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环刺螠
单环刺螠
生态分布
单环刺螠在海洋中分布很广,垂直分布可达m的超深渊底,自寒带至热带海都有生长,但我国仅渤海湾出产。 单环刺螠在山东境内主要分布在:烟台、威海、青岛等地沿海的海滩或岩石缝中。所以山东胶东地区是我国单环 刺螠的最大产地。也有报道称在福建厦门海域也有单环刺螠的发现。
生活习性
单环刺螠为杂食动物,多以泥沙中腐烂的有机物,小型底栖为食。
胚胎孵化
在较大培育水体(mL)中,单环刺螠孵化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4.1~30.0℃,最适温度为27.2。适宜pH范围为 6.96~9.01,最适pH为8.02。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单环刺螠的胚胎发育速度随水温升高而加快,有明显的正相 关性。对比单环刺螠在生长发育的初始阶段与成体阶段,其幼虫孵化时期对温度和pH的适应能力均要弱一些。这 是由于单环刺螠随着发育到成体,机体功能已经完善和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变的更强。因此,单环刺螠的 胚胎发育阶段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尤其严苛,做好受精与孵化阶段的水质管理,为胚胎发育提供适宜 的环境条件是做好单环刺螠苗种繁育工作的前提。
主要价值
单环刺螠(22张)
食用价值
单环刺螠个体肥大,肉味鲜美,体壁肌富含蛋白质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自古以来,在我国、日本和朝鲜 沿海均作为名贵的海鲜食品,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人们的传统做法只食用其体壁,而废弃内脏,菜肴俗称海肠子。 但有研究发现,单环刺螠废弃内脏蛋白质含量为18.25%,脂肪含量为0.12%,总糖含量为4.09%而且含有丰富的Ca、 Mg、Fe、Zn等元素;也含有丰富的EPA、DHA和DPA。
在中国,海肠是鲁菜中的重要原料,它的烹调方法也很多,用海肠子配以头刀韭菜制作的“韭菜海肠”是胶 东名菜,此外“干海肠”、“氽海肠汤”、“肉末海肠”等都是很有地方特色的菜肴。鲜海肠子还可调制水饺、 包子馅等。尤其是“韭菜炒海肠”,韭菜籽和海肠含有人体所需VE等多种微量元素。
单环刺螠人工育苗技术要点
洋 学
发育,成熟后才进入肾管,故可直
六、变态附着及稚螠培育
院
接解剖剪取充满生殖细胞的肾管,
采用沙质底质附着培育。取海
264005
来获得成熟精卵。单环刺螠外形上 滩洁净无污染的细沙,用 60 目筛绢
难辨雌雄,但雌性肾管为黄色,雄 过滤,淡水漂洗消毒备用。将细沙
技
红
养车间,育苗用水须暗沉淀并有二 3011,日投饵量 4000cell/mL,分 2
梅
级砂滤。
次投喂。之后投喂量需依据水色和幼
术
二、亲螠的选择与暂养
虫饱胃程度从2万cell/mL~3万cell/mL
单环刺螠雌雄异体,繁殖期为 逐渐加大到 5万 cell/mL~7万cell/mL,
车
4 月 ~5 月(水温 9℃~12℃),性成熟 每日投喂 2 次 ~3 次,以混合投喂效
要
最小个体体长 7cm(体重约 20g)。亲 果较好。前期每天换水两次,每次换
育
螠的选择时间为 4 月下旬,于产地 全量的 1/2;后期每天换水一次,每
现场选择体长 5cm~20cm,无机械损 次换全量的 2/3。根据池底的情况,
点
伤,体形正常的个体。亲螠暂养密 每隔 2 天 ~3 天清底一次,每隔 6 天
性为乳白色,解剖后一目了然。将 铺于池底,厚度 0.5cm~1cm。幼虫
剪取的雌性肾管直接放入孵化池中以 经 35 天 ~40 天的培育,幼虫开始下
便卵自动溢出,雄性肾管放入一个 沉变态,此时将幼虫移入铺沙的培
装有干净海水的水桶中。当孵化池 育地中,5 天 ~8 天可附着完毕。稚
中卵的密度达到 150 个 /mL 以上时, 螠的培育密度以 50 万 /m2 左右为宜,
海肠是什么
海肠是什么关于《海肠是什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你是不是听过海肠这类东西呢,海肠是俗称,真实的姓名称为单环刺螠,海肠归属于螠虫小动物门的小动物。
海肠的样子是长圆柱形,海肠归属于是软体动物,看上去软乎乎的,的身上沒有毛边,海肠的色调是浅黄色。
海肠相貌很象海叁,并且海肠的营养成分实际上也不会比海叁差是多少的。
海肠的长大约是一百到三百mm,宽大约是二十五到二十七mm,海肠的表皮布满大小不一的颗粒状,海肠一般在乌克兰和北朝鲜,日本国及其在我国莱州湾等地区能看到,海肠的营养成分十分高,非常值得我们关心。
单环刺螠和别的刺螠属的微生物一样,是日常生活海边潮间带泥性底泥或珊瑚礁区中的管形螠虫小动物,关键遍布在江海、渤海湾沿岸地区的蓬莱县、烟台市等地。
单环刺螠的周期性很高,仅有在春季大风大浪大时才可以捕得。
单环刺螠的洞窟为U字型,洞边呈烟筒状。
单环刺螠身型肥厚,人体前端开发具一长吻用以寻食;具有延展性,可伸展至一米以上,运用其粘性粘着底端的动物或有机化学颗粒物,因为吻部出外寻食而非常容易被海鸟啄食,而再生性极强。
栖居于泥滩的单环刺螠有非常好的潜沙工作能力,人体能潜到40公分以上。
单环刺螠对硫酸盐有极强的承受与祛毒工作能力,也因而被作为沿海地区硫酸盐新陈代谢有关科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单环刺螠在山东省地区关键遍布在:烟台市、青岛市等地沿海地区的泥滩或岩层缝中。
山东省胶东地区是在我国单环刺螠的较大原产地。
也是有报导称在福建省厦门市水域也是有单环刺螠的发觉。
它个人肥厚,肉味美味,体壁肌含有蛋白和多种多样身体必须氨基酸。
从古至今,在中国、日本国和北朝鲜沿海地区均做为珍贵的海货食品,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大家的传统式作法只服用其体壁,而废料内脏器官,菜式别名海肠子。
但有研究发现,单环刺螠废料内脏器官蛋白质含量为18.25% ,脂肪率为0.12%,总糖成分为4.09%并且带有丰富多彩的Ca、Mg、Fe、Zn等原素;也带有丰富多彩的EPA、DHA 和DPA 。
单环刺螠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
