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条重点法律知识记忆
日常法律的小知识

日常法律的小知识日常法律的小知识1、父债子还,夫债妻还的古训不合法,如果负债人超过他遗产的数额的债务,你可以不还。
2、你被公安机关传唤或拘传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
3、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没有权利开除在校学生。
4、如果你成为被告,又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律师,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的律师为你提供法律帮助。
5、别人借你的钱,一定要到期催还,如到期两年内未催要,你将失去催要的权利。
6、如果你未满18周岁的孩子夜不归宿,你必须对孩子进行教育,否则你就是违法。
7、如果你被虚假广告骗了,请及时向工商部门反映情况,你的举报会很好的帮助别人,同时也会很好的保护你自己。
8、精神病人在神志清醒时犯罪,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9、如果你对行政机关的罚款、扣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为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10、如果你想写遗嘱,一定要注明年、月、日,并亲手签名,让人代书,一定要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代书人,见证人和遗嘱人都要签名。
日常法律知识科普1、消费者拥有“七日无理由退货”后悔权。
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除消费者定作的、鲜活易腐的、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交付的报纸、期刊的商品外,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
此外,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
需要注意的是,商品完好指的是淘到手的“宝贝”本身完好,拆包装验货不影响商品完好性。
可见,凡是消费者不能真实地看到、触碰到实物的消费方式,新消法赋予了消费者有七天的“后悔”权利,所以广大消费者网购后,对已经到手的“宝贝”无论有何种原因,均可退货。
这里无理由退货的期限是7天,很多网友会问,那这7天是如何计算的呢?这个要特别注意了,7天是包括了周六日的,并不是我们常说的“工作日”,但是“7天退货期”遇法定节假日可后延一天。
可见,新消法在保护消费者的同时,对网购7日内可无理由退货的这种“后悔权”做了小小的补充,就是防止有人滥用这限权利。
居民常用法律知识大全

居民常用法律知识大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了解和掌握常用法律知识已经成为每个居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居民常用的法律知识,帮助您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 婚姻法知识(1) 结婚登记:结婚应当依法登记,且年龄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无禁止结婚的情形。
(2) 夫妻财产: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婚后夫妻共同取得的财产,夫妻双方享有共同财产的权益和义务。
(3) 婚姻关系的解除:婚姻关系可以通过离婚解除,但必须符合婚姻法规定的离婚条件。
2. 劳动法知识(1) 合同签订: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 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及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3) 劳动时间: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合理安排劳动时间,不得超过法定工时。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1) 退货换货:购买商品后,如出现质量问题或者与合同约定不符,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或者换货。
(2) 三包修理:消费者购买的商品(除特殊标注)应当享有保修、退货和换货的三包条件。
4. 交通安全法知识(1) 酒驾处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查获,将受到行政处罚,并可能构成犯罪。
(2) 交通事故责任:交通事故发生后,参与事故的各方应当根据事故责任进行赔偿。
5. 基本民事法律知识(1) 合同法:签订合同是购买商品、服务等行为必需的,合同应当具备合法、公平、自愿、平等的原则。
(2) 侵权责任法: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并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6. 教育法知识(1) 学生权益:学生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学校应当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2) 教育收费:学校不得收取超过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教育收费标准以外的费用。
7. 环境保护法知识(1) 环保责任: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有义务保护环境,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
(2) 污染赔偿:环境污染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环境赔偿责任,修复被污染的环境。
最全的法律常识知识

第一章绪论一、民法的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关系的总和二、民法的性质:1 民法是私法;2 民法是任意法;3 民法是人法;4 民法是民事财产法。
三、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导民事立法、民事司法、进行民事活动的带有根本性和普遍性的指导意义的基本行为准则。
其效力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的始终。
具体说来,民法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1)民事主体资格平等。
(2)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地位平等。
(3)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二)自愿原则(三)公平原则(四)等价有偿原则。
(五)诚实信用原则。
(六)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四民法的渊源五我国民法的历史和现状六现代民法的发展(一)概述(二)民法形式的发展(三)民法内容的发展(1)传统民法的基本内容有所动摇。
(2)家庭婚姻关系的法律调整得到改善。
(3)人格权的范围呈日益扩展之势。
(4)知识产权愈来愈来受到保护。
(7)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由过错责任向无过错责任转变。
(8)私法与公法的界限已经开始淡化。
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要素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并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要素:公民、法人、国家。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要素: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要素:民事权利、民事义务。
二、民事权利的概念分类、行使、保护及其和民事义务的关系1、民事权利的概念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它具体包括:(1)权利主体依法直接享有某种利益或者实施一定行为的可能性。
(2)权利主体可以请求义务主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保证其享有或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
(3)在权利受到侵犯时,有权请求有关机关予以保护。
法律知识大全

