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的意思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的意思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的意思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
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译文及注释】译文汉中是汉朝开创帝业的地方,问:这个地方是否就是当时的汉中?想当年攻占三秦土地,高祖刘邦乘胜东进,去争夺天下与项羽一决雌雄。
追回逃跑的韩信拜他为大将这样尊重人才的事,现在难以见到,只有那满眼破碎的山河令人泪下沾衣。
落日中,任凭西方金人侵扰不止,朝廷边塞的战马白白地体壮膘肥。
您就像那得了书的张良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如今去西方兴元不过是小试身手。
我备下这简单的饯行酒,你就要匆忙上路,仪仗队里的旌旗飘满了离愁。
你想念我的时候,回头看,秋江上天光水影征雁啁啾次第飞。
怎么能够让车轮长出四只角把行人强留,禁不起相思别恨衣带渐宽人渐瘦。
注释⑴汉中开汉业:指刘邦以汉中为基础,开创了汉王朝的帝业。
⑵剑指三秦: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i即雍、塞、翟三国地。
《汉书·高帝纪》:(韩信)因陈羽可图、三秦易并之计,汉王大悦,遂听信策,部署诸将。
……五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
雍王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汉王遂定雍地。
……秋八月,……塞王欣、翟王翳皆降汉。
⑶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
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古诗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翻译赏析
古诗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翻译赏析《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前言】《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这首词为作者送别友人而作,词中写的不是一般的祝贺和惜别,而是立足于国家兴亡的高度,运用大量典故并采用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抨击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妥协投降的错误政策,抒发作者追求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
【注释】⑴汉中开汉业:指刘邦以汉中为基础,开创了汉王朝的帝业⑵剑指三秦: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I即雍、塞、翟三国地。
⑶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有将帅之才,初投奔刘邦而不被重用,一怒而去。
萧何连夜追回韩信,力荐于刘邦,刘邦便拜韩信为将,成就灭楚兴汉的大业。
⑷今不见:讽刺南宋统治者不重用抗金爱国人才。
⑸山川满目泪沾衣:初唐诗人李峤《汾阴行》一诗的原句。
⑹胡尘:金人的军马扬起的尘土。
⑺西风:秋风。
塞马:边马。
⑻一编书:《史记·留候世家》载张良年少过下邳圯桥,遇老人赠《太公兵法》,称读此书能为“王者师”。
此以张良故事勉励张坚为国立功。
⑼小试:略试才能。
征西:指西去帅兴元。
⑽草草离筵:杯盘草草,表示酒席不丰盛。
⑾旌旗:指张仲固的随行仪仗。
⑿江涵秋影雁初飞:语出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中。
涵:沉浸⒀车轮四角: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
”盼望车子开不动把行人留下来的意思⒁带减腰围:因为思念友人,身体逐渐消瘦,腰围渐细,衣带日宽。
《古诗》“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之意。
【翻译】汉中是汉朝开创帝业的地方,问:这个地方是否就是当时的汉中?想当年攻占三秦土地,高祖刘邦乘胜东进,去争夺天下与项羽一决雌雄。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故答案为:⑴B;⑵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①杜甫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岭猿霜外宿,江鸟夜深飞。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
烟尘绕阊阖②,白首壮心违。
【注释】①此诗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军阀混战,外族入侵。
②阊阖:阊阖门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后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晚间卧闻城里钟声,系舟城下,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场景相似。
B.第三、四句表面上写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的茫然之情。
C.最后四句转向描写人的活动,明月清辉,归舟晚唱,诗人沉醉其中,但还未得尽兴欣赏,疾去的轻舟就将他带走了。
D.本诗视听交错,悠远的晚钟,动人的渔歌,苍茫的云水,皎洁的月光,给读者留下绵绵不尽的情思。
(2)此诗中有对渔歌的描写,《琵琶行》中有对乐声的描写,两首诗对音乐的描写有哪些相通之处?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
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
“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原早秋①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②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
这年夏季,诗人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
②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季节。
从律诗的结构来看,这一联是起,以写景起头,是诗歌创作常见模式。
B. 颔联中“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处指秋霜很浓。
“塞”指边塞,“河”指黄河。
此联直接描写了太原的自然气候。
C. 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递进,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D. 诗人虽心绪不高,而此诗格调自高,且带边塞诗之雄健。
后半写怀归之意,意重而不觉其重,语直而不觉其直。
(2)本诗尾联颇受称道,尤其“悠悠”二字更佳,请赏析其妙处。
【答案】(1)C(2)①“悠悠”本是忧郁的意思,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
联系“思归若汾水”来看,“悠悠”也有绵延不断的意思。
②这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以水喻情。
