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开发与规划》作业答案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
(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二、简答题1.区域的特征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
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
()4.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研究对象之一。
()5.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是区域差异的基础。
()1.ד缩小”改为“扩大”2.ד是”改为“不是”3.ד宏观”改为“微观”,“微观”改为“宏观”4.√5.√四、论述题(要点)1.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些?2.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3.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中国地质大学22春“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与规划》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1
中国地质大学22春“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与规划》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主要内容1.() 2.前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3.土地利用的特点和经验 4.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5.提出调整用地结构的设想 6.提出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途径 7.提出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建议。
A.基本情况概述B.自然现状概述参考答案:A2.土地整理的概念: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单位、经济组织或个人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或工程技术等手段。
A.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环境规划C.历史发展过程参考答案:A3.土地开发规划的原则:(),最佳利用原则,可行性原则。
A.土地利用集约原则B.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C.生态优化原则参考答案:BC4.土地利用预测与决策和规划的区别与联系,预测和决策的关系()预测和规划的关系()。
A.预测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B.预测是规划的科学工具参考答案:AB5.土地复垦主要包括:砖瓦窑取土坑的复垦,煤矿塌陷区的复垦()污染地的复垦,建筑地基的复垦。
A.煤矸石堆场的复垦B.城市垃圾场的复垦C.公路铁路路基参考答案:AB6.土地利用是人类为满足自身不同需要()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为和活动土地利用是一项主动的有目的的人类活动。
A.采用科学B.技术C.文化D.占领手段E.利用和开发土地的功能参考答案:ABCE7.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调整农地结构、()、改良土壤,道路、林网、沟渠等综合建设。
A.归并零散地块B.平整土地C.土地开发利用条件参考答案:AB8.自然保护区规划主要结构:()缓冲区和实验区A.完整的自然保护区B.绝对核心区保护区C.土地经营区参考答案:AB9.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求符合区域特点的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土地利用优B.土地开发利用条件参考答案:A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具有商品性,但由于()土地不可能像普通商品一样按需定产。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任务参考答案.pptx
二、人口统计数据
总人口数据:获取规划区域内的总人口数fit.城慎化率数据:了解规划区域内城镇化水平.段测未来城镇化趋势.
人口密度数据:分析不同区域的人I」密度差异,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3、整体性:土地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其内部各种要泰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综合考出各 种要素,确保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部分土地资源,如森林、草地等,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可以通过自然过程 或人工措施恢发和更新。然而,也有一些上地资源,如矿产资源等,属于非再生资源,一旦消耗就无法恢发,
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土地整理发垦开发全面推进。守住18亿由耕地红线。保障科学发展的建设用地,土地 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枳极成效.
四、主要内容
围土空间开发利用的总体格局和总体布局。IH上空间发展战略和政策。各类功能空间的规划布局。国土空间生 态环境保护和修史。国土空间管理体制和机制.
五、特别说明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是贯彻国家大政方针的综合性、纲领性规划,是编制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区域性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号级规划和年度土胞利用计划的依据,全国性规划的成果主要体现为制订一系列政策,同时确定 一些土地利用的故略性指标。
2,战略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特别是全国、省级和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现翅,侧重研究解决-■些重大的 战略性向阳,如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问®、土地利用结构与用地布同的调整、土地利用方 式的童大变化等.
