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和水分的散失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呼吸作用的公式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植物的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所以呼吸作用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并且还能释放出能量。
呼吸作用的意义
第一,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转变为热能而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A TP中。
当ATP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时,就把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的分裂,植株的生长,矿质元素的吸收,肌肉的收缩,神经冲动的传导等。
第二,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在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可以成为合成体内一些重要化合物的原料。
例如,葡萄糖分解时的中间产物丙酮酸是合成氨基酸的原料。
同时,保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保持平衡。
呼吸作用能量的释放方式
呼吸作用能量的释放方式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它通过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在呼吸作用中,能量的释放方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糖类的分解、脂肪的氧化以及蛋白质的降解。
一、糖类的分解释放能量糖类是生物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其分解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糖酵解和细胞呼吸。
糖酵解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它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这是一种快速产能的方式,但效率较低。
例如,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肌肉组织会通过糖酵解来满足能量需求,但会产生乳酸堆积,造成肌肉酸痛感。
细胞呼吸是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它将糖类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是一种高效的能量释放方式,它发生在线粒体中,包括三个步骤:糖类的有氧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通过细胞呼吸,生物体可以最大程度地获取能量,并将其储存为三磷酸腺苷(ATP),为细胞的各项功能提供所需能量。
二、脂肪的氧化释放能量脂肪是生物体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其分解产生的能量远远超过糖类。
当糖类供应不足时,生物体会转而利用脂肪来获得能量。
脂肪的氧化也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其过程被称为β-氧化。
在β-氧化中,脂肪酸被逐步切割成较小的脂肪酰基,同时产生乙酰辅酶A进入细胞呼吸过程。
通过脂肪的氧化,生物体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并将其储存为ATP,以满足细胞和组织的能量需求。
三、蛋白质的降解释放能量蛋白质是组成细胞和组织的重要物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主要的能量来源。
但在极端情况下,如长时间的饥饿或剧烈运动,生物体会将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并通过氨基酸的降解产生能量。
蛋白质的降解主要发生在肌肉和肝脏中,它包括蛋白质的水解、氨基酸的去氨和三羧酸循环等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氨基酸被转化为乙酰辅酶A进入细胞呼吸,释放出能量。
综上所述,呼吸作用能量的释放方式主要有糖类的分解、脂肪的氧化以及蛋白质的降解。
这些过程都通过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来满足生物体的能量需求。
【人教版】备考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用卷—专题7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含解析)
备考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用卷7.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班级______姓名______第Ⅰ 卷客观题第Ⅰ 卷的注释1.人进入温室大棚时,会感觉空气比外面湿润。
与此现象有关的植物生理过程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分解作用2.灌木丛处比裸地空气湿度大,主要是因为植物的()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3.白鹤芋是家庭室内绿植,在给其叶面喷水时,常常看到有水珠挂在叶片表面,而没有渗进叶片内,其原因是()A.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水分不易进入B.气孔关闭C.表皮细胞外有不透水的角质层D.水分过多,已吸收饱和4.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炎热的夏天才会进行B.把体内水分全部散失掉C.晚上比白天强烈D.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及向上运输5.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主要原因是()A.大树的树冠遮挡住了阳光B.大树有很强的蒸腾作用,带走了周围空气的热量C.大树根系发达,使周围土壤中水分增多D.大树能刮风,吹走了周围的热量6.(2分)植物蒸腾水分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A.表皮B.叶脉C.叶肉D.气孔7.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C.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通道D.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8.如图所示,该实验可用于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强度与________的关系。
A.光线的强弱B.环境的温度C.叶片的多少D.水量的多少9.十几米高的树,水分能从根部一直上升到树的顶端其主要动力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C.光合作用D.吸收作用10.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候条件往往较好,如降雨量较多,夏天也较凉爽。
这主要是利用植物的何种生理作用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11.如图为叶片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B.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④和⑧三部分C.⑦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都无叶绿体D.制作叶的临时切片不需要染色12.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类无色透明塑料、低粘性蜡等物质,在移栽植物时,若将其喷到叶面上,则能结成一层可以让二氧化碳通过但水分不易通过的薄膜,能大大提高植株的成活率。
高中生物新陈代谢知识点梳理
高中生物新陈代谢知识点梳理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自我更新过程叫做新陈代谢,它也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新陈代谢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生物新陈代谢知识点梳理: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名词:1、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类有机物。
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RNA。
