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高泌激素血症
肾上腺肿瘤
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
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可影响促性腺激 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卵巢功能,导致 雌激素水平升高。
肾上腺肿瘤可分泌过多的雄激素,进 而转化为雌激素,导致高泌激素血症。
03 围绝经期综合征与高泌激 素血症的关系
两者之间的联系
围绝经期综合征与高 泌激素血症在女性中 存在一定的关联。
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摄入 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的食物,避免过度摄入高脂肪
、高糖食物。
适量运动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 游泳、瑜伽等,有助于调节内 分泌,减轻症状。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 胖或消瘦。
心理调适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 态,减轻压力和焦虑。
05 围绝经期综合征与高泌激 素血症的护理与保健
两者在生理和病理机 制上存在相互影响。
高泌激素血症可能是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一 个症状或并发症。
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高泌激素血症可能加重围绝经 期综合征的症状,如潮热、出 汗、情绪波动等。
围绝经期综合征可能导致女性 体内激素水平失衡,进而引发 高泌激素血症。
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对女 性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高泌激素血症的症状
月经周期紊乱
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 月经量增多或减少,甚
至出现闭经。
经前期症状加重
阴道不规则出血
不孕
乳房胀痛、情绪波动、 焦虑、抑郁等症状在月
经前加重。
非月经期出现阴道出血, 或月经淋漓不尽。
由于激素水平异常,影 响排卵和受孕。
高泌激素血症的病因
多囊卵巢综合症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高泌激素血症的常 见病因,由于卵巢功能异常,导致雌 激素水平升高。
妇女围绝经期更年期综合征宣传知识
妇女围绝经期更年期综合征宣传知识女人是半边天,进入 40 岁后的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担任着多重身份,妻子、母亲等角色,使得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然而大多数女性在这个年龄段都会出现围绝经综合征,如何面临更年期的困扰?如何解决?一、认识围绝经期围绝经期,即“更年期”,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一年内的时期。
二、围绝经综合症症状:在围绝经期因激素水平降低,可出现潮热、出汗、情绪不稳定、不安、失眠、抑郁或烦躁等血管收缩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
三、临床表现1、月经改变: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最后绝经;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然后逐渐减少而停止;月经突然停止。
2、血管舒缩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出汗。
潮热起自前胸,涌向头颈部,然后波及全身,少数妇女仅局限在头、颈和乳房。
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每天数次至30-50次,夜间及应激状态易促发。
可历时1年、5年或更长。
3、精神神经症状:包括情绪、记忆及认知功能症状。
如烦躁、焦虑、失眠、多疑、情绪低落、自信心降低、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4、泌尿生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萎缩症状,外阴瘙痒、阴道干燥疼痛、性交困难、子宫脱垂;膀胱、直肠膨出;排尿困难,尿急,压力性尿失禁,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
5、心血管疾病:绝经后妇女血压升高或血压波动伴心脏轻度供血不足;冠心病发生率及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也随年龄而增加。
6、骨质疏松:妇女从围绝经期开始,骨质吸收速度大于骨质生成,造成骨质丢失而骨质疏松。
多出现于绝经后9-13年,约1/4的绝经后妇女患有骨质疏松。
患者常主诉腰痛、四肢疼痛,出现驼背,严重者可发生骨折。
四、围绝经综合征护理1、正确认识女性正常生理过程,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和良好的生活方式;2、积极防治围绝经期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骨质疏松症等;3、防癌检查,主要是女性生殖道和乳腺肿瘤;4、寻求家人的安慰、鼓励,定期体检;5、维持适度的性生活、调畅情志,防止心理早衰;6、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7、饮食应适当限制高脂、高糖类物质的摄入,注意补充新鲜水果蔬菜及钙钾等矿物质。
中医妇科围绝经期综合征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由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时,出现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变化,导致身体出现各系统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既往称为更年期综合征。
中国古代医籍中无专篇叙述,散见于“月经不调”、“眩晕”、“心悸”、“失眠”等病中。
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肾的阴阳平衡失调,肾阴虚不能涵养心肝,心肝气火偏旺,或因阴虚及阳,肾阳偏虚,心脾失调,加上社.会、家庭、个性心理因素的多重影响,加重脏腑功能失调,遂生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致使症情错综复杂。
也有因手术等因素切除性腺,骤生类似症状者,亦属本病范畴。
【诊断】1.一般在45岁以上,月经紊乱或绝经后,见烘热出汗,烦躁易怒,激动流泪,头晕耳鸣,心悸失眠,浮肿泄泻,神疲乏力,甚则情志异常等症状。