法律知识大全一、概述法律是指由国家或其他法定机构制定的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制度。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和应对法律问题。
二、民法民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分支,主要涉及个人和企业之间的权益关系。
它规定了财产、契约、侵权等方面的法律原则和制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民法知识点:1.合同:合同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是指自愿达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合同的成立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如要约、接受和合意等。
合同一旦成立,各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2.侵权:侵权是指在民事关系中,一方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侵权行为包括侵犯财产权、人身权、名誉权等。
受害人可以通过起诉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要求侵权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财产:财产是指个人和组织所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物品和权益。
民法对财产的保护与调整涉及到财产所有权、财产交易、继承等方面。
财产权是一种重要的权益,拥有者有权支配和利用财产。
三、刑法刑法是指规范公民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体系,主要涉及犯罪、刑责等问题。
刑法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刑法知识点:1.犯罪:犯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刑法对各种犯罪行为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并规定了相应的刑罚。
犯罪的种类包括财产犯罪、人身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等。
2.刑责:刑责是指犯罪者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刑法规定了不同犯罪行为所适用的刑罚种类和幅度。
刑罚的种类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和社会危害性进行判断。
四、行政法行政法是指规范行政机关行为的法律体系,主要涉及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行为等方面。
行政法的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和行政机关的合法权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行政法知识点:1.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国家行政管理事务的机构。
行政机关具有特定的职权,负责执行法律和政策,保障公共利益。
法律常识快速记忆口诀及法律规范种类

法律常识记忆口诀一、管辖要破案,找公安,公安部门管得宽,偷抢拐卖和诈骗,杀人放火与强*;要是罪犯是个官,立案就找检察院,贪污贿赂和渎职,利用职权侵人权,直接立案不可以,省级以上先过关;侮辱诽谤和虐待,暴力干涉与侵占,只要不出人命案,不去法院没人管,侮辱诽谤别过分,危害国家有国安;轻伤重婚遗弃案,通信住宅知识权,伪劣商品做与卖,公安检察不立案,只要手里有证据,去找法院也给管;还有一些小机关,光看名字就好办,走私犯毒找海关,危害国家有国安,军队只管军内事,监狱只是管罪犯;虽然分工有不同,案件牵连帮着办。
二、级别管辖法院专职管审判,基层法院是骨干;刑事案件大多管,无期/死刑往上传,上院接案忙判断,不够标准往回返,检察机关权力大,送上以后不退还;国家安全和老外,死刑无期归中院,一人有罪往上传,全案一起连锅端,上院认为有必要,也可屈尊代审判;两个高院挺清闲,不归自己不审判,死刑复核最高管,权力下放挺混乱。
民法口诀1、民事诉讼特殊时效一伤未租寄,两年有效期;三环被污染,四年有两际;五年人寿险,二十殊可延。
意思分解:第一句指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的四种情况(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第二句指一般的诉讼时效为两年。
第三句含义是环境污染造成损害请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是三年。
“四年有两际”指的是国际货物买卖和国际技术转让纠纷的诉讼时效为四年。
“五年人寿险”指的是保险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人寿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金的权利,自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五年不行使而消失”的情况。
最后一句见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可能还有其它特殊的诉讼时效没有包含进来,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在遇到时编进去一起记忆,效果会很好。
法律常识知识点大全