2、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
3、底物:酶催化作用中的反应物叫做底物。
语句:1、酶的发现: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2、酶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原因是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就是在细胞外消化道内起作用的;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激素不同;虽然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它并不被消耗;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所以酶的决定因素是核酸。
5、既要除去细胞壁的同时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正确的思路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酶具有专一性,去除细胞壁选用纤维素酶使其分解。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温度、酸碱度都能影响酶的催化效率,对于动物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是动物的体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
生物教案:生物体内有机物分解与呼吸作用的协同作用
生物教案:生物体内有机物分解与呼吸作用的协同作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和呼吸作用是一个协同作用的过程。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是生命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生命的能量来源。
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分解和呼吸作用是维持生命运转的必要过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和呼吸作用的协同作用。
一、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主要通过酶催化进行。
酶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的生物催化剂,它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的进行。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糖的分解:由于糖是生物体内的重要能量源,所以糖的分解是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步骤。
糖的分解可以分为两个过程:糖的酵解和三羧酸循环。
2.脂肪的分解:脂肪是存储生物体内的能量的主要形式之一,脂肪的分解也是通过酶催化进行的。
脂肪的分解可以分为两个过程:脂肪酸的β-氧化和三羧酸循环。
3.蛋白质的分解: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重要构成成分,蛋白质的分解可以提供氨基酸和能量。
蛋白质的分解主要通过消化液内的酶催化,包括质膜表面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酶类。
二、生物体内的呼吸作用呼吸是细胞利用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形式。
有氧呼吸在氧气的参与下进行,产生氧化物和能量;无氧呼吸在缺氧的情况下进行,没有氧化产物产生,能量产生量较少。
生物体内的呼吸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氧呼吸:有氧呼吸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内,包括三个过程:糖解过程、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过程。
有氧呼吸可以将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有机物分解产生的产物转化为能量。
2.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主要发生在胞浆内,包括糖酵解过程和乳酸发酵过程两个部分。
无氧呼吸会产生少量的ATP,但无法满足细胞的能量需求。
三、有机物分解和呼吸作用的协同作用有机物分解和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的相互合作过程。
分解产物转化为呼吸物质,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又可以促进有机物的分解。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协同作用:1.产生呼吸物质:有机物经过酶催化分解后,产生的小分子有机物,如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可以被线粒体内的酶催化进一步分解,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呼吸作用_2
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呼吸作用详细介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比较分析的科学方法的训练。
结合植物呼吸原理的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能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结合观察植物呼吸现象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调动其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初步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基本观点。
教学建议知识体系图解教材分析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和分析,以及呼吸作用的概念。
呼吸作用是植物体的一种重要的生理活动,主要表现在对有机物的分解,产生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呼吸现象在人体的表现非常明显,但是对植物体有没有呼吸作用这个问题,学生没有直观的感受,往往忽略了植物的呼吸现象。
要想证明植物的呼吸现象的存在,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实验来检验。
所以本节中设计了三个演示实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设计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观察演示实验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做完每一个实验后,在对实验现象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这样不仅使学生从直观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知识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自己总结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法建议本节的教学始于对呼吸作用的三个演示实验的观察,因此,课前组织部分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演示实验的装置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让学生做好实验的观察和记录。
在教学过程中,上好本节课的关键之一在于做好演示实验,并且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经过分析得出结论。
除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结果外,尚可向学生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在学生认识到萌发的种子进行着呼吸作用之后,教师一定要强调指出,植物体的其他器官同样进行着呼吸作用。
2020年中考生物复习9《植物体呼吸作用》
3. (2016广东)能正确表示叶片在黑暗环境中二氧化碳和氧
气进出情况的是
( B)
4. 图3-5-2中a、b表示植物的生理过程,A、B表示相关物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 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光合作用
B. b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
C. 晚上绿色植物只进行b过程
D.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C. 种子发霉易引起中毒