2 .血清雌二醇(E2)下降,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升高。
以及血生化查钙、磷、血糖、血脂、肝肾功能,骨密度、骨皮质厚度单/多束光吸收测量等检查。
3 .排除肿瘤、精神性疾病或其他内分泌、代谢失调性疾患。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的发生主要在于肾气渐衰天癸竭的过程加速、程度加剧,以致心、肝、脾诸脏功能紊乱,尤其以肾的阴阳失衡为前提。
治疗方法应以滋肾为本,结合平降心肝;偏于阳虚的,结合补阳调脾;兼有痰浊、瘀血、水湿为患的,则当标本合而治之。
1.肾阴虚证月经后期、量少,或先期、量多,色红质稠,烘热出汗,烦躁失眠,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弦数。
治法:益肾滋阴宁神。
方药举例:左归饮加减。
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萸肉各IOg,钩藤、紫贝齿各15g,莲子心3g,浮小麦10g,紫草10g,合欢皮10g。
加减:肝经郁火明显者,加焦板子6g,苦丁茶10g,夏枯草10g。
阴虚阳亢者,去浮小麦,加天麻10g,石决明10g,炙鳖甲(先煎)15g。
如有脾胃不和者,兼见胃院胀痛,大便澹薄,神疲乏力者,去熟地,加佛手片6g,炒白术10g,茯苓15g。
2.偏阳虚证月经量多,色淡无血块,烘热出汗,烦躁寐差,纳差腹胀,大便清薄,神疲乏力,面浮足肿,形寒肢冷,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
围绝经期综合征
(二).中医 ).中医
生理 改变 肾气渐衰 天癸渐竭 肾之阴阳 易于失调
病 理
肾阴虚 肾阳虚 肾阴阳两虚
素体肾虚 阴阳失衡
第四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二、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年龄:多见于45~55岁; 年龄:多见于45 55岁 45~ 月经不规则,持续时间长,量多。 月经紊乱: 2.月经紊乱:月经不规则,持续时间长,量多。 3.雌激素下降相关症状: 3.雌激素下降相关症状: 雌激素下降相关症状 (1)血管舒缩异常:潮热、汗出等。 血管舒缩异常:潮热、汗出等。 易怒抑郁、失眠健忘烦燥等。 (2)精神神经系统: 精神神经系统: 易怒抑郁、失眠健忘烦燥等。
第四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四、治疗:西医 治疗:
2.5- mg/日 (3)P: 甲羟孕酮 2.5-5mg/日。 :
4.非激素治疗 非激素治疗 20mg Tid:营养自主神经。 谷维素 20mg Tid:营养自主神经。 2.5mg qN:焦虑失眠。 艾司唑仑 2.5mg qN:焦虑失眠。 400U/d; VitD 400-500 U/d; 适当补充钙剂、降钙素等。 适当补充钙剂、降钙素等。
第四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五、预防与护理
五、预防与护理 情志:加强卫生宣教,调畅情志。 1、情志:加强卫生宣教,调畅情志。 生活调理:劳逸结合、增强体质、保证睡眠。 2 、 生活调理 : 劳逸结合 、 增强体质 、 保证睡眠 。 定期体检:必要时内分泌及病理检查。 3、定期体检:必要时内分泌及病理检查。 手术预防: 4、手术预防:妇科手术尽量保留无病变卵巢组 防止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 织,防止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
炙甘草
第四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一)中医辨证论治
4、其他疗法 (1)针灸: 针灸:
围绝经期综合征
诊断
1.病史 依据临床表现及绝经前后时间。 2.体格检查 包括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对复诊3个月未行妇科检查者,必须进行复查。 3.实验室检查 激素水平的测定。
鉴别诊断
妇女在围绝经期容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必须除外心血管疾病、泌尿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还 应与神经衰弱、甲亢等鉴别。
并发症
2.血管舒缩症状
临床表现为潮热、出汗,是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的表现,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最突出的特征性症状。潮热起自 前胸,涌向头颈部,然后波及全身,少数妇女仅局限在头、颈和乳房。在潮红的区域患者感到灼热,皮肤发红, 紧接着爆发性出汗。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频率每天数次至30~50次。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
围绝经期综合征
01 病因
03 检查
目录
02 临床表现 04 诊断
05 鉴别诊断
07 治疗
目录
06 并发症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MPS),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 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绝经可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两种。自然绝经指卵巢 内卵泡用尽,或剩余的卵泡对促性腺激素丧失了反应,卵泡不再发育和分泌雌激素,不能刺激子宫内膜生长,导 致绝经。人工绝经是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用其他方法停止卵巢功能,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单独切除子宫而保 留一侧或双侧卵巢者,不作为人工绝经。
1.月经改变
月经周期改变是围绝经期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分为3种类型:
(1)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最后绝经。
(2)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然后逐渐减少而停止。
(3)月经突然停止,较少见。由于卵巢无排卵,雌激素水平波动,易发生子宫内膜癌。对于异常出血者,应 行诊断性刮宫,排除恶变。
中西医结合-围绝经期综合征PPT课件
断
手术或放射治疗史。
16
(二)症状
最早出现的症状为潮热、汗出和情绪改
变。潮热从胸前开始,涌向头部、颈部
和面部,继而出汗,汗出热退,这个过
程持续时间长短不定,短者数秒,长者
诊
数分钟,每日发作次数也没有规律;情
绪改变表现为易激动,烦躁易怒,或无
故悲伤啼哭,不能自我控制。
断
此外,尚有头晕头痛,失眠心悸,腰痠 背痛,月经紊乱等。晚期症状则有阴道
