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教学反思3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1 垂线的认识|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1 垂线的认识|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1 垂线的认识|冀教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垂线的认识,具体包括以下知识点:•垂线的定义和性质;•构造垂线的方法;•求垂足的方法。

2. 教材特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学生对垂线的理解和认识,需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发现、探究、归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发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垂线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构造垂线的方法;•掌握求垂足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学会观察问题,自主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画出垂线,求出垂足,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呈现一个倾斜的墙体或某种直角形状的图形来激发学生对垂线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猜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20分钟)在讲解垂线的定义和性质时,可以借助幻灯片或板书来进行讲解,包括垂线的定义、垂线和直线的关系、垂线相互之间的性质等。

在讲解构造垂线的方法时,可通过具体的图形例子进行模拟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讲解求垂足的方法时,可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讲解,如:求从斜面底部到斜面顶部的垂线,求从一点到一条线段的垂线等。

3. 示例演练(15分钟)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具体的图形让学生自己构造垂线,求出垂足,并检查其正确性。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垂线的性质,如垂足在所垂直的直线上等。

4. 师生互动(15分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展开讨论。

如:如何构造一条从一个点垂直于一条直线的直线?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这样的互动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5. 总结(5分钟)教师可在课堂结束时对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对垂线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评价基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课堂评价:•布置一些口头或书面作业,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通过板书或教学记录来检查学生对垂线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随堂测试或课堂互动问答来测试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垂线和平行线|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垂线和平行线|冀教版

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垂线和平行线|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体验到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平行。

2. 学生能用语言描述垂线和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语言表达等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2. 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2. 教学难点: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直尺、三角板。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直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垂线和平行线。

2. 新课导入:介绍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和特征。

3. 课堂讲解:讲解垂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4. 课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垂线和平行线2. 板书内容:垂线:与另一直线相交,且交角为90度的直线。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垂线和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

七、作业设计1. 完成学生用书上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垂线和平行线,并拍照或画出,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垂线和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描述垂线和平行线,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避免出现混淆情况。

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实物或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垂线和平行线。

例如,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图,如教室、走廊、铁路等,让学生指出其中的垂线和平行线。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教学反思1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教学反思1

垂线一、理解教材,明晰思路我教学的此次课自己最满意的是:思维逻辑性较强的,步步扎牢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基础,这样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和认知。

比如,通过看72页三副图,教师用两条相交的直线板书在黑板上教学“交点”;随后就三副图数出两条直线相交的角以及交点,也就是73页的三副图;教师重点点拨第三副图,教学“互相垂直”“垂线”“垂足”。

就这一环节的教学,我自己认为衔接是非常紧密地、有条理的。

“距离”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部分知识,所以我在设计时先让学生猜测一下哪条线段最短,学生一定会说“线段A C”,教师追问:“为什么?”重点引导说出“因为线段AC是直线的垂线。

”这样有助于理解距离的概念,理解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距离。

因为这是教学的难点。

二、预设与生成1.垂直虽然是新知识,但是也比较好理解,唯一令我感到为难的是,学生能否用语言恰当的表达出来呢。

在做练习一的时候,要想准确地说出答案,就要求学生组织好语言。

例如可以说“长线和短线是互相垂直的。

”而就更不好表达了,要边指边说。

但通过教学的实践,发现韩城小学的学生是非常有训练的,比自己预想的效果要好得多,语言表达的也比较到位。

2.我预设教学“距离”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理解不清,尤其是对“垂直线段的长度”有难度。

但是,意想不到的是通过做练习第二题学生都能理解的到位。

留在头脑里的印象还很深刻。

三、今后方向我觉得自己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明确方向。

首先,课堂语言必须要做到简练、明确,不拖泥带水,使学生在准确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去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其次,教学思路是关键,这是一堂课好坏的关键所在。

我必须备好课,体现出明确的思维、思路,为学生的理解做好铺垫,使学生水到渠成的有所收获,自然的接受新知;再次,上好课的同时,也要备好学生,这样才能融为一体,使孩子们的才智得以施展,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真正的主角,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7.1 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反思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7.1 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反思

小初高题库 教学反思
《认识垂线》是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基础上教学的。

垂线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内容,学生对学习几何图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但也觉得比较陌生,部分学生学起来感到吃力。

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根据新课程理念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老师由过去一味传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让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活动场面。