D. 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而造成营养成分缺乏
13. 贮藏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是为了降低
(C )
A. 光合作用
B. 蒸腾作用
C. 呼吸作用
D. 吸收作用
14. “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践踏草坪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
原因是 A. 缺少肥料,影响光合作用
(D )
B. 缺少水分,影响呼吸作用
(D )
A. 根、茎
B. 叶、种子
C. 花、果实
D. 任何部分
10.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图3-5-5为生态系 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A. ①表示动物体内能量流向植物 B. 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C. 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 D. 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x
5.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利用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A. 低温贮藏水果和蔬菜 B. 小麦、玉米入仓前晒干 C. 大量使用水能、太阳能 D. 大雨过后及时排除农田积水
(C)
6. (2015广东)在绿色植物各项生理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
是
(D )
A. 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B. 呼吸作用是所有动植物的共同特征
11. 将100克绿豆种子培育成300克的绿豆芽(幼叶未长出)的 过程中,绿豆中有机物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生物教案:呼吸作用的机理对有机物分解的促进作用
生物教案:呼吸作用的机理对有机物分解的促进作用一、引言生命是基于一系列化学反应来维持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两个方面。
能量代谢主要通过呼吸作用来完成,而物质代谢则包括有机物的分解和无机物的合成两个过程。
呼吸作用在生命体中非常普遍,既可以发生在细胞内部,也可以发生在光合生物的线粒体中。
本文将重点介绍呼吸作用的机理对有机物分解的促进作用。
二、呼吸作用的原理和过程呼吸作用是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代谢过程之一。
它通过有机物(通常是葡萄糖)与氧气反应来产生能量,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在呼吸作用中,葡萄糖先被分解成丙酮酸和丁二酸,然后再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
这个过程可以用如下的化学方程式表示: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能量呼吸作用中产生的能量被细胞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例如运动、合成新分子、产生热能等。
在无氧条件下,也可以通过发酵的方式来产生能量,但是产生的效率很低。
三、呼吸作用和有机物分解的关系呼吸作用是有机物分解的一种方式,当生命体需要能量时,它通常会通过呼吸作用来分解有机物。
比如人体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呼吸作用来分解产生能量。
但是,不仅仅是有机物分解可以通过呼吸作用来完成,呼吸作用也可以促进有机物分解,使其更加高效。
以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例。
土壤中的有机物通常是一些复杂而稳定的大分子,比如木质素、纤维素等,这些大分子的分解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同时,这些大分子在分解的过程中,可以被一些微生物吸收和利用,继而促进这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呼吸作用就是能促进这些有机物分解的条件之一。
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氧呼吸还可供细菌去维持细胞生命,只需获得能量和更多废物原料。
四、呼吸作用对有机物分解的促进机理呼吸作用促进有机物分解的机理非常复杂,但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以促进有机物分解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CO2会直接溶解到土壤中,CO2的溶解会使土壤中的pH值下降,在酸性条件下,有机物的分解会更加容易。
初一生物教案 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呼吸作用
初一生物教案: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及呼吸作用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物的分解和利用2.掌握有机物在生物体内发生的呼吸作用3.深入理解呼吸作用与有机物分解利用的关系教学重点1.有机物的分解和利用过程2.生物体内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3.呼吸作用与有机物分解利用的关系教学难点1.生物体内呼吸作用的详细过程2.学生对呼吸作用与有机物分解利用的认知差异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并结合实例解释2.案例分析与讨论3.实验操作及观察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有机物的分解利用1. 有机物的来源有机物是由生物体内合成的,包括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等。
这些物质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2. 有机物的分解有机物的分解是指将有机物分解为其组成的基本化合物,例如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质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为单糖。
在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分解主要由酶催化实现。
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能够催化某一种特定的化学反应,加快反应速率。
3. 有机物的利用有机物的利用是指将分解后的基本化合物被生物体吸收,用于维持生命活动。
例如,氨基酸可以被利用于蛋白质的合成,葡萄糖则可被利用于能量的产生。
第二部分:呼吸作用1. 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呼吸作用是指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被氧化,产生三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生物过程。
呼吸作用的基本方程式为:有机物 + 氧气→ 三氧化碳 + 水 + 能量2. 呼吸作用的分类呼吸作用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是指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呼吸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胞线粒体内。
有氧呼吸的过程中利用氧气产生ATP分子,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无氧呼吸是指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呼吸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胞胞质内。
由于缺氧的存在,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较少,产生的废物为乳酸。
3. 呼吸作用与有机物分解利用的关系呼吸作用是有机物分解利用的最终阶段,同时也是使生物体能正常生命活动不断进行的重要发动机。
生物体利用有机物产生的三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并释放出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园艺产品采后生理及技术复习重点
"园艺产品采后生理与技术"考试重点一、概述1、园艺植物采后开展趋势?(1)建立完善的流通保鲜体系:必须开发适合国情的技术与设备;(2)贮运保鲜向多元化开展,与国际接轨;(3)开发天然保鲜剂贮藏保鲜技术:从化学药物向天然食品保鲜剂开展;(4)加强贮运中病害防治技术的研究;(5)建立产品规格、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6)建立全国产品保鲜和加工信息网,建立一个采前、采后、贮藏、加工、流通和销售在的全国果蔬产品生产贮运加工销售的信息集成系统。
