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提高核心课程

合集下载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选课手册(2009-2010-1)教务处2009年9月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目录目录 0说明 (3)一.通识教育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3)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分类 (3)三.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学分 (4)四.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选课 (5)课程介绍 (8)环境变化与中华文明 (9)文学与人生 (10)数学与文化 (11)科学技术史 (12)哲学智慧与创新思维 (13)逻辑与思维训练 (14)交响音乐鉴赏 (15)中西乐理及其应用 (16)美国的文化与历史 (17)天文学史 (18)中外文化 (19)大学语文 (20)民主的智慧 (21)财富与美德 (22)法律与社会 (23)当代传媒文化研究 (24)文化的魅力 (25)跨文化交流 (26)英语写作 (27)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 (28)建筑赏析 (29)Core Curriculum for General Education工程经济与管理 (30)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 (31)脑与机器人 (32)形象思维与工程语言 (33)自然界中的混沌与分岔 (34)人与环境 (35)在实验中探究化学 (36)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I (37)工程技术探究 (38)生命科学发展史 (39)大学化学 (40)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 (41)生命科学导论 (42)药物发展——延续生命的奥秘 (43)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44)上海交通大学关于设置本科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意见 (45)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上课安排表(2009-2010-1) ......... Ⅰ-Ⅷ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说明一.通识教育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通识教育是指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展的,着力于教育对象精神成长、能力提高和知识结构优化的非专业教育,其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和谐发展的人。

我校将本科教育定位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

多年来,为摆脱狭窄的专业教育,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开展了一系列的通识教育探索,并从2009级开始,推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大学究竟该怎样看待通识教育?又该如何开设通识教育课程

大学究竟该怎样看待通识教育?又该如何开设通识教育课程

新闻·深度JYDB 投稿邮箱:jydbxw@ 新闻热线(028)86110843861573822教育观潮编辑陈志敏美编鹿岩“211”“985”高校转为职教不丢面子■山东王传涛从学术型高校转为应用型大学,历史悠久的名校也将面临这一转型。

近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明确作出上述表态。

这意味着,部分传统的“211”“985”等重点高校或将面临转型。

国家提出建设“985”高校时,明确了“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建设“211”高校也提出了“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目标,都是要在学术、学科建设上力争取得突破。

现在这些高校却面临向职教转型,这是不是一种丢面子的事呢?在笔者看来,无论是“211”学校,还是“985”学校,放下身段来做一些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转型探索,并不是坏事,也不是丢面子的事。

当下,社会对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毕业的学生需求量并不小,而学术型人才却遇到空前就业压力,重点大学进行“接地气”的转型,既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就业方面,高职学校已经拿出了优于重点大学的答卷。

今年5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了《2014年教育蓝皮书》。

数据显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为78.1%,高于“211”(包括“985”)重点大学的75.5%。

从学历层次来看,专科生的初次就业率为79.7%,比本科生的67.4%高出12.3%。

工资方面,高职学生平均起薪3291元,“211”高校3157元,高职学生也略高于重点大学的本科毕业生。

学术方面,我国诸多重点高校总是“恨铁不成钢”。

一者,我国学术水平与“论文第一大国”的数量严重不匹配,原因很简单,本科院校都是培养学术型人才,即毕业时不需要懂技术,也不需要实践经验,只需要提交一篇学术论文,而现在的本科论文多半达不到学术高度;二者,更有诸多院士、知名教授屡屡传出抄袭传闻。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 分流方案介绍(定稿)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 分流方案介绍(定稿)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规则、专业分流方案介绍目录一、复旦大学本科七大类包含的专业 (1)二、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3)〔一〕通识教育课程 (3)〔二〕文理基础课程〔仅对跨院系招生与培养大类基础课程作介绍〕 (4)1、历史学类 (4)2、社会科学试验班 (5)3、经济管理试验班 (5)4、自然科学试验班 (6)5、医学试验班 (7)其他:心理学和护理学专业 (7)〔三〕专业教育 (8)三、选课注意事项 (9)四、复旦大学跨院系专业大类学生选专业工作方案 (15)附件1:复旦大学2011级留学生〔包括港澳台学生〕修读说明复旦大学教务处2011年8月25日一、复旦大学本科七大类包含的专业〔一〕新生第一年按七个专业大类组织实施教学。