在教学设计上,力求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实景图片抽象出几何图形时让学生观察三幅图相同点后,引导学生猜想、验证、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一系列活动理解互相垂直、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新知,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画垂线》备课教案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画垂线》备课教案

画垂线设计说明:1、学情分析:《垂线的画法》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二节课。

垂线的画法既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垂直和平行的知识基础上,同时又要为进一步学好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重要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的平面几何知识体系里,特别是作图形对应边上的高这部分知识,具有重要地位。

因为是几何知识的画法,自然具有了直观但抽象、易画但难规范的特点,加上教材只通过连续的三幅图,具体给出了过直线上一点作垂线的画法,没有出示文字说明,这无疑又为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设下了障碍。

2、设计理念:既然是画垂线,那么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莫过于动手操作,我想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得来的才是真正掌握不易遗忘的。

因此,我在画垂线的过程中主要体现的是“画一画——说一说——练一练”的教学理念,意图放缓坡度,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垂线画法的两种情况做到既会画又可言传。

而垂线段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对学生而言它是很抽象的。

怎样将这个抽象的内涵具体化、形象化呢?我想可以将它放入到一个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3、教法设计:针对以上设计思路,我在教学中主要设计了“画垂线” 、“画长方形”和“方案设计”三个操作性学习环节,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笔描绘、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阐述五个层面的梯度性学习,系统深入地掌握知识,以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

4、学法设计:在“画垂线”活动中,主要是利用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通过“过直线上一点作垂线”的方法学习,自主探索出“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的画法,并能将画法拓展应用。

“画长方形”这一环节,主要是体现开放性动手操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有空间把可能出现的情况全面的展现出来,既检验学生对垂线画法的知识掌握情况,又体现出画垂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方案设计”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有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准确地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特殊涵义;在学习概念性知识的时候,同时又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时 垂线教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时  垂线教案

(2)教师明确告诉学生: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
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个交点叫垂足。
(3)找一找。
请你找出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现象。
如:(1)黑板面的长边和短边是互相垂直的。
(2)窗户中的横框和竖框是互相垂直的。
(3)教室地面的长和宽是互相垂直的。
(4)书本的长边和短边是互相垂直的。
三、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1.出示点 A 与直线。
请学生从 A 点向直线上的点画连线。
学生独立作图。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图情况。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展示其中一种画法。如,
2.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请学生估一估,这几条线段中那一条线段最短。
用尺子量一量,验证你的猜想。
教师说明距离的概念。
板书: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
教学重点:
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成 4 个角,有一个交点,直到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 叫做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
运用垂直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每人两根小棒、三角板或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垂直 提出要求,把两根小棒摆在自己的桌子上,并画出两根小棒的位置关系。 把两根小棒近似的看作两条直线。 1.请学生画两条相交的直线。 (1)学生随意画两条相交的直线。 (2)将学生画的两条直线的位置进行分类。选择不同的相交情况,展示出
来。 小结: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平行。指出今天
我们只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 2.说一说: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有几个交点? 学生不难发现:两条直线相交可以组成 4 个角。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垂线的认识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垂线的认识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垂线的认识(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垂线的认识》说课稿(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学时要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垂直现象,初步认识垂线、点到线的距离等基本几何图形常识知识,并且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学情分析新课程理念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直线、角等知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到一些垂直的现象,具备一些简单的分类思想,能够从实际的操作活动中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学习的。

受图形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技能的影响,部分学生学起来还感到吃力,动手操作的灵活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认识垂线和垂足;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理解垂线段最短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感知和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熟悉图形与几何知识学习的操作技能与技巧。

3)情感与态度目标:了解垂直在现实生活里的应用,对图形产生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4)重点、难点重点: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认识垂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理解垂线段最短的道理。

难点:认识垂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理解垂线段最短的道理。

(5)教法、学法教法:新课程理念强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方式。

结合本课的知识特点,在“认识垂直”这个重点环节,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抽象化过程。

先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的垂直现象;继而逐步抽象引入数学上的垂直概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垂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垂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垂线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垂线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垂线的认识(教材78-79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有一个交点;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含义,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测量、画图等教学活动中,经历认识垂线的垂线的过程。

经历两条直线相交关系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在探索中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教学准备:课件;每人两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有一天小明想从家到一条马路上,他家到马路有很多条路可走,同学们请看(出示课件),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生:第二条路。