单环刺螠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单环刺螠(学名:Aphis gossypii Glover)是一种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重要农业害虫,主要危害瓜类、豆科、茄科等植物。
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叶片黄化、卷曲、变形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给农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地控制单环刺螠的危害,人工育苗技术应运而生。
单环刺螠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是指利用人工手段,在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大规模地培育单环刺螠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单环刺螠的数量,减轻其危害程度,保护作物的生长。
下面,将从人工育苗技术的操作方法、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人工育苗技术的操作方法1. 确定育苗场地:选择通风、采光好、温度适宜的场地,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积水和潮湿。
2. 制作育苗器具:根据规模化人工育苗的需求,制作适用的人工育苗器具,比如支架、温室等。
要进行器具的消毒工作,防止病虫害的侵害。
3. 选择优质种源:在育苗的过程中,选择健康、活跃的单环刺螠种源,以保证育苗的效果。
4. 控制温度和湿度:根据单环刺螠的生长习性,控制育苗场地的温度和湿度,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5. 提供适宜的饲料:给单环刺螠提供适宜的饲料,比如瓜类、豆科等植物的嫩叶,保证其正常生长和繁殖。
6. 定期清理和消毒:定期对育苗器具和育苗场地进行清理和消毒工作,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和侵害。
通过以上操作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单环刺螠规模化人工育苗,为其有效的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的技术优势1. 可控性强: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可以在一个受控的环境中进行,可以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保证育苗效果。
2. 灵活性高:育苗器具和育苗场地的搭建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变化,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3. 成本较低:相比于化学药剂喷洒等传统防治方式,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成本较低,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 高效性: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地培育单环刺螠,可以快速地控制其数量。
单环刺螠幼螠生态化人工培育技术
单环刺螠俗名海肠、海肠子,属于螠虫动物门、螠纲、无管螠目、刺螠科、刺螠属。
单环刺螠和其他刺螠属的生物一样,是生活在海边潮间带泥性底质或珊瑚礁区中的管状螠虫动物,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沿岸,喜栖息于泥沙岸潮间带下区和潮下带浅水区泥沙中。
单环刺螠的季节性很强,只有在春天风浪大时才能捕到。
单环刺螠的洞穴为“U”形,洞口呈烟囱状。
单环刺螠体形肥大,身体前端具一长吻用于觅食;其极具弹性,可伸长,利用其黏性黏附底部的小动物或有机颗粒。
单环刺螠的长吻在外觅食易被海鸟啄食而再生性极强。
栖息于泥滩的单环刺螠有很好的潜沙能力,身体能潜到深40厘米以上。
单环刺螠对水质耐受力较强,水温在-2~31℃均能存活,8~26℃条件下生长较好;生存盐度为15~36;能耐受pH 4.5~9.5,适宜pH为7.5~8.5;溶氧高于1.14毫克/升的条件下能正常生活,对低溶氧忍耐力较强,溶氧为0.34~0.45毫克/升时可忍耐46小时以上。
单环刺螠对海水中有害物质硫化物有较强的耐受与解毒能力,可对调节水质、缓解海洋污染起到一定的作用。
单环刺螠为滤食性,以水层中悬浮性颗粒为食,对食物颗粒无选择性。
目前我国已成功进行了单环刺螠人工培育苗种和室内养殖的初步研究,正在开展产业化养殖开发实验。
单环刺螠幼苗放养时间为6月,在传统养殖中人们往往采用大量换水的方式进行养殖。
现在养殖采用了互利共生的生态方式和人工配合饲料来增加其生长速度以缩短养殖期,可以在4个月幼螠养殖期换水量不超过100%,这样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
笔者在辽宁盘锦市大洼区三角洲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实验养殖基地采用全程微生态养殖的方式进行养殖,养殖水体800米3,养殖全过程补水量不超过100%。
养殖总产量为1378千克。
单环刺螠规格为1400~2000头/千克,最高产量2.6千克/米2,平均1.9千克/米2。
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一、前期准备1.苗种来源根据刺螠室内养殖要求,选择辽宁、山东、河北地区的种螠在盘锦进行人工繁殖。
单环刺螠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