法律常识知识点大全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法律是以立法机关制定的规则和原则为基础,用于引导和调整社会成员行为的一系列制度。
它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促进社会正义的实现。
2. 法律的分类按法律的效力分•宪法:国家的根本法,确立国家制度、人民权利等基本原则。
•法律:由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制定的规定行政行为的规范。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适用于本地区的法规。
•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法律解释的规范。
按法律的性质分•公法:调整国家与公民、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如宪法、刑法。
•私法: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如民法、合同法。
按法律的主体分•国际法: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国内法:调整国家内部关系的法律。
3. 法律的适用适用法律的原则•法无不明:在法律适用过程中,首先应当明确适用的法律。
•法不溯及既往:法律只能适用于制定之日起的行为,不得追溯到已经过去的行为。
•差别适用法:根据不同情形适用不同的法律。
•利益平衡法:在实际适用法律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利益进行平衡。
法律适用的限制•超越性规定:当特殊法与普遍法相冲突时,特殊法优先适用。
•强制性规定:法律中有些法律规定是必须遵守的,不得违反。
•禁止性规定:法律中规定的某些行为是禁止的,不得进行。
4. 法律责任和法律权利法律责任•刑事责任: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违反行政法规和规定行政行为的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违反民事法律规定的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法律权利•个人权利:包括人身权利(生命、健康、姓名等)和人格权利(名誉、荣誉、隐私等)。
•财产权利:个人和组织对财产享有的权利。
•合同权利:当事人在合同关系中享有的权利。
5. 法律程序司法程序•起诉阶段:由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立案。
•审理阶段:由法院进行调查、举证、辩论、判决的过程。
生活常备法律知识点总结

生活常备法律知识点总结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总结一些生活中常备的法律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应对各种法律问题。
1. 人身权利保障:根据宪法,每个人都有基本的人身权利,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名誉权等。
当任何人侵犯您的人身权利时,您有权利进行申诉和寻求法律保护。
2. 合同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签订许多合同,比如租房合同、购买商品合同等。
了解合同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自己的权益。
合同是法律上的协议,当合同的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有权利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相应赔偿。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一些权益。
如果您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受到虚假宣传欺骗,您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并寻求法律援助。
4. 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保护行人和驾驶员安全的重要法律。
在驾驶车辆或者行人过马路时,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如礼让行人、不酒后驾车等。
同时,如果因为他人的交通违规行为导致您受伤,您有权要求相应的赔偿。
5. 劳动法: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
每个受雇者都有权利要求合法的劳动合同,获取基本工资和合理的工作时间。
如果雇主违反劳动法,您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问题,或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诉讼。
6. 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是保护创新和知识成果的法律。
如果您创作了独特的作品或发明了新技术,您可以申请专利来保护您的权益。
同时,如果他人侵犯了您的版权或专利权,您有权提起诉讼并要求相应的赔偿。
7. 离婚和家庭法:了解离婚和家庭法可以帮助我们在遇到家庭纠纷时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离婚时,双方需要协商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等问题。
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咨询律师或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解决。
8. 刑法:刑法是管理犯罪行为和保护社会安全的法律。
了解刑法可以帮助我们遵守法律规定,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
比如,我们要知道盗窃、故意伤害等行为是违法的,如果遇到类似问题,可以向警方报案。
法制安全知识摘抄

法制安全知识摘抄
1. 法律意识: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法律意识,了解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法律的权威。
2. 人身安全: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是基本权利。
不参与暴力行为,避免危险环境,学会自我防卫和报警求助。
3. 财产安全:合法的财产权利应受到保护。
不参与盗窃、诈骗或其他犯罪行为,避免陷入经济纠纷。
4. 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不酒驾、不超速、不闯红灯,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5. 知识产权:尊重知识产权,不侵犯他人的版权、专利或商标权。
6. 网络安全: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泄露个人隐私,避免参与网络欺诈和网络暴力。
7. 司法程序:了解司法程序,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何合法维权和申诉。
8. 紧急情况:了解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如火警、自然灾害等。
9. 社会责任:每个人都有社会责任,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促进社会法制建设。
法律小知识科普大全

