黄,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数。

治则:清利湿热止痛。

用清热调血汤加减:丹皮、黄连、黄柏、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元胡各15g、甘草10g。

以上同时配合针刺:主穴中极、关元、三阴交。

配穴地机、足三里、太冲、内关。

用平补平泻法,三阴交用泻法。

留针20分钟。

每天1次,7天为1疗程。

2.2 对照组31例患者均用去痛片、阿托品片、甲芬那酸片等口服止痛与解痉药。

两组病例均经1~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停药。

3 结果3.1 疗效标准①痊愈:经过治疗腹痛及全身症状完全消失;②有效:腹痛及全身症状明显减轻,不用服止痛药,可以坚持正常工作和学习;③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变。

3.2根据统计学原理,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说明中药组治疗有意义。

4 讨论痛经,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以“不通则痛”,不通之原因有虚有实。

气滞血瘀是本病之主要矛盾,但不可一味活血化瘀而忽略辨证论治之根本。

寒湿、湿热、气血生化不足,最终均可致经脉不通。

经前腹痛多属实,可大胆行气活血;经后腹痛多为阳气不足并兼见寒凝;已婚妇女以湿热及肝郁多见。

中药有活血祛瘀、除寒通经的作用,针刺加强止痛的效果。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痛经,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高,近远期疗效都很好,无毒副作用,治愈后不易复发。

所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病求本,适时用药,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的关键所在。

多女性都曾有过的经验,是子宫剧烈收缩所形成的抽筋感,有如快速跑步之后所造成的小腿抽筋。

一般的经痛只持续一两个钟头,最多不超过一天,休息一下即可复原,但病理性的经痛,则可能连痛两三天,痛到无法移动,甚至休克。

子宫内膜异位协会调查会员的结果显示,有病理性经痛的女性,许多人下辈子不想当女人,把每个月都要来临的〝朋友〞当成是痛苦的期待与〝世界末日〞。

经痛的症状也有许多面貌,下腹部的撕裂痛是最常发生的(一半以上)其它如绞痛、腹胀、隐隐作痛、下背部酸、麻、胀,有多人并有恶心、拉肚子、头痛等等多面性,这样的痛楚,持续上一整天,甚至好几天,难怪许多人说想把肚子挖掉算了!〞。

有不少的人患有病理性经痛,所谓病理性经痛,就是骨盆腔中有疾病所导致的疼痛;譬如子宫内膜异位就是最常见的疾理性经痛,大约占百分之五十,其它疾病还有:子宫发炎(骨盆腔发炎),子宫肌腺瘤,子宫肠道沾黏等。

诊断病理性经痛的方法,包括详细的病史,骨盆腔诊视,超音波检查,以及血液筛检等,大多数的经痛原因都可检查得出来,但对于某些轻型的疾病;未曾有过性生活的女性;以及碰到某些检查的死角时,便可能需要依赖更进一步的腹腔镜手术才能确实的诊断。

一般的经痛,忍个一天便可以度过,有的人会用热敷下腹部、喝热饮、糖水、洗热水澡等,让骨盆腔血液循环改善,来去除不少的疼痛。

睡觉,暂时掉子宫收缩的感觉,也是不少人推荐的良方,如果这些方法均无法有效地改善经痛,药物便是第二道防线,大多数的止痛药都可以对经痛作适当的抑制,若无效可加上抗痉挛药物或轻型镇静剂等。

但还是会有某种比例的人无法简单地跳出此困扰,此时便需要认真地思考:是身体内那个问题无法解决,才会造成这么厉害的症状。

是否需作个腹腔镜或长期的药物治疗才能改善疾病。

二针灸与针药并用治疗痛经疗对照2 资料与方法2.1 一般资料103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14~28岁,平均(19.98±1.14)岁。

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年。

按《中医妇科学》辨证分型的原则,气滞血瘀型39例,寒凝血瘀型28例,气血两虚型19例,肝肾亏损型17例。

分组:103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52例一组采用中西医治疗。

另一组51例采用中药合针灸治疗。

两组年龄、辨证分型均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2.2 治疗方法2.2.1 治疗组52例采用中西药治疗的为治疗组。

气滞血瘀型21例,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组方:柴胡12g,白芍10g,青皮12g,枳实10g,川楝子10g,桃仁10g,郁金10g,当归10g,茯苓10g,白术10g,丹皮10g,香附10g,益母草30g,女贞子10g,甘草10g。

寒凝血瘀型13例,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为主组方:桂枝12g,炮姜10g,小茴香10g,川芎10g,当归20g,没药10g,延胡索10g,香附102g,五灵脂10g,赤芍10g,红花10g,甘草6g。

气血两虚型10例,以补益气血、调经止痛组方:黄芪30g,人参6g,白术10g,黄精15g,茯苓10g,当归20g,赤芍10g,香附12g,柴胡10g,枳壳10g,甘草6g,川芎10g。

肝肾亏损型8例,以补肾养肝、调经止痛组方:熟地20g,山萸肉15g,白芍10g,赤芍10g,枸杞子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益母草15g,香附10g,当归20g,肉桂12g,甘草10g。

西药均全部用维生素E胶丸50mg/粒,口服。

服药方法:每次经前3天开始服药,中药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7天,3个月为1个疗程。

维生素E胶丸50mg粒,口服每天2次,每次50mg。

2.2.2 对照组51例采用中药合针灸治疗为对照组。

51例患者中气滞血瘀型18例,寒凝血瘀型15例,气血两虚型9例,肝肾亏损型9例,气滞血瘀型治以疏肝理气,用活血止痛组方:柴胡12g,白芍10g,青皮12g,枳实10g,川楝子10g,桃仁10g,郁金10g,当归10g,茯苓10g,白术10g,丹皮10g,香附10g,益母草30g,女贞子10g,甘草10 g。

寒凝血瘀型治以温经散寒、祛痰止痛用方药:桂枝12g,炮姜10g,小茴香10g,川芎10g,当归20g,没药10g,延胡索10g,香附10g,五灵脂10g,赤芍10g,红花10g,甘草6 g。

气血两虚型治以补益气血、调经止痛用方:黄芪30g,人参6g,白术10g,黄精15g,茯苓10g,当归20g,赤芍10g,香附12g,柴胡10g,枳壳10g,甘草6g,川芎10g。

肝肾亏损型治以补肾养肝、调经止痛用方:熟地20g,山萸肉15g,白芍10g,赤芍10g,枸杞子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益母草15g,香附10g,当归20g,肉桂12g,甘草10g。

另均取双侧列缺穴,常规皮肤消毒,用直径0.3mm银针斜刺入皮肤,进针5min,得气后留针30 min,每隔5 min行针1次,令针感传到腰腹部,然后用清艾条温和灸列缺穴,每穴10 min,每日1次,3次1个疗程。

每个月经周期治疗1疗程,共计3个月。

2.3 疗效判断标准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

好转:疼痛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

无效:疼痛未见改善。

2.4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四格表精确检验法,P>0.05为差异无显著性,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3 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统计学上,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