单环刺螠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单环刺螠是一种重要的蚕种资源,具有耐寒、耐病、耐贫瘠等优点,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蚕种资源之一。
在单环刺螠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方面的应用,对推动中国蚕桑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单环刺螠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的相关内容,包括育苗环境、育苗方法、育苗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一、育苗环境单环刺螠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需要搭建适宜的育苗环境,以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选择育苗的场地应该具备充足的阳光照射,保持通风良好,同时要具备一定的遮阴设施,以避免过强的阳光直射蚕种。
育苗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和光照都要能够满足蚕种的生长需求。
一般而言,育苗环境的温度要保持在25-28摄氏度之间,湿度要保持在70%-80%之间,光照要充足但不能过强。
还要避免育苗环境中存在有害的气体或化学物质,以保证蚕种的健康成长。
二、育苗方法单环刺螠的规模化人工育苗方法主要包括饲养箱育苗和网箱育苗两种。
饲养箱育苗是将单环刺螠苗桑种在适宜的饲养箱中,通过人工投喂桑叶或人工灌溉饲料,以促进单环刺螠的生长发育。
网箱育苗是将单环刺螠苗桑装在适宜的网箱中,通过网箱中的喷水系统自动喷洒桑叶,以促进单环刺螠的生长发育。
这两种育苗方法各有优劣,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育苗方式。
三、育苗管理在进行单环刺螠规模化人工育苗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育苗管理,以保证单环刺螠的生长发育。
要合理安排饲料的投喂或喷洒,保证蚕种能够获得充足的食物。
要注意定时清理饲养箱或网箱,保持育苗环境的清洁卫生。
要及时发现并处理育苗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保证蚕种的健康成长。
要对单环刺螠的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提高单环刺螠的存活率和产量。
四、育苗技术的优势单环刺螠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通过规模化育苗技术,能够提高人工育苗的效率,加快单环刺螠的生长速度,缩短育苗周期,提高生产效益。
规模化育苗技术能够提供稳定的育苗环境,保证蚕种能够获得良好的生长条件,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单环刺螠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
单环刺螠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单环刺螠(Lycium barbarum var. barbarum)是一种世界闻名的中草药植物,据传古代著名医学家神农尝百草时,曾尝到了它的味道,因此也被称作“神农架”。
现代研究表明,单环刺螠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如多种氨基酸、多种矿物质、维生素C等,还具有调节免疫、保肝、降血压、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因此,单环刺螠被广泛用于保健、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需求的提高,单环刺螠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市场价值也有所提升。
然而,在野外自然生长条件下,单环刺螠幼苗的成活率较低,生长速度缓慢,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研究单环刺螠的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成为提高单环刺螠质量和产量的关键问题。
单环刺螠的人工育苗,主要涉及到苗木选种、基质配置、育苗环境控制和管理等方面。
首先,根据单环刺螠的生态特点和种群遗传资料,选择生长健壮、植株高度、叶片颜色和形态等优良的母本选种。
据调查显示,单环刺螠的母本变异程度较大,其生长和发育受到的环境因素较为复杂,因此在选种中应尽量避免以个体表现为主的选择,而是以遗传背景和种质地位为基础的选育。
其次,在基质配置方面,单环刺螠喜欢温暖、干燥和透气的环境,根系发达强壮,喜高pH值的碱性土壤,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
在育苗中,可选用以蛭石、腐熟的园艺土壤、黄沙、腐木屑、泥炭土为主要组成的基质,肥料以有机肥为主,添加适量的速效肥料,以满足单环刺螠的生长和发育需求。
再次,在育苗环境控制方面,有关气温、光照、水分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对单环刺螠的影响较大。
在育苗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育苗房间的维护和管理,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提高育苗质量和成活率。
一般来说,单环刺螠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湿度为50%~70%,光照强度为10000~25000lux。
最后,在育苗管理方面,应注意及时进行通风、喷雾、施肥、修剪和病虫害控制等工作,同时定期对苗木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以保证育苗的顺利进行和成活率的提高。