法律小知识科普大全法律是社会规范和制度的总和,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法律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且重要的法律小知识,帮助大家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 宪法基本原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的主要原则包括:(1)人民主权: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并由人民行使;(2)宪法至上:法律是最高的权威,其他法律都必须与宪法相符;(3)平等原则:每个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分种族、性别、年龄或宗教信仰;(4)法治原则:国家的行政、司法和立法活动都受法律的制约。
2. 犯罪与刑法犯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并对社会造成危害后果。
刑法是规范犯罪行为的法律,主要涉及刑事责任和处罚。
刑法常见的罪名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贩毒、诈骗等。
每个人都应当遵守法律,充分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严重性,并通过增强法律意识,预防犯罪的发生。
3. 民法与合同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涉及婚姻、家庭、财产、合同等方面。
合同是民法中重要的法律制度,是约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件。
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应当明确约定合同条款、限制条款和违约责任等内容,以减少纠纷的发生。
4.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涉及劳动关系的成立、终止和劳动条件等。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规定了就业形式、工作内容、薪酬待遇、工作时间和休假等方面的权益。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双方应当遵守劳动法,并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5. 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产品质量监督、虚假广告打击和消费者维权等。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当保持警惕,了解自身权益和维权途径。
如若发现问题,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或寻求法律援助。
6.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行政法是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旨在确保政府的公正、透明和合法行使职权。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对行政行为不服,依法向行政机关提起诉讼。
法律常识记忆口诀

法律常识记忆口诀法律常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涵盖了各个方面的法律规定和原则。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法律常识,下面为大家提供一些简单易记的口诀。
一、合同法借钱记合同,买房要合同。
口头约不行,书面才有证。
双方约定明,争议少纠纷。
违约要赔偿,违法要受罚。
保密要认真,解除要通知。
二、劳动法工资不拖欠,加班有加酬。
工时不得超,休息不得少。
合同要签订,权益要维护。
用工要平等,禁止歧视。
职业安全重,责任全由你。
三、知识产权法发明千万保密,专利登记要及时。
商标独特亮,著作权创作亮。
版权侵权说“不”,地理标志保护牢。
保护知识产权,创新发展是底气。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条款明,欺诈说“不”。
质量有问题,三包来赔偿。
假冒伪劣货,违法必罚。
公平正义维,合法平等追。
五、行政法行政权有限制,依法行政要牢记。
程序合法性,公正是前提。
审批权规制,裁量权不能滥用。
公民的利益要至上,权利要保障无虞。
六、刑法故意犯罪定,“各有所定”。
杀人偿命债,贪污罪重审。
侵犯财产要赔,侵权责任不应忘。
善恶有报应,社会和谐是目标。
七、民事责任法过错侵权赔偿,合同履行免职责。
隐私保护要,信用维护要。
人格尊严守,租赁合同照办。
以上是一些法律常识记忆口诀,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法律相关的知识。
当然,这只是一些基本的口诀,具体的法律知识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加详细的学习和了解。
+。
(完整版)法律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法律知识点总结1. 民法
1.1 合同法
- 合同的成立条件
- 合同的种类和效力
- 合同的履行和解除
1.2 执行法
- 申请执行的条件和程序
- 执行的方式和范围
- 执行中的异议和申诉
2. 刑法
2.1 刑事犯罪
- 犯罪的构成要件
- 刑事责任和处罚
- 辩护和刑事诉讼的程序
2.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依据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责任-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和证明
3. 行政法
3.1 行政行为
- 行政行为的产生和效力
- 行政行为的内容和方式
- 行政行为的法律救济和申诉
3.2 行政许可
- 行政许可的依据和条件
- 行政许可的程序和效力
- 行政许可的范围和期限
4. 劳动法
4.1 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
- 劳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
- 劳动合同的违约和争议解决
4.2 劳动保护
- 劳动合同法律状态的保障
- 劳动安全和卫生的保护
- 劳动争议的解决和调解
这只是法律知识点的简要总结,每个部分都有更详尽的内容。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细节,请参考相应法律法规和相关案例。
法律知识点记忆口诀