(7)丰富强化产供销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技术规化生产--合同制或联合生产经营模式--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的新成果〕。
2、园艺植物采后存在的问题?我国园艺产品产量虽高,但采后损耗大,水果、蔬菜在30%左右,鲜切花在40%左右,原因主要是:(1)群众普遍缺乏质量意识;(2)产地农产品深加工艺术低;(3)采收技术粗糙,机械损伤多;(4)贮运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没出现冷链流通,大局部不得不立即销售,水果贮藏量只有10%-15%;(5)流通信息不兴旺,有些地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而有些地区出现供过于求现象,增加了损耗。
二、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呼吸作用:指底物在一系列酶参与的生物氧化作用下,经过许多中间环节,将生物体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物质,并且释放能量的过程。
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呼吸跃变:各种果实呼吸漂移的曲线趋势不同,很多果实的呼吸强度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下降,到达一定的成熟度时又显著上升,然后再度下降,直至果实衰老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呼吸跃变。
3、蒸腾作用: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外表〔主要是叶片〕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的过程。
方式两种:一种是角质蒸腾〔通过角质层的蒸腾〕,另一种是气孔蒸腾〔通过气孔的蒸腾〕。
4、成熟与衰老:成熟:一般指果实〔或蔬菜营养器官〕生长定型,细胞膨大后完毕,体积和重量根本不再增加,表现出该品种特征的阶段。
完熟:指成熟果实经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表现出自身固有的色香味和质地特征,食用特征明显改善的生理状态。
初三生物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生物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试题答案及解析1.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有重要作用,主要是因为它的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运输作用【答案】C【解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其次,蒸腾作用还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并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同时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2.植物从土壤中吸水的动力来自于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运输作用【答案】A【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以上,因此,蒸腾作用还能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降低大气温度,调节气候,促进了地球的水循环,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蒸腾作用的意义。
3.(5分)如图一为某植物叶片所进行的A、B两项生理活动,图二为该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在光照充足时,图一中植物叶片吸收的气体主要是.(2)该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填“光合”或“呼吸”)作用.(3)图二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线是;乙曲线与图一中的(填“A”或“B”)生理活动相对应.(4)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图一中(填“A”或“B”)生理活动的效率.【答案】(1)二氧化碳.(2)呼吸.(3)甲;A.(4)C.【解析】(1)在光照充足时,植物体光合作用旺盛,掩盖了呼吸作用,因此,图一中植物叶片吸收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2)光合作用只能白天进行,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3)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二中曲线甲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因此甲曲线表示光合作用;乙曲线表示呼吸作用,与图一中的A生理活动相对应.(4)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图一中C光合作用的效率.【考点】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4.下图为某植物叶片上气孔的开放和关闭的示意图,箭头表示某种物质进出保卫细胞导致开合的情况。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某种植物新鲜的叶片(叶片在摘下后仍能保持生命数小时,因此可以用叶片代替整盆植物来进行实验)对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请分析回答:(9分)(1)将A、B两套实验装置放在黑暗环境的原因是避免叶片进行______________,影响实验效果。
(2)12小时后,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玻璃瓶后蜡烛熄灭,该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挤压塑料袋,将袋内的气体排到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使实验严谨,两个实验应该再各增加一组实验装置,增加的实验装置选取的实验材料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通过______________实验,可以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
(4)请用式子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分析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重要生理过程是由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______________完成的。
【答案】(1)光合作用(2)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氧气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释放二氧化碳(3)用开水烫过的同种植物叶片(意思对即可得分)对照活细胞(4)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线粒体【解析】(1)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丙装置若用来验证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应将A、B两套实验装置放在黑暗环境,目的是避免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因为无光,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使瓶子中的氧气减少,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玻璃瓶后,蜡烛熄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袋内的气体排到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了二氧化碳气体。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同步检测第二单元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word版,含答案解析)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1.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蒸腾作用D. 循环作用2. 露天种植农作物时,过度密植会使其产量减少,主要原因是影响了农作物的A. 蒸腾作用B. 光合作用C. 呼吸作用D. 