单环刺螠苗种培育技术规程
单环刺螠苗种培育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人工育苗的环境条件、培育设施、种螠的选择和暂养、授精与孵化、浮游幼体培育、稚螠培育、出池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单环刺螠的苗种培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22213水产养殖术语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36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3术语和定义GB/T2221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环境条件场地选择苗种场应选择无污染源,海、淡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电力充足的地方。
符合GB/T 18407.4和NY 5362的规定要求。
水质条件应符合GB 11607和NY 5052的要求。
5培育设施育苗室室内设遮光帘,空气要流通,防止水温和室温变化太大。
光照500 Lx~1500 Lx,光线柔和均匀。
育苗池池深1.0 m~1.6 m。
单池水容量在20 m3~40 m3。
砂滤池滤料为不同规格砂石,滤层由底层向上分别为卵石、砾石、砂粒、细砂,卵石粒径范围15 mm~20 mm,砾石粒径范围5 mm~10 mm,砂粒粒径范围2 mm~3 mm,细砂粒径范围0.5 mm~1.2 mm。
每层厚度为10 cm~15 cm,细砂层可增至40 cm~60 cm。
饵料培养室饵料培养池与育苗池的体积配比应在1:3~1:4,备有单独的保种室、三级培养池。
充气系统充气系统包括罗茨鼓风机、充气管道、气管和气石等。
充气系统设计应注意充气均匀,充气量便于调节,气石应悬垂,距离池底5 cm~10 cm。
配套设施应具备供电系统、供水系统、升温系统等。
单环刺螠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
单环刺螠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单环刺螠(Radixmaquette)是一种蓝藻类(cyanobacteria)藻类,常见于淡水湖泊和水库中。
它的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并且富含营养物质,被广泛应用于生态修复和水产养殖领域。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的发展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单环刺螠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的方法和应用。
单环刺螠的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需要有合适的培养基。
培养基是提供单环刺螠生长所需养分和条件的介质。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蓝藻培养基和新鲜水培养基。
蓝藻培养基是通过调整各种无机盐和有机物浓度来模拟自然环境中的养分含量。
新鲜水培养基是以纯净的水为基础,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来提供养分。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可以提高单环刺螠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单环刺螠的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需要有适当的光照条件。
光照是单环刺螠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环节。
适当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可以促进单环刺螠的生长和养分积累。
通常,单环刺螠需要每天6-8小时的强光照射,以确保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光照强度也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进行调节,以满足其不同的光合合成需求。
单环刺螠的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需要有合适的温度和pH条件。
温度是单环刺螠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当的温度可以提高其生长速度和养分积累。
一般来说,单环刺螠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摄氏度。
pH条件也需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单环刺螠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7-9。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可以提高单环刺螠的生长率和收益。
单环刺螠的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需要有合适的收获和处理方法。
收获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方式,以避免损失和浪费。
一般来说,单环刺螠的最佳收获时间为其生长到一定密度和营养含量时。
收获方式通常包括机械收获和手动收获两种。
处理时需要注意保持其新鲜度和品质,以延长保存时间和增加商品价值。
