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比较成本学说的演进与现实意义
比较成本说
比较成本说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了解比较成本说的内容,熟悉其建立者的简介。
通过举例,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掌握比较成本说的优点和局限性。
重点:比较成本说的内容。
难点:比较成本说的优点局限性。
讲授二、比较成本说1.比较成本说的产生比较成本说是对绝对成本说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
它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另一著名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创立。
2.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所谓比较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比率与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比率的比较。
3.比较成本说简评比较成本理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一面,也有局限性的一面。
其科学性的一面突出表现在该理论的核心——比较优势的思想。
比较成本理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方法论上的缺陷,即以静态的短期的观点分析问题,缺乏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和分析方法。
它所反映的主要是经济发达国家的利益,为资产阶级的对外扩张服务。
做练习册相关题目。
第一课时[复习回顾]:1 绝对成本说的内容。
2、绝对成本说的创立者简介。
3、绝对成本说的简评。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回顾、总结。
[讲授新课]二、比较成本说1.比较成本说的产生比较成本说是对绝对成本说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
它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另一著名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创立。
大卫·李嘉图(1772-1823)与斯密相隔大约三四十年,是英国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的经济学家。
1815 年英国政府颁布了《谷物法》,导致粮价上涨、地租猛增,严重地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阶级围绕《谷物法》的存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论证废止《谷物法》、实行谷物自由贸易的优越性。
大卫·李嘉图在这场斗争中站在工业资产阶级一边,他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在1817年出版的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成本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成本理论经济学中的成本理论是研究资源利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成本的理论体系。
它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解释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在西方经济学中,成本理论几经演变和发展,产生了多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本文将从历史回顾、主要理论观点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对西方经济学中的成本理论进行探讨。
一、历史回顾西方经济学中的成本理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时期。
亚当·斯密被视为经济学成本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成本是资源的机会成本,即投入资源的最大牺牲。
随后,进一步发展了边际成本概念的马歇尔对成本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在他的理论框架中,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指直接支付的费用,而隐性成本是指放弃其他最佳选择所产生的成本。
此外,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总成本和边际成本理论,也为成本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主要理论观点1. 奠基于亚当·斯密的机会成本理论亚当·斯密将成本定义为投入资源与其他最佳选择之间的机会成本。
他认为,如果投入资源用于某项活动,就无法在其他活动中使用,因此存在了机会成本与投入资源的利用相对收益的较低因素。
2. 边际成本和总成本的关系马歇尔将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并引入了边际分析的概念。
他认为,在理性的资源配置过程中,边际成本是决策的关键因素。
总成本是各个边际成本之和,通过边际成本与总成本的关系,可以得出企业最佳资源配置的决策。
3. 机会成本与隐性成本的重要性机会成本是衡量资源利用效率和决策优劣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资源配置中牺牲的最佳选择。
隐性成本则是指由于选择某项决策而放弃其他可行选择所产生的成本。
考虑机会成本和隐性成本对于正确分析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际应用成本理论在现实经济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企业经营决策和成本管理中,合理计算和分析各种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和隐性成本,对于提高企业效益和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比较成本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多国企业理论之一,为国际企业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商业活动原则以及行动指导。
有效地实施比较成本理论可帮助企业获得实质性的国际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交易的利润率,并为企业发展建立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
虽然比较成本理论有着许多实践性的应用,但它仍然受到严格的研究讨论,以便更好地实施相关企业活动。
比较成本理论可以被定义为主要用于决策分析,以帮助企业在所有行业活动中,有效地区分活动成本和价格(Bhattacharya,et,al,2013)。
有时,企业不得不在某些特定产品或服务中变动价格,而比较成本理论可以帮助公司更轻松地做出决定,因为它将让企业更好地控制和跟踪成本(Rashini,et,al,2013)。
比较成本理论还可以帮助企业准确地指导其国际活动,以最大限度地确保有效和成功交易,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
使用比较成本理论的一个关键特点是它帮助企业实现较低的成本。
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更轻松地减少投入的资金,以便有效地实施其相关活动,并且不会损失利润(Mundstock&Khasanah,2013)。