3、长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笫要经济、社会、环境问即的长期变动趋势作HI按测,据 此制订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拟订战珞性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16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2. 简述区域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
区域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区域发展 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状况评价与问题诊断、区域发展方向 及策略分析等三个方面。
(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 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 、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等。
(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与问题诊断:区域资源环境分 析主要是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环境容量及其对区 域发展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 形成原因,研究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的方向,为区域 发展中协调人与环境关系和制定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规划 提供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主要是对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章
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及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市场售价等 也就不同,经济效益也存在差异。第三,自然资源的地域 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不同种类自然资源的组合,就有 可能导致以这些自然资源为利用对象的不同产业部门的发 展,即资源结构对产业结构产生了影响。
第二章
3.自然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对自然资源的评价主要从以下五个发面展开:
第二章
2.试述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表现为:
一方面,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 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必要的自然资源, 决不可能出现某种生产活动。虽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 力水平的提高使自然资源的范畴不断扩大,但自然资源仍 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第一章
3. 区域研究和区域分析的综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地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地理 区域的人群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 的的。它把区域作为一个复合系统来研究,谋求在一定 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整体地把握研究对象。
国开《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1•土地资源有哪些特性?请简要说明。
答案解释:(1)面积的有限性,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部分的空间限制,土地的面积(或称土地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因而,人们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
(2)位置的固定性。
表现在:①每块土地绝对位置(经纬度)的固定性;②各块土地之间的相对位置(距离)是固定的;③一般来说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每块土地所处的环境及其物质构成基本上也是固定的。
(3)区域的差异性。
各种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在我国乃至世界性的分布都是不均匀的,人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土地的地域特征,以便能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资源。
(4)整体性。
土地是地表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5)再生性与非再生性。
(6)多用途性。
(7)社会性。
2.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是什么?答案解释: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o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①政策性,土地利用规划不是一项纯技术性、价值中立的工作,而是一项政府行为,是为一定的制度和政策服务的;②整体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与土地需求的增长性要求规划时必须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出发,在全部土地资源的层面上选择规划方案,合理配置土地资源;③兼容性,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是多维的,有社会的、经济的、生态环境的目标,也有公益的、私人的或国家的、地区的目标等,规划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多目标之间的协调;④折中性,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致使土地资源分配方案具有折中性,是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个人目的和公共目的调和折中的结果;⑤动态性,规划的动态性是指其微分决策的积分O3.试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
答案解释:(1)综合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分):(2)系统性原则。
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互相关联(2分);(3)灵活性与动态性的原则。
区域经济学作业1、2、3、4及答案
作业1一: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
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
因此,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
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由12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
南京师范大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考研题集及答案-专业课复习题库
南京师范大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考研题集及答案
师兄亲情整理专业课复习重点资料
一、名词解释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进行全 面的综合的总体部署。 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 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 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 它的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 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区域地位: 区域地位是指某区域在区域系统中或同一层次区域中的排序、 重要性、 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它通常反映在排序的前后或高低,所起作用的大小,影响的 地域范围及影响的强度等方面。区域地位与区域的规模、地理位置、资源状况、 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出口替代:所谓出口替代是指以新的产品(制成品)取代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 将本国制造业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点-轴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是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实 践中的具体运用,也是经济空间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利用土地的 特征,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土地利用集约度:土地利用集约度,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劳动力、资金、技术 等的数量,是反映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分区,又可称为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 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 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自然保护的目的, 把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 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产业: 产业是指同一属性的企业集合,它是企业与区域经济整体之间的一种中观 经济层次单位。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 也是区域生产力布局中的重要内容。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及答案1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番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序号后面。