总结而言,单环刺螠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充分考虑培养基、光照条件、温度和pH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培养条件和收获处理方法,可以提高单环刺螠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海肠的营养价值
海肠的营养价值海肠,学名为单环刺螠,俗称海肠子、肠子,形状像极了长筒形的肠子,肉质很软,它主要分布在俄罗斯、日本、朝鲜及我国的渤海地区,属于杂食性的水产动物,肉质鲜美,营养价值不低。
一、海肠的营养价值海肠营养价值丰富,当中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蛋白质、氨基酸成分,以及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
以及钙、铁、锌、钾、硒、镁、磷、锰、铜、钠等多种矿物质元素。
另外,当中的含有不少的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硫胺素、烟酸等。
属于一种热量较低、高水分、高蛋白的食品,减肥时适量食用。
二、补充营养海肠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都是一些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尤其是不少优质的蛋白质、以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元素,适当食用有利于促进身体补充所需的营养,维持人体生理功能。
三、增强体质海肠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尤其是锌元素,若是经常适量食用,有利于增强体内的新陈代谢酶活性,可以帮助肌肉生长发育,并且海肠中丰富的蛋白质可以为人体肌肉合成提供原料;还有较多的钙、镁、磷离子,有利于增强骨骼的强度,因此可以增强体质。
美容养颜海肠中含有不少的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比较高,有利于促进肌肤弹性,改善皮肤粗糙,调节肌肤水油平衡;其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和维生素E等成分,同样可以帮助抗击自由基,能够防止自由基损伤细胞导致的细胞衰老,因此食用可以起到一定美容养颜的作用。
四、海肠怎么做好吃韭菜炒海肠材料:海肠,韭菜,小红辣椒,料酒,盐,鸡精,姜。
做法:1、剪开海肠,去除内脏,清洗干净,切半,焯水之后,后用姜汁,料酒腌制15分钟。
2、起锅热油,倒入姜片,辣椒,韭菜,翻炒至韭菜快熟时放海肠进去,加盐,鸡精调味即可。
土豆条炖海肠食材:土豆、海肠、鸡油、葱姜、大料、盐、胡椒粉。
做法:1、洗净土豆,削去外皮,切条备用。
2、起锅热油,爆香葱姜、大料。
3、加入土豆、适量水、鸡汁、盐味、胡椒粉,调好口味。
4、入高压锅压熟后放入海肠,熟后出锅即可。
海肠咖喱饭食材:活鲍鱼、水发香米,海肠,韭菜末,青豆,蛋清,鲍皇汤、清鸡汤、味精、鸡粉、生抽、油咖喱。
海肠
海肠编辑海肠,在胶东渔民中又称“海鸡子”,中文名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俗称海肠,英文名Chinese Penis Fish。
目录1简介2亚洲市场3烹饪指导4历史传说5实用菜谱6营养知识1简介在中国仅渤海湾出产,软乎乎地蠕动,浑身无毛刺,浅黄色。
有些地方人们把它叫做“裸体海参”,海肠不光长得像裸体海参,其营养价值比起海参也不逊色。
但是多年来,人们都把它当作“鱼饵”使用。
真正把它用来制肴不过几十年的历史。
一般人群均能食用,具有温补肝肾、壮阳固精的作用,特别适合男性食用。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黑暗的环境中,轻轻挤压活海肠,海肠会出现绿色的荧光。
海肠属于环节动物,幼体有分节,成体无分节。
2亚洲市场在亚洲,韩国人是最喜欢吃海肠的(개불),但是韩国的产量很低,供不应求,以致于价格是中国的几十倍。
而日本人仍然延续着用海肠做钓饵的传统。
海肠上岸后先倒在自制的筛子上,把质量不好的和受伤的海肠(统称残肠)挑拣出来,过秤出售。
3烹饪指导海肠海肠(6张)必须是活的,用剪刀将海肠两头带刺的部分剪掉,把内脏和血液洗净。
炒时动作要快,以免变老。
在中国,海肠是鲁菜中的重要原料,它的烹调方法也很多,用海肠子配以头刀韭菜制作的“韭菜海肠”是胶东名菜,此外“干海肠”、“氽海肠汤”、“肉末海肠”等都是很有地方特色的菜肴。
鲜海肠子还可调制水饺、包子馅等。
备注:在韩国料理中,多以杀生的烹调方法加工海肠。
再配以新鲜的蔬菜,蘸着香油、食盐等调料食用。
4历史传说相传最初烟台福山人到北京开饭店,只是单枪匹马的在天子脚下闯世界,实在不容易。
“同行是冤家”,当时竞争十分激烈。
王府井大街上并排开着两家饭馆,一家是福山人开的,姓卢,就是后来名震京城的饭店业大老板卢姓的先人;另一家是当地人开的,姓王。
两家的资本差不多,铺面也差不多,都是掌柜的亲自下灶,亲自端菜,兼有经理和伙计的双重身份,与厨师、“堂头”的关系都很好--因为两家雇的都是本乡本土的的人,人们就习惯地简称为“福山馆”和“大名馆”。
单环刺螠
织和厚壁组织构成。
中脉两侧的粗脉与细脉相图5 细脉与脉梢A~C.示梨属叶细脉(A、B)至脉梢(C)的结构的梯度变化(横剖面)D.脉梢的纵剖面(引自E sau等)间纵向排列,并有横向细脉通连。
在粗脉的上、下表皮内方有厚壁组织存在,而细脉处则无。
细脉的维管束鞘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其细胞大,排列整齐,细胞的叶缘体与叶肉细胞的叶缘体同大或更大,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微体等细胞器,此外在维管束鞘周围常有一层径向排列的叶肉细胞,构成“花环”状,这是高光效植物——C4植物的结构特征。
玉米、甘蔗等属之。
经研究发现, C4植物在下列一些科中存在:禾本科、苋科、藜科、菊科、莎草科、大戟科、番杏科、紫茉莉科,马齿苋科和蒺藜科等。
另一种类型的维管束鞘细胞小,所含叶绿体较叶肉细胞中少,有的内层维管束鞘几乎不含叶绿体,细胞器亦少,同时也无叶肉细胞构成的“花环”状结构。
这是低光效植物——C3植物的结构特征。
小麦、大麦、水稻及烟草等植物属之。