比较成本理论还可以帮助企业的决策者更好地分配资源,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其市场营销费用,使其营销活动有更大的成效(Elicano,et,al,2013)。
此外,比较成本理论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其实际成本,并有效地控制直接和间接成本,这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利润率(Sfar,et,al,2014)。
实施比较成本理论也有助于企业增加交易中的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Khan,et,al,2014)。
总之,比较成本理论是国际企业活动中重要的企业理论之一,是企业实施其相关活动以及实现国际竞争优势的基础。
有效实施比较成本理论,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控制和跟踪成本,准确地指导其国际活动,提高企业的利润率,增加交易的效率,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有助于企业更轻松地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
比较成本学说的主要观点
比较成本学说的主要观点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按照以下方式撰写:成本学说是管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帮助企业优化经营管理和决策。
成本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必须合理核算和控制成本,以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通过对成本学说的主要观点的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成本学说的重要性和应用。
首先,我们将回顾成本学说的背景,介绍它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的学者研究成果。
然后,我们将详细阐述成本学说的两个主要观点,即观点1和观点2。
观点1主要强调成本的重要性和成本控制的必要性,而观点2侧重于成本与产出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成本优化的基础上实现效益最大化。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成本学说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重点强调成本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和意义。
同时,本文还将对成本学说进行评价,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以促进读者对成本学说的深入理解。
通过对成本学说的概述和探讨,我们期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成本学说的主要观点,从而在实际经营管理中做出更为明智和有效的决策。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对比较成本学说的主要观点的探讨: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比较成本学说的背景和重要性,并提出本文的目的。
接下来,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说明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分为两个小节。
首先,在成本学说的背景部分将介绍成本学说的起源和发展,以便读者对该理论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其次,成本学说的主要观点将在本部分重点论述。
在对比较成本学说的两个主要观点进行详细阐述后,将深入分析每个观点的关键要点和重要性,以及其在经济学领域的具体应用。
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
首先,总结成本学说的主要观点,强调其对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影响。
接下来,对成本学说进行评价,包括其优点和局限性,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本文将全面而系统地展示比较成本学说的主要观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理论,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思考。
比较成本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Comparative Cost Theory)是国际贸易理论中使用最广泛的理论之一,也是最受欢迎的理论之一。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国家可以利用它的自然资源和技术优势有效地进行国际贸易,从而使自身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和收入。
比较成本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货物的成本要比其他地方更低,国家可以利用它自身的优势来生产某种货物或利用它更廉价的货物来交换其他国家生产的更贵的货物,从而获得更多的收入。
当然,比较成本理论仅仅只是一个基本的理论,在实践中,它还受到了技术优势、贸易配额、关税和交易成本的影响,这些因素往往有助于使一国的优势绝对化,从而抑制了其他国家之间的竞争。
比较成本理论正在发展中,研究者们正在继续深入研究它,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它,以及它如何促进国家之间发展。
比较成本理论对国际贸易影响很大,它不仅影响着国家之间的竞争,也将推动整个国际贸易系统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浅谈李斯特对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浅谈李斯特对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批判及其启示院、系:经济系学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学号:指导教师:2011年 04月摘要在经济思想史上,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对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做了深刻的批判,为德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初级阶段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重温李斯特对李嘉图的批判,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阐述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质,其次分析了李斯特批判“比较成本理论”的背景、原因和内容,再次分析了李斯特对李嘉图理论批判的功与过,最后阐述李斯特对“比较成本理论”批判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比较成本理论;幼稚工业保护论;贸易自由;贸易保护AbstractIn the economic history,the Germany economist Liszt do a deep criticism for the “comparative cost theory” of the UK classical economist David Ricardo in market economy, which provides a theory basis for Germany to market economy formul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economic policy in the primary stage. In order to develop and protect its childish industry, he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productive forces to renew Liszt's economic theory, for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important guidance and reference.This article except preface and conclusion outsid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Firstly, the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content and its essence of Ricardo’s comparative cost theory.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reasons of Liszt’s critical theory, and reanalyzes the fault and contribution of Liszt’s criticism to Ricardo. Finally, the paper show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Liszt’s critic to comparative cost theory.Key words:comparative cost theory; Native industrial protection theory ; Trade freedom; Trade protection目录引言 (1)1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2)1.1“比较成本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2)1.2“比较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质 (2)2 李斯特对“比较成本理论”的批判 (3)2.1李斯特批判“比较成本理论”的背景及原因 (3)2.2李斯特是如何批判“比较成本理论”的 (4)2.3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 (5)3 李斯特批判“比较成本理论”的功与过 (6)3.1国内外经济学界的不同认识 (6)3.2李斯特批判“比较成本理论”评析 (7)4 李斯特批判“比较成本理论”的现实意义 (8)4.1贸易保护主义与贸易自由主义是一对双胞胎 (8)4.2落后国家是否需要贸易保护 (9)4.3中国应当如何对待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 (10)结论 (12)致谢 (13)参考文献 (14)引言“比较成本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在历史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浅谈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浅谈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高岩峰国际经济与贸易2010306202310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产生的原因和历史背景,简要说明了比较成本理论的思想和核心,阐述了此理论的优点与不足,说明了其现实意义,然后就其对中国贸易经济的启示给予了一定的说明。
关键词:比较成本理论;贸易推动;劳动价值论;经济扩张;比较成本理论的批判1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1.1“比较成本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大卫•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的著名经济学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他在其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系统的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比较成本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是对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
比较成本理论的产生既是客观实践的要求,也是理论发展的要求。
在李嘉图生活的年代,机器大工业正在取代工场手工业,各国的经济技术差距拉大,甚至出现先进国家比后进国家处于全面优势的新格局。
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先进国家和后进国家是否仍然能够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问题,做出了明确肯定的回答。
1.2“比较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质李嘉图全面继承了斯密的经济思想,并在诸多问题上有了更深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在国际贸易理论问题上,李嘉图十分赞同斯密关于国际分工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的观点,并对斯密关于一个国家应以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入国际分工体系的论点做了修正和完善,指出一个国家不仅能以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入国际分工体系,而且也能以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参加到国际分工体系中来。
李嘉图认为,一国不仅可以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对优势时出口该商品,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对劣势时进口该商品,而且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上没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它与其他国家相比,生产各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那么,仍可以通过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出口,来换取它自己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从而获得利益。
_比较成本理论_对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现实意义
这 些地 区是 种 植 粮 食
。
,
搞 自给 性 生
产好呢
,
还 是 种植 花 生
,
、
向 日葵
,
发 展 对外 贸 易 搞 商 品性 生产 好
,
正 确 的答 案 只 能 是 后 者
这 就是 发展 对 外贸 易对 促 进 国 内生 产 和改 善 人 民 生 活 的 积 极作 用