证
2、辨别肾虚有否兼症
要
(心肾不交、肝肾阴虚、
点
脾肾同病、肾虚夹瘀)。
20
治疗关键:调补肾阴阳为主,
使其在新的基础上达到相对
的平衡。
治 治疗兼症。
疗 原 则
治疗注意不宜过用香燥以劫 伤阴液;不宜过用滋腻之品, 以伐伤脾阳。
21
主要证候 经断前后,头晕耳鸣,
腰痠腿软,烘热汗出,五心烦热,
一
慌,需人陪伴,不离半寸,舌红苔少,脉细数。
其病因病机为: 二、祝XX,女,50岁,干部,已婚,孕2产1流 产1,初诊:1994年3月12日。 近一年来,逢经期前后,面目浮肿,神疲乏力,
伴心悸心慌,纳呆便溏,腰酸如折,少腹冷坠,月
经量多,色淡质稀,舌淡苔白,脉沉细。
其病因病机为:
病 因 病 机
一、肾阴虚
18
发病年龄:多在45岁-55岁之 间。
症状:烘热、汗出、情绪变化
诊 断
是最早出现的典型特异性症状。 3、参考指标:
依 据
阴道脱落细胞检查示雌激素 水平低落 FSH水平增高,E2水 平下降对本病的诊断有参考价
值。
19
肾虚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1、辨证应抓四诊所得
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
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围绝经期是女性到了相应的年龄后,必然会出现的生理阶段,这是女性开始步入老年的标志。
而在这个时期,女性会因为激素分泌的波动而引发很多症状。
1、几乎所有女性到了更年期,都会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
通常会表现为情绪失常,总是会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大吵大闹。
还会出现焦虑不安、记忆减退等症状,十分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2、围绝经期综合征最为代表性的表现就潮红、潮热以及出汗。
患者经常会突然间的发热,同时还会浑身出汗。
症状通常会出现几分钟,严重时会持续十几分钟。
3、患者偶尔会出现心跳过速、早搏的情况,而且还会被情绪波动而引发。
并且伴有心悸、胸闷、以及头晕耳鸣等。
平时还会有走路漂浮、登高眩晕等影响活动的症状。
围绝经期综合征通常都会有很明显的症状,这是女性的一个特殊时期,不仅会有身体上的症状,还会对精神造成影响。
什么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通常会在45-55岁左右绝经,这个时期就被称为围绝经期,而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大多数女性在绝经期间都会出现的疾病,1、大家都知道女性会孕育并排出卵子,但卵巢停止了排卵的话,那就说明女性的绝经期来临了。
这时候女性的激素分泌是很不稳定的,而这种情况就会引发围绝经期综合征。
2、女性激素的分泌状况对于身体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在绝经期,激素分泌十分的无序,这就使女性出现很多不适症状,比如情绪不稳、潮热、出汗等,这都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典型症状。
3、女性的月经来临后,会经过几十年的过程,最终迎来绝经期。
这是女性生长的自然规律,是一种不可逆的正常现象。
而绝经也标志着女性生育能力的丧失。
女性的卵巢功能在达到巅峰以后,便会逐渐的衰退,直到连排卵的功能也丧失了,这时女性就进入了绝经期,而在这个时期所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就是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怎么办基本所有女性到了绝经期,都会出现围绝经期综合症。
在病情不严重的情况下,女性是可以自己进行调理的。
1、女性在急躁、焦虑、抑郁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对情绪进行控制。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名词解释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名词解释围绝经期综合征,即平均年龄为51岁的女性围绝经期前后出现的一系列身体和情绪症状的集合。
这一阶段通常持续数年,并伴随着卵巢功能的逐渐减退和雌激素水平的不稳定。
虽然不是每个女性都会经历相同的症状,但围绝经期综合征在许多女性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一、生理症状1. 潮热: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大约85%的女性会经历。
潮热通常以突然的皮肤发红和出汗感觉开始,常伴随着心慌、头晕和焦虑等不适。
潮热的频率和强度各有差异,有些女性可能每天都有多次潮热,而有些则只偶尔出现。
2. 夜间出汗:许多女性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期间会经历夜间出汗,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这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3. VVA(阴道萎缩症):围绝经期综合征可导致阴道组织干燥、萎缩和失去弹性。
这可能导致性交疼痛、阴道瘙痒和尿失禁等不适症状。
4. 尿道症状:部分女性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期间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和尿失禁等症状。
这可能与泌尿系统和盆底肌肉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关。
二、心理症状1. 情绪波动:许多女性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期间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易怒和情绪低落等。
这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引起的身体不适有关。
2. 失眠:睡眠问题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的心理症状之一。
女性可能会经历入睡困难、易醒或早醒等问题,这可能会影响她们的日常生活。
3. 记忆和注意力问题:研究表明,围绝经期综合征可能对注意力和记忆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一些女性感觉自己变得健忘。
三、应对策略1.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素,特别是钙和维生素D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管理至关重要。
此外,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可能对缓解症状有所帮助。