分解作用3. “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这些温馨的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公共场所草坪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根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 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B.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C. 植物减少无机盐,影响生长D. 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4. 公园灌木丛处比裸地处空气湿度大,主要是因为植物的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蒸腾作用D. 吸收作用5. 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呼出气体中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其根本原因是A.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C. 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D. 组织细胞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6. 把一片新鲜的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会看到叶片的表面产生许多气泡,而且实验显示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多,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A. 叶片背面表皮的细胞数目多B. 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少C. 叶片背面表皮的细胞数目少D. 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多7. 玉兰、海棠等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却可以开出满树娇艳的花朵。
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正确的是A. 它们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B. 它们是花瓣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C. 它们是树皮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再运输到花瓣的D. 它们是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通过筛管转运到花瓣的8. 下列各项能正确表示光合作用的是A.B.C.D.9. 呼吸作用过程的正确表达公式是A.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B.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能量C. 水氧二氧化碳有机物能量D. 有机物二氧化碳氧水能量10. 如图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为二氧化碳B. 为水分C. 为有机物D. 为氧气11. 将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毫米见方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分成等量的份,并进行处理(如图所示)。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综合测试(含答案)
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综合测试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大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A.50% B.78% C.21% D.0.03%2.将新鲜藻类水绵和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制成临时装片,用不同波长的光束照射水绵的不同部位。
一段时间后,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由均匀分布变成如下页右上图所示分布。
下列哪项结论不能通过该实验得出?(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C.光的波长不同,光合作用强弱不同D.560纳米左右波长的光不利于光合作用3.有人说绿色植物是“生命之母”原因是()①绿色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有机物和能量②绿色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氧气③绿色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水和无机盐④绿色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生活环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下列对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出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总量是相同的B.吸收的二氧化碳少,呼出的氧气多C.吸收的二氧化碳多,呼出的氧气少D.因不同植物而异,有的吸收二氧化碳多,有的释放氧气多5.为使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每天呼吸到新鲜空气最好的措施是()A.住在楼的高层 B.加大住房面积C.多种花草树木,扩大绿地面积 D.搞好环境卫生6.小明从市场上买了两株水草,不知是真是假,他想利用所学知识判别真伪,他在如下图所示的两个金鱼缸中,分别放入两株水草,请你观察辨认哪个是真,哪个是假()A.甲缸是真水草,乙缸是假水草 B.甲缸是假水草,乙缸是真水草C.甲、乙缸都是假水草 D.甲、乙缸都是真水草7.合理密植的原因主要是()A.让植物通风 B.让植物吸收足够的水C.让植物接受充分的阳光照射 D.让植物能自由生长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描述或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A.合理密植能够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原因是能够充分利用太阳光的光能B.冬天,树木长得慢,甚至停止生长,是因为温度过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合成减少或停止C.自然界的二氧化碳不是光合作用提供的D.夏天中午光照最强,光合作用反而下降,原因是温度过高、水分大量蒸发9.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储存在()A.水中 B.无机盐中 C.有机物中 D.氧气中10.课外小组种的西红柿喜获丰收,每个重约1千克,请问使西红柿增重的物质主要来自于()A.无机盐 B.无机盐和二氧化碳C.水、二氧化碳 D.氧气、水、无机盐11.下列做法中,比较科学合理的一项是()A.卧室内多放置一些观赏植物B.早上在树林中运动多吸收新鲜空气C.夏天中午给干瘪的花卉浇水D.适当施用农家肥,及时对农作物进行松土12.关于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为自然界提供了绿色B.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C.绿色植物也要呼吸,消耗大量的氧气D.绿色植物为自然界提供了最基本的有机物和氧气13.粮食堆里会产生大量的热,与这一现象有关的生理活动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14.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运用不正确的是()A.低温贮存粮食B.低温保鲜水果、蔬菜C.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及时排涝D.温室大棚里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15.如图表示光照充足的白天,一片正常进行生理活动的叶片,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与不同生理活动有关的物质或气体,箭头表示物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
生物教案:有机物分解的不同途径与呼吸作用的对应关系
有机物分解的不同途径与呼吸作用的对应关系在自然界中,有机物分解是一个基本的生物化学过程。
生物体内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物质,都是通过有机物分解和呼吸作用来实现的。
不同的有机物分解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呼吸作用过程和能量供应方式。