般情 况 下
因此
。
,
社 会 主 义 国 家在 一
,
,
,
它 生 产这 种商
,
品 的 国 别 价值 总 是低 于 国 际 价 值
从而 可 以 获得 超 额 利 润
在 相 反 的 国 家或 地 区
甚至 还会 亏 损
。
它 生 产这
因此
,
种 商 品 的 国别价 值 总 是 高 于 国 际价 值
个 国 家来 说
,
从而 不 能 取 得 较 多 利润
。
从一
它总 是要 生 产对 自己 最有 利的商 品 即 花 费 劳 动 最 少 而 经 济 收 益 最 大 的
,
,
发挥
自 己 生 产 上 的优势
“
以 此 去交换 那 些 自 己 生 产 最 不 利的 商 品
。
这 正 是价 值 规 律 对 国 际 商 品流
通 的 作 用 的 一 种表 现 比较 成本 理 论
” 。
李嘉 图 自觉 或 不 自觉 地 认识 到 这 一 点
, ,
,
提 出 了 比较 利 益 原 则
。
,
,
应该 按 照 比较 利 益 原 则
,
大 力 组 织 生 产和 出
简述并评价比较成本学说
简述并评价比较成本学说比较成本学说是用来研究企业投资活动的一种理论模式。
比较成本学说认为,当决策者想作出是否对某项新企业投资或者收购现存企业这样的重大经营决策时,需要确定他可能从中得到的最大收益,即期望值,或称目标利润。
这个问题最早在60年代由斯威齐和贝恩斯提出。
斯威齐和贝恩斯认为,任何决策者都不愿冒太大的风险,但是风险大小又与他所能获得的预期收益成正比。
因此,对于大多数决策者来说,一般只要能够确定他的预期收益(目标利润),就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他所冒的风险,从而决定他所采取的对策。
如果已知的收益能够补偿他的预期风险,就没有必要作出冒太大风险的经营决策;如果已知的收益无法补偿他的预期风险,那么他就应该作出冒较小风险的决策。
斯威齐和贝恩斯的比较成本学说将传统的博弈论的分析方法与新古典主义的均衡分析方法相结合,使比较成本学说成为经济博弈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一、比较成本学说的基本内容及意义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作为经济学分支之一的比较成本学说也不例外。
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学理论,它同样具有两面性。
比较成本学说对内可以解释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外可以解释国家间贸易、投资和技术转移。
比较成本学说可以解释如下几个现象:( 1)外商直接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属于高风险行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往往会亏损,因此不能作为主流经济增长理论。
而比较成本学说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了比较,发现外商投资并不比内商更有利。
而且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外商投资的边际收益开始上升,使得外商投资的优势逐步显现。
外商直接投资是近些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所以它要求对外投资行为首先应该将企业经营和政府干预经济的成本加以比较,只有这样才能确定谁将受益,谁将受损。
这种选择的不确定性增强了风险的客观性,提高了经济决策的效率。
比较成本学说对企业投资和国家投资行为的分析对我国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国家的投资行为和企业的投资行为都会给社会带来成本,对企业投资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有助于科学地预测投资行为的利弊,从而做出有效的投资决策。
比较成本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是一个在国内外均有广泛应用的经济学原理。
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本雅明罗斯林于1933年提出的,他的观点是由直接的比较分析而来的。
在比较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可以运用它来决策和影响市场行为,从而实现目标,实现其利益最大化。
比较成本理论主要是讲究成本间的差异。
它把社会性质的商品、服务和劳动力的特性,以及政府规定和国际条件纳入考虑范畴,它把成本的性质以及成本的构成,划分到比较成本类型、比较成本支出、比较成本分析等几个维度,可以进行比较分析和计算。
比较成本理论通过对成本间的比较,来判断一项制定的决策是否为实际行为行为者所需要的,由此可以得出最佳决策、最有效效率的输出结果。
有效运用比较成本理论,既可以减少实际业务成本,也可以提高输出结果的效率。
另外,比较成本理论也是一种必要的理论工具,能够以合理的成本,较好的分析结果,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有效的经济分析和结果。
比较成本理论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它并不能解决政治和社会问题,它只能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估,不能在政治和社会等方面有所作为。
另外,比较成本理论通常是针对实际做出的决定,而不是从头到尾构建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它也不能分析企业之间的比较优劣,只能提供一般的竞争的分析结果。
总的来说,比较成本理论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能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保证政府和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但是,比较成本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解决政治和社会问题,无法分析企业间的比较优劣。
因此,要实现比较成本理论有效地运用,要正确地评估、综合分析,充分考虑到市场、政府、社会等因素,及时调整制定的决策,以期达成最佳决策的效果。
比较成本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它将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与相关成本挂钩。
比较成本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项重要发现,由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里根与古斯塔夫金池共同提出。
他们认为,国家之间的国际经济竞争将取决于国家之间成本的比较。
比较成本理论强调了成本比较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利用可能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财富。
里根和金池认为,当两个国家的成本比较相等时,其国际竞争力将不可避免地受困于成本的比较。
因此,他们认为,有效的国际经济政策必须有助于降低技术和其他成本,以改善企业的竞争力。
比较成本理论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政策制定者可以基于比较成本理论,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比如提高技术水平、改善贸易政策、加强国际合作和投资。
这些措施有助于企业改善其产品和服务,以获得竞争优势。