法律知识点记忆口诀法律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职业发展中。
然而,法律条文通常冗长难懂,人们要理解并记忆这些条文是一项挑战。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识,我总结了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点,并创作了一些简单易记的口诀,让大家轻松掌握。
一、民法相关1. 合同要件,三要三不要:主体要有,意思要合法,形式要符合;无瑕疵,无虚假,无违禁。
2. 婚姻要件必须牢,男女双方都不能少;未成年人结婚触礁,一方未满22先退潮。
3. 担保合同要注意,要有书面写清楚;债务未明确,拖累担保不好走。
二、刑法要点1. 杀人、抢劫、强奸等重刑罪,逮捕前必须有证据!审判时重要的,还要有确凿证明。
2. 盗窃、诈骗、贩毒等轻罪行,行为要有明确认定。
可以从事不同行为,但一起办案不延迟。
3. 故意伤害、过失致死,罪过大小不一样。
行为通明确,人员可无知情。
三、劳动法要领1. 劳动合同,确保写了;内容明确,双方同意。
工作条件要平等,权益合法不受侵。
2. 加班工资,必须发;少数岗位少数例外。
不能违法违规,要保障员工权益。
3. 解雇需有原因,否则有违法。
离职应请假,赔偿不可少。
四、知识产权1. 商标专利注册不可少,权利人维权要紧握。
侵权行为要受处罚,责任人应赔钱。
2. 著作权要保护,创作要申报。
未取得许可,复制别人作品不要!3. 保护商业机密很重要,了解竞争对手可节外生枝。
泄露企业机密要赔偿,责任并不轻。
五、消费者权益1. 商品质量不合格,可以上门退;营销宣传不真实,可索赔罚。
2. 服务合同要守信,违约责任要承担。
投诉索赔坚决要,售后服务不能少。
3. 欺诈销售要受处罚,商家权益要维护。
消费者要有识别,维权才不虚这些口诀只是简单地提醒了我们一些法律知识的要点,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法律的兴趣并且对正确的法律常识有所了解。
当然,在实际情况中还需要深入学习法律知识,以便正确理解和应用。
法律知识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深入了解和遵守法律,我们才能够在这个社会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知道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
法律常识大全

法律常识大全法律常识大全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作为普通公民,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基础的法律常识,以便在日常生活中不违法、不受侵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法律常识,供大家参考。
一、刑法常识1. 刑法是犯罪行为与刑罚之间的法律规范。
2. 刑法规定了各类犯罪行为,并规定了相应的刑罚。
3. 不同犯罪行为有不同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4. 刑罚的执行主体是国家的刑事司法机关,如公安机关、法院等。
二、民法常识1. 民法是涉及到私人之间的权益关系的法律规范。
2. 民法规定了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人格权、财产权、婚姻家庭权等。
3. 民法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和解除等相关内容。
4. 民法还规定了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方法。
三、劳动法常识1. 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规范。
2.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包括工资、工时、休假等。
3. 劳动法规定了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双方都必须履行。
4. 劳动法还规定了劳动争议解决的程序和机构。
四、交通法常识1. 交通法是指导道路交通行为的法律规范。
2. 交通法规定了驾驶证的获取和使用条件。
3. 交通法规定了道路交通规则,包括速度限制、车道规定、禁止酒驾等。
4. 交通法还规定了交通事故的处理和责任认定。
五、知识产权法常识1. 知识产权法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规范。
2.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
3. 知识产权法规定了知识产权的获取和保护方式。
4. 知识产权法规定了侵权行为的认定和处罚。
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常识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规范。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标准和要求。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商品退换货、投诉受理等程序。
4.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规定了商家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处罚。
七、环境保护法常识1. 环境保护法是保护环境资源的法律规范。
2.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对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和标准。
3.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程序。
法律知识点口诀高中

法律知识点口诀高中在高中学习法律知识点时,考试前的备考阶段是关键。
掌握一些简单易记的口诀,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记忆法律知识点,并在考试中更有把握地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下面给出一些适用于高中法律知识点的口诀,希望能帮到广大学生朋友。
第一章:法律与道德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不可逾越也不可缺少。
遵守法律,守护公平,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担当。
第二章:宪法与法律宪法权威,法律尊重。
宪法做主,法律依法行使。
第三章:行政法与行政行为行政法是国家的游戏规则,行政行为要合法、合情、合法定程序。
主动公示不可少,行政复议必须考。
第四章:民法与合同法民法是社会关系的导向,合同法守约是基石。
权利法律保护你,快来维权不留痕。
第五章: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刑法于社会主义和谐开展,犯罪分三要素始。
防范于未然,预防犯罪更重要。
刑事诉讼法,程序是保护。
第六章: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劳动法为劳动者发声,平等与合理有关节。
劳动合同合情合法,权益保护不能少。
第七章:知识产权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产权创造美,优势比竞争胜。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有保障。
第八章:环境保护法与资源利用法环境保护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资源利用法物尽其用,保护我们的美好未来。
通过以上的口诀,我们可以对高中法律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复习,以便于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这些简洁有趣的口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住重要的法律概念和原则,还可以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同时,通过口诀的记忆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点,并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当然,口诀只是帮助学生们记忆和理解法律知识点的一种方式,还需要结合其他学习方法,如阅读法律条文、解析案例、进行课堂讨论等,来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掌握。
总而言之,在高中学习法律知识点时,口诀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希望广大学生们能够利用口诀,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法律常识知识点整理