本文将就此进行分析。
一、有机物分解及其途径有机物是由碳、氧、氢和少量其他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
有机物分解是指将有机物分解为较小的分子,以释放出有用的能量或原料,这个过程也被称作“分解代谢”。
有机物分解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糖类代谢:指将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较小的分子,以产生能量或其他用途。
这个过程分为两个主要步骤:糖原的分解和糖的氧化。
糖原是指生物体内储存的多糖,糖原的分解需要酶的作用,产物为葡萄糖。
葡萄糖被氧化后,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三磷酸腺苷),用于维持生命活动。
2.脂肪代谢:指将脂肪分解为较小的分子,以产生能量或其他用途。
这个过程分为三个主要步骤:三酰甘油的分解、脂肪酸的氧化和β-氧化。
三酰甘油是指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通过酶的作用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脂肪酸被氧化后,通过β-氧化等相关酶发生的反应,产生ATP。
3.蛋白质代谢:指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再将氨基酸分解为较小的有机酸和氨基甲酸,以提供能量或其他用途。
蛋白质的分解需要酶的作用,常见酶有蛋白酶、胰蛋白酶等。
蛋白质分解后的产物在向氧化反应途径进一步代谢,产生更多ATP。
二、呼吸作用及其对应关系呼吸作用是指将有机物中的能量转化为ATP的过程。
在有机物分解途径中,产生的较小分子(如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等)需要被氧化,产生ATP。
以葡萄糖为例,它会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ATP。
这个过程分为三个主要步骤:糖类氧化、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
不同的有机物分解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呼吸作用过程和能量供应方式。
1.糖类代谢途径的呼吸作用:糖类代谢途径产生的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经过酶的作用被分解成为产生ATP的物质。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考试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考试知识点一、选择题1.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A.温带草原B.热带雨林C.北方针叶林D.南方阔叶林【答案】B【解析】【分析】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据此答题。
【详解】A、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
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复杂。
自动调节能力较差。
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降雨量高,每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升。
其气候稳定,由于阳光充足,因些整年基本上都很热,同时助长了不同种类的植物。
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
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
是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北方针叶林分布在冬季温度很低的北方,生物种类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南方阔叶林分布在温度较高的南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生物种类较多,比热带雨林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强。
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2.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A.能生长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繁殖D.要呼吸【答案】B【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B正确。
3.极地狐和大耳狐耳朵大小明显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答案】B【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初一生物教案(优秀12篇)
初一生物教案(优秀12篇)七年级生物教案篇一第一章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一、重点难点:1.认识显微镜的部分名称;2.如何在低倍镜下调焦并找到要看的物体;3.细胞各结构的功能;4.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二、知识点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光线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2.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3.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4.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5.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一手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玻片的边缘,另一只手拿纱布将玻片放在两层纱布之间,用食指和拇指夹住轻轻擦拭,用力要均匀。
6.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影响观察,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7.细胞壁只起支持和保护作用,是不具有生命活动的,而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则是生活着的。
8.植物体是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植物体从小到大是体内细胞增多和增大的结果,而不是水和养料堆积增多使植物体长大的。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一、重点难点:1.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2.植物体、动物和人体的结构层次。
3.细胞的分化。
4.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知识点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水分的散失和有机物的利用
六、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因素 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因素 1.光:光促进气孔的开启,蒸腾增加。 光促进气孔的开启,蒸腾增加。 2.水分状况:足够的水分有利于气孔开放,过多的 水分状况:足够的水分有利于气孔开放, 水分反而使气孔关闭。 水分反而使气孔关闭。 3.温度:气孔开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温 温度:气孔开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度过高失水增大也可使气孔关闭。 度过高失水增大也可使气孔关闭。 4.风:微风有利于蒸腾,强风蒸腾降低。 微风有利于蒸腾,强风蒸腾降低。 5.CO2浓度: CO2浓度低促使气孔张开,蒸腾增强。 浓度: 浓度低促使气孔张开,蒸腾增强。
联 系
分解有机物,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从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这一过程相同
二、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进行场所 对光的需求 物质变化情况 能量变化情况 联系
含叶绿体的细胞 在光下进行 所有活细胞 有光无光均可
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贮存能量
释放能量
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相互依存
三、分析判断: 分析判断:
三天后
为什么?