)1、下列关于旅游资源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季节性B、可变性C、价值的确定性D、地域性答案:C2、下列关于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的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满足需要B、环境限制C、公平性D、抑制大众旅游的发展答案:D3、下列关于会展旅游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组团规模大B、消费档次低C、停留时间长D、季节性不明显答案:B4、根据旅游活动的性质不同,旅游资源可分为[]。
A、有形的旅游资源和无形的旅游资源B、现实的旅游资源和潜在的旅游资源C、观赏型、运动型、休(疗)养型、娱乐型、特殊型旅游资源D、场所吸引物、事件吸引物、其他吸引物答案:C5、下列属于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方法的是[ ]。
A、“中国十大名胜”评选B、层次分析法C、“三三六”评价法D、黄辉实“六字标准”评价法答案:B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6、主题公园答案: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技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是介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之间的边际旅游资源,是信息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休闲度假和旅游活动空间。
7、次生形象答案:游客有了旅游的动机并要去旅游时,有意识地收集有关各备选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比较选择形成的形象认识。
8、旅游市场调研答案: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与旅游市场变化有关的各种旅游消费需求以及旅游营销活动的信息、资料,以了解现实旅游市场和潜在旅游市场,并为旅游开发规划与经营决策者提供客观决策依据的活动。
9、旅游政策保障体系答案:一系列旨在保障旅游规划与开发顺利进行,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倾斜性政策所组成的系统。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崔功豪课后思考题+老师布置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特征。
答:(1)区域:依据一定的目的、准则在地球表面上划定的一个空间范围,以某些物质或非物质客体特征区别于其他空间范围,是一个空间概念。
即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类型:均质区域、结节区域;(3)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参考:1)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依一定的目的、准则在地球表面上划定的一个空间范围,它以某些物质或非物质客体特征而区别于其他空间范围。
2)类型——按照内部分布状况可划分为均质区域和结节区域。
按照区域性质可划分为自然区域、经济区域和社会文化区域。
按规模大小可划分为大型区域、中型区域、小区域等。
还可依据其他特征进行划分。
3)特征——整体性(或系统性)、结构性、动态性。
2.简述区域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主要内容包括:(1)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条件的分析;(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区域资源环境分析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评价;(3)区域发展方向及其策略研究:发展预测、结构优化、方案比较。
参考:区域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即,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状况评价与问题诊断、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等三个方面。
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等。
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与问题诊断:区域资源环境分析主要是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环境容量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研究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的方向,为区域发展中协调人与环境关系和制定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规划提供依据。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主要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空间结构的分析评价。
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的评价主要包括区域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精神文明状况,区域社会组织、管理和运行的成本、效率及其对发展的支撑状况,尤其是区域政策与制度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等方面的分析评估。
区域经济学作业1、2、3、4及答案
作业1一: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
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
因此,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
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由12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
(0568)《区域开发与规划》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568)《区域开发与规划》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二次作业2:第一次作业3:第六次作业4:第四次作业5:第三次作业6:第五次作业1:[判断题]旅游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以游览为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参考答案:正确2:[判断题]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农业技术经济条件主要是农业劳动力条件、农业技术装备、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
参考答案:正确3:[判断题]影响机械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1)原料供应状况;(2)人口条件;(3)专业化协作条件;(4)水源。
参考答案:错误4:[判断题]区域用水预测包括城镇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市政环境工程用水预测。
参考答案:错误5:[判断题]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参考答案:正确6:[判断题]高速公路是可供火车高速行驶具有分隔带、多车道、出入口受控制、立体交叉的全封闭专用公路。
参考答案:错误7:[判断题]城镇化水平是指一定区域的城镇常住人口与该区域农村人口之比。
参考答案:错误8:[判断题]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程序是:(1)规划工作准备阶段;(2)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和访问座谈阶段;(3)调查内容的分析研究阶段;(4)规划方案的构思阶段;(5)协调规划方案,编写规划成果;(6)评审和上报审批阶段。
参考答案:正确9:[判断题]环境功能区划是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不同区域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参考答案:正确10:[判断题]在区域排水规划中,污水量预测是按总用水量的50――60 %计,或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分别计算。
参考答案:错误1:[论述题]如何确定区域优势?参考答案:(1)地区发展优势必须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一致,才有可能得到确定。
(2)地区发展优势只有通过对区域内全部生产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后,才能确定。
区域经济学四次作业答案(电大)
《区域经济学》单元作业题(1)1—4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 √)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7。
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 (√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 B ).A。
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C )。
A。
农业区位论B。
工业区位论C。
市场区位论 D.运输区位论3。
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B )首先提出来的。
A.库茨涅兹B。
科林·克拉克C。
配第 D.熊彼特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 D )区域。
A纯自然资源型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D资源缺乏型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A )A建筑业 B农业C采掘业 D商业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 C D )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C全国国土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2。
第十三章 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new)第十三章 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与答案