师: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第2条路最近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认识垂线)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一)认识相交1.学生动手摆放小棒。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两根小棒,在桌面上任意摆放,会出现那些情况?(学生动手摆放)大家可以相互观察一下,你和同桌摆放的一样吗?2把小棒看成是可以无限延伸的直线,学生自己画出自己摆放的图形。

师:如果把这两根小棒看成是两条直线,根据直线的特点,你能把你摆放的图形画在你的本上吗?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画的图形展示给大家?(学生到前面展示)学生所画的图形有以下几种预设:学生画的可能会有一下情况:根据直线无限延长的性质这些图形会是什么样?3.出示课件(相交的图形)师:大家画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生:都相较于一点。

师:这个点就叫“交点”。

师: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有几个交点?生:4个角,1一个交点。

(二)认识垂线。

1.师:如果把相交成的4个角分别标上∠1、∠2、∠3、∠4,观察两条直线相交的角,你想到了什么问题,能提出来吗?预设问题:a.∠1和∠2相等吗?b、∠1+∠2等于多少度?c ∠1是多少度?2.学生用量角器测量相交的特殊情况(垂直)时角的度数.师:∠1到底是多少度,只凭我们的眼睛是看不出来的,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3引出垂线。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教学设计《垂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2―74页。

教学目标:1、在观测、测量、画图等数学活动中,经历重新认识垂线的过程。

2、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3、能够找到生活中两条直线相互横向的现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根小棒教学活动: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教师拿出一支小棒,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想到了什么?使学生想到可以近似地看作一条线段。

师:同学们,看见老师手里拎的小棒,你可以想起什么?学生会说道至很多,只要存有道理就给与确实。

师:对,除了呢?生:我想知道小棒有多长?(大约有几厘米长)生:小棒是直的生:小棒可以对数地看做一条线段。

师:两根小棒就对数地看做两条线段。

二、鼓励探究独立自主建构(一)独立自主探究1、用课件先出示两根小棒,让学生观察图。

师:观察这幅图,图中有什么?可以看作什么?生:图中有两根小棒。

师:怎样放着呢?生:交叉放着。

师:刚才,我们把一根小棒看做1条线段,现在存有几条?可以看做什么?生:可以看做两条线段平行。

师:如果小棒向两端无限延长呢?生:那就可以看作两条直线相交。

师:再来看这两幅图。

出具竹篱笆和交叉路口图。

师:从图中你看见了什么?哪些可以看做两条直线平行?学生可能将提问:两根交叉的竹篱笆可以看作两条直线相交。

任意两根相交的竹篱笆都可以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

师:同学们刚才说道得较好,交叉的小棒、竹篱笆、十字路等都可以看做两条平行的直线。

现在我们图画Theil去。

(课件出具,根据三幅图画出来三个两条直线平行的图)师:看这三幅图,都有一个相交的点,我们把这个点叫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

(二)交流评价师:下面恳请大家任一图画出来两条平行直线,并标示出交点。

看一看这两条平行直线共同组成了几个角?用相同的序号按顺序标出来。

冀教版四年级上数学教案7.2:垂线的概念及其用处

冀教版四年级上数学教案7.2:垂线的概念及其用处

本篇教案是针对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章“几何图形”的7.2部分——垂线的概念及其用处,为同学们详细介绍垂线在几何图形中的作用,并且帮助同学们掌握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认知垂线的定义与性质,并能够进行辨别和画出垂线。

2. 理解垂线的作用,掌握垂线与线段、角度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同学们的数学分析思维,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垂线进行问题的解决。

二、教学重难点1. 学生需要基本掌握垂线的基本概念,能够在各种几何图形中准确运用垂线。

2. 学生需要理解垂线的概念与角度、线段的关系,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学生,来引出本课的主题——垂线的概念及其用处。

如“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垂线吗?垂线在几何图形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2.讲解垂线的概念在进行概念的讲解前,可以通过幻灯片或实物图示,让同学们了解垂线是指从一点垂直于一条线、线段、角度的直线或线段。

同时,需要与学生探讨垂线的相关性质,如垂线的长度相等、两条垂线互相垂直等。

3. 画出垂线学生们需要通过练习,学会如何在各种几何图形中画出垂线。

老师可以预先准备好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尝试从各个角度进行练习,以更好的掌握垂线的画法和注意事项。