2. 锻炼: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减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
有氧运动、瑜伽和普拉提等都是适合的选择。
3. 心理支持:与朋友、家人或专业人士交流,寻求心理支持,可以帮助女性减轻情绪症状。
参加支持小组或互助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疾病名】围绝经期综合征
【疾病名】围绝经期综合征【英文名】perimenopausal syndrome【缩写】【别名】climacteric syndrome;menopausal syndrome;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症【ICD号】N95.8【概述】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MPS)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绝经可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两种。
自然绝经指卵巢内卵泡用尽,或剩余的卵泡对促性腺激素丧失了反应,卵泡不再发育和分泌雌激素,不能刺激子宫内膜生长,导致绝经。
人工绝经是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用其他方法停止卵巢功能,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
单独切除子宫而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者,不作为人工绝经。
判定绝经,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激素的测定。
人工绝经者更易发生本征。
绝经年龄的早晚与卵泡的储备数量、卵泡消耗量、营养、地区、环境、吸烟等因素有关,而与教育程度、体形、初潮年龄、妊娠次数、末次妊娠年龄、长期服用避孕药等因素无关。
用避孕药抑制排卵并不能使绝经延迟,因为卵子的消耗并不主要依靠排卵,大量卵泡通过闭锁而消失。
【流行病学】绝经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停经12个月方可判定绝经。
我国城市妇女平均绝经年龄49.5岁,农村47.5岁;美国中位绝经年龄51.3(48~55)岁。
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90%的妇女可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
绝大多数妇女能顺利渡过,但也有10%~15%的妇女症状较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病因】更年期综合征出现的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理性或病理性或手术而引起的卵巢功能衰竭。
女性特征和生理功能都与卵巢所分泌的雌激素有密切关系,卵巢功能一旦衰竭或被切除和破坏,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就会显著减少。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女性全身有400多种雌激素受体,这些受体分布在几乎女性全身所有的组织和器官,接受雌激素的控制和支配,一旦体内分泌的雌激素减少,就会引发器官和组织的退行性变化,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围绝经期综合征防治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
生理影响
围绝经期综合征可能导致 女性出现心血管疾病、骨 质疏松、糖尿病等慢性疾 病的风险增加。
心理影响
围绝经期综合征可能导致 女性出现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影响生活质量。
社会影响
围绝经期综合征可能对女 性的家庭和工作产生负面 影响,降低其社会适应能 力。
02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
综合征的发生。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01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如乳腺检查 、宫颈涂片检查等,有助于及时 发现并处理妇科疾病,降低围绝 经期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02
关注自身症状:如出现月经不规 律、潮热、心悸、失眠等症状时 ,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治 疗和管理。
合理补充营养素
适量补充钙质
围绝经期女性骨质流失 加速,适量补充钙质有 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的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01
02
03
04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保证每天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适量运动
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 、慢跑、瑜伽等,有助于调节
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
情绪调节
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节情 绪,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
良情绪的影响。
控制体重
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过 度肥胖,有助于预防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防治
目录
• 围绝经期综合征概述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 • 个体化治疗建议 • 围绝经期保健知识
01 围绝经期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围绝 经期因荷尔蒙变化所引起的一系 列生理和心理症状。
症状
潮热、盗汗、心悸、失眠、情绪 波动、焦虑、抑郁等。
围绝经期综合征
【疾病名称】围绝经期综合征【英文名称】perimenopausal syndrome【别名】climacteric syndrome;menopausal syndrome;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症【类别】内分泌科/女性性腺疾病【 ICD 号】E34.8【概述】绝经期系指妇女自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逐渐过渡到失去生殖机能的时期称绝经期。