我校现有本科学科门类包含人文类、社会科学类类、经管类、数学类、自然科学类、技术科学类和医学类七个大类;其中2011年有五个实施跨院系招生与培养的大类,各专业大类与所涉及院系、专业的关系如表1。

表1.复旦大学本科七大类专业对应的专业院系。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教2,*: 心理学和护理学专业,在跨学科课程设置上有独特之处,将单独介绍。

〔二〕课程代码:本科教学三大类课程的代码规则见“课程代码使用说明”〔见《2011年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第9页〕。

1、每门课程有一个由十位字母、数字组成的代码。

2、左起第一至四位大写英文字母是课程的学科专业编码〔或院系、教学单位英文名简写和缩写〕,说明该课程的开课院系。

3、左起第五位数字是课程面向学生的代号,“1”代表本科教育课程〔本教学培养方案的课程均为本科教育课程〕。

4、第六位数字是课程性质的代号,即“1”代表通识教育课程;“2”代表文理基础课程;“3”代表各专业课程。

5、第七至十位数字表示该课程在这一个序列的顺序号。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是在通识教育课程代码“1”后面的4位顺序号的第一位数字为“9”。

例如: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赏析 课程代码是:CHIN110001 CHIN 1 1 0001代表课程的学科专业编码〔或院系英文名缩写〕,说明该课程的开课院系〔CHIN 代码是中国语言文学系〕; “1”代表本科教育课程;代表课程性质,“1”表示通识教育课程; 表示课程在这一个系列的顺序号。

物 理 与 文 化 教学大纲

物 理 与 文 化  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物理与文化课程代码: PHYS119001课程名称:物理与文化 (Physics and cultures )学分数: 2学分周学时: 2学时主讲教师:物理学系马世红教授,现代物理研究所王炎森教授,孔青副教授预修课程:高中物理和数学课程性质:是一门文理交融, 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通识教育课程。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以物理基础知识为载体, 突出物理学的文化内涵, 展现物理思想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有利学生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基本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在较系统介绍(以定性介绍为主)物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从宏观、微观到宇观)的基础上, 着重通过对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现过程和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重大贡献的介绍,向学生展示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以及著名物理学家的创新思维、高尚道德和人格魅力。

同时也对与物理学有关的一些社会性论题及这些重大发现在高科技中生动、有趣的应用作了适当介绍。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教材:倪光炯、王炎森《文科物理 --- 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主要参考资料:倪光炯、王炎森、钱景华、方小敏《改变世界的物理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年阿特·霍布森《物理学:基本概念及其与方方面面的联系》秦克诚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年埃米里奧·赛格雷,《从落体到无线电波 --- 经典物理学家和他们的发现》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4年《从X射线到夸克 --- 近代物理学家和他们的发现》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4年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 本课程中所介绍的物理学中一些最基本的知识, 物理学发展史中一些重大发现的内容和意义, 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创新思维和突出贡献。

以及自然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

在上述基础上深入思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人文思想对科学发展的作用,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方法在人文科学研究中的参考价值, 体会对真、善、美的追求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共同目标, 消除两种文化隔阂的重要性。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 分流方案介绍(定稿)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 分流方案介绍(定稿)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规则、专业分流方案介绍目录一、复旦大学本科七大类包含的专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通识教育课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文理基础课程(仅对跨院系招生与培养大类基础课程作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1、历史学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社会科学试验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经济管理试验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自然科学试验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医学试验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他:心理学和护理学专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专业教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复旦大学数学英才试验班培养实施方案

复旦大学数学英才试验班培养实施方案

复旦大学“数学英才试验班”培养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未来数学人才培养的力度和深度,促进优秀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复旦大学“数学英才试验班”(以下简称“英才班”)将于2020年春季启动实施,方案如下:一、实施对象:从本校2019级学生中选拔(外系选拔进入英才班的学生自动转入数学科学学院)。

二、选拔方法:由英才班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9年秋季学期负责选拔,面向全校2019级本科生,由笔试和面试组成。

三、进出机制:英才班学生增补退出由英才班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增补退出学生的学分认定方法由该委员会确定,报学校教务处备案。

四、授予学位:达到培养方案要求时准予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或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完成荣誉项目培养要求者授予本科荣誉证书。