大意是说,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
③为了强调自己的“思归”之情的深远,通过日夜不停的汾河水不停流淌,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
【解析】【分析】(1)C项,“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分析错误。
颈联从上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
故选C。
(2)此题注意从“比喻的修辞手法”“叠词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分析。
2020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诗句作用题(附答案解析)
2020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诗句作用题(附答案解析)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诗句作用题(附答案解析)1、(2019·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小题。
(9分)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答: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1)~(2)。
(9分)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①(唐)刘长卿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①刘长卿曾因刚而犯上,囚禁狱中,后遇赦,贬为潘州南巴(广东茂名)尉,旋即移睦州(浙江淳安)司马。
此诗作于他将往睦州,在江州告别薛六、柳八两位朋友之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承优诏”,看似美称皇恩浩荡,实际是用春秋笔法,以微言寄讽意,包含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激不平。
B.“醉歌”,是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
前面冠以“空知”二字,则更是将苦情暗暗向深层推进了一层。
C.颈联写出作者情感变化,他努力想从萧瑟感中振作,但顾影观照自己满头白发,又跌落到无奈的伤感中。
D.尾联关合“别”的主题,主要写出薛柳二人告诫诗人要小心江上风波的殷殷叮嘱,足见情意真挚。
(2)赏析本诗颔联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和在结构安排上的作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辛弃疾写的豪放词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词牌名:水龙吟|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写的豪放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辛弃疾写的豪放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词牌名:木兰花慢|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词牌名:破阵子|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词牌名:西江月|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时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3. 同情人民地疾苦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1. 建功立业的渴望2. 保家卫国的决心3. 报国无门的悲伤4. 山河沦丧的痛苦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1. 羁旅思乡之情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3. 边塞思乡之情4. 闺中怀人之情●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生活杂感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 昔盛今衰的感慨3. 借古讽今的情怀4. 青春易逝的感伤5. 仕途失意的苦闷6. 告慰平生的喜悦二.六种答题模式:(一)分析意境型: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2. 答题步骤:① 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②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
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
② 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
③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分析技巧型:1.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2. 答题步骤:① 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 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
③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新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1)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尾犯·寒夜蒋捷①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②,灯晕明灭。
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
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
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
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样豪杰。
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铁。
是非梦、无痕堪忆,似双瞳、缤纷翠缬。
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
【注释】①蒋捷:南宋词人。
南宋亡,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②王敦酒后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深受感动,用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1)词的下阕,首句化用了________(人名)的典故,结句的“梅花”是词人________的象征。
(2)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本词在抒情方面的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黄庭坚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