第十三章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new)第十三章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与答案一、单选题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是()A.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B.一核.双轴.三城.四区.多节点C.一核.两区.三轴.四城.多节点D.一核.双城.三轴.四区.五节点【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是“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
2、下列有关“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20年总体指导思想的表述错误的是()。
A.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B.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C.使“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更加巩固D.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
选项C错误,使“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更加巩固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
参见教材P312。
3、在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的三个阶段中,增强部分率先发展地区的实力,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的阶段是()。
A.奠定基础阶段B.加速发展阶段C.冲刺发展阶段D.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
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
从2031年到2050年,在一部分率先发展地区增强实力,融入国内国际现代化经济体系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边远山区.落后农牧区开发,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
参见教材P301。
4、关于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的阶段划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思想准备阶段,从1991年到2000年B.奠定基础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C.加速发展阶段,从2010年到2030年D.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从2031年到2050年【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5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1)奠定基础阶段。
从2001年到2010年。
(2)加速发展阶段。
从2010年到2030年。
(3)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
从2031年到2050年。
《区域经济学》作业形考网考形成性考核-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
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
学号:
姓名:
《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一)
(本次作业包括第一章~~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区域开发
2、区域经济发展
3、区域经济规划
4、自然资源
5、人力资本
6、区域经济增长
7、均衡增长理论
8、非均衡增长理论
9、区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
10、增长极
11、区域开发部门空间转移的理论
12、区域经济开发部门空间转移规律
13、区域空间结构
二、简单题
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3、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由几个部分组成?
4、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5、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崔功豪课后思考题+老师布置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特征。
答:(1)区域:依据一定的目的、准则在地球表面上划定的一个空间范围,以某些物质或非物质客体特征区别于其他空间范围,是一个空间概念。
即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类型:均质区域、结节区域;(3)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参考:1)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依一定的目的、准则在地球表面上划定的一个空间范围,它以某些物质或非物质客体特征而区别于其他空间范围。
2)类型——按照内部分布状况可划分为均质区域和结节区域。
按照区域性质可划分为自然区域、经济区域和社会文化区域。
按规模大小可划分为大型区域、中型区域、小区域等。
还可依据其他特征进行划分。
3)特征——整体性(或系统性)、结构性、动态性。
2.简述区域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主要内容包括:(1)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条件的分析;(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区域资源环境分析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评价;(3)区域发展方向及其策略研究:发展预测、结构优化、方案比较。
参考:区域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即,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状况评价与问题诊断、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等三个方面。
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等。
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与问题诊断:区域资源环境分析主要是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环境容量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研究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的方向,为区域发展中协调人与环境关系和制定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规划提供依据。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主要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空间结构的分析评价。
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的评价主要包括区域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精神文明状况,区域社会组织、管理和运行的成本、效率及其对发展的支撑状况,尤其是区域政策与制度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等方面的分析评估。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3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参考答案:土地资源的特性:(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参考答案: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已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人类将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为农田,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相当多的开垦耕地已成为不毛之地,人口的增加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用地的要求也增加,大量肥沃良田正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造成土地生物生产潜力降低或生物产品质量降低,大面积的耕地、林地、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高化肥、农药的投入,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全球食物的98%是陆地生产的,海洋和陆地水域生产不到2%,植物性食品占人类膳食的92%,而只占8%的动物性产品大部分也间接来自于植物性产品,这些决定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参考答案: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
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4.土地利用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西南大学2020年秋季[0568]《区域开发与规划》
.
A.√
.
B.×
37、在圈层结构理论中,城市-乡村空间形态的圈层结构划分为内圈层和外圈层。
.
A.√
.
B.×
38、第三产业是为人们生活提供服务的,因而称为服务业.
.
A.√
.
B.×
39、研究区域产业结构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各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和各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
A.√
.
B.×
40、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是保护耕地与建设用地供应之间的关系.
.
劳动
.
技术
.
资本
.
市场
密集型产业。
12、某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属于老年型,该地区总人口中≥65 岁的人口所占比重可能是
.
C. 5%
.
<4%
.
6%
.
>7%
多项选择题
13、下列能源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水能
.
汽油
.
电力
.
天然气
14、 区域的基本属性是
.
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界线和面积,可以度量。
.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
.
A.√
.
B.×
30、创新活动大致分为三类,即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
A.√
.