此外,比较成本理论也可以用于积极推进全球化,通过连接到全球贸易体系来利用企业的优势,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该理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制定者如何制定更有效的全球经贸政策,以使比较成本理论更好地作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从技术和经贸的角度来看,比较成本理论在两个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和经贸合作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它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制定合理的比较成本政策,以改善两国间的技术交流和经贸合作,这也有助于降低贸易壁垒,促进产品和技术的流通,并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两国的经济繁荣。
总之,比较成本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它强调成本比较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经济政策。
比较成本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更有效的发展路径,更好地发挥全球化的作用,促进两国之间技术交流和经贸合作,以提高国家间成本的比较,实现经济发展和共赢。
成本核算管理的变迁与启示
成本核算管理的变迁与启示成本核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迁与发展一直在不断变化。
随着市场环境和管理理念的转变,成本核算管理也在不断进行着新的探索与实践。
本文将就成本核算管理的变迁与启示进行探讨,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成本核算管理的历史变迁1. 传统成本核算管理早期的成本核算管理主要依靠人工计算,数据来源主要是依靠手工记录和统计,这种方式比较繁琐,容易出现错误。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难以了解到每一个产品的真正成本,往往导致企业在产品定价上面临很大的困难。
2. 标准成本核算管理20世纪50年代,标准成本核算管理逐渐兴起,企业开始使用标准成本计划和实际成本进行对比,以此来管理成本。
这种管理方式提高了企业的成本核算水平,但是由于标准成本的制定不够科学合理,导致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3. 现代成本核算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开始使用现代化的成本核算管理系统,如ERP系统等。
这种管理方式以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准确性为特点,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成本,并且能够对成本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企业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
1. 成本核算管理的挑战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成本核算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方面,企业要求更加精准的成本核算数据,以便更好地控制成本;由于产品多样化和定制化的趋势,成本核算变得更加复杂,要求能够在不同产品和生产模式下进行区分和计算。
2. 成本核算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成本核算管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当前,成本核算管理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会计系统的问题,而是需要与企业整体管理相结合,成为企业资源配置和经营决策的重要工具。
1. 精细化管理现代企业要求更加精细化的管理,这就需要成本核算管理能够将成本数据进行细分,做到对每一个环节的成本都能够清晰地了解和控制,以实现精准管理。
2. 数据化决策成本核算管理需要将数据化与决策相结合,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加科学地分析成本数据,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比较成本理论概述
比较成本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Cost)比较成本理论概述比较成本是指设定不同厂商、不同生产地域、不同季节、不同流通地域等等参数后的成本比较。
比较成本理论比绝对成本理论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比较成本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D.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斯密的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该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会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有利。
比较成本理论又称比较利益论。
李嘉图认为应该按照生产成本相对差距进行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这样,对分工和交换的双方都有好处。
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能生产出成本相对低的商品,就可以同另一国进行贸易,并使贸易双方都得到好处。
例如,葡萄牙生产一单位葡萄酒需要80个劳动日,生产一单位呢绒需要90个劳动日;英国生产一单位葡萄酒需要120个劳动日,生产一单位呢绒需要100个劳动日。
在这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葡萄牙都处于绝对有利地位。
这样的条件下,采取怎样的国际分工和交换才有利呢?依照比较成本说,葡萄牙应把葡萄酒输往英国,换取英国的呢绒。
这样对葡萄牙来说比较有利,因其国内用一单位葡萄酒只能换0.89单位呢绒,若用葡萄酒同英国呢绒交换,则可得1.2 单位呢绒,比本国多得0.31单位。
英国用呢绒换葡萄酒,也较国内自行交换有利,因为在英国一单位呢绒只能换0.83单位葡萄酒,而把呢绒输往葡萄牙则可得1.125 单位葡萄酒,多换0.295 单位。
这就是说,当甲乙两国相比,乙国各种生产率都低于甲国时,乙国应选择那种与甲国效率相差最小的产品生产,甲国则从乙国进口该产品,这样对甲乙两国都有利。
比较成本说在历史上对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它把复杂的国际经济问题过分简单化了,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经济关系中,不能简单地套用这个理论。
李嘉图比较成本经济学说述评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述评摘要: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并以此作为建立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基础。
在分析论述比较优势理论中,李嘉图赋予劳动以重要的地位,他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开宗明义就指出“一件商品的价值,或曰用以与之交换的任何其他商品的数量,取决于生产此件商品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
进而,他也像斯密一样,将价值区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指出“有用性不是衡量交换价值的标准”,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以及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法则,即决定为了交换他种商品必须付出多少此种商品的规律,全然取决于在这些商品上所付出的相对劳动量”。