月经的终止是最为明显的标志,过去也称更年期。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特别规划委员会建议停用“更年期”一词,改用围绝经期、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等名词,围绝经期多始于41岁,绝经平均年龄在51岁左右。
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在自然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以至完全消失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也可因卵巢手术摘除,放射破坏而引起。
主要表现为生育能力和性活动力下降,月经稀少以至停止,性器官进行性萎缩和逐渐衰老。
多数妇女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顺利渡过,但也有不少妇女,此时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群,包括潮热、多汗、心悸、水肿、头晕及失眠等,占75%~80%,其中15%比较严重,需药物治疗。
【流行病学】我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城市为49.5岁,农村为47.5岁。
经济、营养、人种、生活地区的气候与海拔高度等皆可影响绝经年龄。
按联合国规定,65岁以上为老年人,一般绝经15年后进入老年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类寿命逐渐延长。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到2000年,全世界人口将达60亿,65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5.78亿,占人口的9.63%。
从更年期到老年死亡这段时间很长,大约为妇女整个生命期的1/3。
因此加强围绝经期和老年期妇女的保健和疾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病因】1.生理性绝经即自然绝经,系指妇女进入绝经期后,卵泡明显减少,卵巢功能衰退,排卵停止,同时合成雌,孕激素减少,引起月经紊乱到停经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症状。
2.病理性绝经由于先天或后天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病变(卵巢发育不全、肿瘤、炎症、损伤、辐射,药物等)和全身疾病(甲状腺、肾上腺疾病、糖尿病、贫血、结核及营养不良等)波及此轴所致。
围绝经期综合征简介
围绝经期综合征(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PMS)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失调而出现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精神心理障碍的一些临床症状,如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头晕目眩,失眠心悸,腰膝酸痛,手足心热,面目浮肿,尿频失禁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
围绝经期是妇女由生殖年龄向无生殖能力年龄的过渡,是女性卵巢功能衰退的标志,也是正常的生理周期,但是在这一时期内女性多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影响了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和工作,需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目前,医学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了一些研究和临床观察,对其病因已基本明确。
本病在中医上没有确切的定义,归属于“脏躁”、“月经不调”、“崩漏”、“郁证”、“百合病”、“不寐”等范畴。
中医认为肾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妇女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肾气的盛衰是关键因素,肾气的充盛与渐衰是月经来潮与经断不来的内在原因,肾气衰退引起诸脏乃至全身机能失调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根本原因;肝实是本病发病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精神应激是围绝经期发病的重要因素,肝与情志密切相关,若肝失调达疏泄,则会导致各脏功能失调,因郁致病,产生各种病理变化,故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往往有情绪抑郁的表现;肾虚肝实而致五脏失调形成综合病机。
西医学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血中的雌、孕激素水平降低,导致正常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之间的平衡失调,影响植物植物神经中枢及其支配下的各脏器功能,从而出现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
围绝经期综合征最明显变化是卵巢功能衰退,随后表现为下丘脑-垂体功能退化。
卵巢功能衰退的最早征象是卵泡对促卵泡生成素(FSH敏感性降低,FSH 水平升高,血中雌、孕激素水平降低,导致正常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之间的平衡失调,影响植物神经中枢及其支配下的各脏器功能,从而出现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
围绝经期综合征
绝经(FMP)
绝经过渡期 围绝经期
绝经后期
12个月
对绝经的认识
绝经 后期
最终绝经以后的生命阶段。
围绝 经期
从接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学 、生物 学和临床特征变化时起至最终月经后1年内的时期。 与绝经后期有约一年的重叠。
更年期
指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停止,从亚生育状态走 向非生育状态,及有其后果的整个生命状态
【社区治疗】
加强基础管理, 建立围绝经期女性健康案, 定期 体检, 重点追踪检查
社会支持能对处于应激状态的围绝经期女性提 供保护, 缓冲应激
社会支持能缓解围绝经期症状, 是围绝经期女 性心理干预的重要措施之一
【药物治疗】
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
【心理治疗】
心理疏导疗法:
•
心理咨询
认知行为疗法:
•
面对面的交谈、解释
生物反馈疗法:
•
进行放松训练,解除紧张、焦虑
【社区治疗】