课程设置(一) 通识教育课程(44学分)通识教育课程包括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专项教育课程,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计划。

1.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要求修读26学分,含思想政治理论课16学分,七大模块课程10学分。

2. 专项教育课程要求修读18学分,含英语类课程8学分,体育课程4学分,军事理论1学分,创新创意创业课程1学分,复旦大学英语水平测试2学分,复旦大学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测试2学分。

(二)专业培养课程(98学分)专业培养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程、限定必修课程、专业进阶课程。

1.专业必修课程,课程设置如下:2.限定必修课程,应至少选修9门,课程设置如下:3.专业进阶课程,课程设置如下:注:英才班专业培养课程将在现有专业课程与荣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系列调整和更新,调整和更新内容包括增减、更换原有课程(内容)、改革课程大纲、增减课时等。

首届“英才班”2019学年第二学期将讲授“数学分析II”、“高等代数II”、“经典数学思想”等课程,以后每年五月公布下一学年专业培养课程。

高等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探析

高等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探析

高等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探析冯保庆杨林(华北煤炭医学院)摘要:本文从分析高等院棱课程体系结构出发。

提出高等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具体设王途径和改革思路.通过拓宽人文和基础教育平台.为全面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素质。

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进一步探讨高校公共课程建设和管理模式。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近几年来。

许多高等院校都非常重视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的改革和研究.但在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研究并不深入。

尤其是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和学科基础课程整合创新方面与综合大学相比.独立医学院校存在着严重不足。

全国医学院校约170余所,其中有三分之一已经并入综合大学.有三分之一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已经向以医为主。

文、理、法、管为辅的多科型大学转型。

在课程体系改革和通识课程设置方面.综合大学的师资和课程资源有较强优势.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相对较弱。

如何根据本校的实际修订各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如何面向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科学设置课程平台,成为高等院校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课程体系改革现状根据学科设置和授课范围.多数医学院校一般分为基础和专业两大类课程。

基础课包括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医学基础)课程:专业课包括专业技能和专业方向课程。

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课程范围较广,面向多个专业开设;专业技能和专业方向(临床医学)课,授课对象主要是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生。

但对于文、理、法、管等非医学专业.医学基础和医学临床课程一般作为体现医学院校非医专业特色的选修课程。

随着临床、中医、影像、麻醉、口腔、护理、康复等医学专业的扩充.不同程度存在着专业培养方案不全面、不具体、不明确、与课程体系脱节现象。

按照全球普遍认可的。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一环境”医学模式.有必要进一步细化和制定了新的培养方案和完善学分制及科学设置选课平台。

高校学分制的推广.对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培养知识面广、专业基础扎实、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医学人才,许多院校提出了。

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宽口径,厚基础”等办学思路。

人类进化教学大纲-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人类进化教学大纲-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2)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如邀请张梦翰、汪思佳、魏偏偏、文少
卿等教授或博士后,讲授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及时有效地了解人类学 领域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
3) “人类学热点问题讨论”: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人类学电影
以及对老师给出的一些思考题目的思考,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相关文献,在 课外时间组织专门的小班讨论(每位同学至少参加 1 次)。对课堂上讲授的某 些热点问题,或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其他同学进 行交流和讨论。并就相关感受或讨论的问题撰写讨论稿或电影观后感。这一部
5) 期末考试是撰写论文,要求学生阅读一定量的文献,撰写与人类学、遗传学、
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各个人类学方向的研究性或综述 性学术论文。撰写论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查阅文献、思考问题和综述问题的能 力,以及培养对资料分析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人类是动物界中的塔尖,不仅是生物的也是文化的,是基因与文化协同作用的 产物。人类学,英文 Anthropology,源于希腊语 Anthropos(人)和 Logos(科学), 即“研究人的科学(The Science of Man)”。人类学是一门古老而又重要的学科,具 有文理学科交叉性很强的鲜明特色,包含了研究人的动物特性的体质人类学和研究 人的文化特性的文化人类学两方面内容,是关于研究人类最全面的学科群。
《人类进化》教学大纲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
院系: 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日期: 2019 年 2 月 20 日
BIOL119004.03、 BIOL119004.04 人类进化
英文名称 学分数
Human Evolution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内有3个sheet)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内有3个sheet)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一、通识教育课程
I.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六大模块课程,总学分要求为24分。