青骢宝勒,绿沉金锁,曾瞻天仗。
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
①况当年定计,昭陵②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
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
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
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③。
【注】①“青骢宝勒……合宫陪享”这几句是讲曹彬(曹伯达曾祖)平定江南,其子曹玮、曹璨等屡破西羌契丹事。
②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代指仁宗。
③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汉家戚里生飞将”一句总领上片,巧妙地夸耀了黔州太守曹伯达的高贵出身。
B.上片回顾往事,写曹伯达家族功勋卓著,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
C.下片“暂淹留、莫辜清赏”表达出词人对曹伯达的勉励,希望他不要辜负朝廷恩遇。
D.下片承接上片铺陈的手法,“虚弦落雁”“拂云惊浪”等句极力赞扬曹伯达年少有为。
(2)本词结尾“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解读辛弃疾的送别词
20079-9,]号上自刊又放费科解读辛弃疾的送别词谭小琴(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1)摘要:一睐慨悲昂的家国之思、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怨、缠绵温润的人间真情是辛弃疾送别词的主旋律。
正是这种悲壮、凝重又不失温情,使辛弃疾的婉约词添了几分豪迈风格。
关键词:辛弃疾送别词昂扬温润辛弃痪是宋代词坛上最著名的豪放派爱国词人.其词如“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词曲类》).素以慷慨悲歌,豪迈激越而著称,赢得了当时和后代的高度评价。
然而,对于题材多样、内容繁富、风姿各异的629首稼轩词(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若仅仅用“豪放”二字笼统概括其风格,未免失之偏颇。
任何一个大作家,除了有自己特别擅长的艺术风格之外,往往又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特色。
范开《稼轩词序》将其与东坡相比。
给出如是评价:“其间固有清而丽、婉而妩媚,此又坡词之所无,而公词之所独也。
”纵观辛诃创作.主体是“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刘克庄《辛稼轩集序》),他将豪放词发挥到了极致,唱响r悲壮淋漓的时代最强音。
但有不少作品写得情致缠绵、词意婉约,有的更突破了豪放与婉约的界限.将豪放与婉约熔于一炉,悲昂之中有怨愤.温情之中藏悲苦.他的送别词可以说正是这种情感的集中表现。
根据范进军先生著作《稼轩词研究》(延边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列送别词69首,细析之.既有高瞻远瞩、抒寄深沉浩茫忧国憨思之作,亦有想象丰富、洒脱豪逸的勉志之作,还有情深意厚、表达缠绵相思的苦怨之作.值得我们深究。
一、“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_慷慨悲昂的家国之思作为具有强烈爱国意识的斗士.辛弃疾抗击金人、收复失地的主张遭到当权者妒忌排斥.他长期被朝廷闲置于乡间.终12在游山玩水、纵酒填词中消磨时光。
虽然对现实充满了怨恨.但他抗金复国的理想一直没有破灭。
不管是闱怨情愁、离合悲欢,还是登高吟唱、赠答应和.其清婉谢风中依然透出悲昂浩荡之气。
辛弃疾《木兰花慢 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②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③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⑤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⑥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⑦【注释】①张仲固:名坚,作者之友。
帅:宋代地方军政长官的通称;这里作动词用,指去做地方长官。
兴元:宋代府名,治今陕西汉中市。
②“汉中”三句:秦朝灭亡后,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管辖今陕西汉中及四川部分地区。
后来刘邦以这块封地为基地,东向伐楚,终于打败项羽,成就了帝业。
③“想剑指”三句:指刘邦占领三秦地区的事。
秦亡后,项羽分原秦国之地为三部分,分封给秦的三个降将,称为三秦。
后来刘邦东征,先灭掉三秦。
④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事。
韩信初归刘邦,不受重视,愤然逃亡。
萧何得知后,骑马连夜将韩信追回。
后来刘邦采纳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终成大业。
“山川”句:用唐·李峤《汾阴行》诗的成句。
⑤“一编”句:典出《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圮上,有一老父,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旦曰,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征西:指张坚西去兴元府就职。
⑥江涵秋影雁初飞:用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的成句。
⑦车轮四角:车轮长了“角”就不能走了,这是表达挽留人的愿望。
唐·陆龟蒙《古意》诗:“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栖托。
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
”带减腰围:喻消瘦。
《梁书·昭明太子传》说:萧统“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削过半。
”形容萧统因劳累而消瘦。
稼轩语本于此。
【译文】汉中是刘邦开创帝业的基地,那老地方是不是就在兴元府这里?想当年他挥剑直取三秦,一战就夺取了关中的土地。
这位君王兴高采烈,乘胜前进终于东归。
萧何在此地追回了出走的韩信,这种爱才的事情如今已无踪迹。
夏日田园杂兴写作文
夏日田园杂兴写作文. 此组诗共十二首,这里选取第一首、第七首和第九首进行赏析。
其一:“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蜒蛱蝶飞。
”这首诗的大意是: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已长肥了。
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
正午时分,太阳高高在上,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
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过。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其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的大意是: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微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