单环刺虫益李 诺 宋淑莲 唐永政(山东省烟台大学水产学院 264001) 单环刺虫益(Ur echis unicinctus Von Drasche)俗称“海肠子”,分类上隶属虫益虫动物门Echiurioidea、虫益纲Echiurida、无管虫益目Xenopneusta、刺虫益科U rchidae,是无管虫益目在我国沿海分布的唯一种类。
它个体肥大,肉味鲜美,体壁肌富含蛋白质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自古以来,在我国、日本和朝鲜沿海均作为名贵的海鲜食品,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一种极有养殖开发前景的海洋动物资源。
目前,我国已成功地进行了人工培育苗种的生产性研究,正在开展产业化养殖开发试验。
国外研究已趋向从其体壁、体腔液等部提取生理活性物质。
1 形态构造单环刺虫益形似腊肠(图1),虫体紫红色,长约100~300mm,宽35m m,身体有4处环形缢缩。
体前端为半管状的吻,口位于吻基部中央。
体后端具肛门,肛门周围有环形排列的9~13根尾刚毛。
单环刺螠在海水养殖尾水池塘中的应用
2022.3北方海水养殖以鱼、虾为主,养殖过程中的残饵和养殖动物排泄物形成的污染物排放到尾水池塘后,对池塘水体、底泥等造成污染,使得养殖水体日趋富营养化。
随着国家“环保风暴”升级、养殖污染监管措施的加强,水产养殖亟须探索一种尾水处理新模式,既能生态处理养殖尾水,又能对尾水资源加以利用。
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 )是中国黄渤海沿岸潮间带和潮下带常见的底栖生物,俗称海肠、海肠子,具有广温、广盐性,对低溶氧有较强的耐受力,营穴居。
它属于滤食性动物,对食物颗粒没有选择性,且具有连续摄食的特性。
单环刺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并且经济价值高,可以利用其特有的食性及生物特性进行尾水处理,作为一种海水养殖尾水池塘的经济物种进行养殖。
一、材料与方法1.苗种选择与投放苗种购于河北省乐亭县某养殖场。
选择体质健康、规格整齐的大规格幼螠(离水自然排掉体内积水后平均个体重1.5克)20万只,采用塑料袋加水、充氧,置于保温箱中降温运输。
于5月初投放于30亩尾水池塘。
苗种运至池塘后应先将苗袋放入水中30分钟,待苗袋内外水温基本一致后,打开塑料袋向袋内缓缓加入池水,然后均匀播撒于尾水池塘中。
2.环境条件实验地点在天津长芦汉盐现代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基地。
基地建设8栋温棚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有效养殖水体9000米3,利用附近电厂热源全年实现3茬养成。
单环刺螠投放后养殖时间从5月初至翌年1月初,养殖过程中水温维持在10~30℃,盐度维持在15~35。
二、尾水处理工艺针对养殖基地尾水特点制定尾水处理技术工艺流程,包括尾水缓存处理、沉淀过滤处理和生态处理,具体为:养殖尾水→尾水缓冲池→沉淀过滤池→生物净化池→湿地。
每天换水量40%,养殖尾水经处理后进入湿地,实现“零排放”。
1.尾水缓存处理养殖基地日常尾水通过池内排污管道进入5亩的尾水缓冲池,可保证后续处理单元进水相对稳定,尾水经过缓冲汇集后通过吸污泵抽入沉淀过滤池。
单环刺螠浮游幼体饥饿实验及不可逆生长点的确定
单环刺螠浮游幼体饥饿实验及不可逆生长点的确定文/丁勇 李赟 孙阳 刘彤 陈文博 张赛赛 宋晓阳 陈颖 张玢2020年第10期 /91螠浮游幼体PNR (不可逆点)。
一、材料与方法(一)浮游幼体及培育条件1.初孵浮游幼体来源2019年5月,于大连市金普新区荞麦山海区捕捞种螠,清洗干净表面后解剖,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于孵化池中充气孵化出担轮幼虫。
2.浮游幼体培育条件初孵浮游幼体于80L 圆柱形水桶中培育,砂滤海水,盐度30~31,溶解氧8.4m g /L ~8.9m g /L ,水温18.0℃~19.5℃,pH7.9~8.0。
白天为自然光,光强范围为200lx ~1000lx 。
每天记录水桶内水温,吸底换水一次,换水量50%。
昼夜以微充气饲养。
观察浮游幼体的生活习性及生长发育变化。
3.饵料实验用饵料为新月藻、角毛藻和海洋红酵母,混合投喂。
(二)方法1.浮游幼体饥饿实验取当天孵化担轮幼虫,分别放养于标号为A 、B 、C 的三个80L 的水桶中。
从担轮幼虫开口摄食前一天开始,每天定时往A 水槽中投喂新月藻、角毛藻和海洋红酵母,使水槽中饵料密度保持在正常浓度,作为正常生长担轮幼虫。
B 、C 水槽内不投喂任何饵料,作为饥饿担轮幼虫。
每个水桶的担轮幼虫放养密度为6个/mL ,每个水桶放养总个数48万个。
每天随机分别从A 、B 两个水槽中各取担轮幼虫10个,在显微镜下测量并记录其体长、体高、胃径。
体积在担轮幼虫发育过程中为椭球形。
体积计算公式为:V=(4/3)·π·(R/2)2·L/2,其中R 为体高,L 为体长。
2.初次摄食率和初次摄食强度表1 摄食组和饥饿组单环刺螠浮游幼体测量表注:*表示摄食组浮游幼体和饥饿组浮游幼体差异显著(P <0.05);**表示摄食组浮游幼体和饥饿组浮游幼体差异极显著(P <0.01)日龄体长/μm体高/μm胃径μm摄食组饥饿组摄食组饥饿组摄食组饥饿组0183.57±14.92164.00±15.17151.43±14.35164.00±15.1754.29±6.7343.00±4.471206.88±8.84187.50±33.81171.25±12.75187.50±33.81*86.25±6.4150.63±6.78**2229.38±10.16188.13±13.08*198.13±4.58188.13±13.08**96.88±6.5155.63±7.29**3253.13±5.94195.63±5.63**202.50±4.63195.63±5.63**103.75±9.1660.00±3.78**4271.88±8.43195.00±7.07**208.13±3.72195.00±7.07**105.00±3.7860.63±6.23**5307.50±10.69203.75±21.51**222.50±15.12203.75±21.51**110.00±8.8661.25±10.94**6380.00±17.53213.75±31.93