具体修读要求如下:
1、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
(1)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须修读12学分,其中A组为必修课程,共10学分,B组为选修课程,任选一门,计2学分;
(2)“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理论概论”课程课堂教学为每周3学时,计3学分;社会实践环节每周2学时,不计入总学分,另计为社会实践学分;
(3)历史学专业学生不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须在B类课程中另选一门。

2、六大模块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六大模块”的总学分要求为12学分,学生须在每一模块中各修读2学分(即1门课程)。

建议每学期修读2学分(1门课程),6个学期修读完毕。

[模块I]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
[模块II]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
[模块III] 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
[模块IV] 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
[模块V] 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
[模块VI] 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处在不断建设的过程中,因此具体课程请以每学期课程表为准。

医学 -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医学 -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人类与社会多元文化一、生命现象和生命的历史演变二、生命科学的建立和发展三、人体生命科学-医学四、人体的身与心脑的结构和功能基础五、生命与社会六、智能、思维、文化七、多元文化社会第三章人体生命科学-医学一、医学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二、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三、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学四、现代医学-西医学五、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交融•医学(Medicine):是处理健康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

狭义的医学只是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有效功能的极限恢复,广义的医学还包括中国养生学和由此衍生的西方的营养学。

•现代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性质。

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与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相互融合。

1.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首先,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具有自然属性。

人体是一个生物有机体,人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复制、自我转换、自我调整的自然过程;人的自我复制、自我调整是通过与环境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实现的;人的健康状况与疾病同自身机体的复制转换调整的状况、同人与环境的关系不可分割;医学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须建立在对人体自身内在联系、人体与环境联系的基础之上•其次,自然科学是认识人的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工具。

医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明显依赖于自然科学。

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工程技术等在内的许多学科是医学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些学科为医疗卫生活动、医学研究、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2. 医学的社会人文学性质:医学在具有显著的自然科学性质的同时,还具有显著的社会人文科学性质。

•首先,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具有人文性质。

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人之为人,就在于其有精神活动、能够能动地改造环境;人以社会的方式存在,人的生存不仅要与外界交换物质,而且要与他人、与社会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人的健康状况与疾病同人的精神活动、社会环境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医学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也须建立在对人的精神活动的认识、人与社会的联系的基础之上。

复旦大学复旦学院简介

复旦大学复旦学院简介

复旦学院于2005年9⽉成⽴,是学校全⾯系统实施通识教育的学术研究和管理机构。

学院汲取国内外⼀流⼤学本科⽣培养的经验,始终坚持以培养全⾯发展的⾼素质、创新型⼈才为⽬标,全⾯推进本科教育教学体制的改⾰,⽬前负责全校本科⼀年级和部分两年级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作。

【通识教育核⼼课程】 复旦学院着⼒推进通识教育核⼼课程建设,⼒求突破单纯的“专业视域”和单纯的“知识视域”,从培养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代新⼈的⾓度出发,为学⽣提供能够帮助其形成基本的⼈⽂修养、思想视野和精神感悟的课程。

通识教育核⼼课程体系包括6⼤模块: ◆⽂史经典与⽂化传承 ◆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 ◆⽂明对话与世界视野 ◆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 ◆⽣态环境与⽣命关怀 ◆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书院式学⽣管理】 借鉴国外⼀流⼤学住宿学院模式,承续中国书院和复旦⼤学历史⽂化传统,复旦学院构建了与教学改⾰相适应的全新的书院式学⽣管理体制。

学院以马相伯、李登辉、颜福庆和陈望道4位复旦历德⾼望重的⽼校长的名或字命名,建设志德、腾飞、克卿和任重4个书院。

◆书院根据专业、国别地域、民族分散的原则编班和安排宿舍,⿎励不同背景的学⽣互相学习交流,希望对学⽣性格养成、学术兴趣、价值取向等产⽣积极的影响。

◆各书院宿舍楼内设校长像、校长事迹陈列室,希望复旦先贤们的光辉⼈⽣历程、坚定理想信念和⾼尚精神⽓质成为每⼀个学⽣学习奋进的榜样。

◆各书院宿舍楼内建设“学⽽时习斋”,设学习讨论室、导师咨询室、经典著作阅览室、信息络室等,为⼴⼤学⽣的课外学习、实践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志德书院系纪念复旦创始⼈马相伯先⽣。