前两句写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
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景,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喜爱。
全诗有概述,有特写,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乡村男女老少参加劳动的情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2] 其九:“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这里描述的是一个农家孩子,在自家门口义务招待过路行人的情景,用的是自己的口吻。
诗中是这样描述的:烈日当空,尘土飞扬。
村边大路上,艰难地走来了一位行人,浑浊的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污染了他的面颊。
天太热了。
“快来歇一会儿吧!”小东道主热情的招呼着,从柳树下的大圆石上跳下来,请客人坐在上面休息休息。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原文、赏析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原文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
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张仲固:张坚字仲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洞仙歌赵鼎①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
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
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
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
奈此九回肠②,万斛清愁,人何处、逖如天样。
纵陇水秦云③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注释】①起鼎:南宋抗战名臣,遭秦桧谗言被貶,后绝食而死。
此词就是他谪居时所作。
②九回肠:喻愁极多。
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曰而九回。
”③陇水秦云:“陇水”和“秦云”本指陇头之水和秦岭之云这些环绕故都长安的山川云雾,词人在这里用来暗指那些昏庸无能的朝中奸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集中写了独酌、悲吟、孤卧三个生活细节,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时光难度的悲吟。
B.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词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自己被贬谪此地孤苦伶仃的苦闷之情。
C. “可怜窗外竹”三句,既是景语,更是情语。
从“可怜”、“不怕”、“弄”等用语看来,词人含蓄地赞颂了竹子耐严寒的品质,以寄托诗人的情操。
D. 上片以行动描写为主,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深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渴望回归故土,一心报国的满腔忠贞之情。
(2)请对这首词中运用的最突出的手法“赋”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按时间顺序从空山雨过,独饮无绪,悲吟断须,孤衾独卧,一直写到夜阑不寐,闻风吹竹,一怀愁绪,梦寻旧乡。
这样词人写出了一个凄凉人难度凄凉夜的全过程,真实感人。
②描写细腻有层次,上片三个连续性的细节描写,下片先是景物描写,后是心理描写,描写层层深入,而且每一种描写都作了精细的刻画。
如月色、悲吟反衬无人与之共赏良辰美景,以拈断霜须表明悲吟的深切,以“万斛清愁”形容愁恨之多,以“邈如天样” 以形容朝廷之远,以“陇水秦云”暗指秦桧一类掌权奸臣等。
【解析】【分析】(1)D项,“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错,应是先景物描写,后心理描写。
飞花令之送别
飞花令之送别1. 关于送别的诗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35303461.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和翻译译文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和翻译译文《《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和翻译译文《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和翻译原文: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早晨的细雨,湿润了路上轻微的浮尘,客舍旁边一片青翠,嫩柳色绿清新。
劝您再喝完一杯酒,向西出了阳关,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2、《宋史·滕元发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宋史·滕元发传》原文及翻译(二)宋史原文:滕元发,初名甫,字达道,东阳人。
性豪隽慷慨,不拘小节。
九岁能赋诗,范仲淹见而奇之。
举进士,廷试第三,授大理评事、通判湖州。
孙沔守杭,见而异之,曰:“奇才也,后当为贤将。
”授以治剧守边之略。
召试,为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
进知制诰、知谏院。
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君子无党,辟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
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神宗以为名言。
知谏院。
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
”拜御史中丞。
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
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
”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
京师郡国地震,元发上疏指陈致灾之由,大臣不悦,出知秦州。
神宗曰:“秦州,非朕意也。
”留不遣。
馆伴契丹使杨兴公,开怀与之语,兴公感动,将去,泣之而别。
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
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在草间住宿)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
”瘗死食饥,除田租,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
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
《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原文及注释(5篇材料)