法律常识知识点整理一、法律的定义和分类法律是社会规范的最高形式,是指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并由国家执法机关进行强制执行的规则。
根据法律的性质和内容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等不同的类别。
二、宪法的重要性和作用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政治组织形式、权力机关的组成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宪法具有维护国家稳定、保障公民权益、规范政府行为等重要作用。
三、刑法中的犯罪与刑罚刑法是规定国家对违法行为的惩罚性措施和法律程序的法律。
犯罪是指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根据犯罪的不同性质可分为犯罪和轻罪。
刑罚是指对犯罪者实施的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不同的刑罚。
四、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和要素合同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达成的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自愿原则、平等原则、公平原则等。
合同的要素主要包括当事人、合同标的、合同形式等。
五、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和维权知识产权是指对于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所产生的权利。
知识产权法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
维权是指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六、劳动法与用工关系劳动法涉及到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劳动时间与休假等方面。
劳动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平衡用工关系。
七、行政法与行政行为行政法是指规范政府行为和管理制度的法律。
行政行为是政府机关采取的具有行政性质的行为,包括行政执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
行政法确保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八、民法与民事纠纷解决民法是调整私人法律关系的法律,对于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规范。
民事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协商、调解、诉讼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九、环境保护与环境法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手段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法是调整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行为的法律,包括大气、水、土壤等环境领域的相关法规。
法律常识记忆口诀

法律常识记忆口诀:要破案,找公安,公安部门管得宽,偷抢拐卖和诈骗,杀人放火与强奸;要是罪犯是个官,立案就找检察院,贪污贿赂和渎职,利用职权侵人权,直接立案不可以,省级以上先过关;侮辱诽谤和虐待,暴力干涉与侵占,只要不出人命案,不去法院没人管,侮辱诽谤别过分,危害国家有国安;轻伤重婚遗弃案,通信住宅知识权,伪劣商品做与卖,公安检察不立案,只要手里有证据,去找法院也给管。
什么是法律法律通常是指由社会认可国家建认立法机关制定规范的行为规则,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包括基本法律、普通法律。
法,可划分为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什么是宪法宪法是高于其它法律都门的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最基本的原则,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活动的原则等。
法律是从属于宪法的强制性规范,是宪法的具体化。
宪法是国家法的基础与核心,法律则是国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规范的总和。
学法,懂法、守法,从我做起说到法律,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因为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和法律有关。
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法律社会,因为法律、法规的约束,才得以让我们生活地如此安定。
无论做啥事都会很负责的。
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国家,只有法制全,人民才能安国乐业,社会才能文明进步!法律名言1.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象影子题随着身体一一样。
2.我的房屋对于我如同一座城堡,法律也无法将我从那里赶出去。
3.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
4.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法律。
法律知识 资料大全