先⽣名“志德”,字相伯,取其意,明志且道德⾼尚。

马相伯校长毕⽣致⼒于中国教育事业,是中国近代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是中国现代教育⾼瞻远瞩、筚路蓝缕的先哲。

志德书院以绿⾊为标志性颜⾊,门匾字体为秦篆,秦篆是我国古代汉字统⼀的标志。

书院楹联取⾃江西友教书院,“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后游于艺;修其⾝齐其家治其国,必先正其⼼。

复旦-《法律与社会》课程简介_New

复旦-《法律与社会》课程简介_New

复旦-《法律与社会》课程简介复旦-《法律与社会》课程简介《法律与社会》课程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LAWS119010学分 2 周学时 2开课时间(或仅注明春秋学期)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秋春秋春秋春秋春课程英文名称Law and Society课程类别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课程主页学校e-learning预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无教学教师讲授为主,考核 1.平时成绩(包方式课堂讨论为辅方式括出勤、课堂讨论、网络讨论、心得交流等),10%;2.期中(第11周)读书笔记或研究报告(两者择一即可,报告字符数3000字左右),30%;3.期末考试(开卷),60%。

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的素质和能力为鹄的,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认识到法律现象产生的社会基础和环境,并特别关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

具体而言:1. 视野:培养学生多角度、深层次理解法律和社会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不能死读书、读死书、抠法条、仅就法律理解法律,而应养成一种习惯于从广阔的背景、系统互动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包括法律在内的社会事物的视野。

2. 理论:使学生通过研习掌握有关法律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知识、概念和原理。

3. 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运用法律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现实法律问题的能力。

修读本课程不需要预修法学和社会学课程,但是要求学生通过除了参加课堂学习之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1. 读书:对精读篇目的相关章节进行精读,在选读篇目中任择一部进行通读。

2. 读书笔记或研究报告(两者择一):在选读篇目中任择一部写一篇读书笔记,或对社会中某个法律问题或法律现象进行研究,完成一篇研究报告。

读书笔记或研究报告主要陈述自己的评价或观点,总字数3000字左右(以字符数计)。

字数过于超过或过于低于3000字,将影响成绩评定。

3. 心得交流:教师对提交的具有代表性的读书笔记或研究报告,选取其中部分,在征求相关学生同意的基础上,进行10分钟一组的课堂演示。

课程教学大纲示例-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课程教学大纲示例-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教学大纲诺贝尔奖与药物课程代码: PHAR119004.01课程名称:诺贝尔奖与药物(The Nobel Prize and Drugs)学分数: 2学分周学时: 2学时主讲教师: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金昔陆副教授课程小组成员: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刘骁讲师助教:均为研究生预修课程:无要求、均可选修(有中学生物、化学课程基础更好)课程性质:面向文理科学生,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介绍科学家的贡献,使学生感受科学家对科学的探索、追求与奉献;从药物的发现发展,让学生体验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巨大推动力量,对科学进步永无止境的魅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思考,以激励和培养学生不断求知的兴趣、科学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基本内容简介: 诺贝尔奖是现代公认的科学研究中取得杰出成就的奖项。

人们日常生活也已与诺贝尔奖创造的科学成果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药物是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的物质,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药物是多学科如医学、药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的科学家们跨学科参与、交叉、协同研究的结晶。

药物的发现和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

药物也是人类探索自然的有力武器。

对药物作用机制的探索,拓展、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生命奥妙的认识。

本课程选择一些与发现药物、阐明药物作用机制相关的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获奖成果为主要内容,这些药物几乎包括曾拯救无数苍生、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里程碑式药物,如抗菌药物(百浪多息、青霉素、链霉素)、胰岛素、维生素(维生素B、B12、C、K等)、性激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等,在介绍过程中,努力从发现问题或现象出发,到研究取得的结果及其意义及体现科学家的创新思维、奉献精神、思想方法等。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教材:张庆柱,等:书写世界现代医学史的巨人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年;李钟镐著,陈利刚译:漫游诺贝尔奖创造的世界-生理学或医学之旅,接力出版社,2007年。