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多种途径、多 种形式开展有益于围绝经期女性身心健康的宣 传和教育活动,普及围绝经期保健知识
在企、事业单位举办适龄女性知识讲座
对社区进行群体健康教育和促进, 以社区为单 位组织观看录像、听录音、发放围绝经期保健 小册子, 增强中老年女性自我保健意识, 营造关 爱围绝经期女性的社会氛围
【HRT益处】
心血管疾病:绝经后妇女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如从绝经前后就开始使用HRT并且长期持续,对
心血管可能有保护作用 显著降低糖尿病风险, 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对高血脂和代谢综合征有积极作用
【HRT益处】
其他益处 对结缔组织、皮肤、关节和椎间盘都有益处 可以降低结肠癌发生的风险 绝经前后或比较年轻的绝经后妇女使用HRT,可
围绝经期综合征
�
诊断
病史 症状,体征 FSH测定:升高
治疗
激素替代治疗( 激素替代治疗(HRT) ) 原则:掌握适应和禁忌证, 原则:掌握适应和禁忌证,权衡利弊 知情同意 个体化原则 定期随访 禁忌证: 禁忌证:与雌激素有关的疾病 可与孕激素一同使用, 可与孕激素一同使用,用以抵抗雌激素致癌性
谢 谢
马庆良
教授
围绝经期综合征
马庆良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仁济医院 妇产科
概念
围绝经期: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 持续到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 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 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一 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的状态.
临床表现
1.月经紊乱 2.雌激素下降
1)潮热,出汗 2)情绪症状 3)心血管疾病 4)骨质疏松 5)老年性阴道炎,尿频尿急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研究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研究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闭经前、闭经过程及闭经后不同阶段出现的一系列身体和生理症状,如潮热、头痛、失眠、情绪波动等。
中医发展至今已有悠久历史,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和疗效。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总结归纳了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以期对广大女性朋友在面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介绍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综合征,往往影响到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多样,可伴随发作性潮热、盗汗、情绪不稳定、失眠、头痛等症状。
传统中医学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是和女性体内的气血、阴阳、脏腑等系统密切相关的。
针对这些因素,中医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有着独特的思路和疗效。
中医基本原理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基于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各经络、脏腑、气血等系统之间互相联系和影响。
在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原则:1.精神调整中医认为,女性情志关系紧密,情绪稳定有助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康复。
因此,在中医治疗中需要进行情志疏导、情绪调节等工作,以达到平衡心态、调整情绪的目的。
2.调节气血在中医治疗中,气和血是重要的治疗对象。
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因气血失调、气滞血瘀等原因引起。
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手段调节气血平衡,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补充营养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因女性体内气虚血弱、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
中药补益、营养调节可以有助于调节女性身体状况,增强身体素质。
中医治疗方法1.中药调理中药方是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中药方的调配过程中,通常是根据患者的症状、气血状况等因素调配中药方剂,包括调理肝肾、益气养血等方等,以达到滋补、调理身体的目的。
2.针灸推拿针灸和推拿是中医理疗的两种主要方式。
通过对女性腧穴的刺激,可以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引起的症状。
同时,推拿理疗可以通过按摩、拍击等手段刺激女性体内的穴位,起到缓解症状、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
围绝经期综合征一、概述围绝经期指卵巢功能开始减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一段时期。
妇女在此期内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叫围绝经期综合征。
本病属中医“绝经前后诸症”范畴。
二、西医诊断(一)临床症状1、月经紊乱:月经频发、月经稀发、不规则子宫出血、闭经等改变。
2、激素下降相关症状:(1)血管舒缩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是雌激素下降的特征性症状。
(2)精神神经症状:①情绪症状: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抑郁寡欢、不能自我控制。
②记忆力改变:记忆力减退及注意力不集中。
③认知功能改变:表现为老年痴呆、记忆力丧失、失语失认等。
(3)性欲改变:性欲下降。
但有学者认为人类的性行为完全可以不与性激素水平相平行。
(二)体征1、泌尿生殖道检查: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器官萎缩、干燥、阴道炎、张力性尿失禁等。
2、心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心肌梗死、高血压和脑出血。