一、水分运输的途径:
土壤水分 木质部 薄壁细胞 叶肉 细胞 气孔 下腔 根毛 茎的 导管 皮层 叶脉 导管 内皮层
气孔
大气
水分通过气孔的 蒸腾作用
Water molecules are “sticky”
水分通过导管运输
根对水分的吸收
水循环
有机物的分解利用
呼吸作用
问题: 呼吸” 问题: “呼吸”和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有什 么区别?
“呼吸”是指生物体或细胞吸 呼吸”
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而“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有机 呼吸作用” 物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物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和水分的散失有机物的分解利用
呼吸作用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第五章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和水分的散失
第一节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呼吸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通过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初步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基本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和分析,以及呼吸作用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呼吸作用是植物体的一种重要的生理活动,主要表现在对有机物的分解,产生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呼吸现象在人体的表现非常明显,但是植物体有没有呼吸作用如果有怎样证明它的存在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实验来检验。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实验操作的同时,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做完每一个实验后,在对实验现象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这样不仅使学生从直观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知识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自己总结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引言的设计:
上好本节课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做好实验,并且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经过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得出检测植物是否进行呼吸,可以用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的方法。
可提问:
(1)什么是呼吸请举出身边可见到的呼吸现象。
(2)人在呼吸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
(3)植物有没有呼吸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
如果植物也进行呼吸,植物周围的O2就会减少, CO2增多。
所以,要知道植物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可以通过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来证明。
怎样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了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考虑,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的方案。
为了使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可行性和科学性,教师可以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
例如:
(1)选择什么材料做实验好一棵树,一株小草或是植物的某些器官如种子。
(2)选择实验场所:在开放的空间(如教室)做实验,还是在密闭的容器里(如广口瓶)做实验为什么
(3)怎样才能检测02,含量的变化(O2可助燃,缺02会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4)怎样才能检测CO2含量的变化(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教师可演示:口含吸管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使石灰水变混浊)
投影片:实验的材料和用具
豌豆苗、小麦种子、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长颈漏斗、尖头镊子、烧杯、打孔器、黑布或黑纸、澄清的石灰水、试管、纱布、凡士林、蜡烛、火柴。
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巡视指导,参与某些组的讨论,提醒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不要忘了对照实验,把设计的简图绘制在投影片上。
学生汇报设计方案时,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利用绘制的简图在投影仪上按图说明。
学生的发言,可能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教师不要急于纠正,让全班学生共同思考。
在教师循序诱导下,由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和不足。
为了保证实验能顺利进行,有的准备工作要在课前进行。
教师可以带领课外小组的学生完成这些工作。
由于实验的条件要求不高,过程也不复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2.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
【实验一】植物呼吸时吸收O2
取两个广口瓶,甲瓶内放入活的豌豆苗,乙瓶内放人用开水烫死的豌豆苗,密封后放到黑暗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想一想,为什么要在黑暗的条件下培养豌豆24小时),另取一个空瓶为丙瓶,密封后也同甲、乙瓶一样处理。
上课时,用燃烧的蜡烛放到瓶中检验瓶中气体的成分。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