关键词:李嘉图亚当·斯密劳动价值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交换价值相对劳动量Abstract: ricardo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dam Smith founded Labour theory of value, and so as to establish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On the analysis of this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ricardo give labor to an important position, he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s and tax principle "in the very opening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value of an item, or yue to the exchange with any other the amount of commodity production, depending on the goods required relative quantity of work ". Furthermore, he also like Smith, the value will be divided into "use value" and "exchange value", pointed out that "usefulness is not measure exchange value standards," think "Commodity Exchange value and decided to exchange value of commodity law, namely decided to exchange his goods must pay how many rules of this commodity, all depends on in these goods to pay on the relative quantity of work".Keywords: ricardo Adam Smith Labour theory of valu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exchange value relative quantity of work1 李嘉图及其经济学理论1.1 李嘉图生平李嘉图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资产阶级犹太移民家庭,在十七个孩子中排行第三。
比较成本
赋论
从绝对成本说、比较成本说到要素禀赋
(1)亚当·斯密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在其代表著作《国富论》中,他提出了国际分工与自 由贸易的理论。在对其理论的论述中,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在他看来,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 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 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利益论”。 绝对成本学说这一学说从劳动分工原理出发,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者 认为国际贸易只是对单方面有利的片面看法。这种贸易分工互利的双赢思想,到现代也没有过时,将来也不会过 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双赢理念仍然是当代各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贸易的指导思想。
从中国的形式看
从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现有的建立在资源禀赋与比较成本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将逐步减弱。一方面,中 国人均占有资源数量本来不丰裕,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国内资源消耗显著上升,导致国内不少资源性产品(包括农产 品)的价格已接近或甚至已超过国际市场。因此,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必须着眼于享有贸易促进技术进步 的动态利益。为此,中国今后在发展经济中应注意应该重视国内的区际贸易,扩大开放,积极与国际上的跨国公 司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并且重视用现代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入世”也将使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到全方 位水平:分工不但只是生产制造业的分工,而且要广泛地延伸到广义的第三产业。所以我们应当广泛地注重新崛 起的服务业的发展和这一层面上国际分工的参与。
理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意义
比较成本理论比绝对成本理论更加具有指导意义。比较成本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李 嘉图进一步发展了斯密的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该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 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会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 易各国有利。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对我国经济的指导意义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对我国经济的指导意义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对我国经济的指导意义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即认为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
这个模型的基本假设包括1: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一国之内的劳动是完全同质的;在一国之内劳动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流动;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费用;两国相同产品的生产技术及生产函数不相同;两国的消费偏好即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同。
斯密认为国与国之间存在贸易的前提是两个国家之间都存在交易产品存在绝对优势才进行的,对于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上都处于优势的国家和两种产品都处于弱势的国家就不可能发生国际贸易了,而李嘉图则对斯密理论进行了发展和修正,李嘉图认为只要两国的两种产品之间存在比较优势就可以进行国际贸易,即存在绝对优势的国家可以生产它存在优势相对比较大的产品,存在绝对弱势的国家生产它相对弱势比较小的产品进行国际贸易,一个国家不论其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都可以得到利益,即在各自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能够得到更多的产品量,从而提高消费水平和福利水平。