《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原文及注释(5篇材料)第一篇:《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原文及注释《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原文作者:唐·岑参送客飞鸟外,城头楼最高。
樽前遇风雨,窗里动波涛。
谒帝向金殿,随身唯宝刀。
相思灞陵月,只有梦偏劳。
《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注释①宝应元年(762)冬作于陕州。
陕州:治所在今河南陕县。
月城:大城外用以障蔽城门的半圆形小城。
判官:节度使僚佐。
②外:犹“上”。
③“窗里”句:陕州北临黄河,故云。
④灞陵:在唐长安东郊。
⑤“只有”句:谓己只能在梦中归京。
第二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注释、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注释、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注释、赏析1原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难着一作: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及注释: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注释⑴武判官:名不详。
判官,官职名。
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⑵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⑶胡天:指塞北的天空。
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⑷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
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战友离别的诗句
战友离别的诗句导读:导语:战友是指现役军人或退伍军人相互之间的称呼。
文革时期的串联红卫兵、同一阵营的造反派也互称战友。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战友离别的诗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1、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剑指三秦:指刘邦占领三秦事。
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事。
一编书是帝王师:《史留侯列传》载张良在下邳圯(移)上老父出一遍书《太公兵法》示张良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 小试去征西谓,张仲固西行任兴元帅只是小试其技。
车轮四角,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
"指盼望车子把行人留下的意思。
带减腰围,《古诗》:"思君令人老,衣带日已缓。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
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
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胡寅《酒边词序》:"词曲者,古乐府之未造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编书是帝王师。
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
满旌旗的意思
“一编书是帝王师。
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木兰花慢·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其古诗全文如下: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
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⑻一编书:《史记·留候世家》: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⑼小试:略试才能。
征西:指西去帅兴元。
⑽草草离筵:杯盘草草,表示酒席不丰盛。
⑾旌旗:指张仲固的随行仪仗。
⑿江涵秋影雁初飞:语出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涵:沉浸。
⒀车轮四角:陆龟蒙《古意》:“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栖托。
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
”盼望车子开不动把行人留下来的意思。
⒁带减腰围:因为思念友人,身体逐渐消瘦,腰围渐细,衣带日宽。
《古诗》“相去日以远,衣
带日以缓”之意。
【翻译】汉中是汉朝开创帝业的地方,问:这个地方是否就是当时的汉中?想当年攻占三秦土地,高祖刘邦乘胜东进,去争夺天下与项羽一决雌雄。
追回逃跑的韩信拜他为大将这样尊重人才的事,现在难以见到,只有那满眼破碎的山河令人泪下沾衣。
落日中,任凭西方金人侵扰不止,秋天朝廷边塞的战马白白地体壮膘肥。
您就像那得了书的张良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如今去西方兴元不过是小试身手。
我备下这简单的饯行酒,你就要匆忙上路,仪仗队里的旌旗飘满了离愁。
你想念我的时候,回头看,秋江上天光水影征雁啁啾次第飞。
怎么能够让车轮长出四只角把行人强留,禁不起相思别恨衣带渐宽人渐瘦。
【翻译】下阕开头“一编书是帝王师”,用张良佐汉的故事,与篇首回应。
下句“小试”二字微讽。
既是“帝王师”,为什么不大用,而只“小试”呢?但又是双解。
小试之后,必有大用。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词人心中对友人的不舍随着分别时刻的临近而越来越深。
以“更”字领起,纵笔直抒,沉恨离愁,尽吐纸上,充分揭示出别离时的愁苦心境。
“愁满旌旗”一句,言无知的旌旗也会染上他俩的别愁,写离情最独到。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作者当时也已经接受改任知隆兴府,兼江南西路安抚使之命,很快就要去江西赴任。
当张仲固抵达汉中,回首思念今日为他践行的人时,辛弃疾早已离开此地,到达南昌了。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离别在即,词人满腹离愁无法化解,真希望车轮能在一夜之间生出四角,使张仲固因无法离开而多停留几日,可是这又怎么可能呢?分别之后,思念定会让作者
变得更加消瘦。
以上两句,一句从对方思念自己着笔,以“江涵秋影雁初飞”的成句,写孤独的友人望雁寄情之貌,寓情于景;一句从自己思念友人出发,以“车轮四角”写留别苦情,“带减腰围”写别后相思。
本篇结构颇为紧凑。
例如上片只有两层意思,其问以“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过渡,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这样,就使怀古与伤今浑然联成一体,可以全面地表达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
下片在结构安排上也有相似之处,即从张仲同写起,以“回首处”二句过渡,接写作者的愁怀。
其次,本篇语言也颇为精练(这包括运用古人的现成诗句)。
例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翻出新意,一扫原诗物是人非、富贵易失的消极情绪,用来描绘爱国志士目睹故国山川、热泪纵横的情景,恰到好处,足见作者驾驭语言的高度能力。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