4. 垂线的应用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垂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工程中的垂直度测量、计算三角形面积等。

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探讨,培养同学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在本节课程的教师需要与学生们进行交流与总结。

让他们回顾本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点和技能,总结出关于垂线的相关特性和应用。

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和提问,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潜力。

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进展和成长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五、教学常见问题1. 什么是垂线?垂线是指从一点垂直于一条线、线段、角度的直线或线段。

《垂线和平行线》教学反思

《垂线和平行线》教学反思

《垂线和平行线》教学反思
《垂直与平行》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叉的,哪些线是不交叉的。

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交叉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交叉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

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让学生在白纸上画不同位置的两条直线,然后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出代表性的画法进行分类,从而引出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再通过让学生去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的现象,加深学生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

最后通过摆一摆等环节,在学生进一步认识垂直与平行的同时,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感受数学的意义。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2 画 垂 线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2 画 垂 线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2 画垂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翰皓学校陈阵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樱落学校曾泽平项目内容1.在下面图形中描出一组互相垂直的线段。

2.画出一组垂线的方法。

(1)可以在方格纸上画。

(2)可以借助量角器画。

(3)可以利用三角板来画垂线。

3.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 ),让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 )。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画垂线的方法,可以在( )上画,也可以借助( )画,还可以借助( )画。

5.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时,所画垂线一定要( )已知点。

6.经过A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温馨提示学具准备:两支铅笔或小棒,三角板,一张正方形的纸。

知识准备:垂线的定义。

参考答案:1、2.略 3.重合垂线4.方格纸量角器三角板5.经过6.略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

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摘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

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

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摘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摘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旧摘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垂线和平行线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垂线和平行线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垂线和平行线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线段是否垂直或平行,能够绘制垂线和平行线。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判断线段是否垂直或平行,绘制垂线和平行线。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2. 教具:直尺、铅笔、橡皮擦、绘图纸。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垂线?什么是平行线?2.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简单的定义:垂线是与另一条线段相交,且相交角为直角的线段;平行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线段。

Step 2 学习新知1. 教师向学生展示垂线和平行线的符号表示,并解释其含义。

2. 通过多媒体展示垂线和平行线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垂线和平行线的特点。

3. 教师向学生讲解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和特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确保学生理解。

Step 3 拓展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线段图形,让学生判断线段是否垂直或平行,并解释判断的依据。

2.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练习判断线段是否垂直或平行,并相互讨论和纠正。

3. 教师随机抽取几组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帮助学生加深对垂线和平行线的理解。

Step 4 绘制垂线和平行线1. 教师向学生展示绘制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并进行示范。

2. 学生进行练习,使用直尺和铅笔在绘图纸上绘制垂线和平行线。

3. 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绘制的垂线和平行线,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Step 5 反思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总结。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垂线和平行线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垂线和平行线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垂线和平行线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垂线和平行线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并包含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和特点;b. 能够通过观察判断两条线是否垂直或平行;c. 能够正确使用垂线和平行线的符号表示。

2. 过程与方法:a.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发现垂线和平行线的特点;c.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态度;b.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和特点;b. 判断两条线是否垂直或平行的方法。

2. 教学难点:a.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来发现垂线和平行线的特点;b.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a. 教科书《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b. 黑板、粉笔、尺子、直尺、图形模型等。

2. 学生准备:a. 学生应提前预习本单元相关内容;b. 学生应带好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张图纸,上面画有几条线段,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他们发现其中有些线段是垂直的,有些是平行的,并引导他们描述垂线和平行线的特点。

3.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和特点。

【Step 2】学习新知1. 教师通过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和符号表示,并让学生跟读。

2. 教师通过示例和图示,向学生展示垂线和平行线的特点和判断方法,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垂线和平行线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垂线和平行线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垂线和平行线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优秀教学设计:垂线和平行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并能够辨别和绘制垂线和平行线。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2. 难点:能够正确辨别和绘制垂线和平行线。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直尺、铅笔、橡皮擦。

2. 教材准备: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七单元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例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谁能告诉我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是什么?”等。

2. 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黑板上的示意图和简单的语言解释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对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观察实验(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环境中的垂线和平行线,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和特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例子,如窗户上的垂线、铁轨上的平行线等。