这一理论证明了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是自由贸易理论的核心。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指导意义,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意义:(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后进的国家如日本、韩国等,追赶先进的国家,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或局部的竞争优势,都与政府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一国如果想改变其相对落后的贸易结构,便应选定一些重要的行业与部门,对其实施有效的政府干预,给予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帮助。
建立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效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因此,在实施战略贸易政策的时候,可以从本国资源出发,选择好主攻方向,较早地取得成本优势与规模应。
比较成本理论
背景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了“谷物法”。“谷物法” 规定,必须在国内谷物价格上涨到限额以上时才准进口,而且这个价格限额 不断地提高。“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 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资本 工资 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 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 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谷物法” 还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出于发展资本、提高利 润率的需要,英国产业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废除“谷物法”,从而与土地贵族 阶级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为了废除“谷物法”, 工业资产阶级在全国各地组织“反古无法同 盟”,广泛宣传“谷物法”的危害性,鼓吹谷物 自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 贵族阶级则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他们认为,既然英国能够自己生产粮 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反对在谷物上自由贸易。这时,工业资产阶级 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李嘉图适时而应,他认为,英国不 仅要从外国进口粮食;而且要大量进口,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所占的优 势比在粮食生产上优势还大。故英国应专门发展纺织品生产,以其出口换取 粮食,取得 比较利益,提高商品的生产数量。为此,李嘉图在进行废除 “谷物法”的论战中,提出了 比较优势理论。
毛呢 0.83 1.125
案例分析
由此可确定两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两国开展国 际分工,专门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英国专门生 产毛呢,葡萄牙专门生产酒,其结果如下表: 国际分工后
酒 毛呢 (100+120)/100=2.2 (90+80)/80=2.125
英国 葡萄牙
案例分析
成本会计的历史发展观浅议
成本会计的历史发展观浅议内容提要:成本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科学与思想的层出不穷,成本会计必将大同步地向前发展。
把握与认识成本会计的历史发展过程规律.有利于我们积极主动地去推动成本会计的发展。
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成本会计的需要。
关键词:成本会计;过程;发展现它既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的发展,必须对企业实行有效控制与预测的迫切需要,也是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会计学科本身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混合成本核算到专业成本核算的转变早期的成本核算产生于封建商业经济繁荣时期,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的认识能力也有限,因此,当时的成本核算往往是在产品销售后,同商业对销售成本的核算混合在一起进行,而没有将商业费用与生产费用区别开来。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到来,激烈的竞争与求生的欲望迫使人们开始关心生产过程中的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耗费,并寻求各种控制、预测、计算生产过程劳动耗费的最佳途径与有效方法,以便用尽量少的耗费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价值。
这时不仅注意物化劳动的耗费,而且对生产工人的工资、间接费用的分配等问题也格外关心。
此后,人们逐步将生产费用从商业成本中划分出来,并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耗费进行单独核算。
混合成本核算向专业成本核算的转化,既是人们在实践中的认识不断加深的结果,也是社会生产的发展对成本核算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必然产物。
当然,它也体现了成本会计这门学科在自身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充实的内在规律。
二、对成本范围与成本要素的确定以及费用帐户的设置,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在成本会计核算的初级阶段,对哪些费用应当计入成本,哪些费用不应该计人成本,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人们对成本范围的认识还比较肤浅。
产品成本不仅包括商业费用与生产费用两部分,且生产费用这部分本身也不够全面,仅仅指生产过程中的物化劳动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比较成本学说的演进与现实意义
论比较成本学说的演进与现实意义
摘要:托伦斯首先提出比较成本学,之后由李嘉图系统创建起来,比较成本学说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
20世纪中期以后,比较成本学说又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长久以来,该理论一直受人称颂,不断充实修正,奉为经典。
但在国际经济现实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国际贸易的收入差距却日益拉大,为此,很有必要对比较成本学说的演变进行回顾、梳理和分析,进而从其变化的轨迹中找出解答问题的答案。