3、骨质疏松:围绝经期约25%妇女患有骨质疏松。
4、其他:皮肤萎缩,视力欠佳,眼干、红等。
(三)实验室检查1、FSH测定:FSH>10U/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FSH>40U/L提示卵巢功能衰竭。
2、氯米芬兴奋试验:月经第5日起每日服用氯米芬50mg,共5日,停1日测定血FSH,若FSH>12U/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3、性激素改变:雌酮(E1)高于雌二醇(E2),形成E1/E2>1;孕酮减低或无孕酮;雌激素-睾酮升高。
(四)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评分标准为了对围绝经期临床病症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国际、国内广泛采用Kupperman评分标准进行量化评分[3]。
三、辨证分型中医认为妇女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渐竭,肾阳肾阴易于失衡。
部分妇女因素体差异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营阴暗耗,真阴亏损,阳失潜藏,阴阳严重失调,不能通过自身脏腑之间的调节适应这一生理变化,因而出现一系列因阴阳二气不平衡而导致的脏腑功能紊乱证候。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疗法
阴阳五行理论认为,人体 内的阴阳五行平衡是健康 的基础,如果阴阳五行失 衡,就会导致疾病。
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医疗法 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 针灸、推拿、中药等。
脏腑气血理论
脏腑:中医理论中,脏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包括心、肝、脾、肺、肾 等。
诊断方法
0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等
02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身体状态,如体重、血压、心肺功能等
03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检查、尿液检查CT等检查,了解患者的器官状态和病变情况
2
中医疗法原理
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基 础,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阴阳五行之间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
02
中医疗法通过调 节内分泌,改善 围绝经期综合征 引起的潮热、盗 汗等症状,降低 并发症的风险。
03
中医疗法还可以 改善围绝经期综 合征引起的情绪 波动、睡眠障碍 等症状,降低并 发症的风险。
04
中医疗法通过 整体调理,提 高机体免疫力, 降低并发症的 风险。
谢谢
3
中医疗法方法
药物疗法
中药汤剂:根据患者症
01
状,使用中药汤剂进行
调理
中成药:使用中成药进
02
行治疗,如逍遥丸、六
味地黄丸等
针灸疗法:通过针灸刺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
03
激穴位,达到调理气血、
04
摩,缓解围绝经期综合
平衡阴阳的作用
征引起的不适症状
针灸疗法
01
原理:通过刺激穴位, 调整气血,达到治疗目 的
发病原因
01 卵巢功能衰退:随着年龄 02 遗传因素:部分围绝经期
中西医结合围绝经期综合征课件ppt
专家点评与建议
专家点评
针对典型案例,专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治疗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建议与改进
根据专家意见,为今后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THANK YOU
其他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乳腺检查和 骨质疏松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
治疗相关疾病。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患 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充足睡眠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晚7-8 小时,以提高免疫力和精力。
05
案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案例分析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年龄、症状表现、 病程等。
诊断与评估
增加日常活动量
尽量多走路、爬楼梯,减 少久坐时间,以保持身体 健康。
平衡运动
结合力量训练和灵活性训 练,以全面提升身体素质 。
心理调适
管理压力
学会有效应对压力,如通过冥想 、瑜伽或深呼吸来放松身心。
保持社交活动
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参加社交活 动,以缓解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接受心理咨询
如有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学习应对围绝经期症状的方法。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
面评估。
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中西医结
合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
跟踪患者治疗过程,记 录治疗效果,评估治疗
的有效性。
患者经验分享
患者自我感受
分享患者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过程 中的心理变化、症状改善情况等。
经验总结
患者对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生活 方式的调整等方面的经验总结。
特点
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 伴有神经心理症状,且个体差异 较大,病程长短不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在复杂的生理性机体内环境改变及因之而引起
的病理变化中生存,因家庭环境、社会影响、个性特点、 精神因素不同,所表现的自主神经紊乱及神经心理的症状变化