4. 绘制垂线和平行线(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直尺和铅笔在纸上绘制垂线和平行线,并让学生互相检查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绘制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5. 性质总结(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垂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如垂线相交于一点,平行线永不相交等。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举例的方式加深对性质的理解。

6. 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与垂线和平行线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例如:“在一个平面上,一条垂线和一条平行线是否可能相交?”等。

7. 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教学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讨论学习的困难和收获。

五、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际观察和绘制练习,加深对垂线和平行线的理解。

2.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解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画垂线、长方形、正方形-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画垂线、长方形、正方形-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画垂线、长方形、正方形-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垂线的概念。

2.理解垂线的基本性质。

3.学习如何画垂线。

4.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了解它们的特征。

5.能够绘制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教学内容:1. 垂线(1)概念垂线是指从一个点到一条直线所引的直线,它垂直于该直线。

(2)基本性质•垂线与直线相交成直角。

•直角的两边分别垂直于同一直线时,它们互相垂直。

(3)如何画垂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定一条直线和一点,要求从该点到直线引垂线的步骤:1.在该点作一条与直线垂直的线段,作为引垂线的一部分。

2.以起点为圆心,作引垂线的另一部分的圆弧,与上一步中的线段相交。

3.连接交点与该点,得到所求垂线。

2. 长方形(1)定义长方形是指有四个顶点,相对的边分别相等,且每个角为直角的四边形。

(2)特征长方形的特征有:•有两组平行的边,并且这两组平行的边相等。

•对角线相等。

(3)绘制长方形绘制长方形的方法:1.给定长方形的长和宽。

2.以其中一条边为一条边,以垂直于它的线段为另一条边,得到矩形。

3.在矩形的对角线上找到它的中点,用它来画长方形的另一条边。

4.去掉矩形部分,得到长方形。

3. 正方形(1)定义正方形是指有四个相等的边,每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2)特征正方形的特征有:•所有边相等。

•对角线相等。

(3)绘制正方形绘制正方形的方法:1.给定正方形的一条边长。

2.以一条边为矩形的一边,以垂直于它的线段为另一条边,得到矩形。

3.在矩形的对角线上找到它的中点,用它来画正方形的另一条边。

4.去掉矩形部分,得到正方形。

三、教学过程:1. 垂线Step 1 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垂直的线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Step 2 教学示范和讲解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和一个点,教学如何画垂线。

当画出垂线时,解释和引导学生了解垂线的基本性质。

Step 3 学生体验和操作学生可以模仿教师的示范,依照所给出的一个点和一条直线,绘制出垂线。

垂线教学设计

垂线教学设计

垂线教学设计垂线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了解两条直线相交(包括垂直)关系的过程。

2.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有一个交点;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含义,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经验。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教具学具:直尺、多媒体课件、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认识相交课件出示课本情景图(P78),提问:仔细观察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预设:①都有角②两根小棒交叉,竹篱笆相互交叉,两条路也交叉。

③无论是两根小棒、两根竹篱笆、十字路口的两条路都有交叉的现象。

)当学生说出①时,追问:为什么每幅图中都能形成角?(预设:都有交叉的线)教师:如果两根小棒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什么图形?(两条直线)教师:因此,两根交叉的小棒可以近似的看做两条直线相交。

(板书:两条直线相交)同样任意两根相交的竹篱笆、十字路口的两条路都可以近似的看做两条直线相交。

下面,老师就用直线画出这些图形。

(课件出示)二、深入探究(一)垂直概念:1、请同学们观察这三幅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预设:1.都相交于一点;2.都有4个角)2、当学生说出相交于一点时,教师指着说:都有一个相交的点,我们把这个点叫做两条直线的交点。

教师强调: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可以组成四个角。

3、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纸片(有三组相交的直线),(课件出示)观察这三个图形,看看两条直线相交组成的角,你能想到什么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

(预设:1.∠1和∠2组成180°……2.角1和角3相等,角2和角4相等3、图3中的4个角都是直角)4、当学生说出预设3时教师引导: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那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图3的4个角是不是直角。

四年级上册数学画垂线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画垂线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画垂线教学反思垂线是学校阶段所学的初步几何学问之一,也是同学最难接收和把握的学问之一。