关键词:比较成本学说;演变;发展
中图分类号:F0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001-02
一、比较成本学说的演变及分析
(一)李嘉图的古典贸易理论及局限性
虽然比较成本说是由托伦斯最早提出的,但李嘉图最先注意到比较成本的重大意义并对之加以论证。
李嘉图认为,当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生产成本存在比较差异时,只要两国分工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的商品,那么,两种商品的产量都将会增加,各国都能通过交换得到比较利益。
当我们将上述结论进一步推广到三个国家、三种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进行验证,发现它仍然适用,这就证明比较成本说的基本原理是科学的。
李嘉图对国际贸易学说的巨大贡献是重视比较成本差异并以此
创立比较成本学说。
这一学说纠正了以往学者认为自由贸易的利益只存在于一切商品成本均低的国家的偏见,这为解释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产生原因和利益分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在理论分析中,由于李嘉图采用了与斯密的绝对成本说相似的劳动单因素模型,假设资本和劳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以活劳动耗费多少来区别成本差异以及所用的隐含假定背离现实,使得李嘉图的理论在解释现实中的国际贸易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随着
科技进步对当代国际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大,这种局限性也日渐突出起来。
(二)走向成熟的赫克谢尔-俄林-萨谬尔森模式
1933年,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出版了《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它以生产要素自然禀赋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更深一层原因,论证了国际分工的好处和自由贸易的必要性。
俄林的生产要素自然禀赋论,事实上是师承赫克谢尔,故又被称为“赫克谢尔-俄林定理”。
萨谬尔森和斯托尔拍发表了《实际工资和保护主义》一文,用数学方法论证了由俄林提出的自由贸易引起的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为此,国际贸易界有时又将俄林的生产要素自然禀赋论称之为“赫克谢尔-俄林-萨谬尔森模式”。
可将俄林的生产要素自然禀赋论描述为:生产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是不同的,各国在生产那些能较密集利用其较充裕生产要素的商品时,必然会有比较利益产生。
故每个国家最终会出口能利用其充裕生产要素的那些商品,以换取那些需要较密集使用生产要素的商品。
(三)“里昂惕夫之谜”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挑战
从李嘉图的古典贸易理论到俄林的新古典贸易理论,分析方法的基础皆为成本比较,对成本差异的分析则从单一要素扩展到多个要素,同时对贸易原因和贸易格局的解释也逐步深入。
但随着国际贸易领域的扩大和对贸易理论研究的深入,特别是面对日益变化的国际贸易现实情况时,人们愈发感到传统贸易理论的重大缺陷,主要表现在:第一,某些理论假定与国际贸易实际不符,诸如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充分流动,而在区域间或国家间不能流动;国际商品贸易自由化,不存在运输成本、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等。
上述种种理论假定,显然与国际贸易现实相去甚远,而在这些假定条件下推导出的理论必然难以解释国际贸易中不断出现的新变化,特别是对战后大量出现的跨国公司贸易现象更是解释乏力。
第二,分析方法基本为静态分析,表现为假定各国资源禀赋不变;假定生产技术不变,如古典模式中以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变为隐含前提,在要素禀赋论中则认为商品生产的要素配置比例不变。
(四)开辟了新领域的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群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争论和研究,导致了战后国际贸易新理论群的萌发。
战后国际贸易新理论群的显著特点是:注重技术这一生产要素在决定比较成本上的重要性,揭示出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对自然禀赋限制的突破,将使国际贸易格局受自然禀赋的约束日益减少。
同时,又强调各国贸易比较利益具有可变性。
西方国际经济学家将战后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归纳为两个相互平
行又相互补充的理论支流:一是新要素贸易理论,二是新技术贸易理论。
新要素贸易理论认为,在考虑国际贸易商品的比较优势时,剔除传统贸易理论中提出的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要素之外,还有其他要素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战后贸易理论中新要素的分析,主要是提出了“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规模经济及管理等新的要素对贸易比较成本的影响,并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理论分支。
新技术贸易理论则以特质商品(指吸收了技术革新成果的新产品及容易产生差别的商品)为对象,研究这些特质商品贸易优势在国家之间的动态转移,考察垄断性竞争(如技术垄断)等因素对国家贸易的影响,从而产生了“技术差距论” 和原料产品贸易周期说,等等。
此外,战后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比较利益研究的动态化。
战后的国际贸易新理论则以生产技术的变动为出发点,注重研究与经济发展相伴随的比较利益结构的动态变化,并注意研究策略和贸易政策、经济发展战略对建立动态比较利益的作用。
二、比较成本学说的积极因素
通过分析我们已经知道,比较成本学说包含了一个显而易见的比较利益:在商品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社会里,以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方面客观存在的比较差异为前提,并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通过国际商品生产和交换,从而使有关国家和地区节约本国社会劳动。
这一原则是当今各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指导,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首先,能在现有的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下提高劳动生产率。
马克思说:“我们所理解的劳动生产力,是指使用一定量劳动具有较大的效率,而不是指使用的劳动量的任何变化。
”这意味着单位时间内,
它的实践意义与马克思的论述是相符的。
其次,能够有效、经济地分配劳动和利用自然条件,形成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李嘉图认为,不仅要在劣势中进行比较,利用相对优势进行生产,而且在优势中进行比较,择其更优者生产。
因此,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要求人们在生产中利用相对优势,使生产力得到合理布局,从而增加其效率。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