B.×
31、高新技术产业合理的布局形式是建立高技术园区。
.
A.√
.
B.×
32、区域经济增长是指区域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它包括三部分,即:一是提供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是结果; 二
技术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
.
A.√
.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开发与规划》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传统的纺织、食品工业等在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廉价劳动力,这些产业属于密集型产业(A)
A:劳动B:技术C:资本D:市场
2.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大量的资金购买生产资料,这些产业属于密集型产业(C)
A:劳动B:技术C:资金D:市场
二、多项选择题
1.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的内容是(ABCDE)
A:人口数量分析B:人口增长分析C:人口质量分析
D:劳动力供应分析E:人口分布分析F:适度人口分析
2.自然资源的特性是(ABC)
A:有限性B:区域性C:整体性D:稀缺性
3.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着重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是(ACEF)
A:战略目标B:战略依据C:战略重点
D:战略模式选择E:战略方针F:战略措施
三、判断题
1.技术进步分为节约资本型、节约土地型、节约劳动型三种。
(错误)
2.建筑业属于第三产业。
(错误)
3.国民生产总值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错误)
4.人口的年龄构成是指各年龄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
(正确)
5.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正确)
第二次作业
一、多选题
1.在我国的产业分类中,第二产业包括:和。
(AD)
A:工业B:交通运输业C:农业D:建筑业
2.交通运输规划的方法主要有(ABEF)
A:图上作业法B:实地调查法C:归纳法
D:综合平衡法E:统计分析法F:计量模型法
3.城镇体系结构规划一般包括(BCD)
A:人口结构规划B:职能结构规划
C:等级规模结构规划D:空间布局结构规划
4.区域给水系统一般包括(ABCD)
A:水源B:取水工程C:净水工程D:输配水工程
5.区域电力规划的内容是(ABCEG)
A:现状基础资料搜集和分析B:需电量预测C:电源建设规划
D:发电厂厂址选择E:电网规划F:变电站规划G:高压线走向
二、判断题
1.研究区域产业结构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各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和各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错误)
2.第三产业是为人们生活提供服务的,因而称为服务业。
(错误)
3.增长极对周围区域产生的负效果是扩散作用的结果,对周围区域产生的正效果是极化作用的结果。
(错误)
4.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是保护耕地与建设用地供应之间的关系。
(正确)
5.点轴开发模式中的点是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轴是联结点的线状基础设施束。
(正确)
第三次作业论述题
1.怎样选择重点开发轴和重点发展城镇?
答:(1)重点开发轴的选择通常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
第二、有水陆交通干线为依托。
第三、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带。
第四、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带,特别是水资源丰富,或者水源可供给性良好的地带。
(2)重点发展城镇的选择,常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镇发展的条件及其在区域中的地位。
第二,城镇的发展规模。
第三,城镇空间分布的现状。
2.如何确定区域优势?
答:(1)地区发展优势必须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一致,才有可能得到确定。
(2)地区发展优势只有通过对区域内全部生产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后,才能确定。
(3)地区优势的区际比较是确定区域发展优势的关键。
第四次作业判断题
1.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程序是:(1)规划工作准备阶段;(2)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和访问座谈阶段;(3)调查内容的分析研究阶段;(4)规划方案的构思阶段;(5)协调规划方案,编写规划成果;(6)评审和上报审批阶段。
(正确)
2.高速公路是可供火车高速行驶具有分隔带、多车道、出入口受控制、立体交叉的全封闭专用公路。
(错误)
3.区域用水预测包括城镇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市政环境工程用水预测。
(错误)
4.城镇化水平是指一定区域的城镇常住人口与该区域农村人口之比。
(错误)
5.影响机械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1)原料供应状况;(2)人口条件;(3)专业化协作条件;(4)水源。
(错误)
6.旅游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以游览为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正确)
7.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正确)
8.环境功能区划是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不同区域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正确)
9.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农业技术经济条件主要是农业劳动力条件、农业技术装备、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
(正确)
10.在区域排水规划中,污水量预测是按总用水量的50――60 %计,或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分别计算。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