法律知识资料大全一、民事法律知识1. 民事法律概述民事法律是指调整私人之间关系以及保护个人权益的法律规范。
民事法律主要包括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婚姻家庭法等。
2. 合同法知识合同法是民事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同是指两个或多个当事人之间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成立要件、效力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
3. 侵权责任法知识侵权责任法是指在民事法律中规定了个人或组织因违反法律规定而给他人造成损害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法主要包括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制、侵权行为的民事赔偿等内容。
4. 婚姻家庭法知识婚姻家庭法是指调整婚姻和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
婚姻家庭法主要包括婚姻关系的成立、维持和解除等内容。
婚姻家庭法还涉及夫妻财产的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
二、刑事法律知识1. 刑事法律概述刑事法律是指调整犯罪行为和处罚的法律规范。
刑事法律的目的是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刑事法律主要包括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2. 刑法知识刑法是刑事法律体系中的核心部分。
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组成要件、刑罚种类和刑罚幅度等内容。
刑法还规定了刑法适用的基本原则和特殊情节下的刑罚变轻、从轻或者减轻等情况。
3. 刑事诉讼法知识刑事诉讼法是指规定了刑事诉讼程序和保护被告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
刑事诉讼法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起诉、审判、判决执行等程序。
刑事诉讼法还明确了被告人的基本权利,例如被告人的沉默权和辩护权等。
三、行政法律知识1. 行政法律概述行政法律是调整行政机关行为和保护行政对象权益的法律规范。
行政法律主要包括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等。
2. 行政法知识行政法是行政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机关的职权、行政行为的程序和合法性等内容。
行政法还规定了行政机关与行政对象之间的法律关系。
3. 行政诉讼法知识行政诉讼法是指调整行政争议解决程序和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
行政诉讼法主要包括行政诉讼的主体资格、诉讼程序和诉讼结果等。
法制小知识大全

法制小知识大全法制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执行和维护法律的一种制度和规范。
它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基石,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公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关于法制的一些小知识。
1.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强制性的规范性行为准则。
它用于调整和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保护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2.法律的分类:法律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各个领域。
其中,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确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3.法律的形成过程:法律的形成通常经过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环节。
立法是指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法律。
执法是指政府机关根据法律规定执行和管理社会事务。
司法是指司法机关根据法律进行案件审判和裁决。
4.法律的效力和适用范围:法律具有强制力,必须被全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遵守。
法律的适用范围通常以国家的领域为限,但也可以适用于具有国际法规定的案件和特定的国际公法关系。
5.法律的适用原则:在法律适用过程中,通常会遵循法律的主动性、适用性、公正性和合理性原则。
主动性原则是指法律应该主动适用,不能被滥用或被忽视。
适用性原则是指法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用,不能对相同情况作出不同判决。
公正性原则是指法律应该公正平等地对待各方当事人。
合理性原则是指法律应该是合理的、符合常识和实际情况的。
6.法律的权威性和解释权:法律具有权威性,所有人都应当尊重和遵守法律。
法律的解释权通常由国家的司法机关和宪法法院拥有,他们负责对法律进行具体解释和裁判。
7.法律责任和法律保护: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将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规定了各种法律责任形式,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同时,法律也规定了公民的权益,并提供法律保护措施,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8.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法制建设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它有利于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行政效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800条重点法律知识记忆

800条重点法律知识记忆1、认为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时,可一并向复议机关提出对该项规定的审查申请:(一)国务院部门的规定;(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三)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以上规定不含国务院部委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2、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但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
3、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申请复议;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也可以口头申请。
4、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5、对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复议,国务院依照行政复议法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6、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以自己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该部门的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7、对于有行政复议法第15条所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也可以向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复议,由接受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自接到该复议申请之日起7日内,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并告知申请人。
8、法律、法规规定复议为必经程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依法起诉。
9、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停止执行:(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二)复议机关认为需要;(三)申请人申请,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四)法律规定。
10、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答复。
法律小常识