主要参考资料: 张大萍,等:中外医学史纲要,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年;李端:药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恩斯特·博伊姆勒著,张荣昌译:药物简史:近代以来延续人类生命的伟大发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大学英语-精选资料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大学英语-精选资料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大学英语一、通识教育1 通识教育的来源、目的及其分类“General Education”即通识教育,它源自于欧洲的自由教育,形成则在19世纪末的美国,它是美国大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适应性的产物。

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使其有社会责任感并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

因此,通识教育是大学生应该接受的必不可少的非专业教育。

Levine等人的研究表明,通识教育主要有四种实施类型:(1)分布必修型(Distributed Requirements),指“对学生必须修习的学科领域(一般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以及在各领域内至少应修习的课程门数(或最低学分数)作出规定的通识教育课程计划”;(2)名著课程型(Great Books Program Curriculum),也称“巨著课程型”,是“美国若干高等学校为实施通识教育制定的一种本科阶段的教学计划”,它最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翰厄斯金(John Erskine)提出的;(3)核心课程型(Core Curriculum),它是20世纪70年代末大量出现于美国大学的一种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类型,《韦伯斯特新大学词典》(Webster's New College Dictionary)的解释是:“一种综合传统独立学科中的基本内容、以向所有学生提供共同知识背景为目的的课程设置”;(4)自由选修型(Free Electives),强调以学生兴趣为中心的个性发展,主张自由选修,反对必修,例如哈佛通识教育课程包含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自由选修课程。

2 通识教育的理念及发展通识教育的理念是以培养社会的人为主线,让学生进行重新思考,通过通识教育,从新的视野、新的角度让学生重新取向。

坚持精粹主义(essentialism)理念,它所要求的能力是所有学生必需的,但需要把知识领域拓宽到生活领域;教育目的不是传授专业技能,而是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良好公民;注重知识的整体化和综合化;注重学生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注重科技意识的培养;以国际化视野为未来作准备。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选课手册(2021-2022-1,2021级)说明书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选课手册(2021-2022-1,2021级)说明书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选课手册(2021-2022-1,2021级)教务处2021年9月目录目录 (1)说明 (2)一、通识教育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2)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学分分布 (2)课程教学大纲 (13)书面写作与口头沟通 (14)《礼记》选读 (18)大学语文 (21)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23)科学技术史 (27)美国的文化与历史 (30)世界华文文学 (33)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 (35)图形创意设计 (37)古希腊文明演绎 (39)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42)经济与法律 (44)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转型发展与创新 (46)能源与环境 (50)生命科学导论 (52)生命科学实验探索 (54)宇宙与人类 (57)传统医学与人类健康 (60)大学使命与大学文化 (63)当代中国经典作家导读 (68)海洋可再生能源 (72)汉语与认知:由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 (75)环境变化与中华文明 (78)欧盟法律文化导论 (81)世界文学经典的叙事模式与当代价值 (85)探索微观物质世界 (87)西方音乐文化史 (90)中国现代小说选读 (95)中国哲学经典选读 (98)走进纳米科学 (102)传记经典导读 (106)说明一、通识教育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通识教育是指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展的,着力于教育对象精神成长、能力提高和知识结构优化的非专业教育,其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和谐发展的人。

我校将本科教育定位为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宽口径专业教育。

多年来,为摆脱狭窄的专业教育,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开展了一系列的通识教育探索,并从2009级开始,推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包含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与技术四个模块。

自2020级起,总学分为10。

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学分分布各专业学生须修满以下表格中各模块规定的学分,其余学分可在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与技术4个模块中任意选修。