也多种多样,可轻可重,甚至有人无明显不适,安然度过。也有少部 分患者症状较为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需药物治疗。
• 妇女从围绝经期开始,骨质吸收速度大于骨质生 成,促使骨质丢失而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大约出 现在绝经后9~13年,约1/4的绝经后妇女患有骨 质疏松。病人常主诉腰背、四肢疼痛,出现驼背, 严重者可致骨折,最常发生在椎体,其它如桡骨 远端、股骨颈等都易发生骨折。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1)周围血管舒缩功能失调症状
• 主要表现为潮热、出汗,是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的表现,是绝 经期综合征最突出的特征性症状。约75%的自然绝经或人工绝 经妇女可以出现。潮热起自前胸,涌向头颈部,然后波及全身, 少数妇女仅局限在头、颈和乳房。在潮红的区域患者感到灼热, 皮肤发红,紧接着爆发性出汗。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 频率每天数次至30~50次。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此种血管 功能不稳定可历时1年,有时长达5年或更长。
• 原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4. 神经心理症候群
精神神经症状:临床特征为围绝经期首次发病,多伴有性功 能衰退,可有2种类型:
(1)兴奋型:表现为情绪烦躁、易激动、失眠、头痛、注意力 不集中、多言多语、大声哭闹等神经质样症状。
(2)抑郁型:烦躁、焦虑、内心不安、甚至惊慌恐惧、记忆力 减退、缺乏自信、行动迟缓,严重者对外界冷淡、丧失情 绪反应,甚至发展成严重的抑郁性神经官能症。
(1)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最后绝经。 (2)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
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然后逐渐减少而停止。 (3)月经突然停止,较少见。
注意
• 由于卵巢无排卵,雌激素水平波动,易发 生子宫内膜癌。对于异常出血者,应行诊 断性刮宫,排除恶变。
2.泌尿生殖道症状
• (1)外阴及阴道萎缩:阴道上皮细胞逐渐萎缩,表皮细胞中 含糖原的细胞消失,外阴部皮肤逐渐变薄,皮下脂肪减少, 阴毛减少,阴道弹性减低,长度缩短,皱褶变平,排液量 减少,润滑作用缺乏, pH处于6.0~8.0,临床上发生一 系列症状,如:外阴瘙痒、性交疼痛、老年性阴道炎等等, 造成很大痛苦和不安,甚至影响家庭和睦。
• 原因: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
(2)膀胱及尿道的症状
• 由于膀胱及尿道黏膜萎缩,有些妇女可发生一系列所致症状,如萎缩 性膀胱炎、尿道炎、尿道口外翻、尿道肉阜及张力性尿失禁。
• 与此同时,由于膀胱容量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生育年龄时约500ml, 60岁时仅为250ml左右),因而尿液积聚稍超过容量即会引起不自主 的膀胱收缩,并感尿意,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
• 由于膀胱肌肉收缩力下降,也会引起排尿不畅,残余尿增加,且尿道 黏膜薄而脆易损伤,故绝经后妇女也易发生反复发作的泌尿道感染。
• 原因:雌激素缺乏。
(3)子宫脱垂及阴道壁膨出
• 雌激素缺乏易发生盆底肌肉与筋膜松弛。 • 尤其是曾有过多次分娩史及会阴严重撕裂
者。 • 目前老年子宫脱垂病例颇为多见。
3.骨质疏松
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
• 自然绝经指卵巢内卵泡用尽,或剩余的卵泡对促性腺激素丧 失了反应,卵泡不再发育和分泌雌激素,不能刺激子宫内膜 生长,导致绝经。
• 人工绝经是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用其它方法停止卵巢功能, 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中药,可能已失传)。
• 单独切除子宫而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者,不作为人工绝经。 • 判定绝经,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激素的测定。
围绝经期综合征
田和炳 主任中医师 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 副院长 四川省拔尖(名)中医师 四川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专委会常务理事
概述
•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MPS)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 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 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据统计绝经妇女中精神神经症状发生率为58%。其中: • 抑郁78%; • 淡漠65%; • 激动72%; • 失眠52%; • 约有1/3有头痛、头部紧箍感,枕部和颈部疼痛向背部放
射; • 也有人出现感觉异常,常见的有走路漂浮、登高眩晕、皮
肤划痕、瘙痒及蚁走感,咽喉部异物感(俗称梅核气)。
特别提醒
一、症状体征
• 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源自,90%的妇女可 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有人在绝经过渡期症状已 开始出现,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 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
• 人工绝经者往往在手术后2周即可出现更年期综合 征,术后2个月达高峰,持续2年之久。
1.月经改变
月经周期改变是围绝经期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大 致分为3种类型:
• 中医:五心烦热
(2)高血压
• 15.2%的患者出现轻度高血压,特点为收缩 压升高、舒张压不高,阵发性发作,血压 升高时出现头昏、头痛、胸闷、心慌。
• 原因:雌激素降低?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紊 乱?一些病例用雌激素治疗后可下降。
(3)假性心绞痛
• (1)28.9%的患者有假性心绞痛,有时伴心悸、胸闷。症状 发生常受精神因素影响,且易变多样:症状多、体征少, 心功能良好,用扩血管药物不见改善。曾跟踪部分患者作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呈阴性。一些学者描述围绝经期妇女出 现的这样一组心血管症候群类似心脏X综合征。