直线上一点和直线外一点可以用彩色粉笔作点缀,让同学看得更清楚。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四班级上册数学画垂线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四班级上册数学画垂线教学反思一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同学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教育要求之间相冲突,为了学习而设计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动身点,也是归宿。

画垂线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有3点:一是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二是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三是通过画垂线,能发觉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由于设计的教学内容明朗,教学活动中能让同学说一说、动手画一画、动脑想一想,课堂气氛活跃,所以本节课上的比较胜利,但还是有一些瑕疵:1、让同学尝试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用的时间较长,仅仅是让同学结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句话的理解画垂线,部分同学理解力量有限,迟迟无法做出垂线,建议新的教学设计应让同学结合课本例1的演示来完成,学习效果不但会提高,而且还能培育同学的自学力量。

2、彩色粉笔的敏捷运用。

直线上一点和直线外一点可以用彩色粉笔作点缀,让同学看得更清楚。

3、多一些合作学习,练习形式多样化。

同学在自学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时,同桌两个人可以相互看、相互说、相互指导。

在同学学会画垂线后,可以引导同学在对方的本子上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直线外点一点,让其练习做垂线。

做完之后,量给同桌看,让同桌明白是怎样操作的及是否正确,让自己的操作过程也更娴熟。

这是我对本节课教学设计上的一些小细节进行总结、完善,盼望在不断反思时更加完善教学设计,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班级上册数学画垂线教学反思二1、引入新课时,老师从同学的实际动身,关注同学的生活经念和学问基础,从复习有关垂直学问入手,唤起同学的回忆,为新学问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预备。

以此来激发同学的参加爱好,感受由垂线组成图形的法规之美,从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垂线的画法|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垂线的画法|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垂线的画法|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垂线的概念,知道如何画垂线。

2.能够在几何图形中画出垂线。

3.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

二、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垂线。

2.导入新知:从平行线、垂线的特点谈起,引出垂线的概念。

3.讲解垂线的画法,并进行练习。

4.在几何图形中画出垂线,并进行练习。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练习。

6.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进行展示。

三、教学重点1.理解垂线的概念。

2.掌握垂线的画法。

3.能够在几何图形中画出垂线。

四、教学难点1.能否理解垂线的概念。

2.能否掌握垂线的画法。

3.能否在几何图形中画出垂线。

五、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请学生在课前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并预习本节课的垂线概念。

2.导入新知通过引出平行线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垂线的概念,并与平行线进行对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垂线的含义。

3.讲解垂线的画法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垂线的画法,并在黑板上演示。

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与教师一起模仿练习。

4.在几何图形中画出垂线教师通过几何图形,让学生练习在其中画出垂线。

教师可提供几何图形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练习,并适时进行点评。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寻找并画出垂线。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垂线的实际应用场景。

6.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对所画出的垂线进行展示,以此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学生在上课期间表现出了较高的参与度,能够积极思考,理解垂线的概念,并能够熟练掌握垂线的画法。

在课后布置的作业中,也有不少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证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

然而,在讲解垂线的画法方面,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了解上的困难。

为此,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其他的教学方法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垂线的画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垂线
一、我教学的此次课自己最满意的是:层次清楚,步步扎牢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基础,这样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和认知。

“距离”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部分知识,在过直线外一点到直线连接的线段的图形,我在设计时先让学生观察、猜测一下哪条线段最短,学生一定会说“线段AC”,教师追问:“为什么?”重点引导说出“因为线段AC是直线的垂线段。

”这样有助于理解距离的概念,理解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距离。

因为这是教学的难点。

二、1.垂直虽然是新知识,但是也比较好理解,但用语言恰当的表达出来有难度。

在做练习一的时候,要想准确地说出答案,就要求学生组织好语言。

例如可以说“长线和短线是互相垂直的。

2.我预设教学“距离”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理解不清,尤其是对“垂直线段的长度”有难度。

但是,意想不到的是通过做练习第二题学生都能理解的到位。

留在头脑里的印象还很深刻。

三、我觉得自己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明确方向。

首先,课堂语言必须要做到简练、明确,不拖泥带水,使学生在准确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去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其次,教学思路是关键,这是一堂课好坏的关键所在。

我必须备好课,体现出明确的思维、思路,为学生的理解做好铺垫,使学生水到渠成的有所收获,自然的接受新知;再次,可好课的同时,也要备好学生,这样才能融为一体,使孩子们的才智得以施展,充分的调到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