国内主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情况介绍

国内主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情况介绍
理工科的课程结构为:自然科学基础占25%,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占25%,专业相关科课程占50%。
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课程由科学技术类、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类 和专业相关课程三部分构成。其中,科学技术类课程20学分左 右。
三、主要高校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进展情况(按类培养)
实例 2、清华大学(2)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下辖信息管理、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
二、改革的背景
2、培养复合型人Βιβλιοθήκη 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大
批新兴学科和交叉、边缘学科相继产生或成熟。与此 同时,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 济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社会和社会 分工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世界各国之间和各国内部 产业竞争更加激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复合型、 创新型人才。
三、主要高校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进展情况(按类培养)
实例 2、清华大学(1)
清华大学从2002年起试行按专业大类教学。清华大学在2002年8 月发布的《关于制定本科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的工作意见》中提 出,应积极推进实行按专业大类制定统一的培养方案,以实现通 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本科专业总学分一般为170学 分。其中,课程学分140学分,集中实践环节30学分。课程总学 时不超过2240,平均周学时20左右。
(二)基本按学科大类或学院教学,即按类培养, 按模块设置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模块,适当压 缩了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时数和课程门 数,专门设立了由学生任意选修的文化素质教 育课程模块(或称通识教育课程模块) 对这类学校,下面举几个例子。
三、主要高校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进展情况(按类培养)
实例 1、北京大学(1)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郑州大学山西大学山西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等

中山大学与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之比较

中山大学与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之比较

在教 学 中教师 要坚持 “ 尽 量使用英 语, 适 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 ,以减少 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m- m对英语教学的 负迁移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尽量不用母 语为中介的翻译法 ,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 分析对 比。要求学生由使用英汉双解词典 逐步过渡到使用英英词典 ,有利于学生准 确掌握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同时 ,在对一 些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出现越解释越难 明白的词、句 ,可以给出一些包含该词 、 句 的语境相似 ,而且是学生熟悉或容易接 受的句子 ,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 中去猜测 、 理解 。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以铺垫 , 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又能 增强语言实践的量 ,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 英语理解运用能力 。 2 . 3在老师的引导下 自学,也是培养 学生学 习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初 中英语 阅读课 的教学 中,使学 生能够 读懂简单 的文章是教 学的主要 目 的。怎样引 导学生 学习课文是 十分重要 的。尤其是学习方法的引导。阅读前要给 学生设计一些 问题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 去阅读 。学生 回答有困难 的 题, 可以设计 成用 “ y e s ” “ n o ”回答 的题型。有时也 设计一些能开发学生思维的 “ w h y ”一类 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试着 回答 。如果学生 完成任务时有困难,老师要加 以引导。比 如 ,学生第一遍读了 “ A l b e r t E i n s t e i n ”我 让学生完成一些在句子中填人单词的题 。 或者缩写课文 。当学生完成了这些任务之 后 ,再让学生就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进行 讨论 。不 同的是 :在阅读 u n i t l 7 “ L i f ei n t h e f u t u r e ” 这篇文章时 ,我要求学生写出 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如果学生有困难 ,我 给他们帮助。 怎样引导学生学会新的语言知识点 , 那是对学生另一种能力的培养。我是这样 做的:让学生查 出在学 习中遇到的新单词 的意思 ; 自己先找 出不懂 的新的语言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药物▪生命▪社会课程代码: PHAR119003.01 开课院系:复旦学院考试形式:课程论文
一、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撰写一篇论文
1.保健品:被夸大的与被忽视的
2.新药之我见
3.药物改变生活
二、具体要求
1.正文字数在3000-5000(不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等)。

2.严格遵循论文写作规范(引文必须注明出处)。

3.必须提交A4纸打印的论文稿,并以此试卷作为论文封面,于左上方边角处装订。

同时提交与打印稿一致的电子版文稿(MS Word文档格式,通过核心课程网站提交,提交方式同讨论稿)。

4.字体:凡是正文一律用宋体/五号字,注释用小五号字,大标题用宋体/三号字/加粗,小标题用宋体/五号字/加粗。

段落:一律采用标准间距、1.5倍行距。

5.论文写作格式:
5.1 包括答卷页眉、论文题目、正文、注脚、引用及参考书目(或“参考文献”)
5.2 答卷页眉包括学号、姓名、选课代码、选课名称,右对齐
5.3 一律使用脚注。

需包括作者、篇名/书名/期刊名、页码、出版社和版次/
期刊号。

5.4 文末须列“引用及参考书目”,需包括书名/期刊名、作者、出版社和版次
/期刊号。

6.如果所提交论文不合规范者,必须改写。

如果两次改写后,仍不合规范者不予以评分。

7.严禁抄袭,一旦发现按零分处理。

8. 2011年12月 29 日13:00-15:00在原上课教室(H3109)提交。

个别需改写的可顺延三天,最迟于 2012年1 月 2日之前全部交毕。

逾期按零分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