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将讨论的结果填写在投影片及实验报告的表格内。
(表格中的现象、分析和结论由学生填写)
当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时,教师可以询问他们实验操作的详细步骤。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有些人的实验步骤比较科学。
合理省时。
有些人的操作繁琐、重复、费事。
如果把点燃的蜡烛先放入丙瓶检验,再依次放入乙瓶和甲瓶检验,只要点燃一次蜡烛就可以完成三个测试工作。
这是最合理、省时的实验程序。
运用运筹学,合理安排工作程序,求得省时、省力的效果,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实验二】植物呼吸时释放CO2
取三个广口瓶,甲瓶内放入活的豌豆苗,乙瓶放入烫死的豌豆苗,丙瓶为空瓶。
盖上盖后放到黑暗环境条件下24小时,换上双孔瓶塞,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瓶里的气体。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得出结论,将结果填写在投影和实验报告的表格内。
【实验三】方法步骤与实验二相同,但甲瓶内没有萌发的种子,乙瓶内放有干燥的种子,丙瓶为空瓶。
实验三和实验二的实验装置可参考课本P60的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释放CO2”中的图示。
学生实验时,一部分人做实验二,另一部分人做实验三。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的表格时,仍然填写“现象”、“分析”和“结论”。
完成实验一、二、三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
(1)植物的呼吸作用除了引起周围的气体成分改变外,还会引起什么变化
(2)怎样才能测定呼吸作用引起的热量变化呢
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制保暖的实验装置:在矿泉水瓶中分别装入萌发的种子和干燥的种子,把它们和另一个空瓶中分别插入一支温度计,然后把三个瓶子放在一个硬纸箱中,在三个瓶子的周围填充满锯未木屑做为保温材料(也可填充棉花或碎布等材料),在保温材料里也插一支温度计。
【实验四】种子呼吸时放热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观察各组的实验装置,记录甲、乙、丙三瓶内及保温材料的温度,然后,由各组代表汇报观察的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记录,得出结论。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盛萌发种子的瓶内温度明显较高,说明什么
(2)干种子也有生命,但是盛干种子的瓶内温度都没有明显升高,这又说明了什么
(3)呼吸作用的强弱与生命活动是否旺盛有什么关系(辩证统一,相互影响)
3.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经过前面所做的四个实验,学生已经确信植物具有呼吸作用。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概括和综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的结论,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并且用公式表示呼吸作用。
4.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是带有总结性的内容,它总结了这节课与上一节课的内容要点。
先明确两者的区别,再说明它们的联系,这实际也是起复习巩固的作用,学生是不难理解的。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1)光合作用在哪里进行,呼吸作用在哪里进行
(2)光合作用必须有光时才能进行,呼吸作用在何时进行
(3)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吸收什么气体放出什么气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又是怎样
(4)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物质和能量的转换上有什么区别
在学生认清这两个相反的生理过程后,教师可以再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1)植物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是从哪里来的
(2)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原料的吸收和产物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是怎样产生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比较表,最后使学生得出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一结论。
5.植物的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实例来说明。
例如:
(1)为什么在栽培农作物时常常要松土
(2)保存水果、蔬菜或粮食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低温、低氧、高CO2等)
(3)为什么新疆的西瓜特别甜
(4)为什么通气不良的菜窖会缺氧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5)卧室中放大量的植物过夜有利于健康吗为什么
小资料
1.植物呼吸时放出C02的实验:
把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干燥未萌发的种子分别包入甲、乙两个纱布袋里,用线扎紧袋口,把甲、乙两个纱布袋分别挂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甲、乙两个广口瓶内,布袋不能碰到石灰水,塞上瓶塞,把瓶移到温暖处,1~2天后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如果石灰水变混浊了,证明植物体产生了CO2。
2.证明植物在白天也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
培养一盆黄化苗(没有叶绿体),把它放在有光的条件下做呼吸作用的实验,实验结果证明植物在白天也进行呼吸作用(吸入02,呼出CO2)。
用黄化苗的原因是让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没有叶绿素),这样就很容易证明植物在白天(光下)也进行呼吸作用。
把黄化苗放在光下几天后,它又形成了叶绿素,再做同样的实验,呼吸现象在白天(光下)就不明显了。
这是因为光合作用利用了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而且还不够,还必须从大气中吸入C02。
而光合作用释放的02,呼吸作用却用不完,于是从叶中释放出来。
所以,植物在白天的呼吸作用被强烈的光合作用掩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