法律小常识近些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青少年违法犯罪不禁会造成对国家、社会、被害人及其家人的危害,也会造成对自己和家人的危害,代价往往是及其沉重的。
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
青少年违法犯罪会改写自己的人生,埋葬自己的前途。
作为青少年,要牢记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些法律知识,做到知法、守法和用法,认识不良习惯与违法行为只是一步之遥。
为了大家的美好明天,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遵纪守法。
路在脚下,成长进步,关键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一、治安管理处罚法。
1.违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2。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一)警告;(二)罚款;(三)行政拘留;(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3。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年龄: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治安法律责任能力人,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相对治安法律责任能力人,已满18周岁的人为完全治安法律责任能力人。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4。
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由于醉酒后的人并未完全失去辨别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而且自己应当预见自己酒后的行为的后果,其违法治安管理行为的后果是自己主观过失造成的,因此应当对自己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负责,应当给予处罚。
5。
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出于共同的目的,故意实施了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
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0条重点法律知识记忆1、认为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时,可一并向复议机关提出对该项规定的审查申请:(一)国务院部门的规定;(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三)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以上规定不含国务院部委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2、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但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
3、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申请复议;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也可以口头申请。
4、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5、对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复议,国务院依照行政复议法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6、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以自己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该部门的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7、对于有行政复议法第15条所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也可以向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复议,由接受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自接到该复议申请之日起7日内,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并告知申请人。
8、法律、法规规定复议为必经程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依法起诉。
9、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停止执行:(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二)复议机关认为需要;(三)申请人申请,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四)法律规定。
10、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答复。
11、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呢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行政复议机关有权拒绝。
12、在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或其他有关组织和个人收集证据。
13、一并提出对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的,复议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在7日内依法转送。
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在60日内依法处理。
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14、复议机关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有权处理的,应在30日内依法处理;否则应在7日内转送有权机关处理。
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15、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1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依法取得的自然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应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可起诉。
17、根据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自然资源梭鱼权或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18、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决定,则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完成上述行为。
19、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可要求赔偿。
20、经复议机关复议的,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但复议机关决定加重损害的,复议机关对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
21、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
22、赔偿义务机关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个月内给予赔偿;逾期不赔或请求人对数额有异议的,请求人可自期间届满之日起3个月内提起诉讼。
(行政赔偿)23、对没有犯罪事实或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作出拘留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24、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25、再审改判无罪的,作出原生效判决的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
二审改判无罪的,作出一审判决的法院和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
26、赔偿义务机关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个月内给予赔偿;逾期不赔或请求人对数额有异议的,请求人可自期间届满之日起30日内提请其上一级机关复议。
复议机关应在2个月内作出决定。
请求人不服的,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或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可自期间届满之日起30日向复议机关所在地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
27、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的赔偿金按国家上年度职工的日均工资计算。
28、外国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中国领域要求国家赔偿的,适用[赔偿法]。
29、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2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的期间不计算在内。
30、对起诉后经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并已执行的依照刑法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人和依照刑诉法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有权依法取得赔偿。
判决确定前被羁押的日期依法不予赔偿。
31、赔偿请求人单独提起行政赔偿上诉讼的,须以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处理为前提。
32、赔偿请求人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请求涉及不动产的,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单独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案件由被告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33、赔偿请求人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可以在向赔偿义务机关递交赔偿申请后的两个月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
34、行政案件原告可在起诉后至人民法院一审内庭审结束前,提出行政赔偿请求。
35、法院对赔偿请求人未经确认程序而直接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案件,在判决时应对赔偿义务机关致害行为是否违法予以确认。
36、单独受理的第一审行政赔偿案件审限为三个月,第二审为二个月;一并受理的案件审限与该西案件的审限相同。
37、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38、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39、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40、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
41、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42、行政监察的对象: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监察业务以上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
43、对下列情形,监察机关可以作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一)违反行政纪律,依法应当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行政处分的;(二)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依法应当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
44、监察机关立案调查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结案,延长的,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45、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公安机关没有发现的,不再处罚。
46、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的处罚,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裁决。
警告、50元以下罚款,可由公安派出所裁决。
在农村没有公安派出所的地方,可由其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裁决。
47、被裁决受治安管理处罚的人或被侵害人不服的,在接到通知侯日内,可向上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由上一级公安机关在接到申诉后5日内作出裁决;不服该裁决的,可在接到通知后5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8、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就认为是在中国领域内的犯罪。
49、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刑法,但是按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50、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或公民犯罪,而按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适用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5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52、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5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4、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5、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6、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7、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58、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9、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0、如果被教唆之人未犯被教唆之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61、管制期限:3个月——2年拘役期限:1个月——6个月有期徒刑期限:6个月——15年剥夺政治权利期限:1年——5年(除刑法第57条规定外)62、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当然也不适用死缓。
对案件起诉到人民法院以前,被告人在羁押期间做人工流产的,应视为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能判处死刑;怀孕妇女因涉嫌犯罪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后,又因同一事实被起诉,交付审判的,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
63、在死缓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年以上10年以下。
64、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应当偿还。
65、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66、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7、数罪并罚的,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20年。
68、缓刑适用范围;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69、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70、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71、减刑适用范围: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一)在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可以减刑);(二)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刑法第78条所列6项之一),应当减刑。
72、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0年。
73、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