**228.75±17.68213.75±31.93**110.63±3.2063.75±11.57**7406.88±11.32240.00±43.18**254.38±7.29240.00±43.18**118.75±3.5469.38±7.29**8425.63±34.48265.63±16.57**281.88±17.92265.63±16.57**143.75±3.5475.00±5.98**9405.00±10.00268.13±26.72**290.00±11.34268.13±26.72**182.50±13.36100.00±3.78**10390.00±21.21283.75±34.72**266.25±22.16283.75±34.72**169.38±14.25101.88±4.58**11406.88±7.53256.25±39.26**240.63±11.78256.25±39.26**157.50±7.5669.38±7.29**12413.75±28.25215.00±11.02**236.25±11.88215.00±11.02**156.25±4.4369.38±4.17**13391.88±13.61218.75±13.82**220.00±16.90218.75±13.82**154.38±4.1758.13±10.67**14338.13±11.93204.38±4.17**213.13±7.04204.38±4.17**107.50±4.6341.25±2.31**作者单位: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
单环刺螠是什么,怎么吃?
单环刺螠是什么,怎么吃?前言:看本文的时候稍微有点重口味,本文介绍的是食物中最屌丝的高帅富——单环刺螠(传说中的“海鸡子”),老外称它“ The Chinese Penis Fish”,有网友译作中华屌鱼。
(附食用指南)正文:昨天应朋友邀请,坐快艇到他海里的养殖屋坐了坐。
返程的时候遇上几艘渔船,从渔民兄弟手里买点儿海鲜。
一打听,只有海肠,好嘞。
说到这海肠,除了胶东和辽东的部分同学,别的地方可能还真没听说过吧。
我们先来高级一下。
海肠,是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的俗称。
单环刺螠,属于螠虫动物门、异吸目、刺螠科。
这个螠虫动物门,大家可能没怎么听说过,的确,这是一个很小的门,几乎全部是海洋底栖生物。
这螠虫动物门跟蚯蚓所在的环节动物门很接近,但是,体表是没有环节的。
单环刺螠在我国北部沿海,特别是黄渤海里,还是很常见的。
好了,开始屌。
还是拜张劲硕老师指教,这玩意儿的英文名是Chinese Penis Fish,有网友翻译作中华屌鱼。
当然,这太不科学了。
先不说韩国日本也有单环刺螠的分布,而且,甚至生吃这货。
最不科学的是,这哪是鱼嘛。
唯一正确的,只有中间那个词。
好了,话不多说,眼见为实。
尖叫吧!也许有的闽粤一代的朋友可能要说了,这不是沙虫吗?非也,做土笋冻的沙虫是星虫动物门的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或者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
星虫动物门跟螠虫动物门还是比较近的亲戚。
咋吃呢?先得处理一下,先“环切”,单环刺螠的吻部和肛门附近各有一圈刚毛,沿着这两圈刚毛剪断。
氆氇,海肠体腔里含着血红蛋白的体腔液就喷涌而出了,小心喷一身。
“环切”罢了,然后,“撸”。
身体里丝带一样的肾管啊、消化道啊、卵巢啊,都要撸干净。
为啥单说卵巢呢?因为,我们拿到手里的,全部都是海肠姑娘。
其实海肠先生也在你手里,只是。
太小了——螠虫动物门都是性二态的,雄虫特别小,寄生在雌虫体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环刺螠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俗名:海肠、海肠子,属于螠虫动物门(Echiurioidea)、螠纲(Echiurida)、无管螠目(Xenopneusta)、刺螠科(Urchidae)、刺螠属(Urechis)。
分布于俄罗斯、日本、朝鲜和我国渤海湾等,是我国北方沿海泥沙岸潮间带下区及潮下带浅水区底栖生物的常见种,穴居于泥沙,穴道呈“U”形。
海肠不光长得像裸体海参,其营养价值比起海参也不逊色。
它个体肥大,肉味鲜美,体壁肌富含蛋白质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自古以来,在我国、日本和朝鲜沿海均作为名贵的海鲜食品,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一种极有养殖开发前景的海洋动物资源。
目前, 我国已成功地进行了人工培育苗种的生产性研究,正在开展产业化养殖开发试验。
国外研究已趋向从其体壁、体腔液等部提取生理活性物质。
1、外部形态单环刺螠形似腊肠,虫体紫红色,长约100-300mm,宽约25-27mm,身体有4处环形缢缩。
呈长圆筒状,体前部略细,后部顿圆。
体前端为半管状的吻,口位于吻基部中央。
腹刚毛1对,黄褐色,位于口部略后方的腹中线两侧,弯向后方,两刚毛相距约5mm。
腹刚毛后方有2对肾孔,后1对肾孔距离较宽。
体表满布大小不等的皮肤乳突,在腹刚毛附近的乳突呈环状排列,约10环。
体后端具肛门,肛门周围有一圈9-13条褐色尾肛毛,呈单环排列,弯向环外,环的直径约7mm。
虫体腹面中央有一略为下陷的纵沟,内为纵贯全身的腹神经索。
2、内部构造①体壁和体腔:体壁为皮肤肌肉囊。
表皮层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内含腺细胞。
体壁肌由外环肌层、纵肌层和内环肌层以及分成许多束的内斜肌层构成。
表皮层下方及各肌层之间均有一薄层疏松结缔组织。
体壁最内层为体腔膜。
体腔发达,腔内充满体腔液。
体腔液内有大量圆形、褐色的体腔球( 血球),含有血色素,具有血液的功用。
无血管系统。
②呼吸系统:吻部明显退化,但中肠的后端特别膨大,壁薄,有呼吸作用,特化为呼吸器官。
③消化系统:消化道由口、咽、食道、嗉囊、砂囊、胃、中肠、直肠和肛门组成。
消化道长而迂回,为体长的5—10倍。
口下接咽,咽后部膨大成囊状,咽短而壁厚,通过许多肠系膜附着于体壁。
食道细短,下接嗉囊,嗉囊上附有与体壁不相连的肠系膜。
砂囊的黏膜形成明显的环形褶皱。
胃较短,其后端通过发达的肌纤维和胃系膜附着于体后部接近腹神经索右侧的体壁上。
中肠为消化道最长部分,共三个回环,每个回环均由许多固肠肌与体壁相连,中肠背面有纵行的细管为副肠。
中肠末端接直肠,直肠末端膨大为泄殖腔,开口于肛门。
泄殖腔两侧通1对长囊状的肛门囊, 有排泄作用。
直肠末端和肛门囊基部具辐射状排列的固肠肌。
整个消化系统由悬肠肌固着于体腔壁上。
④神经系统:体腔壁腹中线处有一条纵贯体腔的腹神经索,无神经节,呈白色线状,前段在吻处扩展成围咽神经环。
腹神经索两侧发出许多细小的神经分支。
无特殊感觉器官。
⑤排泄系统:体后端的排泄腔生有一对肛门囊,为长囊状盲管,末端尖细,基部与排泄腔相通,囊壁着生许多细小的纤毛漏斗,开口于体腔。
肛门囊的主要功能是排泄。
肾孔2对,位于体腔前端腹面,兼有生殖输出管的功能。
每个肾管向外开口于孔。
⑥生殖系统:雌雄异体,但从外形上难以区分。
体外受精。
肾管基部近肾孔处各有1个螺旋体。
繁殖期肾管内充满成熟的精、卵。
生殖细胞排入体腔液中,待发育成熟后,经肾孔进入肾管中暂存,最后由肾孔排出体外,发育过程经担轮幼虫阶段,幼虫期有分节现象。
3、生殖①繁殖期和生物学最小型:在烟台沿岸海区,其繁殖期为4~5月(水温9~12℃)。
性成熟最小个体体长7cm (体重约20g)。
②生殖腺和生殖细胞发生:单环刺螠生殖腺无一定形态,只是在繁殖季节由体腔膜产生原始生殖细胞,进而分化产生生殖原细胞,生殖原细胞经过增殖形成精( 卵) 母细胞团,离开体腔膜进入体腔游离于体腔液中。
水温6℃时,体腔液内含有许多精( 卵) 原细胞团。
精原细胞团经过增殖、生长、减数分裂、变形形成精子。
卵原细胞团经过增殖、生长、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
成熟的精、卵离开细胞团经体腔液进入肾管。
③怀卵量:在繁殖期,雌性刺螠充满卵细胞的肾管呈橙黄色,雄性刺螠充满精子的肾管呈乳白色。
体重50~60g 的个体,肾管怀卵量达300~500万粒。
④生殖细胞形态:单环刺螠的卵细胞为间黄卵。
成熟卵细胞圆球形,卵径170μm,无色透明,具内、外两层卵膜,多数情况下卵表面具1~3个凹陷。
卵黄少,分布均匀,细胞质富含颗粒,卵核明显。
精子蝌蚪形,具桶状的头部和细长的尾部,全长约50μm。
⑤受精:在繁殖季节,单环刺虫益肾管收缩排放精、卵,精、卵在海水中受精。
受精后约20min,受精膜举起,卵核消失。
1h后出现第一极体,1.33h后出现第二极体。
受精后胚体在卵膜内发育。
4、发育(1)胚胎发育①受精卵:单环刺螠精、卵受精后,卵表面出现受精膜,受精膜与卵膜之间形成明显的围卵腔,卵核消失,围卵腔内出现细微的放射状结构。
随之,出现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
②卵裂:单环刺螠卵裂为完全卵裂等裂。
受精后2h开始第一次卵裂,经过2、4细胞期,3.3h 后进行的第三次卵裂为明显的螺旋卵裂,形成8 个分裂球,排成两层,上下层分裂球大小几乎相等。
4.7h后,形成32细胞期,分裂沟仍清晰可见。
卵裂继续进行,分裂球越来越小,逐渐模糊不清,进入多细胞期。
③囊胚:受精后7.4h发育成囊胚。
单环刺螠囊胚为有腔囊胚,囊胚壁由几乎相等的分裂球构成。
囊胚直径约170μm。
④原肠胚:受精后约10h发育成原肠胚。
原肠形成过程是以单极内长结合外包,植物极半球内陷的形式,结果使植物极半球的细胞群内陷成内胚层。
胚体直径约170μm。
15h后,胚体开始在卵膜内转动。
(2)幼虫发育①担轮幼虫:受精后约23h胚体破卵膜而出,开始浮游生活,发育成早期担轮幼虫。
大小(长×宽)约130μm×49μm,梨形。
身体分上下两半球,腰部有口前纤毛轮。
上半球顶部脑板处有顶纤毛束,下半球后端肛门周围有肛周纤毛轮。
幼虫消化道尚未形成,体内充满油滴。
此时幼虫具趋光性。
受精约48h,幼虫形成弓形肠管。
口位于口前纤毛轮下方,肛门开口于下半球的后端。
顶纤毛束消失。
幼虫肌发达。
肛窝附近出现两个中胚层带。
中胚层带前方有1对原肾管。
上半球前区和下半球肛门周围的体表密布短纤毛。
虫体大小约182μm×150μm。
在水温16~23℃的条件下,16天后发育成后期担轮幼虫,幼虫大小约560μm×360μm。
下腹出现1对腹棘。
腹棘由1对附着在体腔内壁上的牵引肌牵引,牵引肌伸缩可使腹棘缩入或伸出体壁内、外。
肛门前方出现肛前纤毛轮。
②体节幼虫:担轮幼虫下半球迅速变长,并出现分节现象,发育成体节幼虫。
最后,变长的下半球形成12个体节,肛前纤毛轮消失,消化道变细变长,体腔内出现体腔球。
幼虫仍在水中营浮游生活,此时幼虫大小大小约909μm×202μm。
③蠕虫状幼虫:受精后25天,幼虫由浮游生活下沉水底转入底栖生活。
此时幼虫体长约2mm,蠕虫状。
上半球开始退化变小,口前纤毛轮消失。
下半球继续伸长,体节消失,变成躯干部。
不久体表纤毛退化,体腔增大,消化管增长并在体腔内盘曲。
直肠基部两侧出现1对长管状的肛门囊。
此时幼虫具有潜沙习性。
④幼螠:受精后40天,蠕虫状幼虫的前段发育成半管状的吻部。
体后端肛门周围出现排成一环的11 根尾刚毛。
体长约6mm,幼螠在水底迅速潜入泥沙并营造“U”形隧道。
幼虫发育至此,除性未成熟外,无论在形态和生态上都有与成螠相似,即幼螠。
5、分布和生态习性①分布:单环刺螠分布于俄罗斯、日本北海道和本州,朝鲜半岛和我国黄渤海沿岸。
栖息于泥沙岸潮间带下区及潮下带浅水区的“U ”形隧道内,平常吻伸出洞外,行呼吸、滤食等活动。
②食性:单环刺螠为滤食性,渣食性。
以水层中悬浮性颗粒状有机物为食。
对食物颗粒无选择性。
其滤食机构是:吻的表皮密生许多纤毛并形成许多纵行皱襞,相邻皱襞构成半管状的食物沟。
由于体表纤毛摆动形成水流将水中食物颗粒沿食物沟导入口内。
③对环境因子的耐受力:单环刺虫益对环境温度、盐度、溶解氧的变化有较大的耐受能力。
其生活的温度范围为-2~31℃,适温范围8~26℃。
在盐度15‰~36‰之间均能正常生活,其适盐范围约为25‰~37‰。
对pH值的变化的允许范围约4.5~9.5,适宜范围为7.5~8.5。
在溶解氧高于1.14mg/L的情况下均能正常生活,对低溶氧(0. 34~0.45mg/L ) 忍耐时间可超过46h。
参考文献李诺,宋淑莲,唐永政. 单环刺螠[J]. 生物学通报, 1998, 33(8): 12-14李诺,宋淑莲,唐永政. 单环刺螠生活史研究[J]. 齐鲁渔业, 1995, 12(6): 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